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单元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职业与专业

请说出下列词语的涵义

1.我的职业是教师(会计、律师、销售员、保姆等)。

此处的职业主要指获得报酬的工作及工作岗位。

2.请问你在大学修的是什么专业?

此处的专业主要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3.这位医生的技术很专业。

此处专业之意主要指专门的高深的学问或知识。

4.比赛分为专业(或职业)小组与业余小组两大组。

此处的专业指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请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如何理解这位教师的话?说明了什么?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70-80

年代兴盛于欧美各国。

●一般认为,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乐(Fuller)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被

认为是开始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对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中心和焦点,教师专业发展运

动由此兴起。

●在这场运动中,各国政府不仅在观念上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而且在实践上试图通过改进

教师职前教育,提高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在职继续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等途径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Hargreaves & Fullan (1992)认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

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

●Hargreaves (1995)还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

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

●Evans (2002)则提出教师发展最基本的是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前者是教师在态度上

的改变过程,后者是专业表现改善的过程。其中态度上的发展包含智识性发展和动机性发展;功能上的发展体现为程序性发展和生产性发展。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教师专

业发展从研究取向上可以有两种取向:

●A.将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门专业,研究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尤其是研究教师

群体专业地位和权利的提升;

●B.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因此重点

研究教师个体层面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并参照教育部2012年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可将“教师专业发展”

理解为

●教师在国家相应制度的范畴内,以积极的情感投入与高尚的伦理道德为内在要求,

以制度规约与文化建设为保障,不断发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升华专业品性,增进教育实践智慧,实现教师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服务能力的过程。

●霍伊尔认为“专业化是指一种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满足某一专业性职业标准的

过程。它涉及到两个一般是同时进行并可独立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作为地位改善的专业

化和作为职业发展、专业知识提高以及专业实践中技术改进的专业化。”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在整个专业发展生涯中,按照专业发展的标准要求,

践行专业伦理与规范,依托专业组织实施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关注的重心: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成熟状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争取为专业后,教师职业从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研修等方面得到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行进在教师专业化的“路上”。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教师长者化

●原始社会,经验丰富的长者为儿童传授社会生活、劳动生产等经验。(以口耳相传、实

践模仿的形式展开)

教师职业化

●进入阶级社会,学校教育的出现,产生了教师。古代中国的以吏为师,西方的僧侣为师

(官学体系下)。

(三)教师半专业化

● 1.师范学校的建立与升格

●1681年法国神甫拉萨尔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师资培训学校;

●1684年法国教会举办了“教师讲习所”;

●到19世纪,在西欧和北美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师范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19

世纪末,师范学校发展到了最高峰,仅法国就建有近180所师范学校。

●1893年,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市率先把原来的师范学校升格为州立师范学院,其他各

州随后纷纷效仿;

●到20世纪初,师范学院已在美国各州普遍建立起来。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已逐步形成,接受四年或五年制的高等教育

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

2.教师资格制度

●1808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决定建立初等教育教师考核和证书制度。1833年,

《基佐法案》正式实施了这一制度。该法案明确规定:由国家在地方设立小学教育检定委员会,由国家直接掌握教师资格标准,废止1830年以前宗教团体和教会推荐教师、颁发教师证书的权力。1881年法国颁布的《费里法案》重申教师任教必须获得国家证书。初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法国全面实行。

●美国从19世纪末叶纷纷确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来保证每个教师达到其所任教的教

育阶段和科目的最低要求。在教师资格证书的标准上,至1946年,美国有20个州要求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者必须至少拥有学士学位。1970年代以来,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在获得学士学位之外还要获得若干要求的学分。到1980年代,有些州规定,若要取得永久性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必须拥有硕士学位。

3.教师专业组织

●1857年美国成立了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NEA)是最早、规

模最大的全国性教师专业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提升教学的专业性,维护教学专业的利益,促进美国公共教育事业”为宗旨。

●1870年,“全国教育视导长协会”和美国“师范学校协会”两个组织并入全国教师协

会,组建成为全国教育协会,是美国综合性的教育专业组织,就其规模而言,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师组织,也是美国最大的专业组织。其会员包括公立学校的教师、行政人员和大学教师。

●英国也于1889年成立了中小学全国教师工会(NUT),是英国最大的教师专业组织,在

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咨询服务,争取教师地位方面做出显著贡献。

●1916年,作为美国的又一教师专业组织教师联合会(AFT)成立。该组织宣称:美国教

师联合会(AFT)是唯一真正能代表课程教师的组织

(四)教师(发展)专业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报告,报告中

强调“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Teaching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profession)

●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组和霍姆斯工作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

准备》和《明天的教师》,这两份报告明确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公共学校教育质量的专门途径。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九项建议,其中第七项建议就是“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

●目前,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

三、教师专业发的历程展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师范院校纷纷升格、合并、调整,逐步形成了开放教师教育系统。

1994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在法律上确认了教师专业地位,其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并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教师这一专门职业的专业性要求。

1995年,我国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1998年教育部在6个省(区、市)进行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到2012年,我国开始在浙江、湖北两省份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在2013年下半年,扩大山东、安徽、山西、贵州四个省为试点单位,参加试点的省达到10个。2014年,计划增加10个省并在2015年全面推行。

●2011年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2012年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加快:大学—地方政府—教研机构—中小学校四位一体模式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既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客观的要求,也是将教师发展置于广大的

社会环境中进行,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力量的努力和支持;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和社会、教育系统中的多个主体发生联系,如教育管理者、

教育专家、同事、家长、学生等等。这些主体或多或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

(二)教师专业发展是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在早期,人们指望通过政策、福利、工资等外在措施来提高教师地位,激发教师发展的

积极性。

●后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效果的改善,

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教师专业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

●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并持续到人的一

生。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

●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有发展、有停滞、有低潮。国外对教师

的发展阶段研究很多,如有“关注”阶段论、教师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心理发展阶段论等。

单元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一)教师教育政策与制度方面

教师教育政策与制度尚待完善,如在教师教育评价制度、城乡教师流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问题。

1.教师教育一体化体制尚未真正确立

●教师教育的职前、入职与职后发展之间仍然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教师教育的自我封

闭和单一还未全部突破。

2.教师资格制度

●我国自1993年相继颁布了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逐步形成

了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

●1998年教育部在6个省(区、市)进行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

●到2012年,我国开始在浙江、湖北两省份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指

导试点地区结合工作考核对18.9万在编在岗教师进行首次注册,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开始了“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实践探索。

●在2013年下半年,扩大山东、安徽、山西、贵州四个省为试点单位,参加试点的省达

到10个。2014年,计划增加10个省并在2015年全面推行。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我国当前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面临着现实困境:

●教师资格证书一考定终身缺乏评估与更新机制;

3.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激励性模糊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旨在通过制度变革,提高教师待遇,强化教师激励,促进教育均衡。

调查发现,绩效工资改革并没有整体提升中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没有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明显的激励;但是,绩效工资改革普遍提高了乡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青年教

师的待遇,对于部分教师群体、部分教育教学行为有较为明显的激励效果。中学教师对绩效工资改革持基本赞成的态度,学校行政人员的赞成比例高于普通教师。

绩效工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

●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重量轻质;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可行性度不高,未能兼顾公平与效益;

●绩效工资构成单调,欠缺说服力;

●缺乏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等。

4.城乡教师流动政策不齐备,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受限

城乡教育统筹的主旨是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城乡教师流动为改善农村师资薄弱地区的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过去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原学校依然是考核主体等问题使得教师城乡流动流于形式。近年来,我国也在城乡教师流动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高校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范生培养模式理论构想美好与实践操作阻碍并存

本科层次的培养模式主要有“3+1”模式、“2.5+1.5”模式、“2+1+1”模式和“主辅修”模式;研究生层次的培养模式主要有“4+2”模式、“4+1+2”模式及“硕师计划”。

不同的培养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优秀师资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理论上的构想是美好的,但在政策落实中由于缺乏新模式运行所需要的相应配套政策及激励与就业制度,导致了诸多问题的显现。

2.理论知识学习与实习实践技能锻炼时间分配不成比例

理论知识的学习占在校学校时间的四分之三多,剩余的四分之一的一小部分分给了实践锻炼,即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

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在师范教育阶段已经初现,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学习未能引起师范生的普遍重视的重要原因就是理论性的知识如何运用,对于有些理论他们觉得晦涩难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锻炼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合理,使师范生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加剧。

3.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三字、一话”。“三字、一话”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主观评判较强;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职前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贵在自己平时的学习积累,并没有

相关的课程;

●第三,科学研究能力。职前师范生阶段,学校对师范生的科研训练较少,职后发展过程

中与“教师应成为研究者”的存在差距。

●最后,课堂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由于学生的教学实践机会少,导致很多没有管理经验

的职前教师入职后,当遇到各类棘手问题显得手忙脚乱。

● 4.部分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专业信念与专业伦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职前师范生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高考直接填报师范专业,潜心做教师的;

●一类是原初并未报师范专业,后来调剂到师范专业的;

●一类是按照父母或亲朋的意愿填报师范教育志愿的。

●新生交流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是树立师范生正确专业意识的重要形式,但学校

虽有这些活动,成效并不大,很多师范生到大三或大四还抱怨不喜欢师范专业。现在,我们能看到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一些无心向教的教师,他们只是将教师职业看做一种谋生的工作,无需感情的投入等,出现应付、得过且过等负面行为。这些教师存在的根本原因应该追究到职前师范生教育阶段的专业意识教育上。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独有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理想。

● 5.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目标导向

●教师的考评措施的功利性强,中学普遍存在片面的应试教育。

●学生的分数成为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最主要方式之一。

● 6.重校长权利轻教师权益

●现在很多学校实行的还是科层制管理,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在科层制的管理下,教师的

教育行为较为被动。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人,校长决定了学校很多工作的开展,例如教师的工作性质、工

作量、评优评先的推荐等,也就是说校长与各位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

●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受到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的影响。

●校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三)中学教师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师共同教育信念的缺失阻碍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理念包括教师的学生观、科研观、教师观、教学观等内容。良好的教师观、学

生观、科研观和教学观能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反之,则阻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只是被动的去适应学校的要求,对于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没有主动的去学习和研究,只是流于形式的去实施新课程标准,目的只是为了达到学校所提的要求,教师没有真心的想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形式,这种现象的存在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2.教师工作往往流于经验的层面,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传统的预成论认为,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获得的知识已经足以应对中学教育教学,

职后进修学习重视不够。新教师拥有比较多的理论,但其经验不足,惯常的做法就是“老带新”,但是往往忽略了经验是缄默的自我的知识,通过单纯的观察无法获得,更无法内化。

●另一种问题是教师在职后会进行一定的培训与进修,但多是形式单一的理论讲解,

他们无法将纯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于是,培训之后,这些理论也是被束之高阁了。

3.教师职业倦怠成为影响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是教师职业成长心理的重要内容。中学教师的压力比任

何阶段的教师都大,工作压力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

中学教师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缺乏成就感,更谈不上幸福感”’。长期的职业压力最终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更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自我期望值降低、对学生敷衍塞责等。

4.教师之间“各自为政”,合作意识淡薄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职业角色,应该把教师看做是专业人员、发展中的个体、学习者与研究者。既然教师应成为研究者,那么也更该是合作者。因为研究便带有合作的性质。

但是,目前中学教师之间合作开展研究的局面还未完全打开,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也未真正建立,教师更主要的是自己做自己的,关于教学上的内容在课余时间会相互交流,但就教育科研方面很多老师无心参与,更无从提合作了。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基本特征与现状可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

●就教师专业素养而言的专业发展趋势;

●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支持而言的发展趋势。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趋势

1.树立崇高而持久的专业精神

●崇高的专业精神是每个阶段的教师都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想和师德。

●从职前师范教育阶段就该从专业意识入手,逐步培养师范生热爱学生、投身教育的理想,

在专业理想的指导下,使“教师”从职业变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

●师德是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体现,从职业道德出发,热爱祖国和人民,具体落

实到教师职业中的热爱学生、热爱同事、热爱教育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尚的专业情操,成为学生的道德模范。

2.不断更新和发展先进的专业理念

●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将发展学生的认知与培养能力、健全

心理、引导正确价值观、积极的情感态度等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学生的成长,呵护学生的心灵,在爱学

生的理念指导下才会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教育。

●最后,中学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与专业素养,实现

培养目标

3.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知识

●知识教学需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其他的理论知识;

●在处理教学、班级管理等事务时需要具备各种专业能力(如学科专业能力、教学监控能

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及其他的师范技能);

●由于中学教师面临升学的压力、中学生心理处于转折期等特殊性,还应具备丰富的教育

与心理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中灵活地运用。

4.追求持续的专业实践能力

5.构建教师学习文化,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6.积极体验教师的幸福人生

(二)教师专业发展外在支持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跟随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向专业化、一体化、高学历化发展。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一线的深入配合已成为迫切要求,只有这样,教师质量才得以有力的

确保,从而保障教育质量。

●树立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新理念具有时代意义,教师教育大学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

是指全面提升未来教师的学历层次,大学将作为教师教育的主要基地,教师教育也是大学的责任。另一方面指改变过去之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离的模式,建立依托大学的培养和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1)“国培计划”

●“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水平”是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

的要求,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发展的有力举措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

●教师培训首先要明确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而不完全是政治或政策的需要,教师培训的

教学要为中小学教学提供示范,解决教师自身的问题,倡导平等、合作与分享的人际关系。

●我国于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单位主要由师范院校承担,旨在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促进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体化,最终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

●自实施以来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并产生了相当的社会价值:提高中小学特别是农村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示范引领的积极作用;培训一批“种子”教师,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朱旭东,2010)

●(2)校本研训

●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合称,是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校本研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它将教学研究和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

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理论提升、规律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是保证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策略。主张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

●校本研训是对国家级培训、地方培训的补充和完善,由于立足于本校实际展开研究与

培训,便更具活力,更有利于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校本研训作为教师教育培养的一种新方法,正以全新的面貌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现

状。

●校本课程开发是校本研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对校本课程在民族地区、中西部农村地区

的中小学的开发还不够,虽然这些地区有着广阔的可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努力挖掘贴合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体现学校特征的校本课程应成为校本研训关注的重要议题。

2.创新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西南大学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校在教师教

育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创建了高校(U)、地方政府(G)、教研机构(I)、中小学校(S)“四位一体”(UGIS)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各自为阵、彼此隔离、资源分散的局面;

●凝聚并培养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全面、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创新

发展团队。

教师教育创新发展团队包括:

●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理论教学、学科教育教学、师范生能力训练和教育教学实践指导

等构成的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各团队按照专业化的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教育工作。

●以学科教育教学(含实验教学)团队为例,主要通过整合各专业学院学科教学资源,

先后建立了数学教育学、物理教育学等16个学科教学团队师范生能力训练团队由能力训练专任教师和中小学优秀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实行能力训练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师范生从教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团队主要由学校学科教育教师、实验区和实习基地的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员组成。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笔记专题一: 教师专业化的源与流一、教师专业化动因(一)教师专业化的背景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二)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1966 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在会上提出并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二、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教师非专门化阶段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职业所以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其社会基础是: ① 教育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学生数量少。 ② 社会还没有普及教育,教师需求量小,没有大量培养的社会需求。 (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 1681 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 1 / 22

(La Salle)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1695 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 1795 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 1810 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832 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 1833 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 从 1870 年到 1890 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即 1897 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诞生与变革,标志着教师职业经验化、随意化的解冻以及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开始。 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 ①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② 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基础教育师资的大量需求。 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专业化阶段 20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其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

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一般教师区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倪士昌杨燕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学校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一、以校为本的师训——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近年来,“校本培训”已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我校的教师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结合教师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构建了以“培”“研”“赛”“评”为主体的教师立体培训体系。“培”。既有集中进行的暑假教师培训班、专家研训、外出学习,学科骨干教师开设的专题讲座,也有针对青年教师每月举行的专项培训以及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还有各处室轮流进行的每周一次的校本培训。“研”。教学研究的常态化,能让教师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获得专业成长。我校除了落实每周两个半天的常规的备课组集智研讨外,还推出“五课一讲堂”的特色研讨模式。“五课”即“高效课堂名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上示范课、新聘老师和青年教师上入门过关课、学校和各学科组定期推出的研讨课、自己主动向学校申请“优秀”的申报课、每学期集中举行的展示课。“一讲堂”是由教师自己主讲的草根讨论——“十中大讲堂”,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由各学科组共同探究后选送老师主讲。“赛”。竞赛是培训教师、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需要,我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包括高效课堂知识竞赛、导学案设计比赛以及“教材、考纲在我心中”的说教材比赛与考纲研讨比赛,还有教师业务考试、高效课堂大奖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各年级各学科自主组织的教学比武和片段教学竞赛等。“评”。即评比表彰各类课堂教学的典型。评比项目包括“高效课堂名师”“高效课堂优秀研究员”“高效课堂示范班级”“高效课堂优秀学科组”“青蓝工程优秀师徒”等。评价是杠杆,健全评价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校完善了奖励机制,建立了督导机制,制订了动力机制,把学校评价、岗位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校长评价等多元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负面效应,使评价的功能直指教师本身的成长。精心设计的培训目标明确、管理严格、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真正让教师们感到受益匪浅,使教师由“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真正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二、教研技能的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点1.坚持阅读学习,以理论提升为发展奠基理念认同是前提,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加强理论修养。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学校购买了大量教育教学类专著,每年还订购2万多元的专业性报刊。每学期开学前重点推荐一些书目供老师们阅读,如《苏霍姆林斯基全集》《陶行知文集》《多元智能理论》等,每周安排两位教师进行推荐。在荐读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撰写读书心得,悟大师心语,寻教育真谛。并要求每位教师把这些读书心得发布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鼓励其他教师自由跟帖,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学校还配有专人在校园网上推荐《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上比较前沿的文章,供教师学习研讨。学校还专门开通了网上“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教师挖掘网上丰富资源;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教学杂志或理论专著,多去图书馆、阅览室充实自己。如今,教师理论学习蔚然成风,校园洋溢翰墨书香。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广大教师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推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2.倡导“课例研究”,以能力提升为发展助力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及提升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要。我校研究倡导基于“课例研究”方式的“研究课”,即围绕课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备课”(个人或集体),根据课例预设的目标和策略“说课”,围绕课例问题解决的思路“上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观课”;通过比较课例的预设与教学的生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并组织同行和专家“议课”。以“发现问题一查阅资料一编制研究方案一根据方案去行动一反思总结”的方式,以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升高、膨胀。由此,对老师是的价值有了深层的认识,继而对教师的期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单是教育界所关注的话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以往对我“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概念是模糊的,认识是浅显粗略的,通过这次网络培训让我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 总体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师专业性的过程"是其两者强调的共同体。 细化说来,二者又有些许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关注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发展方向。所以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二、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 (一)教育改革的需要 变革与挑战已经是21世纪的代名词,各行各业的都在一片改革声中崛起,创新。教育界的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世界范围内的大变革已经掀起的惊天巨浪,各国都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借鉴成提功的经验。与此同时,教师成为教育变革中最受关注的因素。教师即是教育改革的前沿实施者,也是改革中改进和提高的先锋。同时,教育改革的契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因此,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改指出: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到具体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教学、学校的“文化震荡”。在这震荡中明白教师是这个舞台的“领舞者”。变革为教师提供发展成长的阳光和水、为其专业发展创造实践活动,践行实践智慧,让教师们跃上时代的新舞台。可以说课程改革也为教师设置了“最近发展区”,让教师“跳一跳”收获成长的“果实”。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契机。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集中体现。推行素质教育关健在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不能不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取决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程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 (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教师发展历程

第一节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通过本节教学,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明确教师的概念;二是对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大致的了解;三是使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全面的认识,为后面的章节做铺垫,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本章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师概念(广义、狭义) 2、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他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以教师为题材的电影导入 2.通过影片你们发现这些老师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或者联系自己说说你喜爱的 老师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孔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尔基认为“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相信你们也能成为那样的老师,我们天天都在谈教师、说教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是教师呢?作为师范生的你们对于教师职业的了解有多少?——引入教师的概念 二、教学的内容/流程 1.概念 (1)教师的概念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词;从狭义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总结不同版本的教材关于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从教育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非职业化阶段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不是独立的职业。据我国古籍记载,原始社会的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畋猎",神农氏"教民农作"等传说,说明当时的氏族首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是在学校出现之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学校教育的萌芽"庠",则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我国社会发展到奴隶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瞽宗都是官办的"国学",西周时期,政教合一,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也大多由僧侣兼任。分析古代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教师由其他行业的人员兼任,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的早期是融合在其他行业中的,还没有分离出来,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 2、职业化阶段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年”活动旨在激发学校内生活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引领教师形成专业发展习惯,促进师德生成名师工程的开展。他是师德生成名师的重要举措。现介绍一下我校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只是一个动员会的问题,将“要我成长”变为“我要成长”不是只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我校在提高教师认识上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思考 红烛精神的思考。要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还是成为照亮别人也辉煌自己的太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你愿为了教育事业而放弃自己、孩子、家庭的幸福吗?有没有事业与家庭幸福兼得方法?有。那就是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李元海 副组长:王娟、王凯 成员: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三、具体做法 (一)研读课标 1.给自己定位,给学生定位。 新课标下的教师定位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定位的有区别的,只有在新课标指导下找准教师在社会、学校、学生中合理角色,教育才

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才能实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2.明确“我要做什么?”。 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完成课程内容,通过研讨、研究新课标让老师明确每个教学段的任务,每个单元的任务,以致每节课的任务。教师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包括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资料的准备、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课件等,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3.作为教师,你够专业了么? 教师是一项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每学期一次的课标测试,让老师时刻提醒自己打铁先需自身硬。 (二)研读教材 1.集体备课, 教研组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对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教学困惑进行研究讨论,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2.同课异构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联盟,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老师一比高低的同时,而是共同求索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研讨课研讨课为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惑性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向,执教教师不必考虑涉及自身利益的功利性问题,所以承担做课的授课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及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 自从担任了九年级化学之后,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有些陈旧,认识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朝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的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化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内容背后,看到化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化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掌握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教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聚焦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展开各种研究和讨论。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提出“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时至20XX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战略已经正式启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现代教师需要进行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开启怎样的专业发展之路。所谓教师专业发展,也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从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由不完善到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渐进化发展过程。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是三个主要方面之一,“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

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应当说,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的建立和培育,首先依赖于教师的自主成长。关于教师自主成长的界定,众所纷纭,莫衷一是。与之类似的概念有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等。教师自主成长与教师专业成长既有差异,又有联系。教师成长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自主成长和专业成长。自主成长多与教师个体发展历程有关,以生活经验、成就或挫折、性别、年龄、社会状况、人格特质等因素为主导。专业成长更多突出工作性质与职责要求、文化氛围、外部制度等因素有关。自主成长与专业成长之间也有交叉,“一个人专业成长,未必会实现自主成长,而一旦实现自主成长,必定实现了专业成长。因为自主成长,意味超越出自教师本身的意识和决定,它是一种向上向善的内在需求,同时向着教师认为美好或理想的方向循环往复的发展下去。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动力,既需要外部动力,更需要内部动力,外部动力需要激发和推动,而内部动力则在于生长和创造。因此,教师的发展能否走向优秀、走向卓越,关键取决于内部动力的强弱,只有真正激发起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他们才会走向专业成长的高地。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思想的建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素养”界定为:“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

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单元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 职业与专业 请说出下列词语的涵义 1.我的职业是教师(会计、律师、销售员、保姆等)。 此处的职业主要指获得报酬的工作及工作岗位。 2.请问你在大学修的是什么专业? 此处的专业主要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3.这位医生的技术很专业。 此处专业之意主要指专门的高深的学问或知识。 4.比赛分为专业(或职业)小组与业余小组两大组。 此处的专业指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请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如何理解这位教师的话?说明了什么?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70-80 年代兴盛于欧美各国。 ●一般认为,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乐(Fuller)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被 认为是开始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对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中心和焦点,教师专业发展运 动由此兴起。 ●在这场运动中,各国政府不仅在观念上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而且在实践上试图通过改进 教师职前教育,提高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在职继续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等途径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Hargreaves & Fullan (1992)认为,教师发展可以从知识与技 能的发展、自我理解和生态改变三个方面来理解。 ●Hargreaves (1995)还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 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 ●Evans (2002)则提出教师发展最基本的是态度上和功能上的发展。前者是教师在态度上 的改变过程,后者是专业表现改善的过程。其中态度上的发展包含智识性发展和动机性发展;功能上的发展体现为程序性发展和生产性发展。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教师专 业发展从研究取向上可以有两种取向: ●A.将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门专业,研究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尤其是研究教师 群体专业地位和权利的提升; ●B.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因此重点 研究教师个体层面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并参照教育部2012年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可将“教师专业发展” 理解为 ●教师在国家相应制度的范畴内,以积极的情感投入与高尚的伦理道德为内在要求, 以制度规约与文化建设为保障,不断发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升华专业品性,增进教育实践智慧,实现教师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服务能力的过程。 ●霍伊尔认为“专业化是指一种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功地满足某一专业性职业标准的 过程。它涉及到两个一般是同时进行并可独立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作为地位改善的专业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通过这次的培训,通过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学习,让我对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其中包括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动因等等各个方面,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提出,首要的动力来自社会发展,而不是教育体系内部对传统教育制度或行为的理性自觉。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使人们越发认识到教育的价值,进而认识到教师的价值。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次,教师专业化产生有它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三点: 1、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人类带进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的时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不但提出了量的要求,更提出了质的的要求。因此,传统“一次性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关键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所以,变革教师培养体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教育能力,成为教育改革不得不首要解决的问题。 2.终身教育思潮的提出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认为,千百年来社会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两半部分,前半部分接受教育,后半部分从事职业活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未来的要求,教育应贯彻于人的一生。在现代,任何人都不能指望他在青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能享用一生。因此,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吸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教育所承载的社会期望转嫁于教师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后来,人们开始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再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确认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一直是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由上可见,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何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一个大家公认的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但是,根据以上有关专业化的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

教师专业发展复习重点(完整版)

教师专业发展 复习重点 2015年7月4日

教师专业发展(起源于美国) 第一章绪论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探究,建构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情意,拥有专业自助,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从而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学校的具体情景,发生在人际网络及情境之中,着眼于教师健全人格和教师实践智慧的成长,是教师经验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并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 2.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1)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由新手教师转变为专辑型教师的过程,强调立足于教师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以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而教师专业化是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2)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意识和水平。 第二章教师与社会 1.教师的社会地位——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与职业声望(经济收入处于中下,职业声望处于中上) 2.教师在社会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要参与者,即是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又在学校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社会阶层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1)教师以社会赋予的合法权力分配文化资本 2)教师以学校教育代理人身份促进学生社会化 3)教师以权威者角色引领学生职业取向 4)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文化资本: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首先提出,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比如词语能力、一般的文化意识、审美偏好、关于教育体系的信息以及教育文凭等。 4.学生社会化:意味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信念体系内化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之中,向学生提供为准备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个体能够适应并融入社会。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4个方面) 1.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理性取向 教师理性:即为教师在其具体的教育教学专业生活中持有的生存态度、思考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本体理性、认知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 认知理性:是教师藉以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手段,最终意义是达到对教育教学因果必然性联系的反映。 教师专业知识:舒尔曼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的7个方面:①学科内容知识,包括具体的概念、规则和原理,及其之间的关系;②一般教学法知识,是特指不依赖于特定学科内容的课程管理与组织的一般性原则和策略;③课程知识;④教学法——内容知识,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法的结合,是教学领域内的专门知识,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特有的知识形式;⑤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的知识,包括小组或班级的活动情况,学区管理与资助,社区与地域文化的特点等知识;⑦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它们的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 2.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意信念取向

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根据考试系统自动生成其中10道,难度系数:轻易 4道;适中: 12 道;较难:4道) 1、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 )难度系统:容易 A. 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 B. 专门化——非专门化——专业化 A. 专业化——专门化——非专门化 B. 非专门化——专业化——专门化 2、凯尔·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B )。难度系统:较难 A. 牧师、医生和教师 B.牧师、医生和律师 C. 医生、教师和律师 D.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B )难度系统:适中 A、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B、中师、师专、本科 C、幼儿、小学、中学 D、以上都不对 4、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 B )难度系统:适中 A、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C、A和B D、以上都不准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C )难度系统:适中 A、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B、职业道德精神 C、A和B D、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D )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合格教师 B、教育教学能手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D、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准备期 B、专业形成期 C、专业成长期 D、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D )难度系统:适中 A、专业形成期 B、专业成长期 C、专业更新期 D、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 A )难度系统:容易 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B、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C、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D、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 11、( A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新手教师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难度系统:适中 A、教学反思 B、教学实践 C、课堂教学 D、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要害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A )难度系统:适中 A、在职教育 B、教学实践 C、校本培训 D、教学反思 13、( A )教师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难度系统:适中

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三年发展规划三年发展规划教师

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三年发展规划三年发展规 划教师 一、自身专业化发展现状:㈠自身优势: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一直与学生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一直以来,能够积极协助班主任做些班级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班规”的制定,班级图书角的规划和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等。因为自己有着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自觉也非常热爱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对教育家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念非常的佩服和认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自我管理的积极向上的风气,一直以来是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的。教学工作:最近两年来,我一直坚持书写博客,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教师,从他们那里逐渐学会了对自己工作的谋划和设计,大到三年规划,小到学期规划,一日规划。从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教学工作方面,由于肩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接受的新鲜理念也比较丰富,自己又一直没有放弃教学工作,因此,在个人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新理念,不断探索新方法,成为我工作的乐趣,从中也收获了很多。在我的博客中,也记录了几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走过的每一步。有学生成长记录,学生个案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等。总的感觉,虽然自己时间上靠不太上,但我觉得学生能够从我的课中体会到新颖,

感受到语文的乐趣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未来三年,是我探索作文教学改革,消除学生谈作文色变的状况的关键年。为此,我从二年级接这个班开始,就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大语文”观培养实施方略。相信经过三年的培养,我最起码不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对语文厌倦的人,而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提到“语文”“作文”时,他们展现出来的是从容、喜欢,是一份自信的心态和笑容。其它工作:在教学管理方面,将继续将学习洋思课堂理念不断深化和落实,每学期初订好目标和规划,经常反思总结,努力将洋思“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学”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头脑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后进生辅导、补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集体备课等,将作为重点工作落实实施。 (详细规划见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之教学、科研)⑵自身存在的问题: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与班主任配合不够密切的情况;对学生管理不够系统化的情况;对后进生的管理上还不能够完全靠上抓。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对后进生辅导规划不足,落实不够的情况;教学成绩还没有表现出优势;另外,虽然也认识到很多的问题,制定了规划,但经常受到事务性工作的冲击,而不能够长期坚持。其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方面,感觉自己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不能够坚持,自己能够认识到很多问题的所在,但往往会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而放弃。二、专业化发展环境:身处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僻,环境

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芮秀荣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之本,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之基,校本教研是教师能力形成之源。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 校本教研包括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三个部分,教师通过校本教研的实践反思、校本科研的伙伴合作、校本培训的专业引领等实践形式,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进修密切结合,尝试探究性、合作性、研究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学校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 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 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跨学科课程研究所所长刘定一说:“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也要精通教育,从而使教师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不只是知识传递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及更是学生心灵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传统教师专业培训认为只要掌握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就能胜任教育工作,事实上只强调知识传递功能的传统教师培训不能代替教师专业化发展。他强调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师专业品质是当前教师发展的主流。教师专业能力是他为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依赖于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更依赖于他积累的教学经验。“名师”与“新手”最好地表达了这种差别。教师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常常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师专业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勤于实践——反思”的精神。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修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现在学习型社会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 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 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 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 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 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 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 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 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

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 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