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命题原则及阅卷流程

2019高考命题原则及阅卷流程

2019高考命题原则及阅卷流程
2019高考命题原则及阅卷流程

2019高考命题原则及阅卷流程

出题背景

1.高考主要由大学教授命题

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老师出的。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1、3、4月份,选择一部分优秀高中教师和一部分大学教授(以各地大学和师范学校为主)。

另外,考试中心都有一个库,里面是适合命题的各地教授,一般为了稳定高考全国卷的连续性,几年才会换一批。

2.分工明确:命题人→选题人→学科主持人

每两个出题人命一个题型,每个题型初步出15道题,而且是可以超纲的。

选题人要从每个题型中选出最优秀的题进行组装。选完题,工作人员负责把题目跟网上和市面上的参考资料对比,题型和内容超过50%雷同的会换掉。最后选出今年的高考题目和一套备用卷。

3.在景区全封闭命题

接到通知参加命题后,考试中心会给出题人一个口头通知,并且签订保密协议,然后就“关小黑屋”。一般是直接包一个小型景区来进行(如华北地区比较出名的是温塘)。

前一天没收所有个人物品,只发教材、大纲、笔、纸。接着出题人审题人分组进驻不同宾馆,一个宾馆一个组,方便工作。

在同一个地方集中后,出题人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只有在有人陪同、全程录音的情况下才能打电话与家人联系。

温塘

4.测试生:提前高考的“小白鼠”

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试,接触到刚刚定好的当年高考试卷,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就是他们高考的最终成绩。

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将题目难度降低。

命题原则

1.一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高考出题时要求每一道题,无论大小,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其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必须能够在教材上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知识点的考频,也可以在《考试大纲》上查到。

也就是说,当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回归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非常重要的。

2.尽量不出怪题、偏题

命题人出题时会考虑该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是否偏大,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主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3.要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

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即所谓“软肋”,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区分度”。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阅卷流程

1.阅卷时的大方向和小细节,分别由谁来管?

阅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阅卷组和一线阅卷人员。

阅卷组主要是大学教授及出题人员,以及一两个相关机构官员,也有中学教师,但很少。

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非常详细罗列了各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往往有数百条之多(比如“把Tan写成Tg完全得分”)。还会根据阅卷情况进行增补。

2.阅卷全程电子化

考试结束之后两天内所有试卷都会输入系统,所有阅卷人员看不到一张完整的纸质试卷。阅卷全程电子化。

3.一道题目要经过3次批改

基本上每个阅卷人员一天就改一道大题。

原理很简单,每道题至少要经过两位批改,如果两位批改的分差在2分以内,取平均;如果分差在2分以上,系统自动分配第三人批改,第三人分差在2分以内则取其中相近两位的平均数。

举个例子:

某道题A判了18分,B判了17分,那么就是17.5分;

如果A判了18分,B判了14分,系统将自动分配给C,C判15分则取BC平均14.5分,C判17分则取AC平均17.5分。

阅卷人员并不会知道自己眼前这份是一改二改还是三改,不会有任何显示。

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即ABC的改卷分歧都在2分以上,那么这份试卷就会被判为重大分歧卷,必须上报给巡视组,由阅卷组老师斟酌评判,阅卷组给出的分数即最终分数。

此外,这个分差临界值并不是完全固定,这题2分,那题3分,英语作文5分,语文作文7分。而且也有可能在阅卷过程中发生微调,但不多。

4.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也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

5.批改作文时分数靠近平均分

如刚才所讲,高考改卷时,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

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比例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

答题套路

1.答题结构和关键词

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2.排版整齐有时候比一手好字更加分

如果字不好看,也尽量对齐,不要画墨点。某阅卷老师表示:字可以写的丑,但排版一定要好。条理清晰的答卷更得阅卷老师青睐。

3.文科尽量写满,理科尽量详细

文科是抓对的,写得越满抓的越可能多,分得的越多;理科是抓错的,写得越详细越知道错在哪,分扣得越细。文科主观题最基本就是抓关键词,写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被抓出关键词,越有可能靠近得分点。

理科的话,过程都写在草稿纸上容易造成遗漏,省略步骤是理科大忌,能写尽量写,否则中间可能只是一点微小的错误,但是没有过程,不知道哪里出错则整个大得分点全部没有。

聚焦高考化工流程图----以2019年全国各类高考试卷为例

聚焦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 —以2019年全国各类高考试卷为例 周俊清 摘要:以2019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III卷、北京卷和江苏卷中的化工流程题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参考法、试卷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从试题分值比重、考查知识、内容水平和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并结合2019及部分2018高考化学真题探讨化工流程题型的特征,聚焦高考化工流程题的基本分析策略。 关键词:高考;化工流程;核心素养;分析策略 化工流程题往往是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一般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也有少数会以文字附带表格、图像等形式出现,化工流程题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等,该题型经常结合社会环境问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要求学生要立足当下社会环境中,理性看待化工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 本文以2019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III卷、北京卷(2018年卷)和江苏卷中的化工流程题型为研究对象,对化工流程题进行剖析,以明了工业生产流程主线与核心,掌握化工流程题的解题思路。 1. 2019年化学试卷中化工流程题分析 从试题分值比重、考查知识、内容水平和核心素养等方面来研究2019年四类化学试卷及2018年北京卷中化工流程题。 1.1 高考化学化工流程题的分值比重 大部分省份2019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都会有至少一个化工流程图题,但2019年的北京卷中并没有出现我们熟悉的一般意义上的化工流程题型,其考查的四个大题目与2018年大体上没有很大变化,具体为25——有机合成,27——化学反应原理大综合考查,28——带实验装置图的探究性实验考查,而26题由18年化工流程图题型变成了19年的纯文字描述的实验题,故以18年的北京卷26题代替19年的进行分析。 大部分省份的2019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化工流程题的分值所占比重均在12%以上,其中以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所占比例最大(见表1)。由此可见,在全国统考卷中命题的大趋势上看,化工流

2019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教材基础)

2019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1.从铝土矿中提炼铝 流程Ⅰ: (1)涉及反应(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①Al2O3+HCl = 2AlCl3+3H2O Fe2O3+HCl = 2FeCl3+3H2O ②AlCl3+NaOH = NaAlO2+3NaCl+2H2O FeCl3+NaOH = Fe(OH)3↓+3NaCl HCl+NaOH = NaCl+H2O ③NaAlO2+H2O+CO2 = Al(OH)3↓+NaHCO3 NaOH+CO2 = NaHCO3 ④Al(OH)3△ Al2O3+3H2O ⑤Al2O3 (熔融)电解 4Al+3O2↑ (2)问题探讨(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步骤①加入过量盐酸后的实验操作是什么? 提示:过滤。

②步骤②能否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 提示:不能;原因是Al3+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达不到分离Al3+、Fe3+的目的。 ③步骤③中若将CO2的量改为“少量”,得到的产物还是NaHCO3吗? 提示:不是NaHCO3而是Na2CO3。 流程Ⅱ: (1)涉及反应 ①Al2O3+NaOH = 2NaAlO2+H2O SiO2+NaOH = Na2SiO3+H2O ②Na2SiO3+HCl = H2SiO3↓+2NaCl NaAlO2+HCl = NaCl+AlCl3+2H2O NaOH+HCl = NaCl+H2O ③AlCl3+NH3·H2O = Al(OH)3↓+NH4Cl HCl+NH3·H2O = NH4Cl+H2O (2)问题探讨 ①步骤②中将盐酸改为“CO2”合适吗?为什么?

提示:不合适;因为过量CO2与NaAlO2、Na2SiO3反应生成Al(OH)3和H2SiO3沉淀,达不到分离SiO和AlO的目的。 ②步骤③中将氨水改为“NaOH溶液”合适吗? 提示:不合适;因为Al(OH)3能溶于NaOH。 ③冶炼金属铝能否用氯化铝代替氧化铝? 提示:不能;因为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 2.硅的制备 石英砂①焦炭高温粗硅②Cl2加热四氯化硅③H2高温纯硅 (1)涉及反应 ①SiO2+C 高温 Si+CO↑ ②Si+Cl2加热 SiCl4 ③SiCl4+H2高温 Si+4HCl (2)问题探讨 ①步骤①中石英砂与焦炭高温下反应时为什么要隔绝空气? 提示:高温下,焦炭和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工艺流程题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工艺流程题 1.【2018新课标1卷】(14分) 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后,钛主要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TiO2·x H2O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 min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40 ℃时TiO2·x H2O转化率最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滤液②”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此时是否有Mg3(PO4)2沉淀生 成?(列式计算)。FePO4、Mg3(PO4)2的K sp分别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100℃、2h,90℃,5h (2)FeTiO3+ 4H++4Cl? = Fe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2O (3)低于40℃,TiO2·x H2O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40℃,双氧水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2·x H2O转化反应速率下降(4)4 (5)Fe3+恰好沉淀完全时,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ol·L?1=1.3×10–17 mol·L?1,c3(Mg2+)×c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1)3×(1.3×10–17)2=1.7×10–40<K sp,因此不会生成Mg3(PO4)2沉淀。 (6)2FePO4 + Li2CO3+ H2C2O4高温2LiFePO4+ H2O↑+ 3CO2↑ (4)Li2Ti5O15中Li为+1价,O为–2价,Ti为+4价,过氧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氧元素显–1价,设过氧键的数目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1)×2+(+4)×5+(–2)×(15–2x)+(–1)×2x=0,解得:x=4; (5)K sp=c(Fe3+)×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3×10–2,则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3×10–17 mol/L,Q c=c3(Mg2+)×c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01)3×(1.3×10–17)2=1.69×10–40<1.0×10–24,则无沉淀。 (6)高温下FePO4与Li2CO3和H2C2O4混合加热可得LiFePO4,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PO4 + Li2CO3+ H2C2O4高温2LiFePO4+ H2O↑+ 3CO2↑。 【深化拓展】工艺流程题,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即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工工艺试题。制备类工艺流程题一般由多步连续的操作组成,每一步操作都有其具体的目标、任务。审题的重点要放在与题设有关操作的目标、任务上,分析时要从成本角度(原料是否廉价易得)、环保角度(是否符

图文转换之流程图----文字学生讲义-(1)word版本

图文转换之流程图----文字 [思考]: 1、流程图中由文字转换成图,哪些内容填在方框里?哪些内容填在箭头上? 2、方位图答题中,是否要将所有的参照物写上? 【高考回顾】 (新课标卷Ⅰ)1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新课标卷II)17.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一、流程图做题注意: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 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 二、流程图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1、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

[小结]:流程图做题注意: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 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句子的“主干” 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 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 【巩固练习】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 2、请用较简洁的语言完成服装产品工艺流程的叙述。(6分)(字数在120字左右,要求写出每个步骤的含义)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4.读下边一段文字,做题。 美国贝尔电信公司的申农博士认为,通讯就是在两个系统之间传播信息,即从信源发出信息,信息通过编码变换成信号,信号在信道中传输,通过信道传输的信号再通过译码变换成信息,信宿(接收者)就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这种从通讯系统中提出的信息概念,被称为狭义的信息概念。 在下边的方框和箭头上填词,以图解申农博士所说的信息传递经过。(5分) 5、以下是某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循环利用的过程。(5分) 6、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40字左右).

(完整)2019年全国卷Ⅰ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12N14O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 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2018-2019学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工艺流程实验的综合

2018-2019学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工艺流程实验的综合 一、填空题 1. 1.砷(As)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医疗、科技等方面应用广泛。 (1)中国自古有“信口雌黄”“雄黄入药”之说。雌黄()和雄黄()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砷化物,早期都曾用作绘画颜料,因都有抗病毒疗效也用来入药。一定条件下,雌黄和雄黄的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①砷元素有+2、+3、+5价等常见价态,雌黄和雄黄中S 元素的价态相同,其价态是________价。过程Ⅰ中发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Ⅱ中,雄黄在空气中加热至300℃时会产生两种物质,若4.28g反应转移了,则 a为________(填化学式)。砒霜()可被双氧水氧化成而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室温下,气体在空气中自燃,氧化产物为固体,放出b kJ 热量,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aq)+(aq)+(l)(aq)+(aq)+(aq)位反应原理设计的原电池如图乙所示,放电时电流强度(I )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①图丙中,表示在该时刻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点(填序号)。 ②已知a点对应图乙中电流由极经外电路流向极。d点对应的负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丙中b c对应图乙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左室中加入适量的浓溶液 B.向左室中加入适量的烧碱溶液 C.向右室中加入适量的浓溶液 D.向右室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c d 电流强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金属钒主要用于冶炼特种钢和在化学工业、炼油工业中作催化剂,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回收利用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为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粉碎的作用是_________,滤渣可用于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25℃时,取样进行实验分析,得到钒的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pH 1.3 1.4 1.5 1 .6 1.7 1.8 1.9 2.0 2.1 钒的沉淀率/% 88. 1 91. 8 96. 5 9 8 99. 8 99. 8 96. 4 93. 89. 3 根据上表数据判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的最佳范围为_________;上述过滤操作过程中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 (3)为了提高钒的浸出率,采用酸浸使废钒催化剂中的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酸浸过程中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4)完成并配平氧化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废钒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6%(原料中的所有钒已换算成)。取100g此废钒催化剂按上述流程进行实验,当加入105mL0.1 的溶液时,溶液中的钒恰好被完全处理,假设以后各步钒没有损失,则该工业生产中钒的回收率是_________。 3. 铵明矾是分析化学常用的基准试剂,工业上常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来生产铵明矾,其中的水溶液可用于伤口消毒,其工艺流程图如图: (1)写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时,将的氨水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则该温度下氨水的电离常数________(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3)从反应Ⅳ的铵明矾溶液中获得铵明矾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

2019新课标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专题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突破技巧窍门 练习:1、工业制备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1)KMnO 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与下列物质相同的是_ ___(填代号)。 a 、84消毒液(NaClO 溶液) b 、双氧水 c 、二氧化硫 d 、75%酒精 (2)高锰酸钾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下列试剂保存不需要棕色试剂瓶的是____ _(填代号)。 a 、浓硝酸 b 、硝酸银 c 、氯水 d 、烧碱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写化学式)。 (4)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 mol MnO 2可制得 mol KMnO 4。 (5)该生产中需要纯净的CO 2气体。若实验室要制备纯净的CO 2,所需试剂最好选择(选填代号) 。 a 、石灰石 b 、稀HCl c 、稀H 2SO 4 d 、纯碱 (6)操作Ⅰ的名称是 ;操作Ⅱ根据KMnO 4和K 2CO 3两物质在 (填性质)上的差异,采用 (填操作步骤)、趁热过滤得到KMnO 4粗晶体。 2、实验室以氯化钾和硝酸钠为原料制备硝酸钾的实验流程如下: 硝酸钾等四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速固体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 。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操作时,将蒸发皿置于铁圈上, 用酒精灯加热。取用蒸发皿应使用 (填仪器的名称) 为了防止液滴飞溅,进行的操作 是 。 (3)“趁热过滤”操作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 (4)“趁热过滤”,有时先往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然后再“冷却结晶”,目的是 。 (5)制得的KNO 3产品中常含NaCl ,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 。 3.(16分)铝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工业上由铝土矿(Al 2O 3?3H 2O 的含量约为85%,其余主要为SiO 2、Fe 2O 3等)冶炼金属铝的流程如下。 滤渣 KNO 3产品 水 0 20 40 60 80 100 温度 溶解度 3

【原创】2019高考真题化工流程题汇编(带答案)

2019高考真题化工流程题汇编(带答案) 1.(2019全国Ⅲ,26)(14分)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制备,工艺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金属离子[c0(Mn2+)=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Mn2+Fe2+Fe3+Al3+Mg2+Zn2+Ni2+ 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 6.2 6.9 沉淀完全的pH 10.1 8.3 2.8 4.7 10.9 8.2 8.9 (1 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中添加适量的MnO2的作用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除铁和铝,溶液的pH范围应调节为_______~6之间。 (4)“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Zn2+和Ni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5)“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若溶液酸度过高,Mg2+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沉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LiNi x Co y Mn z O2,其中Ni、 时,z=___________。 Co、Mn的化合价分别为+2、+3、+4。当x=y=1 3 答案:(1)SiO2(不溶性硅酸盐)MnO2+MnS+2H2SO4=2MnSO4+S+2H2O (2)将Fe2+氧化为Fe3+ (3)4.7 (4)NiS和ZnS (5)F?与H+结合形成弱电解质HF,MgF 2Mg2++2F?平衡向右移动 (6)Mn2++2HCO3-=MnCO3↓+CO2↑+H2O

2019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docx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 原料预处理的各种方法 1、粉碎或研磨:增大固液(或固气或固固)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溶解)速率,增大原料的转化率(或 浸取率)。 2、煅烧或灼烧:不易转化的物质转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其他矿转化为氧化物;除去有机物;除去热不稳定的杂质 3、酸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4、碱溶: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 促进水解(沉淀) 例题 1【.2015全国Ⅰ卷】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 Mg 2B 2O5·H2O 和 Fe3O4,还有少量 Fe2O3、 FeO、 CaO、 Al 2O3和 SiO 2等 )为原料制备硼酸(H 3BO 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 铁硼矿粉硫酸浸出过滤净化除杂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粗硼酸 浸渣浸渣含镁盐母液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 Mg 2B 2O5·H 2O 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 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写出两条) 【对点练习】 1、步骤 I 前,-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 2. MgSO 4·7H 2O 可用于造纸、纺织、陶瓷、油漆工业,也可在医疗上用作泻盐。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 MgCO 3,另外还有 CaCO3、 SiO2 等杂质。从此废渣中回收MgSO 4· 7H 2O 的工艺如下:第一不用硫酸浸出。 (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写出任意一条)。 调节溶液的 PH: 1、目的: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完全沉淀下来而除去 2、需要的物质:含主要阳离子的难溶性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即能与H+反应,是PH增大的物质如用MgO 、 Mg ( OH)2等等。 3、原理:加入的物质能与溶液中的H +反应,降低了的浓度,增大PH 4、 PH 控制的范围:大于除去离子的完全沉淀值,小于主要离子的开始沉淀的PH 例题 2、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 2O· Al 2O3· 4SiO2)为原料制 备 Li 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Fe2+和 Mg 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 pH 分别为 3.2、5.2、9.7 和 12.4;Li 2SO4、LiOH 和 Li 2CO3在303 K 下的溶解度分别为 34.2 g、 12.7 g 和 1.3 g。 ( 2)步骤 I 中,酸浸后得到酸性溶液中含有Li +、 SO42-,另含有 Al 3+、 Fe3+、 Fe2+、 Mg 2+、 Ca2+、Na +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 pH 到 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2019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基础练习(学生版)

高考化学工业流程题基础练习 【例1】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Al 、(NH 4)2SO 4、MgCl 2、AlCl 3、Fe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对该混合物 作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⑴混合物中是否存在FeCl 2 ___(填“是”或“否”); ⑵混合物中是否存在(NH 4)2SO 4 ___(填“是”或“否”),你的判断依据是 。 ⑶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 _ _ _ 。 ⑷请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含有AlCl 3(说出你的计算依据,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_ _ _ _ _ _ _ _ _ _ _ 。 ⑸把AlCl 3溶液中加热浓缩蒸干,不能得到AlCl 3·6H 2O 晶体,请你设计一个可行的简易实验方案,怎 样从溶液中得到较纯的AlCl 3·6H 2O 晶体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例2】 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 2O ?Al 2O 3?4SiO 2)为原材料制 备Li 2CO 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 3+、Al 3+、Fe 2+和Mg 2+ 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分别为3.2、5.2、9.7和12.4;Li 2SO 4、LiOH 和Li 2CO 3在303K 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 、12.7g 和1.3g . (1)步骤Ⅰ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 +、SO 42-,另含有Al 3+、Fe 3+、Fe 2+、Mg 2+、Ca 2+、Na + 等杂质, 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______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 到6.0- 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如 ,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Ⅱ中,将适量的H 2O 2溶液、石灰乳和Na 2CO 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 ___________. (4)步骤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母液中的主要溶质有_____________. 【例3】 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测得,1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 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水分解制备H 2,某化学家设计了下列化学反应步骤: ①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750℃) ②2HBr+Hg HgBr 2+H 2↑ 28.1g 固过量浓NaOH ,? ① 11.2L 气碱石灰 体积不变 ② 白色沉淀久置 ③ 无明显变无色溶液 稀盐④ 白色沉过量稀盐⑤ 无色溶液 6.72L 气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2019二轮讲义+习题:图文转换(流程图)

专题九 图文转换 【考情预览】 技法提分点22 把握细节特征,准确图文转换 流程图图文转换三步骤 典题文本 (2018·全国卷Ⅲ)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

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 对点解题 解析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细读题干,根据题干提示准确把握图表中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表内容以及题目要求拟写答案。本题题干中说框架图表现的是“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细读框架图可以发现,四种反应代表了四种情绪,每一种反应都有相对的应对方式。将每种反应以及相对的应对方式准确清楚地描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1.(2018·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 解析首先得认真观察此图,明确各层级的关系。根据箭头指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得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接着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进行评估和信息反馈,结束后,需要再进一步修订。只要依照顺序表述清楚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2.(2016·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 解析“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分为两个层次,即“讲座”和“活动”;“讲座”主要涉及旗袍、围棋、国画三个方面的内容;“活动”主要涉及“体育课”的“太极拳”、“手工课”的“中国结”“剪纸”,同时这些活动还要在年终时进行表演、展示。 答案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3.(2016·全国卷Ⅱ)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

四川省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 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4.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2019高考必考题型-工艺流程专题

2018高考专题工艺流程综合题型探究 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复习部 【备考策略】 在全国近几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和提纯的工艺流程,其中涉及元素及其化合 物的性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池反应等。在2018年的备考中,应关注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善于从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流程图试题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循环经济、原子经济、节能环保等要求。 【考情分析】[ 年份试题知识点分值 2013 第27题电极反应式、化学方程式、电池总反应式的 书写,物质的回收,环境保护 15分 2015 第27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快浸出速率的措施, 物质的分离提纯,电子式的书写 15分 2016 第26题物质的制备、实验基本操作、盐类水解、实验 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4分 2017 第27题反应速率,离子、化学方程式,沉淀溶解平 衡,计算 14分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要领 解题时首先要粗读试题,尽量弄懂流程图。要明确流程图中箭头方向和代表的含义。流程 图中箭头进入的是反应物(投料),箭头出去的是生成物(产物、副产物),返回的箭头一般是“循环利用”的物质。图中一般会出现超纲知识,要读懂流程图以外的文字描述、表格信息、后续设 问中的提示性信息,并在下一步分析和解题中随时进行联系和调用。所以一定要关注题目的每 一个字眼,但不必将每一个物质都推出,问什么推什么。其次要带着问题去精心研究某一步或 某一个物质。在答题时应注意前后问题往往没有连带效应,即前一问不能回答没关系,不影响 后面回答问题。遇到做不出来的问题要及时放弃,以免影响其他问题的作答。最后,作答时一 定要看清所提问题,不能答非所问,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 1. 常见的化工术语 关键词释义 研磨、雾化将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雾化,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灼烧(煅烧) 使固体在高温下分解或改变结构、使杂质高温氧化、分解等。如煅烧石灰石、高岭土、硫铁矿 浸取向固体中加入适当溶剂或溶液,使其中可溶性的物质溶解,包括水浸取、酸溶、碱溶、醇溶等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酸浸在酸性溶液中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过程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过滤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滴定定量测定,可用于某种未知浓度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蒸发浓缩蒸发除去部分溶剂,提高溶液的浓度 水洗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类似的还有酸洗、醇洗等 酸作用溶解、去氧化物(膜)、抑制某些金属离子的水解、除去杂质离子等

图文转换之流程图(教师版)汇编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图文转换 (流程图类、漫画类、表文类、徽标类) 【学习目标】 1、掌握结构混乱的病句类型。 2、通过分析典型试题,总结结构的题型规律及相应的解题方法。 【考点解读】 图文转换包括流程图类、漫画类、表文类、徽标类,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 注意三点: 1.选材特点:贴近生活,小到班级活动、学校安排,大到环境保护、世界和平;既有标志解读,也有计划介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突出核心价值观。 2.命题趋势:考查相对稳定,近4年徽标与流程图轮流考查。 3.解题策略:观察要全面、仔细,介绍要完整、有条理,语言要简明、连贯。 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对图文转换题的考查包括流程图、徽标、漫画、图片和图表,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社会实践活动、奥运、节约水资源、网络语言等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由此可见,该题型走向生活化,体现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的趋势较为明显。 流程图类 一、【真题引路】 1、(2014全国卷1)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参考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简明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简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题用图文转写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做好此类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二是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第一步是看图。这是一个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图,图中由总到分形成三级信息,显示瑶族村考察共三天,考察之前和考察过程都有相关要求。 第二步是用文字简明表达。限于题干所要求的字数,在用文字表达的时候,无法写出全部可能的细节,只能把所给信息用连贯的话语连缀起来表达。所以,首先可写出最大的一级信息内容,也就是“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之类的文段起始语,然后由考察前的准备说到考察中的活动要求,与前期准备活动相关的信息可以表述为“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与具体考察活动相关的信息可以表述为“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文字叙述中要避免遗漏信息,还要注意语句的准确以及表达的连贯性。作为构思层面的东西与作为文字表达层面的东西是有差异的,如果把这道题写成:“瑶族村三日行要先查阅资料、准备行装,实施时要参观、访谈、联谊、写考察日记。”非常简单,但这无异于开中药铺式的罗列,从信息的角度上说,没有显示应该有的查阅资料的内容,缺少应该有的参与者和联谊对象,而这些是构思层面可以隐而不说的;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上说,如果没有体现文段特定的开头语“这次、本次”,或者直接挪用“实施”不把它转换为“考察期间”,这在文段中也是不准确的表达。 2.(2016·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专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五工艺流程

专题十五 工艺流程 (解析版) 1.【2019 江苏 】19.实验室以工业废渣(主要含CaSO 4·2H 2O ,还含少量SiO 2、Al 2O 3、Fe 2O 3)为原料制取轻质CaCO 3和(NH 4)2SO 4晶体,其实验流程如下: (1)室温下,反应CaSO 4(s)+23CO - (aq)CaCO 3(s)+2 4SO -(aq)达到平衡,则溶液中() ()2423SO CO c c -- =________[K sp (CaSO 4)=×10?5,K sp (CaCO 3)=3×10?9 ]。 (2)将氨水和NH 4HCO 3溶液混合,可制得(NH 4)2CO 3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浸取废渣时,向(NH 4)2CO 3 溶液中加入适量浓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 (3)废渣浸取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控制反应温度在60~70 ℃,搅拌,反应3小时。温度过高将会 导致CaSO 4的转化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保持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和溶剂的量不变,实验中提高CaSO 4转化率的操作有________。 (4)滤渣水洗后,经多步处理得到制备轻质CaCO 3所需的CaCl 2溶液。设计以水洗后的滤渣为原料,制取CaCl 2溶液的实验方案:______[已知pH=5时Fe(OH)3和Al(OH)3沉淀完全;pH=时Al(OH)3开始溶解。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盐酸和Ca(OH)2]。 【答案】 (1). ×104 (2). 3HCO -+NH 3·H 2O +4NH +23CO -+H 2O(或3HCO -+NH 3·H 2O +4NH +23CO - +H 2O) 增加溶液中23CO -的浓度,促进CaSO 4的转化 (3). 温度过高,(NH 4)2CO 3分解 加快搅拌速率 (4). 在搅拌下向足量稀盐酸中分批加入滤渣,待观察不到气泡产生后,过滤,向滤液中分批加入少量 Ca(OH)2,用pH 试纸测量溶液pH ,当pH 介于5~时,过滤 【解析】 (1)反应CaSO 4(s )+CO 32-(aq )CaCO 3(s )+SO 42-(aq )达到平衡时,溶液中 2423c SO c CO --()()=22 4223c Ca ?SO c Ca ?CO +-+-()()()()=sp 4sp 3K CaSO K CaCO?()()=594.810310--??=×104。答案:×104 (2)NH 4HCO 3属于酸式盐,与氨水反应生成(NH 4)2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HCO 3+NH 3·H 2O= (NH 4)2CO 3+H 2O[或NH 4HCO 3+NH 3·H 2O (NH 4)2CO 3+H 2O],离子方程式为HCO 3-+NH 3·H 2O=NH 4++CO 32-+H 2O (或HCO 3-+NH 3·H 2ONH 4++CO 32-+H 2O );浸取废渣时,加入的(NH 4)2CO 3属于弱酸弱碱盐,溶液中存在水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