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1.选题的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衣食无忧,还开始关注精神方面的享受,尤其是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迫切。这就为数学美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相对其他数学科目,数学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的是数学与美学的关系,把数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探讨数学中存在的美感与艺术。将数学中美的精彩和片段,从艺术和思维的角度加以欣赏,发现、认识数学美,理解、欣赏数学美,研究数学美,进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数学美。

2.选题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讲究创造力的学科,数学创造了美好的概念,数学家像艺术家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思索。人们在对数学的研究过程中不自觉的会用上美学规律,数学之所以发展就是因为人们对于数学美的追求。人们不断发现与和谐相悖的悖论,不断的修正。通过对数学美的研究,可以开发人们的思维,开阔人们的视野,指出事物发展的前景,告诫人们方法。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迪拉克认为他的许多发现都得益于对于数学美的追求。迪拉克在1931年从数学对称性考虑,大胆提出了反物质的假说,他提出了真空中的反电子就是正电子,这个假说在1932年被美国科学家安德逊证实。

整个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当我们用数学去描述时,应该是符合数学美的特征的,倘若其中产生了“奇异”,那要么是数学工具有错,要么是规律中还有未知的东西。我们的很多猜想,都是依据了数学内在美的性质,借助于不完全归纳提出的,比如费马尔猜想、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数学应该是匀称的、和谐的,人们可以从某些局部去预见整体,从特殊去揭示普通。

我们通过美育来普及数学美,让人们了解数学美的涵义和特征,发挥数学美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审美意识的功能。进而让人们能够发现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一起来创造美。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研究的基本内容

把数学与美学结合在一起,从数学美学的涵义,特征上进行分析、探讨数学中存在的美感与艺术,认识数学美的实质。通过数学美的发展与实例,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进而探讨数学美学的意义与作用。结合数学美学教育,并且重点从数学美学在人的审美观、思维观、精神观3个层面论述数学美育具有的审美功能、方法功能,形成较系统的数学美学研究。论述研究数学美学在开发人的思维,开阔人的视野,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掘人的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文献[1~10]中认为数学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和谐美。和谐美是数学美的一个特征。和谐即雅致、严谨或形式结构的无矛盾。和谐性反映的是审美对象在形式或内容上的某种共同性、关联性或一致性,它能给人一种整体和谐的美感。数学对象的和谐性通常表现为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数学理论的统一,数学和其它科学的统一。数学的严谨自然流露出它的和谐,为了追求和谐,数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消除其中不和谐的东西——比如悖论,使得数学越来越往和谐发展。2.对称美。对称美是和谐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它反映的是审美对象形态或结构的均衡性、匀称性或变化的周期性、节律性。在现实世界中,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对称性,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既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平面对称等的空间对称,又有周期、节奏和旋律的时间对称,还有与时空坐标无关的更为复杂的对称。数学的对称美,实质上是自然物的和谐性在量和量的关系上最直观的表现。数学的对称美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式)的对称美,主要体现在数(式)的结构上;另一种是图形的对称美,这包括组成图形的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整体之间的一种统一和谐关系。3.简洁美。简单、明快才能给人以和谐之感,繁杂晦涩就谈不上和谐一致。因此,简单性既是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又是和谐性的基础。而数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简洁。数学家L.J莫德尔说过:“在数学里美的各个属性中,首先要推崇的大概就是简单性了。”数学美的简单性,并非指数学对象本身简单、浅显,而是指数学对象由尽可能少的要素通过尽可能简捷、经济的方式组成,并且蕴含着丰富和深刻的内容。数学的简单美,主要表现在数学的逻辑结构、数学的方法和表达形式的简单性。4.奇异美。奇异存在于美的事物之中,奇异是相对于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而言。一个事物十分工整对称、十分简洁或高度统一,都给人一种奇异感,一个新事物、新规律、新现象的被揭示,总是使人们感到一种带有奇异的美感,令人产生一种惊奇的

愉快。数学中的奇异美是指数学中原有的习惯法则和统一格局被新的事物(思想、理论、方法)所突破,或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的结果所带来的新颖性和奇特性,如数学中出人意料的结果、公式、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等。

2. 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献[11~15]中认为客观世界本身(包括自然界以及人类通过劳动创建的世界)是处在有规律、有秩序的普遍联系之中,其本身就具有种种优美的、和谐的、统一性的或是奇异性的结构规律和演化规律,因而科学家们要去探索、发现并通过思维去表现其规律时,也就必然要遵循“美的准则”才能有济于事。这样,就从根本上说明了科学家的发现、发明与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直接相关的必然性。一个人的审美意识越强,其审美能力就越高,从而其创造发明(发现)的才能也越高。而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高度地、深刻地反映出美的特征,所以很自然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并能使人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遵循数学的审美准则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人们学习和研究数学,最能有效地去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我们通过美育激发人们对于数学美的兴趣与爱好,通过数学美育来普及美的规则,通过美育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通过美育来培养人们创造美的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论文主要以查找资料,以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前人的研究论述基础上,采取了从大量阅读已有的数据资料,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最后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

2. 研究难点

数据的整理收集工作比较难。(由于数学美学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够完整,时间比较短) 3. 预期达到的目标

目标是较全面系统地研究数学与美学,把数学与美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具体实例,探讨数学中存在的美感与艺术。将数学中美的精彩内容和片段,从艺术和思维的角度加以欣赏,发现、认识数学美,理解、欣赏数学美,研究数学美,进而创造数学美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收集资料完成毕业论文的文献检索,泛读相关文章,形成系统材料。

(10~11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至第9周)

2.完成文献综述。

(10~11学年第一学期第10周至第11周)

3.完成开题报告。

(10~11学年第一学期第12周至第13周)

4.研读外文文献,完成外文翻译。

(10~11学年第一学期第14周至第15周)

5.进一步完善论文的资料、数据收集,精读其中的重要参考文献、列出文章的初步提纲。(10~11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至第2周)

6.完成论文初稿撰写工作。

(10~11学年第二学期第3周至第8周)

7.继续完善论文。

(10~11学年第二学期第9周至第10周)

8.对论文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10~11学年第二学期第11周至第12周)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钱燕萍.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审美情趣[J].考试周刊,2007,(19):28.

[2] 曹学娜. 论数学美与数学审美[J].希望月报,2007,(3):30.

[3] 徐本顺.数学中的美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540-555.

[4] 卢锷.试论数学美因与数学美[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03):10-17

[5] 李天罡. 数学与美学[J].中国科技博览,2010,(20):179.

[6]张卫林.浅谈数学中的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3):63.

[7]孟庆国.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中的美 [J].教育学刊,2008,(5):157-160.

[8] 彭喆,左玲.数学文化中的美学观[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 (7):145.

[9] 张国富.论数学与美学[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20(2):17-18.

[10] 裴蜀华.数学与美学[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杂志,2005,2(6):68-71.

[11]赵博.论数学美及其教育功能[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10):157-160.

[12] 徐利治.数学美学与文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02):5-8.

[13]徐利治.科学文化人与审美意识[J].数学教育学报,1997,(1):1.

[14] 王丽萍.数学美学及数学美育的作用[J].邯郸学院学报,2005,(03):20-22.

[15] 杨海玮. 中学数学与数学美[J].科技信息,2007,(24):545.

[16] Nathalie Sinclair. The roles of the Aesthetic in Mathematical Inquiry [J].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2004, 6(3):261-284.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本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心):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杨雅茹 研究生:赵娜 入学年月:2008年 论文题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开题报告日期:2009年6月 研究生学院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河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研究 (二)题目来源 本文在导师顾六宝教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关于财产性收入课题研究基础上,自拟研究题目。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分析河北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来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比较,得出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为达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目标,并给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和收入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第三,实证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然而在总量上,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重只达到2%左右,高的增长速度和极低的比重说明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造条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规范、加大培养人民群众的理财知识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国内经济繁荣,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内需。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尝试与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尝试与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形势的这种迅猛发展,促使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作出重大的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方兴未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的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就是基于时代发展要求之下数学教育全新理念的表现形式。自从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中学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应该怎么学?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教师应该怎样教?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来教?对数学教育、数学的评价是否就像现在这样,仅看最后学生的分数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仍值得我们去思考。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并发展自己,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是大量的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等实践性作业。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种状况应该有所改变,新的客场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史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也要作出相应的改革,探求一种与我们的实际相适应、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 二、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意义: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填空) 什么是美学? (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 1.艺术哲学(黑格尔) 2.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 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 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 (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 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 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一一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苏格拉底一一①实用就美。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柏拉图一一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 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 、 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 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 ▲ 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 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著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 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 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著 3、对风骨.气蕴.中和.意境等部类的研究成果显著。 三、近代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 四、文革前十七年,美学家们对美学的研究各抒己见,争论颇多。以吕荧(美 是主观的)和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为代表的主观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XX 师范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XX 学 号: 2012111137 系 别: 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题 目:数学分析教材中的一些等价命题的证明 指导教师: XXX 教授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2016 年 3 月 5 日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撰写论文的基 础,也是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 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 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及系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
2.开题报告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 式(可从教务处主页“相关下载”页面上下载)打印,不 得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 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5 年 4 月 26 日”或“2005-04-26”;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标准应参照《 XXX 本科生 毕业论文撰写标准》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刻划,使得人们对 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刻,解决问题更加快捷,实数的完备性定理、可积准则、 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条件等数学分析的理论内容都是以等价命题的形式给出 的,它们在数学分析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既然如此,我们便有必要深入 挖掘数学分析中的等价命题,以此加深我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以便能够 灵活的运用。
2.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通用的《数学分析》教材(如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等)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如下:实数完备性六个基本定理之间的 等价,海涅定理的推广,介值性的刻划,一直连续性的刻划,级数收敛的刻 划等,并且进行了相关等价命题之间详尽的证明,中外学者也相继发表过数 篇相关论文。当前对数学分析教材中的等价命题的讨论与研究实际上已经到 达比较高级的阶段,发展也相对完善。但是在许多实际解题过程中,往往不 能熟练的加以运用并且容易混淆。故此需要进行归纳总结。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基本内容:立足于《数学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并借鉴相关论文文献。 基本框架:主要由论文题目“数学分析教材中的一些等价命题”、摘要、 关键词、引言、数学分析中的实数完备性定理相关的六个等价命题及证明、 判断函数的一直连续性相关等价命题及证明、判定级数收敛的相关等价命题 及证明、小结、参考文献等组成。 主要研究方法:注重细节,深度挖掘,充分思考,总结归纳出《数学分 析》教材中常见的几个等价命题,并对例举出的几个等价命题进行深入的研 究推理并且给予证明。了解使得命题等价的相关条件。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_范本

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心):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雅茹 研究生:娜 入学年月: 2008年 论文题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 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开题报告日期:2009年6月 研究生学院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化趋势研究 (二)题目来源 本文在导师顾六宝教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关于财产性收入课题研究基础上,自拟研究题目。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分析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不同来源,找到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途径,从而达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其次,根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比较,得出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因素,为达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目标,并给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产和收入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第三,实证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消除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从2000年到2002年开始,我国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然而在总量上,财产性收入占居民纯收入的比重只达到2%左右,高的增长速度和极低的比重说明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创造条件”,如提高城市居民的工资收入、增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完善金融市场及其制度规、加大培养人民群众的理财知识等等,可以提高人民收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国经济繁荣,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拉动需。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章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那关注,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财产性收入就属于多种分配方式。财产性收入的提出就发展“多种分配方式”的涵和强调了它的重要性。随着个人收入及财产数额的增多,财产性收入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发展到现阶段的高速增长,在实践上增加了人们扩大收入来源的途径。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人们来说,积极努力的创造、拥有财产性收入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缩小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因此,以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差距及发展趋势是有很必要的。

初中数学学生数学活动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 初中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 承担单位 民权县实验学 校项目负责人 (申请人) 闫建新职称、职务中学一教师联系电话 参加单位 及分工情况 民权县实验学校初中数学组 参加研究人员 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 单位 闫建新男47 小高民权县实验学校刘丹女38 中一民权县实验学校张雪玮女37 中一民权县实验学校宋卫华女中二民权县实验学校 备 注 主研人员为:闫建新刘丹张雪玮宋卫华

一、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数学活动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数学实践活动是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数学活动实践在“先学”环节中尤为重要。目前教育界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表了若干争鸣,也有相关的著述。但仅仅是从理论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但一线教师恰到好处地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比较好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知识更明确。更易理解和掌握 二、本课题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要坚持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新课程下必然的趋势。 据我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观念更新滞后,教法仍旧传统,有些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课,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很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自主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有些教师讲课还是“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很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些教师授课过于机械练题,学生思维能力强,所以必须改变这些现状,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为中学学生自主探究能

美学欣赏

美学欣赏论文 浅谈造型艺术中的荒诞美

浅谈造型艺术中的荒诞美 摘要: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中最为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造型艺术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从简单的上古岩画逐渐地发展与丰富,演变成了由现代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组合的一个庞大的艺术家族。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对它们的审美要求则各有不同,而荒诞美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造型艺术的荒诞美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人类对艺术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一个新的审美形态。它使没有意义的生活和人的存在从否定方面得以呈现,是美学范畴中“成功的表现”,也是任何现实主义所不能做到的。 关键词: 美学造型艺术荒诞 首先,造型艺术是美学欣赏中的一个审美范畴,在我们浅谈造型艺术之前必须弄清楚美学的概念。当然,各种研究美学的专家对于美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而我认为,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体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历代思想家关于美的理论探讨之上,是以往美学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 考古学和艺术史告诉我们: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不仅原始人的装饰品能见出人类这种早期的审美活动,尤其原始艺术更是集中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活动。据文字记载和留下的图案推测,原始艺术有诗歌、舞蹈、音乐等。洞穴壁画与陶器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两项原始艺术记录。前者主要以各种动物为题材,生动细致,色彩绚丽。后者不仅造型优美、图案丰富,而且色彩对比鲜明。如人们所知,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都是美学的探讨者,但他们关于美的观点见解常常和他们关于真、善的认识混在一起,成为他们哲学思想、道德思想、神学思想以及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的附庸。在莱布尼兹和鲍姆嘉登看来,知道作品美或不美,却说不出个中缘由,就属于一种模糊的、混乱的感性认识。 接着,我们就谈到造型艺术。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中国20世纪以后才广泛使用,造型艺术总存在于一定空间中,以静止的形式表现动态过程,依赖视觉感受,又被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所谓造型艺术,包括具有美学意义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价值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起点理解不够高。 2、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行为不注重,或 注重不多, 3、只注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不够。 4、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导致课后作业负担过重。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转变以往 的教学观点,注重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是教 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尤为关键,学生的 错误或个性见解是重要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动态资源转 化为有利的教学资源,要坚信学生的自学水平,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 的时间,丰富学生的自学方法,提升学生自学的水平。教师作为课堂 的组织者,将更多地表现在为学生设计探索交流的情境,提供共同活 动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如独立思考,动手拭错,自我纠正等等) 完全交给孩子,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每个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教学评 价也不但仅是教师的事,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实行适 当的评价,让评价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的过程、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师生经历的将 是真实高效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

的过程,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 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提出的一种课堂 教学模式,它解决了新课改背景下的5大难题,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和 谐而高效。 但是,这种模式是不是有他的局限性,是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能 够通过自学获得,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自学?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实 行论证。总之,认为不可盲目模仿,在实际教学中,要分析自己的情 况和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寻找, 探究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先学后教”的理念依据: 1、教学工作必须遵循“实践第一”、“实践-理解-再实践-再理解”的认知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 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归根到底,教师的教只有提升学 生的学才起作用。“先学后教”很好地摆正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强 调内因--学生的学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外因--教师的教是第二位的,是为了使内因起作用的条件。 2、“先学后教”是“迁移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使用。 全国教育专家邱学华先生说:“所谓‘迁移',是已经学得东西在新情 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 “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据: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评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评语 篇一: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评语 开题报告评语: 该生在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对课题《形态学可重构图像处理器的研究与设 计》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已经掌握。工作安排合理,态度认真,目前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开题报告符合规范格式,准予开题。 中期报告评语: 该生在前期的工作中能充分的分析课题任务需求,熟练掌握可重构系统设计要求,完成了整个系统功能设计,对系统的整体工作机制已经较为全面的掌握,并且完成相关形态学算法的实现与测试,所做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也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期间该生工作安排合理,学习态度认真,学术作风严谨,科研工作量较大,课题进展符合预期计划。

篇二:开题报告评语怎么写(共10篇) 篇一: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参考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指导老师审核意见”一栏的格式要求参考意见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要能反映以下几点: 1.学生开题报告中对选题来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 解情况; 2.学生开题报告中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方向是否明确; 3.学生开题报告中研究的方法及措施是否可行; 4.学生开题报告中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安排是否合理,特别要注意学生开题报告中的时间安排与本人下发的任务 书规定的时间安排要相呼应; 5.是否同意开题; 注:以上审核意见及签名均要求指导老师手写,不能电脑打印!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范例1: 该生对于所开课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市场调研,参考了许多文献,最后确定的课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课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而学困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研究假设和理论依据 研究假设: 数学课堂教学是只面向少数优等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条分水岭。班级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找到一种让优等生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优化、后进生得到一定的转化教学策略呢? 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进行分层推进提供了传统经验。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数学系 开题报告

苏州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概念图的功能研究及其数学教学实践院系数理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蒋丹丹学号0720201223 指导教师李玮玲 2011年3月1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方可进行论文正文写作;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6年9月2 5日”或“2006-09-25”。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行为主义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区别于低级动物的人是如何获得知识的,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于1962年第一次提出关于人的学习的认知理论。奥苏贝尔认为,人的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当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奥苏贝尔同时对概念的形成和同化进行了区分,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 数学教学中,概念图可以用于教学设计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由此导致了对概念图功能及应用方面更深入的研究。 通过使用概念图,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教师的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并和教师积极地对话,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数学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数学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下面是为您精心整理的数学市级课题开题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学生数学作业现状: 我校位于市郊,近些年来,本学区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上了民办学校,留下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都非常差,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纯属搪塞,有的甚至随意写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或无人认得的符号作为答案来应付老师,更有的是极少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数学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过场戏而已,根本谈不上巩固提高与创新,作业的有效性很低,与新课程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差甚远……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

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

大学美学论文

“距离产生美”的美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我们从小就一直听到“距离产生美”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远看一只猪,近看一头驴。距离产生错觉。当然,距离也产生美。这是一个关于距离产生美的笑话,我们大可一笑了之,但是这句话是美学的著名命题,那么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句话的美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距离产生美,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西方美学家布洛在研究审美经验时,发现了“距离”在审美经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1912年论文《作为艺术要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中,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提出了著名的“心理距离说”,人物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只有保持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心理距离,审美才能够进行,“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会注意到身边事物,也没有考虑,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小到大我们从身边的生活、学习和父母的教育下了解美与丑,但是从来没有认真的学习过美学。对于“距离产生美”,我们最容易想到的例子是“夫妻之间,小别胜新婚”。每天粘在一起的夫妻,说感情甜如蜜是不可能的,一天二天三天可以,一辈子则免为其难,形式上的在一起,感情上是凑合。 因此,聪明的夫妻,知道来点小情调,小别不管是刻意还是随意,都是效果最明显的。这是人的本性,保鲜是婚姻幸福最大的秘诀。工

作日各自独立忙碌自己的事,周末才有交集,这样的婚姻走得更长远,因为它健康,彼此有呼吸的空间。而小别,距离产生美。 而通过美学来分析,两夫妻彼此各自独立忙碌自己的事情,该亲近就亲近,该适当分离就适当分离,这就是在审美中把握好时间距离,主要是处理好审美时间的早与晚、快与慢、长与短、远与近的关系。平常所说的“久居之处无美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就是由于审美时间过长而影响审美效果。而秦砖汉瓦、古景旧迹等等,则说明时间越长,越能给人以深沉、古朴之美。这些例子都是审美的时间距离因素在起作用。 两夫妻保持各自的距离,偶尔小别,定胜新欢。这就是在美学审美中把握好“空间距离”,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距离太近,就领略不到事物的整体美。如果距离太远,看不清事物的细微之处也难以欣赏事物的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空间关系在特定的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忽近忽远,若即若离,这就是一种朦胧的吸引力啊!而最佳的审美效果就产生与适当的心理距离,这样的美也造就了长久的爱情。 距离产生美,就是这样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一些不曾注意到的地方,他也有着大作用。 植物之间种得太密,会长得不好。人与人走得太近,会容易感情破裂。距离产生美,是真理。朋友之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是不以利益为目的,也不需要时常联系。淡淡的情谊,远远望着,

趣味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趣味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趣味数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趣味数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关健,是让孩子们在一开始接触数学时,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以便以后更好的学数学,用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不让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厌倦感,是我们低年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和来源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尽力挖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根据家庭教育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采取差异性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地让学生们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同时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技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教育要发展,出路在改革、在创新,其中课程改革是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单一,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课程被束之高阁,这显然不符合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

2001年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无疑,这是我国学校课程改革史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为数学活动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九义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缺乏各年级数学活动课的可操作的目标、内容及教法,教师虽然有指导数学活动的意识,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整体的实施要求,鲜明的活动主题,在教学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在素质教育理论和课题理论指导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出明确、具体、易行的数学活动目标、内容、模式等等,成为小学数学教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学校的基础,结合我校的多思互助教学模式,我们提出小学趣味数学课教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三、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数学课程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我国现行的数学课程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地方、学校数学课程体系。相对于数学课程来说,80年代初期,前苏联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法专家就开始重视课外趣味数学引入课堂,列入课表(每周一节)。决心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及教学法专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维活动时,智力上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都发展得很不够,但又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迫使教师和教学法专家不得不设法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如何撰写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如何撰写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进行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专家汇报自己学位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目的是请专家帮助判断:自己选择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选用的研究方法可不可行、自己的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然后由专家给出具体的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的目的,同时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 因此“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是开题报告的重点,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不进行深入论述,一带而过,评审专家将无法判断你的研究前景,也就无法对你的研究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 二、研究水平的定位 国家对授予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人员所具有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硕士学位人员应“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因此硕士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时应适当确定自己的研究水准,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科学研究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对试验结果或调查数据的分析应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和要求 因为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汇报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因此研究生应该就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及拟达到的目标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介绍、说明,并接受专家的批评和建议。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的确定。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可以从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3、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 4、主要研究内容与写作大纲。 5、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着重查阅的近年内发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 开题报告公开论证后,研究生一般应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修改方案通过后可正式进入论文研究工作。 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初中数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初中数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靖边县第六中学艳郭怀成 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自主解题能力的定义 自主解题能力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并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人类社会进入新的世纪,知识、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社会对教育、对教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自主学习解题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如何建立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是当前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真正贯彻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为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3.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早在上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生存需要的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把学会求知放在首要位置,而学会求知的核心就是自主学习。许许多多我们熟知的伟人、名人、成功人士,无一不是终生学习者,自主学Word 文档

习是他们的自觉行为,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种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手段,靠教师和学生加班加点提高质量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学质量不滑坡的重要保证。而不论课外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是课教学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解题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决定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自主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一些课堂教学已经向有利于自主性学习的方向改变。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依然十分流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带来的实际后果是令人担忧的。研究表明,直到高中阶段,我国的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各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亟待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迫在眉睫!我们小组选择了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解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意义的论证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调查、分析,探索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有效的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输送研究型、创新型人才 (1)掌握学生解题能力的状况 (2)探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3)创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 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填空) 什么是美学? (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 1.艺术哲学(黑格尔) 2.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 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 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 (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 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 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 苏格拉底——①实用就美。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 柏拉图——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着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 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 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着 3、对风骨.气蕴.中和.意境等部类的研究成果显着。 三、近代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 四、文革前十七年,美学家们对美学的研究各抒己见,争论颇多。以吕荧(美是主观的)和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为代表的主观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及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都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审美对象的本质和特性 五、黄金分割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