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7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最新资料推荐------------------------------------------------------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2019 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专题一基本概念【备考策略】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
另外,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2.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
3.离子反应:该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一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
二是判断离子反程式的正误。
1 / 23三是离子共存题,离子共存的条件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除要熟悉常见离子不能共存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限制条件,多种离子间的相互影响。
4.能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复习时要理解燃烧热、中国和热、反应热到呢个概念,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强与电化学、化学平衡的联系与拓展,牢牢抓住盖斯定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第 1 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点击】 1.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一、物质的组成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1)同位素的实例H 有三种同位素:11H 、12H 、13H;O 有三种同位素: 816O 、817O; 118O 有三种同位素:612C 、613C 、614C ;Sn 有十种同位素: 50112Sn 、50114Sn 、50115Sn ····50124Sn , U有二种同位素: 92235、U 92238U 。
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2)同位素的稳定性(3)同位素的性质:a .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 .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 (4)同位素的应用:用612C 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示踪原子:用614C 测岩石的年龄; 放射治疗,如60C 。
等核能,如2H ,235U 等⑶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11H 、12H 、13H 、612C 、613C 、614C 、92235、U 92238U 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8种核素(但属于3种元素) 。
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3、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O2(氧气) 和O 3(臭氧) ,红磷(P)和白磷(P4) ,金刚石和石墨等。
(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P2O5、SO2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归为此类物质的是()A.CaO B.SiO2C.CO D.H2O答案 B解析CO2、P2O5、SO2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
CaO属于金属氧化物且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且属于酸性氧化物,如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故B正确;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2.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食盐B.盐酸、生石灰、醋酸钠C.醋酸、烧碱、硫酸铜D.磷酸、石灰石、苛性钠答案 C3.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答案 B解析NaOH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生理盐水、KNO3晶体、O3、纯碱分别属于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盐,B正确;澄清石灰水为混合物,C错误;CuSO4·5H2O为化合物,CaO 属于氧化物,D错误。
4.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
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3PO2属于二元酸B.H3PO2属于三元酸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属于正盐答案 D解析由于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故H3PO2为一元酸,故A、B错误;由于H3PO2为一元酸,故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D正确。
5.(2020·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酸、碱、盐元素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碱一定含有氢,盐一定不含氢B.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C.碱、盐可能含氧,酸一定含氧D.盐、碱一定含有金属元素,酸一定不含金属元素答案 B解析不管是无氧酸还是含氧酸,一定含氢元素;除一水合氨外,碱都含氢氧根,碱中一定含氢元素,铵盐中含氢元素,A错误;酸(无氧酸、非金属含氧酸)、碱(一水合氨)、盐(铵盐),都不含金属元素,B正确;碱中一定含氧,含氧酸盐含氧,但无氧酸中不含氧,C错误;碱(一水合氨)、盐(铵盐)中不含有金属元素,酸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D错误。
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考点1物质的组成1.元素一一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一一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一一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一一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一一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离子基团定义帝电的原子或嫌子团化学中对原子团和基的总称区别带有正电荷或员电荷不带电’为缺电子物质’呈电中性联系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实例___ QIL—1Wq:一艷二」 2 -α -g⅛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j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定义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原子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区别≡ 是种嫌子\、 ____ ⅞-⅜¾⅜ 联系同位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的方式可构成同素异形体一「实例 16O 和】8O 5 12C 和 叱 ] O 2和6 ;金刚石和石墨[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 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I > KCIO3属离子晶 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 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 非金属单质:如H2、X 2> 02s O, N2、P4、S 、C6。
、稀有气体等 ② 非金属氢化物:如HX 、⅛0、NH3、H 2S 等 ③ 酸Sh 如 SO :、Co2、So3、P 2O 5s N 2O 5 等 ④ 酸类:如 HClOx HCIO 、H 2SO H H 3PO H H 2SiO 3 等 ⑤ 有机物:如坯类、怪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 其它:如No 、Ng 、ALCl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 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 化物。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1.什么是原子?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什么是分子?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3.什么是离子?什么是简单离子?4.什么是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5.请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评价】上述分类方法基本正确,但单质有时可分成三类,即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这是从化学性质上分类,因为稀有气体在化学性质上和非金属是不同的。
而氧化物还可再细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等)和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和酸也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O、CO等)。
【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讨论】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化学反应为:Cl+O3→ClO+O2ClO+O→Cl+O2总反应:2O3→3O2①在上述反应中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A.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D.催化剂②在叙述中O3和O2是[]A.同分异构体B.氧的同位素C.同系物D.氧的同素异形体【分析】这是1996年的高考题,它结合环境保护和环境化学研究新成果,题的出法比较新颖,有一定的迷惑性。
本题的第二个问题是考查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在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四个带有“同”字的概念的比较中做出判断,找出正确答案。
这就要求对四个概念的区别有清楚的认识。
下面请比较这四个不同的概念,并指出其范围,指出正确答案。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指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宏观组成: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微观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等3、酸酐一般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2、Mn2O7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4、一种酸酐可以对应多种酸,如HPO3和H3PO4的酸酐均为P2O5。
三、分散系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2)组成: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2)特征:均一、稳定,(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柱”形成——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②布朗运动:胶体颗粒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中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带电规律:A、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吸附阴离子);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吸附阳离子,故一般不宜在水田施用硝态氮肥)。
④胶体的凝聚: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使胶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
(此外加热、将两种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混合也可使其凝聚)实例:①MgCl2用于止血;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③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⑤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⑥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化学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复习内容:物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
2.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算复习内容: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计算的方法、物质的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3. 第三章:氧气与燃烧复习内容: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灭火的方法等。
4. 第四章:金属与酸碱盐复习内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制取、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的制取、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5. 第五章:化肥与农药复习内容:化肥的分类、化肥的作用、农药的性质、农药的使用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小组讨论、习题训练等。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2.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 中考模拟考试,全面检查学生的复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时间:1. 每章复习时间安排为2课时,共计10课时。
2. 每章课后安排1次作业,共计5次作业。
3. 安排1次中考模拟考试,时间为1课时。
教学评价:通过本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九年级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应试能力。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中考要求,教学方法多样,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
化学《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C6H1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9NAB.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NA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C.0.50 mol的亚硫酸钠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AD.常温下,7.1gCl2与足量NaOH溶液作用,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2、营养麦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属于无机物是A.玉米粉B.大豆粉C.Na2HPO4 D.白砂糖3、新赛季NBA对部分球员在球场上个性的张扬行为加以限制,而著名运动员勒布朗-詹姆斯表示比赛时还会抛洒镁粉。
镁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镁粉末。
碳酸镁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4、下列有关物质归类一定正确的是①强电解质:氯化氢、氢氧化钡、摩尔盐②弱电解质:草酸、纯碱、醋酸铵③非电解质:液氨、二氧化硫、苯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A.①③B.①②③C.①④D.②③5、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不同标准分类,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钠的化合物B.电解质C.可溶于水D.钠盐6、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溶液与胶体:本质不同的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B.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C.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明矾B.水玻璃C.盐酸D.黄铜8、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B.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C.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D.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②化合物:CaCl2、烧碱、聚苯乙烯、HDO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③B.③⑤C.②③D.②④10、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mol,则的物质的量为()A、0.5 molB、0.3 molC、0.15 molD、0.1 mol11、双氧水(H2O2)是常用的医用消毒液。
下列对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C.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石膏B.氢硫酸、烧碱、绿矾C.碳酸、乙醇、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13、在我们身边,下列各类物质存在最多的是A.纯净物B.混合物C.单质D.化合物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⑥15、固体单质A和气体单质B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C,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若产物气体C 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则判断正确的是()A、单质A、B的摩尔质量之比是1∶4B、反应前后的气体质量之比一定是1∶4C、生成物C中,A的质量分数为50%D、生成物C中A、B两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1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均属碱B CO、SO2均属酸性氧化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酸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17、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酸性氧化物:CO2、NO、SO2、H2OB.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Na2O2C.碱:NaOH、KOH、Ba(OH)2、NH3・H2OD.铵盐:NH4Cl、NH4NO3、(NH4)2SO4、CO(NH2)218、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氯化钙B、盐酸、烧碱、硫酸铜C、碳酸、乙醇、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19、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溴乙烷的分子式C2H5Br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D.乙烯的最简式C2H420、下列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Na2O B.CaO C.H2SO4 D.H2O2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⑤Na2O2、Na2CO3、NaHCO3、Na2SiO3均为钠盐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③⑤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晶体一定含有离子键,分子晶体一定含有共价键B.某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则一定含有阴离子C.同一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D.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得到电子23、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D.氯化钾;液氧24、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
正确的()A.硫酸,纯碱,碳酸钠B.冰醋酸,烧碱,胆矾C.硝酸,乙醇,醋酸钠D.盐酸,熟石灰,苛性钠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B.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C.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除了伴随着物质的变化还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2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0gD2O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0.5NAB.1molCl2参加的作何反应,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都是2NAC.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数为1.5NAD.1L0.5mol・L-1CH3COONa溶液中所含CH3COO-个数为0.5NA27、下列物质不是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水玻璃C.干冰、铁、盐酸D.CO、氮气、胆矾28、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②碱石灰、盐酸、水玻璃均为混合物③明矾、小苏打、次氯酸均为电解质④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⑤Na2O2、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⑤29、对下列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A.纯碱不属于碱B.CuSO4属于氧化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30、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2O、CH3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2SO4、NaOH、NaC1均为强电解质,都属于离子化合物C、Al、Al2O3、Al(OH)3均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是具两性的化合物D、溶液、胶体、浊液均为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31、下列各组物质中,依次属于单质、酸、盐的一组是A.干冰、石灰石、氧化钙B.氧气、盐酸、熟石灰C.水、烧碱、食盐D.液氯、硝酸、纯碱3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⑤Na2O2、Na2CO3、NaHCO3、Na2SiO3均为钠盐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③⑤33、某物质经分析知,其中仅含一种元素,此物质()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34、奥运会会旗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合适的一组是()35、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
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O、浓硫酸、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NaF、MgO、AlCl3均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而成,都是离子化合物3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Na2O和Na2O2都属于碱性氧化物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C.NaHSO4和HNO3都属于酸D.Na2O和SiO2都属于氧化物37、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HCl、NaOH、H2O B.NaCl、HCl、KOHC.H2SO4、NaOH、NaCl D.HCl、Na2CO3、NaOH3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小苏打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Mg、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冶炼得到D.Al、Al2O3、Al(OH)3和NaHCO3都是既能与稀HCl、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物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解析:】Na2HPO4属于无机物。
【答案:】C5、D6、B7、A8、D9、B10、C11、C12、B13、B14、D15、B16、D17、C18、B19、A20、C21、B22、D23、B24、B25、D26、A27、D28、B31、D32、B33、A34、B35、B36、D37、C38、D3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