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2014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试重点

说明:妇科部分的复习方式,仍然与前面各科的方式相同。以下将容

易忽略的内容提出,同时将容易出现混淆的内容加以阐释,关于各论

中各个病种的症状、辨证、治疗、方剂等内容从略,考生可自己参考

教材或相关复习资料进行整理,应注意的是要扣准《大纲》内容,以

避免丢掉某些重点病种,或让非重点病种耽误了复习进度。

一、中医妇科学沿革

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

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

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

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

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

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

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

二、女性生殖系

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

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5、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月经初潮——13-15岁。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又称为行经期)——3-7天。月经量——50-80ml。

6、正常月经质色描述:色红略暗,质地正常,不凝结,无血块,无异味。

7、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后,停经一年以上。

8、并月——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两月一次。

9、居经——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三月一次。又称为‘季经’。

10、避年——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一年一次。

11、暗经——身体正常无病,可以受孕,月经终生不至。

12、激经——受孕早期,少量经血,无损胎儿者。又称为‘盛胎’‘垢胎’。

13、与月经生理有关的基本要素——脏腑功能;气血盛衰;天癸充盛;经络通畅。

14、掌握月经与五脏的关系;月经与天癸的关系;月经与气血的关系;月经与经络的关系;月经与胞宫的关系。

15、一源三歧——指冲脉、任脉、督脉均起于胞宫。

16、与月经关系密切的经络——冲(冲为血海);任(任主胞胎);督(总督阴阳);带(约束气血)。

17、月经周期中的‘重阳转阴’——指行经第1-4天。

18、月经周期中的‘重阴转阳’——指行经后第14-15天。(排卵期)

19、排卵期的中医名称——‘氤氲’、‘真机’。

20、了解带下的生理特点;规律;作用;调节机制。

21、了解妊娠生理特点:月经停止;脉滑充盛;妊娠反应;子宫增大;乳房胀大;体形变化。

22、预产期计算方法:月经末次第一天计算,月数加9,日数加7(阴历加14天)。[共计280天,40周]

23、试胎——指妊娠后期腹中疼痛,无其他异常者。

24、弄胎——指产前假性阵缩。“若数月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出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25、见红——分娩或前期,阴道少量血性分泌。

26、离经脉——临产时出现的中指两旁(中节至末节)脉搏。

27、阵痛——宫缩开口期。阵痛周期自15分钟——5、6分钟——2、3分钟。

28、恶露——产后排泄的余血浊液。血性分泌3-4天;浆液性分泌

7-10天;白色分泌2-3周。

29、恶露不绝——指血性分泌时间超过10天者。

30、断乳期——8个月末。

五、妇科疾病各论

1、根据《大纲》要求,掌握各论中妇科疾病的重点内容。

2、传统中医对于月经病的治疗原则——年少治肾;中年治肝;年老治脾。

3、月经先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

4、月经后期——滞后7天以上,或可3-5个月一行。

5、先后不定期——时提前或滞后7天以上,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

6、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之间(排卵期),周期性少量出血者。

7、崩漏——月经非时暴下为崩(崩中);月经淋漓不止为漏(漏下)。

8、传统中医‘治崩三法’——塞流(治标);澄源(治本);复旧(调理体质)。

9、原发性闭经——女性超过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

继发性闭经——平素月经正常,中断6个月以上者。

10、生理性闭经——少女型停经;育龄期停经;围绝经期停经。

11、根据带下特征鉴别阴道炎类型:

念珠菌性阴道炎——带下呈奶酪样变性,臭。伴随瘙痒。

滴虫性阴道炎——带下呈黄绿色脓性,臭。伴随瘙痒。

细菌性阴道炎——带下呈血样脓性,伴随外阴灼热疼痛。

老年性阴道炎——带下质地稀薄,黄、白兼赤带,或可脓性,阴道灼热。

12、恶阻——妊娠早期出现的以恶心呕吐为主症的疾病。

13、胞阻——妊娠期间出现的以小腹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14、胎漏——妊娠期间出现少量出血,不伴随腰酸、腰痛。

15、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腰痛、小腹重坠,可伴随少量出血。

16、堕胎——妊娠12周内,自然殒堕。

17、小产——妊娠12-28周,自然殒堕。

18、暗产——妊娠1月或以上,自不知情,且自然殒堕。

19、滑胎——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

20、子满——妊娠5、6月以上,出现以胸膈满闷喘息为主症,可/或伴随腹大异常、水肿。

21、子肿——妊娠后期出现以肢体、面目水肿为主症者。

22、子淋——妊娠期间出现以尿频、急、痛、淋漓等淋证特征者。

23、转胞——妊娠期间出现以小便不通、小腹胀痛为主症者。

24、子痫——产后出现以神志不清、抽搐为主症者。

25、儿枕痛——产褥期出现与生产有关的小腹疼痛。

26、三冲——产后出现‘冲心’、‘冲胃’、‘冲肺’。

27、三病——产后出现‘病痉’、‘郁冒’、‘大便难’。

28、三急——产后出现‘呕吐’、‘盗汗’、‘泄泻’。

29、三审——产后诊查‘小腹痛与不痛’(辨恶露)、‘大便通与不通’(辨津液)、‘乳汁行与不行’(辨胃气)。

30、三禁——产后治则‘禁大汗’(伤阳)、‘禁峻下’(伤阴)、‘禁通利’(伤津液)。

31、‘全不产’——正常性生活,2年或以上未能受孕。——原发性不孕症。

32、‘断续’——有受孕史,而后2年或以上不能再受孕。——继发性不孕症。中医妇科学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固阴煎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保举笑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原地红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

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四人血重阴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圣清调少膈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

经行泄泻:健身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

经行吐衄:清静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

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经行头痛:通林珍

肝火证: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

经行感冒:采金菊

风寒:荆穗四物汤

风热:桑菊饮

邪入少阳: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趁痛补

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趁痛散

经行浮肿:淤八肾

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

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

脾虚肝郁证:安老汤

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

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

1)脾虚证-完带汤

2)肾阳虚-内补丸

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

带下过少:归营

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香橘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爱玲要归

1血虚:当归芍药散

2气滞:逍遥散

3虚寒:胶艾汤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手术为主

三、胎漏胎动不安:寿元保枝

1)肾虚:寿胎丸

2)血热:保阴煎

3)气血虚弱:胎元饮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滑胎:石桂英固气

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

肾精亏损:育阴汤

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子肿:武术天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六、子淋:到柏林

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生命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或独参汤

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发热:中华防毒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生化汤

三、产后腹痛:宁化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四、产后身痛:黄荣独痛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独活寄生汤

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4)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

五、产后恶露不绝:补报生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2)血热:保阴煎

3)血瘀:生化汤

缺乳:通漏下

气血虚弱: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

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

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香附黄肾

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急性盆腔炎:五仙活

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银甲膈少冲

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理冲汤

二、不孕症:玉金与少启

1)肾虚: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三、阴痒:柏地龙

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四、阴疮:龙阳

热毒:龙胆泻肝汤

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

五、子宫脱垂:补中元

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

肾虚:大补元煎+黄芪

脏躁: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

金、石菖蒲。

方剂索引:

1.清经散:(柏母弟要服青皮。)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2.两地汤:(二地要卖生胶。)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3.清热调血汤:(桃花乡穷,连弟要生母饿归。)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

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4.清热固经汤:(黄子三弟教龟母炒藕炭。)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

藕节.陈棕炭.焦栀子.地榆.甘草

5.固本止崩汤:(敌人归还姜叔。)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6.顺经汤:(京母归地服沙药。)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7.完带汤: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柴胡.

车前子.黑芥穗

8.止带方:(二苓子要黄因牛子携母。)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苍附导痰丸:陈叔帮南子神父服生甘。9.寿胎丸:土姣继续。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黄芩.黄柏.甘草

10.天仙藤散:江苏草皮白,二林想写乌藤瓜。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

苏叶.茯苓.猪苓.白术.泽泻

11.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12.解毒活血汤: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红花.桃仁.甘草

13.毓麟珠:八珍穿鹿狗肚。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鹿角霜.杜仲.川椒

14.启宫丸:制半夏.苍术.香附.茯苓.神曲.陈皮.川芎.归肾丸:二山种地归服兔狗。

15.归肾丸:二山种地归服兔狗。

16.二仙汤:二仙母白天归。

17.温经汤:(良方)母牛炒贵鹅,人当要穷。

18.举元煎:黄麻人炒叔。

19.寿胎丸:土姣继续。

20.胎元饮:二伯归地炒人肚皮。

21.保元煎:二黄二弟要断药草。

22.鲤鱼汤:二伯归将服鱼。

23固冲汤:黄龙母要三叔种西贝鱼

24.阴痒外治法:

1)塌痒汤:鹤虱.苦参.威灵仙.归尾.蛇床子.狼毒.

2)蛇床子散: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苍附导痰丸:陈叔帮南子神父服生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或艾附暖宫丸实寒型: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型: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 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型:补肾调经-固阴煎 3肝郁肾虚:补肾疏肝调经-定经汤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3血瘀型: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三七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引 2血虚型: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芍药茯苓 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固经丸 3血瘀型: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3湿热型: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虚证: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减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血热证: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清热固经汤: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龟甲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 中医内科速记 中医内科笔记(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香薷,阴虚葳蕤气参苏。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三痰热清,肝火蛤泻肺阴沙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肺脾六,肺肾两虚生金水。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7、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喘寒麻华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喘脱参附送锡丹。 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6、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8、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苇痈溃梗复清肺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肺痨阴方月华丸,虚火百合秦艽汤,气阴保真苓术数,阴阳俱损大造丸。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肺胀痰浊苏三养,蒙窍涤痰热婢桑;阳虚水泛真武苓,肺肾平喘补肺汤。 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八、心悸:悸怯安神心血归,阴火天砂凌苓桂,瘀桃阳附加龙牡。 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4、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九、胸痹: 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不寐:不寐肝龙痰热温,心肾六交心脾归,心胆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1、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 A、滑胎 B、堕胎 C、小产 D、胎动不安 E、胎漏 2、治疗胎堕不全选用的代表方剂是 A、生化汤 B、少腹逐瘀汤 C、脱花煎 D、桃红四物汤 E、失笑散 3、堕胎、小产的治则是 A、下胎益母 B、调养气血 C、祛瘀下胎 D、治病与安胎并举 E、活血祛瘀 4、在下列症状中一定不属于胎堕不全的是 A、胎殒之后,尚有部分组织残留于子宫 B、阴道流血不止,甚则大量出血

C、小腹疼痛,会阴逼迫下坠,继而阴道流血 D、阴道流血不止,腹痛阵阵紧逼 E、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5、治疗滑胎气血虚弱证的代表方剂是 A、寿胎丸 B、胎元饮 C、泰山磐石散 D、归脾丸 E、补中益气汤 6、治疗血瘀证滑胎的首选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B、血府逐瘀汤合寿胎丸 C、鳖甲煎丸合寿胎丸 D、大黄虫丸合寿胎丸 E、少腹逐瘀汤合寿胎丸 7、治疗肾阳亏虚证滑胎的方剂是 A、右归丸 B、育阴汤 C、泰山磐石散 D、补肾固冲汤 E、肾气丸 8、肾气不足证滑胎的治法是

A、补肾健脾,固冲安胎 B、滋阴补肾,健脾安胎 C、温肾健脾,益气安胎 D、补肾填精,调理冲任 E、补肾益气,养血安胎 9、堕胎、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者,称 A、胎动不安 B、暗产 C、滑胎 D、胎漏 E、先兆流产 10、素有滑胎病史的病人,孕后保胎治疗的时间一般需超过既往流产月份的 A、1周 B、2周以上 C、1月 D、2月 E、3月 11、屡孕屡堕,甚则应期而堕,伴有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尺脉沉弱。属滑胎 A、肾气不足证 B、气血亏虚证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疾病歌诀

中妇 一、月经先期 气虚血热经先期,脾虚补中肾固阴。阳盛清经阴两地,肝郁血热丹栀遥。 二、月经后期 经后肾虚归黄饮,血虚大补气滞乌。虚寒暖宫实温经,痰湿芎归二灵。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肝郁逍,肾虚固阴脾归脾。 四、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虚瘀热,气虚举元或安冲。血热保阴地榆茜,血瘀失笑三益茜。 五、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虚瘀痰,肾虚归肾归地黄。痰湿苍附导痰丸,血虚滋血瘀通煎。 六、带下病 带多脾虚完带奇,肾阳补阴湿知。热毒五味湿热止,带少肝左血营资。(一)带下过多 1.脾虚带完带(完带汤)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2.肾阳虚带补丸(补丸)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3.阴虚夹湿带知柏(知柏地黄汤) 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4.湿热下注带止带(止带方) 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5.热毒蕴结带五味(五味消毒饮) 清热解毒 (二)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带左归(左归丸) 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2.血枯瘀阻带小营(小营煎) 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七、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 2.肝胃不和证--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或叶黄连汤加半夏、枇杷叶、竹茹、乌梅 八、妊娠腹痛 妊娠腹痛气滞逍,血虚归芍加寄乌。 虚寒胶艾巴杜骨,血瘀桂茯寿胎丸。 1.气滞证--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 2.血虚证--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架首乌、桑寄生 3.虚寒证--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 4.血瘀证--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九、异位妊娠 异位未损孕Ⅱ方,已损休克生脉Ⅰ

不稳孕Ⅰ包块Ⅱ。 1.未破损期--活血化瘀,消癥杀胚--宫外孕Ⅱ号方加蜈蚣、全蝎、紫草 2.已破损期 1).休克型--益气固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 2)不稳定型--活血祛瘀,佐以益气--宫外孕Ⅰ号方 3)包块型--活血祛瘀消癥--宫外孕Ⅱ号方 十、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 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 3.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4.血瘀证--活血化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十一、堕胎、小产 1.胎堕难留证--祛瘀下胎--脱花煎或生化汤加益母草 2.胎堕不全证--活血化瘀,佐以益气--脱花煎加益母草、人参、炒蒲黄 十二、滑胎 滑胎肾气补肾冲,肾阳肾气杜菟术。肾精亏虚育阴汤,脾肾安奠气血泰。 血热保阴二至术,血瘀桂茯寿胎丸。 1.肾虚证 1).肾气不足证--补肾健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2).肾阳亏损证--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 3).肾精亏虚证--补肾填精,固冲安胎--育阴汤 2.脾肾虚弱证--补肾健脾,养血安胎--安奠二天汤 3.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4.血热证--清热养血,滋肾安胎--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 5.血瘀证--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完美资料 (重点 必考)

临阵磨枪 ?“盛则传,虚则受”,则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脾为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真实假虚即“大实有赢状”。?气机失调(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不包括“气虚”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在日晡(下午3-5点)热势较高,属于胃肠燥热内结, 阴虚潮热:在午后和夜间低热。由于阴虚阳亢而生热。 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为湿热内 盛。 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血。 ?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阳明经头痛(大肠胃)―――前额连眉棱骨疼痛少阳经头痛(三焦胆)―――两侧头痛 太阳经头痛(小肠膀胱)―――后头痛连项背 厥阴经头痛(心包肝经)―――巅顶痛 少阴经头痛(心肾)―――头痛连齿 太阴经头痛(肺脾)―――头痛而重 ?危重病人,本来不能食,突然能食,食不知饱,称为“除中”,是胃气败绝所致(除即消除,中即中气)。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表示脾胃健旺;胖而食少形盛气虚,表示脾虚痰湿 ?患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黑睛属肝,称为“风轮”; 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口形六态”:口张、口噤、口撮、口、口振、口动 ①口张:即口开,属虚证。若口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 不入,为肺肾之气将绝 ②口噤:即口闭,牙关紧闭,属实证。因肝风内动,筋脉 拘急所致。 ③口撮:即上下口唇紧聚,为邪正交争所致,见于新生儿 脐风,破伤风病人 ④口僻:即口角一侧歪斜。多为风痰阻络所致 ⑤口振:即战栗鼓颌,口唇摇振。多为阳衰寒盛或邪正剧 争所致。可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⑥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之象;若口 角掣动不止,则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 ?寒痰色白清稀 热痰色黄质稠 风痰清稀有泡沫 湿痰色白量多 燥痰量少而粘 ?小儿指纹色鲜红为外感表证;色紫红为热证 ?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属伤食,口苦属热证。?咳声不扬,咯痰黄稠不易出者,属肺热咳嗽; 咳声清脆,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属燥热咳嗽 咳声重浊,痰液稀白者,属风寒咳嗽; 咳声紧闷,痰白滑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咳嗽; 咳声低微,咳出白沫者,属肺虚咳嗽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夹舌本。 肝藏血,主筋,其经脉络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谵语为热扰心神 郑声为心气大虚 独语为心气亏虚或痰浊扰心 错语为心气不足 谵语和郑声一定是在神志不清时发生的。 ---------------------------------------------------------------------------------------------------------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 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紫苏解鱼蟹毒 ?生姜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熊胆内服,0.25~0.5g。 ?甘遂0.5—1g、 ?大戟1.5—3g、 ?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剂,每次0.6g、 ?牵牛子煎服,3~9g。入丸、散剂,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巴豆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要药 ?鹿茸 1-2g ?麦芽:回乳消胀 ?使君子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苦楝皮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疥癣,湿疮。;槟榔杀绦虫、蛔虫、截疟 ?小蓟善治尿血、血淋;地榆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侧柏叶肺热咳嗽;白茅根胃热呕哕;茜草血热夹瘀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不孕症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不孕症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古称前者为“全不产”,后者为“断绪”。 西医学认为女性原因引起的不孕症,主要与排卵功能障碍、盆腔炎症、盆腔肿瘤和生殖器官畸形等疾病有关。中医学对女性先天生理缺陷和畸形的不孕总结了五种不宜——“五不女”,即螺(又作骡)、纹、鼓、角、脉五种,其中除脉之外,均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的,故不属本节论述范畴。 [病因病机] 男女奴方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条件下,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两性相合,便可媾成胎孕,可见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有关。临床常见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类型。 一、肾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或伤肾中真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寒湿滞于冲任,湿壅胞脉,不能摄精成孕;或经期摄生不慎,涉水感寒,寒邪伤肾,损及冲任,寒客胞中,不能摄精成孕;或房事不节,耗伤

精血,肾阴亏损,以致冲任血少,不能凝精成孕,甚则阴血不足,阴虚内热,热伏冲任,热扰血海,以致不能凝精成孕。 二、肝郁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不能相资,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三、痰湿 素体肥胖,或恣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盛,阻塞气机,冲任失司,躯脂满溢,闭塞胞宫,或脾失健运,饮食不节,痰湿内生,湿浊流注下焦,滞于冲任,湿壅胞脉,都可导致不能摄精成孕。 四、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涉水感寒,或不禁房事,邪与血结,瘀阻胞脉,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辨证论治] 不孕症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的变化、带下病的轻重程度,其次依据全身症状及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脏腑、气血、寒热、虚实,以指导治疗。治疗重点是温养肾气,调理气血,使经调病除,则胎孕可成。此外,还须情志舒畅,房事有节,择纲组的候而合阴阳,以利于成孕。 一、肾虚型 (一)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A1 1、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寒邪无关 A、痛经 B、月经后期 C、带下病 D、月经先期 E、不孕症 2、外湿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子肿 B、闭经 C、子满 D、阴痒 E、经行泄泻 3、下列各项,不属于外热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多 B、产后发热 C、恶阻 D、阴疮 E、子淋 4、抑郁忿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B、月经先期 C、经期延长 D、经间期出血 E、月经过多 5、惊恐伤肾,恐则气下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经间期出血 C、月经过少 D、月经先期 E、月经过多 6、产后过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产后血晕 B、产后发热 C、恶露不绝 D、产后腹痛 E、产后抑郁 7、肾阴虚,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月经过少 C、闭经 D、痛经

8、肝经湿热,蕴结胞中,阻滞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少 B、癥瘕 C、闭经 D、月经后期 E、痛经 9、肾阳虚,命门火衰,胞宫虚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妊娠腹痛 B、带下过多 C、月经过少 D、月经后期 E、闭经 10、肝郁化热,火热之邪下扰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行吐衄 B、妊娠恶阻 C、月经先期 D、经行乳房胀痛 E、经间期出血 11、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先期 B、胎漏

C、滑胎 D、胎萎不长 E、产后血晕 12、脾失统摄,冲任不固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间期出血 B、带下过多 C、经行吐衄 D、滑胎 E、经期延长 13、督脉虚损,阴阳平衡失调可导致的疾病是 A、经行发热 B、崩漏 C、经行身痛 D、痛经 E、产后发热 14、下列各项,不属于带脉失约导致的疾病是 A、滑胎 B、带下病 C、胎动不安 D、子宫脱垂 E、崩漏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带下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试题答案:带下病 一、A1 1、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理性带下的是 A、月经期前后带下量多 B、排卵期带下量多 C、妊娠期带下量多 D绝经前后白带减少 E、带下黄绿色 2、带下过多者,治疗以 A、除湿为主 B、益气养血 C、治本调经 D疏肝养肝 E、调理冲任 3、带下过少的治疗原则重在 A、除湿 B、益气养血 C、滋补肝肾之阴精 D疏肝养肝 E、调理冲任

4、下列各项,属带下过多脾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腰酸如折,畏寒肢冷 B、带下赤白相兼,有气味 C、烘热汗出,失眠多梦 D四肢倦怠,纳少便溏 E、烦热头晕,口苦咽干 5、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的带下特点是 A、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稀薄 B、带下黄绿如脓,臭秽难闻 C、带下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 D带下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 E、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 6、治疗带下过多肾阳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内补丸 B、完带汤 C、知柏地黄汤 D止带方 E、肾气丸 7、完带汤治疗带下过多的适应证候是 A、肾阳虚证 B、阴虚夹湿证

C、脾虚证 D湿热下注证 E、热毒蕴结证 8、治疗带下过多热毒蕴结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内补丸 B、完带汤 C、知柏地黄汤 D止带方 E、五味消毒饮 9、湿热下注证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的 A、带下量多,色黄,质黏腻,有臭气 B、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样,阴痒 C、胸闷口腻,纳食较差,小腹作痛 D面部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E、舌苔黄腻,脉滑数 10、带下过多阴虚夹湿证的主证哪一项是错的 A、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 B、阴部灼热,头晕耳鸣 C、阴部瘙痒,五心烦热 D烘热汗出,失眠多梦 E、舌淡胖,苔薄腻,脉沉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A1型选择题(1~75题) 答题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腹部触诊见腹胀满,无压痛,叩之作空声,其病证是 A、痰饮 B、水臌 C、气胀 D、内痈 E、积聚 答案:C 2、望神观察重点是 A、面色 B、神情 C、形体 D、两目 E、姿态 答案:D 3、在舌诊中,邪热夹酒毒上壅的舌象是 A、舌多瘀斑 B、舌色晦暗 C、舌脉粗长 D、舌色青紫 E、舌紫肿胀 答案:E 4、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者,多属 A、精血不足 B、肾虚或血热 C、血虚受风 D、疳积 E、脾胃虚损 答案:B 5、八纲中的“寒热”指的是 A、辨病位的纲领 B、辨病因的纲领 C、辨虚实的纲领 D、辨病性的纲领 E、辨标本的纲领 答案:D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A、《五十二产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伤寒论》 标准答案:c 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 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 《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 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 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 本草经》、《中藏经》 标准答案:a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 点是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c 4、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 的含义是指 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B、人的精神意识 C、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D、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a 5、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 是指 A、先天之精 B、水谷之精 C、生殖之精 D、肾中所藏之精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d 6、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 是 A、中医的经典理论 B、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C、对立统一的世界观 D、唯物论 E、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 自发的辨证法思想 标准答案:e 7、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 的色脉关系是 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符 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客色胜主色 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d 8、主要体现按五行学说确 立抑强扶弱兼用治则的治法 是 A、抑木扶土法 B、佐金平木法 C、培土制水法 D、泻南补北法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a 9、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 征兆"是 A、日与月 B、天与地 C、水与火 D、升与降 E、左与右 标准答案:c 10、形神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A、精能生神 B、神附于形 C、神为形主 D、形为神宅 E、形与神俱 标准答案:e 11、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均非 标准答案:b 12、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 之阴”的法则,治宜: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壮水制火 D、益火消阴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c 13、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 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B、木火刑金 C、肝木乘土 D、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 金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 水受邪 标准答案:d 14、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 衰,属于 A、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B、已之所胜,轻而侮之 C、制已所胜 D、侮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b 15、“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是指 A、木乘土 B、木克土 C、土侮木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标准答案:a 16、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 入五脏,多食苦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标准答案:a 17、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 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 A、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C、可行气于腑 D、实体性器官 E、病则多虚证 标准答案:a 18、“命门之火”是指 A、肺阳 B、心阳 C、肝阳 D、肾阳 E、脾阳 标准答案:d 19、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 要是关系着 A、情志活动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版

月经先期气虚脾气虚—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固阴煎/归肾丸 血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阴虚血热—两地汤 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 肾虚—当归地黄饮 血虚—大补元煎 血寒虚寒—温经汤《金匮要略》/艾附暖宫丸 实寒—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气滞—乌药汤 痰湿—芎归二陈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逍遥散

肾虚—固阴煎 脾虚—归脾汤 月经过多 血热—保阴煎 血瘀—失笑散 气虚—举元煎/安冲汤 月经过少 肾虚—归肾丸/当归地黄饮 血虚—滋血汤/小营煎 血瘀—桃红四物汤/通瘀煎 痰湿—苍附导痰丸/二陈加芎归汤 经期延长 气虚—举元煎 虚热—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固经丸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桂枝茯苓丸 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一阴煎 脾气虚—归脾汤 湿热证—清肝止淋汤 血瘀—逐瘀止血汤 崩漏 脾虚—固本止崩汤/固冲汤 肾虚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肾阳虚—右归丸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滋阴固气汤血热虚热—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逐瘀止血汤/将军斩关汤 闭经 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肾气亏损—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寒凝血瘀—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痛经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证—清热调血汤/银甲丸 气血虚弱证—圣愈汤/黄芪建中汤/养血和血汤 肾气亏损—益肾调经汤/调肝汤 阳虚内寒—温经汤《金匮要略》 经行乳房胀痛 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 肝肾亏虚证:—滋肾养肝,和胃通络—贯煎/滋水清肝饮经行头痛 肝火—羚角钩藤汤 血瘀—通窍活血汤

201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复习试题第一套

选择题 1.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外感风温、风热 B.热毒、火毒 C.气郁、火郁 D.外感暑热 E.外感湿热之邪 2.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感六淫 B.感受特殊之毒 C.经络阻塞 D.情志内伤 E.外来伤害 3.下列除哪项外均正确反映了外疡的病因与病位的关系 A.发于头面者多因风温、风热引起 B.发于胸腹者多因气郁、火郁引起 C.发于臀部者多因火郁引起 D.发于胫足者多因湿热、寒湿引起 E.发于上肢者多因风热引起 4.气血与外疡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B.气血盛衰与外疡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C.局部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可转化 D.气血虚外疡易成脓、破溃 E.气血旺盛外疡易生肌收口 5.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 A.胃气不和 B.胃失和降 C.胃阴不足 D.胃热壅滞 E.湿热火毒内生 6.情志内伤所致外疡的好发部位是 A.乳房、胸胁 B.颜面 C.背部 D.手足 E.臀部 7.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A.病因 B.经络 C.阴阳 D.部位 E.善恶顺逆 8.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 A.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 B.肿势高突还是平塌 C.局部灼热与否 D.病发于皮肉还是筋骨 E.脓液之有无 9.风肿的特点是 A.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 B.坚硬如石 C.皮色发白微肿 D.漫肿宣浮 E.肿而木硬 10.痰肿的特点是 A.坚硬如石,皮色不变 B.皮紧内软随喜怒而消长 C.肿块硬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 D.漫肿,色先青紫后变黄褐 E.肿势平坦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总结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 一、总论 一、感染过程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外环境 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 显性感染――最易识别 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 四、流行过程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二、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1、甲肝(HA V)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 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 3、丙肝(HCV)单链RNA病毒 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RNA病毒 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 二、流行性 1、甲、戊型 传播途径:粪-口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 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 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 (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3)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 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四、病原学检查 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 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 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 三、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 DIC,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 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低 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 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潜伏期一般为1---2周 1、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 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 损害的表现。 2、低血压休克期:热痛病情反而加重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 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 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 体IgM阳性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RNA阳性 四、艾滋病 一、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 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 三、病理: 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 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 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 四、分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期 五、检查:抗-HIV阳性,CD4总数<0.2或(0.2-0.5) 六、治疗:主要是抗病毒 抗病毒指征:CD4+<0.35 或HIV-RNA水平>5000拷贝或CD4+ 下降速率>每年0.08 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病原学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为有包膜的RNA病毒 室温:尿中存活10天,痰及粪便5天,血液15天,物体表面2-3 天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SARS患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 3、易感人群青壮年为主,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 三、病理:主要累及肺和免疫器官(如脾和淋巴结) 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和肺泡损伤。主要病理特点:透明膜形成, 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中肺细胞脱屑性改变。 四、临床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或主要症状,无上呼吸道卡 他症状。 分期:早期,进展期,恢复期。潜伏期一般为2—10天 五、检查:血象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0.9 CD3、CD4、CD8 明显降低 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病原学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属 奈瑟菌,革兰染色阴性。病菌在体外能形成自溶酶我国以A群为 流行菌株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 2、传播途径:飞沫 3、流行特征:冬春季多。发生于15岁以下的儿童。 三、病机和病理 1、病机:抗荚膜多糖抗体是主要的杀菌抗体,有群特异性。 引起脑膜炎和暴发性脑膜炎的物质主要是:内毒素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是细菌系列和裂解后释放内毒素引起 2、病理:血管内皮损害,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和出血, 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的血管内血栓形成。病变以软脑膜为主。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1—10天,一般为2—3天 (一)普通型 1、上呼吸道感染期; 2、败血症期:皮肢粘膜瘀点瘀斑,早现于眼结膜和口腔粘膜。 3、脑膜炎期: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 (二)暴发型――多见于儿童高热、瘀斑、休克、呼衰 1、败血症休克型:高热,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缺如。脑脊液清 亮,细胞数正常或增加。血培养(+) 2、脑膜脑炎型:中毒症状+精神症状+昏迷 3、混合型 五、诊断: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脑膜刺 激征(+)血WBC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特异性荚膜抗原+ 脑脊液涂片镜检 六、治疗:1、普通型:首选----青霉素2、暴发型:大剂量青霉素 钠盐。不宜应用磺胺预防――可用磺胺类 七、伤寒 一、病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革兰阴性,有鞭毛,能活动。 含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体表(Vi)抗原。 二、流行病学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伤寒杆菌的Vi抗原是决定伤寒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伤 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 2、病理: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 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特征性病变――伤寒细胞 病变部位——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 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胆囊 四、表现 (一)临床分期 潜伏期3-42天,平均12-14天 1、初期(侵袭期):第1周,起病缓慢 2、极期:2-3周。高热,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 大,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易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 3、缓解期:第4周。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警惕肠穿孔肠出血 4、恢复期:第5周后。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第后第2-4周。 (二)类型 1、普通型 2、轻型 3、暴发型 4、迁延型:病程5周以上。可伴有慢性血吸虫病 5、逍遥型:起病轻,突然性肠出血或肠穿孔。 6、顿挫型:起病急,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 7、复发与再燃 (三)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伤寒的第一次菌血 症相当于临床上的潜伏期。 五、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偏低或正常,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 消失。 2、病原学: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 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 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受病程及合用抗菌药物的影响小。 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 尿培养:第2周后阳性 胆汁培养 3、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病后第4周。 六、诊断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1-2周不退,特殊的中毒面容,相 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消失。细 菌培养阳性。 七、治疗抗菌首选——氟喹诺酮类 头孢菌素――常用于耐药菌株的治疗及老年儿童 氯霉素――用于非耐药菌株伤寒 氨苄西林――慢性带菌者 八、细菌性痢疾 一、病原学:痢疾杆菌(肠杆菌科志贺菌属),属革兰阴性杆菌。 我国以福氏痢疾杆菌最常见 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的是:志贺痢疾杆菌 在外环境中自下而上能力最强的是:宋内痢疾杆菌 感染后易转为慢性的是:福氏痢疾杆菌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 3、易感人群:儿童,次之为青壮年。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痢疾杆菌可产生内外两种毒素。微循环障碍和脑水肿是中 毒型菌痢的主要病理基础。 2、病理: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重者浅表溃疡形成。病 变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 四、表现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为1-2天 (一)急性菌痢 1、急性典型(普通型):急性发作的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 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粪便镜检WBC>15个/HP;粪 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急性非典型(轻型) 3、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高热,全身中毒为主;中枢神经系 统症状,呼衰,肠道症状常不明显或缺如。 分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二)慢性菌痢:病程超过两个月 五、检查粪便细菌培养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六、治疗病原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中毒型:山莨菪碱→改善 微循环障碍 九、霍乱 一、病原学: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革兰染色阴性。菌 体有鞭毛,活动极活泼。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水污染→暴发流行)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三、病机和病理: 1、病机:侵袭力和内毒素是决定其致病的主要因素。 霍乱弧菌可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 外毒素(霍乱肠毒素)――重要的病因物质 2、病理: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丧失。 四、表现 (一)分期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 1、泻吐期:先剧烈腹泻,后吐,无腹痛及里急后重,水样便。 2、脱水虚脱期 3、恢复期(反应期) (二)分型:轻型,中型,重型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轻型 五、检查悬滴检查――初步诊断。细菌培养抗体滴度呈4倍 以上升高即有诊断意义。 六、治疗1、补液――治疗的关键 2、抗菌――减少其腹泻量及缩短排菌时间首选氟喹诺酮类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题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题最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题 A1型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胞宫的古称 A.子宫 B.子脏 C.子处 D.血处 E.血脏 答案:1.D 2.孕初按月有少量月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 A.垢胎 B.避年 C.漏胎 D.季经 E.居经 答案:2.A 3.胞宫属于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都不是 E.三者都是 答案:3.C 4.胞络属()络于胞中,胞脉者系于() A.脾、肝 B.心、肾 C.脾、肾 D.心、肝 E.督、带 答案:4.B 5.《达生编》提出临产六字真言是 A.忍、休息、慢临盆 B.睡、忍痛、慢临盆 C.休息、忍痛、临盆 D.睡觉、勿慌、临盆 E.睡觉、忍耐、临盆 答案:5.B 6.关于“天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癸是一种阴精 B.肾气盛才能天癸至 C.先有天癸后有月经 D.天癸男女都有

E.天癸就是月经 答案:6.E 7.性成熟期一般自 A.14岁左右开始 B.16岁左右开始 C.18岁左右开始 D.19岁左右开始 E.21岁左右开始 答案:7.C 8.妇女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经带孕产乳 B.经带胎产 C.经带产乳 D.经孕产乳 E.经孕胎产 答案:8.A 9.为中医妇科学奠定了生理病理和治疗理论基础的医学著作是 A.《胎产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诸病源候论》 E.《妇人良方大全》 答案:9.C

10.成年女子的'卵巢大小 A.4cm×3cm×3cm B.4cm×2cm×1cm C.4cm×3cm×1cm D.4cm×3cm×2cm E.4cm×2cm×1cm 答案:10.C 11.预产期的日期计算应从 A.末次性生活算起 B.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 C.末次月经前15天算起 D.末次月经第14天算起 E.受孕前月排卵期算起 答案:11.B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次经血总量为50~80ml B.月经周期28~30天 C.经期为3~7天 D.初潮约14岁 E.经血无臭味,夹少量血块 答案:12.E 13.身体无病而月经2个月1次者称 A.季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伤寒,金匮,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