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论文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论文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论文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论文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开展急诊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前后的两年内医疗投诉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开展急诊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后医疗投诉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目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数量,对于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高,随之而来医院的医疗纠纷事件在全国各地也屡见不鲜。因此医疗护理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如何在日常护理中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的权益及患者的疗效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鉴于此,本人进行了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急诊科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的临床实践活动,选取该活动开展前后2年内急诊科医疗纠纷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标签: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儿科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常说儿科如“哑科”。有些患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给疾病观察和护理带来了难度,造成护理安全隐患多,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护理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会给患儿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1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护士语言行为由于儿科住院患儿多,床位周转快,工作量大,繁琐而辛苦,不能按时下班,导致护士疲劳、焦虑、烦躁。儿科护理大多是低年资护士,在家有的是独生子,父母疼爱,不能忍受工作中的磨难,缺乏沟通服务技巧,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解释不到位,缺乏耐心,主动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甚至厌烦,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常因言语差错与患儿家属发生争执。 1.2护士责任心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儿科病房危重患儿多,特别是夜班人少时,不能及时巡视病房,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对患儿及家属私自外出和对患儿存在的跌倒、坠床危险宣教不到位,防范意识差。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生命体征记录不准确。 1.3心理素质方面儿科患者都是父母的宝贝,一个孩子生病,有的甚至有几位家属陪护,所有工作都在陪护的监视下进行,心理压力大,静脉输液时,有些不理解的家属要求条件高,要求一次穿刺成功,遇到心理素质差的护士,即使平时技术很好,也有失手的时候,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甚至打骂。特别是遇到危重患儿抢救时,家属紧张得在一边哭喊,护士心理也紧张、手忙脚乱,抢救措施不得当,处理不到位,影响抢救效果,引起纠纷。 1.4技术方面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疑难静脉穿刺成功率低,抢救患儿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患儿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1.5治疗方面 1.5.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有的操作不注意,引起药物容器破碎,药液流失。 1.5.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患儿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

2018年急诊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计划

2018年急诊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计划根据医院护理部2018年的护理质控管理方案及工作计划,结束我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急诊科2018年回来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管理目标 以护理部管理目标为准则,检查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畅通、快捷、高效、安全”的急诊科服务理念。按三甲复审、门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做好科室一级质控及安全管理,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全程化的服务。 1.落实护理质控目标,通过对质控计划的实施,使各项护理环 节质量得到保障,从而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制度、规程, 急救技术操作熟练,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准确完成。 3.急诊科布局合理,标识醒目。 4.急诊病人分诊及时、准确、有序,登记信息完整,急救绿色 通道畅通标识醒目。 5.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抢救及时、有序、 准确。 二、一级护理质控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质控小组 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质量控制,科室护理骨干为组长,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为质控成员参与的护理质控小组,负责组织对科室日常护理工作,检查者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和护士长,

根据PDCA循环,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护士长和质控员进行追踪检查质量落实情况,以达到有效控制护理质量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 2.护理质控小组检查方法: (1)护士长不定时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进行整改,认真做好每季度、每月工作安排,落实护士长五查工作,每周检查一次质控员工作情况。 (2)质控小组成员对所分管的工作每周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指标记录在质控本上,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每季度对所分管的质控存在问题和指标完成情况做好统计,并从人、机、发、料、环、测进行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3)护士长每周夜查房一次,将夜查房结果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 (4)每月科室召开一次质控评议会,对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评议、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在下月质量检查中重点查上月存在的问题是否改进及当月重点工作是否按要求落实,以达到持续改进。 (5)每季度组织护士学习一次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3.继续利用品管圈活动,不断完善急救工作流程,达到人人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进。 4.督查内容: 每周检查内容为:按照急诊科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考核,每周全覆盖。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2-6-21 8:56:00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李雪娟471100河南孟津县人民医院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为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现结合工作体会就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士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忽视医疗护理活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征,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书写护理文件不规范。护理记录单上的记录,在查对时发现未记,但确实做了,护理管理上就视为“记录不全”。护理记录单上的任何文字记录都是重要的法律证据,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全”,在法庭上就会因证据不足而败诉,有理难辩。另外护理记录单上常见问题还有护理记录与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护理记录没有用药起止时间记录、无法显示护理人员给患者用药速度快慢,药与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特别是不能同时用药的间隔时间等,一旦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不按规定洗手,加药不戴口罩,加药不彻底、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不严格遵守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如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在办公室聊天、打电话、吃东西、带孩子等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护理效果。 护士素质低,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抢救患者时吸氧、吸痰慢、小儿头皮穿刺不上,洗胃机不会用),对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有的护士虽然按制度做到了巡视病房,但不清楚患者的重点观察项目是什么,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征兆,从而延误抢救与处理,导致纠纷。 护患沟通不够:护士每天与患者频繁接触,可以及时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没听见,或态度冷淡、解释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护理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如诊疗技术、心理、环境、药物等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1.2 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知识不断的更新。 1.3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病人参与,所有的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叫病人签字或知情,护理操作有许多环节是在治疗室内进行,病人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 1.4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1.5 患者行为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何规范护理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缺陷,确保病人的安全,这是时代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探索的课题。 1 影响病区护理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1.1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可能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表现为责任心不强,违反制度或操作规程,上班不坚守岗位、脱岗、睡觉、玩忽职守。 1.1.2 忽视病人的需求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对病人不能做细致的解释工作,对病情复杂或危重病人的病情交代不清,对所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甚至无理训斥。忽视了病人心理需求,致使医患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1.1.3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由于护士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或合作能力不高,会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大量引进和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提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1.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医疗效率指标的提高,使护理技术和基础护理工作量成倍增长[3]。临床护理员长期缺编,达不到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的床护比例,临床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超负荷劳动的疲惫状态[4]。 1.1.5 护理人才流失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护理人才大量流失,培养一名有较好业务素质的护士需要3年,新护士边培训边上岗,培养的速度跟不上护理人才流失的速度。护理队伍成分的快速更新,使护士业务能力下降,增加了护理安全的隐患。 1.1.6 缺乏法制观念忽视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在护理工作中常可发生因说话不严谨而引发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对临床工作原始记录不重视,病情变化观察记录不及时,甚至伪造生命体征记录,对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引发护理纠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理记录存在隐患。 1.1.7 未经医嘱执行治疗超越护士职业权限[5]医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没有权力更改、拖延或拒绝执行医嘱,更没有权利擅自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临床护理工作中,常有护士凭经验、靠感觉,不自觉地超出职业权限的现象。如在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 1.2 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管电线老化,插座不牢,地面潮湿,损坏的摇床、轮椅,没有及时修理,也没有醒目的标志。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 1.3.2 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 1.3.3 管理不规范,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物品、药品放置混乱,位置不固定。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不明,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混放,消毒不严密所致院内感染[8]。 1.4 住院患者因素住院患者应当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的管理,但有的住院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如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初探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初探 发表时间:2017-12-25T10:46:24.4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齐晓向[导读] 安全护理模式以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对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构建文明和谐的医疗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扶风县人民医院陕西扶风县 722200 【摘要】目的对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探讨,从而为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奠定基础。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64名患者进行研究,首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而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找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在研究过程中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 组患者为32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在充分分析并探讨安全隐患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讨论后发现,造成妇科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机械损伤、心理障碍以及护理人员方法不当等。在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后发现,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者其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较好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对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中前进。随着患者思想观念及健康意识的强化,人们对护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受到治疗器械的损伤、患者自身心理障碍以及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护理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进而通过分析对比的方式论证安全护理模式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4名妇科患者进行研究,在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32人。在研究1组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22-40岁,平均年龄(27.4±3.4)岁。在研究2组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21-42岁,平均年龄(27.6±3.5)岁。在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后未发现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因此可以进行比较研究(P>0.05)。(二)研究方法 首先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讨论,并归纳总结出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机械或运动损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实际情况不同,加之以对器械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1],导致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器械的损伤。其次患者在未完全恢复后进行剧烈运动导致摔伤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给患者的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2.患者自身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形,甚至会对治疗工作以及主治医师产生怀疑,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患者的心理健康遭受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3.护理人员缺乏合理的护理经验与措施。医护人员的护理与操作不当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耐心,无法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对治疗工作不信任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治疗的安全性及医生的专业性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重拾治疗信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要了解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并尽最大努力帮患者解决合理的要求,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医疗体系奠定基础。2.注重安全排查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可能用到的设备进行排查[2],对老化或年久失修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同时要注意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清洗与消毒。其次医护人员要努力为患者提供舒适且安全的住院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从而防止病菌的滋生。要注意室内的通风,将温度和适度调整到最佳。3.注重饮食健康。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把控,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从而防止因饮食不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4.不断优化和完善护理流程。医院应注重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其次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3],使患者能够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有效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差异性的比较用x2和t 进行检验[4]。若P<0.05,则说明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1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14%,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76%。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819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协助患者进食、水中易出现的问题 1、饮水呛咳 防范措施: 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量喂水。 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提示医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难 防范措施: ⑴喂食速度宜慢且量少,确认病人已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 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二、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 1、气压伤 防范措施: 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2、氧中毒 防范措施: 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 3、管道脱落 防范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三、肌肉注射易出现的问题 1、注射部位不当 防范措施: ⑴协助病人取正确体位。 ⑵准确选择注射部位。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2018年计划

2018年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 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年“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按照医院及护理部2017年计划,现制定我科2018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 一、2018 年护理质量控制指标 (一)护理人员管理指标 1、护理人员流失率:≤10% (二)核心制度及安全管理指标 1、跌倒发生率≤1例 2、身份核查正确率(含腕带佩戴率)100% 3、疼痛管理合格率 4、压疮发生率0 5、查对制度落实合格率(%) 99.99% 6、使用药物错误发生率(%)或发生例数≤1例 7、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合格率100% 8、护理记录书写质量≥90分 (三)急诊护理专科指标 1、接诊护士分诊正确率≥90% 2、预检分诊率≥90% 3、胸痛患者FMC(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时间≤10分 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绿色通道平均停留事件(分)≤

30分 5、抢救室、留观室患者滞留大于72小时≤5% (三)仪器、设备、物品管理 1、抢救设施及仪器管理100分 2、药物冰箱管理100分 3、时钟管理 100分 4、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及药物完好率≥99.5% (四)护理服务质量指标 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体实施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6S管理、满意度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查对制度及危急值、不良事件管理等,每周检查,每月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实施。 2、及时修订护理组长、专管员、护士的绩效考评标准。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修订班次职责及各项操作流程。 3、结构性授权,充分发挥护理组长的作用。将科室护理人员分成两组,每组人员发生的相关事情均按组进行讨论、分析、整改,并持续改进。科室在一定层面给予奖励。 (二)质量管理评价方法 1、各班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会议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我们知道,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消除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4)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 (1)体温单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2)医嘱单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3)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重症病人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多做少记。 3、护士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与技术要求都在提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穿刺成功率低,在抢救病人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病人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护士对病人病人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护士单独值班时,工作辛苦,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等。 5、护士语言、行为 护士对病人解释不耐心,主动服务意识薄弱、态度生冷、淡漠、甚至厌烦。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损害病人的自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对策 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药物方面: (1) 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 用药途径不对, 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未检查药物质量。 (3) 未顾病人病情, 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 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 未认 真落实现配现用。 (4) 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 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 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 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 ( 1)体温单: 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2)医嘱单: 医嘱处理不及时, 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3)护理记录单: ①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 ②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 ③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 ④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是否进行处理,是否恢复正常,有 因无果或有果无因, 没有体现因需施护。 ◎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 ?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或漏记等。

3、护士技术因素: (1)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 操作欠规范。 (2)护理经验不足, 静脉穿刺成功率低。 (3)在抢救病人时, 抢救流程不熟练,延误抢救时机。 (4)对新设备不了解, 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1)病人对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2)护士宣教不到位。 (3)没有做到有效巡视病房, 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 缺乏慎独精神。(4)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 (5)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 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 (6)值班时间窜岗、离岗或睡觉。 (7)工作中我行我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5、护士语言行为: (1)护士对病人解释不耐心, 主动服务意识薄弱、态度生冷、淡漠、甚至厌烦。 (2)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损害病人的自尊, 侵犯病人的权利, 如导尿、灌肠, 术前备皮时未遮挡病人。 (3)做健康宣教不及时, 注意事项未交待清楚。 (4)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有不满情绪苗头时没有及时报告或处理。(5)对有意见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口头争辩,激化矛盾。 (6)交接班不清楚或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

急诊科护理_安全隐患和管理对策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法制意识及“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医疗护理行为作为一项复杂、高风险性行为,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每一环节均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病情复杂多变,年龄不一的各种急、危、重症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 发伤,批量伤病人的救治,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医疗护理纠纷的多发区和重灾区。现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 1.护理安全的概念及意义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护理不安全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医疗成本上升,物质消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2.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2.1接诊分诊处 分诊护士理论知识缺乏,经验积累不足,只询问病人症状,没亲自给病人做体检,导致分诊不准确,使病人认为各科间“踢皮球”;多数非急诊病人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病人不悦而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未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或未见病人就分诊,延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接诊护士责任心不强,不在岗在位,以致危重病人到来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分诊不准确而发生事故或 纠纷;病人或家属急切的心情与实际病情不符及医护人员不够及时到位易引发纠纷。 2.2抢救室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怠慢,用语不当造成患者心理伤害;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执行错病人;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洗胃时,一次吸入量过大致胃破裂。输血时不严格查对,引起溶血反应,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致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吸痰时间过长造成病人窒息死亡。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防措施 一、协助患者进食、水中易出现的问题 1、饮水呛咳 防措施: 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量喂水。 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提示医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难 防措施: ⑴喂食速度宜慢且量少,确认病人已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 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二、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 1、气压伤 防措施: 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2、氧中毒 防措施: 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 3、管道脱落 防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三、肌肉注射易出现的问题 1、注射部位不当 防措施: ⑴协助病人取正确体位。 ⑵准确选择注射部位。

⑶对于体型消瘦的病人进针不宜过深。 ⑷小儿应选择臀小肌注射。 2、注射部位出血 防措施: ⑴注射时应避开大血管。 ⑵推注药液前抽吸有无回血。 ⑶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时间不可过短。 ⑷凝血功能差者按压时间应延长。 3、注射部位硬结 防措施: ⑴注射时要避开原有硬结。 ⑵如需长期注射时要多部位交替注射。 ⑶特殊药物要深部注射,如氯丙嗪、油剂、铁剂、硫酸镁等。 ⑷每次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⑸每日热敷注射部位。 4、注射部位感染 防措施: ⑴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⑵不易吸收的药物应深部注射,防止吸收不良引起感染。 ⑶每日热敷过程中需保持清洁。 四、静脉输液易出现的问题 1、液体配错 临床上易混淆的药物及液体,如糖盐易混,氯化钾与碳酸氢钠易混,硫酸镁与浓氯化钠易混,氯化钾与氯化钠易混。 防措施: ⑴坚持三班查对制度,即治疗班摆药,夜班查对,治疗班再核对。 ⑵配液要仔细核对药物和液体名称及剂量,避免主观凭印象操作。 ⑶输液及换液前再仔细进行核对。 2、漏输 防措施: ⑴认真做好三查七对。 ⑵治疗室液体摆放要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输液反应 防措施: 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会议

精选文档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我们知道,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消除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4)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 (1)体温单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

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9 / 1 精选文档 (2)医嘱单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3)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重症病人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多做少记。 3、护士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与技术要求都在提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穿刺成功率低,在抢救病人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病人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护士对病人病人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护士单独值班时,工作辛苦,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等。 5、护士语言、行为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 您是第 11591 位读者发布时间: 2010-5-26 14:23:55 关键词: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来源:CHKD期刊全文库《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本文作者:鹰潭市人民医院骨科洪晓牌)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消除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1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4)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1·2护理记录方面 1·2·1体温单 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1·2·2医嘱单 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1·2·3护理记录单 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是否进行处理,是否恢复正常,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病人的内心体验及对疾病的认识,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多做少记。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编号:SM-ZD-72715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及防范对策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 策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机会就多。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如何排除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探讨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是当前管理者如何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理服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和确保病人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作一概述。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急诊科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细则1

急诊科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细则100分 标准与要求分 值 检查方法扣分标准 得 分 (一)环境管理 1.布局合理、标识清楚,有绿色通道示意图。 2.分诊大厅、走廊做到门窗明亮,家具、墙壁清洁无污迹,地面无痰迹、无垃圾。洗刷间、厕所无异味。 3.各室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窗明桌净。 4.物品放置整齐有序,不放置私人用品。 5.清创室 (1)整洁明亮,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有标记。 (2)物品摆放规范,无菌、清洁物品分别放置。 (3)各种外用药标签清晰醒目。 (4)清创完毕后做好终末处理。 6.抢救室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人所用,其它情况不得使用。 (2)室内光线明亮,物品摆放有序。 (3)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齐全,定点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用、外借,保证抢救仪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定时检修,专人管理。 (4)药品、敷料、器械用后及时清理、消毒补充后放回原处。严格交接班。 (5)抢救完毕后整理环境卫生,保持抢救室整齐、清洁。 7.观察室 (1)室内整洁、安静、通风良好,加强防护管理。 (2)专人负责,随时主动观察病情,观察输液、氧气吸入及各种仪器使用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病人出观察室后,做好终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20 现场查看1处不符合要求 扣1分。 (二)急救质量 1.分诊护士听到急救车铃声后,立即推担架车到门口迎接病人并护送至抢救室配合抢救。 2.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并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 3.急救措施及时、到位,执行医嘱准确无误。 4.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体现爱伤观点。 5.抢救记录详实,能准确反映抢救过程及病情变化。 6.维护抢救室工作秩序,非工作人员不得逗留,发现后及时劝阻。7.病情稳定后,协助医生妥善安置病人。30 现场查看 1.迎接病人不及时 扣5分。 2.抢救措施不到位 扣10分。 3.抢救记录不准确 1处扣2分。 4.抢救室管理不符 合要求扣5分 5.其它1处不合 格扣1分。 (三)服务质量 1、就诊前 (1)诊室整洁、桌面无杂物,办公用品齐全。 (2)保持诊床整洁,每日更换床罩。 (3)对一般急诊病员简明扼要询问病史,为病人做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并记录于门诊病历,根据病情指导就诊。 (4)为候诊病人介绍就诊流程、急诊布局及相关健康宣教。 2、就诊中 (1)引导病人到相关诊室就诊。 (2)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及重危病人优先安排就诊。 (3)重危病人必须由护士亲自护送到抢救室,并及时通知相关医生。(4)诊疗中有实施保护病人隐私的设施。 (5)保持诊室内每诊位1病员,每位病员陪人不超过2人。(6)巡视候诊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根据病人需求,提供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8)认真填写门诊日志,符合规定要求。 (9)发现传染病,按规定要求进行隔离、上报及诊室消毒。 3、就诊后 (1)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做好病员特殊检查前准备及用药相关指导。 (3)保管好病人的各项检查报告单。 (4)值班医生、病人离开后,开窗通风,空气消毒。 (5)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更换诊床床罩。 (6)及时补充各诊室接诊所需用物(包括各种表格、压舌板、血压计及其办公用品)。30 现场查看 1.就诊前准备工作 不到位1处扣1分。 2.对就诊患者不指 导、不宣教扣2分, 指导及宣教不到位 扣1分。 3.对就诊患者观 察、处理不到位扣 3分。 4.病人对服务不满 意,有投诉每起扣 5分。 5.其余1处不符合 标准扣1分。 (四)安全管理 1.有科室安全管理制度。 2.有差错事故防范及报告制度。 3.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重点安全环节做好警示说明,如防滑、安全用电、安全用氧等各种安全警示、提示及措施。20 1.查看安全制度。 2.查看各项制度 落实情况。 1.无安全制度扣5 分。 2.安全措施落实不 到位1处扣1分。

医院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科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进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专门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然而,手术室护理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等许多医疗事故。 一、存在问题 1、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治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幸免护理差错事故。 2、技术方面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专门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进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阻碍护理安全。 3 、环境方面手术室内噪声源,如: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而且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4、操作方面手术体位安置方向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阻碍病人循环、呼

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预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电凝器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点,以免造成电灼伤。 5、接错病人特不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冷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6、清点物品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查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7、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二、防范措施 1 、制度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治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 、加强业务学习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及学术交流,提高 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及时、默契配合。 3、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电源,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等,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