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和地位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与地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既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阐述其本身的理论,又为后继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勘察》、《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在所学专业的地位,对水文地质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重点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 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特征和规律,学会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科学分析和解决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维方法。

★ 掌握简单的水文地质专业作业方法。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为中心进行选材,并注意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一至九章阐述地下水形成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十至十二章进一步阐述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交替循环等特征,是前一部分理论的应用和深化。十三、十四章介绍地下水的资源特征及其供水意义,并介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环境问题。十五章介绍地下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72,其中讲授50学时,课程实习1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实习)10学时。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三、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课程教材

《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 1995年6月2.主要参考书

《水文地质学》李正根等编著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王家鼎惠泱河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水文地质学概论》区永和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水文地质学》,于开宁等,石家庄经济学院,1998.

四、课程内容体系

绪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概况。重点掌握地下水的主要作用(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 地下水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3 水文地质学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

地下水和水文地质学的定义;地下水的主要作用。

第一章地球上水及其循环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和分布;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理解自然界水的统一性以及气象、水文、地质、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并深刻理解参与自然界水循环的地下水的含意。

教学内容

§1 地球上的水

§2 自然界的水循环

§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4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重点和难点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质循环、水文循环、大循环、小循环)的概念;影响自然界水循环的气象、水文要素。

教学提示

从自然界水的分布及其统一性来认识地下水,重点阐明地球水分的转化是通过循环而实现的道理;蒸发、降水和径流是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岩石空隙(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并掌握相应空隙度的求法;了解岩石中水的各种存在形式;牢固掌握与水分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的性质(岩石的水文地质性质)及其相应的定量表达式。深刻理解由抽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所导致的松散岩石的固结压密现象,使岩石的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系数等参数减小的作用机理—有效应力原理。

教学内容

§1 岩石中的空隙

§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3 岩石的水理性质

§4 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重点和难点

岩石的空隙性;有效应力原理。

教学提示

本章应着重阐明岩石的空隙性与水的储容和运移之间的辨证关系,为含水层和隔水层概念的理解打下基础;结合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松散土层固结压密现象阐明有效应力原理(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为以后学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地面变形问题准备理论基础。授课时应配合实验及各种直观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地下水在地质剖面中的分布;掌握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相对性);深刻理解地下水赋存特征对水量、水质时空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划分的包气带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和按含水介质类型划分的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概念及其一般特点。

教学内容

§1 包气带与饱水带

§2 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

§3 地下水分类

§4 潜水

§5 承压水

§6 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7 上层滞水

重点和难点

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难点是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相对性;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教学提示

本章在深刻理解岩石空隙性与水的储存、运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应着重阐明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及二者的相对性,并指出弱透水层或半含水层的给水意义。可通过课程作业,使学生学会等水位线图的做图方法及其所揭示的水文地质信息,以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地下水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处在经常不断的运动之中的思想。地下水在运动中要与其赋存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作用,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本身也被环境改造,使得其水质、水量及其运动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地下水运动特点及水力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达西定律,学会运用达西定律和流网图来解释一些水文地质现象,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天然流量计算与简单的井流计算)。

教学内容

§1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2 流网

§3 饱水粘性土中水的运动定律

重点和难点

达西定律及其应用条件;流网图的做法及其反映的水文地质信息。难点是达西定律的表达式中各项因子尤其渗透系数的物理意义;流网图中各种边界条件的处理。

教学提示

着重讲清达西渗流定律。在讲清地下水运动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达西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中各项因子的物理意义,并明确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强调达西定律理论的经典性和应用范围的广泛性。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达西定律。

实践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地下水的运动都符合达西线性定律。达西式不仅是水文地质计算的基础,也是定性分析各种水文地质过程的重要依据。流网是地下水动力场、化学场、温度场分析的有力工具,应重点讲授。可以稳定流场为例,用迹线代替流线讲述,学生易于理解。教会学生绘制流网图。并引导学生从流网中提取水文地质信息。

通过课堂或课下作业,使学生掌握运用达西定律和流网分析的方法,解释和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基本思路。

可用达西定律应用举例的方式,教授学生求算地下水天然流量和简单的井流计算内容。关于饱水粘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其内容和学时均可灵活安排。

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毛细现象的实质和相关概念;理解毛细水上升的机理和毛细水上升高度测量原理。掌握均质土包气带水分的分布、运动规律。

教学内容

§1 毛细现象的实质

§2 毛细负压

§3 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4 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包气带水的分布及运动规律。难点是毛细负压,弯液面上的受力分析,由拉普拉斯方程表达的完液面的表面压强。

教学提示

从水—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及其所产生的表面压强入手,展开对具体问题的阐述。本章内容和学时可根据专业要求增减。

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界没有化学纯的水,地下水是一种复杂的溶液,它是水与环境(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因为地下水赋存并运动在介质环境当中,二者必然要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结果它们的性状都将被改造,使地下水获得了环境的物质,环境中则留下了水活动的痕迹,因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特点深刻地反映着环境的特征,环境状态也显示着地下水活动的信息。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的概念和机理;了解地下水的基本成因类型;学会水质分析资料的整理及其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

§1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3 地下水温度

§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5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

§6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资料整理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7大作用)的概念和作用机理。

教学提示

应强调地下水是一种复杂的水溶液。地下水作为一种天然的溶剂,在不断的运动中改造着环境,同时本身也被环境所改造,其水质、水量随时空变化而演变,始终维持着水—岩—盐之间的动态平衡。所以,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不能孤立的、静止的从化学纯的角度去研究,必须地下水与环境的长期作用及人类活动干扰的角度,去揭示地下水化学成分演变的内在原因和规律。另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与化学元素在水中的迁移,都是在不断运动中进行的,所以必须与地下水运动的研究密切结合。

可利用课堂或课下作业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实际水样化学分析成果资料的整理和成因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清晰的建立起运动的地下水与环境介质相互作用相互改造,使水量、水质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有规律的重新分布的思想。牢固掌握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的概念并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了解影响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的主要因素与机理。深刻理解含水层或含水系统通过补给从外界获得水量、盐量和能量,通过径流将水分和盐分

由补给区输送到排泄区而后向外界排出的过程。弄清随着水分的交换、运移过程,必然伴随着盐分的交换和运移,从而控制着地下水水质和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内容

§1 地下水的补给

§2 地下水的排泄

§3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概念、过程和方式。

教学提示

在清晰阐述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介绍地下水的各种补给来源、排泄方式和径流要素。使学生建立起含水系统中“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分和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共同变化的思想。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地下水系统概念的产生过程。掌握地下水系统的定义、组成要素以及地下水系统的特征。深刻理解地下水系统的水动力特征、水化学特征和温度分布特征。并学会利用流网工具,确定地下水系统的范围、结构,解释地下水系统有关水量、水化学成分及温度分布等水文地质问题。

教学内容

§1 系统概念

§2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3 地下水含水系统

§4 地下水流动系统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地下水系统的概念、特性及及其控制因素和控制作用。难点是地下水系统的“三场”即渗流场、化学场与温度场分析。

教学提示

可从系统论的角度,引出地下水系统的概念及地下水系统的特征。根据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地下水认识的不断深化,引出介绍地下水系统概念的产生过程。重点阐明地下水系统的水动力场特征。其基本思路是:以地下水流网为工具,以势场及介质场分析为基础,将渗流场、化学场与温度场统一在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概念框架之中。讲授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地下水系统的图示。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清晰的理解地下水动态和地下水均衡的概念;掌握地下水均衡原理,建立起地下水均衡的时、空概念;充分认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动态和地下水均衡的影响;学会建立一个地区地下水均衡方程式。

教学内容

§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2 地下水的动态

§3 地下水的均衡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与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和地下水均衡方程式的建立。难点是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和均衡式中各个均衡项的确定与表达。

教学提示

本章内容应从地下水系统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激励和响应)的模式入手,阐明地下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阐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与动态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地下水的均衡原理,指导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参与地下水循环的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明确指出:地下水系统经常不断的与外界发生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交换的结果使系统本身的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地下水动态;变化的数量关系称为地下水均衡;变化的结果称为地下水资源。

第十章孔隙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孔隙水除具有分布普遍、埋藏较浅、易于开采等宏观特点以外,其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乃是绝对的道理。不同水力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其空间几何形态、粒度与分选性各具特点,从而控制着孔隙水的分布及其与外界的联系情况。因此,要求掌握不同成因沉积物中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1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2 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

§3 湖积物中的地下水

§4 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5 孔隙含水系统实例分析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水,主要是洪积扇及河流下游堆积平原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及交替循环的规律。

教学提示

孔隙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网络之中,我国部分第三系未胶结或半胶结的松散沉积物中也赋存孔隙地下水。

受不同水动力条件控制,在特定沉积环境中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沉积物,其岩性、地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决定着赋存其中的地下水的特征。因此,回溯晚近时期的地质历史,恢复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是掌握松散沉积物沉积规律并借以认识孔隙水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关键。

第十一章裂隙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裂隙水分布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熟悉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含水介质的特点,了解能够形成含水层和隔水层的主要岩石。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裂隙水的类型

§3裂隙介质及其渗流

§4 裂隙介质的研究方法

§5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本章重点是构造裂隙水和断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难点是裂隙含水介质(含水系统)的特点及裂隙水赋存特征。

教学提示

应在阐明基岩裂隙形成作用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裂隙含水系统的特点及裂隙水赋存特征。可结合基岩区水文地质图读图分析,启发学生的思考,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第十二章岩溶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掌握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及地下河系化规律;熟悉岩溶水埋藏分布规律、交替循环特点和动态特征;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岩溶发育及岩溶水的差异。

教学内容

§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

§2 岩溶水系统的演变

§3 岩溶水的特征

§4 我国南北方岩溶水及岩溶水的差异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分析及岩溶水特征。难点是岩溶水系统的演变,亦即地下水对可溶岩的差异溶蚀与地下河系化发展。

教学提示

本章内容应在阐明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和差异溶蚀机理的基础上,阐述岩溶发育规律和岩溶介质特征,进而说明岩溶水的分布特征与动态特征。强调地下水径流状态是制约岩溶发育程度的充要条件。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地下水资源分类。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地下水系统的整体性观点,即系统中任何地点获得补给水量,都是全

系统的收入;任何地点排泄的水量,都是整个系统的支出。学会从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入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划分,进而了解地下水资源(水质、水量)评价的基本方法。了解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几种环境问题。

教学内容

§1 作为资源的地下水

§2 地下水资源的特征

§3 地下水资源分类及其供水意义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类别和水均衡分析。难点是建立在水均衡基础上的水资源量的求算方法。

教学提示

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按1979年我国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的分类方法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用地下水均衡的理论方法,讲授主要的水资源量求算方法。对水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和学时可灵活掌握;水资源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对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可以不讲或只介绍基本概念。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有关地下水内容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牢固地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清晰认识人类在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同时,必然干扰甚至破坏自然界水环境的动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事实;基本掌握造成与地下水有关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1 生态系统的特性

§2 作为环境敏感因子的地下水

§3 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4 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5 过度开发水资源引起环境退化的实例

§6 地下水污染

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或过度补充地下水引起的水位变化所带来的灾害现象、机理和防范措施的基本内容,其中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为重中之重。难点是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

教学提示

要清晰阐明过度开发地下水引起水位持续下降的机理和危害,并简单介绍防治措施。对地面沉降机理的阐述,要结合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加以解释。

第十五章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

(一)教学内容

§1 作为自然历史与人为作用产物的地下水

§2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

§3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向

(二)教学要求

了解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向。

五、教学建议

1.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及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具体内容安排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做相应调整。

2.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习、课程设计、作业等教学手段。尽量使用图、表等直观形式,有条件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本课程内容的一般理解并不难,但深入掌握并灵活运用,则决非易事。因此在教学中应准确、清晰的讲解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习、课程设计、习题课、思考题、质疑等多种形式的配合,启迪学生的思考,以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深刻理解概念、理论和逐步掌握水文地质分析方法和技能的目的。

3.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课程考核按照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期成绩。

1. 基本技能:检验学生对每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课后作业、课程实习和课堂表现等。由教师批改,占总成绩10%。(结合课堂学习情况)。

2. 综合技能:巩固和加深对水文地质课程中水文地质学基础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设计过程表现和课程设计报告情况打分,占总成绩30%。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论知识的推理拓展;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闭卷考试(90分钟)。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撰写人:张林 学院:农学院

2010年2月25日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学实验 Seed Breeding and Process Preservation Experiment(1) 一、实验课程课号: 课程编号:z 适用专业: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 实验总学时数(周学时):16 总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4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针对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结合种子学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集中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项目的检测,其中包括5个实验,分别为种子形态构造的观察与种子形态法测定种子纯度、种子净度分析、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和活力的测定、种子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和电子法的比较及玉米种子盐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上的需求,能够独立完成与种子质量密切相关项目测定相关的工作任务。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种子质量监控方面重要指标的测定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今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实用专业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实验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给予充分的保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颜启传主编,《种子学》,200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振华主编,农作物种子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校内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郭尧君编著,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 (2)山东农业大学种子研究室主编,作物种子实验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 五、考核办法 1、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15分 2、出勤情况20分 共分5个实验,缺勤一次扣4分。 3、学生的实验报告70分 实验报告成绩由各实验成绩平均计算得来,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考核成绩的70%。每个实验报告的成绩给分标准如下: (1)实验结果正确、可靠,严格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100分 (2)实验结果较正确、可信度较高,能够较好的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85~99分 (3)实验结果较正确,能够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但字迹潦草。75~84分 (4)实验结果较差,但书写工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60~74分(5)实验结果较差,不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50~59分 (6)出现抄袭他人实验结果现象,无论抄袭者或被抄袭者,均给予同等分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法语语言学与符号学理论教学大纲

《法语语言学与符号学理论》教学大纲 一、引论 1.定义: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及其体系的学科; 2.索绪尔的定义、皮尔斯的定义、巴特的定义; 3.符号学的研究内容:非语言交际手段、社会交际方式、文学与艺术符号; 4.其他符号学:动物交际符号、机械控制符号、生物交流符号、医学病症学; 二、语言学的贡献 1.语言学研究概况 2.索绪尔结构语言学 3.马丁内的二重分节 4.特尼埃的结构句法 5.纪尧姆和鲍梯埃的语言描述 6.哈里斯的分布语法和转换语法 7.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 8.结构主义的主要概念 三、符号学理论 1.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1)吉罗的符号学 2)莫南的符号学 3)雅-马丁内的符号学 4)巴特的《符号学原理》 2.符号学的研究领域 1)哲学 2)历史学 3)社会学 4)人类学5)心理学 6)文化 7)语言 8)文学艺术等; 9)逻辑符号集、社会符号集、美学符号集; 3.文学与艺术符号 1)小说 2)诗歌 3)戏剧 4)电影 5)广告 6)美术等;

四、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巴特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 小说结构分析:人物、时间、空间、叙述主体、聚焦与视角等 叙事逻辑 叙事诗学 七、结论:作为方法论的符号学 法语语言学研究生教学大纲 基于法语专业的学生已掌握了法语的语言基础知识,但是对于法语作为一个语言体系尚缺乏完整的整体意识和认识,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法语语言现象进行的具体分析,学习,从整体出发进行观察和研究,即把语言看成一个系统。从句法、语义、文体学的角度,还有现行的语篇学的角度对法语语言的内在运行机制进行探讨,通过一年的学习力求明白一般的句法结构以及有别于汉语的特定的句法结构,使学生对法语的语言特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自由的运用和表达奠定理论基础,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教材选用Martin Riegel, Jean-chritophe Pellat, RenéRioul共同编著的Grammaire Méthodique du fran?ais 内容分五大部分:语言的书写与口语形式,简单句的句法,复合句句法,语法和词汇,语法与交际。在教学中同时以Christian Touranier 的La Sémantique和Patrick Bacry 的Les Figures de style 作为参考教材。 教学方法采用授课与讨论。基本上每次围绕一个主题,一共18—20个主题 推荐参考中文书: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以及钱冠连老师的《预言全息论》商务印书馆 第一部分: 第一讲:概述(La première séance) 第二讲:语音学和音位学 第三讲:缀词法和词形学 第四讲:标点符号与连接词 第五讲:句法与简单句 第六讲:动词和动词短语 第七讲:动词时态 第八讲:介词和介词短语 第二部分: 第九讲:句子类型 第十讲:复合句 第十一讲:关系从句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 电气及仪表专业 适用周数:54课时 南京化工技师学院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是机电类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利用软件里的测试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显示数据;还可利用EWB软件丰富的电路元件库,实现多种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有关的后续专业课、进一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考工(中级维修电工)拿证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EWB仿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对单相和三相照明电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熟悉其组成、接线及工作状态; 5.能利用EWB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法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

《大学法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代码:BT6229-32 总学时:128 学分:8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法语》是第二外语,也是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的一门关键必修课。语音阶段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读和拼写能力。重点为学习法语拼读规则,并通过学习简短生动的对话,在语流中熟悉和掌握正确的语调。基础阶段的主要目标:通过基础语法和基本词汇的学习以及各种类型的反复练习,为全面培养学生法语二外的听、说、读、写、译各项基本技能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初步掌握法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学习法语打下语言基础。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分四学期完成,教学安排以每学期16个教学周来设计,周学时为2学时。 第一学期应掌握的主要语法项目有: 1.定冠词(包括缩合冠词)、不定冠词(6学时) 2.基数词、序数词(6学时) 3.品质形容词、主有形容词、指示形容词(6学时) 4.主语人称代词、重读人称代词、代词y、代词en、直接宾语人称代词、间接宾语人称代词(8学时) 5.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代词式动词、无人称动词;动词的直陈式现在时、最近将来时(6学时)第二学期应掌握的主要语法项目有: 1、部分冠词(4学时) 2、以étre 为助动词的复合过去时(包括代词式动词)、未完成过去时、简单将来时、过去将来时(6学时) 3、复合时态中直接宾语代词和间接宾语代词的位置(4学时) 4、关系代词qui,que,où和关系从句(4学时) 5、否定短语(ne…pas/ jamais/ plus/ rien/ personne和否定句、限定短语(ne…que) (6学时) 6、疑问词和疑问句(4学时) 7、中性代词ce, cela (4学时) 第三学期应掌握的主要语法项目有: 1、句子的成分,感叹句(3学时) 2、直陈式愈过去时,先将来时,简单过去时,过去最近将来时,关系代词ou(4学时) 3、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3学时) 4、被动态(学时3) 5、条件式现在时,条件式过去时(3学时) 6、强调方式:ce qui …, c’est ...; ce que …c’est…; c’est… qui…; c’est…que…. (4学时) 7、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3学时) 8、最近过去时、以avoir为助动词的复合过去时、动词的命令式(3学时) 9、动词不定式的时态(3学时) 10、陈述句及否定的命令句中代词的排列顺序。(3学时)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法语》教学大纲设计

《法语》教学大纲 (第一册)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他们能以法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二外法语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法、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流信息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要求学生掌握词汇量达500个左右,常用固定搭配、短语、习语、成语等200个左右。句子结构的分析及理解,掌握直式现在时、命令式、复合过去时、限定词、主语人称代词、重读人称代词、直宾人称代词、间宾人称代词、代词y, en、中性代词、代动词的用法。 教学对象:二年级英语专业本科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精读及课后练习6学时。 教学时数:周学时4,总学时104 教学的具体容及学时分配:

Le?on 1 Qui est-ce? Sons et Orthographe (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Saisir les sons: [a][ε][i][f][k][l][n][p][t][s][w]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音素:[a][ε][i] [w] 重点读音规则: [a] a, à, aexemple : ta fatal la e在mm前(少数) exemple : femme [ε] ai, ê, ei, è, a?exemple :fait seine e在相同的两个辅音字母前exemple : elle cette e在闭音节中exemple : quel sel -et在词末exemple : net paquet [i] i, ?, ?, y exemple : cycle sic [w] ou在元音前exemple : mouette ouate w在少数词中exemple : watt [wi] oui exemple : oui [wa] oi exemple : moi toi 1.音节:(syllabe) 法语单词由音节组成,音节中的主体因素是元音,一般说来,一个单词有几个元音,也就有几个音节。例如:qui [ki] 有一个音节,Pascal[paskal]有两个音节。 开音节与闭音节:开音节是指读音中以元音结尾的音节,如:qui [ki] 闭音节是指读音中以辅音结尾的音节,如:Pascal[paskal] 2.重音: 法语的重音一般落在单词或词组的最后一个音节上,但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差别不是很大,不要读得过重。如:Pascal[pas-kal] 3.元音字母在词末一般不发音。 4.如果相同的两个辅音字母合在一起,一般合读成一个音。如:Anne [an] 5.法语中辅音字母在词末时一般不发音,但有四个辅音字母在词末时一般要发音,这四个辅音字母是c,l,f,r,如:car[ka :r] Marc[mark] paf[paf] lac [lak]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1学时,练习1学时 复习与思考题: 1. Exercices de Phonétique 2. Exercices 6 en page 11.

师生教学关系矩阵论

师生教学关系矩阵论

————————————————————————————————作者:————————————————————————————————日期:

师生教学关系矩阵论-中学语文论文 师生教学关系矩阵论 ■ 梁红松 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主要为教学关系,它是教育教学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改革教育教学生产关系,释放、提高教育教学生产力,应该是新课程的本质追求。重新定位师生教学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受苏联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再加传统教育思想的历史沉淀,主客对立统一观长期占统治地位: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这种观念高度重视教师,而对学生则严重忽略。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被束缚住了。 新时期,中西文教交流日益密切,欧美教育教学理论涌入中国,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重新发现,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观。新课程的启动,更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视为教学的生命线。 但是,改革的深入,改革的各种问题逼迫我们更加细致透彻地分析研究师生教学关系。 教学是师生的交流互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交融。它是师生双方的活动,其结果与目的却在单方的学生:培育符合社会时代需求的“社会人”。人之初,只是具备“社会人”发展可能性的“动物人”,如不接受教育(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就会象印度狼人一样,只是徒具人形的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教学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身生产的一部分。母亲只生了我的身,教育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符合与体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教材等)的中介,浑然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育教学活动。教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 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讲授、实验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序言 教学要求: 1.了解电能和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教学内容: 1.电能的特点和应用,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讲课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熟悉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及方向规定。 2.熟悉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的关系。 3.掌握欧姆定律。 4.熟悉电功、电功率的概念。 教学内容: §1—1电路及电路图 一.电路及电路的组成 二.电路图 三.电路的工作状态 §1—2 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二.电流的方向 三.电流的大小 四.电流的密度 §1—3 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二.电位 三.电压与电位的关系 §1—4电动势 一.电动势 二.电动势与端电压的关系 §1—5电阻与电导 一.电阻 二.电阻定律 三.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四、常用电阻 五、电导 §1—6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电压、电流关系曲线 三.全电路欧姆定律 四.电源的外特性 §1—7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 一.电位的计算 二.电路中两点电压的计算 §1—8电功与电功率 一.焦尔定律 二.电功 三.电功率 实验一: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实验二:欧姆定律的验证 教学建议: 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加强对概念及定义的理解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直流电路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40 学分:2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种子专业(本科、专科) 课程代码:A4201004 先开课程:植物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我国在开始实行种子产业化之后而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它以植物育种学、栽培学和种子学为基础,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也包括蔬菜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现代种子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培养新时期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所需的专门人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新形势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农作物良种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作物各类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同时要了解我国种子法规,系统掌握种子行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力求全面了解、跟踪国内外种子生产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此外,还应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的观念,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把我国种子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加速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绪论(2学时)

建设工程经济 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查) 学时:36 学分:4 适用对象: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总论,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经营预测与决策,价值工程,工程建设方案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供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作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 1、熟悉基本建设的概念,内容,作用,分类及其程序; 2、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设与建筑业的关系; 3、理解经济效果的含义; 4、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其来源,固定资产折旧; 5、熟悉建筑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章首先从技术实践活动及其要素入手,介绍了技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主要论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简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电工基础第四版(中级班)教学大纲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教育标准 《电工基础》教学实施大纲 CYJ 01. 33(1)—2008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大纲是技工学校具体落实电气类《电工基础》教学要求和组织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本大纲中规定了《电工基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教学中的注意问题、教学内容与要求及教学时数分配。 本大纲适用于2009年入学的初中毕业生培养中级电气类技术工人的电工基础教学,本大纲与劳动版电工类第四版《电工基础》教材配套。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大纲中引用而构成本大纲的条文。执行本大纲的条文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技工学校电工基础教学大纲2000 3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课程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电磁以及有关的电工基础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 4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路和电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电工理论,能对一般的交直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具有一定的电工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打下基础。 5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应以讲解电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适当联系后继课程和生产的实际。演示实验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予以充分注意和重视,凡 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州冶金技师学院2008-07-01批准 2008-09-01实施

大纲中规定的实验项目应保证完成。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掌握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掌握电阻器的色标法 3.掌握电功与电功率的概念。 4.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教学内容: §1-1 电流和电压 §1-2 电阻 §1-3 欧姆定律 §1-4 电功和电功率 教学建议: 物理课中电学部分内容学生没有学习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并采用较多的实物演示。 第二章直流电路 教学要求: 1.掌握串联、并联、混联电路有关计算方法(电流、电压、电阻、电位、功率等)。要求学生对电路的计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掌握电桥的平衡条件。 3.了解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掌握复杂直流电路的有关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2-1 串联电路 §2-2 并联电路 §2-3 混联电路 §2-4 直流电桥 §2-5 基尔霍夫定律

种子机械化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机械化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2] [3]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化生产方面的科研成果、先进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探索以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以及有关的原理、概念与;还可了解我国不同类型区主要作物的生产条件、作业工艺体系、作业机具系统等相关知识。学习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讲授方式上,采用PowerPoint 幻灯片和录像教学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达到简明、直观、易于理解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中抽出一定时间,让同学上讲台交流部分自学内容,以促进同学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 机组、土地产出率等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计算、不同地域所用农业机械化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相应的抗旱方法和思路。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安排

课程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体系与展望 【知识点提示】 农业机械化发展至今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特点我国典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及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化发展至今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特点,了解我国典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及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与该方向相关的关键技术特点。 【重、难点提示】 重点:介绍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当前阶段的主要特点。 难点:典型机械化作业方法及其对我国不同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农业机械化的定义与基本内容 第二节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一、恢复生产阶段 二、探索与调整时期 三、行政推动阶段 四、机制转换阶段 五、市场导向阶段

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al Econom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27 学分:1.5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化工技术经济是一门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相互渗透和外延发展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化学工业的特点,研究化学工业发展中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及科研等个方面和个阶段的经济效益问题,任务是将化工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和统一,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化工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的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等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掌握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以达到能对具体化工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准确评价的目的。 开设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增强经济观念,培养效益意识,使学生能将化工技术实验与经济效果正确地结合起来。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着重讲述化工生产中技术经济问题,培养学生作为化学工程师备的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了解 2 第二章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掌握 4 重点与难点投资、项目资产、成本和费用的基本概念及销售收入、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日期:2013年 8月 23日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64 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及编码:电工基础 2、面向对象:汽修专业专科生 3、开课系(部):机电系 4、学时 / 学分: 64 学时/3.5 学分 5、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汽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及其在电工技术应用的一门学科,是汽修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本大纲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汽修等专业的专科生。 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各个基本电路的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识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电路检测维修能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了解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学会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 1.具有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和电路的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具有学习和应用电工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习得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 6.会查阅有关手册、资料。 素质目标:

1.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培养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用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 8 个章节,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主要教学内容 (1)电路和电路模型、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2)电阻元件、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3)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4)应用软件进行基尔霍夫定律仿真实验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电路和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2)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 (1)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2)基尔霍夫定律 3.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2)了解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电阻电路 1.主要教学内容 (1)无源及有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变换 (2)网孔电流法及节点电压法 (3)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及诺顿定理 (4)应用软件进行戴维宁定理仿真实验 2.重难点分析 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