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实验3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和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流程,熟悉各类空调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调试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确保空调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二、实验内容1. 中央空调系统安装(1)根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实地测量,确定空调机组安装位置、管道走向、风管尺寸等。
(2)进行空调机组、管道、阀门、风机盘管等设备的安装。
(3)完成电气线路的敷设和接通。
2. 中央空调系统调试(1)对空调系统进行试运行,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无异常。
(2)进行风量测定与调整,确保各个风口风量符合设计要求。
(3)对空调机组进行单机试运转,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无异常。
(4)进行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确保各个设备协调运行。
(5)对空调系统进行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观察系统运行状况,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三、实验步骤1. 现场准备(1)对现场进行实地测量,确定空调机组安装位置、管道走向、风管尺寸等。
(2)准备好安装工具和材料,如扳手、螺丝刀、切割机、焊接机等。
2. 空调机组安装(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空调机组安装位置,确保设备与周围设施的距离符合要求。
(2)进行空调机组、管道、阀门、风机盘管等设备的安装。
3. 电气线路敷设(1)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电气线路的敷设。
(2)完成电气线路的接通,确保线路连接牢固、安全。
4. 系统调试(1)对空调系统进行试运行,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无异常。
(2)进行风量测定与调整,确保各个风口风量符合设计要求。
(3)对空调机组进行单机试运转,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无异常。
(4)进行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确保各个设备协调运行。
(5)对空调系统进行带冷(热)源的正常联合试运转,观察系统运行状况,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空调机组安装及电气线路敷设符合设计要求,设备运行状况良好。
2. 系统调试过程中,各个设备运行协调,无异常现象。
实验3、基于研华数据采集卡的数据采集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研华4716数据采集卡的原理、功能。
2. 掌握研华4716数据采集的接线方法。
3.熟悉组态王开发软件的开发环境和基本的图形化编程方法。
二、实验装置1. 集成采集转换试验箱,2. 组态王软件三、实验任务及要求利用研华USB-4716模块实现对实验箱电压的测试及实时显示,采用组态王软件编制数据采集程序,实现对实验箱电压的采集,并对电压数据进行波形显示及实时数据显示。
数据采集及显示界面参考图1。
图1 基于组态王的数据采集及显示界面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按要求接线(连接4716实验箱)。
2.启动实验箱电源按钮,让实验箱处于工作状态。
3.创建新工程:双击桌面组态王快捷方式启动组态王软件,创建一个名为“基于4716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新工程,将新工程路径设为桌面,并定为当前工程。
4.创建组态画面:双击工程器管理器中的新工程进入工程浏览器,工程浏览器对话框如图2所示。
在工程浏览器工程目录显示区中,鼠标左键双击“新建”图标,弹出新建画面对话框,新建画面对话框界面如图3所示。
图2 “工程浏览器”对话框图3“新建画面”对话框在图3中“画面名称”处输入新的画面名称,如Test,其它属性目前不用更改。
点击“确定”按钮进入内嵌的组态王画面开发系统。
组态王画面开发系统对话框如图4所示。
在图4组态王开发系统中从“工具箱”中分别选择“实时趋势曲线”和三个“文本”图标,将实时趋势曲线调整到合适的尺寸,将三个文本分别设置成如图5所示。
图4 “画面开发系统”对话框图5 基于研华USR—4716的电压采集系统对话框到此组态画面创建完成,完成时保存全部。
5.定义IO设备:进入工程浏览器,选择左侧大纲项“设备\COM1”,在工程浏览器右侧用鼠标左键双击“新建”图标,运行界面如图6的“设备配置向导”,选择板卡—研华—yanhuaUSB4716—板卡,完成选择后运行“下一步”进入图7界面为外部设备取一个名称,如usb4716,记住逻辑名称不能只是数字。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第3版第10章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工程技术-实训项目10.5 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的工程技术实训项目10.5.1 实训项目一进线间子系统-入口管道铺设实训【实训目的】1)通过实训,了解进线间位置和进线间作用。
2)通过实训,了解进线间设计要求。
3)掌握进线间入口管道的处理方法【实训要求】1)学习掌握进线间的作用。
2)确定综合布线系统中进线间的位置。
3)准备实训工具,列出实训工具清单。
4)独立领取实训材料和工具。
5)独立完成进线间的设计。
6)独立完成进线间入口的处理。
【实训设备、材料和工具】1)西元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1套。
2)直径40mm的PVC管、管卡、接头等若干。
3)锯弓、锯条、钢卷尺、十字头螺丝刀等。
【实训步骤】第一步:准备实训工具,列出实训工具清单。
第二步:领取实训材料和工具。
图10-8 进线间管道铺设示意图第三步:确定进线间的位置,如图10-8所示。
进线间在确定位置时要考虑到便于线缆的铺设以及供电方便。
2-3人组成一个项目组,选举项目负责人,每组设计进线间的位置及进线间入口管道数量以及入口处理方式,并且绘制图纸。
项目负责人指定1种设计方案进行实训。
第四步:铺设进线间入口管道。
将进线间所有进线管道根据用途划分,并按区域放置。
第五步:对进线间所有入口管道进行防水等处理。
第六步:实训完后,学习进线间在面积、入口管孔数量的设计要求。
【实训报告】1)写出进线间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重要性以及设计原则要求。
2)分步陈述在综合布线系统中设置进线间的要求和出入口的处理办法。
10.5.2 实训项目二建筑群子系统-光缆铺设实训【实训目的】通过架空光缆的安装,掌握建筑物之间架空光缆操作方法。
【实训要求】1)准备实训工具,列出实训工具清单。
2)独立领取实训材料和工具。
3)完成光缆的架空安装。
【实训设备、材料和工具】1)西元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1套。
2)直径5毫米钢缆、光缆、U型卡、支架、挂钩若干。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系统工程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深入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和评估的关键技术,培养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背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技术环境中,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对于解决各类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以一个具体的系统案例为背景,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来实践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内容(一)系统需求分析首先对实验所涉及的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
通过与相关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收集了大量的需求信息。
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分类,明确了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性需求等。
(二)系统建模运用多种建模方法,如结构化建模、面向对象建模等,对系统进行了抽象和表示。
建立了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流程模型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三)系统设计基于需求分析和建模的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确定了系统的架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
同时,对系统的数据库、算法、用户界面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四)系统实现使用选定的开发工具和技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系统代码。
在实现过程中,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五)系统测试对实现的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通过测试发现并修复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系统满足需求和质量标准。
(六)系统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和用户反馈,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优化的方面包括算法效率、界面友好性、系统响应速度等,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四、实验步骤(一)准备阶段1、确定实验题目和目标,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的成果。
2、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3、组建实验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二)需求分析阶段1、制定需求调研计划,确定调研的对象、方法和内容。
软件工程实验三软件工程实验三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描述软件工程实验三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软件系统,应用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提高学生对软件工程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 范围本实验将涉及以下内容:●需求分析和规约●系统设计和建模●软件系统实现●验证和测试2.需求分析和规约2.1 系统描述描述软件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包括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
2.2 功能需求列出软件系统的必须功能和期望功能,明确功能的优先级和依赖关系。
2.3 非功能需求列出软件系统的性能需求、安全需求、可靠性需求、可用性需求等。
3.系统设计和建模3.1 系统架构设计描述系统的总体架构和组成模块,包括模块之间的通信和数据流。
3.2 数据模型设计设计系统使用的数据模型,包括实体关系模型、类图等。
3.3 功能模块设计对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接口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
4.软件系统实现4.1 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确定使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以及必要的开发工具和库。
4.2 模块实现按照设计要求,实现每个功能模块,编写代码并进行测试。
4.3 系统集成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整个软件系统正常运行。
5.验证和测试5.1 单元测试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模块的功能正确。
5.2 集成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集成测试,验证各个模块之间的协作和交互。
5.3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系统级测试,模拟实际使用环境,测试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6.附件附件1:需求规约文档附件2:系统设计图纸附件3:源代码7.法律名词及注释●著作权:指对于作品享有的法律权益,包括复制、发行和演绎等权利。
●许可证:指授权他人使用软件的一种形式,可以是开源许可证或商业许可证。
●维护费用:指使用软件时需要支付的额外费用,例如维护和支持服务。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工程测试作为确保产品或系统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实验旨在通过基础的工程测试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工程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常见的工程测试方法,如力学性能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光学性能测试等。
3. 熟悉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三、实验内容1. 力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力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主要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弯曲测试等。
(2)实验仪器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弯曲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② 开启试验机,逐渐增加载荷,观察试样的变形和破坏情况;③ 记录试验数据,如载荷、变形、断裂载荷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构件的力学性能指标。
2. 电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电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器件的电学特性,如电阻率、电容率、电导率等。
(2)实验仪器电阻测试仪、电容器测试仪、电导率测试仪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连接到测试仪上;② 开启测试仪,进行测量;③ 记录测试数据,如电阻、电容、电导率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器件的电学性能指标。
3. 光学性能测试(1)实验原理光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或器件的光学特性,如折射率、反射率、透射率等。
(2)实验仪器折射率仪、反射率仪、透射率仪等。
(3)实验步骤① 按照测试要求,将试样放置在测试仪上;② 开启测试仪,进行测量;③ 记录测试数据,如折射率、反射率、透射率等;④ 分析测试结果,得出材料或器件的光学性能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力学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试验,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
课内实验报告课程名:系统工程任课教师:巩永华专业:学号:姓名:二○二○至二○二一年度第 1 学期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实验项目名称:基于Netlogo的狼吃羊生态系统仿真实验类型:设计每组人数: 1实验内容及要求:1) 了解Netlogo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基本语法。
2) 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完成狼吃羊生态系统模型的仿真和仿真流程分析。
羊群和狼群的初始数值设置分别为:学号尾数为1、6号:50, 152、7号:80,203、8号:60, 204、9号:90,305、0号:100,30实验过程与结果:(1)系统动力学建模一、建立羊群繁殖模型1.建立羊群模型并编辑其数值2.NetLogo集成3.建立完整狼羊模型wolves 的初值为30,wolf-deaths的表达式为 wolves * wolf-death-rate ,wolf-death-rate 是 0.15,predator-efficiency 是 .8,wolf-births的表达式是 wolves * predator-efficiency * predation-rate * sheep, predation-rate 是 3.0E-4,sheep-deaths 的表达式是 sheep * predation-rate * wolves.4.设置绘图、按钮、监视器、画笔等set-current-plot-pen "sheep"plotxy ticks sheep]if plot-pen-exists? "wolves" [set-current-plot-pen "wolves"plotxy ticks wolves]end(3)仿真结果(4)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中我学习了简单的NetLogo建模方法,在过程中遇到了程序错误、无狼的曲线图等问题,通过检查与询问老师,最后了解了自己的问题(连接线错误、缺少指令等)与解决办法,最后成功做出了实验。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病房大楼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厦门市万安实业有限公司1、工程概况1.1 建筑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病房大楼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筑功能类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前身为厦门中山医院,是目前厦门乃至整个闽西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医疗服务建筑。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外科病房大楼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医疗建筑,将为厦门乃至闽南区域老百姓提供一流的医疗环境、医疗服务,也可大幅度提升整个厦门的医疗层次和医疗服务水平。
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该楼基建投入2亿元,加上基础设施共约2.5亿元。
1.2 建筑基本概况项目位置:位于厦门市湖滨南路201~209号占地面积:9424.383 ㎡总建筑面积:50493.2㎡建筑高度:81.5m地上建筑面积:45579.9㎡地下建筑面积:4913.3㎡工程开、竣工日期:2006年6月~2007年5月1.3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置概况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内容如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医疗监控系统(重症病房监护系统、ICU三方可视探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远程抄表系统;排队候诊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多功能厅会议系统;医院集成管理系统;其他智能化系统(手术室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供电、智能化系统防雷与接地)。
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投资:728.9887 万元。
1.4 系统运行、验收、维护概况系统开通时间:2007年4月,目前系统已经开通并正常运行,运行情况良好。
2、工程需求分析2.1 建设项目工程总体建设目标及功能需求分析(1)总体建设目标本工程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功能、管理要求达到国家智能建筑设计甲级标准。
其建设主要目标:1)提供医疗信息化的网络平台。
2)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住院环境。
3)提供大楼的设备(或系统)、功能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管理环境,提高大楼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武汉轻工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报告院系:数学和计算机学院班级:软件工程1504姓名:赵佳璐学号:1508100065实验一结构化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了解结构化分析的特点和步骤,以及结构化分析所采用的基本图形工具。
2.实验内容:假设你在一所职业高中工作,负责该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财务科长请你研究用学校拥有的pc机生成工资明细表和各种财务报表的可能性。
3.实验要求:1.问题定义:请在这个阶段描述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包括用户面临的问题和预期的项目规模。
最后生成一份问题定义报告书。
2.可行性研究:在这个阶段产生处理工资事务的大致过程,画出高层逻辑模型,并且画出相应的数据流图,建立数据字典。
3.对此系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实验步骤:4.1问题定义报告书1.项目名称:工资支付2.问题描述:该校一直由会计人工计算工资并编制财务报表,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目前每个月都需要两名会计紧张工作半个月才能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
今后学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人工计算工资的成本还会进一步提高。
3.项目目标:1)研究开发费用较低的新工资支付系统的可能性。
4项目规模:1)开发成本应该不超过7.2万元5.初步设想:1)用学校自己的计算机系统生成工资明细表和财务报表6.可行性研究: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工资支付项目的可能性,建议进行大约历时两周的可行性研究。
这个研究的成本不超过4000元。
4.2可行性研究:1.处理工资事务的大致过程:1)每月月末教师把他们当月实际授课时数登记在课时表上,由各系汇总后交给财务科,职工把他们当月完成承包任务的情况登记在任务表上,汇总后交给财务科。
2)两名会计根据这些原始数据计算每名教职工的工资,编制工资表、工资明细表和财务报表。
然后,把记有每名教职工工资总额的工资表报送银行。
3)由银行把钱打到每名教职工的工资存折上,同时把工资明细表发给每名教职工。
2高层逻辑模型:3.数据流图:4.数据字典:1)名字:授课情况登记表别名:描述:记录每个教师的当月完成的课时及任务。
软件工程实验三-概要设计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概要设计目录1.导言 (3)1.1目的 (3)2.系统分析 (4)3.界面设计 (5)图2-5人事管理0层编号1的数据流图 (9)图2-6 人事管理0层编号2的1层数据流图 (9)图2-7 工资管理0层数据流图 (9)4.体系结构 (10)4.1体系结构 (10)4.1.1STRUCT体系结构 (10)4.1.2系统体系结构 (12)4.2系统运行环境 (13)4.2.1 网络结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硬件环境 (13)4.2.3软件环境 (14)5.数据模型 (15)5.1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模型设计 (15)5.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模型设计 (15)5.3数据库管理物理结构模型设计 (15)6.模块设计 (16)6.1.1表示层设计 (16)6.1.2控制层 (16)6.1.3模型层 (16)6.2登录管理模块设计 (16)6.2.1表示层设计 (17)6.2.2控制层设计 (18)6.2.3模型层设计 (18)1.导言1.1目的该文档的目的是描述人事工资管理系统项目的概要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功能简介●系统结构设计●系统接口设计●数据设计●模块设计●界面设计本文档的预期的读者是:●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测试人员1.2范围该文档定义了系统的结构和单元接口,但未确定单元的实现方法,这部分内容将在详细设计/实现中确定。
1.3缩写说明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的缩写,是一个标准的建模语言。
HR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人事工资管理管理)的缩写。
1.4引用标准[1] 《企业文档格式标准》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2] 《软件概要设计报告格式标准》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软件工程过程化组织1.5参考资料[1] 《实战struct》〔美〕TedHusted机械工业出版社[2] 《软件重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系统分析本系统可以实现人事工资管理,人事管理者通过该系统进行人事工资管理。
系统工程第三次作业9. 已知如下的部分DYNAMO方程:MT·K=MT·J+DT*(MH·JK-MCT·JK),MCT·KL=MT·K/TT·K,TT·K=STT*TEC·K,ME·K=ME·J*DT*(MCT·JK-ML·JK)其中:MT表示培训中的人员(人)、MH表示招聘人员速率(人/月)、MCT表示人员培训速率(人/月)、TT表示培训时间、STT表示标准培训时间、TEC表示培训有效度、ME表示熟练人员(人),ML表示人员脱离速率(人/月)。
请画出对应的SD(程)图。
10. 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教师人数(S和T)是按一定的比例而相互增长的。
已知某高校现有本科生10000名,且每年以SR的幅度增加,每一名教师可引起增加本科生的速率是1人/年。
学校现有教师1500名,每个本科生可引起教师增加的速率(TR)是0.05人/年。
请用SD 模型分析该校未来几年的发展规模,要求:(1) 画出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2)写出相应的DYNAMO方程;(3)列表对该校未来3~5年的在校本科生和教师人数进行仿真计算;(4)请问该问题能否用其它模型方法来分析?如何分析?(1)解:T(2)、解:L S.K=S.J+SR.JK*DTN S=10000R SR.KL=T.K*TSRC TSR=1L T.K=T.J+TR.JK*DTN T=1500R TR.KL=S.K*STRC STR=0.05(3)解:(4)11.某城市国营和集体服务网点的规模可用SD来研究。
现给出描述该问题的DYNAMO方程及其变量说明。
要求:(1)绘制相应的SD流(程)图(绘图时可不考虑仿真控制变量);(2)说明其中的因果反馈回路及其性质。
L S·K=S·J+DT*NS·JKN S=90R NS·KL=SD·K*P·K/(LENGTH-TIME·K)A SD·K=SE-SP·KC SE=2A SP·K=SR·K/P·KA SR·K=SX+S·KC SX=60L P·K=P·J+DT*NP·JKN P=100R NP·KL=I*P·KC I=0.02其中:LENGTH为仿真终止时间、TIME为当前仿真时刻,均为仿真控制变量;S为个体服务网点数(个)、NS为年新增个体服务网点数(个/年)、SD为实际千人均服务网点与期望差(个/千人)、SE为期望的千人均网点数、SP为的千人均网点数(个/千人)、SX为非个体服务网点数(个)、SR为该城市实际拥有的服务网点数(个)、P为城市人口数(千人)、NP为年新增人口数(千人/年)、I为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
山东建筑大学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3.12.30 班级:工业工程
实验者:李*
实验项目名称:系统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过程,掌握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2、熟悉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_PLE的基本操作过程,能够利用该软件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运行及进行结果分析。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Vensim_PLE仿真软件
三、实验原理
1、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按照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采用专用语言DYNAMO等,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以处理行为随时间变化的系统问题。
系统内同一单元或同一子块其输出与输入间的关系称为“反馈”。
对整个系统而言,“反馈”则指系统输出与来自外部环境的输入的关系。
反馈系统是包含反馈环节与其作用的系统。
它要受系统本身的历史行为的影响,把历史行为的后果回授给系统本身,以影响未来的行为。
由一系列的因果与相互作用链组成的闭合回路或者说是由信息与动作构成的闭合路径。
系统动力学四个基本要素——状态、信息、速率、行动(实物流);
系统动力学两个基本变量——水准变量、速率变量;
系统动力学一个基本思想——反馈控制。
2、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的建模步骤
(1)明确系统边界,即确定对象系统的范围;
(2)阐明形成系统结构的反馈回路,即明确系统内部活动的因果关系链;
(3)确定反馈回路中的水准变量和速率变量。
水准变量是由系统内的活动产生的量,是由流的积累形成的,说明系统某个时点状态的变量;速率变量是控制流的变量,表示活动进行的状态。
(4)阐明速率变量的子结构或完善、形成各个决策函数,建立起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
3、系统动力学仿真过程
(1)建立系统动力学结果模型(因果关系图和流图);
(2)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量化结构模型;
(3)仿真计算,进行结果分析。
4、Vensim_PLE仿真软件
详见汪应洛系统工程(第4版)102—109页。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
(一)实工作岗位的选择:
教学型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教师人数(S和T)是按一定的比例而相互增长的。
已知某高校现有本科生10000名,且每年以SR的幅度增加,每一名教师可引起本科生人数增加的速率是1人/年。
学校现有教师1500名,每个本科生可引起教师增加的速率(TR)是0.05人/年。
请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该校未来几年的发展规模,要求:(1)画出因果关系图和流图;
(2)写出相应的DYNAMO方程;
(3)列表对该校未来10-20年的在校本科生和教师人数进行仿真计算。
(二)实验步骤
1、分析问题中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Vensim_PLE仿真软件中绘制因果关系图;
2、确定水准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常量等,在Vensim_PLE仿真软件中绘制流图;
3、确定各变量初值,建立相应的DYNAMO方程;
4、在Vensim_PLE仿真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输出仿真结果。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绘制因果关系图和流图。
T
(S代表本科人数,T代表教师人数,水准变量是学生人数S和教师人数T;速率变量是SR和TR;常量是C1和C2。
)
2.输出仿真结果。
3.写出仿真全部过程。
L T·K=T·J+DT*TR·JK N T=1500
R TR·KL=C2*S·K
C C2=0.05
L S·K=S·J+DT*SR·JK N S=10000
R SR·KL=C1*T·K
C C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