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初三化学《空气》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 搜集资料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

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

识做准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 [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

布置教室。

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初三化学《空气》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空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1《空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第二部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第三部分则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策略分析】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 2、对第二部分,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对第三部分,可结合调查与研究,事先完成以下几件事:(1)调查在你身边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并完成调查报告;(2)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3)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近阶段的本地空气质量日报,然后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讨论。

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

课题一空气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初步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的概念。 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空气污染。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讲解、分析试验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自主得出试验结果,以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空气的组成、作用。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的概念。 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的概念。 教学突破: 在讲解实验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原理等;在讲解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操作步骤的顺序和每一步操作的要领;最后,教师要结合试验提出探究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已通过观察试验来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空气的组成和实验的原理及过程。

【课题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 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 提问: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请学生阅读课本P26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其实,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作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探究步骤:(1)将图2-3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胶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皮管上的弹簧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胶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九年级化学上册 2.1《空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 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第二部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第三部分则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策略分析】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 2、对第二部分,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并根据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_九年级化学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教学目标: 1.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掌握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 3.学会利用实验方法制备氧气。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 1.实验设备:燃烧装置、木质条和铜片。 2.实验材料:木炭粉末、火柴头。 3.教学课件、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通过观察实验材料和观察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组成物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a.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b.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空气的21%。 c.空气具有重量、可压缩性、可扩散性等性质。 2.探究空气的特点: a.提问: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证明它的存在? b.实验展示1:用火柴头燃烧一段时间后,观察火柴头的变化。 c.实验展示2:将木质条和铜片置于瓶中,用火柴点燃木质条,观察火焰熄灭的情况。 三、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并总结空气的特点:空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燃烧需要氧气。 2.提问:我们平时燃烧的是什么? 3.解释火柴头燃烧时火焰熄灭的原因。 四、氧气的制备(15分钟) 1.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 a.实验方法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进行分解反应。 b.实验方法2: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产生氧气。 2.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a.实验装置:燃烧装置、木质条和铜片。 b.实验步骤:

i.在燃烧装置中放入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ii. 点燃木质条,放入燃烧装置中,观察装置内的现象。 c.注意事项: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烧伤。 五、实验演示(15分钟) 1.进行氧气制备实验演示。 2.观察氧气制备过程中的现象及结果。 六、总结(5分钟) 1.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强调空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3.强调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笔记,总结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重要性。 2.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气体燃烧的危害,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理解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并掌握了空气的重要性以及氧气的制备方法。同时,在实验环节中能够观察现象、设计实验步骤并总结实验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但是,在知识讲解和实验演示环节中,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易懂,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掌握区分混合物 和纯净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 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领悟化学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方面的价值。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课题一,对于空气,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初中生物课中有一定的认识。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实验的基本操作不熟悉,本节课采取先探究再演示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

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可是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设计实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 二、【提出问题】那么你对空气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 【阅读】课本P30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史实。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三、给出磷铁硫镁带红磷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给出生成物的状态,让学生自行讨论选择何种药品,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四、【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 演示【实验2-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才能培养: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才能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绘才能。 科学思想: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 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应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根底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瑞雪——舍勒 英国——普利斯特里 法国——拉瓦锡 讨论,答复 倾听 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 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绘出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才能。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水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 答复:2 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响,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观察、讨论,是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 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语言表达才能。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 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大气污 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2.合理工业布局,改革消费工艺。

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 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火焰。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1 空气 教案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空气的组成,理解拉瓦锡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 ②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步骤、现象、原理、注意事项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 难点: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市一等奖)

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态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法,课件展示法 【教学过程】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及空气组成。 【新课引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学生】空气。 【教师】没错,虽然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在小学的自然课上我们就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那么现在有谁能告诉我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教师】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比较晚。在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由单一的一种物质组成,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才发现空气的复杂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利用天平为研究工具,最终研究出空气的组成。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了解拉瓦锡是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空气的组成。【PPT】通过投影演示拉瓦锡的实验过程。 【教师】拉瓦锡通过在封闭的容器中,将白色的液态汞氧化为红色的氧化汞。所以在这个反应发生的同时空气的体积也就会减小,空气减少的量也就是参与这个反应的氧气,剩余的空气就是不参与反应的氮气。根据拉瓦锡的实验结论,我们可以知道空气中氧气占了1/5;氮气占4/5。 【教师】上面这个实验是由著名化学家拉瓦锡设计,那么现在我们也当一回化学家,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实验原理,利用磷的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步骤: 1在水槽内加入一定量水,并做好记号。 2用酒精灯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钟罩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总结现象,并得出结论。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2)冷却至室温后,钟罩内的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红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实验装置的改进: 【PPT】投影演示红磷燃烧视频,利用改进装置。 【思考】1、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2、拉瓦锡的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进入瓶中的水小于瓶内空气的1/5 【讨论总结】 1、瓶中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可能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漏气;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耗尽;装置没有完全冷却到室温。 【交流讨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红磷要过量。 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3、冷却到室温后才打开弹簧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案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是空气存在的有力证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相关知识。 二、推进新课 [提出问题]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能否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归纳总结]方案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倒插入盛水的大烧杯中,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方案2:让一个塑料袋鼓起后系住袋口,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方案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过渡]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很多科学家都曾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阅读教材第26页相关内容,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投影展示](结合装置图对实验进行讲解) [归纳总结]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过渡]我们能否仿照拉瓦锡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用较为简单的方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演示]实验2-1(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观察并描述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化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化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化学教案 空气(Air,kōngq),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空气》化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空气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

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汞、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课堂练习: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2、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3、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归纳出空气的组成: 提问:(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 课后小结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篇1】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 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 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 空气的组成 阅读:课本 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 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探究参考: 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3、装置不能漏气。 结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氧气(O2)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杂质0.03%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5篇 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化学快乐课堂,小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1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 4教学方法 探究式 5教学用具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空气》人教九年级化学 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从容说课 本课题分为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互相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第一部分,从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入手,让学生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并说明空气的成分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稀有气体和其他气体杂质。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物质的物理性质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从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入手,分析空气是如何受到污染的,空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我们应如何来防止空气污染;为使学生知道身边的空气质量如何,教材还特意介绍了气质量日报、预报。 由于本课题是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后遇到的第一个课题,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2.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 3.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4.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探究。 6.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教具准备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开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根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藏也是相当缺乏的,比方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二、教案 课题1 空气 授课人 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开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重点空气的成分。 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仪器、药品集气瓶、胶塞、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硫粉、镁带、蜡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请同学们猜谜语 唐代诗人李峤有一首绝句: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中揭示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具体说风是什么? 一个人多长时间不呼吸会死亡? 可见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 板书:空气 新课:空气如此重要,又时刻陪伴于我们左右,为什么人们发现空气却比拟晚呢? 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板书: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