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依托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意境、情感,提升语言建构能力。

2.体会诗歌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提升诗歌审美鉴赏能力。

3.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运用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将文字美转换为画面美,提升思维品质。

4.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画面,体味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画意、哲理、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固体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浩瀚的中华诗歌史上,唐朝可谓是最灿烂的一瞬,在我们的印象中站在唐朝诗歌顶峰的文人是谁?可能大家认为是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但闻一多先生却认为有一首诗“孤篇压全唐”,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要向世界展现中国魅力,张艺谋导演便截取了盛世大唐,以这首“孤篇压全唐”之诗展现盛唐之美。(多媒体播放2008年奥运开幕式春江花月夜片段)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

(设计意图:用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及奥运开幕式春江花月夜片段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导出课题。)

二、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作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设计意图:了解张若虚语言特色及“吴中四士”之盛名。)

三、课堂活动

活动1 诵读诗歌,置身诗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学习任务1】

1.学生初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梳理生字词读音,

(设计意图:学生自行梳理生字词字音,主动关注生字词,能流利的诵读诗歌。)

2.教师播放《春江花月夜》朗读视频。

(设计意图:《春江花月夜》朗读视频,朗读与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纠正字音,形象化的理解诗歌大意。)

3.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夜凉》,学生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再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活动2 品味诗歌,体味诗情

【学习任务2】

诗中月亮并非一直高悬空中,而是动态的,根据诗句将月亮运行轨迹画出来。

初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高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斜月: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落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左侧板书:初月

高月

斜月

落月

右侧板书月亮运行图: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视频初步感知月亮是动态运行的,再回到诗歌原文找月亮在不同位置时的诗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为学生后续找出诗歌画面及情感做铺垫。)

2.“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诗人突出这轮

明月传递的情感分别是什么?

板书:

考,诗人看到的月下之景,感悟的月下之思,品味的月下之情,展现出情景理的交融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活动3 合作描摹,情景再现

月亮在空中的不同位置,作者描绘的春江花月夜景象亦不同。六人一小组,找出描写月亮不同角度下的春江花月夜景象,借用素材将此图景展示出来。

①月亮初生时诗人借助哪些意象展现这幅春江花月夜,将这些景物融入画面中。(第一大组任务)

明确:诗人以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为意象,构成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彩图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

②月亮高升时诗人看到的天空是什么颜色,这幅春江花月夜图景上有哪些景物,将这些景物融入画面中?(第二大组任务)

明确:“江天一色无纤尘”水天一色,明月高悬,诗人临江望月发出哲思。

③月亮西斜时月光照到的人在干什么,有何景物,将这些景物融入画面中?(第三大组任务)

明确:明月西斜时月光洒在江边的树、游子的一叶扁舟、思妇的明月楼,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

④月亮落下时月光照到的人在干什么,有何景物,将人物景物融入画面中?(第四大组任务)

明确:落花闲潭,在这春江花月夜,几许游子乘月而归。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结合诗句分析春江花月夜的画面,利用卡纸、彩笔等素材展现春江花月夜美景,将文字美转换为画面美。)

四、课堂小结

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这种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播放萨顶顶《春江花月夜》歌曲)(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梳理本课结构,感悟春江花月夜美景及诗人的月下之思与月下之情。在结语时播放现代唱法《春江花月夜》感受古代诗歌与现代文化结合之美,通过本节课不同方式展示《春江花月夜》之美,感受中华传统

文化魅力。)

五、作业布置

A组

情景默写

1.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射下波光闪耀千万里的句子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明月映照下江边原野风光景貌的句子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3.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4.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落月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默写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掌握程度,巩固课堂知识,查缺补漏。)

B组

鉴赏提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

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在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

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已,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解析:B项,“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错,“江畔何人初见月”,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无奈人与天的力量绝对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的薄凉锦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临终,至死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

(设计意图:本题检测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对诗人月下哲思的理解。)

2.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解答此题,应结合诗歌关键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分析作答。

答案: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是,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作者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了生命,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人生的热爱与肯定,抒发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设计意图:本题考察学生对诗歌中人月永恒哲理的理解,及诗人对待短暂人生的热爱与肯定。)

六、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学历案

班级:姓名:学号:

【设计者】富源县第一中学尹亚娟

【内容出处】统编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诗歌重点字词,能够翻译诗歌大意,并借用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

2.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春江花月夜图景获得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诗歌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春江花月夜图景,获得审美体验,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自我评价等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本课学习中,感悟春江花月夜的诗歌之美,通过分析诗歌体会诗歌本身之美外,插入国粹昆曲唱腔版春江花月夜展现中国传统戏曲之美,插入现代舞台表演展现诗歌影视化之美,通过现代唱法展示诗歌现代唱腔之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依托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意境、情感,提升语言建构能力。

2.体会诗歌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提升诗歌审美鉴赏能力。

3.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运用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将文字美转换为画面美,提升思维品质。

4.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建议与资源】

1.本课内容为《春江花月夜》,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抓住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体会作者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的巧妙构思,感悟诗人对春江花月夜这种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

2.本课内容的学习,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春江花月夜》诗歌语言俊秀自然,结合文下注释加上反复诵读掌握诗歌大意,在理解诗歌大意后利用彩色卡纸,彩笔等工具就可展现出我们心中的春江花月夜图景,将语言文字的美与实际画面结合,做到文与图的照应,通过制作春江花月夜图可检验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全诗以“月”为线索,月的运行轨迹照应着诗人的不同思考,诗人看到的月下之景,感悟的月下之思,品味的月下之情,展现出情景理的交融。

3.本课内容学习的重点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及诗人的情感与哲思。难点是理解月下哲思。你可以充分利用学历案上的图片、文字、材料,利用老师提供的文字材料、图片、视频、讲解,通过反复诵读、探究分析、小组合作,理解诗歌画面情感,并实现重难点突破。【评价与任务】

1.通过活动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意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检测学习目标1。

2.通过活动2检测学习目标2结合诗句画出月亮运行轨迹,并且准确找出作者借月抒发的情感与哲思,体会诗歌情景理的交融。

3.通过活动3小组合作结合诗句分析春江花月夜的画面,利用卡纸、彩笔等素材展现春江花月夜美景,将文字美转换为画面美,检测学习目标3。

4.学习本课,通过整体活动感知国粹戏曲之美、诗歌语言画面之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之美,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检测学习目标4。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字音识记

①扁舟( ) ②滟滟( ) ③衣砧( )

④霰( ) ⑤纤尘( ) ⑥碣石( )

⑦青枫浦( ) ⑧汀( )

2.辨形组词

( )

) ①②③ ( ) ( ) )

) ) ) ④⑤⑥ ) ) )

3.词语解释

(1)江流宛转绕芳甸:

(2)皎皎空中孤月轮:

(3)可怜楼上月徘徊:

(4)愿逐月华流照君:

(5)汀上白沙看不见:

(6)落月摇情满江树:

二、课中学习

活动1 诵读诗歌,置身诗境

【学习任务1】

1.初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梳理生字词读音,能流利的诵读诗歌。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梳理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情感,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3.品味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人所营造的春江花月夜美景及情思哲理。

活动2 品味诗歌,体味诗情

【学习任务2】

1.诗中月亮并非一直高悬空中,而是动态的,根据诗句将月亮运行轨迹画出来。

2.“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诗人突出这轮明月传递的

情感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3】月亮在空中的不同位置,作者描绘的春江花月夜景象亦不同。六人一小组,找出描写月亮不同角度下的春江花月夜景象,借用素材将此图景展示出来。

①月亮初生时诗人借助哪些意象展现这幅春江花月夜,将这些景物融入画面中。(第一大组任务)

②月亮高升时诗人看到的天空是什么颜色,这幅春江花月夜图景上有哪些景物,将这些景物融入画面中?(第二大组任务)

③月亮西斜时月光照到的人在干什么,有何景物,将这些景物融入画面中?(第三大组任务)

④月亮落下时月光照到的人在干什么,有何景物,将人物景物融入画面中?(第四大组任务)

【学后反思】中国古代诗歌之美我们能用图画、音乐、视频、戏曲等多种形式展现,在感悟诗歌之美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课堂检测】

A组

情景默写

1.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射下波光闪耀千万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明月映照下江边原野风光景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和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落月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鉴赏提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在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已,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2.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选修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文章,作者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教学设计时紧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意象,品味《春江花月夜》的意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完必修教材后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关于月意象的诗歌已经储备不少,《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太困难,引导学生把握意象,体会《春江花月夜》景理情交融的意境是这节课的重点。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品味《春江花月夜》的意境。 2.学习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诗千百年来广为传颂,闻一多先生读后,评价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来品味《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之美。 二.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

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三.配乐范读 教师用自己声音和情绪来感染学生,让他们快速进入意境。 四.整体感知 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提问:结合课后赏析,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在第一部分中月的状态是:初升。(板书:月升);在第二个部分中月的状态是:高悬。(板书:月悬);在第三个部分中月的状态是:月落(板书:月落)。 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令人难忘。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同时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由月联想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五.置身诗境 优美的景色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问题: 张若虚此时的心情如何?谈谈你的看法。 你能发现张若虚写这些写景句子时运用的虚写手法吗? 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要点: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生,明月与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春江花月夜教案(系列一)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 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教学时数: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 上节课我们已布置了初步感知这篇杰作。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相信会给大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配乐诗朗诵 听朗诵,教师简单评价,鼓励为主。 三、作者简介 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着名。今仅存诗两首。 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空明清丽,洗去了宫体诗的脂粉气。其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二句为历代传诵。 四、弄清大意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重在写月) 1、春江、海(阔大的意境) (升)生(一个世界的诞生,有生命) 何处春江(境界更为阔大) 花林(丛)――素洁的画面(实中有虚) 空里流霜……看不见……(过渡性)……江天一色无纤尘(纯净、空灵的背景上一轮明月,给月亮赋予了一种生命气息,孤独的一种情感) 前8句:纯明、单一 “孤”――一人和一月的精神对话,人类初始的月光,一尘不染过渡至人 2、人生宇宙的拷问: “江畔何人……初照人”、“人生代代……只相似”、“不知江月……送流水”(人一代一代无穷无尽的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她等待什么人,何时能等到?江水何时能把她等的人送到?月的孤独—月的期待――思妇的期待) 3、人的期待: 青枫点缀离愁;江边,扁舟子;远处: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时间流逝) “玉户帘中……拂还来”(有月的晚上,平凡人的诗意生活,“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卷”――长时间思念,无意识、无聊的举动 瞬间的停住,一刹那的若有所思,无以言说的寂寞和孤独(举例:《我与地坛》母亲去世后,月光下的地坛、车辙、母亲的脚印) “鸿雁(善飞之鸟)鱼龙(善潜游)”(人类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 “落月”(借月亮寄托思念,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变的无奈) “不知乘月……满江树”(这种离情别绪,这种思念之苦,在月落之后,将如何排遣?我们似乎看到月光隐没的一刹那,望月之人无奈的轻闭自己的双眼,我们似乎能听到离愁人的内心一声无奈的叹息,轰然作响,我们似乎还能看到,落月的余晖静静洒在江边的花林、枫树,月无声,林无声,天地间一片寂然无声。) 4、小结:月升――月落:轮回短暂变(永恒)。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依托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意境、情感,提升语言建构能力。 2.体会诗歌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提升诗歌审美鉴赏能力。 3.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运用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将文字美转换为画面美,提升思维品质。 4.培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画面,体味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画意、哲理、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固体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浩瀚的中华诗歌史上,唐朝可谓是最灿烂的一瞬,在我们的印象中站在唐朝诗歌顶峰的文人是谁?可能大家认为是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或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但闻一多先生却认为有一首诗“孤篇压全唐”,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要向世界展现中国魅力,张艺谋导演便截取了盛世大唐,以这首“孤篇压全唐”之诗展现盛唐之美。(多媒体播放2008年奥运开幕式春江花月夜片段)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 (设计意图:用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及奥运开幕式春江花月夜片段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导出课题。) 二、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作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设计意图:了解张若虚语言特色及“吴中四士”之盛名。) 三、课堂活动 活动1 诵读诗歌,置身诗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学习任务1】 1.学生初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梳理生字词读音, (设计意图:学生自行梳理生字词字音,主动关注生字词,能流利的诵读诗歌。) 2.教师播放《春江花月夜》朗读视频。 (设计意图:《春江花月夜》朗读视频,朗读与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纠正字音,形象化的理解诗歌大意。) 3.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夜凉》,学生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再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诵读中的一篇课文。此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二、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与唐代诗人张若虚有约,请大家带上美好的心情,静心聆听。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似幻,幽美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凡脱俗,宁静清新;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浸润人间,荡涤世俗尘杂;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打动,千年不息,一直等待着我们的寻觅。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享受这片宁静吧。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在把握意象,发挥审美想象,体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是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学好本课将为本单元“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学完了必修,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并深化古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积累并掌握古诗文鉴赏的方法。 设计理念 美文要美教。本设计将教学视点放在一个“美”字上,用“美”来构建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通过诵读品味声韵、感受诗趣,进一步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 1、多媒体 2、诵读赏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 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一轮明月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被称为“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咱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目标展示: 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通过诵读品味声韵、感受诗趣,进一步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 三、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学生眼中的作者: 哪位同学解释一下张若虚?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案《春江花月夜》课文赏析

《春江花月夜》课文赏析 原文呈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①。【1】 滟滟②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 江流宛转绕芳甸③,月照花林皆似霰④;【3】 空里流霜不觉飞⑤,汀上白沙看不见⑥。【4】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从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 春江波光荡漾,月光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折地绕着花草茂盛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上,好像雪粒儿一样洁白。 月光如霜,所以飞霜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层解: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绚丽景色。这一部分侧重描绘皓月当空,江潮水势浩荡,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景象。 名师圈点:①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亮从地平线升起,在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②滟滟(yàn yàn):形容波光荡漾。③芳旬:花草茂盛的原野。④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上,好像雪粒儿一样洁白。霰,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空里流霜不觉飞:月色如霜,所以飞霜无从觉察。流霜,飞霜,比喻从空中洒落的月光。⑥汀上白沙看不见: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汀,沙滩。 名师赏评: 【1】[意境]开篇破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图:江潮连海,月共潮生。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则又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重点

【2】以上四句,两现“春江”,两现“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出现的景观立即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下文描写江月埋下了伏笔。 【3】[炼字、点题]“绕”字生动形象,描绘出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茂盛的春之原野的样貌。“皆似霰”细致地描绘出皎洁的月光倾泻在鲜花、树林上的情态。江流曲折,月照花林,既点缀着月夜的原野,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精彩点 【4】为什么“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因为月光涤荡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难点 思路导引: 以上为第一层,诗人入手擒题,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这一层,主要描绘月下春江、江上明月的景象,突出了“月之色”。景物的特点是:①壮阔、空灵、朦胧。②众“星”捧“月”。“春、江、花、夜”都是“月”的陪衬。 江天一色无纤尘⑦,皎皎空中孤月轮⑧。【5】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6】 人生代代无穷已⑨,江月年年望相似。【7】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⑩长江送流水。【8】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丝细小的灰尘,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初次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开始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层解:由写景转向思考人生,主要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思索漫漫人生与茫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名师圈点:⑦纤尘:细小的灰尘。⑧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像车轮,故称月轮。 ⑨穷已:穷尽。⑩但见:只见、仅见。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歌的能力。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3、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教学重点: 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诗歌中景、理、情的融合。 教学方法: 1、置身诗景,缘景明情。 2、借助多媒体,配乐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无尽的遐想。一段春江,一处风月,静静的躺在璀璨的诗河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聆听。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

夜》。 二、作者介绍及解题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学生思考:这首诗的题目组合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回答。老师明确。这是一个美妙的组合,和谐的组合,如诗如画的组合。无“春”则无“花”,无“月”则难见“花”。而“月”是离不开夜的。而在这五个意象当中,“月”又是主体与核心,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春、江、花、夜皆在月的照耀之下,构成一幅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春天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江水流逝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及思念之情,花代表着生机、希望、美丽。月给人以相思与朦胧,夜的宁静又让人沉思默想。 三、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师生共读,品味诗歌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2021 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上诗歌诵读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学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②学会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③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借助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与主旨 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景物,哲理与情感浑然天成之美 ③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习诗歌,增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树立远大的生活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①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②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 【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法。根据本课学习的目标与重点,教师用提问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问题答案,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归纳。 2、品读鉴赏法。采用录音范读,个人自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上网查找本文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古今评价;上网查找有关“月”的诗句,领悟“月”在中国人情感世界中的意义。 3、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二、检查预习活动 1、导入课文:(课件出示月的诗句与画面)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有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有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们或千里寄相思,或感叹时空永恒,或抒别离愁苦给世人;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还有一位写月的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他在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去领略一下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2、多媒体显示教学目标。 3、朗读 1

古诗词诵读之《春江花月夜》(教师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之《春江花月夜》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2、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品读经典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4、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思妇的相思相爱之情;引导学生品味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知识点01 鉴赏意境之美 【即学即练1】春江花月图中,前八句描绘了哪些景物?使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美景: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 白沙不见。 手法:开篇八句,诗人入手擒题,就题生发,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壮丽高远、静谧幽美、空灵梦幻的春江花月图。自然美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纷至沓来,它们因为一轮明月的映照,达到了美的极致,而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意境:空阔纯净、幽美静谧、朦胧恬静。 情感: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知识点02 鉴赏情感之美 【即学即练2】“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请简要分析。 【答案】 抒写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白云:其飘忽比喻游子的萍踪不定;青枫浦:两水分知识精讲 目标导航

流之所,暗示离别之意;明月:引发相思之情的景物,有月圆人不圆之意;明月楼:思妇望月怀人之所。 【解析】 这些意象都是表现相思之苦的具体意象。学习鉴赏诗歌要学会积累这些意象,能够补充列举相关的诗句,并能在阅读鉴赏中灵活理解这些意象以及抒发的感情。 知识点03 鉴赏标题之美 【即学即练3】文章标题包含了五个意象,你认为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答案】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世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一种恬静、幽美的艺术境界。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本诗按照月亮行动轨迹展现了“月”意象的四种状态:月出——月 悬——月斜——月落。 【解析】一首古诗包含多个意象的诗歌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很难从多维度来鉴赏,所做的就是扁平化处理,没有从意象以及意象核心概念与诗歌感情起伏变化的关系入手进行鉴赏,影响了对意境的把握和还原。月的四种状态主要由诗句中的“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斜月沉沉藏海雾、落月摇情满江树”这些语句看出月的四种状态是“生”即“出”,“空”中即“悬”,“斜月”即“月斜”,“落月”即“月落”,因为要概括的是状态,所以应该采用主谓短语,即月+动词的结构。 知识点04 情感比较分析 【即学即练4】面对如此空阔静谧的江天美景,面对一轮皓月,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他的感慨与其他古代诗人们有何不同? 【答案】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盛唐初期时代之音的回响。 【解析】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暂易逝;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自然之景转到了人生图景,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能力拓展 考法01 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扬州人,唐朝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同步精品教案

语文 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一、课前——基础积累与运用 (一)任务一:文化传承与理解 1.知人论世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2.写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此曲。最为出名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 3.文常链接 【意象】: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等,“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是指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境】: 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即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由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 (二)任务二:语言建构与运用 1.明韵律 本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

景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基础知识 正字音 滟滟(yàn)芳甸(diàn) 霰(xiàn)汀(tīng) 捣衣砧(zhēn)碣石潇湘(jié) 重点词义 ①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②霰: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③汀:水边平地,小洲。 ④月轮:指月亮。 ⑤穷已:穷尽。 ⑥但见:只见、仅见。 ⑦悠悠:渺茫、深远。 ⑧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 古诗词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春江花月夜》则 是古诗词中最为著名,最为优美的一篇。它描绘的是春江之美,花月 之景,体现了神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作者对美的热爱。 一、赏析春江美景 诗中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以春江潮水与海之平行对比,才能使题 目“春江花月夜”更加完整。春江潮水与海的第一共同点是平。第二 共同点是潮。潮水连绵不间断,像一股股细细的针在寻找着前进的方向。江岸上的花、树、桥和楼,由于离江面很近,完全被江水的潮漲 潮落所抚摸。 二、“花月”之美 “月下已经数点星”、“江山如画”、“更何况是春江之夜呢?”诗 中的月亮和花是二者间的对比、衬托。月是明朗的,花是出尘的。月,代表着人类追求至高理想的大美,花代表着咂摸物自身美的小美。 在多数人眼中,月中的美,主要是指明月。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中说:“月是故乡明”。因为他在异乡,所以月的美是让他追忆家乡 的美,是让人心灵深处深深凝注的那般美貌,是心灵与土地最深沉的 情感交融;而在苏轼眼中,月中的美,是春江花月夜中的一种小而美 的存在,是她那出世的花之美。 三、神人之境

诗中所描写的神人境界,不但使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也体现出作者 对人格修养的重视。 “何妨吟啸且徐行,足著风光不著名。”这两句表现了作者超然自逸 的心态,不急不躁地赏景作乐,不以名利为图的心态。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超越了爱 恨情仇的心态,只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人和人之间的联翩,人与人之 间的无所谓熟悉与陌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作者超越了尘世的境界,顾着茶后,酒后,无所谓归家,只对月相思,对月遥饮。 李清照说:“采得百花成蜜后少食,山居也自多情。”她要用少食的 方法来怀念或珍爱诗中的形象,使它们成为她诗意中不断增值的情感。同样,苏轼也在江南赏景中体验到天与地、自我与世界相融合的快乐 和得到人生真谛的机会,这是古代文人在文本和实践中体验到的,也 是我们现代读者在欣赏和传承中应继承的精神之一。 总之,在春江花月夜这篇诗中,以江、月、花、人为主的景物物像, 交织在诗人柔光婉蕙、旷达超逸的罗拜表达中,产生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篇诗也是人类心灵世界中永恒的收藏品。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 【激趣导入】 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句式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揣摩语言,体味诗中“春”、“江”、“花”、“月”、“夜”意象。 思维发展:体会诗歌艺术特色。 文化传承:背诵整首词;体会作者诗词之中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语言特色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张若虚,扬州人,唐朝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2.作品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诗歌品鉴】 诗题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案:重点是“月”字。春、江、花、夜,都是围绕着月作陪衬。 【合作探究】 反复朗读《春江花月夜》,探讨、总结“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并举相关诗句说明。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原卷版)-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 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 赏诗歌的方法。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春江花月夜来源】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滟.滟( ) 芳甸.( ) 霰. ( ) 汀.( ) 捣衣砧.( ) 碣. 石潇湘( ) 2.弄懂词义。 ①滟滟: ②霰: ③汀: ④月轮: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⑤穷已: ⑥但见: ⑦悠悠: ⑧明月楼: ⑨玉户: ⑩月华: 重点梳理 【重点01】翻译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重点02】梳理诗歌层次 题目:春—江—花—月—夜,五个字代表五种意象。全诗紧扣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春江花月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 [知识梳理] 一、读准字音 滟.滟(yàn)砧.(zhēn)芳甸.(diàn) 霰.(xiàn) 皎.皎(jiǎo) 碣.石(jié) 汀.(tīnɡ) 徘徊.(huái) 二、词语释义 (1)滟滟 ..随波千万里(波光荡漾的样子) (2)江流宛转绕芳甸 ..(开满花草的郊野) (3)月照花林皆似霰.(雪珠) (4)汀.上白沙看不见(沙滩) (5)青枫浦上 ..不胜愁(水边) (6)谁家今夜扁舟 ..子(小舟) (7)愿逐.月华流照君(追随) 三、名句默写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6)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7)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8)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资料链接] [识作者] 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初唐诗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张若虚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也正因这仅有的两首诗,被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主要作品《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 [探背景]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隋炀帝、温庭

筠等都曾作此曲。最为出名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知常识] 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作“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例如唐代白居易的乐府诗。 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其杂言诗自由灵活,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篇之中从一二字到十来个字的都有(如《孤儿行》)。作者只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写,这为以后的杂言歌行开辟了道路。一般认为,五言诗是在汉代产生的。乐府诗中的《江南》《十五从军征》等是整齐的五言诗。到了东汉,乐府诗中的五言诗越来越多,艺术性也日臻完美,而且和文人五言诗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在汉代乐府民歌中和文人创作中孕育成熟的五言诗体,此后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主要形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平 月共潮生。滟滟随波 面上升起,好像从浪潮中涌现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 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 闪光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 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 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 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细密的雪珠一样洁白;月色如白霜一般,所以感觉不到它的飞翔,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 它照得江畔的白沙和月色分辨不清了。江水、天空成一色, 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 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

春江花月夜-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全三册)

春江花月夜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 ,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文词俊秀扬名京都。以《春江花月夜》知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收录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被誉为“孤篇盖全唐”。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修“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春江花月夜》选自《全唐诗》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99年版)。 2.文本分析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连”字一个“平”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太声势,使人们的视野陡然开阔;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译文: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案)同步备课

《古诗词诵读》学案 【素养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积累文化常识 2.初步鉴赏四首诗歌的艺术技巧,感悟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准确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思想情感,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感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首诗歌: 《无衣》 一、文化常识 1.了解《诗经》 《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六义” 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①《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②《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③《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④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⑤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⑥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二、诵读感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