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实训-学生分配问题

数据结构实训-学生分配问题

数据结构实训-学生分配问题
数据结构实训-学生分配问题

淮阴工学院

算法设计技能训练实习报告

题目:学生搭配问题

系(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业:微软

班级:计1137

学号:1131317726

姓名:陆炎炜

指导教师:周海岩

学年学期:2014 ~ 2015 学年第1 学期

2015年1月1 日

算法设计技能训练任务书

课题

名称

学生搭配问题

设计目的1、通过算法设计技能训练,深入理解算法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更好地掌握

算法设计的知识。

2、能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设计算法进行解决。

3、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境硬件:1、PC机,奔腾Ⅳ以上CPU,512MB以上内存,80G以上硬盘;软件:Visual C++编程工具

任务要求1、应用数据结构基础知识进行实际问题求解与分析

2、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友好的界面和较强的容错能力

3、上机能正常运行代码

4、分析算法的运行效率

5、按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和设计总结

工作进度计划

序号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1 2014.12.29 任务下达,查阅文献资料

2 2014.12.29~2014.12.31 总体设计、素材搜集、课题详细设计、调试

3 2014.12.31~2015.1.3 完善设计、撰写报告

4 2015.1.4 答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摘要

针对学生搭配问题,循环队列是一种重要的链式结构,其特殊性在于需附设两个指针front和rear分别指示对头元素及队尾元素的位置且对头和队尾相邻接。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各种基本的算法,有判断队空及队满,出队,入队等.循环队列是在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中,除了用乙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从队列头到队列尾的元素外,尚需附设两个指针front和rear分别指示队列头元素和队列尾元素的位置。学生搭配问题是典型的只有采用循环队列才能解决的问题,实验表明该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优于其他算法。

本文用循环队列会很好的把这个程序设计出来,会有很好的效果。得出的程序运行结果能够很形象的把结果表示出来。

关键词:学生搭配数据结构循环队列

目录

一、设计目的............................................

二、课程设计............................................

1、设计内容.......................................

2、设计思想.......................................

3、关键算法.......................................

4、测试结果.......................................

三、实验程序...........................................

四、结论...............................................

五、致谢..............................................

六、参考文献...........................................

一、设计目的

1、通过算法设计技能训练,深入理解算法设计的意义和重要性,更好地掌握

算法设计的知识。

2、能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设计算法进行解决。

3、锻炼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

1.设计内容

一班有m个女生,有n个男生(m不等于n),现要开一个舞会. 男女生分别编号坐在舞池的两边的椅子上.每曲开始时,依次从男生和女生中各出一人配对跳舞, 本曲没成

功配对者坐着等待下一曲找舞伴.

请设计一系统模拟动态地显示出上述过程,要求如下:

1) 输出每曲配对情况

2) 计算出任何一个男生(编号为X)和任意女生(编号为Y),在第K曲配对跳舞的情况.至少求出K的两个值.

3) 尽量设计出多种算法及程序,可视情况适当加分

2、设计思想

队列(Queue)是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循环队列是在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中,除了用乙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从队列头到队列尾的元素外,尚需附设两个指针front和rear分别指示队列头元素和队列尾元素的位置。

循环队列(两个),将男生、女生两组人分别存放,以实现循环配对输出。循环队列的入队,出队,判队满,判队空。

(1)要模拟动态地显示出现题目中所要求的循环,我们要先建立两个循环队列SqQueue和SqQueue2。

(2)将男生、女生两组人分别存入这两个队列。以实现他们的循环配对输出,这是循环队列固有的特性。

(3)利用循环队列的特性,将男女生分别进行入队列和出队列操作,且实现搭配输出。

(4)循环队列的长度分别设为男女生的个数即可。

(5)在计算机终端输出的结果是:根据要求输出男生女生搭配情况。

3、关键算法

建立两个链式循环队列来分别存储男生和女生,然后调用入队出队函数实现循环队列的配对输

出。为充分利用向量空间,克服上述假上溢现象的方法是将向量空间想象为一个首尾相接的圆

环,存储在其中成为循环队列。在循环队列中进行出队、入队操作时,头尾指针仍要加1,朝

前移动。只不过当头尾指针指向向量上界时、其加1操作是指向向量的下界。这样就可以通过

出队再入队来实现男生女生的循环搭配。

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算法如下:

1)关键算法之一:初始化队列

void InitQ(LinkQueue &Q)

{

QueuePtr p;

p=(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Q.front=p;

Q.rear=p;

Q.front->next=NULL;

}

(2)关键算法之二:入队函数

void EnQueue(LinkQueue &Q,int num)//入队函数

{

QueuePtr p;

p=(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p->num=num;

p->next=NULL;

Q.rear->next=p;

Q.rear=p;

}

(3)关键算法之三:出队函数

void DeQueue(LinkQueue &Q, int &num)//出队函数

{

QueuePtr p,q;

if(Q.front==Q.rear) printf("队列为空");

p=Q.front->next;

num=p->num;

Q.front->next=p->next;

q=p->next;

if(Q.rear==q)

Q.rear=Q.front;

free(p);

}

(4)关键算法之四:输出第i首曲子时女队的情况

void printF(LinkQueue &F,int i) //输出第i首曲子时女队的情况{

QueuePtr p;

int n=1;

while(n

{

printf("_ ");

n++;

}

p=F.front->next;

while(F.rear!=p)

{

printf("%d ",p->num);

p=p->next;

}

printf("%d \n",p->num);

}

4、测试结果:

三、实验程序

#include

template

class cirularQueue //定义一个一个循环队列

{ private:

int MaxSize;

int front; //头指针

int rear; //尾指针

T *data;

public:

cirularQueue(int MaxLength)

{ MaxSize=MaxLength;

front=rear=0;

data=new T[MaxLength];

}

~cirularQueue() //定义析构函数,使对象在撤销时释放

{ front=rear=0;

delete []data;

}

void Initqueue() //队列的申明

{ for(int i=0;i

push(i);

}

bool IsFull() //判断队列是否已满

{ if((rear+1)%MaxSize==front)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bool IsEmpty()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if(front==rear)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void push(T info) //入队

{ if(IsFull())

{ cout<<"错误!队列已满!"<

exit(-1);

}

else

{ data[rear]=info;

rear=(rear+1)%MaxSize;

}

}

void Pop(T &info) //出队

{ if(IsEmpty())

{ cout<<"错误!队列为空!"<

exit(-1);

}

else

{ info=data[front];

front=(front+1)%MaxSize;

}

}

void GetHead(T &info) //取队首元素

{ if(IsEmpty())

{ cout<<"错误!队列为空!"<

exit (-1);

}

else

{ info=data[front];

}

}

};

void Initqueue(cirularQueue&,int);

void display(int,int);

void charge(int,int);

using namespace std;

static int songnum=0; //定义歌曲的数量并初始化为0 static int m=0,n=0; //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int main() //主函数

{ cout<<"请分别输入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cin>>m>>n;

display(m,n);

int a=0,b=0; //男生和女生的编号,以判断他们在第几首歌时能在一起跳舞

char quit='y'; //判断是否继续输入,如果继续输入,则输入'y';否则输入'n'

while(quit!='n')

{ cout<<"请输入男生和女生的编号:";

cin>>a>>b;

while((a>m)||(b>n)) //如果输入错误

{ cout<<"输入的编号过大,请重新输入:";

cin>>a>>b;

}

charge(a,b);

cout<<"是否继续(是请输入'y',否则请输入'n'):";

cin>>quit;

}

return 0;

}

void Initqueue(cirularQueue &Q,int m) //初始化队列

{ for(int i=1;i<=m;i++)

Q.push(i);

}

void display(int m,int n)

{ cirularQueue man(m+1);

cirularQueue woman(n+1);

Initqueue(man,m);

Initqueue(woman,n);

cout<<"请输入曲目数:";

cin>>songnum;

cout<<"每曲的配对情况为:"<

for(int k=1;k<=songnum;k++)

{ int x=0,y=0; //男生和女生的编号

man.Pop(x); //男生按顺序出对跳舞

woman.Pop(y); //女生按顺序出对跳舞

cout<<"第"<"<

man.push(x); //跳完舞后男生再次进入队列等在下一次跳舞

woman.push(y); //跳完舞后男生再次进入队列等在下一次跳舞

}

}

void charge(int a,int b)

{ int count=0; //定义舞曲计数以记录他们能在第几曲时在一起跳舞

cirularQueue man1(m+1);

cirularQueue woman1(n+1);

Initqueue(man1,m);

Initqueue(woman1,n);

while(count<=songnum)

{ int x, y;

count++;

man1.Pop(x);

woman1.Pop(y);

man1.push(x);

woman1.push(y);

if((x==a)&&(y==b))

{ cout<<"第"<"<

break;

}

}

//如果他们在这个舞会上不能在一起跳舞,则输出

if(count==songnum+1)

cout<<"他们在这个舞会上不可能在一起跳舞"<

}

结论

设计采用的是循环队列的基本操作顺利的解决学生舞曲搭配问题,主要利用用循环队列的环状结构,循环地执行出列入列操作并在出队列时进行配对并输出配对情况,而整个过程不需要不需要移动元素使程序在空间复杂度上降到最小,采用指针的移动大大加快了程序的执行效率。并且对输入进行了改进,以防止用户随意输入时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错误。

本次程序设计中所用语言为C++,程序开始定义了类cirular,其中有头指针,尾指针及数据域等。随之定义了析构函数,释放对象,然后进行了队列的基本操作,有队列的申明,判断队空及队满,出队,入队,其核心是display()函数和charge()函数,其中display()用于对各位同学编号和每队的输出情况,charge()用于计算已编号的同学在第几曲中进行配对。循环队列是一种环状的队列并且对头元素指向队尾元素,学生搭配问题是典型的只有采用循环队列才能解决的问题,实验表明该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优于其他算法。

致谢

踉踉跄跄地忙碌近三四天,我的实训报告也终将告一段落。点击运行,也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虚荣的成就感在没人的时候也总会冒上心头。但由于能力和时间的关系,总是觉得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可是,我又会有点自恋式地安慰自己:做一件事情,不必过于在乎最终的结果,可贵的是过程中的收获。以此语言来安抚我尚没平复的心。感谢,衷心的感谢。在实训设计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老师周海岩老师对我的导和教诲。周老师开阔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详细的修改意见给我大的启发。金老师不仅专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待人平易近人;同时他对工作的积极热情、对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唯一的遗憾是我自己不够主动,错过了许多与您交流的机会。在此,我再次向周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感谢我的母校给我们授课的各位尊敬的老师和计算机系培养我的领导与辅导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以言传身教、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和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实训老师,与他们在相处的时间里,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我也要感谢我的母校,是她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充实,为我的人生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感谢在整个实训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在我弄实训设计过程中,他们热切关心我的设计进度,认真帮忙提出设计的修改意见,为我提供免费的设计数据并帮助我收集查找一些资料。

感谢我的朋友,感谢他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他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此过程中倍感温暖。感谢我的家人和亲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他们给予我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是我勇于进取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殷人昆编著。数据结构实用教程(C/C++描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钱能编著。C++程序设计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3、孙巧萍主编。数据结构实训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4、严蔚敏,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指导教师评语

学号姓名班级

选题

名称

序号评价内容权重(%)得分1 考勤记录、学习态度、工作作风与表现。5

2 自学情况:

上网检索机时数、文献阅读情况(笔记)。

10

3 论文选题是否先进,是否具有前沿性或前瞻性。 5

4 成果验收:

是否完成设计任务;能否运行、可操作性

如何等。

20

5 报告的格式规范程度、是否图文并茂、语言规

范及流畅程度;主题是否鲜明、重心是否突出、

论述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提出了自

己的独到见解。

30

6 文献引用是否合理、充分、真实。 5

7 答辩情况:

自我陈述、回答问题的正确性、用语准确

性、逻辑思维、是否具有独到见解等。

25

合计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 摘要: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事当中,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一 一开始到这工地我们被分到放线组,放线是建筑的基础,对于我们初学者是必要的。在此期间,我对水准仪经纬仪有了更好的了解,更熟悉的操作了测量仪器,更让我在工地上实践了仪器的观测,使我适应了在不同条件下操作仪器。 上夜班是一种让我们在更恶劣的条件下适应实地操作的技能,要适应最恶劣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让我们学到更多更坚实。现在初春的夜晚是寒冷的,在困乏和寒冷的交加中,还要完成测量任务,这是一个对于我们刚实习的大学生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体现我们适应能力的考验。伴随测量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充实我们的实习生活。挖土、挖石子、搬砖……是锻炼我们的意志。虽然我们对于这些锻炼效果不佳,但在此同时也磨练了我们,然我们体会到社会的味道,让我们知道工作的辛苦的,我们

要慢慢适应工地生活。 经过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合理控制建筑工程成本重要性,了解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一、测量放线 在工程开工前,建筑物位置的确定也是很重要的,在从事测量的工作中,我了解到为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首先应根据规划院给定的建筑物坐标点及坐标线、建筑红线进行定位测量,确定它的位置。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外轴线作为基本纵横线,以绝对标高作为±0。00标高,分别将基本轴线标高引到临近建筑物上。 (2)建筑物的垂直测量。 A:建立辅助轴线控制网。 B:建立施工线控制网,根据辅助轴线控制网画定墙边

建筑构造与结构实习总结分享

建筑构造与结构实习总结分享 建筑构造与结构实习总结分享 一、基本概念 建筑构造:指研究建筑物构造方案、构配件组成、细部节点构造,研究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 建筑结构:指在房屋建筑中,由构件组成能承受“作用”的体系。 二、实习目的 1.了解古现代建筑的结构与构造,以及古现代材料。 3.分析交通节点,学习个交叉口的处理方法。 第一站:康百万庄园 1.庄园内的建筑结构类型主要有:砖木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 2.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白灰、木、石、瓦、油漆等。 3.典型的墙体结构分析 (1)砖木结构(砖承重)其传力途径是:屋顶—墙体—基础— 地基。 (2)砖木结构(木承重)其传力途径是:屋顶—木柱—基础— 地基。墙体主要起承重与围护的作用,做承重构件时,主要是横墙 承重;以白灰为胶结材料,以全顺式(走砌式)砌筑。地基用石砌 以保证坚固、防潮,墙体防水是采取坡屋顶外挑的方式。 4.门窗类型,以及其样式、图案的特点:

门窗以木门窗为主,门窗上面都是要放过梁来承重的;窗是以四周骨架干木,里面镂空。挑出来的廊,多是以木柱承接屋顶的力, 再传给基础的石柱基础,石柱基础上有各种的雕刻花纹及造型,可 谓做工精细,显示了古代匠人高超技艺;木柱上有对联,木柱上部 之间有对称的镂空雕塑。门廊上往往有各种雕刻细腻,内容丰富, 人物逼真的各种木雕。门上半部以镂空为主,便于采光通风,下部 以实木板填筑,保证了内部空间的私密,板上面有雕刻的花纹。如 右上图。 门窗上的雕塑以及装饰布局都在保证功能的同时,都以美观、大方的姿态展现在游客的面前,这说明当时康家的富有,和当时各种 建造水平的高超,也从侧面反应了当时封建土地主发展繁荣状况的 一面。 5.观察变形缝(墙体的变形缝以伸缩缝里的平缝为主)、给排 水系统(有明沟,以及暗铺设陶管)、防火设施(每个院子里面都 有一口大缸,盛水防火,如右上图) (1)室内装饰物与器物的对比 花纹是细腻的,图案寓意是深刻的,同时,还为了照顾老人,主床的旁边还留出了丫鬟休息的地方。 相同房间的也有不同之处。如未出嫁小姐的闺房中,小姐与丫鬟同房,小姐的床铺装饰比较艳丽,丫鬟的床铺则比较平淡些;同时,为了显示主人的地位,在主门的旁边留出小侧门,供丫鬟用。 从这些室内装饰物与器物,在不同房间与相同房间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根据分区的不同和使用者的不同,在建造和装饰的过程中, 都突出了主人的地位,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主义严格的等级的思想。 (2)植物配置与造景 在植物配置造景中,运用古代比较经典的配置造景手法,如两桂当庭,竹石的搭配,利用各种造型门洞的框景等,这些也从侧面印 证了现代运用的一些造园手法与植物配置手法的延续与发展。 7.分析康百万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数据结构实训报告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课程设计 题目:文字处理程序(字符串的应用) 学生姓名:林武祥 学号:16230243008 专业班级: B16软件工程1班 指导教师:颜慧 学院: 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 2017年12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1) 二、开发背景 (1) 三、项目总体设计 (1) 3.1需求分析 (1) 3.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 四、详细实现步骤和流程图 (2) 4.1功能实现展示 (2) 4.2流程图框架 (4) 五、部分具体代码分析及实现 (5) 六、项目总结 (9) 七、参考文献 (9)

一、课程设计题目 文字处理程序(字符串的应用)及简单文本编辑器 二、开发背景 由于对于现在的电脑族对电脑的使用频率逐年增大,对电脑的需要具有依赖性。其中不乏有对文本的编辑的需求,因此,本次实训周做了一款简单的文本编辑器的应用程序,对文本编辑器的相关功能做了一定的实现,既简单又实用。 本软件为一个简单而且很实用的文本编辑的工具,不但可以进行一些文字的输入和文本的读取,而且,该文本编辑器也可以对文本进行一些保存、另存、剪切、粘贴、删除等常规的操作,是一款比较适合广大普通用户和非计算机专业的用户和文本编辑的处理软件,本软件不但界面友好,功能齐全,而且操作简单。 三、项目总体设计 3.1需求分析 文字处理程序运行后弹出文本编辑器的主界面,由键盘输入或以打开的方式输入或显示文本文件内容。其中程序基本操作:包括文本的复制、粘贴、剪切、删除、查找、替换等功能。统计功能:分别统计出文本文件中的各类字符的个数,包括英文字母个数、空格个数、汉字个数、标点符号个数、总字数等并显示统计信息;允许用户统计某一字符串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显示统计信息;加密和解密:用户可对指定文本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用户可保存该文件。 3.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 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 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 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 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 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 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 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 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 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 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 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 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 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 (3)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 另外多层框架电算时常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和垂 直尺寸较大以及地基软弱土层较厚或地基土质不均匀时,可以适当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 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基础梁,其配筋不宜按构造设置,应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 4框架梁裂缝宽度、斜截面配筋调整 在满足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情况下,仍需在计算配筋后进行梁的裂缝宽度的验算 和满足梁端斜截面“强剪弱弯”条件下的梁端配筋调整。 4.1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和调整的办法 框架梁的裂缝宽度验算往往被工程设计人员忽视,对此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影响裂缝宽 度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二是钢筋的级别和直径。由于混凝土 等级与钢筋的级别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高等级对减

数据结构实验总结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总结报告 一、调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1)在二叉树的调试中,从广义表生成二叉树的模块花了较多时间调试。 由于一开始设计的广义表的字符串表示没有思考清晰,处理只有一个孩子的节点时发生了混乱。调试之初不以为是设计的问题,从而在代码上花了不少时间调试。 目前的设计是: Tree = Identifier(Node,Node) Node = Identifier | () | Tree Identifier = ASCII Character 例子:a(b((),f),c(d,e)) 这样便消除了歧义,保证只有一个孩子的节点和叶节点的处理中不存在问题。 (2)Huffman树的调试花了较长时间。Huffman编码本身并不难处理,麻烦的是输入输出。①Huffman编码后的文件是按位存储的,因此需要位运算。 ②文件结尾要刷新缓冲区,这里容易引发边界错误。 在实际编程时,首先编写了屏幕输入输出(用0、1表示二进制位)的版本,然后再加入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模块。主要调试时间在后者。 二、要让演示版压缩程序具有实用性,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1)压缩文件的最后一字节问题。 压缩文件的最后一字节不一定对齐到字节边界,因此可能有几个多余的0,而这些多余的0可能恰好构成一个Huffman编码。解码程序无法获知这个编码是否属于源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有的文件解压后末尾可能出现一个多余的字节。 解决方案: ①在压缩文件头部写入源文件的总长度(字节数)。需要四个字节来存储这个信息(假定文件长度不超过4GB)。 ②增加第257个字符(在一个字节的0~255之外)用于EOF。对于较长的文件,

会造成较大的损耗。 ③在压缩文件头写入源文件的总长度%256的值,需要一个字节。由于最后一个字节存在或不存在会影响文件总长%256的值,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值判断整个压缩文件的最后一字节末尾的0是否在源文件中存在。 (2)压缩程序的效率问题。 在编写压缩解压程序时 ①编写了屏幕输入输出的版本 ②将输入输出语句用位运算封装成一次一个字节的文件输入输出版本 ③为提高输入输出效率,减少系统调用次数,增加了8KB的输入输出缓存窗口 这样一来,每写一位二进制位,就要在内部进行两次函数调用。如果将这些代码合并起来,再针对位运算进行一些优化,显然不利于代码的可读性,但对程序的执行速度将有一定提高。 (3)程序界面更加人性化。 Huffman Tree Demo (C) 2011-12-16 boj Usage: huffman [-c file] [-u file] output_file -c Compress file. e.g. huffman -c test.txt test.huff -u Uncompress file. e.g. huffman -u test.huff test.txt 目前的程序提示如上所示。如果要求实用性,可以考虑加入其他人性化的功能。 三、调研常用的压缩算法,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无损压缩算法 ①RLE RLE又叫Run Length Encoding,是一个针对无损压缩的非常简单的算法。它用重复字节和重复的次数来简单描述来代替重复的字节。尽管简单并且对于通常的压缩非常低效,但它有的时候却非常有用(例如,JPEG就使用它)。 变体1:重复次数+字符 文本字符串:A A A B B B C C C C D D D D,编码后得到:3 A 3 B 4 C 4 D。

建筑实习报告总结三篇

建筑实习报告总结三篇 篇一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1.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3.混凝土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数据结构课实训报告报告

数据结构实训报告 题目: 用C 实现外部流文件的引用 一、课程设计题目: 二、问题描述: 1、外部流文件的引用。 2、输入,输出控件化。 三、问题分析 以明确的无歧义的陈述说明课程设计的任务,强调的是程序要做什么? 我们小组认为,本题的要求是在于用JAVA 实现对外部数据库的调用,更新,排序以及删除。在一开始,我们打算用本学期所学习的数据结构方面的知识再结合上学期所学的JAVA 控件知识来实现这道题目(见图) ,但是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不得不中

途换别的方式进行算法实现。

并明确规定: 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数据库表格的形式输入,并依照数据库表格字段值的规定来规定输入值。 2、输出的形式;用JAVA语言来进行窗口式的调用。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在JAVA界面进行对外部数据库的简单应用。比如进行查询,更新,排序以及删除。 4、算法涉及的基本理论分析:窗口界面是基于事件的程序,用户对具体图形组件的选择和激活,产生事件。在程序中创建监听器类并注册事件,并实例化。 5、题目研究和实现的价值。我们小组认为,本题的研究价值在于,此题目设计多个程序的跨平台应用,通过JAVA程序对数据库的加载和调用,实现后台调用和操作数据库。实现的价值是,通过这个简单的程序初步认识到编程这项工作在将来的程序开发中的作用和价值。

四、算法设计 1、概要设计 阐述说明本算法中用到的所有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含义、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 因为涉及到外部文件流的引用,所以我们小组进行的方式是用JAVA命令式的程序对数据库进行创建,删除,插入以及查找。 我们用了四个小程序来进行对数据库的调用,分别是见图。 2、详细设计 (1)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货号(char),品名(char),进口(boolean),单价(integer),数量(integer),开单日期(date),生产单位(char)。 (2)所有函数的接口描述;ListSelectionListener,WindowListener,处理窗口时间的监听器类。 (3)所有函数的算法描述(只需要写出伪码算法);函数为调用数据库和对数据库操作以及构造用户图形界面。 (3)对主程序和其他模块也都需要写出伪码算法(伪码算法达到的详细程度建议为:按照伪码算法可以在计算机键盘直接输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程序),可采用流程图、N –S 图或PAD图进行描述;操作数据库的主程序为两个类,其中try类是对数据库进行加载桥接以及创建,catch类是依照算法的健壮性,对错误情况的处理。 (4)画出函数的调用关系图。无。 五、算法实现 创建数据表程序J_AccessCreateTable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DriverManager;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public class J_AccessCreateTable{

数据结构实验总结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总结报告 李博杰PB10000603 一、调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1)在二叉树的调试中,从广义表生成二叉树的模块花了较多时间调试。 由于一开始设计的广义表的字符串表示没有思考清晰,处理只有一个孩子的节点时发生了混乱。调试之初不以为是设计的问题,从而在代码上花了不少时间调试。 目前的设计是: Tree = Identifier(Node,Node) Node = Identifier | () | Tree Identifier = ASCII Character 例子:a(b((),f),c(d,e)) 这样便消除了歧义,保证只有一个孩子的节点和叶节点的处理中不存在问题。 (2)Huffman树的调试花了较长时间。Huffman编码本身并不难处理,麻烦的是输入输出。 ①Huffman编码后的文件是按位存储的,因此需要位运算。 ②文件结尾要刷新缓冲区,这里容易引发边界错误。 在实际编程时,首先编写了屏幕输入输出(用0、1表示二进制位)的版本,然后再加入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模块。主要调试时间在后者。 二、要让演示版压缩程序具有实用性,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1)压缩文件的最后一字节问题。 压缩文件的最后一字节不一定对齐到字节边界,因此可能有几个多余的0,而这些多余的0可能恰好构成一个Huffman编码。解码程序无法获知这个编码是否属于源文件的一部分。因此有的文件解压后末尾可能出现一个多余的字节。 解决方案: ①在压缩文件头部写入源文件的总长度(字节数)。需要四个字节来存储这个信息(假定文件长度不超过4GB)。 ②增加第257个字符(在一个字节的0~255之外)用于EOF。对于较长的文件,会造成较大的损耗。 ③在压缩文件头写入源文件的总长度%256的值,需要一个字节。由于最后一个字节存在或不存在会影响文件总长%256的值,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值判断整个压缩文件的最后一字节末尾的0是否在源文件中存在。 (2)压缩程序的效率问题。 在编写压缩解压程序时 ①编写了屏幕输入输出的版本 ②将输入输出语句用位运算封装成一次一个字节的文件输入输出版本 ③为提高输入输出效率,减少系统调用次数,增加了8KB的输入输出缓存窗口 这样一来,每写一位二进制位,就要在内部进行两次函数调用。如果将这些代码合并起来,再针对位运算进行一些优化,显然不利于代码的可读性,但对程序的执行速度将有一定提高。

建筑识图实训总结6篇范文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个人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识图实训总结6篇范文Six model articles on practical training of architectural map

建筑识图实训总结6篇范文 建筑识图实训总结篇一 在教师宿舍楼处,我们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实习。对于之前学到的结构类知识,我从中得到了一定的理解。同时,关于平法规范的了解,如何识图以及对结构的认识,我都收获了不少。 “平法”就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对于梁的平法施工图,它是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当梁支座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如: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二级钢筋)25 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二级钢筋)25,下一排纵筋为2(二级钢筋)25。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等等。 此宿舍楼主要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

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 建筑结构如楼盖是由梁、板等水平方向的构件组成的水平承重结构体系,其基本作用是: 1. 在竖向,直接承受楼盖中梁、板构件及装修面层的重量;承受施加在楼面、屋面上的使用荷载,并传给竖向结构。 2. 在水平方向,把水平力传给竖向结构或分配给竖向结构构件,同时楼盖结构在房屋中起到水平隔板和连接竖向构件的作用,以保证与竖向结构构件空间工作和整体稳定 对于现浇肋梁楼盖结构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三种构件组成,在肋梁楼盖结构布置时,首先应根据房屋的平面尺寸、使用荷载的大小以及建筑的使用要求确定承重墙位置和柱网尺寸。 在肋梁楼盖中,柱或墙的间距往往决定了主梁和次梁的跨度,根据设计经验及经济效果,一般次梁的跨度以4~6m为宜,主梁的跨度以5~8m为宜。 本次实习,时间虽短,但基本达到了为实习目的,进一步完善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重目的。 在实习工程中,我了解了房屋建筑结构的相关知识,发觉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思想准备。此外,通过实习,我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建筑施工的理性认识,同时给我们后面要学的专业课打下了基础。 建筑识图实训总结篇二 在本学期十七周我们迎来了这次珍贵的建筑实图实训的机会,虽然时间不是

最新数据结构实训总结

精品文档 这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通过实习我的收获如下1、巩固和加深了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2、培养了我选用参考书,查阅手册及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际编译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调试,掌握应用软件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了我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念、经济观念和全局观念。从刚开始得觉得很难,到最后把这个做出来,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以前总以为自己对编程的地方还不行,现在,才发现只要认真做,没有什么不可能。 编程时要认真仔细,出现错误要及时找出并改正,(其中对英语的要求也体现出来了,因为它说明错误的时候都是英语)遇到问题要去查相关的资料。反复的调试程序,最好是多找几个同学来对你的程序进行调试并听其对你的程序的建议,在他们不知道程序怎么写的时候完全以一个用户的身份来用对你的用户界面做一些建议,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把各个注意的问题要想到;同时要形成自己的编写程序与调试程序的风格,从每个细节出发,不放过每个知识点,注意与理论的联系和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另外,要注意符号的使用,注意对字符处理,特别是对指针的使用很容易出错且调试过程是不会报错的,那么我们要始终注意指针的初始化不管它怎么用以免不必要麻烦。 通过近两周的学习与实践,体验了一下离开课堂的学习,也可以理解为一次实践与理论的很好的连接。特别是本组所做的题目都是课堂上所讲的例子,在实行之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容易事让人有一种纸上谈兵的体会,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训过程中让我们对懂得的知识做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让我们的理解与记忆更深刻,对不懂的知识与不清楚的东西也做了一定的了解,也形成了一定的个人做事风格。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一个程序的数据结构有更全面更进一步的认识,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不一定要用栈,二叉树等高级类型,有时用基本的一维数组,只要运用得当,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甚至更佳,就如这次的课程设计,通过用for的多重循环,舍弃多余的循环,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在编写这个程序的过程中,我复习了之前学的基本语法,哈弗曼树最小路径的求取,哈弗曼编码及译码的应用范围,程序结构算法等一系列的问题它使我对数据结构改变了看法。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也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精品文档

2018数据结构实训题目

以下共15个题目,同一个班上做同一个题目的人数最多3个,每人必须独立完成。题目一、停车场模拟程序 题目二、杂货店排队模拟程序 如果有朋友正在排队,则可以插队。 题目三、哈希表存储的电话号码查询

基本要求: ?设每个记录有以下数据项:用户名、电话、地址; ?从键盘输入各记录,以电话号码为关键字建立哈希表; ?采用链地址法方法解决冲突; ?能够查找并显示给定电话号码的相关记录。 题目四、信科校园导游咨询模拟系统 基本要求: ?系统中记录了校园中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田径场、篮球场、超市、医务室等 坐标信息和连接这些坐标的路径信息 ?每条路径包含两个坐标间的距离和预计消耗的卡路里 ?能进行坐标点的增加和删除 ?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查询,如:两坐标之间的最高卡路里路线和最短距离路线 题目五、哈夫曼编码和译码 基本要求: ?输入为:一段英文或中文的文章(原文) ?对输入的文章构造哈夫曼树 ?生成对应的编码 ?输出为:原文所对应的编码(译文) ?根据已经生成的编码表,输入任意的译文可以得到对应的原文 题目六、舞伴配对问题 基本要求: ?所有参加舞会的人按性别分为两队 ?排队的先后次序,按不同规则可分为:时间先后、从高到矮的顺序 ?第一轮舞曲开始的时候,舞场上最多容纳N对舞者,则两队中的前N个可以在舞 场上跳舞,其余人员等待下轮舞曲开始后才能进入舞场。第一轮舞曲结束后,前N个挑完舞曲的人可以选择离开或是继续排队等待下一轮舞曲开始后跳舞。 题目七、表达式求值问题 基本要求: ?输入为:任意的中缀表达式 ?对输入表达式做合法性判断,不合法的如:(a+b ,a++b等 ?对合法的表达式进行中缀转后缀的处理 ?再对后缀表达式进行计算 ?输出整个表达式的值,如:(—2+3)*4 = 4 题目八、基于双向链表的约瑟夫生者死者游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体会 建筑结构学习心得体会一土木建筑结构实验是研究和发展结构计算理论的重要实践,从材料的力学性能到验证由各种材料构成不同类型结构和构件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大量大跨、超高、复杂结构的计算理论,都离不开实验研究。因此,土木建筑结构实验在土木建筑结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结构设计、施工及推动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土木建筑结构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和桥梁结构等课程直接有关,并涉及物理学、机械与电子测量技术、数理统计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获得土木建筑结构实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般建筑结构实验规划设计、结构实验、工程检测和鉴定的方法,以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理论上我学到许多关于结构实验的知识,建筑结构实验的量方法、程结构实验过程、可靠性鉴定等。土木建筑结构实验中的实验荷载要与结构在实际中的受力情况相一致,实验时的荷载应使结构处于某一种实际可能的最不利的工作情况。当采用等效荷载时,实验荷载的大小要根据相应的等效条件换算得到,同时要注意荷载图

式的改变对结构的各种影响。结构实验的加载制度要根据不同的结构按照相应的规范或标 准的规定进行设计。 测量方法:机测法。利用机械仪表测量所需的数据或参数,机测法适应性强、简便、可靠、经济,是结构实验中最常用的测量手段。②电测法。通过传感元件把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或参数,转换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或电流等电量参数,经放大器放大,然后进行测量,由指示记录设备记录和显示,这种转换和测量技术称为非电量电测技术,具有准确、快速测量、自动控制、连续记录和远距离操纵等优点。与计算机联机,还可根据测量结果自行判断和运算。也可利用光敏材料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力学特性在偏振光作用下产生的光学效应,测定应力场,简便、可靠、直观性好;及激光测量位移和激光全息的应用。④其他方法:用光、电、磁、声等间接物理量与材料或结构构件某一性能间的关系为基础进行测量。如超声波探测仪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速度测定混凝土强度。分析处理结果,再还原成某种模拟量并显示出来,使数据的采集、测量和分析处理自动化。建筑结构实验的一般过程建筑结构实验大致可分为实验规划、实验准备、实验加载测试和实验资料整理分析四个阶段。 实验规划阶段实验规划是指导整个实验工作的纲领性技术文件,因而实验规划的内容应尽可能地细致和全面。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 //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数据结构实训

高职学院 计算机专业类 课程设计报告 (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 课程设计类型:数据结构 题目:栈+串+队列+线性表+后缀表达式求值 学号: 姓名: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日期:高职学院制 目录 1. 问题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问题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要求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程序结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程序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功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系统的主界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栈子系统界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串子系统界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队列子系统界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线性表子系统界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后缀表达式求值子系统界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退出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课程设计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源代码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习报告】建筑构造实习报告2篇

建筑构造实习报告2篇 实习专业:建筑学 实习时间:XX年6月23日-XX年6月30日 实习地点:邯郸市金都饭店施工工地,邯郸市国际商务中心施工工地,邯郸市渚河路建材市场。 涉及课程:建筑构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 指导老师:孙凤明 参观正在施工的各项工程,结合课本已学有关建筑设计及技术知识,对施工过程、结构型式、室内装饰及建筑材料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对公共建筑的各细部构造有较深的了解,包括:基础;墙体;楼地层;装饰面装修;楼梯;屋盖的常规做法。 1.场地:建筑公司施工现场及建筑市场 2.设备:安全帽 a)工程概况 邯郸市首家四星级酒店位于高新区,项目由香港隆盛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按五星级酒店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饭店及写楼设计风格新颖独特,典雅华贵,内部设施功能完善是集旅游、商务、餐饮、住宿、娱乐、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星级酒店,预计年底完工。 饭店a座框剪结构,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1层;b座框剪结构,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地下1层,底下26层。

建设单位:邯郸饭店有限公司建筑设计单位:郑州市建筑设计院 专业术语: 1.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室外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框架-剪力墙: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板柱-剪力墙结构:由无梁楼板与柱组成的板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7.筒体结构:由竖向筒体力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筒体结构的筒体分剪力墙围成的薄壁筒和由密柱框架或壁式框架围成的框筒等。 7.1框架-核心筒结构 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7.2 筒中筒结构 由核心筒与外围框筒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8.混合结构:由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或剪力墙)所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b)建筑局部

数据结构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数据结构实习心得 数据结构实习的过程中,自身的实习心得是十分的重要的,这关系到你是否能在实习中学到知识。数据结构实习心得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第一篇:数据结构实习心得 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上机实践。 我的课程设计题目是线索二叉树的运算。刚开始做这个程序的时候,感到完全无从下手,甚至让我觉得完成这次程序设计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查阅各种资料以及参考文献,之后便开始着手写程序,写完运行时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实现线索二叉树的删除运算时很多情况没有考虑周全,经常运行出现错误,但通过同学间的帮助最终基本解决问题。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明白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并提高了自己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培养了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以及合作能力。这次课程设计同样提高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对VC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习是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进行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上机实习一方面能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上机实习是对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机器是比任何教师更严厉的检查者。因此,在数据结构的

学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主动地、积极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与专业素质。 通过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我认识到数据结构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需要多花时间上机练习。这次的程序训练培养了我实际分析问题、编程和动手能力,使我掌握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了我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让我获益匪浅,对数据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篇:数据结构实习心得 经过长时间对国贸软件的的使用,在不断练习操作的过程中,我对国贸软件的最深刻感觉是:学以致用、有趣、必须细心耐心反应迅速。 1.学以致用 作为国贸专业,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急需通过实际操作或某种近似于实际操作的平台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以求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而国贸软件正提供了这样一种平台。该软件涉及了及出口贸易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从外贸公司的经营运作到实际的进出口业务流程,都能进行模拟实训。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国贸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这是对国贸理论掌握程度的最好考察。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相对于理论部分而言,国贸实务更注重实际操作,通过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查找理论学习的不足,以前学习的实物理论基础知识会更加的具体和直观。同时,该软件的实务操作部分与报关员报关实务所涉及的知识基本一致,这对于我的报关员考试复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