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形成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_吴淦国

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形成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_吴淦国

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形成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_吴淦国
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形成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_吴淦国

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形成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

吴淦国1

, 张 达1

, 彭润民1

, 吴建设2

, 高天钧2

,

陈柏林3

, 汪群峰1

, 狄永军1

, 张祥信

1

(1.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3;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 要:东南沿海成矿带成矿作用时代与华夏古陆的形成演化,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转换及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构造活动关系密切。东南沿海成矿作用时代主要与该区中—新元古代古裂谷环境、晚古生代局部裂陷环境、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环境等拉张构造应力场相对应。中生代以来的成矿作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在东南沿海成矿史占主导地位。根据同位素测年成果厘定出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转换的早期,即早侏罗世也存在一期重要的锡、金成矿作用。福建中部地区存在早期成矿被晚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强烈叠加的特征。文中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东南沿海成矿区不同时代区域成矿系列演化特征,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东南沿海成矿带;同位素年代;成矿时代;成矿系列;构造域转换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4)01023711

收稿日期:200403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2050);地质大调查项目(200310200064)

作者简介:吴淦国(1946— ),男,教授,构造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区域构造与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及矿田构造研究。

东南沿海矿产丰富,成矿富有特色,矿床的时空

分布与构造应力场的转换、多期次岩浆、沉积作用等多因素有关。成矿时间的分布规律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该区构造运动的强度、岩浆活动的频率,从而可以预测区域成矿的主要阶段及找寻矿床的主要方向。M .E .Barley 等依据古大陆聚散等大地构造背景,提出地史上存在3个大陆成矿高峰期[1];翟裕生对地史期成矿7个阶段的构造背景与矿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2]。和构造演化的历史一样,东南沿海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成矿演化史。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形成时代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集中于用不同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定主要矿床及成矿围岩的年代,厘定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时代、主要构造事件作用时代、和成矿有关的变质事件年代等。前人研究成果表明东南沿海大规模成矿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及中生代中晚期

[3~5]

,大部分矿床成矿物质来

源老(元古宙基底岩系)[6]

,成矿时代具有明显的迁

移性,自南向北逐渐变新[3,4]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

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来新发现的3个大中型矿床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对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时代分布规律进行探讨。

1 区域地质背景

东南沿海是从华夏古陆逐步演化而来的[7~11]

,历经华夏古陆的形成与裂解、扬子与华夏板块的碰撞拼合、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阶段。

东南沿海主体位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巨型构造岩浆岩带之上。该区历经自太古宙古陆核形成以来的地壳的多期次岩浆活动[10]

,其中尤以中生代岩浆活动最为宏伟壮观。岩石类型齐全,从超基性—超酸性及碱性岩类均有,以酸性岩类为主体。花岗岩成因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陆壳改造型、同熔型、A 型及地幔分异型[12];岩浆活动与构造运动关系密切,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岩浆岩分带性明显。由中部向西北、东南,后期叠加的岩浆岩时代有变新的趋势,幔源成分亦随之增高;中生代中、晚期岩浆岩规模大,侵入岩和火山岩紧密共生,形成双峰式火山侵入岩岩石组合[13~15]。这些岩浆活动与中生代以

第11卷第1期2004年3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 ing )Vol .11No .1

M ar .2004

来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有关,历经印支造山运动末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陆内拉张,该阶段是特提斯向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15];随后伴随着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表现为大规模陆内挤压,标志着构造域转换开始[16];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构造域伸展走滑和晚白垩世的扩张裂解标志东南沿海已全面进入太平洋构造域。

矿床的空间分布受三级构造单元的控制明显

(图1)[10]

。铅、锌、银、铜、金、钼矿床主要分布在闽

浙火山断陷带上;锡、银、铜、钨则主要分布在粤东火

山断陷带上;龙泉—建瓯隆起以金、铜、铅、锌为主;永安—梅县坳陷带以铜、铅、锌、金、锡、钨、钼、稀土、铁矿为主;武夷山隆起带以金、铜、银、铅、锌、锡、钨、铌、钽、稀土矿为主。

2 东南沿海主要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

特征

东南沿海成矿作用的时代与构造演化、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及变质作用相关。成矿时代的时间分布格局是该区长期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的结果,

图1 东南沿海成矿区地质构造及主要矿产分布略图

Fig .1 Sketch map show ing geological tectonics and distribution of m ain mineral deposits in s outheastern C hina

1—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地层(P t -Z )

;2—前泥盆纪变质褶皱基底地层(Z -S );3—晚古生代盖层前泥盆纪变质褶皱基底地层(D -T );4—中生代盆地(J -K 1);5—新生代盆地(K 2—N );6—中新生代中酸性火山岩;7—古生代花岗;8—中新生代花岗岩;

9—断裂;10—铅锌矿床(点);11—铜矿床;12—金矿床;13—银矿床;14—锡矿床;15—铁矿床;16—铌钽矿床

此成矿作用也贯穿于地质作用的全过程。总体上东南沿海中生代以来的成矿作用占主导地位,但前寒武纪及古生代也有分布。根据该区主要矿床同位素测年成果及成矿时代的先后总结出如下特征。

东南沿海下—中元古界为复陆屑建造及火山复陆屑建造,是一种次稳定型沉积速率较快的构造条件,其沉积环境为陆壳内被动边缘盆地,表现为陆壳内强烈活动形成的局部断陷边缘盆地构造背景[17,18]。新元古代早期是晋宁运动的高潮期,本区域内发生了强烈的裂解拉伸作用[19]。研究区的北东部即德化—尤溪一带的岩石组合反映了这一时期陆内裂谷性质。裂谷的拉伸强度较大,属于一套非稳定型的火山硅质建造与大洋玄武岩沉积建造类型[10];前寒武纪变质岩的原岩总体为一套深海—次深海—浅海相,局部为滨浅海环境下形成的巨厚陆屑建造、火山复理式建造夹细碧角斑岩建造等。大规模的裂谷作用可能有利于大范围、长期、稳定的热卤水对流循环作用进行,最终导致超大型矿床的形成。这一时期的矿床主要有梅仙式、水吉式、东岩式等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块状硫化物型Cu,Pb,Zn,Ag 矿床[10]。其中建阳水吉铅锌矿U-Th-Pb同位素年龄为974~1041M a,于新元古代成矿[5]。

东南沿海所在的华夏古陆在早古生代末期发生褶皱隆升以及区域性的变质作用,地壳经历了中浅层次韧塑性到韧脆性的变形发展过程。由于岩浆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局部地方形成伟晶岩型铌、钽、稀土、云母、长石矿床。主要矿床有南平西坑式伟晶岩型铌、钽、锡矿[5],伟晶岩U-Th-Pb同位素年龄为422~424M a。同时由于华夏古陆经过强烈构造变形改造,对金矿的初步富集具明显的控制作用。双旗山式金矿石英包裹体40Ar/39Ar同位素年龄465.3 M a,表明虽然受到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叠加,该矿床在早古生代末仍有比较强的富集[6]。位于闽北老变质岩基底地层上的大金山金矿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凝灰岩(矿石)包裹体Rb-Sr等时线为(419±6)Ma[6],同样表明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运动对金矿化具有明显的初步富集作用。

石炭纪东南沿海开始形成永梅坳陷带,以加里东隆起后的伸展裂解为主。玉水铜多金属矿床产于永梅晚古生代坳陷中南段,在早石炭世—中石炭世早期,坳陷带中发生过较广泛的海底火山活动。矿化围岩为中—上泥盆统至下石炭统浅变质石英砂岩及中—上石炭统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与中—上石炭统之间的不整合界面上及中—上石炭统碳酸盐岩中。矿床形成于坳陷带局部拉张的火山喷气环境,与中生代火山作用无直接关系。铅同位素模式年龄在290~320Ma之间,属于早石炭世末期至石炭世末[20]。在闽西南一带石炭纪裂谷间隙喷发的火山环境中的矿床有马坑铁矿(Rb-Sr法325~355M a[5])、潘田铁矿等。

早二叠世末期形成小型Pb,Zn,Cu矿床,如永定大排;在早三叠世末期拉张环境中有浅海火山碎屑碳酸盐岩建造,形成中小型Zn,Pb,Cu,Ag矿床,如钟魏式铅锌矿,矿床有上杭古石背、龙岩后田、珠地等[10]。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即印支运动末期—燕山运动早期早阶段的成矿作用鲜有报道,这一阶段是东南大陆构造域转换的开端。位于永梅坳陷区东侧政和—大埔断裂带上的中甲锡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永梅坳陷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锡矿床之一。本次工作的重点之一是用Re-Os法对该矿床进行了同位素定年工作。

中甲锡多金属矿床受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的分枝平行断裂NNE向漳平—下洋断裂、漳平—龙岩复式向斜、NW向的中甲—珠地断裂及SN向和EW和的隐伏基底断裂的复合控制。矿床由W, Sn,Mo矿体以及少量的Bi矿化及黄铜矿化带。矿体赋存于罗峰溪群变质石英砂岩内,少数矿体位于石英斑岩体、南部的花岗闪长岩体以及永福岩体内。矿床经历了4个大的成矿期,主要矿体形成于锡石

表1 中甲锡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一览表

T able1Re-O s iso tope ages for M oly bdenum from Zho ngjia tin polymetal deposit

样号样品质量/mg[w(Re)±2σ]/(ng·g-1)[w(187Re)±2σ]/(ng·g-1)[w(187Os)±2σ]/(ng·g-1)模式年龄/M a备注

Z118.0722791±35495±221.57±0.024193±10 Z-8-910.538794±23497±141.55±0.14196±18 Z1010.096503±45340±281.09±0.013195±16本次工作

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邹晓秋、温宏利分析;Re-Os模式年龄通过公式t=1/λln(1+N(187Os)/N(187Re))计算得到,其中λ是187Re 的衰变常数,λ=1.64×10-11a-1(Lindner等,1989)。

硫化物期。锡矿床和辉钼矿床属同一成矿期,因此可用铼—锇同位素体系测定的辉钼矿矿化年龄,用以代表矿床形成时代。用碱熔法及ICP -M S 测试技术测定了3个辉钼矿样品的Re -Os 同位素年龄。经过样品的测试,得出每个样品中187Re 和187Os 的含量以及根据公式计算所得的模式年龄值。

样品的Re -Os 模式年龄主要集中在193~196M a 范围内,说明成矿作用发生于早侏罗世,是燕山早期早阶段的成矿产物。邢光福认为早侏罗世早期是中国东南大陆从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期,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结束之后的拉张环境,与南岭东段近EW 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15]。闽西南锡矿成矿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板内拉张环境[21]。闽西南地区自早中生代以来存在多期次的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作用,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岩质岩浆的混合形成了闽西南钾质岩石[22]。在这种大的构造背景下,该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条件是成熟的。因此,中甲锡多金属矿床在早侏罗世早期黑云母花岗岩侵位后,其岩浆期后的成矿热液经过迁移、富集,于193~196Ma 发生锡多金属矿化。

另一矿床为双旗山金矿区的肖坂金矿床。该矿床被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与加里东构造变形改造有关,但该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鉴定,确认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矿物有黄铁矿、绿泥石、石英、绢云母、黄铜矿等,特别是在含硫化物交代硅质岩型矿石中,可见团块状绿泥石与黄铁矿、石英等载金矿物密切共生。结合矿物可选性和拟测同位素含量的考虑,选择绿泥石和绢云母作为测定对象,共选取6件绿泥石和1件绢云母样品进行Rb -Sr 同位素测定,其结果见表2。

根据表2拟合成的等时线如图2所示,其斜率为0.0028251±0.0000628,样品间相关系数为

0.9978,样品分布较合理,取λ=1.42×10-11a -1计算出等时线年龄

为(198.67±4.42)Ma ,并求得初

始锶比值N i (87Sr )/N i (86

Sr )=0.7146。这个结果

和安村金矿点与矿化密切相关的安村石英闪长岩年龄(187.3±21)M a 非常接近,也与泰宁何宝山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绢云母的K -Ar 稀释法年龄180M a 相近。当然,由于肖坂地区金矿化以交代蚀变为主,绿泥石等不是直接从热液中结晶出来的,仍难免有极少量变质岩中放射性锶的混入,因此,该年龄代表了成矿期的下限,即成矿要稍晚于182Ma 。结合成矿流体来源与岩浆岩有较大关系、区域岩浆活动的时代,可以认为肖坂金矿主成矿期应是燕山早期。

图2 肖坂金矿床蚀变矿物Rb -Sr 等时线图

Fig .2 Rb -S r Isochron age of alteration mineral

from Xiaoban gold deposit

A —7个样品拟合的等时线;

B —石英脉矿石5个样品拟合的等时线

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构造域伸展走滑期(150~125Ma )成矿作用也比较强烈。发育N E 向与EW 向深大断裂的复合。闽粤火山断陷带火山岩主要为燕山期高钾钙碱性系列组合,与锡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厚婆坳锡银多金属矿床位于火山断陷带上,其成矿时代为(149.99±7.04)Ma (含锡硫化物矿石Rb -Sr 等时线)、(145.8±1.43)M a (矿石中绢云母40Ar /39Ar 年龄)、(145.44±1.88)Ma (矿石中

绢云母40Ar /39Ar 年龄)[3,4]。说明在中晚侏罗世古

太平洋板块构造伸展期伴随着一期强烈的锡银多金属成矿。

表2 肖坂金矿床矿石中蚀变矿物Rb -Sr 同位素测试结果

Table 2 Isoto pic data of Rb -Sr of alteration mineral from Xiaoban g old deposit

序号样号样品位置矿石类型矿物w (87R b )/

(ng ·g -1)w (Rb )/10-6w (86Sr )/10-6w (Sr )/(ng ·g -1)N (87Rb )/N (86

S r )

N (87Sr )/N (86

S r )±2σ

1B01肖坂7Au 交代硅质岩型绿泥石468.7143.8573.651.118.1690.736124±342B02肖坂7Au 交代硅质岩型绿泥石122.837.6886.3776.821.4120.719135±433B03肖坂7Au 交代硅质岩型绿泥石185.356.86155.8138.61.1890.718955±394Y001双旗山13Au 蚀变岩型绿泥石181.355.6476.8068.292.3600.716883±355Y005肖坂5Au 蚀变岩型绢云母795.8244.272.0564.2511.040.745858±18697503肖坂7Au 交代硅质岩型绿泥石52.2716.0442.6537.931.2250.718483±33

表3 福建梅仙峰岩钾长石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地质测年数据表

T able3 Iso topic data of40A r/39A r neutro n activation dating of K-feldspar in M eixian F engy an,F ujian Province

θ/℃(40Ar/39Ar)m(36Ar/39Ar)m(37Ar/39Ar)m(38Ar/39Ar)m n(39Ar K)/(10-14mol)F*w(39Ar K)/%t/M a FYK-4(钾长石) m=98.23mg,J=0.010704,t p=(89.3±1.0)M a(1~9阶段)

40011.60090.02550.92390.0234430.274.12732.9677.99±0.93 5007.75550.01212.03460.0166700.434.3114.8181.90±1.30 60010.28030.0229.11230.0178503.224.43983.4583.80±1.60 7007.3710.01063.44720.0154713.364.5014.9184.90±1.20 8007.01990.0080.08620.0145798.824.66515.4887.90±1.30 9006.62190.00660.0750.0141902.784.66526.2187.90±1.20 10006.27160.00540.04570.01391295.414.67448.8988.10±1.00 11005.65920.00310.02390.01363483.144.752423.9389.50±0.90 12005.75890.00270.01490.01314553.74.970131.2993.50±1.00 13007.88570.00680.08610.0145998.435.88926.86110.30±1.40 140016.85270.0240.18640.0197176.869.78251.21179.70±4.20 FYK-6(钾长石) m=78.73mg,J=0.010700,t p=(85.4±8.9)M a(1~13阶段)

4008.74430.01420.01730.0189570.14.53932.4985.60±1.50 5009.12650.0160.14380.0187500.564.41872.1983.40±1.80 6009.9470.01890.19220.0185387.584.36581.6982.40±2.10 70010.21470.01970.0520.0179323.234.4051.4183.10±1.90 80010.16030.01910.0240.0175318.424.5161.485.20±1.70 9009.26860.01620.01390.017363.444.4851.5884.60±1.60 10007.33860.00930.01110.0151808.834.583.5486.30±1.20 11006.20810.00580.00450.01371536.334.49876.7184.80±1.00 12005.50070.00330.00130.01325021.34.532721.9485.47±0.86 13005.58440.00340.00180.01316920.774.575430.2586.25±0.88 14005.83010.00410.0030.013341430244.607818.186.90±1.70 14506.27840.00590.00830.01381507.954.51776.5985.20±1.10 15008.13110.01190.02490.0155482.554.61552.1187.00±2.20

梅建明[23]测定遂昌治岭头金矿床中的石英40Ar/39 Ar年龄为(139±18.6)Ma,为晚侏罗世晚期成矿,是伸展裂解体制下火山、次火山热液叠加作用使陈蔡群中的金矿化进一步富集而成。陈好寿[24,25]、李长江[26]等也得出了治岭头金银矿床的成矿时代在135~145Ma左右。周俊法[27]指出治岭头矿床的成矿作用是长期累进式演化、积累的结果。

白垩纪以来,东南沿海的成矿作用又达到高潮。紫金山矿田铜金成矿作用可作为代表。该矿田与燕山晚期多次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蚀变分布广,类型多,强度大。时间上蚀变发生在岩浆岩定位之后(蚀变矿物的K-Ar同位素年龄绢云母94.1Ma,明矾石111.8Ma,钾长石88.3M a,黑云母117.3Ma),在空间上蚀变总是围绕着侵入体分布[10]。通过对含铜金的硅化岩和含金石英及浅部金矿化岩石中石英Rb-Sr法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2±4)Ma和(100±3)M a[28],代表铜金形成于早白垩世而金成矿年代为晚白垩世。紫金山矿田成岩成矿时代特征表明,该区成岩成矿是早白垩世以来区域伸展作用体制下的产物,此阶段正是构造域转换的高潮阶段。可能也代表了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由“挤压地壳增厚,陆壳重熔”向“拉张岩石圈减薄双峰式岩浆作用”机制的转变年龄[29]。

早白垩世成矿在粤东主要有:莲花山钨矿床113.2~119.5Ma(云英岩中白云母K-Ar)[3]、西岭锡矿床(98.8±2.9)M a(含锡绢英岩K-Ar)[3];在浙西南有毫石银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00Ma左右(矿脉中蚀变绢云母的K-Ar法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Rb-Sr法综合)[30];浙东南大岭口银铅锌矿床为100M a(蚀变岩K-Ar法)[3];北武夷冷水坑银铅锌矿床花岗斑岩的Rb-Sr同位素年龄为(131.0±5.1) Ma,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01.3±4.1)Ma。火山岩年龄较花岗斑岩低可能表明该年龄值代表了热蚀变作用即成矿的年龄,因此冷水坑银铅锌矿床可能形成于100M a左右[31]。而武夷山南西段和岩背斑岩型锡矿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

(114.1±0.6)(全岩Rb -Sr 法)[32]以及103.95Ma [33]。

晚白垩世成矿也是东南沿海一期重要的成矿作用。周新华、任胜利等指出浙江东部大型及超大型典型非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开始于成岩作用的晚期[34~36]。沸石岩和明矾石的矿石K -Ar 、Rb -S r 及微区Ar -Ar 同位素年龄分别集中在:沸石为53~70M a ,明矾石为72~95Ma 。晚于其围岩年龄(沸石

围岩:73~86Ma ;明矾石围岩:87~110Ma )。浙东南火山岩区的后岸银矿床成矿时代为74.9~84.7M a (含矿次生石英岩K -Ar )[4],粤东的西岭锡矿床

84.4Ma [4]

(锡矿石K -Ar 法)。以上结果表明东南

沿海晚白垩世金属及非金属成矿作用和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有直接的关系。

尤溪梅仙峰岩铅锌银矿床位于寿宁—华安火山

基底隆起带的变质基底“天窗”内。矿床多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中元古界马面山群东岩组绿片岩和大理岩中。矿体与围岩产状整体一致,多与地

层整合,具有鲜明的层控特点。矿石有条带状构造、脉状充填状构造、交代蚀变充填状构造、稠密浸染和稀疏浸染状构造、浸染状—斑杂状构造、斑杂状构造、块状构造、同生角砾状构造等。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①中、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阶段形成顺层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②晋宁晚期变质改造;③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阶段。

前面已述梅仙峰岩中—晚元古代绿片岩系成生于大陆内部的裂谷环境[19]。和成矿关系密切的马面山群东岩组变火山岩具明显的双峰式火山岩特征[37~39]

。虽然火山喷流成矿阶段的年代还没有精

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但中生代岩浆热液的叠加作用对早期矿床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使矿床的类型、矿体形状、产状发生变化。热液叠加的一个重要表

现是早期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局部地段,矿石矿物如

闪锌矿、方铅矿晶体颗粒变大,矿体加厚变富。伴生

有强烈的钾长石化,只要有钾长石化出现,矿体就变富。表明早期块状硫化物矿床被后期岩浆热液叠加

交代。野外和镜下观察表明,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与钾长石共生。因此为了确定后期叠加成矿的时代,拟选取钾长石化带中的钾

长石进行40

Ar /39

Ar 定年分析。将2件蚀变变质岩样品粉碎后挑选出99%纯度的钾长石单矿物,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Ar -Ar 同位素实验室完成

测试,所用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相关参数见有关文献[40]。测试结果见表3及图3。样品FYK -4进行了11个阶段的分步加热,除了最后阶段出现较高的视年龄外,第1~9阶段39Ar 析出量占91.93%,坪年龄有效。该样品的坪年龄

为(89.3±1)M a ,等时线年龄为(91.31±1.14)M a 。FYK -6样品同样经过了11

个阶段的分

图3 福建梅仙峰岩钾长石40A r /39

A r 同位素坪年龄及等时线年龄

Fig .3 40

Ar /39

Ar Tp age and Isochron age of K feldspar of M eixian Fengyan ,Fujian Province

步加热,整个阶段视年龄非常一致。坪年龄为(85.4±8.9)Ma,等时线年龄为(86.19±0.89)Ma。结果表明是晚白垩世的热液叠加,与晚白垩世的扩张裂解时代吻合。

3 东南沿海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从以上成矿时代特征可以总结出如下分布规律:

(1)东南沿海主要矿床成矿时代阶段性集中分布特征非常明显。成矿时代主要在中—新元古代(1000Ma左右)、志留纪(420M a左右)、石炭纪(300~350M a)、侏罗纪(200~180M a、154~135 M a)、白垩纪(125~96Ma、92~70Ma)。其中中生代以来成矿作用阶段多、延续时间长。

(2)东南沿海区域构造经历了7个主要演化阶段:华夏古陆形成、裂解、华夏古陆与江南古陆对接碰撞、加里东改造、准地台裂陷、中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和新生代板边裂陷与碰撞造山阶段。成矿作用也是这些主要构造事件的产物,因此,成矿时代和构造运动的时代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华夏古陆形成阶段始自古元古代早期,初期形成一套低成熟度的杂砂岩夹大陆拉斑玄武岩,具有典型的板内和M ORB特征[41,42],此阶段还没有如此相对应的成矿记录;华夏古陆的裂解发生在中—新元古代,同位素年龄集中在1400~1000Ma之间。龙泉群和马面山群及铁砂街群以及鹤溪群系古陆地壳拉张减薄过程中裂谷内的产物。裂谷带的下部是由双峰式的细碧角斑质火山岩所构成,其岩石化学属钙碱或钙碱拉斑过渡系列,地球化学具陆内裂谷特征。由于海底火山喷流作用而形成梅仙式、水吉式、东岩式等Cu, Pb,Zn,Ag矿床;华夏古陆的稳定发生在新元古代早期的青白口纪,华夏古陆整体呈隆起状态,只有一些零星的矿化而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床;加里东运动发生在志留纪末,主要表现为古地块的活化, 420M a左右金元素的初步富集及伟晶岩型矿床的形成和加里东运动对应;晚泥盆世在闽西南发育内陆断陷盆地,早石炭世时裂陷范围扩大,中石炭世—早二叠世裂陷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裂陷更显著。与此相应形成石炭纪末期的玉水铜多金属矿床、马坑铁矿、潘田铁矿等,早二叠世末期的小型Pb,Zn, Cu矿床以及早三叠世末期钟魏式铅锌矿等;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最先记录是由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的裂陷作用,此时东南大陆从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业已开始。主要矿床有中甲锡矿、肖坂金矿、泰宁何宝山金矿。之后经历了古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之间洋陆俯冲(中侏罗世),这一期间成矿记录很少。晚侏罗纪后期开始,东南大陆由挤压转变为拉张环境,成矿分为两个阶段:晚侏罗世(154~135Ma),主要矿床有厚婆坳锡银矿床、遂昌治岭头金矿床,早白垩世(135~96Ma),有紫金山铜金矿、莲花山钨矿床、西岭锡矿床、毫石银矿、大岭口银铅锌、冷水坑银铅锌矿床、岩背斑岩型锡矿。晚白垩世则表现为扩张裂解,主要矿床有浙江东部大型及超大型典型非金属矿床、闽中地区晚白垩世的热液叠加作用等。

(3)成矿作用时代和构造应力场特征也有密切的关系。东南沿海的主要成矿阶段几乎都和拉张构造应力场相对应。虽然加里东期的成矿形成于挤压构造应力场,但不论从规模还是类型上都不占主导地位。中—新元古代古裂谷环境、晚古生代的裂陷环境及中生代早期及末期的伸展环境对应的成矿作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东南沿海主要成矿环境。

(4)东南沿海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早古生代的初步富集、早侏罗世成矿、晚侏罗世及白垩世多阶段成矿;铅锌矿的形成同样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说明不同的金属矿化时代都是构造岩浆演化的结果。

(5)矿床时间分布和不同的构造单元有关。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成矿主要发生在浙闽前寒武隆起带上,晚古生代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永梅坳陷带上,中生代成矿作用呈线状(N E、NW)分布在中生代断陷盆地边缘,同时对早期成矿进行强烈的叠加改造。

4 不同时代区域成矿系列演化特征

东南沿海矿床形成时代具有的演化规律实质上是该区不同时代矿床成矿系列的体现。根据矿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及成矿时代分布规律,结合成矿作用特征及矿床空间分布。从时代演化角度,该区可分为如下成矿系列:

(1)与中—新元古代华夏古陆裂谷内海相变基(中)性火山作用有关的铜(钴)铅锌银成矿系列,主要矿床类型有东岩式和水吉式。(2)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金矿化及与花岗岩混合岩化有关的伟晶岩型铌钽成矿系列,主要矿床类

型有西坑式铌钽矿床及肖坂及何宝山式金矿的初步富集。(3)与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内局部裂谷火山喷气作用有关的块状铁、铜铅锌矿床,矿床类型有玉水式铜铅锌矿床、马坑式铁矿床、钟魏式铅锌矿。(4)与早侏罗世幔壳混源花岗质岩浆有关的锡、钼、钨、金矿床成矿系列,主要矿床有中甲锡多金属矿、鹞子岽锡矿、肖坂—双旗山金矿、何宝山金矿、上村金矿、白仁岩金矿、小坑金矿、大丘埂金矿等[6]。(5)与晚侏罗世中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锡、钼、钨、铅、锌、金矿床成矿系列,主要有厚婆坳式锡矿床、龙凤场式铅锌铜银矿、遂昌治岭头金矿床。(6)与早白垩世中酸性斑岩潜火山作用有关的铜、钼、金、银、铅锌、钨、锡成矿系列,矿床类型较为广泛,主要有紫金山式(硫酸盐型高硫型)、冷水坑式、岩背式、悦洋式(冰长石、绢云母型低硫型)、行洛坑式、罗卜岭式、赤路式、奇美式等。

与晚白垩世陆相火山作用及热液活动有关的金银铅锌硫铁成矿系列,主要分布在武夷山隆起带、永梅坳陷带与北西向陆相火山带叠加复合部位及沿海火山断陷带上。矿床类型和主要矿床有浙江东部大型及超大型典型非金属矿床、闽中地区热液叠加作用、岭头坪式金矿床、银坑式层状铅锌矿床、屏峰式层状硫铁铅锌矿床。

5 结语

东南沿海成矿带主要成矿作用时代与华夏古陆的形成演化、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转换及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构造活动关系密切。东南沿海成矿作用时代主要和该区中—新元古代古裂谷环境、晚古生代局部裂陷环境、中生代以来的伸展构造环境等拉张构造应力场相对应。中生代以来的成矿作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在东南沿海成矿史占主导地位。根据同位素测年成果厘定出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转换的早期,即早侏罗世的也存在一期重要的锡、金成矿作用,确定了福建中部地区的早期成矿被晚中生代构造岩浆热液作用强烈叠加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东南沿海成矿区不同时代区域成矿系列演化特征,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 BARLE Y M E,GROVES D I.S upercontinent cycl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etal deposits th rough time[J].Ge ology,1992,

20:291-294.

[2] ZHAI Yusheng,DENG Jun,LI Xiaobo.Regiona l Metall ogeny

[M].Beij ing:Geological Publ ishing House,1999(in C hinese).

 [翟裕生,邓军,李晓波.区域成矿学[M].北京:地质出版

社,1999.]

[3] XU Xiaochun,YUE Shucang,PAN Chengrong.Control ling

factors of the metall ogenetic time-space distribution of the ore

depos its in southeastern China coast[J].Geology of Anhui,

1999,9(1):42-44(in C hinese). [徐晓春,岳书仓,潘成

荣.中国东南沿海金属矿床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J].安徽地

质,1999,9(1):42-44.]

[4] XU Xiaochun,YUE S hucang.Factors controlling the metal lo-

genic evolution and time-space distribution of the ore deposits in

Zhej iang-Fuj ian-Guangdong coastal areas[J].Mineral Depos it,

1999,18(4):372-377(in Chinese). [徐晓春,岳书仓.浙

闽粤滨海地区成矿演化和矿床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J].矿床

地质,1999,18(4):372-377.]

[5] LI Gengkun,LIN Hengcai.Isotopic ages and their regional tec-

tonic significance in Fujian Province[J].Ge ology of F ujian,

1988,7(2):80-118(in Chinese). [李根坤,林亨才.福建

省同位素年龄及其区域地质构造意义[J].福建地质,1988,

7(2):80-118.]

[6] YUE Laiqun,HUANG C hunpeng,ZHANG Keyao.Discuss ion

on the metall ogenic epoch of gold deposits in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J].Geology an d Prospecting,2002,38(4):

17-21(in Chinese). [岳来群,黄春鹏,张克尧.福建省金

矿床成矿时代特点[J].地质与勘探,2002,38(4):17-21.] [7] REN J is hun,CHEN Tingyu,NIU Baogui,et al.C ontinen tal

Lithospheric Tectonic Evolution and Mineraliz ation in East

China and Adjac ent Area[M].Beijing:Science Press,1990(in

Chinese). [任纪舜,陈廷愚,牛宝贵,等.中国东部及邻区大

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成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8] SH UI Tao.Meta morphic Bas ement of Zhejiang an d F ujian

Provinces in China[M].Beij ing:S cience Press,1988(in Chi-

nese). [水涛.中国浙闽变质基底[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8.]

[9] SH UI Tao.Tectonic framew ork of continent basement in south-

eastern China[J].Science in China(S eries B),1987(4):414-

422(in Chinees). [水涛.中国东南大陆基底构造格局

[J].中国科学(B辑),1987(4):414-422.]

[10] GAO Tianjun,WANG Zhenmin,WU Kelong,et al.Tectonic

and Magmatic E volution an d Mineralization of Taiwan S trait

and Its Adjac ent Region[M].Beijing:Geol ogical Publ ishing

House,1999(in Chines e). [高天均,王振民,吴克隆,等.

台湾海峡及其周边地区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9.]

[11] ZHAO Fengqing,S UN Dazhong,ZHANG Huimin.The tecton-

ic s etting and crustal evolution of PreCaledonian basements from

Cathaysia block[J].Publication of Institute of Ge ology and

Mineral Res ources of Tianjin,CAGS,1996,29:101-109(in

Chinese). [赵风清,孙大中,张惠民.华夏地块前加里东

期变质基底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地壳演化[J].中国地质科学院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96,29:101-109.]

[12] W ANG Dezi,ZHOU Jincheng,QIU Jiansheng,et al.Charac-

teristics and petrogenesis of Late M es ozoic granitic volcanic-in-

trusive complexes in southeastern China[J].Ge 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 s ity,2000,6(4):487-498(in Chinese).

[王德滋,周金城,邱检生,等.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

山侵入杂岩特征与成因[J].高校地质学报,2000,6(4):

487-498.]

[13] QIU Jiansheng,WANG Dezi,ZHOU Jingcheng.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the late M es ozoic bimodal volcanic rocks at

Yuns han Caldera,Yongtai County,Fujian Province[J].Acta

Petrolog ica et Mineralogic,1999,18(2):97-107(in C hinese).

[邱检生,王德滋,周金城.福建永泰云山晚中生代双峰

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J].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9,18(2):97-107.]

[14] M A Jingqing,HE Wenxing,FENG Zongzhi.Features and ori-

gin of M esozoic bimodal volcanic rocks in Fujian Province[J].

Regiona l Ge ology o f China,1998,17(3):241-246(in Chi-

nese). [马金清,何文兴,冯宗帜.福建省中生代双峰式火

山岩的特征及成因[J].中国区域地质,1998,17(3):241-

246.]

[15] XIN Guangfu,YANG Zhuliang,M AO Jianren,et al.Charac-

teristics of early Juras sic igneous rocks on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southeastern China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J].Geolog-

ica l Bu lletin of China,2002,21(7):384-391(in C hinese). 

 [邢光福,杨祝良,毛建仁,等.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

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02,21(7):384-

391.]

[16] WU Ganguo,ZHANG Da,CHENG Bailin,et al.Post-M eso-

zoic transformation of tectonic domain in southeastern China and

its geodynamic mechanism[J].Ear th Scienc e(Eng lish Edi-

tion),2000,11(3):288-292.

[17] XU Dazhong,XUE Zhenhua,R AO M inghui.Metamorphic

Bas ement and Tectonic Fra mework of Wuyis han Moun tai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M].Beijing:Geol ogical Publishing House,

1995(in Chines e). [徐达忠,薛振华,饶明辉.武夷及其邻

区变质基底与构造格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18] DENG Jiarui,ZHANG Zhiping.Discuss ion on late Precambrian

tectonic framework of Fuj ian,Zhengjiang and J iangxi provinces

[J].Ge olog ical Review,1998,44(6):561-567(in Chinese).

[邓家瑞,张志平.闽、浙、赣晚前寒武纪构造格局探讨

[J].地质论评,1998,44(6):561-567.]

[19] YE Shuiquan,TANG Ruilai,ZHANG Yimei.On the metallo-

genic s ystem of central Fujian rift[J].Ge ological Exploration

for Non-ferrous Metals,1999,8(6):400-403(in Chinese). 

 [叶水泉,唐瑞来,张一梅.论福建省闽中裂谷带成矿系统

[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9,8(6):400-403.]

[20] W ANG Liming,YANG M u,PENG Xinglin.On the genes is of

the Yushui polymetallic depos it in M eixian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J].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1999,23(4):345-

352(in Chines e). [汪礼明,杨牧,彭省临.广东梅县玉水

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9,23(4):

345-352.]

[21] M AO Jian ren,TAO Kuiyuan,LI Ji yu,et al.Isotopic ch ronolo-

gy and geochemistry and tectonics significance of the Sifang plu-

ton of late M esozoic granodioritic rocks in sou thw estern Fujian

Province[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2,18(4):449-458

(in Chines e). [毛建仁,陶奎元,李寄,等.闽西南晚中

生代四方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岩

石学报,2002,18(4):449-458.]

[22] M AO Jian ren,TAO Kui yuan,LI Jiyu,et al.Characteristics of

M esozoic granodioritic rocks in southw estern Fujian and their

tectonic evol u tion[J].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 alogica,2002,

21(2):135-142(in C hinese). [毛建仁,陶奎元,李寄,

等.闽西南地区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的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21(2):135-142.]

[23] M EI Jianming.Typomorphic of quartz from Zhilingtou gold de-

posit,Suichang,Zhejiang Province[J].Geoscience,2001,15

(2):222-225(in Chines e). [梅建明.浙江遂昌治岭头金

矿床的石英标型[J].现代地质,2001,15(2):222-225.] [24] CHEN Haoshou,XU Butai.M ineralization ages of the main Au

and Ag depos its,Zhejiang Province[J].Chinese S cience B ul-

letin,1996,41(12):1107-1110(in Chinese). [陈好寿,

徐步台.浙江主要金银矿床的成矿时代[J].科学通报,1996,

41(12):1107-1110.]

[25] CHEN Haos hou.Isotopic tracing and ore-searching evaluation of

the main Au and Ag deposits,Zhejiang Province[J].Acta Geo-

logica S in ica,1997,71(1):54-64(in Chinese). [陈好寿.浙

江主要金、银矿同位素示踪与找矿评价研究[J].地质学报,

1997,71(1):54-64.]

[26] LI C hangj iang,XU Butai,HU Yonghe,et al.Discuss ion on

some problems abou t Au-Ag-Pb-Zn regional mineralization in

southeastern Zhej iang Province[J].Geol ogy and Pros pecting,

1990,26(6):1-8(in Chinese). [李长江,徐步台,胡永和,

等.浙东南金银铅锌区域成矿作用的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

与勘探,1990,26(6):1-8.]

[27] ZHOU Junfa,QIAN Jianmin.T he metall ogenetic epoch of

Zhilingtou gold-silver deposit[J].Zhejiang Geol ogy,1996,12

(1):60-67(in C hinese). [周俊法,钱建民.治岭头金银矿

床的成矿时代[J].浙江地质,1996,12(1):60-67.]

[28] ZHOU Su,CHEN Haoshou.Geochronology and geological sig-

nificance of the Zijinshan copper-gold deposit[J].Bulletin of

Mineralogy,Petrol ogy and Ge ochemistry,1996,15(4):216-

219(in Chines e). [周肃,陈好寿.紫金山铜金矿同位素年

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6,15

(4):216-219.]

[29] XU Xisheng,ZHOU Xinmin,W ANG Dez i.Crust-mantle inter-

action and the genesis of granite:A case study of coastal area of

southeastern China[J].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 niversi-

ties,1999,5(3):241-250(in Chines e). [徐夕生,周新

民,王德滋.壳幔作用与花岗岩成因———以中国东南沿海为

例[J].高校地质学报,1999,5(3):241-250.]

[30] XU Butai,LI Changjiang,CHEN Haoshou.M ineral depos it,

mineralization chronology a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of the

Haoshi silver deposit in Zhej iang Province[J].Minera l De-

posits,1994,13(3):271-281(in Chinese). [徐步台,李长

江,陈好寿.浙江毫石银矿床成矿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J].矿床地质,1994,13(3):271-281.]

[31] XU W enxin,XIAO M enghua,CHEN M inyang.A study of the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the Lengshuikeng Ag-Pb-Zn ore depos it,

Jiangxi Province[J].B ulletin of Minera l ogy,Petrol ogy and

Ge ochemistry,2001,20(4):370-372(in C hinese). [徐文

新,肖孟华,陈民扬.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20(4):370-372.] [32] SHEN Weizhou,LING Hongfei.Isotopic geochemical charac-

teristics and material sources of tin-baring granite porphyry in

Yanbei and Tashan[J].Acta Ge os cientia Sinica,1994(1-2):

117-123(in Chinese). [沈渭洲,凌洪飞.岩背和塌山含锡

花岗斑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J].地球学报,

1994(1-2):117-123.]

[33] M EI Yongw en,YE J ingping,ZHU Yuanzao,et al.Prog nosis

of Tin Polymetal C oncealed Depos its in Souther n Jiangxi

Province[M].Beij 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4(in

Chinese). [梅勇文,叶景平,朱元早,等.赣南地区锡多金

属隐伏矿床预测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34] ZHOU Xinhua,REN Shengl i,CH U Zhuyin,et al.Geochem-

istry and chronology of large-s uperl arge nonmetal deposits in

eastern Zhejiang Province:A case study[J].Science in China

(Ser ies D),1998,28(S uppl):15-23(in Chinese). [周新华,

任胜利,储著银,等.浙江东部大型超大型典型非金属矿床

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J].中国科学(D辑),

1998,28(增刊):15-23.]

[35] REN Shengl i,ZHOU Xinhua,DAI Tongmo,et al.Determina-

tion of40Ar/39Ar isochron age of alum laser micro-area,Zhejiang

Province[J].Bu lletin of S cience,1998,43(13):1443-1445

(in Chines e). [任胜利,周新华,戴潼谟,等.浙江矾山明

矾石矿石激光微区40Ar/39Ar等时年龄测定[J].科学通报,

1998,43(13):1443-1445.]

[36] REN Shengl i,ZHOU Xinhua.Geochemical and isotope chrono-

logical studies on volcanic type of s uper-large nonmetal depos its,

eastern Zhejiang Province[J].B ull etin of Minera l ogy,Petrolo-

gy and Geochem istry,1997,16(1):7-10(in Chinese). [任

胜利,周新华.浙东与火山岩有关的非金属超大型矿床地球

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7,16(1):7-10.]

[37] YE Shuiquan.M eixian-type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in Fujian

Province[J].Minera l Deposits,1998,17(Suppl):636(in Chi-

nese). [叶水泉.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J].矿床

地质,1998,17(增刊):636.]

[38] YE Shuiquan,NI Daping,W U Zhiqiang.M eixian-type massive

sulfide depos its in Fuj ian Province[J].Volcanology&Mineral

Resou rc es,1999,20(3):172-180(in Chinese). [叶水泉,

倪大平,吴志强.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J].火山地质

与矿产,1999,20(3):172-180.]

[39] ZHOU Bing,GU Lianxing.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mation environmen t of the M eixian massive sulfide deposit[J].

Minera l Deposits,1999,18(2):99-109(in C hinese). [周

兵,顾连兴.论梅仙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及成矿地质环境

[J].矿床地质,1999,18(2):99-109.]

[40] ZHANG Kaibi,JIE Yujin,LI Xuexie,et al.40Ar/39Ar chrono-

logical evidence of M amianshan g roup-complex metamorphic and

deformative era in Jiangle Huangtan of Fujian[J].Geol ogy of

Fujian,2003,22(2):78-82(in Chines e).[张开毕,揭育金,

李学燮,等.福建将乐黄潭一带马面山岩群变质变形时代的40

Ar/39Ar年代学证据[J].福建地质,2003,22(2):78-82.] [41] LI Xianhua,LI Yu,LIU Ying,et al.Geochemistry character-

istics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meta-vol canics in the Cathaysia

block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J].Acta Petrologica S inica,

1999,15(3):364-371(in Chinese). [李献华,

李,刘颖,等.华夏古陆古元古代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

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1999,15(3):364-371.]

[42] LI Xianhua,WANG Yixian,ZHAO Zhenhua,et al.SHRIM P

U-Pb Zircon geoch ronol ogy for amphibol ite from the precambri-

an basemen t in S W Zhejiang and NW Fuj ian provinces[J].

Geochimica,1998,27(4):327-334(in Chinese). [李献

华,王一先,赵振华,等.闽浙古元古代斜长角闪岩的离子探

针锆石U-Pb年代学[J].地球化学,1998,27(4):327-334.]

ST UDY ON THE EVO LUT ION REGU LARIT Y OF M IN ERALIZA TION AGES IN SOU THEAST ERN CHINA

WU Gan-g uo1, ZHANG Da1, PENG Run-min1, WU Jian-she2, GAO Tian-jun2

CHEN Bai-lin3, WANG Qun-feng1, DI Yo ng-jun1, ZHANG Xiang-xin1

(1.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Te ctonics and Lithroprobing Technology,

Chi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100083,China;

2.Institute of Ge ological S urvey of Fujian Prov ince,F uzhou350003,China;

3.Institute of Ge omechanic s,CAGS,Beijing100083,China)

A bstract:The mineralization ages of coastal metallogenic belt of Southeastern Chin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ose tectonic settings which are the fo 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athaysia,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thyan domain to Circum Pacific dom ain and the tectonic movement of continental margin since the Mesozoic era in east China.The main mineralization ages of coastal metallogenic belt of Southeastern China were co rrespond-ing to the paleo-rif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roterozoic,the local depression in the late Paleozoic and the ex ten-sion since the Mesozoic.The mineralization since the M esozoic,w hich had high intensity and long lasting time,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mineralization history of coastal metallogenic belt of Southeaster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isotopic age determination,it is confirmed that in the early Jurassic epoch,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transfo rmation from Tethyan domain to Circum Pacific domain,there existed a period of im-po rtant Sn and Au mineralization.The earlier-stage mineralization w as intensely superposed by the tectono-magm atic therm al fluid of the later Mesozoic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ujian Province.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w e have made a summar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mineralization series in different e-pochs in the coastal metallogenic belt of Southeastern China,which w 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ore prospecting.

Key words:coastal metallogenic belt of Southeastern China;isotopic age;mineralization age;mineralization series;transformation of tectonic dom ain

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有富多金属矿与该区的次级构造、断裂破碎带、硅化带、花岗岩、蚀变带等关系密切,通过土壤分析、物探分析、地表轻型工程等探矿工程控制,矿化体赋存于破碎带中石英脉与花岗岩接触部位,围岩为花岗岩、石英岩、千枚岩。 标签:铜金多金属矿区元宝山复式背斜断裂破碎带与硅化带围岩蚀变广西有富铜金多金属 融水有富多金属矿处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元宝山花岗岩体归属于华南准地台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侵入于中元古代四堡群。出露地层主要是四堡群鱼西组、丹洲群白竹组、合桐组、拱洞组。四堡群是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容矿围岩,岩浆岩与该套地层对本区成矿起着双重作用。 1矿区地质 1.1地层 1.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活动极为强烈,产出时代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岩性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分布。 分布最广泛的岩浆岩有三大类,其一为酸性黑云母花岗岩,最具代表的两大岩基:元宝山岩体、摩天岭岩体分别占据了两大复式背斜的核部。其二为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区域南部。其三为基性~~超基性岩,多顺层产出,广泛分布于四堡群地层中,此外,尚有大量的基性~~中酸性火山杂岩呈岩脉、岩墙、岩枝、岩株状散布于区内。(如图1) 分析成果资料表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是本区锡多金属矿床的控矿母岩。区内已知的锡多金属矿床、矿点、矿化点均围绕着此类岩体周边分布。 1.3构造 本区的地壳运动及构造作用表现十分强烈而复杂,元宝山复式背斜是區内最主要的褶皱构造。 矿区位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由于岩性泥质成分较高,性软,在长期的构造运动中,本区地层已发生了强烈的褶曲形变,矿区内表现为一系列形态复杂的揉皱,小褶皱的轴向以南北为主,构成一总体呈近南北的复式向斜。 矿区内的断裂有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三种,其中东西向断裂为矿区中早期断裂,闭合性较好。北东向断裂在本区较为发育,并显示出为区内主要导矿构

江西省宁都县王花沅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294-30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2018995710.html,/journal/ag https://www.doczj.com/doc/2018995710.html,/10.12677/ag.2014.44036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ules of Wanghuayuan Copper Mine, Ningdu Jiangxi Rensheng Liu1, Dongfeng Zou2, Xi Liu2 1Geological Team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2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Email: 35341114@https://www.doczj.com/doc/2018995710.html, Received: Jun. 25th, 2014; revised: Jul. 22nd, 2014; accepted: Aug.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201899571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mining area, located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e Pacific plate west coast mansion inside the reduction plate, and has experienced Yanshan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i- graphic, structural and magmatic rocks of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t summarizes what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is mainly produced in the Wanghuayuan granite rock and near the contact zone of Sinian metamorphic granite, orebody is controlled by NE 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near ore greisenized. According to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ore bed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mineral generation in the Wanghuayuan mining area: early stage of high and medium temperature, late stage at low tem- perature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area,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scope of prospecting which is about 1.5 square kilometers around the mine lot has good mineralization and discovery pros-pects. 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anghuayuan

正兴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按其成因类型分为两种矿体类型:一类为沉积砂岩型铜矿体;另一类种为地下水淋滤再造型铜多金属矿体。其部分保留有原生沉积的层状矿体特征,而裂隙、解理发育地段则出现淋滤再造作用形成的透镜状、不规则柱状、脉状矿体。 标签:正兴铜多金属矿床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无量山普洱中轴断裂带沉积铜矿床淋滤再造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地处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以山地高原为主,谷坝镶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总地势呈北西高南东底,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151m,最低海拔1000m,相对高度1151m,属中山深切割区。 1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兰坪-思茅陆块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普洱中轴断裂带,位于思茅-勐腊铜铅锌银成矿带,宁洱-白龙厂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本区是扬子陆块和印度板块之间的边缘活动带,是一个从古生代末至新生代逐步发展拼合的构造活动区。区域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形成一系列开阔-紧闭褶皱,大型逆冲及逆冲-推覆构造。断裂纵横交错,相互拼接,并伴随岩浆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使本区呈现复杂的构造面貌。区内沉积作用自上古生界至第三系均有发育,沿一些山间断陷盆地或盆地边缘坳陷,沉积了红色河、湖相陆源碎屑建造。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有:二叠系上统羊八寨组,岩性为紫红色、青灰色板岩夹薄层变质石英砂岩;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岩性为紫红色绢云母板岩、灰绿色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局部夹灰色泥质灰岩;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岩性为灰紫色、紫红色板岩夹变质细砂岩;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一段,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变质石英砂岩夹灰绿色、紫红板岩;景星组二段,紫红色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 2.2构造 矿区为一轴向北西-南东,东翼倒转,以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为核部的倒转背斜的东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区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一级构造单元为早期近南北向无量山-普洱断裂带,是区内导矿构造;二级构造单元为中期北西向的F1、F2断裂,是区内运矿构造;受其影响一组北东、北西向的羽状断裂是本区的储矿构造;晚期近南北向F3、F4断裂为本区的破矿构造。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 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精装!彩图! 内容简介 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

指出了找矿方向。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 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 矿等。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 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其中,造山型斑岩铜矿又分为主碰撞期加厚地壳拆沉壳幔混熔岩浆斑岩铜矿和后碰撞构造转化期 大规模走滑断裂切割岩石圈诱发地幔岩浆上侵形成的斑岩 铜矿等两种形成机制。中国“斑岩型”铜(钼、金)矿具有产 出空间成带、形成时间多期、同一带内成矿时代大体相同的

辽宁省北镇市杜屯地区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资源概况

辽宁省北镇市杜屯地区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资源概况 本文通过笔者在北镇市杜屯地区石墨矿床的地质勘查工作中,以野外地质调查、找矿研究及大量的钻孔资料为基础,总结勘查区含矿地层特征,通过编制各种图件,并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大致查明(1)区内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NW,倾向SW,倾角20°左右。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岩以玄武岩为主,为燕山期产物,对石墨矿床有一定的破坏作用。(2)本区石墨矿床赋存于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底部一套灰色~灰黑色变质岩系中。含矿岩石主要为石墨片岩、石墨黑云母片岩、石英石墨片岩等。(3)本区主要可采石墨矿体有4个,矿床类型属于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固定碳含量3.5%~35.03%,平均5.84%。(4)本区获得石墨矿石资源量(333)8175万吨,获得石墨矿物量498万吨,为大型石墨矿床。 标签:石墨矿床区域变质晶质石墨杜屯地区 0前言 本区通过1:20万化探、1:5万航磁异常查证赋存有石墨矿床。通过野外实地踏勘,发现地表有石墨矿体出露,在测量矿体产状、厚度、岀露走向长度、分布范围的同时,还采取了4个矿体样品,送“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普查中心辽宁测试研究所”测试,其固定碳含量分别为4.68~7.64%。 为查明含矿岩体赋存特征及含矿层位,区内开展1:1万和1:2千地质填图,1:1千实测地质剖面,1:1万物探电法测量,1:1万物探电法中梯测量等地质矿产测量,用来圈定含矿层位和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在此基础上开展槽探、钻探等地表和深部工程验证,探求石墨矿资源量。 1勘查区地质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Ⅰ)北缘燕山台褶带(Ⅱ)辽西台陷(Ⅲ)东缘,医巫闾山背斜(Ⅳ)的东侧。 1.1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由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底部地层(Chg1)及新生界第四系组成。根据岩石组合特征高于庄组底部地层(Chg1)又分为三个岩段。 下段:为灰白~浅灰色,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组成的长英质碎斑岩及糜棱岩等,岩石具碎斑状结构,硬度大,厚度大于128m。 中段:为浅灰~灰黑色,以含有石墨矿、具有千糜构造和红柱石斑晶为特征,岩矿石具有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由红柱石黑云母石墨片岩、红柱石二云母石墨片岩、红柱石石墨千糜岩等组成,厚度20~90m。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通过分析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体产出特征入手,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矿区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标签:成矿规律找矿方向铜多金属矿床宝山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逊克县。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矿床今后的找矿方向,以期对矿床进一步勘查有所帮助。 1区域地质背景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加里东中期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段乌底河断陷盆地中库尔滨凹陷与宝山隆起衔接地带。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额头山组(Pt32e),古生界铅山组(C1q)和红山组(P2h),中生界龙江组(K1l)、宁远村组(K1n)、九峰山组(K1j)及甘河组(K1g),新生界第三系孙吴组及第四系。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其中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晚期侵入岩多呈岩基状产出,少部分呈岩株状产出,燕山晚期侵入岩规模小,多呈小岩株状或岩墙状产出,与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常与同时代的中—酸性火山岩相伴出现。 区内断陷盆地中隆起和凹陷发育。受岩浆活动影响,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地层多呈残留体分布,褶皱残缺不全,难以恢复。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地层较为简单,为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岩性组合为:砂岩夹角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状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灰—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夹薄层状变质砂岩。为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赋矿围岩之一。 2.2 侵入岩 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中奥陶世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是铜矿内铜多金属矿体的主要围岩,与成矿有密切的关系。 2.3 构造

石墨矿资源概述

石墨矿资源概述 石墨是碳元素的结晶矿物之一,具有润滑性、化学稳定性、耐高温、导电、特殊的导热性和可塑性、涂敷性等优良性能,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石墨在冶金工业中主要用作耐火材料;在铸造业中用作铸模和防锈涂料;在电气工业中用于生产碳素电极、电极碳棒、电池,制成的石墨乳可用作电视机显像管涂料,制成的碳素制品可用于发电机、电动机、通讯器材等诸多方面;在机械工业中用作飞机、轮船、火车等高速运转机械的润滑剂;在化学工业中用于制造各种抗腐蚀器皿和设备;在核工业中用作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和防护材料等;在航天工业中可做火箭发动机尾喷管喉衬,火箭、导弹的隔热、耐热材料以及人造卫星上的无线电连接信号和导电结构材料。此外,石墨还是轻工业中玻璃和造纸的磨光剂和防锈剂,制造铅笔、墨汁、黑漆、油墨和人造金刚石的原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石墨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宽,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中新型复合材料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矿石矿物原料特点 石墨的化学成分为碳(C)。天然产出的石墨很少是纯净的,常含有10%~20%的杂质,包括SiO2、Al2O3、MgO、CaO、P2O5、CuO、V2O5、H2O、S、FeO以及H、N、CO2、CH4、NH3等。石墨矿物呈铁黑、钢灰色,条痕光亮黑色;金属光泽,隐晶集合体光泽暗淡,不透明;解理{0001}完全,硬度具异向性,垂直解理面为3~5,平行解理面为1~2;质软,密度为2.09~2.23g/cm3,有滑腻感,易污染手指。矿物薄片在透射光下一般不透明,极薄片能透光,呈淡绿灰色,一轴晶,折射率1.93~2.07,在反射光下呈浅棕灰色,反射多色性明显,Ro灰色带棕,Re深蓝灰色,反射率Ro23(红),Re5.5(红),反射色、双反射均显著,非均质性强,偏光色为稻草黄色。石墨属复六方双锥晶类,沿{0001}呈六方板状晶体,常见单形有平行双面、六方双锥、六方柱,但完好晶形少见,一般呈鳞片状或板状,集合体呈致密块状、土状或球状。 石墨晶体具典型的层状结构,碳原子排列成六方网状层,面网结点上的碳原子相对于上下邻层网格的中心。重复层状为2的是石墨2H多型,属六方晶系,即通常所指的石墨;若重复层状为3的则为石墨3 R多型,属三方晶系,但在天然石墨结构中不能单独分离出来。在石墨晶体结构中,层内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具共价金属键,间距0.142nm,层与层间以分子键相连,间距为0.340nm,此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性使石墨具有一些特殊的工艺性能。 由于碳原子在石墨结晶格子的原子层中排列紧密,热振动困难,因而石墨能耐高温并具特殊的热性能。石墨的熔点为3850℃,沸点为4250℃,吸热量6.9036×107J/kg,经高温电弧灼烧重量损失极小,在2500℃时其强度比常温时提高1倍,热膨胀系数小(1.2×10-6),温度骤变时其体积变化不大。由于石墨晶体中存在容易流动的电子,因此其导电、导热性能不亚于金属。但随温度升高,导热系数反而减少,在极高温度下趋于不导热状态。石墨的化学稳定性好,不受酸、碱及有机溶剂的侵蚀。石墨的润滑性能类似于二硫化钼和四氟化烯,摩擦系数在润滑介质中小于0.1,尤以鳞片状石墨的润滑性更好。此外,石墨还具涂敷性和可塑性,将其涂敷在固体物体表面,可形成薄膜牢固粘附而起保护固体作用,并可制成任何复杂形状的制品。 由于石墨的工艺性能及用途主要决定于其结晶程度,据此,中国工业上将石墨矿石主要分为晶质(鳞片状)石墨矿石和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石两种工业类型。晶质(鳞片状)石墨矿石中,石墨晶体直径大于1μm,呈鳞片状;矿石品位较低,但可选性好;与石墨伴生的矿物常有云母、长石、石英、透闪石、透辉石、石榴子石和少量黄铁矿、方解石等,有的还伴生有金红石及钒等有用组分;矿石呈鳞片状、花岗鳞片或粒状变晶结构,片状、片麻状或块状构造。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石中,石墨晶体直径小于1μm,呈微晶的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晶形;矿石品位高,但可选性差;与石墨伴生的矿物常有石英、方解石等;矿石呈微细鳞片-隐晶质结构,块状或土状构造。中国石墨矿石绝大多数为晶质(鳞片状)矿石,约占总保有石墨矿石储量的98%,分布于区域变质型及岩浆热液型石墨矿床中;隐晶质(土状)石墨矿石则主要分布于接触变质型矿床中。实际上石墨矿石中的石墨片径是参差不齐的,所谓晶质石墨矿石中,也可能含隐晶质

MVT型矿床

MVT型矿床 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铅锌资源量占全球铅锌资源量的20%左右(张长青等,2009)。 1、特征概述 Leach等人1993年指出该类型矿床一般产出于造山带边缘前陆环境或靠近克拉通一侧的沉积盆地环境;容矿围岩以白云岩为主(少数产于灰岩中),具后生特征,其形成与岩浆活动无直接联系;可发育层控的、断层控制的以及受喀斯特地形控制的矿体,矿体形态变化较大,可以为层状、筒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闪锌、方铅、黄铁、白铁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仅少数矿床发育重晶石、萤石等,还可以有含银和铜的矿物;矿石由粗粒到细粒,由块状到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岩化、方解石化和硅化,主要涉及围岩的溶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控矿因素为断层、破碎带和溶解坍塌角砾岩等;成矿流体为低温中高盐度盆地流体,温度一般为50-250℃,盐度一般为10-30%;金属和硫具有壳源特征。 2、矿床时空分布 目前,该类型矿床的形成年代测试数据较少,Leach等人于2001年根据17个矿床成矿年代数据总结了全球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时间,主要形成于泥盆纪——三叠纪早期和白垩纪——新进纪两个阶段。矿床的容矿围岩的时代范围局限于从元古宙到白垩纪,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少数形成于志留纪和二叠纪,元古宙地层很少发育该类型矿床。但在中国,晚震旦世地层却是MVT矿床较发育的地层之一。 该类型矿床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东部及东北部各州,加拿大西部及北部各省。除此之外,该类型矿床在欧洲也较发育,波兰、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均有此类矿床的产出。在我国,该类矿床主要产于扬子地台及周边地区,包括西缘的川滇黔交界地区(云南会泽、茂租,四川大梁子山、天宝山、赤普等),北缘的秦岭南部地区(陕西马元,湖北竹溪古城,神农架等矿区),中部的湘鄂地区(湖南李梅、董家河、白云铺等),南缘的桂粤地区(广东凡口,广西泗顶、后江桥、北山等),此外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育有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带等。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摘要:在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矿产资源已成为资源勘查的首要任务,而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研究成为矿床勘查的热点问题,并对勘探隐伏矿床有重要指导意义。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探测和开采有色金属,关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基于此,研究分析有色金属成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的前景,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有色金属;地质环境状况;成矿特征;找矿前景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需求有色金属的量逐渐增大,但是有色金属又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勘探开采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矿产的开产率切实提高,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出露地表和地球浅部易识别的矿床已非常少,而地球深部矿床的找矿难度又非常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找矿方法和先进的成矿模式理论及成矿预测理论,寻找新矿床将成为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成矿模式是对同一类矿床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其它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是反映对矿床规律的认识。成矿预测则是在成矿模式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对潜在的矿床做出推断、解释和评价并提出矿床发现的途径,从而对矿床进行定量评价的过程。在当前找矿难度大的形势下,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理论和科学方法做指导来建立成矿模式指导找矿工作,不仅能克服以前找矿的盲目性还能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成矿模式的研究和预测利于成矿理论、矿床分类、矿床成因规律的研究发展,使矿床研究方法理论化、系统化,并且对寻找地球深部隐伏的矿产资源有非常重要。 鉴于复杂的地质条件,笔者就某地的有色金属成矿,在以往的找矿实践经验和地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区域成矿的特征和矿区分布,以期提供科学的信息和依据,从而促进在新的区域勘察发现新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 有色金属的广义概念 有色金属广义的概念是指除黑色金属矿产以外的所有金属矿产,它包括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锑、汞等重金属矿产,铝、镁等轻金属矿产,金、银、铂族等贵金属矿产以及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分散金属矿产等金属矿产。 2 成矿模式的内容及发展 成矿模式是在四维空间内对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的高度概括,最终用不同的

【石墨产业】全球及中国石墨矿资源分布概况(最新、最全、最详细)

【石墨产业】全球及中国石墨矿资源分布概况(最新、最全、 最详细) 一、全球石墨矿资源概况 1、全球石墨资源储量 全球石墨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据USGS资料显示,2013年全球石墨总储量约1.3亿吨矿物量。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的石墨储量合计占全球总储量的92.77%。中国石墨基础储量约占世界的33%,仅次于巴西(约占世界的38%)。巴西新发现的Almenara石墨矿为罕见的超大型石墨矿,使其石墨总储量由之前的36万吨增加到近5800万吨,位居世界首位。印度石墨矿储量为1100万吨,墨西哥石墨储量为310万吨。 2015年世界主要石墨国家基础储量对比图 2、国外石墨矿床类型 (1)石墨呈浸染鳞片状分布在火山岩、硅质沉积岩中,此类矿床石墨鳞片大,矿石质量高,有著名的马达加斯加大鳞片晶质石墨矿; (2)含石墨矿石呈脉状充填在断裂裂隙和洞穴中,此类矿床石墨品位高,典型的矿床是斯里兰卡的脉状石墨矿;(3)由中酸、酸性花岗岩侵入大理岩中形成热液交代接触变质矿床,此类矿床矿石质量较好,在俄罗斯和朝鲜等国家

有分布; (4)煤或富碳沉积物中的变质石墨矿床矿石中的石墨多为隐晶质,墨西哥、印度及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石墨矿床均属此类型。 3、各国石墨资源概况 巴西 巴西石墨矿分布在MinasGerais、Ceara和Bahia地区,PedraAzul地区拥有巴西最好的鳞片石墨矿,石墨矿石储量已探明2.5亿吨,品位20-25%。新发现的奥门纳拉石墨矿石资源量近5700万吨,碳含量4-10%。 印度印度石墨矿床多为煤或富碳沉积物的变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奥瑞萨邦和拉贾斯坦邦,奥瑞萨邦的石墨矿床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中,有三个石墨矿带,即:博兰吉尔-桑巴尔普尔矿带、普尔巴尼-长拉汉迪矿带和登卡纳尔矿带,其中最大的矿床延伸达6.4-11.3公里,矿体厚120米。 墨西哥 墨西哥已发现的石墨矿床绝大多数为隐晶质石墨矿床。其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格雷罗州、索诺拉州和伊达尔戈州。世界上超大型的高质量的隐晶质石墨矿床就位于索诺拉州。该矿床矿体赋存在含煤的深灰红色石英岩之间,矿体厚7.3米,矿体的平均品位非常高,矿石一般品位为80%,最高品位可达95%。

成矿规律(摘抄)

1、断裂性质和规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首先要查明控矿断裂的性质、规模、产状要素等等。 就力学性质而言,可将断裂分为张性、压性和扭性三大类。三类断裂不同的成矿特点如下: 张性:围岩受力处于膨胀状态,孔隙度较高。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不规则状、延伸较小,矿液易于通过。温度下降快,形成相对开放系统,以充填成矿为主。主要发生在浅部,受控的矿成脉状或向下尖灭的透镜状居多。 压性:围岩受力处于压缩状态,孔隙度渗透率都小。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舒缓波状,走向、倾向延伸大,有尖灭再现的特点,温压下降慢,形成相对封闭系统,以交代成矿为主,完全压性断裂,对成矿不利。 扭性:兼具张性和扭性的特点(压扭接近压性,张扭接近张性),孔隙度渗透率也介于二者之间。 结构面产状平直,延伸大,有次级断层与主断裂共生,对成矿有利,充填交代作用均可成矿。 在实际工作中,从断层结构面特点和伴生构造岩的性质,可以对断裂主要力学性质作出判断。有时有的断裂构造活动过程中出现力学性质的改变,产生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要具体分析。 张性、压性断裂活动过程中,常常都伴有扭应力活动,形成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 压扭性断裂结构面常常是不透水面,在成矿过程起着“屏蔽”作用。 一般纯张性断裂中矿化不是最好的,而张扭性断裂中矿化意义较

大。 不同力学性质断裂的派生构造也有不同特点,有助于查明受控矿脉的尖灭再现、侧现、侧伏等规律。断裂构造的规模,包括断距大小,断裂沿走向和倾向的延伸距离,下切深度大小等。有的断裂深切下地幔,且长期活动,常称为深大断裂。它们往往是类生矿化,特别是壳下源矿化的控制构造,值得重视。 2、断裂活动的时间和期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在一个地区往往存在不同时期的断裂构造,而矿化只与其中某一时期或几期断裂构造有关,至于成矿后的断裂对矿体主要是改造和破坏。同一条断裂的不同活动期,其力学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前期构造与后期构造互相影响。构造的多期活动,可以导致多期矿化的叠加,这些情况在各个矿区极为常见。矿床划分成矿段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矿区构造活动期次。一些层控矿床,断裂构造在成矿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断裂构造的研究、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断裂构造的有利成矿部位 断裂构造现象极为常见,但是成矿只是在断裂中某些局部地段。从断裂控矿角度出发,广大地质工作者积累了不少实际资料。 下列有利的成矿部位,对预测选区选点极为重要。 (1)不同断裂交叉处,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处; (2)在断裂产状变化处,在平面上断层走向发生扭曲转弯处,在剖面上张性断层倾角由缓变陡处,压性断层由陡变缓处。 (3)断裂中局部圈闭好的部位,如压扭性断层的下盘,断层泥和蚀变构造岩起圈闭作用; (4)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交汇或其他构造交切处等。

白银地区金矿成矿及找矿规律

白银地区金矿成矿及找矿规律 【摘要】本文针对白银地区特定的成矿地质环境,从矿源层控矿、岩浆岩活动控矿、区域变质作用控矿、构造控矿四个方面对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针对不同金矿类型的找矿规律。 【关键词】白银;金矿成矿;找矿规律 从矿床的形成因素及过程来看,特定矿床的出现是岩石圈系统某种运动(作用)的结果。白银地区位于北祁连山早古生代造山带石灰沟—白银厂裂谷—岛弧东延部分石青硐—白银火山岩亚带东段,南为中祁连隆起带。该地区金矿床的形成归因于晚元古代以来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该地区的金矿类型众多,曾以白银厂大型黄铁矿型铜矿床享誉国内外。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金矿资料,并结合白银地区的地质演化、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分布等对该地区的金矿成矿及找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 1.成矿地质环境 白银地区形成的主要成矿地质环境有: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了高山古陆边缘裂陷槽、白银火山岛弧带、断陷盆地。这几大地质环境构成了白银地区主要的成矿地质背景。 1.1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 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位于黑石川-棺材涝池-曾家庄一带。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由古特提斯板块向中国陆台急剧俯冲使该区发生褶皱而成。其地质特征为海相碎屑岩沉积区域变质及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矿床类型为变质热液型、蚀变破碎带型和硫化物伴生金型。 1.2了高山裂陷槽 了高山裂陷槽位于西湾以南红砂岘—甘露池一带,形成于早古生代中、早期,因地壳运动使中部(了高山)下陷而成。其地质特征为成熟度低的岩屑杂砂岩、硅质岩、火山岩沉积及岩脉侵入活动。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和变质热液型。 1.3白银火山岛孤带 白银火山岛孤带位于石青硐- 苏家湾断裂带以北,形成于早古生代中、早期,因火山喷发而成。其地质特征为双峰式火山喷发沉积及岩浆侵入活动,不同方向构造活动。矿床类型为热液改造型和块状硫化物伴生金型。 1.4断陷盆地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_王登红

第8 8卷 第1  2期2 0 1 4年1 2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 l.88 No.12Dec. 2 0 1  4 注:本文为中国地质大调查“我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212010633903)和“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1212011220369)、“中国分矿种(组)矿产地质总结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4039601)、“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项目(编号12120114039701)等联合资助的成果。收稿日期:2014-08-30;改回日期:2014-11- 21;责任编辑:周健。作者简介:王登红,男,1967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成矿规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百万庄路26号;电话:010-68999048;Email:wangdenghong @sina.com。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王登红1),徐志刚1),盛继福1),朱明玉2),徐珏1),袁忠信1),白鸽1),屈文俊3), 李华芹4),陈郑辉1),王成辉1),黄凡1),张长青1),王永磊1),应立娟1),李厚民1),高兰1), 孙涛1),付勇1),李建康1),武广1),唐菊兴1),丰成友2),赵正1),张大权5)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武汉,430205;5)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 内容提要: 对重要矿产开展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又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自2006~2013年的8年间,通过对400多个典型矿床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全面研究,编制了成矿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培训,指导了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完成了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了全国单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和成矿规律编图方法,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扎实了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了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工作,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显著地提升了我国成矿学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矿种成矿规律;区域成矿规律,潜力评价;成矿预测;研究进展 作为“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项目旨在根据现有资料、系统总结全国重要矿种、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并以此指导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勘查。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为:通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编制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负责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成矿规律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和完成全国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及其数据库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野外调查。自2006~2013年,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集体野外调查矿产地共453处,采集各类样品数千件,新测定同位素年龄数据400多个,编制了16个矿种的1∶500万全国性图件4类64种, 建设分矿种的数据库16个,汇总数据库1个,发表论文16 8篇,已出版专著8部、全国性成矿规律图1套,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1 研究方法方面的新进展 成矿规律的研究是一项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研究人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至关重要(王登红,2011)。以往没有一套规范性的技术要求来表达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如何编制成矿规律图,学者们认识各异,编出的图件也各不相同,影响到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和表达。在项目实施之初,项目负责人就认识到编制统一技术规范的重要性,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陈毓川等,2010a),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例如,为编好省级的、大区的和全国的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和综合矿种成矿规律图,项目有关人员研读并吸取了国内外的一些成矿(规律)图和“国标GB958-99”之长处,设计出了一套新的图例(图1、2、3) 。该套图例

石墨资源分布

一、全球石墨矿资源概况 1、全球石墨资源储量 全球石墨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据USGS资料显示,2013年全球石墨总储量约1.3亿吨矿物量。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的石墨储量合计占全球总储量的92.77%。中国石墨基础储量约占世界的33%,仅次于巴西(约占世界的38%)。巴西新发现的Almenara石墨矿为罕见的超大型石墨矿,使其石墨总储量由之前的36万吨增加到近5800万吨,位居世界首位。印度石墨矿储量为1100万吨,墨西哥石墨储量为310万吨。 世界主要石墨国家基础储量对比图 2、国外石墨矿床类型 (1)石墨呈浸染鳞片状分布在火山岩、硅质沉积岩中,此类矿床石墨鳞片大,矿石质量高,有著名的马达加斯加大鳞片晶质石墨矿; (2)含石墨矿石呈脉状充填在断裂裂隙和洞穴中,此类矿床石墨品位高,典型的矿床是斯里兰卡的脉状石墨矿; (3)由中酸、酸性花岗岩侵入大理岩中形成热液交代接触变质矿床,此类矿床矿石质量较好,在俄罗斯和朝鲜等国家有分布; (4)煤或富碳沉积物中的变质石墨矿床矿石中的石墨多为隐晶质,墨西哥、印度及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石墨矿床均属此类型。 3、各国石墨资源概况 巴西石墨矿分布在MinasGerais、Ceara和Bahia地区,PedraAzul地区拥有巴西最好的鳞片石墨矿,石墨矿石储量已探明2.5亿吨,品位20-25%。新发现的奥

门纳拉石墨矿石资源量近5700万吨,碳含量4-10%。 印度石墨矿床多为煤或富碳沉积物的变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奥瑞萨邦和拉贾斯坦邦,奥瑞萨邦的石墨矿床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中,有三个石墨矿带,即:博兰吉尔-桑巴尔普尔矿带、普尔巴尼-长拉汉迪矿带和登卡纳尔矿带,其中最大的矿床延伸达6.4-11.3公里,矿体厚120米。 墨西哥已发现的石墨矿床绝大多数为隐晶质石墨矿床。其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格雷罗州、索诺拉州和伊达尔戈州。世界上超大型的高质量的隐晶质石墨矿床就位于索诺拉州。该矿床矿体赋存在含煤的深灰红色石英岩之间,矿体厚7.3米,矿体的平均品位非常高,矿石一般品位为80%,最高品位可达95%。 马达加斯加有着全球优质的大鳞片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沿海地区。该类石墨由高碳地层经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呈浸染状赋存于火山岩、硅质沉积岩中。矿体产于云母片岩和云母片麻岩中。矿石品位一般为3-11%,少数矿脉的品位可高达30-40%。马达加斯加的石墨不仅片度大,粗者可达4毫米,甚至超过1厘米,而且其石墨片薄,厚度均匀,质地纯净柔软,工艺性能良好。 斯里兰卡的西部和西南部分布多个优质的晶质石墨矿床,矿体多呈脉状分布于太古界片麻岩中,有的呈透镜状和囊状充填在变质石灰岩和结晶页岩的洞穴中,洞穴型充填的石墨矿体长达20多米,宽3-6米。矿石品位较高,一般为75%,最高可达98%。斯里兰卡的脉状石墨成因复杂,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古老高碳地层经接触变质而成,后再经运移充填在裂隙或洞穴中。 朝鲜盛产细晶石墨和隐晶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慈江道和咸镜道。咸镜道内的东方石墨矿是朝鲜最大的细晶质石墨矿床。石墨呈细鳞片装或致密块状分布于云母片岩和绿泥石片岩中。矿石品位不高,平均品位为10.3%,矿石易选,精矿品位可达85%以上。 乌克兰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克什提姆-穆尔津片麻岩中,已开采的最大石墨矿是查瓦里耶鳞片石墨矿,矿石品位6-7%。波多果尔石墨矿床位于伊尔库茨克以西,东萨彦山脉中部,已发现矿体20个,石墨片径0.25-1毫米。 此外,捷克斯洛伐克既产隐晶石墨,也产晶质石墨;挪威的石墨储量不大,但鳞片较粗;意大利、美国、巴西、加拿大、南斯拉夫、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均有晶质石墨产出;瑞士、朝鲜、美国等国家均有隐晶石墨产出,但是这些国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 (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 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据王之田(1988)统计的各时代铜矿储量比例:太古宙0.6%,古元古代7.8%,中-新元古代16.5%,早古生代3.5%,晚古生代6.2%,中生代49.8%,新生代15.3%。 从各期的地壳运动来看,自寒武纪以来,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的地壳运动,每期虽然都有相应的铜矿成矿作用,并形成矿床,但以燕山期生成的矿床最多。据郭文魁主编的1∶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了115个铜矿的床(点)在各成矿期的比例,其中燕山期占46%。可见铜矿床的形成在整个地史成矿期中,燕山期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成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从成矿环境来看,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也较强烈。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多种铜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赣东北、长江中下游、祁连山及邻区、中条山、西昌-滇中、三江地区以及黑龙江嫩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等。在这些成矿区带已探明的铜储量占全国铜总储量的80%以上。 (三)主要铜矿类型的成矿环境 从板块构造成矿环境来看,据王之田等人研究认为,斑岩型铜矿产于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含活动陆内古板边)和岛弧环境挤压弧系里,都与发生大幅度相对运动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夕卡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成矿环境基本类似,但成矿围岩有所不同;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在离散板块边缘和会聚板块边缘以及岛弧环境等均有产出,主要为大陆边缘斜坡已跨上洋壳部位的优地槽,或经洋壳俯冲送到海沟地带的原来生成在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环境;海相沉积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产于大陆壳海西-印支期海相断裂拗陷带环境,并受中生代岩浆岩的活化改造富集;海相沉积(变质)岩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