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新北师大版必修3 第2章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作业2

2019-2020学年新北师大版必修3 第2章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作业2

2019-2020学年新北师大版必修3 第2章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作业2
2019-2020学年新北师大版必修3 第2章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作业2

2.1人体的代谢与稳态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 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 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 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正常人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B. 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因此a1>a2,b1

C. 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 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4.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 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 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胰岛素含量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情况分别是()

A. 减少,增加

B. 增加,减少

C. 减少,减少

D. 增加,增加

6.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温持续38℃时散热量与产热量保持平衡

B. 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

C. 感染病菌时人体发烧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D. 高烧不退的人可以冷水敷额头或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物理降温方法

7.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 某人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多喝豆浆

8.奶被人们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奶中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是()

A. 奶→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 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 奶→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 奶→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9.人体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复合物)形式分泌到细胞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和内质网有关

B. VLDL分泌出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 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

D. 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10.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集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隔水煮沸冷却后呈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判断最严谨的是

A. 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 乙不可能是糖尿病患者

C. 甲出现尿糖,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 乙是糖尿病患者

11.当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散热方式是

A. 蒸发

B. 传导

C. 辐射

D. 对流

12.右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则()

A. 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B. 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 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 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甲

1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B.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14.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二、填空题

15.填概念图请写出A、B、C、D、E对应概念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

16.内环境________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7.肥胖可能导致糖尿病,为了研究新药T对糖尿病的疗效,需要创建糖尿病动物模型.科学研究中常用药物S创建糖尿病动物模型.给甲、乙、丙、丁4组大鼠注射药物S,如图显示各组大鼠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基础血糖值.

(1)如图中________ 组鼠能用于研究新药T疗效.

(2)分别让糖尿病大鼠服用新药T或另外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P后,测定空腹血糖浓度、肝糖原含量、血液总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存在于组织细胞表面,可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参与血脂调节).数据见下表.

已知表中T表示新药T处理的糖尿病大鼠、P表示药物P处理的糖尿病大鼠,则据表推断M表示________ 大鼠.

(3)利用表中的数据,针对新药T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机制分别做出分析如下:

新药T可通过________ 的方式降低血糖水平,可通过________ 的方式降低血脂水平.

(4)将表中各组空腹血糖浓度和肝糖原含量数据,在新建立的同一个坐标系里,用柱状图表示________ 18.饮酒过量会对人体器官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造成严重危害,酒精的代谢过程主要在人体的肝脏内进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分泌腺________的活动加强,促进________ 从而促进产热.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增强,散热加快,造成人体的实际体温________ (“低于”或“高于”)正常体温,从而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

(2)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过高,会抑制________ 的活动,使________的释放量减少,最终使尿液增多.(3)酒精也会影响下丘脑的活动.下丘脑细胞分泌的________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而促进内分泌腺

________ 的活动,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如果后者的活动过强,就会抑制前二者的分泌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 调节.

三、解答题

19.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如图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活化G蛋白,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__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通过________运输至靶细胞,并与靶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特异性结合,该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

(2)图中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________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__.

(3)寒冷刺激时,图中的生物学效应指的是________.

(4)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内将变为________电位.在体温调节中枢的突触中,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20.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都属于细胞外液,请在下列方框中分别填写其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用箭头表示出a、b、c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字母即可)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只有维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的稳态,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长时间行走后,脚底会磨起“水泡”,刺破水泡,流出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________ .

(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

(6)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血浆、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

21.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 ,B液为________ ,C液为________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膜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病的发生.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呼吸中枢不位于下丘脑,所以下丘脑与呼吸调节无关,A错误。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血浆和淋巴中,B正确。内环境渗透压越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越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突触间隙也有少量蛋白质,如分解神经递质的酶,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解答】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A错误;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B正确;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

D、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D正确.

故选:A.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3.【答案】B

【解析】【解答】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所有的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0℃的环境中时a1=b1,30℃的环境中时,a2=b2,所以,a1=b1>a2=b2,B符合题意;

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在神经-体液调节下,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都会增加以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稳定。同时排汗减少,所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

①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

②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③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故选:D.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

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人体进食后,因为糖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呈升高趋势,此时,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所减少,以维持血糖的平衡.

故选:B.

【分析】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持续38℃时散热量与产热量保持平衡,A正确;

B、当产热多于散热时,体温会升高,B错误;

C、感染病菌时人体发烧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体温升高不利于病菌的生存,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

D、高烧不退的人可以冷水敷额头或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物理降温方法,D正确.

故选:B.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7.【答案】B

【解析】【分析】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内环境含量最多的是水,B错误。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营养不良,身体浮肿是缺少血浆蛋白,需要补充蛋白质,豆浆的主要成分是代表蛋白质,D正确。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奶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后,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大部分物质进入血浆,少部分脂质类物质进入淋巴,由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营养物质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因此奶中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是:奶进入循环系统进行消化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进而进入内环境,由内环境进入组织细胞.

故选:B.

【分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答案】D

【解析】【解答】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形成场所,内质网的功能与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而VLDL是脂肪与蛋白复合物,故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和内质网有关,A正确;

B、根据题干可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是大分子复合物,因此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体现了细

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含量升高,C正确;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D错误.

故选:D.

【分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膜泡运输;内质网的功能与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含量升高.10.【答案】C

【解析】【分析】班氏试剂遇还原糖水浴呈砖红色,由题中实验结果可知甲出现血糖,D错误,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AB错误,本题选C。

11.【答案】A

【解析】【分析】蒸发散热是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主要是呼吸道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辐射散热是由温度较高的物体表面(一般为皮肤)发射红外线,而由温度较低的物体接收的散热方式,传导散热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对流散热(thermal convection)紧贴身体的空气由于辐射的结果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上升,冷空气接着来补充,体表又与新移动过来的较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因而不断带走热量。由上述散热方式的定义和题干中环境温度接近体温,可推断这种环境中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答案选A。12.【答案】A

【解析】【分析】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由图可知,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在血浆里,故B错误;由于毛细血管壁较薄,故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透过进入血浆,即血浆中的蛋白质较少;故C错;细胞的代谢废物要先经过组织液再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浆中,D错误;故选A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内环境的成分

13.【答案】B

【解析】【解答】A、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B符合题意;

C、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不符合题意;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与内环境有关的易错点: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3)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14.【答案】D

【解析】【解答】入水后,寒冷刺激机体,通过调节,机体要加强产热和减少散热,维持正常体温。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产热维持体温,A不符合题意。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B不符合题意。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C不符合题意。促进垂体活加强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加强产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寒冷时体温调节模型:

二、填空题

15.【答案】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反射弧;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而免疫调节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因此A是体液调节,B是免疫调节,E是非特异性免疫;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因此C是反射,D是反射弧.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6.【答案】稳态

【解析】【解答】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稳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7.【答案】丁;无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增加组织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

【解析】【解答】解Ⅱ(1)图2显示,各组大鼠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依次为:甲组先升后降最终稳定在基础值;乙组先降后升最终稳定在基础值;丙组围绕基础血糖值上下波动;丁组一直高于基础血糖值.综上分析,丁组为用药物S创建的较为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能用于研究新药T疗效.

(2)据表中信息可知,N血糖浓度正常,故推断N表示正常大鼠,M血糖浓度过高,表示为无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

(3)据表中数据可知,新药T处理后,肝糖原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加,故说明新药T可通过的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方式降低血糖水平,可通过增加组织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的方式降低血脂水平.

(4)据表中数据绘出相应的柱状图.

【分析】据表中信息可知,N血糖浓度正常,故推断N表示正常大鼠,M血糖浓度过高,表示为无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新药T处理后,肝糖原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加,故说明新药T可通过的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方式降低血糖水平,可通过增加组织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的方式降低血脂水平.

18.【答案】甲状腺和肾上腺;氧化分解;低于;垂体;抗利尿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性腺(睾丸或卵巢);反馈(负反馈)

【解析】【解答】解:(1)寒冷环境中,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加强,分泌相应的激素量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使皮肤毛细胞血管扩张,散热加快,造成人体的实际体温低于正常体温,降低免疫力.

(2)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过高,会抑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使尿量增多.

(3)酒精也会影响下丘脑的活动.下丘脑细胞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进内分泌腺性腺的活动,进而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如果性腺分泌的性激素过多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这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分析】寒冷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增加产热的途径有: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代谢;减少散热的途径有: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液分泌减少.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三、解答题

19.【答案】(1)垂体;体液;糖蛋白

(2)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3)促进甲状腺细胞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4)正电位;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解答】解:(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细胞合成并分泌,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G偶联蛋白能识别特定的信息分子并与信息分子结合,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识别等重要的功能.(2)图中过程①是转录,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核糖核甘酸为原料,需要RNA 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3)寒冷刺激时,G蛋白偶联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促进甲状腺细胞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增加机体的产热量,抵御寒冷.(4)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内流,膜电位将变为外负内正,在体温调节中枢的突触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又使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故在突触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分析】如图表示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生成mRNA的过程,过程中需要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ATP供能、RNA聚合酶的催化等;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过程中需要原料氨基酸、ATP供能、蛋白质合成酶的催化和tRNA的转运等.

四、综合题

20.【答案】(1)淋巴;组织液;血浆

(2)

(3)内环境;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组织液

(5)自由扩散;6;第三阶段

(6)血浆含蛋白质多,组织液含蛋白质少

【解析】【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c是血浆,b是组织液,a是淋巴.(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媒介.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4)脚底会磨起“水泡”,刺破水泡,流出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组织液.(5)氧以自由扩散形式进入组织细胞;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共6层膜.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6)血浆含蛋白质多组织液含蛋白质少血浆.

故答案为:(1)淋巴组织液血浆(2);(3)内环境神

经﹣体液﹣免疫调节(4)组织液(5)自由扩散 6 第三阶段(6)血浆含蛋白质多,组织液含蛋白质少【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淋巴,b是组织液,c是血浆,abc共同组成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1.【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

(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2)胰腺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其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组织液的浓度,所以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3)胰消化酶分泌后进入人的消化道,属于体外环境,胰岛素分泌后进入血液,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发挥作用的部位;胰岛素如果分泌不足,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引起糖尿病.

故答案为:(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

【分析】人体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它们是细胞赖依生存的环境.细胞有氧呼吸产生,并通过自由扩散方式排出.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降低血糖浓度.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三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测试题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三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测试题 学号:________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1,)2 1(|{},1,log |{2>==>==x y y B x x y y A x ,则A =B ( ) A . ??????< <210|y y B. {}10|<> B. b c a >> C.a b c >> D.c b a >> 4. 设函数221,1(),1x x f x x ax x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 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A B = 真子集 A ≠ ?B (或 B ≠ ?A )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 (1)A ≠ ??(A 为非空子 集) (2)若A B ≠ ?且B C ≠ ?,则 A C ≠ ? B A 集合 相等 A B = A 中的任一元 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 (1)A ?B (2)B ?A A(B)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 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 称 记 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交集 A B I {|,x x A ∈且}x B ∈ (1)A A A =I (2)A ?=?I (3)A B A ?I A B B ?I B A 并集 A B U {|,x x A ∈或}x B ∈ (1)A A A =U (2)A A ?=U (3)A B A ?U A B B ?U B A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三习题:阶段质量检测(一)含答案

阶段质量检测(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了解1 200名学生对学校某项教改试验的意见,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考虑用系统抽样,则分段的间隔k为( ) A.40 B.30 C.20 D.12 2.某学校为了调查高一年级的200名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所需时间,采取了两种抽样调查的方式:第一种由学生会的同学随机抽取20名同学进行抽查;第二种由教务处对该年级的学生进行编号,从001到200,抽取学号最后一位为2的同学进行调查.则这两种抽样的方法依次是( ) A.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C.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3.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中数据的最大值是140,最小值是51,组距是10,则应将样本数据分为( ) A.10组 B.9组 C.8组 D.7组 4.(陕西高考)某单位有840名职工,现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42人做问卷调查,将840人按1,2,…,840随机编号,则抽取的42人中,编号落入区间[481,720]的人数为( ) A.11 B.12 C.13 D.14 5.某大学数学系共有本科生5 000人,其中一、二、三、四年级的人数比为4∶3∶2∶1,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则应抽取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为( ) A.80 B.40 C.60 D.20 6.已知200辆汽车通过某一段公路时的时速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时速在[60,70)的汽车辆数为( )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3《人体免疫》word练习题

第3节人体免疫 知识点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像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它们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2.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水痘病毒等)叫作抗原。 3.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作用没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后建立起来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4.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侵害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知识点2计划免疫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5.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6.“四苗” 知识点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国家卫计委规定:在每年12月4日四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A) A.抗体 B.抗原 C.病毒 D.溶菌酶 2.下图反映了人体内的某种生命活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 A.细胞吸水 B.免疫反应 C.受精过程 D.反射活动

知识点2计划免疫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3.(2017·黑龙江绥化中考)在计划免疫中,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能预防的疾病是(D) A.百日咳 B.白喉 C.破伤风 D.结核病 4.计划免疫是指(C) A.有计划地给人注射抗生素药物,属于特异性免疫 B.有计划地为病人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属于特异性免疫 D.有规律地消灭地方性传染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广东模拟)下列几种生理反应,与人体的免疫机能无关的是(C)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发炎反应 C.剧烈运动后大量排汗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2.(山东日照模拟)下图中生动形象的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3.(黑龙江大庆模拟)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原就是指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C.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麻疹病毒和麻疹疫苗都可以作为抗原 4.(内蒙古包头模拟)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5.导学号53104130(广东揭阳模拟)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变化情况是(B)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 单元整合训练(一)【含答案】

单元整合训练(一) [语言知识再落实] Ⅰ.单句语法填空 1.I'll make arrangements(arrange) for you to be met at the airport. 2.I was terrified(terrify) out of my mind,giving my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3.It didn't take much persuasion(persuade) to get her to tell us the truth. 4.From time to time his sharp cough broke the rather frightening (frighten) stillness. 5.In the light of recent discoveries (discover),it may be necessary to revise our previous theory. 6.He glanced at the envelope and recognised (recognition) his uncle's handwriting. 7.Of those wounded in the battle,only three survived(survival),and now they all have passed away. 8.The journey along this route is very attractive (attract) for its picturesque scenery. 9.Yesterday Michael apologised(apologise) to his boss for being late. 10.It is reported that twenty-five thousand deaths per year are caused by air pollution(pollute). Ⅱ.完成句子 1.Can you arrange for us to visit the Industrial Exhibition tomorrow morning? 你能不能安排我们明天上午参观工业展览会? 2.I finally managed to persuade her to go out for a drink with me. 我最后终于成功地说服她跟我一起出去喝一杯。 3.People are banned from smoking in many public places in England. 在英国,许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4.Some strange customs have survived from earlier times. 有些奇怪的风俗从古代沿袭下来。 5.Beautiful flowers in the streets of Beijing attracted many people's attention.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1全套教案

第一章集合 课题:§0 高中入学第一课(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 级学校深造。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 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 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 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吃苦耐 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 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 一年,… 4、本节课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为什么 要学数学?如何学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

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本期数学教 学、活动安排?作业要求? 二、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 2.如何学数学: 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册,教材上每章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 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 书本: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

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选修系列), 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复习资 料。 知识: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分别有2、3、6、10个模块)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 4.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②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③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⑥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⑦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⑨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5.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 本期学习内容:高一必修①、②,共72课时,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课文必修三

模块3 U7 L1 1 The Spirit of Explorers Viking Voyages to America The Vikings were the first Europeans to reach America. They achieved this long before Columbus ever set sail. The Vikings were a group of people whose ancestors came from Scandinavia. They controlled the seas and coasts of Northern Europe between the 8th and 10th centuries AD. By around 900 AD, there were many places in Northern Europe where the Vikings chose to live. In 982 AD, when a man called Eric the Red decided to set sail further west, there were as many as 10,000 Vikings living in Iceland. According to the old stories of Iceland and Norway, Eric the Red was forced to leave Iceland because he had committed a murder, for which he got into trouble. Eric reached Greenland and discovered that people could live in the place where he landed. He returned to Iceland and told people there about Greenland. He persuaded some people to go back with him to Greenland. Eric set sail once again, this time with 25 ships, of which only 14 made it to Greenland. Not long after Eric the Red had landed in Greenland, a man called Biarni set sail from Iceland in search of Eric's party. Biarni was hoping to join his father who was with Eric, but he was blown off course and found himself in an unknown land, from where he eventually reached Greenland. In the year 1002, when Eric the Red's son Leif was planning a trip further west, Biarni was the man with whom Leif discussed his plans. Leif followed Biarni's directions and sailed to what is believed to be the coast of present-day Canada. He then sailed further south to an island which is now known as Newfoundland. We know about Eric the Red and Leif's deeds through stories which were written down centuries later in Norway and Iceland. They are the first records we have of Europeans sailing to the Americas. U7 L3 3 The Sea World UNDER WATER WORLD The Best place to See Sea Creatures Polar World We have polar bears and a real iceberg too! You can only see a small part of it above the water. It's three times as big underwater. Watch the acrobatic seals at feeding time. Meet our less energetic but more friendly penguins. You'll love them! Ocean Floor See som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oral and the most unusual fish in the world. Watch some fish “flying” through the water. They are less colourful than some other fish but they move beautifully. Sea Theatre See our intelligent dolphins. There are fantastic shows every two hours. Discovery Pool Especially for younger children. They can touch crabs and other smaller creatures. They can be educated about daily life on the beach in this exciting area. Virtual Reality Voyage Our most up-to-date attraction. Come with us on a “virtual reality” trip to the ocean floor and see some of the strangest fish in the world.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1-1

第一章统计 §1 从普查到抽样 双基达标(限时20分钟) 1.下面的四个问题中,可以用抽样调查方法的是( ).A.检验10件产品的质量 B.银行对公司10万元存款的现钞的真假检验

C.跳伞运动员检查20个伞包及伞的质量 D.检验一批汽车的防碰撞性能 解析根据抽样调查与普查的概念可知A,B,C一般采用普查的方法,只有D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答案 D 2.某学校共有36个班级,每班50人,现要求每班派3名代表参加会议,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A.36 B.50 C.108 D.150 答案 C 3.医生要检验人血液中血脂的含量,采取的调查方法应该是( ).A.普查 B.抽样调查 C.既不能普查也不能抽样调查 D.普查与抽样调查都可以 答案 B 4.(1)对某班学生视力作一个调查; (2)某啤酒瓶生产厂,要对所生产的啤酒瓶的抗压情况进行检验;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对全世界适龄儿童的入学情况做一个调查. 对于上述3个实际问题所应选用的调查方法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普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 5.某公司新上市一款MP4,为了调查产品在用户中受欢迎的情况,采用________形式调查为好(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答案抽样调查 6.某市有7万名学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1)在此项调查中总体是什么? (2)在此项调查中个体是什么? (3)在此项调查中样本是什么? (4)在此项调查中样本容量是多少?

解(1)总体是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2)个体是7万名学生中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3)样本是从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中抽取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4)样本容量是1000. 综合提高(限时25分钟)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查是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 B.我国的人口普查是为了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C.当普查的对象很少时,普查是很好的调查方式,但当普查的对象很多时,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D.普查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实现 答案 B 8.若对某校1200名学生的耐力做调查,抽取其中120名学生,测试他们1500米跑的成绩,得出相应的数值,在这项调查中,样本是指( ).A.120名学生 B.1200名学生 C.120名学生的成绩 D.1200名学生的成绩 解析本题抽取的是120名学生的成绩,因此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这120名学生的成绩构成一个样本. 答案 C 9.某工厂要检验一批产品的质量,决定从这批产品中任意抽取10个进行检验,以判断产品的质量如何.在这个题目中,总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 答案一批产品的质量10个产品的质量 10.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总体是240;②个体是每一个学生;③样本容量是40名学生;④样本容量是40. 解析本题调查的对象是“学生的身高”这一项指标,故①,②不正确.而样本容量是数量,故③不正确.由此可见,研究此类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所要调查的对象是什么.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高一英语必修3

北师大版高一英语必修3 Unit 7 The sea 单元测试题(一) 一、单选: 每题1分,共15分。 1. The news on ___ air reminded him of ____ old friend who is now in America. A. 不填; an B. 不填; the C. the; an D. the; a 2. Have you seen the film ____ script was written by Catherine? A. which B. its C. of which D. whose 3. What should you say when ___ to a stranger? A. to introduce B. introducing C. introduced D. being introduced 4. The Spring Festival ____, and will you come back home for it with your family? A. is coming B. comes C. has come D. came 5.-How about going out with me for the coming weekend? -_____. My parents may come to see me. A. You’re right B. It depends C. Never mind D. It’s all right 6. The young man ____ his success to many people, his parents in particular. A. gives B. treats C. owes D. devotes 7.-Why do you think he can succeed? -He believes in himself, ____ is the most important, I think.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who 8. He has made quite a few new friends in the new school, while I have made ____. A. nothing B. any C. some D. none 9. “How did all this ____?” the angry boss asked the scared worker. A. come across B. come about C. come on D. come over 10. He hurried to the station, ____ to catch the last train. A. to hope B. hope C. hoping D. hoped. 11.-It’s already half past 7! -Yes. Tom ____ here at any moment. A. should be B. may be C. should have been D. must have been 12. With so many people ____ the Internet, it is difficult to see online movies at the same time. A. surf B. to surf C. surfing D. surfed 13. You’d better not interrupt me when I am talking, ____ you are. A. who B. whom C. whoever D. whichever 14. The city is in preparation for an important meeting. As a result, the number of cars ____. A. is limited B. limits C. is limiting D. was limited 15.-I want to know whether we shall go rafting today or tomorrow? -Does that make any ____? A. change B. importance C. difference D. value 二、完形填空:每题1.5分,共30分 Nowadays, any traveler might be treated as a terrorist (恐怖分子) by the immigration (入境) officers in the USA. We returned from Iraq and landed safely. My heart 16 when I was asked to the back room by the immigration officer. My 17, with his very American last name, had no trouble at all. In fact, I am 18 American born and raised,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3、4章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三章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log 32+log 39 2的值为( ) A .2 B .-2 C .9 D .log 313 2 解析: 原式:log 3? ?? ??2×92=log 39=2.故选A. 答案: A 2.化简a 23·b 12·(-3a 12·b 13)÷? ?? ?? 13a 16·b 56的结果为( ) A .6a B .-a C .-9a D .9a 解析: a 23·b 12·? ????-3a 12·b 13÷? ?? ??13a 16·b 56 =-3a 23+12·b 12+13÷? ?? ?? 13a 16·b 56 =-9a 23+12-16·b 12+13-5 6=-9a . 答案: C 3.0.32,log 20.3,20.3三个数的大小关系为( ) A .0.32<20.31, ∴20.3>0.32>log 20.3. 答案: C 4.已知函数f (x )=??? log 2x ,(x >0)2x ,(x ≤0) .若f (a )=1 2,则实数a =( ) A .-1 B .-1或 2 C. 2 D .1或- 2 解析: 由log 2a =1 2得a =2>0,合适; 由2a =12得a =log 21 2=-1<0,合适, 故a =-1或 2. 答案: B 5.函数f (x )=lg 1-x x -4 的定义域为( ) A .[1,4) B .(1,4) C .(-∞,1)∪(4,+∞) D .(-∞,1]∪(4,+∞) 解析: 由题意知1-x x -4 >0,

七年级生物下册 13.3《人体免疫》教案 北师大版

13.3 人体免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结合自身打预防针的经历,认识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难点 抗原、抗体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师: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生: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师: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节----人体免疫,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阅读学习目标。 师:其实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主要是因为我们人体有三大防线,具体是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观看一个有趣的视频,并尝试总结人体的三道防线。(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师:哪位同学来尝试总结一下人体的三道防线? 生: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师:回答得特别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认识这三道防线。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了。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生:皮肤能分泌杀菌物质。 师:很好,皮肤对病菌还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展示动画) 生:阻挡作用。 师:很好,前面我们也学过了皮肤的结构,其中,它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起到阻挡病菌的作用,皮肤与外界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也是这样,它们有是靠什么来实施保护功能的呢? 生:…… 师:呼吸道和消化道都有黏膜,而呼吸道的黏膜上还有纤毛,能够清扫异物,跟外界直接接触的皮肤和黏膜就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阻挡或杀死病原体;2、清扫异物。如果皮肤受损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最新北师大版英语必修三(全册)课后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北师大版英语必修三(全套) 课后练习汇总 课后演练提能 [夯实·基础知识] Ⅰ. 单词拼写 1. On its v________ to New York, the ship was turned over by a storm on the sea. 答案:voyage 2. You should a________ to him for what you said, though you didn't mean to.

答案:apologise 3. An e________usually travels to unknown place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m. 答案:explorer 4. D________are better than words when people are in need of help. 答案:Deeds 5. As is known to us all, monkeys and humans share a common a________. 答案:ancestor 6.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attended my first ________ (演讲) in college. 答案:lecture 7. After a long journey, the travelers ________ (最终) reached the destination. 答案:eventually 8. Those wh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need to have good teamwork ________(精神). 答案:spirit 9. He ________ (说服) his son to give up smoking. 答案:persuaded 10. Could you help me to find out the reason why the ________ (刹车) doesn't work? 答案:brake Ⅱ. 选词填空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 全册 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 全册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A B B ?U 补集 {|,}x x U x A ∈?且%1 ( %1 %1 %1 %1 ⑼ 集合的运算律: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Y Y I I ==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Y Y Y Y I I I I ==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Y I Y I Y I Y I Y I == 0-1律:,,,A A A U A A U A U Φ=ΦΦ===I U I U 等幂律:.,A A A A A A ==Y I 求补律:A ∩ A ∪=U 反演律:(A ∩B)=(A)∪(B) (A ∪B)=(A)∩(B) 第二章函数 §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映射1.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 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 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 到 的映射;记作 .2.象与原象:如果f :A →B 是一个A 到B 的映射;那么和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 叫做象; 叫做原象.二、函数1.定义:设A 、B 是 ;f :A →B 是从A 到B 的一个映射;则映射f :A →B 叫做A 到B 的 ;记作 .2.函数的三要素为 、 、 ;两个函数当且仅当 分别相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统计§3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精心整理制作) §3统计图表 课时目标会用统计图表分析数据,获取有用的信息,并明确四种统计图表各自的特点. 1.统计图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工具. 2.四种常用的统计图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从一批产品中抽样得到的数据的条形统计图,由图可看出数据出现机会最大的范围是() A.(8.1,8.3) B.(8.2,8.4) C.(8.4,8.5) D.(8.6,8.7) 2.把过期的药品随意丢弃,会造成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如何处理过期药品,有关机构随机对若干家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图,其中对过期药品处理不正确的家庭达到() A.79% B.80% C.18% D.82% 3.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如图的条形图表示,根据条形图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A .0.6小时 B .0.9小时 C .1.0小时 D .1.5小时 4.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其数据的分组与各组的频数如下: 组别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频数 12 13 24 15 16 13 7 则样本数据落在[10,40)上的频率为( ) A .0.13 B .0.39 C .0.52 D .0.64 5.一个容量为35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距与频数如下:[5,10),5个;[10,15),12个;[15,20),7个;[20,25),5个;[25,30),4个;[30,35),2个.则样本在区间[20,+∞)上的频率为( ) A .20% B .69% C .31% D .27% 题 号 1 2 3 4 5 答 案 二、填空题 6.某市高三数学抽样考试中,对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进行统计,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若130~140分数段的人数为900人,则90~100分数段的人数为________. 7.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某个赛季一些场次中得分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水平发挥较好的运动员是______. 8.将容量为n 的样本中的数据分成6组,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若第一组至第六组数据的频率之比为2∶3∶4∶6∶4∶1,且前三组数据的频数之和等于27,则n =________. 9.下图是某保险公司提供的资料,在1万元以上的保险单中,有8 21 少于2.5万元,那 么不少于2.5万元的保险单有________万元.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免疫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免疫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的:(略)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1、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细胞的发育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3、免疫异常的症状 (一)免疫概述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细胞的发育: 髓样干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成熟——B细胞 淋巴样干细胞 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中发育,外周免疫器官中成熟。 2. 抗原特点: (1)异物性: (2)大分子性: (3)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各种抗原的决定簇数目不同 大多存在于抗原表面、也有隐藏于抗原内部 在酶的作用下,抗原内部的决定簇才可起作用 3. 抗体: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化学本质:球蛋白(一般不溶于水,加少量盐、酸或碱后可以溶解) (2)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 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二)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的过程 1. 感应阶段 2. 反应阶段 3. 效应阶段 三个阶段是连续的过程,主要完成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效应B细胞和抗体,并且能保留对抗原的记忆。 次刺激感应阶段 T细胞 B细胞

增殖、分化迅速增殖分化反应阶段 效应B细胞(浆细胞) 合成分泌 抗体特异性结合效应阶段 抗原抗体复合物 (三)细胞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由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过程 1. 发生条件:抗原侵入到宿主细胞内部时,体液中的抗体不能直接与这些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人体通过免疫细胞消灭清除这些抗原 2. 三阶段: (1)感应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靶细胞裂解。 3. 淋巴因子: 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干扰素:干扰病毒在靶细胞内的复制,激活自然杀伤K淋巴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进入到组织细胞内的抗原物质,在机体对每次免疫反应中,两种免疫反应都同时存在,对不同的抗原主要作用途径不同。 细胞免疫的基本反应过程与体液免疫相同,但是细胞免疫中的T细胞不能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 (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