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单元复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以及基本的简便计算方法(连减、连除)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复习课。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复习、梳理,学生能熟练掌握加法、乘法等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算定律,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灵活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四、说教学过程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整理所学相关知识的过程。

2.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 125×138×

要快速的计算你认为横线上

可以填什么数字?

师:怎么算?(纷纷举手--)

生:这样125?8=1000,然后再乘138,就知道结果啦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 (课件出示结果) 这里大家不知不觉中应用了……

生:乘法结合律

师:对,就是应用了乘法的定律使数字得到新的结合,使计算简便了。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专题复习

首先我们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结合《课前独立学习之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知识回顾》来回忆,然后汇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请同学上来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很好。以上运算定律和性质在整数和小数运算中都适用。接下来,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几个运算定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第一关:基础园里看一看。第二关:智慧园里走一走。第三关:探索园里赛一赛。第四关:实践园里比一比。第五关:挑战园里搏一搏。第六关:拓展园。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师:通过复习你们还有不懂之处吗?谁能告诉大家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单元复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以及基本的简便计算方法(连减、连除)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复习课。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复习、梳理,学生能熟练掌握加法、乘法等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算定律,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灵活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1、谈话:我们的学习,每天都在与计算,特别是简便计算打交道。请你说一说:对于计算,你有什么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2、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行一番复习吧! 二、整理、复习

1、先来考考大家的口算: 25?4= 176--76= 125?8= 38+64= 25?8= ( )?( )=48 2、接着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判断。 A?B=B?A.......() 325?( 15+85) =325?15+85 ( ) 136÷4÷17=136÷(4?17) 32?(20+4) =32?20+4...... ( ) 125?32?25=125?8+4?25( ) 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所学对这些所学的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一下整理,才能更好地掌握他们。 (设计意图:为了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面表格的整理做铺垫,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要求: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合作提示: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这些运算定律或性质: A、举一些例子说明 B、用语言来表达 B、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2)遇到不太理解的内容,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相互补充,还可以相互提问。 A、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B、运算定律或性质 4、学生整理,反馈: (1)教师将学生表格投影出示。 (2)出示教师的表格: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他们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3)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呢?有没有相同或不同之处? 三、练习提升: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闭上眼,让我们有序地把这些运算定律默记在脑海中。是啊,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在我们的计算中,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的简便。接下来,就请大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吧! 1、基本练习 125?13?8 12?(97+3) 273-63-37 (4+8)?25 3200-4?25 48?25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 a+ + b b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 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 a+ + = b + + ) ( (c b a c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 63+(16+84) (4)63+1.6+8.4 (5)0.76+15+0.24 (6)1.4+639+8.6 =(0.76+0.24)+15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4)0.46+67+0.54 (5)6.80+485+1.20 (6)1.55+657+2.45 拓展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 - - - a c c b a-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字母表示:) - = - - a+ b (c c b a 例3.简便计算: (1)369-45-155 (2)896-580-120 (3)1823-254-746 = 369-(45+155)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 89+100+6 =56+100-2 练习: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 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 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

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 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 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85×18=18×85 23×88=88×23 2.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4=10,0.25×4=1, 25×0.4=10, 0.25×0.4=0.1 125×8=1000, 12.5×8=100, 1.25×8=10, 0.125×8=1,… 例5.简便计算:(1)0.25×9×4 (2)2.5×12 (3)12.5×56

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28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29页例2。 (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五)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故事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四组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四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

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145+78+255656-164-3641+125+59+75 540+78+16013+46+55+54+87968-599 48+12-48+12656-164+36363-154-146 540+78+160363-154-146229-83+171-117 355+260+140+245645-180-245482-(182+50)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368+156+344+132789-136-64363-199 355+260+140+245100+45-100+45157+99 423-76+77+76455-(155+230)865-202 505+257+43+295+400180+25-80+75567+301 383-100+17-42-58873-150+149-73+1787-(87-29)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25×31×4125×27×840×69×25 125×4×8×2532×16+14×32125×32 27×57+27×4328×25(6+8)×125

27×10183×9967×21+67×78+67 48×12555×25+25×45179×56-79×56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56×99+56125×56429+699 99×1673.8×18+6.2×18125×32×25 2.76+4.5+7.24+5.56.78+6.9-2.78256-399 78×10183×101-8367.7-15.3+20.7-4.7 36×25125×64×2588×125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2)

.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举一反三:简便计算 (1)24×17×0.4 (2)125×33×0.8 (3)32×0.25×12.5 (4)24×2.5×12.5 (5)48×125×0.63 (6)2.5×15×16 (1)125×(8+16)(2)150×63+36×150+150 (3)12×36+120×4.2+1.2×220 (4)33×13+33×79+33×12 (1)88×(12+15)(2)46×(35+56) (1)97×15 (2)102×99 (3)35×8+35×6-4×35

(1)4.8×100.1 (2)5.7×99.9 (3)53.9×23.6+40.5×23.6+23.6×5.6 (1)1.25×2.5×32 (2)600÷2.5÷40 (3)25×64×12.5 (1)17×62+17×31+12×17 (2)8.3×36+56.7×36+36×34.1+36 (1)16×56-16×13+16×61-16×5 (2)43×23+18×23-23×9+4.81×230 简便计算 (1)63+71+37+29 (2)85-17+15-33 (3)34+72-43-57+28 (4)99×85 (5)103×26 (6)97×15+15×4 (7)25×32×125 (8)64×2.5×12.5 (9)26×(5+8) (10)22×46+22×59-22×2 (11)17.5×46.3+17.5×54.7-17.5 (12)26×35+2.6×450+260×1.9+26×3 (13)8.2×470-82×13+820×6.8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归纳与总结所学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与简算方法进行计算。 3. 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4.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归纳运算定律,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课前准备:自学卡,课件,纸条 [模块一:学生课前准备] (1)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学生独立自学思考,研读文本,完成学案的第一个要求: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提示:画图、表格等形式。)(2)怎么样简便怎样算。 ①500÷25×4 ②54×99+54 ③8×(29×125) ④25×64×125 ⑤18×11÷18×11 ⑥273-(73-47)

⑦1430÷13÷11 ⑧1999+999×999 3)前测结果的反思 经过几天的思索,决定直接出题给学生做个前测。面对前测统计出来的数据,真令我忧心:第一,为了凑整而凑整?学生对凑整法存有相当敏锐的感觉,几乎所有的题目第一时间都想到利用凑整以达到简便的目的。凑整是简便运算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个方法被学生滥用,误用,导致学生为了凑整而凑,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方法是否合理正确。第二,计算出错不在少数。 【模块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梳理知识,自主分类】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练习五的第1~4题。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地位作用: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学生通过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准备:主题图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我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一、仔细想,认真填。 1、用字母ɑ、b、c表示下面运算定律: (l)加法交换律: ;(2)乘法分配律: ; (3)乘法交换律: ;(4)加法结合律: ; (5)乘法结合律: 。 2、任意两个相乘,交换两个因数 ,积不变,这叫。 3、任意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先把相加,与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 4、两个数的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 ,再相 ,结果不变,这叫。 5、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等于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 6、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ɑ÷b÷c= 、 7、45×(20×39)=(45×20)×39 这就是应用了( )律。 8、用简便方法计算376+592+24,要先算( ),这就是根据( )律。 9、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a+(30+8)=(□+□)+8 (2)45×□=32×□ (3)25×(8-4)○、 (4)496-120-230=496-○ (5)375-(25+50)=375○ 二、对号入座。(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9×25×4=49×(25×4)这就是根据(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结合律 2.986-299的简便算法就是( )。 A.986-300-1 B.986-300+1 C.986-200-99 D.986-(300+1) 3.32+29+68+41=32+68+(29+41)这就是根据(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D、乘法结合律 4.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4×30 B.a×b+a×C=a×(b-C) C.4×a×5=a×(4×5) D、(125-50)×8=125×8-50×8 5、125÷25×4的简便算法就是( ) A、125÷(25×4) B、125×4÷25 C、125÷5×5×4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打“√”,错的打“×” ) 1、25×(4+8)=25×4+2×58…………………………………………( ) 2、(32+4)×25=32+4×25 …………………………………………… ( )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专项训练题(1)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专项训练题 一、仔细想,认真填。(每空1分,共25分) 1、用字母ɑ、b、c表示下面运算定律: (l)加法交换律:;(2)乘法分配律:; (3)乘法交换律:;(4)加法结合律:; (5)乘法结合律:。 — 2、任意两个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这叫。 3、任意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先把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 4、两个数的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再相,结果不变,这叫。 5、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等于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 6、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ɑ÷b÷c= . 7、45×(20×39)=(45×20)×39 这是应用了()律。 8、用简便方法计算376+592+24,要先算(),这是根据()律。 9、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 (1)a+(30+8)=(□+□)+8 (2)45×□=32 (3)25×(8-4. (4)496-120- (5)375-(25+50)=375 二、对号入座。(10分) 1.49×25×4=49×(25×4)这是根据()。 A.乘法交换律B.乘法分配律C.乘法结合律 D.加法结合律 ; 2.986-299的简便算法是()。 A.986-300-1 B.986-300+1 C.986-200-99 D.986-(300+1) 3.32+29+68+41=32+68+(29+41)这是根据()。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D.乘法结合律 4.下面算式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4×30 B.a×b+a×C=a×(b-C) C.4×a×5=a×(4×5) D.(125-50)×8=125×8-50×8 5、125÷25×4的简便算法是() | A、125÷(25×4) B、125×4÷25 C、125÷5×5×4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打“√”,错的打“×”)(10分) 1、25×(4+8)=25×4+2×58…………………………………………() 2、(32+4)×25=32+4×25 ……………………………………………() 3、180÷5÷4=180÷(5×4)……………………………………………() 4、125×4×25×8=(125×8)+(4×25)……………………………() 5、52+83+48=83+(52+48)这一步计算只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6、31+23+77=31+100…………………………………………………() ; 7、136-68+32=136-(68+32)………………………………………() 8、412+78+22=412+(78+22)………………………………………() 9、17×99+1=17×100……………………………………………………() 10、450×8÷100=450×100÷8…………………………………………()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练习题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练习题(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 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4)63+16+84 (5)76+15+24 (6)14+639+86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4)46+67+54 (5)680+485+120 (6)155+657+245

(7)158+262+138 (8)375+219+381+225 (8) 214+638+286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字母表示:b-c-a=c-b-a 例2. 简便计算: 198-75-98 346-58-46 7453-289-253 减法结合律:(1)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同学关键就是错这个概念,重点看 (2)如果一个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一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差。 字母表示:a-b+c=a-(b-c) 例3.简便计算: (1)369-45-155 (2)896-580-120 (3)1823-254-746 (4)176-(76+52) (5) 268-(68+15) (6)345-(38+45) (7)156-48+48 (8)96-75+25 (9)164-57+37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总复习说课稿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总复习说课稿 复习内容:教材第109页1题及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第6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 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 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二、自主探究 1、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 75-55= 25×8= 200÷25= 0÷50= 100×0= 师:你能说出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根据乘法的意义,说一说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什么叫做除法,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上面的题中可以看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四则运算中,你知道哪些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 2、复习括号。 你能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 ①20×5=100 ② 70-30=40 ③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谁能说说含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情景创设法。2、活动探究法。3、集体讨论法。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测试题 姓名考号分数 一、判断题。(10分) 1、27+33+67=27+100() 2、125×16=125×8×2() 3、134-75+25=134-(75+25)()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 () 6、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7、36×25=(9×4)×25=9×(4×25)……………………………() 8、125×17×8=125×8×1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9、179+204=179+200+4…………………………………………() 10、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8分)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二、仔细想,认真填 1.用字母a、b、c表示下面运算定律:(5分) (l)加法交换律(); (2)乘法分配律(); (3)乘法交换律(); (4)加法结合律(); (5)乘法结合律()。 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分) (1)a+(30+8)=(□+□)+8 (2)□十82=□十18 (3)45×□=32×□(4)25×(4+8)=□×□十□×□三、把“>、<、=”填在合适的○里。(8分) 496-120-230○496-(12+230) 192+(95-75)○192+95-75 198×8×l0○198×8+10 720÷36÷2○720÷(36÷2) 18×4÷2○18×(4+2) 280-70+30○280-(70+30)70×3+5○70×(3+5)(65+13)×4○65×4+13 四、直接写出得数。(12分) 70×13= 22×10= 250×4= 0÷280= 456-199= 100÷20= 67+23= 31×30= 157+198= 32×30= 480÷16= 850×90=

小学四年级数学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 【目标分解】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11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运算律》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内容。教材安排两个运算定律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新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组成等式,再例举类似的等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的构建知识。然后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和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抽象、概括和归纳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朝三暮四》视频短片 上课前呢,老师想让大家看一个关于猴子的小故事,大家认真看哦!(放视频)看完这个小故事,大家都笑了,你为什么笑啊?恩,猴子太傻【可爱】了。那他们傻【可爱】在哪里呢?恩,很好,看来大家以前的加法运算学的都不错。其实啊,这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其实隐含着非常重要的数学规律呢!引入这节课的内容《运算律》。 在新课开始之前,跟学生玩语言游戏,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千万”(生:万千);“语言”(生:言语)。很好,接着来,回答声音再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并把听好!说好!学好!贴出来,作为对学生这节课纪律上的小要求。 (二)研究加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得出了什么,然后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的问题: 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提出这么多问题,先是对学生进行肯定,提出这么多问题他们很聪明。我研究第一个问题,根据题目“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先让学生列式,这里会出现28+17和17+28两种情况,从而引导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并出示28+17=17+28。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并汇报)学生一般会回答: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但结果是相等的。或者28和17交换位置,但结果不变。然后提问:比较他们两的结论,你有什么要说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 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2214+638+286 (181+2564)+719 158+262+138 12×25 25×24 138×25×4 (13×125)×(3×8) (12+80)×50 704×25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75 83×102-83×2 98×199 178×99+178 79×42+79×58 7300÷25÷4 8100÷4÷75 16800÷100 30100÷2100 32000÷400 49700÷700 378+527+73 167+289+33 427+58-27 31 31× 870+130× 58+39+42+61 123+86-23 867+234+133+166 287+135+123+165 285+633+115+67 427-89+73 438+34+162 367+278-267+123 258+232-158+168 258+143-158+157 742+129+158+171 136+57-36 35+13+65+87 239+233-139+67 199+124+201+176 368+139-168+261 218+39+61 218+138-38 286-23-77 218+523-23 136-29-61 336-45-55 272-36-64 318+52+48 318+544-44 372-23-77 18+333-33 772-56-44 786-38-48 418+143-43 236-66-34 686-29-61 636-47-53 886-43-57 618+147-47 172-65-35 101×35 39×42+39 689-546-54 82×99+82 125×25×32 28×102 82+114+18+58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稿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说课设计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2页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个方面阐述本课。 一、说教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第五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简便。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首先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接着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算式,如果能用运算定律进行变换,就可以使整个计算就变得简便。 二、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体验到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所以学生有运用运算定律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了连乘、乘加和乘减运算之后,迫切想知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是否还适用,能否可以给他们的运算带来简便,于是学生对这部分新知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看,他们已经完全具备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新知迁移的条件。因此,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这一内容内有动力、外有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习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经历自学,观察与发现规律,解读例题,思考与运用规律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方法:本节课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应用观察法、发现法、探究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探究报告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高段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强的特点,我采用复习——探究——猜想——验证——应用——提升六个学习阶段完成本课教学设计。 一、引探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