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1

品种名称:荣优9号

选育单位: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荣丰A×R9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比对照金优402长0.2天。株高89.5厘米,穗长18.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6万穗,每穗总粒数113.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7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穗顶间有短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垩白度6.3%,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0%(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38.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9%,增产点比率9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

用种量1.5~2千克,抛秧每亩大田用种量2~3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宜抛秧或小苗带土移栽,一般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栽插规格13.3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1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补穗肥,耙田时每亩施25%水稻专用肥40千克,移栽后5~6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每亩施氯化钾5~10千克作为孕穗肥。水分管理做到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晒田,孕穗时以湿为主,后期干湿交替壮籽,切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2

品种名称:中2优280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2A×中恢280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6天,比对照金优402

长1.2天。株高95.3厘米,穗长20.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1万穗,每穗总粒数144.1粒,结实率74.7%,千粒重27.4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3%,长宽比3.0,垩白粒率19%,垩白度4.0%,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6%。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0.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4%(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30.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6.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5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8%,增产点比率7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9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宜秧龄移栽,栽插密度17厘米 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每亩施用纯氮量10~12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水浆管理上前中期做到浅水勤灌,干湿交替,适时搁田,后期采用湿润灌溉,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南、江西中北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

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3

品种名称:两优6号

选育单位: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D9802S×早恢6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7天,比对照金优402短1.7天。株高94.6厘米,穗长19.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7万穗,每穗总粒数127.2粒,结实率88.4%,千粒重25.1克。株型紧凑,群体整齐,长势繁茂,主茎总叶片数13~14叶,稃尖无色,无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2%,长宽比3.2,垩白粒率19%,垩白度3.9%,胶稠度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5.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4%(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27.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1.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1%,增产点比率8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

采用塑料薄膜保温,施足底肥,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内移栽,插足基本苗,密度合理,栽插规格13.3厘米×20厘米或13.3厘米×23.3厘米,每亩栽插2.2万~2.5万穴,每穴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本田每亩总用肥量以8~10千克纯氮为基准,氮、磷、钾配比施用,适当增施钾肥和锌肥,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孕穗保花肥。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后期有水孕穗,湿润灌浆,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4

品种名称:欣荣优5号

选育单位: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欣荣A×先恢5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6.2天,比对照金优402长1.8天。株高93.0厘米,穗长18.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1万穗,每穗总粒数113.0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8.1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

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8.9%,长宽比2.9,垩白粒率44%,垩白度8.4%,胶稠度4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8.6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0%(不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23.5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6.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9%,增产点比率63.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5.6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3%。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合理密植,栽插规格20厘米×16.7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每亩栽插1.8万~2万穴。3.肥水管理:大田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0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移栽,寸水活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交替,勿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5

品种名称:陵两优104

选育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湘陵750S×华104

省级审定情况:2011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6.2天,比对照金优402短0.9天。株高86.4厘米,穗长20.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8万穗,每穗总粒数113.7粒,结实率86.3%,千粒重27.4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稃尖无色,无芒。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3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抗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3%,长宽比2.9,垩白粒率66%,垩白度12.0%,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0.7%(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71.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1.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2.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1.1%,增产点比率96.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

用种量2~2.5千克,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

2.移栽:一般软盘抛秧

3.1~3.5叶抛栽,水育秧5叶期移栽。栽插密度以16.5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需肥水平中等偏上,采用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严控氮素的施肥方法,中等肥力田每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4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7.5千克,幼穗分化初期每亩施氯化钾7.5千克,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水分管理做到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6

品种名称:F优498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江育F32A×蜀恢498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

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2天,比对照Ⅱ优838短2.7天。株高111.9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0万穗,每穗总粒数189.0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8.9克。株型适中,叶鞘、叶缘、颖尖紫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耐热性较弱。感稻瘟病和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2%,长宽比2.8,垩白粒率21%,垩白度4.9%,胶稠度80.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7%(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608.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1.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9%,增产点比率9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5~40天,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5万穴左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每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合理搭配,底肥占70%,追肥占30%。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忌断水过早。4. 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7

品种名称:冈优900

选育单位:成都天府农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冈46A×天恢90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2天,比对照Ⅱ优838短0.6天。株高114.0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每穗总粒数185.2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7.2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长势繁茂,叶色浓绿,剑叶宽长,叶姿披垂。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耐热性弱。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5%,长宽比2.2,垩白粒率54%,垩白度13.3%,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2%。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5.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03%(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92.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3.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1%,增产点比率83.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5天左右,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2万穴。3.肥水管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以4:4:2为宜。水分管理宜采用浅水栽插、寸水返青、薄水分蘖、保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蓟马、稻飞虱、螟虫、稻苞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川南稻区除外)、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8

品种名称:天优华占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A×华占

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9天,比对照Ⅱ优838短4.9天。植株较矮,茎秆偏软,抗倒性一般。株高99.0厘米,穗长22.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每穗总粒数177.8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5.4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剑叶挺直,颖尖紫色,谷粒有短顶芒,熟期转色好。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耐热性较弱。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5%,长宽比2.9,垩白粒率9%,垩白度1.7%,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1.0天,比对照Ⅱ优838短2.9天。株高109.6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3万穗,每穗总粒数174.5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4.9克。植株较矮,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剑叶挺直,颖尖紫色,谷粒有短顶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6%,长宽比3.0,垩白粒率34.7%,垩白度9.0%,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3.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0%(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90.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8%,增产点比率7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0%。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2.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1%(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79.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0.7千克,比对照Ⅱ

优838增产7.4%,增产点比率92.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6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采取宽行窄株为宜,栽插株行距以13.3厘米×3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适宜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生产上应注意水肥控制,防止倒伏。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整田时每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每亩尿素5~8千克与氯化钾5~8千克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以防倒伏。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16万苗时应排水晒田;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20万苗左右;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22万苗左右;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应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成熟收获前5~6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072号,该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0)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9

品种名称:内5优39

选育单位: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内香5A×内恢2539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5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2天。株高112.2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3万穗,每穗总粒数168.6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9.2克。株型紧凑,叶片较宽,叶鞘、叶缘、颖尖、茎节紫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耐热性弱。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0%,长宽比2.9,垩白粒率13.5%,垩白度1.9%,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8.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1%(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72.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

增产2.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9%,增产点比率72.4%。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可采用湿润地膜育秧或旱育秧。2.移栽:适龄移栽,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3万~1.5万穴、9万~10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偏施氮肥。超高产栽培适当增施磷、钾肥,多施有机肥。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0

品种名称:川谷优204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川谷A×蜀恢20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5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7天。株高113.3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

15.3万穗,每穗总粒数188.1粒,结实率79.9%,千粒重27.6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0%,长宽比2.8,垩白粒率45%,垩白度8.4%,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2%,(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79.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0.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5%,增产点比率76.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5~40天,合理密植,每亩栽插基本苗数8万~10万苗。3.肥水管理:施肥管理应做到增前稳后、平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施肥比例为底肥50%、蘖肥30%、穗肥15%、粒肥5%。水分管理应坚持浅水移栽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够苗轻晒控蘖、浅水孕穗扬花、干湿交替壮籽、排水落干促熟,注意后期勿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1

品种名称:闽丰优3301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闽丰1A×闽恢3301

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3天,比对照Ⅱ优838长2.7天。株高124.5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每穗总粒数165.9粒,结实率76.8%,千粒重29.9克。株型紧凑,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抽穗期耐热性9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1%,长宽比2.9,垩白粒率46%,垩白度12.0%,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2%。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4.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7%(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78.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1.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1%,增产点比率85.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25~1.5千克,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

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适时移栽,株行距以20厘米×23厘米为宜,每亩栽插1.6万穴左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适当控氮,每亩施纯氮10千克,早施分蘖肥,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干湿湿防早衰。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2

品种名称:天两优616

选育单位: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天源6S×R016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1.4天,比对照Ⅱ优838短2.5天。株高123.8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2万穗,每穗总粒数165.3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7.2克。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

级;抽穗期耐热性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2%,长宽比2.9,垩白粒率25.3%,垩白度4.6%,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1.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1%(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60.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6%,增产点比率84.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1.0%。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2~1.5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左右,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5万~1.7万穴、7万~8万基本苗为宜。3.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施;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2千克左右,氮、磷、钾比例1:0.5:0.75;施用方法以前促、中控、后补为宜。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及时晒田,后期湿润灌溉,不宜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3

品种名称:泸优9803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泸98A×泸恢H10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4天,与对照Ⅱ优838相同。株高126.7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71.9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9.2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节间、颖尖黄色,柱头白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7级。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6%,长宽比2.9,垩白粒率60%,垩白度12.0%,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4.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5%(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87.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6.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0%,增产点比率78.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叶龄4.5~5.5叶适时移栽,一般栽插规格26.7厘米×1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每亩基本苗数6万苗以上。3.肥水管理:

杂交水稻新品种介绍

国审稻201100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比对照金优402长0.2天。株高89.5厘米,穗长18.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6万穗,每穗总粒数113.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7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穗顶间有短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垩白度6.3%,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0%(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38.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9%,增产点比率9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千克,抛秧每亩大田用种量2~3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宜抛秧或小苗带土移栽,一般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栽插规格13.3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1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补穗肥,耙田时每亩施25%水稻专用肥40千克,移栽后5~6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每亩施氯化钾5~10千克作为孕穗肥。水分管理做到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晒田,孕穗时以湿为主,后期干湿交替壮籽,切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国审稻2011002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6天,比对照金优402长1.2天。株高95.3厘米,穗长20.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1万穗,每穗总粒数144.1粒,结实率74.7%,千粒重27.4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3%,长宽比3.0,垩白粒率19%,垩白度4.0%,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6%。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0.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4%(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30.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6.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5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8%,增产点比率7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9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宜秧龄移栽,栽插密度17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每亩施用纯氮量10~12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水浆管理上前中期做到浅水勤灌,干湿交替,适时搁田,后期采用湿润灌溉,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水稻品种简介

水稻品种简介 一、绥粳3号(92-188) 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8-130天,株高8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7粒左右,千粒重27克,抗稻瘟病较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秆成熟,剑叶上举,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适于第二、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8500公斤左右。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耐冷性中等,遇障碍性冷害年份注意以水保温。 二、清香型优质长粒品种—绥粳4号 主茎12片叶,生育日数128-133天,苗期绿色,幼苗生长健壮,植株一生都有香味,分蘖力中等,株高95cm,穗长18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空枇率5﹪,千粒重27.7,克,稻谷椭圆型,有短芒,米质优,有光泽,抗稻瘟病中等,抗倒伏,适于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公斤左右。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 三、绥粳9(绥02-6007) 主茎13片叶,株高92cm,穗长19cm,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5克,长宽比1.9,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稻瘟病,抗倒伏,耐冷性一般。生育日数133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80℃左右,适于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181公斤左右。 四、绥粳10(绥02-7015) 主茎12片叶,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千粒重26克,穗青秀整齐、干净喜人,抗稻瘟病性较强,抗倒伏性较强,耐冷性较强,品质优,高产,生育期插秧栽培从出苗到成熟128-13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左右,与东农416号熟期相仿。适于第二积温带下限及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中上等地力中高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9吨左右。 五、改良188 田友种业经过多年对绥粳3进行改良,从中选出抗病优质高产的单株—改良188:生育日数129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50℃,主茎11—12片叶,株高80 cm,穗长16,每穗粒数98粒左右,千粒重27g,抗稻温病性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杆成熟,剑叶上举。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500-9000 kg左右,耐冷性和米质均好于绥粳3,2005年-2007年在859农场、虎林和兴凯湖对岸的俄罗斯直播面积产量较对照品种绥粳3平均增产7.5%以上。 六、早熟、优质、抗病—龙粳20(1126) 主茎11片叶,苗期绿色,株型收敛,剑叶上举,发苗快,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左右,穗长17cm,每穗粒数90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粒型椭圆型,长宽比1.7,外观品质和食味好,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活秆成熟,高抗稻瘟病,抗倒伏性较强,生育期插秧栽从出苗到成熟125-128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00-2350℃,与合江19号熟期相仿,适于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为宜,中上等地力中上等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8吨左右。 七、龙粳21(龙花99-454)

2017年国审水稻品种全知道

2017年国审水稻品种全知道 2017年国家审定了178个水稻品种,水稻审定品种一年比一年多,谁能成为强势品种,我们拭目以待。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品种来源育种者1 隆两优534 国审稻20170001 隆科638S×R534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2 旌1优华珍国审稻20170002 旌香1A×华珍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3 天隆粳6号国审稻20170003 武育粳3号/淮稻8号//徐稻3号天津天隆科技有限公司4 通禾899 国审稻20170004 通35/菰//01-125/通禾830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5 蓉优33 国审稻20170005 蓉18A×红恢33 蒙自和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6 旌优781 国审稻20170006 旌7A×德恢38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7 两优2877 国审稻20170007 28S×中种恢2877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8 隆两优华占国审稻20170008 隆科638S×华占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9 和两优713 国审稻20170009 和620S×R713 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0 望两优华占国审稻20170010 望S×华占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晶两优1125 国审稻20170011 晶4155S×R1125 袁隆平农

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院12 旌优华珍国审稻20170012 旌3A×华珍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13 深两优5814 国审稻20170013 Y58S×丙4114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14 花优357 国审稻20170014 花香A×绵恢357 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15 C两优0861 国审稻20170015 C815S×R0861 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16 中佳早18 国审稻20170016 中早39/中嘉早32 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17 陵两优7713 国审稻20170017 湘陵750S×H713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 陵两优179 国审稻20170018 湘陵628S×中09-179 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19 湘两优143 国审稻20170019 广湘24S×P143 湖南年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20 徽两优1813 国审稻20170020 1892S×R1813 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博大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1 荃优153 国审稻20170021 荃9311A ×中恢153 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2 隆两优1212 国审稻20170022 隆科638S×R1212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3 望两优6号国审稻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0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01 品种名称:陵两优472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湘陵628S×恢47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6天,比对照博优998长1.6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稃尖无色,偶有短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株高115.3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43.8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9.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7%,长宽比3.2,垩白粒率15%,垩白度2.9%,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2%。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7.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7%(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52.5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2.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2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1%,增产点比率7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3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适龄移栽,适当密植,适宜软盘抛秧和小苗带土移栽。一般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每平方米抛栽28~30穴;水育小苗5叶左右移栽,每穴栽插2~3苗。3.肥水管理:需肥水平较高,采用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严控氮素的施肥方法。在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25%水稻专用复合肥4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7.5千克,

200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试验

2007年农作物(水稻)新品种展示 核心基地项目试验总结 200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项目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共同主持,广西区种子总站和玉林市农业局承担,玉林市种子管理站和陆川县农业局具体实施。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试验地点与规 (一)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建立在陆川县温泉镇官田村。基地面种150亩,设置展示区3个,试验区2个,参展企业28家,参试参展品种103个,其中超级稻品种展示20个,新品种展示27个,玉林市新选育(苗头)品种12个,新品种试验13个,引种试验31个。 参试参展品种: 1、超级稻展示品种20个:准两优527、Y两优527、D优527、协优527、金优527、Q优6号、特优航1号、II优7954、II优航1号、两优倍九、一丰8号,培杂泰丰、新两优6号、中浙优1号、天(丰)优998、天(丰)优12 2、桂农占、II优7号、II优602。 2、新品种展示27个:天(丰)优122、新两优6号、D优202、桂农占、准两优1202、768A/36004、特优67 3、特优388、

泸优578、两优638、特优5058、特优9846、粤优735、扬两优6号、特优679、特优837、宜香707、培杂软香、特优858、青优998、特优795、谷优527、谷优3119、裕香3530、宜香99E-4、天(丰)优998、特优986。 3、玉林市新育成(苗头)品种展示12个:特优541、特优590、特优588、容优588、特优199、特优362、特优玉1号、十优玉1号、特优986、优I 4635、天优96、里优6602。 4、新品种试验13个:桂两优2号、准两优油占、4378A/629、特优819、特优1259、特优3189、特优969、特优玉1号、特优1102、禾丰优3号、G优2A/R716、茂杂29、特优359,对照品种特优63。 5、引种试验31个,其中:初试品种22个,复试品种9个。初试品种有:两优03 6、宜香优305、金优18、两优航2号、宜优673、优杂航七、特优716、苯两优9号、特优898、皖两优16、中浙优2号、全优52 7、协青早优11、农华优80 8、特优158、中优177、红泰优996、深两优5814、沪优5648、C两优87、宜香优158、科优21;复试产品是:粤杂206、培杂62 9、皖稻153、华优广抗占、天丰优084、D优130、神农326、宜香10号、华两优1206。引种试验全部以代号安排进行试验,初试为小区,代号1-22号,复试为大区,代号1-9号。 二、管理工作与栽培技术措施 (一)管理工作。

2010年国审稻新品种

2010年国审稻新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01 品种名称:陵两优472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湘陵628S×恢47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6天,比对照博优998长1.6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稃尖无色,偶有短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株高115.3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43.8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9.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7%,长宽比3.2,垩白粒率15%,垩白度2.9%,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2%。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7.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7%(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52.5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2.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2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1%,增产点比率7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3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适龄移栽,适当密植,适宜软盘抛秧和小苗带土移栽。一般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每平方米抛栽28~30穴;水育小苗5叶左右移栽,每穴栽插2~

3苗。3.肥水管理:需肥水平较高,采用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严控氮素的施肥方法。在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25%水稻专用复合肥4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7.5千克,幼穗分化初期每亩施氯化钾7.5~10千克,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以润为主,切忌落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较优。适宜在海南、广西桂南稻作区、广东中南及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02 品种名称:潭两优83 选育单位: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潭农S×潭早18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9.4天,比对照浙733短0.6天。株型适中,叶鞘、叶耳、稃尖无色,每亩有效穗数22.2万穗,株高82.7厘米,穗长19.4厘米,每穗总粒数109.1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

2005年国审稻新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1 品种名称:特优009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特甫A×南恢009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6天。株型适中,叶片较宽大,后期转色较好,株高117.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3万穗,穗长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35.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9.6克。抗性:稻瘟病平均6.8级,最高7级;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3.7%,长宽比2.6,垩白粒率96%,垩白度29.7%,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3%。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华南早籼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4%(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539.6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2.6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3.3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1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2~1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0~1.5公斤。2、移栽:栽插密度20厘米×2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大田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10~12公斤。50%作基肥,40%作分蘖肥,10%作穗肥。在水浆管理上,做到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后期要重视养老根,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穗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

水稻审定标准及新品种简介

水稻审定标准及新品种简介 2009年01月13日星期二下午 03:36 注:本文仅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望广大朋友充分结合本地区气候、栽培等条件,适当引种 一、水稻审定标准 抗病(稻瘟病)、耐冷标准 稻瘟病叶、穗瘟:自然感病<5级接种鉴定<7级? ?耐冷:空壳率<35% 省审品种品质分析标准 国家1级优质米:?出糙率≥81%,整精米率≥66%,垩白粒率≤10%,垩白度≤1%,直链淀粉(干基)15—18%,胶稠度≥80mm食味品质≥90分。 ?国家2级优质米:出糙率≥79%,整精米率≥64%,垩白粒率≤20%,垩白度≤3%,直链淀粉(干基)15—19%,胶稠度≥70mm食味品质≥80分。 ?国家3级优质米:出糙率≥77%,整精米率≥62%,垩白粒率≤30%,垩白度≤5%,直链淀粉(干基)15—20%,胶稠度≥60mm食味品质≥70分 二、新品种(系)简介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品种综合各育种院所材料总体上看:从抗稻瘟角度和商品外观米质、出米率及丰产性能分析,各品种各有优劣。需配套相应的良种良法进行栽培种植。现结合各品种特征特性逐一说明其优缺点。 1.空育131 生育日数127天左右,主茎11叶,需活动积温2320℃。株高80cm,穗长14cm,每穗粒数80粒,千粒重26.5g,出苗较早,分蘖力强,抗倒性强,成穗率高,抗稻瘟病性中等,在生育中、后期要及时、合理喷施农药,预防稻瘟病。对延迟性和不育性冷害耐性强,出米率高,米粒透明,垩白小,外观米质优,食味好。产量一般为7500-8500kg/hm2,适于我省第二、三积温带旱育稀植栽培,综合性状优良,该品种喜肥。 2006年全黑龙江省种植1050.4万亩,预计近几年该品种种植面积将仍居主导地位。 (一)龙粳系列 1、龙粳12号 ?特征特性:粳稻,生育日数128天,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幼苗生长势强,比较喜肥。主茎11片叶,株高90厘米,株型收敛,剑叶开张角度小,剑叶短,叶色略深,颖及颖尖秆黄色,无芒,分蘖力中上等。穗长18厘米左右,粒较大,着粒密度小,偏长粒,粒长5.6毫米,粒宽3.1毫米,长宽比1.8,每穗粒数82粒,千粒重29.1克。品质分析结果:糙米率83.1%,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5.9%,垩白大小6.5%,垩白米率6.3%,直链淀粉含量17.78%,胶稠度76.8毫米,碱消值6.9级,粗蛋白质含量7.72%。经人工接种苗瘟5-7级、叶瘟3-5级、穗颈瘟5级,自然感病苗瘟3-5级、叶瘟3-5级、穗颈瘟

2012年水稻国审品种公告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2001 品种名称:天优华占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A×华占 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2011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湖北省、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3.1天,比对照天优998短0.1天。每亩有效穗数19.7万穗,株高96.3厘米,穗长20.9厘米,每穗总粒数141.1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4.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3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褐飞虱,中抗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0%,长宽比2.8,垩白粒率20%,垩白度4.5%,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3.4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5.6%;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71.7千克,比天优998增产8.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2.5千克,比天优998增产6.9%。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2.8千克,比天优998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1.华南作早稻,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株行距13.3×30厘米或16.7×26.6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中南及西南,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55号,该品种还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国审稻新品种

年国审稻新品种

————————————————————————————————作者:————————————————————————————————日期: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1 品种名称:Y两优20 选育单位: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58S×F2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8.4天,比Ⅱ优128短1.8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0.9万穗,株高118.6厘米,穗长25.8厘米,每穗总粒数139.3粒,结实率77.3%,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平均4级,最高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0%,长宽比3.0,垩白粒率33%,垩白度7.5%,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1.0%。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7.74公斤,比对照品种Ⅱ优128增产4.58%(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11.18公斤,比对照Ⅱ优128增产4.9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9.46公斤,比对照Ⅱ优128增产4.7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4.85公斤,比对照Ⅱ优128增产6.5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公斤,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内移栽,栽插规格以20厘米×23.3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3粒谷苗,每亩插足6万~8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做到基肥足,追肥早而速,中期适当补,后期酌情补施穗肥,一般每亩需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12公斤。水浆管理做到深水活棵,浅水分蘖,有水孕穗,适时轻晒,后期干湿交替,切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

国品审[2014]1号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3年第4号)(以下简称《审定办法》)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申请国家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品种审定,按规定自行开展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适用本指南。 第三条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注册资本1亿元、达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1年第3号)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自行开展自有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已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具备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同一生态类型区10个以上生产试验点连续两年试验数据的,

申请国家级审定时可以免予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第四条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承担单位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相应的试验用地、仪器设备、技术人员。 第五条品种试验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以上品种试验相关工作经历,并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 第二章方案确认 第六条申请者参照现行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编制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实施方案,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品种(含对照品种)及育种者、试验设计、试验组别与试验点生态布局、承担单位与试验具体负责人、栽培管理、观察记载、抗性鉴定、品质分析、转基因检测、DNA指纹检测、DUS测试、试验总结等内容。申请者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调整试验方案,并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说明调整理由。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和调查记载表,从全国农技推广网品种管理子网站下载。 第七条申请者应当在每年12月15日前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实施方案(含电子版)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行方案初审,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