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ji_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dji_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dji_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dji_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战略管理

案例分析作业

没有永远的优势没有永远的模仿

——从耐克后来居上超越阿迪达斯所想到的20世纪70年代初,阿迪达斯(Adidas)公司在运动鞋制造业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当时阿迪达斯、彪马(Puma)和虎牌(Tiger)这三家公司共同组成了制鞋业的“铁三角”,其他公司很难染指。然而仅仅过了10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耐克(Nike)公司后来居上,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成为世界制鞋业的老大,阿迪达斯市场占有率一度降到20%以下,风光不再。

阿迪达斯缘何由盛转衰?耐克如何崛起乃至后来居上?下面将主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这一著名案例进行剖析。

抓住机遇,励精图治,阿迪达斯终成为业界“金山”

阿迪达斯制鞋公司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起初业绩平平,一直到1936年才由于著名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穿着阿迪达斯生产的跑鞋赢得奥运金牌而一举成名。此后,阿迪达斯对内不断实施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对外充分发挥国际大赛、著名运动员的广告效应,极力塑造企业形象,并推行产品多样化,于是销售额逐年上升,终于走上了运动鞋制造业老大的宝座。

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制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的成功举办,再次掀起了西方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崇尚体育运动的风俗自古有之,特别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社会财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们早已不满足于普通的娱乐活动,因而体现个人奋斗、证明实力的体育事业迅速崛起。最古老的体育运动就是RUNING(跑步),所以跑鞋成为体育运动的第一需求;而任何体育运动都需要鞋,那么足球、篮球、排球等专项比赛用鞋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阿迪达斯正是抓住了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在市场增长期抢先进入了这个行业。

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使阿迪达斯成为业界不可超越的先锋

1936年,著名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穿着阿迪达斯制造的跑鞋,为德意志民族赢得了奥运金牌,同时也使阿迪达斯一夜成名。自此,阿迪达斯树立了“利用著名运动员和重大体育比赛展示产品的使用情况”的市场营销策略,一直把国际体育比赛当作检验产品质量的基地,这一策略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业界的金科玉律(新平衡公司注①是个例外,该公司明确表示生产平民用鞋无需请著名运动员做广告)。1954年,穿着阿迪达斯鞋的西德球队击败了匈牙利队,夺得了世界杯。1976年在蒙特利奥运会上,穿阿迪达斯公司制品的运动员占全部个人奖牌获得者的82.8%,这使阿迪达斯的声誉大振,销售额上升到10亿美元。正是这一关键市场策略的正确实施,为阿迪达斯成为业界不可超越的先锋铺平了道路。

独特的企业形象标志拓展了阿迪达斯品牌效应,为产品水平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与ADIDAS有缘的人,会十分留意它那特色鲜明的标志:一座切成三块拼合起来的“金山”。成功的企业形象导入,独特鲜明的标志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运动员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被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认可。阿迪达斯在制鞋业取得成功以后,还增加了与体育有关的其他用品,如短裤、运动衫、便服、田径服、网球服、泳装、体育用球、乒乓球拍、越野雪橇以及流行的体育挎包等,产品上都印有阿迪达斯的醒目标志,成功地实现了产品的水平多样化。

不断的技术创新使阿迪达斯的产品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为了开发更结实、更轻便的鞋,阿迪达斯不断试验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例如试验有棘刺的鲨鱼皮,试图研制出适宜制作室内拖鞋的皮革,尝试用大袋鼠来增强鞋帮的耐力和韧性等。阿迪达斯在制鞋方面不断创新,研制出了四钉运动鞋、尼龙底钉鞋和既可插入也可拔出的鞋钉,还发明了一种鞋钉的排列组合,使跑鞋的鞋钉有30种不同的变化,使运动员能够适应室内与室外、天然与人工地面不同跑道的多种需要。阿迪达斯公司制作的运动鞋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因而在有影响的国际体育比赛中被广泛使用,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强力推进低成本扩张战略使阿迪达斯产量大幅提高,产品遍布全球

为了尽快提高产量,阿迪达斯到南斯拉夫、远东等地区寻找能够低成本、大批量制作运动鞋的工厂。公司与这些国家的一些中型企业签订了特许生产协议,让它们按公司的图纸制造产品。这样,公司一方面节省了建造工厂和购置设备的巨额开支,从而使成本保持在适当水平;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品种和产销量,能够为各类跑步者制造各种各样的运动鞋,从各种竞赛用鞋到训练用鞋应有尽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此外,欧洲人出于本能偏爱欧洲大陆上生产的一切的特点,也使阿迪达斯这个欧洲厂商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他洲的厂商很难打入其中。这样,综合各种优势,经过数十年的蓬勃发展,阿迪达斯终于登上了制鞋行业的最高峰。

成也市场,败也市场,阿迪达斯大意失荆州

作为业界的领导者,阿迪达斯独占鳌头的局面维持了不到十年就被打破。阿迪达斯的失误,究其根源就是在企业发展战略上自大、保守、固执、停滞不前,对市场的预测产生重大失误,结果眼睁睁地把行业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他人。

领跑者的悲哀

在体育比赛中,跑步作为最古老的体育运动一直被人们广泛推崇。大家都能注意到,在长跑比赛中,领跑这个位置并不是好当的;人们常常看到,最终取得胜利的不一定都是领跑者,通常到接近终点的时候,处于第二位、第三位甚至更后面的运动员突然发力后来居上,成为比赛的最终胜利者。以长跑来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能找出类似的规律来,不同的是跑赛有终点,市场竞争没有终点。跑赛可以等到最后冲刺的时候再努力一搏,而市场竞争没有所谓的最后冲刺,领跑者总是处于“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境地。一旦领跑者失去警觉,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被超越。这大概就是领跑者的悲哀。

作为一名领跑者,虽然大家都在前进,虽然自己仍然保持着第一的位置,但是领跑者应该经常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的奔跑速度是不是比自己快?他们的加速潜力有多大?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自己是否相对来说已经退步甚至会被后人超越?更糟糕的是在看到别人被自己远远抛在后面的时候原地停步不前,甚至把跑鞋都脱下来放在一边休息,这种过于大意的麻痹思想将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须知那个古老的“龟兔赛跑”的例子,以及那些时刻把跑鞋挂在脖子上的追随者都在虎视眈眈准备“定点超越”,因此想要永远居于领跑者的位置,就不能有任何的放松和懈怠。

“健康”概念的兴起与运动鞋的日常化再次掀起了运动鞋的需求高潮

20世纪70年代初,运动鞋业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与“健康”概念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那时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消费市场,经济连年增长,崇尚消费、崇尚健康的趋势与日俱增。美国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心。数百万不曾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此时也开始寻找锻炼方法。到了70年代末为止,大约有2500~3000万的美国人坚持散步,还有1000万人在家或上街都穿运动鞋。在这个期间,各种专业鞋点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全国,与这类市场相关的各种新杂志、学术专著也相继问世,发行量不断上升,例如肯尼恩·库珀博士的启蒙著作《保健学》、詹姆斯·菲克斯写的一本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跑步全书》等,销量都达到几百万册,还有《跑步者的世界》、《跑步者》和《跑步时代》等杂志,都极大地推动了跑步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运动鞋的日常化。此前,运动鞋仅仅是穿在运动员的脚上,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运动鞋已经逐渐从运动员脚下向普通人脚下转换。作为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美国青年,他们不喜欢传统的束缚,喜欢个性张扬,喜欢与众不同,喜欢健康概念,而青年正是运动鞋最主要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偏好变动频繁,形成了新的庞大的消费群体。在美国,学习可以不好,体育方面绝对不能不好,穿运动鞋逐渐成为了时尚;而且随着全球化发展日趋迅猛,美国文化渗透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运动鞋的市场由此产生了更大的商机。

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低估以及战略的麻痹大意思想导致了阿迪达斯的惨败

毫无疑问,阿迪达斯公司对运动鞋市场的增长情况估计不足,既没有预测准确“健康”概念对运动鞋市场的拉动程度,也没有预测到由于消费者观念变化而产生的新的市场潜量。虽然对市场机会判断失误并非阿迪达斯一家,但是只要有一家厂商能够预测到新的市场机遇的来临,阿迪达斯的失败命运就已经注定。

阿迪达斯不仅低估了市场,而且也低估了竞争对手(例如耐克)的攻势。当时阿迪达斯的战略思想应该是属于稳定型,在原有的产品-市场上停步不前,这与当时行业的快速增长格格不入。特别是依照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观点,阿迪达斯明显是忽视了“潜在的加入者”这种竞争力量,不能时刻处于警觉状态,结果给竞争者的加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运动品行业的准入门槛一般都比较低,因为所需的起动资金相对较少,所以比较容易进入;同时其退出障碍也不高,产品的忠诚度低,统一性高,谈不上什么转换成本。因此总体上来说,运动品行业是一个利润低、风险小的行业,这在行业的增长期内就表现得十分诱人,阿迪达斯公司在这种极易进入的行业缺乏警惕性,而耐克正是在这个时期加入其中的。

对于竞争者的进入,阿迪达斯表现出了一种冷漠型的响应模式,以行业领导者自居而不理不睬。虽然,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工厂投资成本方面,阿迪达斯都不足以阻止其他公司进入这个领域,但是这位领先者却未能对这种产品的大量介入(尤其在市场显示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对策,例如加强促销工作、推出新产品、加强研究与开发工作、精心制定定价策略、不断扩充经销网点,所以这些也许不能制止竞争对手,但却能给进犯者以迎头痛击,给公司带来生机。可惜阿迪达斯公司直到统治地位受到严重侵害时才采取了进攻性的反击行动,但为时已晚。

不能正确认识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使阿迪达斯被抛在后面还浑然不觉

在企业发展战略上,过分追求短期利润,忽视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常常是导致行业领导者走向下坡路的原因之一。很明显,在行业快速增长时期,在新企业

产品的大量涌入并没有形成供大于求局面的情况下,阿

迪达斯没有意识到伴随着自身简单的总量增长可能会是市场占有率的降低,这一战略方向的失误导致阿迪达斯忽视了竞争者的发展,虽然落后却仍陶醉于自身

的微量增长,没有与竞争者形成激烈的抗衡,等到市场被瓜分殆尽为时已晚。

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过去的成功经验,使阿迪达斯忽视了竞争者的能力

阿迪达斯的经营策略一直被奉为业界的金科玉律,但是这种资源和能力很容易被别人很快学会和建立起来,并不存在什么壁垒。当然,即便很多公司都模仿这种策略进行操作,阿迪达斯仍然是当时最优秀的,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得阿迪达斯过分自信无人能够超过他,而固守原地不肯创新,给模仿者超过自己创造了机会。

阿迪达斯的失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一些处于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公司一样,表现得自负、自满、反映迟钝、固步自封,与其说他是被别人打败,不如说是他自己打败自己。企业之间的竞争有着太多的未知数,伴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没有永远的优势,也没有永远的第一。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一个企业必须随时监视和扫描内外部环境的振荡变化,分析机会与威胁的存在方式和影响程度,那些只知固守过去的成功经验、缺乏与时俱进战略思想的企业,最终必将被历史所抛弃。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耐克“胜利女神”越过“金山”

耐克公司的前身是蓝丝带制鞋公司,成立于1964年,当时主要给价格低廉、技术优良的日本虎牌运动鞋代销。1972年,蓝丝带公司结束了与日本虎牌的合作,在美国奥运选拔赛中正式推出了自己的耐克(希腊胜利女神的名字)品牌,在运动鞋市场站稳了脚跟(1978年正式改名为耐克公司)。此后,耐克一方面在模仿阿迪达斯经营策略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另一方面坚持开发自己的独特产品,1979?ê3??à1ú?üD?êD3?·Y??·?2?í?

20%11%D?°íà?10%?μ?£?1

5%?í????

以阿迪达斯为目标实现“定点超越”,终于在8年后成为制鞋领域的新霸主。

抓住新机遇,趁其不备打入运动鞋市场

耐克之所以能够比其他公司略胜一筹,就在于它善于发现机会,抓住不放,发起攻势。耐克的成功与其说是阿迪达斯的失误,不如说是他的骄傲。在与日本虎牌合作积累了一定的启动资本以后,当运动鞋市场需求大幅度增长时,耐克充分研究了消费者人口因素、心理因素等,于是不失时机地迅速进入;在阿迪达斯尚未醒悟时,耐克迅速扩张一点点蚕食掉原本属于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成为制鞋业的一匹黑马(然而10年后耐克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市场预测失误,经营业绩大幅度下滑注②)。

重视技术创新,仿造者战胜了发明者

虽然耐克公司最初一直以阿迪达斯公司的制品为模型进行仿造,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我开发。1975年,耐克设计成功了一种新型“华夫饼干”式的鞋底,鞋底上的小橡胶圆钉使它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鞋底的弹性更强。这种看上去很简单的产品革新成为耐克事业的转折点。通过仿造和创新并举,仿造者战胜了发明者。

耐克公司一直非常重视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工作,致力于寻求更轻、更软的跑鞋,并使之既对穿用者有保持性,也给运动员——世界级运动员或业余爱好者——提供跑鞋工艺所能制作的最先进产品。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它雇用了将近100名研究人员,专门从事研究工作,其中许多人具有生物力学、实验生理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学、化学和各种相关领域的学位。公司还聘请了研究委员会和顾客委员会,其中有教练员、运动员、设备经营人、足病医生和整形大夫,他们定期与公司见面,审核各种设计方案、材料和改进运动鞋的设想。其具体活动有对运动中的人体进行高速摄影分析、运动员踏车的情况分析、有计划地让300多运动员进行耐克实验,以及试验和开发新型跑鞋和改进原有跑鞋和材料等。1980年耐克公司用于产品研究、开发和试验方面的费用约为250万美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对于鞋子这样非常普通的物品,进行如此重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可谓是空前绝后了。

虽然模仿阿迪达斯经营策略,但是耐克做得更好

许多人认为确定经营策略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而且极冒风险。而耐克公司则在许多方面模仿阿迪达斯公司成功的经营策略,因而稳健,成功概率高。这种策略对许多企业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当然,仿效必须审慎而行。被仿效的市场战略应当是最行之有效的、在历史上取得重大成就的战略。就跑鞋市场来说,长期以来阿迪达斯公司所施行的市场战略,是生产型号多样的鞋、在重大体育竞赛中让运动员穿用带有公司标志的产品、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这几乎是不能更改的市场战略,所有跑鞋制造商都遵循这同一战略——只是耐克公司做得更好一些罢了。

在广告策略上耐克沿袭了阿迪达斯的做法,同样是利用著名运动员和重大体育比赛来展示产品的使用情况。在1972年俄勒冈州尤金市运动会预选赛期间,耐克鞋在竞赛中首次亮相,被说服穿用这种新鞋的马拉松运动员获得第四名到第七名,而穿阿迪达斯鞋的运动员则在预选赛中获前三名,这为耐克的起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在1969年耐克就设计了自己的特标志Swoosh(意为“嗖的一

声”),它极为醒目、独特,每件耐克公司制品上都有这种标记。

通过进一步的市场细分,耐克找到了阿迪达斯的市场空隙。耐克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不为传统的理论和观念所束缚,敢于实践和创新,抓住了新兴的“健康”、“年

轻”概念所产生的市场新领域。

在模仿过程中,企业必须确立自己的个性。成功的模仿不是简单的盲从,可模仿的只是成功的决策、标准和措施行为。借助有效的模仿,企业仍可树立与众不同的形象,采用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或标记,并建立善于抓住各种新机会的、时刻保持警觉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

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战略的完美结合,是耐克成功的关键因素

耐克最初实施的是成本领先战略,通过不断虚拟经营方式的低成本扩张来大幅度提高产量。耐克较好地解决了成本——规模经济的问题,在降低生产成本上采用主要生产厂家在亚洲的方式,把制作任务承包给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工厂;耐克的库存成本也很低,85%的耐克鞋在海外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另有15%在新罕布什尔州及缅因州的耐克鞋厂生产。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经济高涨,购买力提高,耐克鞋的需求量剧增,在8000多家百货商店、运动商品店、运动鞋店中,60%有耐克鞋的大量订货。耐克鞋常常要等到6个月后才发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给耐克公司制定生产计划、降低存货成本提供了机遇。

在推行成本领先战略取得成功以后,耐克的差异化战略也取得了成功。通过若干项技术革新,人们已经不再认为耐克产品仿制阿迪达斯,特别是1979年初,耐克推出的具有革命意义的顺风牌运动鞋,开创了运动鞋的新世界(顺风牌由洛克威尔国际公司的一位前宇航工程师开发,鞋底垫上了聚胺脂包胶的气室,用于增强弹性)。

通过充分发挥潜力,耐克生产出了比阿迪达斯种类更多的产品,开创了鞋型千姿百态的先河。尽管由于生产范围太宽会出现许多麻烦,也可能由于生产范围过大而损害生产效率从而使成本大大增加,但是由于耐克生产鞋的大部分任务都已经承包出去,承包方都是按照合同生产部分产品,因而各种产品生产批量小对耐克公司来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经济障碍。因此,凭借着风格各异、价格不同和多种用途的产品,耐克公司吸引了各种各样的跑步者,使他们感到耐克公司是提供品种最全的跑鞋制造商,这一点阿迪达斯就没有做到。

阿迪达斯与耐克在跑步热潮中此消彼长。阿迪达斯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耐克的营业额大幅度上升,1979年市场占有率为33%,两年后达到50%,成为行业新的领跑者。

痛定思痛,阿迪达斯如何风云再起?

在这场竞争中,阿迪达斯一直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到最后即便是主动进攻也于事无补,究其根本是在战略上产生了诸多失误。阿迪达斯要想反败为胜,就必须大幅度调整发展战略,才能与耐克决一雌雄。

把市场占有率作为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最重要指标

面对耐克及其他美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和行业潜力的迅速增大,阿迪达斯应对需求状况和竞争因素进行更严密的监测。经理要保持高度警觉,通过销售代表、经销商、供应商等与市场密切联系的人员提供系统的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市场上的细微变化,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所能创造利润的多少。面对行业环境的重大变化,企业必须具有强烈的应变意识,以避免竞争优势的丧失。

当然,尽管市场占有率分析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管理手段,但也不能把它作为测量市场营销绩效的唯一方法。因为市场占有率忽略了盈利能力因素。过分强调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往往会导致以降低利润为代价的销售过猛增长。市场占有率测算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领域,以便对此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保持企业应有的警觉。

深入研究环境,引导市场发展

阿迪达斯要想保持业界领导者的地位,就不能消极等待事物的变化,或者仅仅依靠预测来做出反应,而是应该更加侧重于自我创新,努力创造新事物来影响外部环境,引导市场发展,创新出新的市场“游戏规则”,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拓展新的空间。要知道,客户的兴趣、行为

都是不断变化的,甚至难以准确预测。顾客可能在别人向他们指出他们可以得到什么之前还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企业要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生存的基础,通过把市场细分、细分、再细分,认真分析顾客评判价值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深入了解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及其走势,把握宏观、微观、竞争对手情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当市场向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时,企业就取得了先机。

技术先导,设立障碍,保持高品位竞争优势

作为老牌制鞋公司,阿迪达斯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不断地先行和开发新的制造技术,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同时采取申请专利保护等手段,及早设置阻止别人进入的障碍。创新和模仿总是不断斗争的,领先者经常发现被模仿的速度总是大大超过原先的估计,所以决不能低估别人模仿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规模地生产创新产品,快速抢占市场,不给对手模仿的时间、空间,取得垄断优势,做一名强硬的竞争者。这种非价格竞争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空间。

实施增长型战略,以多样化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

一方面要着重同心多样化,发展各类运动用品以至于运动器材的相关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品牌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加强水平一体化进程,通过购并其他制鞋行业来减少竞争对手,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份额,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促进企业实现更高程度的规模经济和迅速发展。同时要研究国际化经营策略,必要时可以实施战略联盟,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联合其他竞争者,共同对付行业的领跑者。

竞争永无止境,没有永远的优势,也没有永远的模仿。我们正处在一个不连续的时代,任何新机遇的错失都可能是致命的打击;我们正处在一个后喻时代,在我们身后的选手总是能比我们当初的成长要快得多,请不要低估你的对手,模仿者一样可以超过发明者,后来居上几乎是完全可能的事情,只要你稍一松劲就会被人超越。海尔的张瑞敏讲“对于如何把大公司由大变小很头痛”,说的就是公司做大以后很难再具备创业初期的朝气、灵活和敏锐,如果不能时刻警惕、与时俱进,就不能逃脱失败的命运。这些对我们做企业的来说都是很好的启示。

注①:当运动鞋制造商都去抢占年轻人市场的时候,新平衡(New Balance)公司做了其他竞争者没有做的事情,把市场定位在年龄更大的人群。没有其他公司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制造各种型号的鞋,所以新平衡占据了长着宽脚和瘦脚的美国人的市场。

注②:运动鞋行业于1983年达到销售高峰后即开始停滞,耐克明显低估了市场机会,没有能够及早认识到运动鞋不会永远畅销不衰这个事实,导致多样化经营战略起步较晚。当时适逢霹雳舞风行全美,霹雳舞鞋市场迅速增长,耐克没有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丢失了一大块市场。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16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一)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反映管理重要性的案例。 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自从1889年《科学美国》作了有关德国奔驰汽车的结构和制造的报道后,许多美国人从事汽车制造,于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福特汽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R”和“S”型汽车,参与几十家汽车公司的竞争,当时还没有什么优势。但1908年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就标志着福特垄断局面的开始。“T”型车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坚固、驾驶容易、价格较低。1913年福特采用了汽车装配的流水生产法并实行汽车零件的标准化,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

力,当年产量增加到13万辆,1914年增加到26万辆,192 3年增加到204万辆,在美国汽车生产中形成垄断的局面。 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它从利润中积累了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主管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助手”,只需“助手”的汇报由他发号施令即可运行。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 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杂,个人管理已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只过了几年,到1927年,福特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后的20年,逐年亏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 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则从20年代开始走着一条与福特经验相反的路子。“通用”原是一些竞争不过福特的小公司拼凑起来的,在建立之初,这些小公司作为“通用”的一部分各自为政,通用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公司的许多工作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仅使这些领导人忙于事务,无暇考虑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且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而1920年后,新接任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对公司进行了大整顿、大改组。公司根据市场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确定产品方向,加强专业化写作,谋取大规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3,4

[案例3] “老牌”企业的竞争 海清啤酒成功的在中国西部一个拥有300万人口的C市收购了一家啤酒厂,不仅在该市取得了95%以上市场占有率的绝对垄断,而且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60%以上,成了该省啤酒业界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C市100公里内有一金杯啤酒公司,3年前也是该省的老大。然而,最近金杯啤酒因经营不善全资卖给了一家境外公司。 金杯啤酒在被收购后,立刻花近亿的资金搞技改,还请了世界第四大啤酒厂的专家坐镇狠抓质量。但是新老板清楚的很,金杯啤酒公司最短的那块板就是营销。为一举获得C市的市场,金杯不惜代价从外企挖了3个营销精英,高薪招聘20多名大学生,花大力气进行培训。 省内啤酒市场的特点是季节性强,主要在春末和夏季及初秋的半年多时间。一年的大战在4、5、6三个月基本决定胜负。作为快速消费品,啤酒的分销网络相对稳定,主要被大的一级批发商控制。金杯啤酒没有选择正面强攻,主要依靠直销作为市场导入的铺货手段,由销售队伍去遍布C市的数以万计的零售终端虎口夺食。 金杯啤酒的攻势在春节前的元月份开始了,并且成功地推出了1月18号C市要下雪的悬念广告,铺还有礼品附送。

覆盖率和重复购买率都大大超出预期目标。但是,金杯在取得第一轮胜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内部的管理问题。该公司过渡强调销售,以致把结算流程、财务制度和监控机制都甩在一边。销售团队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浮躁,甚至上行下效不捞白不捞。公司让部分城区经理自任经销商,白用公司的运货车,赊公司的货,又做生意赚钱,又当经理拿工资。库房出现了无头帐,查无所查,连去哪儿了都不知道。 面对竞争,海清啤酒在检讨失利的同时,依然对前景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对手在淡季争得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充足的产量作保障,肯定要跌下来;而且海清的分销渠道并没有受到冲击,金杯公司强入零售网点不过是地面阵地的穿插。 如今,啤酒销售的旺季,也就是决胜的时候快到了,您认为海清啤酒应该怎样把对手击退,巩固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呢? [问题] (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 (2)如何评价金杯啤酒的竞争战略? (3)海清啤酒应采用什么用的战略? 分析: 1、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海清啤酒面临的环境。 (1)优势S: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市内:95%以上;全省:60%以上);有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 (2)劣势W:销售队伍不太雄厚,市场没有细分,产品没有特色; (3)机会O:拥有很高的客户群,产品在当地拥有

国际企业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国际企业管理作业 小米公司的战略与市场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一班第九小组 小组成员

小米公司分析 摘要: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到2014年,小米的版本有小米1、小米2、小米3、小米4。2014年双十一活动中,小米在天猫平台上销售手机116万台,销售额15.6亿元,约占天猫当天总额的3%,成功卫冕单店第一到了,那么他的这些成绩是如何创造的呢,下面我们从战略和营销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下。 关键词:智能手机营销战略市场 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2014年10月30日,中国制造商小米公司已经超过联想公司和LG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2014年11月12日,优酷土豆集团在上海宣布与小米公司达成资本和业务方面的战略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双方将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开展内容和技术的深度合作,共同研发视频移动端播放等技术;二是小米公司将向优酷土豆投资并在自制内容及联合制作、出品和发行方面紧密合作。 二、小米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小米手机是一款高端低价的“发烧友”智能手机,主要面对中低等收入的高端玩家(对手机配置要求高的用户),其产品的研发还采用了发烧友参与的模式。然而这些条件还不足以让小米如日中天,小米最高明之处莫过于它若隐若现的饥饿营销。下面就采用“4P”营销理论进行分析。 1、价格(Price) 产品的价格是影响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产品的价格策略运用得当,会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反之,则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制约产品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小米手机定价1999元的价格,这对于一款高端配置的手机来说具有很大杀伤力。同时线上销售也很大程度上已经挤干价格水分,每一件产品的纯盈利势必不会高。而随着硬件的降价,小米手机在未来的日子里也有降价的空间。必然会加剧对市场的冲击,大大增加其市场占有率。小米科技公司将这套渗透定价法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2、产品(Product)

诺基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其成立于1865年,前身是生产木浆和纸板的小企业,经过150年的发展,诺基亚品牌深入人心,它的经典手机铃声和开机动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诺基亚从无名小企业发展到世界知名品牌,从工业转型为电子业,成为电信时代第一巨头,这与它的管理人对其的管理和决策是密不可分的。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借助Symbian 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但随着2007年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 诺基亚的盛衰史表明,它是一个很经典的战略管理案例,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诺基亚的发展史 1、工业时代:1967年,诺基亚成为了一家芬兰国内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等多个领域,而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是在1960年。 2、前电信时代:1990年,手机用户大量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体积越来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做出决策,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而此刻诺基亚做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3、后电信时代: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最高市值1980亿欧元。 4、智能机时代:由于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诺基亚由辉煌走向衰落。为扭转颓势,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战略同盟并合作推出WP手机。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颓势。2013年9月3日,微软和诺基亚官方宣布,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即手机业务部门,交易数额是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 二、诺基亚的现状 2014年4月28日19点,微软正式宣布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的收购,收购后实体公司更名为“微软移动”,但“诺基亚”品牌将会一直保留,这意味着诺基亚品牌手机并不会随着微软的收购而消失。 2014年10月24日,微软正式在Lumia手机上用Microsoft取代了Nokia的品牌命名。微软周五推出了新Lumia手机的设计,该公司将在未来于Lumia设备的前部和后部使用Microsoft字样代替从前的NOKIA。 2015年1月7日,国行NOKIA N1平板在正式发布,并在1月8日首批开卖,售价1599元。 2015年4月26日,诺基亚中国区总裁王建亚透露,2015年诺基亚将会推出安卓智能手机。 三、诺基亚的战略失误

管理案例分析作业1

管理案例分析作业1(第一~三章) 一、判断正误题(每题2分,共20分) 1.管理案例就是采用文字撰写形成的一段或者一个真实的管理情景或个案。(×) 2.不是所有写实的实例都可以一概称之为案例。(√) 3.管理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待解决型的案例。(√) 4.事件说明型案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应用和掌握已学过的管理理论和概念,提高对特定理论、概念、方法的认知、理解、鉴别和准确运用的能力。(×) 5.案例教学中,只有教师需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学生只需做一个好观众即可。(×) 6.创新性是管理案例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则。(√) 7.案例分析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描述问题三个阶段。(×) 8.在提出方案的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利用数据和图表来更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我认为”和“我觉得”这样的词。(√) 9.案例的开头和结尾是案例结构中的关键部分写好这两部分可以提升案例的总体可读性和对学习者的引导性。(√) 10.案例正文配上案例使用说明才是完整的教学案例,案例说明对案例具有权威的约束力。(×)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管理案例教学法是哪所大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和推广的? (B ) A.清华大学 B.哈佛商学院 C.牛津大学 D.南开大学 2.以下哪种表述是错误的? (C ) A.案例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体现出真实性 B.案例中应包含一个或数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C.为了增强效果案例可以适当虚构 D.案例需要界定教学应用领域使学生明确目的与意义 3.描述某个具体企业在环境、条件和竞争压力下紧急决策问题或情景要求学生在内、外部环境条件约束和时间限制下对某些棘手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决策方案这类案例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A ) A.被迫决策型案例 B.管理咨询或政策制定型案例 C.问题确认型案例 D.事件说明型案例 4.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B ) A.实例就是案例 B.实例并不等同于案例 C.案例就是范例 D.举例等同于案例 5.以下哪一点不是案例说明应当包括的要点? (D ) A.教学目的与用途 B.启发性思考题 C.背景信息 D.案例撰写者信息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一个好的管理教学案例应当有这些特点:(ACD )。 A.案例的场景要清晰 B.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 C.要有足够的信息量 D.具有角色的对抗性 2.高结构型或技术性问题型案例一般具有以下特征:(ABC )。 A.短小精悍,一般不过2000字 B.案例背景信息比较精炼 C.一般会有比较“标准”解法或“理想”的答案 D.分析结论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 3.讨论法在案例教学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BCD ) A.启发诱导 B.鼓励和激励 C.目的性 D.层次性 4.谈判法有以下特征:(ABC ) A.是学生掌握谈判技能及其他管理技能的重要方法 B.是一种着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的方法 C.是一种开放循环式的教学模式 D.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 5.在案例撰写中,要注意案例敏感信息的掩饰。也就是将案例中的一些资料来源匿名化。掩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BCD ) A.问题的核心部分 B.人物姓名和企业名称 C.经营和管理数据 D.某些产品生产单位的地点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海尔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是我们的骄傲,它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冰箱厂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这是中国企业的奇迹,海尔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的企业研究和学习,从海尔的发展战略中也许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张瑞敏,中国的杰克.韦尔奇,在接手青岛冰箱厂以后,以他的智慧使它得到了腾飞,也让中国多拥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张瑞敏的理念就是:追求卓越,实施名牌战略。 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多样化战略阶段(1992-1998),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2005),全球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在每个阶段海尔都以其自己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赢得一席之地! 一下是对这几个阶段的分析:

一,名牌战略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张瑞敏在一次对全员工的大会上说过“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决心以世界一流名牌为目标而努力。而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点是都将体现本国文化的一流品牌。家电行业的优秀品牌=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尔的名牌战略不是以价格为竞争武器进入市场的,而是通过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以高质量,高附加值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 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法律环境: 在海尔1984年的时候,青岛冰箱厂是众多冰箱企业的一员,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活稳定,国家的政治生活衣发展经济为目标,国家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财政支持,在税收政策上也给与帮助。同时也因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市场有一定的混乱,家电行业也未处于垄断之中。 经济环境: 当时的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支配收入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也有强烈的消费愿望,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经济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社会环境: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第1次作业答案

1、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思想是由( A 提出的 A. 孟德斯鸠B。洛克C。潘恩D、杰斐逊 2、公共物品的最显著特征是(B A. 大家共同占有 B. 消费的非排他性 C. 消费的排他性 D. 国家拥有 3、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 A. 积极方案 B. 追踪方案 C. 临时方案 D. 应变方案 4、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新古典时期,也称为(C A. 传统时期 B. 成熟日期 C. 行为科学日期 D. 现代管理时期 5、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

A. 聘任制 B. 委任制 C. 考任制 D. 选任制 6、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是(A A .决策权力 B. 归属权 C. 合法权力 D. 奖惩权力 7、公共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C A. 编制 B. 执行 C. 控制 D. 决算 8、1980年,我国着手财政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实行(A 体制 A.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B. 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 9、我国许多地方行政法规都附有实施细则,制定实施细则的行政立法属于(A A .补充性立法

B. 执行性立法 C. 试验性立法 D. 自主性立法 10、从国家行政法规的效力看(A A. 它高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B. 它等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C. 它低于行政规章的效力 D. 它不能与行政规章比较 11、行政文化在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和行政对象之间建立信任、沟通关系这表现了行政文化的(B 功能 A. 规范 B. 维系 C. 引导 D. 选择 12、处于行政活动起始阶段的行政文化构成形态是(C A. 行政规范 B. 行政意志 C. 行政心态 D. 行政评价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菁菁校园”是一所新型的私立学校,专门为大学生、高中生提供暑期另类课程如登山、探险、航海等集体项目的专业培训,以及为在职人员提供团队合作课程培训。该学校的创办人刘岩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热爱登山,并坚信这是一项锤炼个运气质,同时学习集体协作精神的完美运动。(优势1:定位) 在刘岩看来,那个学校是个非赢利性的企业,然而不管如何得自己坚持自己的运转。因为假如没有充裕的资金,学校就不可能进展。学校开办以来,学生的数目逐年增多。(优势2:有成长的市场,学生认可) 学校的课程要紧分两类,一类是一般课程,一类是专门课程。一般课程是学校的起家项目,针对大中学生的集体训练开设。每年暑假,总是有大批学生报名参加登山、探险等充满新奇感的这类项目。尽管这部分的收入占了整个学校全部营业收入的70%,然而这种项目并不赢利(劣势1:无利润,反映经营治理问题)。专门课程是应一些大公司的要求,专门为此公司开办的短期团队合作培训(与一般课程具有关联性)。这部分课程是最近才设立的,深受各大公司经理们的欢迎,在非正式的反馈中,他们都认为在这些课程里获益专门多,他们所属的公司也情愿连续扩大与菁菁校园的合作。同时,这类课程为学校带来丰厚的利润。(机会1:说明专门课程市场有需求,并能获利)然而,在实施专门课程的时候,刘岩和他的好友们也有疑虑:这种课程的商业化倾向专门重,假如过分扩张,可能会破坏“菁菁校园”的形象。另外,专门课程的学员多是中高级经理,他们的时刻专门紧,因此,假如课程一旦设立下来,就不能改动,因此总是会遇到与一般课程的冲突。 在学校成立初期,刘岩并没有专门关注治理问题,他觉得专门简单:每年暑假开始,学校就招生开课,到暑假终止就关门。然而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注册学生的不断增多,学校变得日益庞大复杂,治理问题和财政状况开始受到关注。最明显的是学校暑期过于繁忙,设施不足,而淡季则设备人员闲置。他还发觉无法找到足够的技术熟练、体会丰富的从事短期的工作的指导老师,然而要常年聘请他们花销实在太大。(劣势2:资源不足、治理问题)与此同时,在社会上显现了相似的竞争者,(威逼1:显现替代品)学校面临内外两方面的评估和战略方向的重新确定。 在这种情形下,你认为“菁菁校园”的以后在哪里? [问题] 1.你认为“菁菁校园”的以后应如何定位? 2.“菁菁校园”的项目组合如何进展? 3.你认为“菁菁校园”的运营治理应如何改进? 分析:1、即使一般课程占学校全部营业收入的70%,仍不赢利,学校的运转难以坚持,同时显现了相似的竞争对手,因此,以后的定位应充分利用品牌的优势,实现范畴经济,分散风险;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保持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才能保持品牌。 2、通过客观评判项目组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项目组合的进展应以一般课程为基础,适当增加专门课程,逐步过渡到以开设专门课程为主。 (1)公司战略层次上:宜采纳多元化战略。 (2)竞争战略层次上:宜采纳差异化集中化战略。 (3)职能战略层次上:宜采纳整体营销战略和人才开发战略。 3、问题:暑期过于繁忙,设施不足,而淡季则设备人员闲置。无法找到足够指导老师。解决方案: (1)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运营治理方式,使人、财、物有机结合,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 (2)合理设定项目组合、制定完善的教学打算,使淡旺季节相对平稳进展。解决设施设备不足。如解决课程编排上的冲突。 (3)聘请、培训、借用和调配教学、治理人员,建立相对稳固教职工对伍。 (4)特色经营,提高服务质量:现实说明一般课程难以坚持学校的运转,因此应针对自己的市场定位突出特色。 (5)加强营销力度:应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要建立有效的招生部门,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等。如利用举办或承办各种竞赛,进行商业运作。 (6)合理设计收费标准,操纵成本。力求盈亏平稳,略有盈利。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作业评讲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作业评讲(1) 重庆电大责任教师杨波 案例分析一:忙碌的生产部长 讲评:本案例是考查学生对第一章管理概述中管理的含义、管理的特征、管理者等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问题1:王雷和张立分别是这家企业哪一层次的管理人员。 按管理者在组织结构中的层次来划分管理者类型,一般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三层。案例中王雷是生产部长属于中层管理者;张立是车间主任,归王雷领导,属于基层管理者。 问题2:关于锁装配不善问题,总经理应该首先责成谁负起最终责任?这根据的是什么原则? 应首先责成生产部长王雷负起最终责任,直接责任是车间主任张立,依据是责任的不可下授原则。 问题3:说明王雷向总经理汇报的几件重要工作所体现的活动或职能性质。此题不清楚所云。 问题4:依据王雷所提供的资料分析,金星公司上半年的盈利情况怎样?如果按照王雷的方案对生产活动进行调整,下半年的盈利将会怎样? 依据王雷所提供的资料分析,金星公司上半年的盈利为0。经过调整的下半年会有400万盈利。 案例分析二:新东方学校的战略选择 讲评:本案例是考查学生对第四章战略管理中公司战略、竞争战略的学习掌握情况。 问题1:为新东方未来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战略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教育培训市场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且需求巨大的市场。从目前来看,新东方的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新东方应坚定不移的在教育培训市场做强做大。 问题2:针对日益强劲的竞争对手,新东方应采取哪些竞争战略? 应通过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加大竞争力度,同时着力打造新东方品牌。通过市场细分挖掘哪些培训社会需求较大,加大市场开发和市场渗透,在各大城市设立分公司,抢占市场份额。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作业评讲(2) 案例分析一:乔森家具公司的五年目标 讲评:本案例是考查学生对第二章计划中计划工作的特征、程序、原理、方法等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问题1:你认为约翰董事长为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合理吗?为什么?你能否从本案例中概括出制定目标需要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战略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几个原则:可接受性、可检验性、可实现性、可挑战性。因此,托马斯副总经理觉得约翰董事长制定的公司发展目标不合理。第一项太容易,第二项不可能实现,第四项也难以实现。制定目标的基本要求就是以上原则。 问题2:约翰董事长的目标制定体现了何种决策和领导方式?其利弊如何? 约翰董事长的目标制定体现了其专制型决策和领导方式,自己制定了不通商量。 应首先责成生产部长王雷负起最终责任,直接责任是车间主任张立,依据是责任的不可下授原则。 问题3:如果你是托马斯,你将如何提出更合理的公司发展目标?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三版)答案全解

哼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战略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2.什么是战略管理? 3.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职能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4.什么是战略? 5.企业存在什么样的战略层次? 6.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在战略过程和战略管理系统设计方面有什么不同? 7.在战略管理中,各级战略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8.战略经营单位的概念对企业组织设计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章 1.分析一下新近出现的能够对钢铁企业产生显著影响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趋势有哪些?假设以一个钢铁企业为对象,外部环境中哪些是可以利用的机会,哪些是威胁? 2.解释影响一个企业的产业竞争环境的五种基本力量?以美国易拉罐行业为例,分析产业竞争五种基本力量对行业造成的影响。 3.以家电产业为对象,分析一下其内部的竞争结构和格局。 4.分析在我国彩电行业中,许多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宣布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和开发数字电视的言论和行为。 5.从哪些渠道可以获得关于外部环境的信息? 6.分析一下现有的定性和定量预测技术适用于哪些外部环境预测? 第三章 1.从企业哪些方面确定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一个实际企业为对象,分析它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2.企业独特竞争能力所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3.企业资源与企业能力的关系如何? 4.企业资源与能力若成为独特竞争能力需具备的特征是什么? 5.企业各财务比率指标所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6.经验效益所揭示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如何运用经验效益进行竞争? 7.价值链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第四章 1.企业使命的战略作用是什么? 2.企业使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关系? 3.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条件和能力、战略、战略目标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关系? 4.分析一个实际企业的战略目标构成及按重要程度而做出的排序。 5.战略目标、短期战术目标、日常目标、个人目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五章 1.在采用每种公司战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采用发展战略? 3.在实行复合多样化战略时,是否公司所具有的不同的业务越多越好?如何确定合适的复合多样化程度? 4.以一个实际企业为研究对象,鉴别出它所采取的战略。 5.请比较一下企业实行发展战略不同方式的优缺点。 第七章 1.分别说明三种一般竞争战略的应用条件以及存在的风险。 2.企业如何摆脱处于产业中中间或中庸地位的不良境地? 3.分析分散型产业为何分散?如何在这样的产业中进行竞争?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1 分析北京光合作用书房五道口店参考答案:主要优点:对书店的竞争对手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分析。不足之处:①没有明确的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没有指出其他主要宏观影响因素,其实主要宏观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来这种书店的人大多是一些有一定品味的收入比较高又喜欢阅读的人;②对行业的竞争特征没有进行分析,图书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市场细分,书店的主要竞争特征是差异性,到不同书店的人群是有不同目的的,由于行业属于比较分散的行业,特别是文中提到的书店,是在寻找市场中的夹缝,因而竞争不是很激烈,但定位很重要。③作品的重点是在对书店本身进行写实描写,而没有站在企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主要缺陷;④对于书店的业务特色没有进行分析,如书店所经营的书的品种范围,经营规模等,使人不容易把握书店的情况。案例2 北大青鸟参考答案:A:①明确了外部宏观因素的分析;②明确指出了主要竞争对手。B:不足之处:①对外部客观环境因素分析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实际上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因素,因为IT 行业与新技术密切相关;②对行业竞争特征几乎没有进行分析。IT 培训具有起点低、专业性不强和大众化的特点,因此行业的竞争进入障碍较低,目前IT 培训行业细分不是很突出,但有一些。近来有向高端转移的趋势;③主要竞争对手虽然指出来了,但没有进一步分析,在本文中对战略集团的分析方法不是很好。其中提到的百事特由于构不成威胁,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竞争对手,而清华万博又更偏重于应用培训,这与北大青鸟的基础型人才培训有一定的差异。案例3 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考答案主要长处:对该教育机构所面临的外部宏观因素和行业竞争特点进行了明确的分析。不足之处:①对于宏观环境的分析没有归纳准确,成人的农业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当是经济因素,即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并且受教育者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用于支付教育费用,其次是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宏观发展规划;②行业竞争特点分析的不够深入,没有突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的特点。成人教育既有一定的产品差异性,又有一定的价格弹性,顾客容易受价格驱动,即转换成本较低,该行业的进入障碍较低。目前的行业属于多数小企业与少数大企业并存的状况。既有一定的大众性,又有一定的专业性细分,近年来,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较快,数量较多,竞争比较激烈;③主要的竞争对手没有明确提出来。案例4 北京聚丰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参考答案:长处:①比较准确的描述了企业使命,突出了顾客价值---高品位生活氛围的营造;② 对于企业战略目标,提出了争创北京市50 强的目标;③战略措施提的比较具体。不足之处:首先所提的方案可能不是本人经过思考得出的,而是直接从企业网站上或企业的文件中拿来的。此外还表现在:①企业使命中关于生活空间的价值体现不足,即该房地产企业能够给大众带来的价值描写不太充分;②战略目标中只提到北京市50 强,能否成为龙头,值得商榷。三大主导产业的提法不妥,其中的第一和第三大产业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有矛盾;③战略措施提的太具体,有些已经不属于战略层面上,且与北京市的 50 强目标如何实现没有对应关系;再有,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以及战略措施应当体现所针对的目标顾客群才好。案例5 一家服装经销商参考答案: A:优点:①企业使命、战略目标、战略措施都比较明确;②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数据可以量化,可以度量。B:不足之处:①企业使命的描述突出了制造服装,而没有把为顾客提供的价值突出出来,所以给出的描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使用;②从战略目标上看不出企业的主要追求,主要的目标顾客群是谁不很清楚,所有战略目标定的比较苍白。

电大管理案例分析作业2答案

1、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 答案 一、判断题√×√×√×√√×× 二、单选题B A C C A A 三、多选题BCD BCD ACD ABD BCD 四、简答题 (一)1.直线型组织结构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2.职能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 3.直线一职能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吸收了上述2种结构的优点,设置2套系统,一套是直线指挥系统,另一套是参谋系统。 4.分部制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在高层管理者之下,按地区或特征设置若干分部,实行“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集中领导下的分权管理。 5.矩阵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具有高度的弹性。 (二)在03年之前,IBM已经成为全球性知名的IT公司,而联想只是在中国小有名气,03年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并可使用IBM商标三年!可以说联想借助IBM这个牌子让欧美国家认识了联想,也使联想走出了中国市场走向世界!这也是很多国内企业走的路程,像吉利收购沃尔沃。其次就是在联想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刻,收购了IBM个人PC,可以学习很多这方面技术。通过收购IBM个人PC,联想进入了PC销量的前三甲! (三)1.识别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拟定可行方案;4.分析评价方案;5.选择方案;6.实施方案;7.跟踪检查。 五、应用题 邮政局徐明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并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具有一定的亲和力,管理方式民主。在其目标管理及强化市场销售措施下,邮政局顺利扭亏为营。总体上徐明年富力强,富有领导能力。但是在民主管理的同时,作为领导应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第一篇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战略管理总论 ●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实施 目录 第一章战略管理总论 第一节企业战略涵义 第二节企业战略特征 第三节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实用案例1 索尼:为何你的品牌套路开始失效 实用案例2 麦当劳:有效实施管理控制 实用案例3 古井酒厂:实施PPSP战略 实用案例4 春兰公司:大胆决策,周密部署 实用案例5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控制过程 实用案例6 海尔:优势企业经营战略 第二章企业战略分析 第一节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第二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实用案例1 柯达:与机遇失之交臂 实用案例2 摩托罗拉:从集权到分权的演绎 实用案例3 福特汽车:系统的外部环境分析 实用案例4 梅赛德斯:面向市场,赢得竞争 实用案例5 长虹:捍卫民族彩电的价格战 第三章企业战略规划

第一节企业总体战略 第二节单一经营发展战略 第三节多样化发展战略 第四节一体化发展战略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一个世纪的辉煌 实用案例2 福特汽车:“优秀中心”的全球战略实用案例3 联想集团:独具特色的海外发展战略实用案例4 青岛啤酒:在困境中崛起 实用案例5 长虹:跻身“世界500强”的梦想 第四章企业战略选择 第一节战略制定框架 第二节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经营战略选择 实用案例2 日本松下:战略转移,走为上计实用案例3 苹果公司:走出经营困境 实用案例4“康师傅”:迎合需求,占领市场实用案例5 通用:组织结构创新与战略选择 第五章企业战略实施 第一节战略计划体系 第二节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 第三节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实用案例1 福特汽车:历史使命与战略目标 实用案例2 通用:推行分权制度 实用案例3 德州仪器:改善组织机构 实用案例4 惠普与王安:截然不同的命运 实用案例5 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的竞争策略实用案例6 肯德基:与麦当劳的竞争战略 实用案例7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战略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基于能力的公司战略选择 指导老师:王琴 《战略管理作业》-----第七小组 小组成员: 郎小山, 咸劲, 陶奇能,颜涵 ,杨峥, 邬燕琼, 陈晰,王赟,吴银宝,王家栋 主要观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换句话说,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专业化或多元化,公司的战略选择必须基于现有(包括潜在)的资源和能力,能获得最好的匹配性。 现实世界: 无论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在各行各业都有成功的案例,也都有失败的案例。 案例:专业化成功的企业: 诺基亚的专业化道路 诺基亚作为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转变的成功企业,其成功的经验在很大程度提示了专业化道路成功的必要条件。从战略层面上,可将诺基亚道路成功的经验总结为下面三点: 第一、必须从国际竞争背景与趋势来定义业务选择模型,进而淘汰那些没有发展潜力的业务,集中力量于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业务,从而使公司获得持续加速成长的资格,避免日本公司那种“只埋头造车(创造了第一流的效率,不管路线有没有战略,从而被新的产业变革抛弃)”的情况。 第二,必须拥有自己的“管理之道”,这个管理之道不仅包括管理的策略,而且要有人性化的文化基点,从而使公司保持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使公司的管理系统能够持续激励员工去勇于承担责任和创新。譬如说诺基亚之道强调管理与领导之间的平衡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公司文化。

第三,必须强调公司品牌而不是产品品牌,强调消费者而不是产品,强调创新而不是技术优势,从而使公司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持续的“资源”上。产品可能衰竭,但只要公司品牌还在,消费者仍然还在,创新精神还在,公司就能够获得再生的能力。 从诺基亚的专业化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其企业的知识及能力是相符的。80年代, 诺基亚将自己的未来定位于移动通讯,开始收缩战线,集中力量于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业务,放弃没有发展潜力的业务,从而使企业得以成长。 多元化成功的企业: GE的多元化道路 GE在为自己多元化发展做论证时,曾经制定了三条基 本的原则: 其一,必须在本行业扩张,要坚持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 其二,投资回报率必须高于是2%。 其三,未来的多元化产品一定要在市场份额的排列中占所前3名的位置。 从战略层面上讲,GE多元化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1、多元化公司必须拥有一个超越于具体业务的公司战 略,从而使公司战略更加强调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避免业务单元成为没有战略的利润中心。GE着名的四大战略:全球 化、服务转型、六西格玛和电子商务,没有一个是与具体的业务有关的。 2、多元化公司必须在公司层面拥有一个强调组织学习 能力与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支撑多业务的扩张。譬如,GE拥有“活化”组织结构层级与激 发组织创新、将业务运营系统与变革思想融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能力,从而保证了多元化背后的持续支撑动力。 3、多元化公司必须拥有一个竞争性的公司远景与具备 筛选功能的业务模型,从而使公司业务“多而不乱”。譬如 GE拥有着名的业务筛选模型,GE公司在80年代设定的远景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与伦理》总复习二 案例分析及其参考答案 (一)福特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败和复兴,是一个典型的反映管理重要性的案例。 福特公司的创造人亨利﹒福特有着精明强干得头脑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自从1889年《科学美国》作了有关德国奔驰汽车的结构和制造的报道后,许多美国人从事汽车制造,于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福特汽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R”和“S”型汽车,参与几十家汽车公司的竞争,当时还没有什么优势。但1908年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就标志着福特垄断局面的开始。“T”型车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坚固、驾驶容易、价格较低。1913年福特采用了汽车装配的流水生产法并实行汽车零件的标准化,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力,当年产量增加到13万辆,1914年增加到26万辆,1923年增加到204万辆,在美国汽车生产中形成垄断的局面。 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它从利润中积累了1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所有主管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助手”,只需“助手”的汇报由他发号施令即可运行。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 随着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兴起,汽车有着不同档次的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杂,个人管理已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只过了几年,到1927年,福特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后的20年,逐年亏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 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则从20年代开始走着一条与福特经验相反的路子。“通用”原是一些竞争不过福特的小公司拼凑起来的,在建立之初,这些小公司作为“通用”的一部分各自为政,通用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公司的许多工作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仅使这些领导人忙于事务,无暇考虑公司的方针政策,并且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而1920年后,新接任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对公司进行了大整顿、大改组。公司根据市场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确定产品方向,加强专业化写作,谋取大规模生产,按照分散经营和协调控制的原则建立管理体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通用”的市场占有率也从1920年的10%一跃而起达到1927年的43%,此后多年均占50%以上。 而“福特”则每况愈下,到1944年,福特的孙子——福特二世接管该公司已濒临破产。当时26岁的福特二世向他的对手“通用”学习,着手进行斯隆在“通用”所做得事,创建了一套管理组织和领导班子,5年后就在国内外重新获得了发展和获利的力量,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主要竞争者。 案例问题及其参考答案 1.福特汽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为何能获得成功而后又为何濒于破产?可结合宏 观环境变化来分析。 答:20世纪20年代环境变化较慢,对手较少,企业规模相对小,靠老福特个人独断的管理方式有效;但随着环境的复杂,难于适应,导致破产。 2.从福特汽车公司的复兴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兴趣来看,企业管理如何发挥作用?(可分 析在哪些方面必须有专业管理) 答:通用的分权和协作原则有效。职能的下放适合市场,调动员工积极性,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作业

项目管理专业: () 201 年8月

项目管理全案例分析 作业 目录 A.1 项目决策 (3) A.2 项目作业分解结构 (4) A.3 网络图与横道图 (6) A.4 资源直方图与曲线 (8) A.5 工期优化 (12) A.6 前锋线与进度控制 (15) A.7 挣得值分析 (16) A.8 质量控制与管理 (20) A.9 项目风险评价 (26) A.10 项目总结 (27)

A.1 项目决策 项目背景:黄河机械公司是一家以自行车为主要产品的国有企业,多年来一直生产普通自行车产品,由于产品品种未能及时更新,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企业领导决定进行新产品开发,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发现市场对“电动自行车”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为此该企业领导决定在2002年初开始投入一笔资金开发“电动自行车”产品,以便改变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 经过初步分析,电动自行车的研制与生产准备需要投资共计500万元,其中研制时间为半年,需要研制费用350万元;生产准备与生产线改造工作也需要半年时间,对原有自行车生产线经过改造需要投入150万元;新型电动自行车计划第二年初投产并投入市场,预计投产当年生产成本为500万元,企业可以实现销售收入550万元;此后,企业每年的生产成本为1000万元,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1250万元。 15% (1+15%)-1=0.8696 (1+15%)-2=0.7561 (1+15%)-3=0.6575 (1+15%)-4=0.5718 (1+15%)-5=0.4972 (1+15%)-6=0.4323 20% (1+20%)-1=0.8333 (1+20%)-2=0.6944 (1+20%)-3=0.5787 (1+20%)-4=0.4823 (1+20%)-5=0.4019 (1+20%)-6=0.3349 问题1:根据上述数据,分析黄河机械公司从2002年到2006年的现金流量情况,并将有关数据填入表A.1(基准折现率按15%计算) 表A.1 黄河机械公司现金流量表(万元)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课外) 案例分析题1:福特公司的战略选择 福特汽车公司鲜明地证明了一个大公司如何向多个战略方向出击。 (一)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早期发展战略 在早期,福特公司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改进它的单一产品——轿车而取得的。在1908年制造的T型轿车比以前所有的车型有相当大的改进。在它生产的第一年,就销售了10 000多辆。1927年,T型轿车开始将市场丢给了它的竞争对手。福特公司又推出了A型轿车,该轿车集中了流行的车体款式和富于变化的颜色。当A型轿车开始失去市场、输给它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在1932年,福特公司又推出了V-8型汽车。6年后,在1938年,Mercury型车成为福特公司发展中档汽车的突破口。 福特汽车公司也能过扩大地区范围进行发展。在1904年,它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举动就证明了这一点。也是在它的发展早期,福特公司采用了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年,开始生产卡车和拖拉机,并且在1922年,收购了林肯汽车公司。 (二)纵向一体化战略 福特汽车公司的多样化生产集团是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杰出实例。下面介绍福特公司在这一集团中几个部门的作用。 1.塑料生产部门一一供应福特公司百分之三十的塑料需求量和百分之五十的乙烯需求量。 2.福特玻璃生产部门——供给福特北美公司的轿车和卡车所需的全部玻璃,同时也向其他汽车制造商供应玻璃。这个部门也是建筑业。特种玻璃、制镜业和汽车售后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3.电工和燃油处理部门——为福特汽车供应点火器、交流发电机、小型电机、燃油输送器和其他部件。 (三)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同心多样化战略 在1917年,福特公司通过生产拖拉机开始了同心多样化战略。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和农用设备制造商之一,它于1978年1月日成立。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是由福特公司的拖拉机业务和新荷兰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后者是从Sperry公司收购来的农用设备制造商。 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随后兼并了万能设备有限公司,它是北美最大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制造商。这两项交易是福特公司通过收购实行它同心多样化战略的最好例证。 (四)金融服务集团——跨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 福特汽车信贷公司的成立,是向经销商和零售汽车顾客提供贷款。这可以说是实行同心多样化战略。 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利用这个部门积极从事复合多样化经营。在1985年它收购了国家第一金融有限公司,后者是北美第二储蓄和贷款组织。在1987年后期,它收购了美国租赁公司,它涉及企业和商业设备融资、杠杆租赁融资、商业车队租赁、设备运输、公司融资和不动产融资。 (五)其他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 福特汽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是一个经营多样化产品的部门,也是跨行业多种经营的典型实例。到1920年,这个部门围绕着密歇根福特世界总部建立了59个商用建筑。由这个部门所拥有和它管理的设施及土地的市场价值估计有十多亿美元。 福特太空有限公司和赫兹有限公司也是复合多样化战略的良好典范。 (六)调整战略 在福特公司的发展史上,曾经被迫实行了几次调整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特公司以每月几百万美元的速度亏损。亨利.福特二世重组了公司并实行分权制,这使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 也许被众多美国公司采用的最富戏剧性的调整战略是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所完成的。从1979年到1982年,福特公司的利润亏损额达5.11亿美元。销售额由1978年均的420亿美元下降到1981年的380亿美元。不必说,福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亏损的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许更重要的亏损的原因是福特公司运营的方式。新车的款式看起来像许多年以前一样;在部门之间(如设计与工程)很少沟通;管理层中从事管理公司的员工对工作很不满意,很少向上级部门传达情况。 福特公司的管理层做了些什么来转变这种情况呢?首先,他们显著地减少了运营成本。在1979年到1983年期间,从运营支出中就节省了4.5亿美元。其次,质量成为头等大事。管理层也改变了福特公司设计小汽车的程序。以前,每一个工作单位是独立工作的。现在,设计、工程、装配等部门都在这个过程中一起协调工作。 不过,福特公司实行的最重要的改变是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从首席执行官Philio Caldwell和总裁Donald Petersen 开始,改变了公司的优先次序。一种新兴管理风格建立起来了。该种管理风格强调联合行动和在工作中所有雇员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