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立体图形第三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三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三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三版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有关内容及练习五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学习用品和一些积木等;课件;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大致相同。教师事先用布把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师:请各个小组的小组长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课件同时出示)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品吗?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分类。(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教师行间巡视。)

3.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当学生分得差不多时,师: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讨论。)

(备学生:有的小组或许会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作为另一类。也有的小组可能会把圆柱分为两类,一类是细长的,一类是扁扁的,如:印尼盒。教师都暂不于否定或肯定。)

(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讨论后汇报: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这部分是重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尽量多说,反复地说,还可边说边拿着立体形状的物体演示。)

2.讲一讲(教师在学生操作,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今天我们就来和这些“立体图形”交朋友。(揭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揭示概念特征,边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板书于黑板上。)

师:是的: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发现无论长的长方体或扁的长方体的实质是相同

的,应属于同一种形状的图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长方体摆放到一块儿了。)

圆柱是直筒的,上下一样粗,它有两个平平的圆形面。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形面,应属于同一类。)

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到处滚动。

(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再次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3.说一说(再次加深巩固)师:谁还能说一说这些物品根据形状可以分成哪几类?(同时教师课件演示)

(三)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

1.托一托(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抽屉,(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乒乓球拍)选一样物品放在球拍上面托一托,喜欢什么就托什么。然后告诉大家你在操作时的感受。(学生活动后汇报:球能随意滚,不好托;圆柱躺着也会滚动,立着放就比较稳了;而长方体、正方体很稳。)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师: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把球拍放进抽屉。现在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搭建材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活动,可能会摆出火车、飞机、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完成后指名汇报:你搭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品呢?

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人思考)。师:想一想: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呢?(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一般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设计思想: 力求创设一种轻松、自如、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仔细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

立体图形的拼组

立体图形的拼组 制作:杭州市学军小学蔡雯丽 2009年12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8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等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 系,培养空间观念。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图形拼组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模型,长方形纸、正方形纸若干 学生自备: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其中有一个长方体的两个面是正方形 五、设计意图 1.尊重学生起点,把握教学方向。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并在上节课已经经历了平面图形的拼组,感受了图形的奇妙性。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拼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感知两者间的关系。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图形还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本课的教学分三个层次完成:第一层进一步观察和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各个面的特点,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第二层用立体图形大胆尝试拼组,从中感悟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第三层用长方形纸做圆柱体,再一次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巧取操作材料,帮助建立表象。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在脑海中构建立体图形的特征,选取有两个正方形面的长方体,通过这个材料,引导孩子发现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而长方体的6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在拼组长方体的过程中,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冯艳波 立体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的内容。这单元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这一节课在设计上分三个教学环节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观察正方体、长方体的各个面都是什么形,不仅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也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我从学生熟悉的肥皂、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以常见的实物引出课题。学生在拼组时,又让学生想想拼成的图形像什么,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图形的拼组。我本着新课标所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始终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拼组,拼好后互相交流欣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欣赏到了几何美和数学美。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在拼组图形时,让学生在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活动,在活动中边欣赏自己的成果,边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还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做纸筒。我提出了“你能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借助胶水的帮忙,做一个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吗?”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操作,使他们初步体会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拼组各种图形时,教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滚动、看、摸、比较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的物体,初步感悟相应几何形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搭一搭活动,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四类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辨别不同几何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演示文稿PPT 学具:学生自己收集的四类立体图形 学前准备:1、将学生收集的物体筛选,把规范的四种立体图形每种各提供1个。 2、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排好桌椅,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过渡:小朋友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今天要来我们班做客,初次见面,它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百宝箱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拿边说。 2、预设:餐巾纸、橡皮、药盒、魔方、骰子、乒乓球、子弹。。。。。。。。。 活动一:分一分 3、点评: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 4、要求:请小组的同学合作,一起把它们分一分(板书: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又快,又安静,听明白了吗?开始。(PPT屏幕,1、又快2、又安静) 5、点评:这个小组合作的又快,又安静,老师给这个小组奖励一朵花。 6、反馈(1)请看大屏幕,刚才老师把XX小组分的拍了照片,我请这一组的XX 来介绍一下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把这些物体放在了一起? 预设:他们都是长方形。 点评:你的意思是,在这几个物体中都能找到长方形的面。但是它们不叫长方形,而叫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预设:长方体 (3)点评:你知道的真多,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 7、点评:刚才小朋友拿的真准确,喜洋洋把我们今天认识的四位新朋友都画了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魏县第一完小安红霞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搭活动,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木、长方形纸。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拼组成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今天小精灵聪聪和明明要带我们继续在美妙的图形拼组乐园中游玩,同学们高兴吗?(课件演示) 我们一起到《图形拼组》乐园吧。(板书课题) 二、观察比较、寻找特征。 师:要进入图形拼组乐园,得做一些准备。快来看看小精灵让我们做哪些准备。(课件演示) (1)请说出屏幕上图形的名称。 (2)听口令,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认真观察,看看这些立体图形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一样。 正方体的面都一样,是正方形的。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一样的,是圆形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些立体图形的秘密。好,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拼组乐园。乐园中有三个门,长方体门、正方体门、圆柱门。同学们想先进哪个门呢?(课件演示) 三、动手实践、拼组图形。 (1)正方形的拼组 师:请先用两个正方体拼一拼,看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生:横着拼,两个正方体拼成一块冰淇淋。竖着拼,两个正方体拼成数字1。立起来拼,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冰箱。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不管横着拼、竖着拼、还是立起来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3个、4个、5个……正方体来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 小组汇报: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3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拐角;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台阶,也可以拼成1朵花;…… (2)长方体的拼组 师:我们在正方体乐园中,用正方体拼成了这么多不同

一年级数学:2.3.3 立体图形的拼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2.3.3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 教具、学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积木若干。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3.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些积木。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样,告诉小组同学他是什么形状的?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长方体、正方体分别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 师:大家说的不错,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比一比,看谁摆的好,拼的棒。(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组。) 感知特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形?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什么形?上面呢?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起一块积木,其他同学说一说你所看到的那一面是什么形? 图形拼组 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巾看一看好吗?(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柜台上摆放了那些东西?(牙膏、香皂等)它们摆放的整齐吗?(整齐)再仔细观察牙膏摆成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它是由多少筒牙膏组成的?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六版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有关内容及练习五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学习用品和一些积木等;课件;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大致相同。教师事先用布把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师:请各个小组的小组长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课件同时出示)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品吗?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分类。

(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教师行间巡视。) 3.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当学生分得差不多时,师: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讨论。) (备学生:有的小组或许会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作为另一类。也有的小组可能会把圆柱分为两类,一类是细长的,一类是扁扁的,如:印尼盒。教师都暂不于否定或肯定。) (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讨论后汇报: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这部分是重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尽量多说,反复地说,还可边说边拿着立体形状的物体演示。) 2.讲一讲(教师在学生操作,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今天我们就来和这些“立体图形”交朋友。(揭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揭示概念特征,边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板书于黑板上。) 师:是的: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发现无论长的长方体或扁的长方体的实质是相同的,应属于同一种形状的图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长方体摆放到一块儿了。)

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拼组

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拼搭及剪、贴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课堂的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等。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动手操作拼组,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及其操作。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若干个,胶水。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盒子各一个,手工小奖品若干个,彩纸若干张。 一、创境设疑,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特别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礼物,你们猜老师把礼物藏哪儿了? (背后藏着一个正方体盒子和一个长方体盒子,里面分别装着奖品) 学生充满兴趣,好奇地期盼着

教师先出示正方体,同学们,老师把一些礼物放在这个盒子里,你们认识它吗?(接着提问: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和简单特征) 然后出示长方体(同上)进而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图形拼组 师:这两个(正、长方体)可是小朋友的老朋友了。老师把礼物放在它们的肚子里面了,可是它们也带来了一肚子的问题要向你们挑战,大家有信心吗?挑战成功可以获莉智慧奖品。 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㈠正方体的拼组(第一层次) 师:我们先看正方体带来了什么挑战问题。 师:(从正方体里拿出第一个问题: 请拿出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学具,看能拼成什么? 生1:我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生2:我也拼成一个长方体,他是横着拼,我是竖着拼的 生3:我可以把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也是一个长方体

师: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可真丰富呀,横着拼,竖着拼,叠着放,两个同样的正方体都能拼成一个长方体。第一个问题大家挑战过关了 师:从正方体里拿出第二个问题: 三个正方体的学具,你又能拼成什么? 生1:老师,我可以拼成一个领奖品。 生2:看,我拼成了一个品了。 生3:可以拼成一个拐角。 师:第三个挑战的问题会是什么呢?请一名同学上来揭开秘密。 请拿出8块同样的正方体学具,你可以怎样拼?(可以让学生单独操作,也可以两人或小组合作,然后汇报。如:可以拼成一座山,一个大的正方体,一个长方体) 师:正方体看到大家操作得这么认真,想象力又这么丰富,决定提高难度,同学们还有信心吗?(有) 自由想象题:请小组合作,拿出小组内所有的正方体学具,拼拼自己喜爱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立体图形的拼组》教案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P28页例3,P28页做一做,P29页练习六3—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3、通过练习检验学习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教学用具: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若干,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组 二、感知特征。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师:认识它们吗?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的长方体,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正方形。 师:大家说的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三、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师:这里有两个正方体,拼一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图形?拼成后的图形有是什么? 生1:我横这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生2:我竖这拼,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不管怎么拼,拼成后的图形都是长方体。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生反馈:长方体(横、竖两种)、拐角;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注意: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生1:可以拼成一个大长方体; 生2: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5、P28页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正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师: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都有一个平平的面。现在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张长方形(正方形)纸,借助胶水,你能做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圆柱吗?试试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2、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3、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4、完成教科书P30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设计思想: 力求创设一种轻松、自如、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仔细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立体图形的拼组 ,.doc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书第28页例3及相应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拼搭及剪、贴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课堂的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等。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动手操作拼组,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及其操作。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若干个,胶水。教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盒子各一个,手工小奖品若干个,彩纸若干张。一、创境设疑,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特别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礼物,你们猜老师把礼物藏哪儿了?(背后藏着一个正方体盒子和一个长方体盒子,里面分别装着奖品)学生充满兴趣,好奇地期盼着……教师先出示正方体,同学们,老师把一些礼物放在这个盒子里,你们认识它吗?(接着提问: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和简单特征)然后出示长方体(同上)进而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图形拼组师:这两个(正、长方体)可是小朋友的老朋友了。老师把礼物放在它们的肚子里面了,可是它们也带来了一肚子的问题要向你们挑战,大家有信心吗?挑战成功可以获莉智慧奖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㈠正方体的拼组(第一层次)师:我们先看正方体带来了什么挑战问题。师:(从正方体里拿出第一个问题:请拿出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学具,看能拼成什么?生1:我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生2:我也拼成一

个长方体,他是横着拼,我是竖着拼的生3:我可以把一个放在另一个上面,也是一个长方体师: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可真丰富呀,横着拼,竖着拼,叠着放,两个同样的正方体都能拼成一个长方体。第一个问题大家挑战过关了师:从正方体里拿出第二个问题:三个正方体的学具,你又能拼成什么?生1:老师,我可以拼成一个领奖品。生2:看,我拼成了一个“品”了。生3:可以拼成一个拐角。师:第三个挑战的问题会是什么呢?请一名同学上来揭开秘密。请拿出8块同样的正方体学具,你可以怎样拼?(可以让学生单独操作,也可以两人或小组合作,然后汇报。如:可以拼成一座山,一个大的正方体,一个长方体……)师:正方体看到大家操作得这么认真,想象力又这么丰富,决定提高难度,同学们还有信心吗?(有)自由想象题:请小组合作,拿出小组内所有的正方体学具,拼拼自己喜爱的图形。小组汇报:①老师,我们组用24块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一辆火车把智慧花放在上面装饰就更漂亮了。②老师,我们组垒成了高高的一座山了。 ③老师,我们组的机关枪多漂亮啊。㈡长方体的拼组(第二层次)1、师:正方体年到同学们同学们反应这么快真是又羡慕又佩服,它急匆匆地跑到长方体身边,让长方体再考验你们了,睢!2、提示问题:请①②③④小组用4个同样的长方体来摆一摆请⑤⑥⑦⑧小组用8个同样的长方体来摆一摆比一比,哪一组摆得最漂亮。3、学生立刻投入激烈紧张的操作中,然后得意洋洋汇报结果㈢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拼组(每三层次)1、师:单独发出挑战同学们都胜利过关了。现在正方体和长方体决定联合起来再考考你们。自由想象题: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练习

认识立体图形的练习 课型练习] 主备人郭婷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7页、38页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进一步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的物体,加深对其特征的了解。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使学生较熟练的认识这几种图形的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1.多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 2?多媒体课件。 个人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创设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好朋友丁丁家玩,丁丁家太漂亮了,还有很多明明刚认识的物体和图形,明明高兴极了,指着这些物体和图形说给丁丁听。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这些物体的面有没有你学过的图形 先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谁先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物体学生回答。 2.说特征。 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很强,找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谁能说说你是怎 么认出这些长方体的(师指一个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长长的,有平平的面。 那正方体呢 正方体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这两个小朋友回答的非常好,谁再来说一说怎么辨认圆柱体 教学过程 二次 个 利用学生带的实物模型指着说一说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和球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可以 滚动,圆柱体也可以滚动。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但认识物体,还能说出它们的特征,真棒! 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老师想来考一考你们, 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咼 1 .基本练习。 看看丁丁家的这些物体,你能帮它们找到朋友吗 个数最多的是(),个数最少的是()。 (2)我说你搭。(教材第38页第7题) 请小朋友们拿出积木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师说,学生搭。搭完 后,全班交流,对比搭得是否一样。同桌间做游戏。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 ?自主检测。 (1 )填一填。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 ? 2)填一填。 采取连一连的形式把实物和一般模型 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 识与理解。 2 ?综合练习。 (1)瞧!丁丁搭的积木多漂亮,你能数出它身上的立体图 形的个数吗(课本37页第2题)。 采取数一数的形式对各种几何图形进 行辨认,并统计出个数。 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小正方体I。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活动 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找朋友。(连线)(课本37页第1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我说你做-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备课教案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 通过“我说你做”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提高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要一致,熟练地数数。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世贸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我们今天也来做做小小设计师——有趣的拼搭。 二、合作探究 1. 开展“摸一摸”活动。 (1)(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口袋)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地从袋子里请出来。 (2)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说出名称,再摸出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摸和说名称,加深对已学过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2. 开展“分一分”活动。 (1)每组学生准备各种形体的实物若干个。要把这些物体分成几类,可以怎样分?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动手分一分。 (2)学生交流各组的分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分法。 分法一:分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类。

分法二: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看成一类,把圆柱和球看成一类。 (3)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 开展“我说你做”活动。 (1)老师先请一个同学和老师做一下示范,两人一组背对背坐着,不能互相看。我说:“先放两个圆柱,再在两个圆柱上面放一个长方体,最后在长方体上面放一个正方体,你的球能从下面通过吗?”这时两人互相看看各自做的是否一样。 (2)小组开展“我说你做”活动。 4. 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 (1)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如机器人(贴机器人图片)、动物、交通工具、房子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2)小组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 (3)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几何形体的特征,合理利用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小组集体讨论、拼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介绍作品、互相评比,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5. 开展“数一数”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你的作品中各种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2)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3)要求学生说一说: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分别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看图说像什么,培养了想象力;看图说名称,加深了对几何形体认识;看图数数,提高了数数能力,并渗透了分类统计的思想。 三、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有趣的拼搭”,为什么是“有趣的”呢?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 师小结:生活中,为了使一些物体更美观,也常常把圆柱、球用在建筑中。

认识立体图形 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感受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会 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学具,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类,引入 课前,同学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几种立体图形的物品,看看大家都带来了些什么?(盒子,胶棒,球,魔方……) 这些物体放在一起乱乱的,小朋友能把它们分类摆一摆吗?把形状相同的摆在一起。 二、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1、小组活动一:分一分 每四人一小组,将收集来的物品分分类: (1)活动时,大家不争不抢,分好类以后,坐好表示完成了。 (2)说话讨论的声音不要太大。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老师指导,分类摆放好) 小结:都分成了四类,真不错!每类叫什么名字呢?(引出课题) 2、小组活动二:看一看,说一说 (1)组内交流 四种图形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为了很好的认识它们,我们要很知道四种图形各自长什么样子,小组活动,摸一摸,看一看,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各种图形的样子? 生:…… (2)班级交流 正方体: 生:每一面平平的,四面都有尖尖角。有8个。 生:每一面都有一个正方形的 生:每个面都是平平地。 生:这个盒子有六个平平的面,123456 生:…… 长方体: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长得有点像。 生:也有尖尖的点。 生:身体是长长的。 生:有长长方方的面。 生:有平平的面 生:两个正方体合起来就是一个长方体。 生: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长方体,不一样的,上下左右都是不同的大小。 (3)小结,板书 【板书:】 正方体:所有的面都相同;正正方方:平平的面。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

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立体图形的拼组人教新课标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4~8题。 1.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活动,从而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各种立体图形模型和实物,积木等。 老师出示下图。提问: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分别是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请你数一数,填空。 长方体( )个圆柱( )个 正方体( )个球( )个 1.教学例2。 (1)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 学生独立完成。用正方体拼成长方体,用长方体拼成正方体。 学生在拼组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拼法,老师应予以鼓励。 特别值得老师注意的有: 在上述活动之后,要启发、鼓励学生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出不同的形状。

图中的部分。这是由4个完全一样的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并且可以分成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的)长方体拼组而成的,并不是任意4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都能拼成一个正方体。要注意题中长方体的特殊性,以免得出错误结论。 在拼组中理解这两种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2)用圆柱拼组。 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圆柱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大圆柱。 2.教学例3。 (1)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摆一摆,可以拼组自己喜欢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拼在一起比较稳固。 (2)要使球也搭上去,就要搭在最上面,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要把球也搭上去,应把球放在平平的物体上面,这样就可以放稳。 1.第35页(下)的“做一做”。 2.练习八的第4题。 3.练习八的第5题。 1.数一数,填一填。 ( )块( )块 2.用手中的积木做“搭积木”的游戏。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 ) (√) ( ) 2、3.略 思维训练 1. 3 4 2.略 教材习题 练习八 6. 4 5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空间中,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图形的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

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如,学生用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横着摆,可以竖着摆,还可以摞起来摆;用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摆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体。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边欣赏自己的成果,边体验成功的乐趣,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拿来的的学具不同,在操作活动中不能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如,学生用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横着摆,可以竖着摆,还可以摞起来摆;用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摆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体。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具:课件、几个实物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他是谁呢?喜欢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图形吧。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师: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鞋盒、奶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骰子;一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筷子;一堆是球、弹子。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圆圆的球。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 3.直观揭示概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滚一滚、推一推。请同桌的小朋友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 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它们的名称。 3.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五、巩固训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