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1、特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大革命后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2、发展概况: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德、英等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浪漫主义重要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达尔夫人。到波旁王朝复辟初期,产生了拉马丁和维尼这两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波旁王朝的自由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繁荣之势,即使在30年代现实主义出现并形成主流之后,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依然成绩卓著,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

以下对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成就作一些简介

(1)夏多布里昂(1768—1848):勒内·德·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主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基督教的真谛》中的两个中篇小说:《阿达拉》和《勒内》。

《阿达拉》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描写一个发生在北美原始森林的故事。

《勒内》被认为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以夏多布里昂为蓝本,写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塑造了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世纪病”形象勒内。

附:“世纪病”形象: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当时法国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勒内和沃达夫(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主人公)是“世纪病”形象的著名代表。

(2)斯达尔夫人(1766—1817):斯达尔夫人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婆”和理论先驱,本名热尔梅娜·内克。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斯达尔夫人同时又是小说家。她的两部作品《黛尔菲娜》和《柯丽娜》写。

(3)维尼(1797-1863):阿尔弗雷·德·维尼是个孤独的哲理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三首长诗《爱洛亚》、《摩西》和《洪水》。

(4)拉马丁(1790-1869):《沉思集》、《新沉思集》和《诗与宗教的谐音集》。

(5)雨果——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见专节)

(6)乔治·桑(1804-1876):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杰出的女小说家,本名露西·奥罗尔·杜邦,被恩格斯称为“妇女权利的勇敢捍卫者”。

她的小说可以归纳为三类:

①妇女小说(有的人称之为“激情小说”),表现爱情和婚姻自主主题,为妇女的权利而辩护。

代表作是《安蒂亚娜》(又译作《印典娜》或《印第安娜》)。

② “社会问题”小说,主要作品是《木工小史》、《康素爱罗》和《安吉堡的磨工》。

③田园小说,主要作品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和《小法岱特》。

(7)大仲马(1802—1870):用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创作历史剧、历史小

说和通俗小说的作家。

《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

(8)小仲马代表作兼成名作是《茶花女》。

(9)缪塞(1810-1857):阿尔弗雷德·德·缪塞被称为“法国文学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这部作品不仅生动地记述了缪塞同乔治?桑的罗曼史,而且还塑造了沃达夫这一文学史上的第二个“世纪病”形象。“世纪病”一词即由此小说而得名。

(10)贝朗瑞(1780—1857):彼埃尔·若望·贝朗瑞出身平民,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他的诗歌独树一帜,紧密配合法国人民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斗争,代表作是《法兰西的好国民》、《白帽徽》等。贝朗瑞的诗歌在艺术上发展了法国民歌的优良传统,语言纯朴、自然、丰富多彩,韵律和谐、明快,旋律感很强。

(11)梅里美

《嘉尔曼》(1845)、《伊尔的美神》(1838)、《塔曼果》(1829)。

2013-1-17 法国历史的文化名人信息收集和简介

法国文化名人 作家 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 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 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 有《伪君子》等。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 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 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 母院》《悲惨世界》等.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 -1880)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包法利夫人》、《感 情教育》。 小仲马,全名为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24-1895)是法 国小说家、剧作家,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 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茶花女》一举成名.小仲马共写了20多个剧本, 着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和两性关系上的腐朽和虚伪,从独特的角度 提出了妇女地位、私生子的命运及婚姻、道德等社会问题。 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 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游记三部。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 的叔叔于勒》。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 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 子》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 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摘要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画坛兴起了一个艺术流派,它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打碎了千百年来传统观念和对权威的盲目崇拜,使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浪漫主义绘画在艺术中取得了一切的地位.而它的手法则超越了现实主义使西方的思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推动了西方绘画的发展,给西方绘画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period, France up a special art genre, it was to get rid of the academic and classical, broke the one thousand years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authority of the blind worship, thought to be the great liberation. Romantic painting in art made all position. And it is beyond the realism of the western thoughts about surprising chan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painting, western painting brings strong shock 关键词法国France浪漫主义romantic十九世纪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艺术art 法国浪漫主义的繁盛期是,19世纪20至30年代。经过了法国革命的动荡、帝国的战争以及路易十八统治的衰微之后,新的一代突然崛起。他们从政治、军事和民政管理转向了艺术。对于艺术自由的狂热占据了整个的心灵。艺术成了至高无上的东西,唯有艺术的美和艺术的大胆放肆才给人生赋予了价值。这种对艺术的迷恋在当时得到了盛行。 浪漫主义”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变过来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得,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浪漫主义是强调表现个人情感,主观思想和想象,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的绘画和情感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表现手法多采用对比强烈的、充满感情的戏剧性效果来表现人性的冲突和社会的矛盾摆脱了庸俗审美观和学院派的束缚,满足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和平民阶层对自由、民主的需求,。而且画面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成为艺术家的感情寄托。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直到它盛行于欧洲,才得到广泛。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是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反驳,其文艺创作力主张个性、宣泄情感并挖掘人的深层精神世界,而它的绘画受浪漫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创作题材、美学欣赏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艺术思想上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浪漫主义绘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先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盛期和浪漫主义后期。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受到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很多画家都热衷于东方的绘画,对他们来说东方民族的风俗具有极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摘要: 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激烈、反复搏斗的过程中;同时,它也是在与古典主义文学的斗争、博弈与合理继承中诞生的。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泥古倾向和理性教条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强调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他们在创作中采用多种多样的体裁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华丽的词藻,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用经历法国大革命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作墨,创作出了大量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成就了属于全世界的辉煌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雨果资产阶级大革命 正文: 何谓浪漫主义?翻开《辞海》,我们会看到对于这个条目的解释: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各国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手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在各国浪漫主义浪潮中,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我们知道,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19世纪上半叶为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西方浪漫主义进入中国,首先是概念的输入,正如文学界对西方浪漫主 义的译介是从对西方文学史的简述开始一样,美术界在翻译和编写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开始从概念、思潮和美学、理论的整体重新阐述西方浪漫主义的伟大传统,最早讲解西洋美术史的是李叔同。(吴梦非语)1911年吕的《西洋美术史》介绍了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 1928年鲁迅译《近代美术史潮论》较详细地介绍了西 方浪漫主义。1929年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开始将西方浪漫主义运用到美术批评中。从美术史和美术批评的角度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早期研究都只是概论性的介绍和 主观的判断。 浪漫主义进入中国 英文(Romanticism)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时,最初有两种译法。一种是梁启超和王国维从日语中转译为“理想派”,与“写实”相对应。又有人翻译为“理想主义”。这些基本上是采用了意译法。另一种是鲁迅于1907年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采用梵文之意,音译为“摩罗派”或“罗曼派”。又有人译作“罗曼主义”。这基本上是采用了音译法。当时,两种译法难分高下,故并行于文坛上。直到1930年,才译定为”浪漫主义”。1902 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理想派与写实派的概念,梁启超被认为是我国最早提出浪漫主义的概念的。钱中文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20 世纪文学中使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概念,自外国引进。30年代 前,“现实主义”一般称作“写实派”“、写实主义”,而“浪漫主义”则有“理想派”之称。1904年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以德国浪漫派哲学和美学的观 点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王国维对德国浪漫诗学的引进,标志着中国近代浪漫主义的产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于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王国维提出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奴仆命风月”。这正是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基础特征之一。1919年在蔡元培、鲁迅等主持的教育部的学术讲 演会上,国立北京艺专校长郑锦曾以“西洋绘画的派别”为题,根据日本书刊的 材料,略述西洋绘画的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这大概是中国美术界最早对于西方现代诸画派比较系统的了解。1920 年以后的文艺界大多用浪漫主义译介Romanticism这个词。1923年出版的《新文化辞书》对浪漫主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严格说来,它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我们不妨用“到自然去”四个字概括它的精神。欧洲大陆在l 8及19世纪之交深感自中古姒采残留的宗教噩丈化的影响,不舍时代,令人感到窒息。艰漫主义的作家,脱离古典主义的羁绊,由各人自寻出路,以自己的情绪,作他们写作吟咏描画的引导线,因为如此,他们倒也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趋向。 中目的魏晋南北期时期,并不是文人能自寻解放的时代,只是时局动荡,好多人觉得过去苦心孤诣学来的规矩方圆,到时全无用场,如此不如放浪形骸自求真趣:因为战事连绵不断,皇帝威信又名实俱亡;很多舞台上的角色,已不受道德上的约束,于是趋利附势。他们自述胸襟怀抱,慷慨真切,全无腐儒气味。做起事来.也是畅快淋漓;陈寿《三国志》之原稿.分为《魏书》《蜀书》和《吴书》。因为缺乏一统的政治中心,所以作者就不颂迁就某个固定官僚集团的逻辑。而这书又在南北朝时经装松之集注。采用了很多当时公私著作,逐章逐节补充陈著之不及,也提出不少纠正及置疑之处。因为其中资料五花八门,常有我们在正史里不容易见到的传闻。由于选对不致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所以作史者可以有将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机会。 西方的社会学家,树立了一个“大传统”与“小传统”时立的观念。他们认为一个社会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小传统则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它采取大传统的精义,融会简化而有时稍微歪曲之,只要不南辕北辙则可。而且两者之交流也是相对的,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被大传统吸收。 中国之忠孝观念由四书五经阐述开来应属大传统。《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也算是遗传统所笼罩的一部分。但是因其中资料分歧,离奇的事物汇集,很容易为小说家抽取裁剪补缀而成半创作型的大众读物。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后来又经过元明之间罗贯中等整理,促成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既称“通俗演义”.则照社会学家看来已属小传统之范畴。所以周瑜见杏黄旗而托叫一声,孔明祭东风、孙权与刘备剑破石块成十字等更离奇的遭遗与真人实事混合以提高读者兴趣,都可以信口呵成。其方法则是将信史更派漫化。《三国演义》其译本标题为Romance of the Thrce Kingdoms(三个王国的浪漫史)不为无固。而京剧跟随着以白脸表示曹操之阴脸.枣红面表示关羽之不可泯灭的忠厚,蝴蝶式的脸谱表示吕蒙之有心计,也是将历史传奇化和美术化。 1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A.趋向:挟步走 B.霸绊:束缚C.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 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12.第四段“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一句中.“它”指的是【】 A.中国之忠孝观念 B.《三国志》 C.离奇的事物 D.大众读物13.下列关于浪漫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与古典主义对立,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 B.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深受自中古以来残留的宗教及文化的影响。 C.浪漫主义的精神是“到自然击”,提倡作家应到自然中去,对自然进行吟咏描画。 D.浪漫主义的作家常自寻出路,任情而为,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倾向。 14.下列荧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社会的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 B.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融入大传统之中。 C.小传统常融会简化人传统的精义,而不是照搬,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

浪漫主义作品特征

思想特征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丑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回到自然”和18世纪伤感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写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门话题。 4、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样,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法国作家列表

法国作家列表 作家名原文名生年卒年流派级别作品 阿伯拉尔Pierre Abélard (1079-1142) 中世纪神学家 伯斯科Jér?me Bosch (1450-1516) 维庸---Villon, Fran?ois1431---1463------罪犯诗人 拉伯雷Rabelais, Fran?ois1493---1533---human 巨人传 龙萨---Ronsard, Pierre de1524---1585------情诗 拉贝Louise Labé(a.1526 - a.1565) 女诗人史称"美丽的制绳匠" 蒙田---Montaigne, Michel de---1533---1592---human 随笔 RenéDescartes (1596 - 1650) 笛卡儿 高乃依Corneille, Pierre1606---1684---class 悲剧 拉罗什富科La Rochefoucauld, Fran?ois de 1613---1680---class 1 西哈诺Savinien Cyrano de Bergerac--- 1619---1655---baroq 大鼻子情 拉封丹La Fontaine, Jean de---1621---1695---class 寓言 莫里埃Molière1622---1673---class 喜剧 帕斯卡尔Pascal, Blaise 1623---1662---class 思想录 塞维尼夫人Madame de Sévigné--- 1626---1696---class 书信 博叙埃Bossuet, Jacques-Bénigne1627---1704---class 宣道 佩罗Charles Perrault (1628-1703) 拉法耶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1634---1693---class 克莱芙王 布瓦洛Boileau, Nicolas1636---1711---class 诗艺 拉辛Racine, Jean---1639---1699---class 悲剧 拉布吕耶尔La Bruyère, Jean de---1645---1696---class 品格论 皮埃尔·贝尔Pierre Bayle (1647-1706) 哲学家 费讷隆Fenélon, F. de 1651---1715---baroq 忒勒马科斯历险记 勒萨日Lesage, Alain Réne--- 1668---1747---baroq 吉尔·布拉斯 圣西门Saint-Simon, Louis de Rouvroy 1675---1755---class 回忆录 孟德斯鸠Montesquieu, Charles de Secondat1689---1755---enlight 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enlight 老实人 普雷沃Prévost, Antoine Fran?ois1697---1763---real---曼侬·雷 布封---Buffon, Georges-Louis Leclere de1707---1788---enlight 1 卢梭---Rousseau, Jean-Jacques 1712---1778---enlight 忏悔录 狄德罗Diderot, Denis 1713---1784---enlight 拉摩的侄儿 达朗贝尔Jean Le Rond d'Alembert (1717-1783) 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 贝纳尔丹Saint-Pierre de Bernardin (1737-1814) 博马舍Beaumarchais, Pierre-Augustin Caron de 1732---1799---enlight 1理发师 萨德Marquis de Sade (1740-1814) 性虐文学建立者,施虐狂(sadism)一词即得名于此 斯塔尔夫人Madame de Sta?l 1766---1817---roman 引进德国浪漫主义 贡斯当Constant, Benjamin1767---1830---real---阿道尔夫 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 Fran?ois-Renéde1768---1848---roman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特征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特征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是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所组成。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的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的思想特征:一、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二、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四、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一、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二、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三、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浪漫主义画派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

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在视觉艺术和文学上,“浪漫主义”代表的通常是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的期间。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强调妇女和儿童、对于自然的尊重。除此之外,一些浪漫文学的作家例如纳撒尼尔·霍桑,还将他们的作品根基于超自然/神秘学和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上,他们都对此深深着迷。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整个欧洲。1815年,俄、普、奥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合波旁王朝的残余势力,扑向革命的法国。拿破仑与封建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取得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的战争。由“神圣同盟”扶上复辟宝座的波旁王室,只维持了十五六年,在1830年7月26至28日的三天中,就被人民群众摧枯拉朽地推翻了。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法等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19世纪4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发展成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运动。自此以后,欧洲其他各国先后向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忧郁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和彷徨。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在大学里竖立了一尊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和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耶拿文学报》刊载了有关大革命的政治著作,《柏林月刊》征集对人权的争论文章。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人的精神具有天生的几种能力:对时空的直觉,对原因、现实、实体和整体的理解。他认为世界本身不像反映在人的头脑里那样。人在建造世界时也形成了认识,由此证明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在道德方面,康德认为只有自由人的选择才能决定一切,任何外在的或更高的法则都不能主宰人,人的尊严在于获得理性自由。康德的继承者费希特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反对自在之物能限制人的悟性。

20世纪初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对比研究

20世纪初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对比研究 摘要:浪漫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美国因广阔山区、沙漠与热带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的浪漫主义精神,催生了丰硕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西方浪漫主义促进了中国“五四”新文学,凸显为自由表现和表现自由。通过对同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对比研究,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史文学具有典型的古典性和历史性。 关键词:20世纪初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与作品对比研究 “浪漫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浪漫主义运动起源于德国,于1820年前后风靡美洲。美国广阔山区、沙漠与热带气候为浪漫主义诗人与散文家孕育了土壤。浪漫精神似乎特别适合美国的民主。浪漫主义强调个人主义。肯定人类共同价值,并期望为其审美和道德价值激发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强调个人与社会自我表达之艺术的重要性。就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历程看,“五四”文学堪称为浪漫文学的全盛期。其时浪漫文学呈蓬勃发展态势。本文研究20世纪初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的特点,对于审视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发展,诠释中美浪漫主义文学及深层含义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1、浪漫主义文学溯源 浪漫主义文学可以追溯至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浪漫”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浪漫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虽然浪漫主义最早兴起在德国。但在文学成就上最高的却是英国和法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以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为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第二次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其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第三次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浪漫主义思潮随即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麦尔维尔、惠特曼是美国浪漫主义大师的杰出代表。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代替了古典主义,成为遍及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思潮。浪漫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以及民族自觉、解放运动在文化上的反映:它掀起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浪潮。它带来了文学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全面解放。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浪漫主义文学家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都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

浪漫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推荐

浪漫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推荐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 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 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 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内容简介】 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在愚人节那天,巴黎民众抬着残废畸形 的“愚人之王”、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在圣母院前的格 莱夫广场上欢呼游行。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正带着她的小羊翩翩 起舞,她非凡的美貌和轻盈的舞姿吸引住了来往的人群。巴黎圣母 院的副主教弗罗洛也被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深深吸引,他内心燃烧起 了占有的欲望。于是他命令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劫走。结果国王 弓箭卫队队长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卡西莫 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反而送水给他喝,使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天真的爱斯梅拉达爱上了花花公子弗比斯,两人约会时,弗罗洛用刀刺伤了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被法庭以 “女巫”的罪名逮捕,卡西莫多曾试图营救她,却以失败告终,最 后她被执行绞刑。看到爱斯梅拉达死去,副主教弗罗洛站在圣母院 的顶楼上,发出了得意的笑声。卡西莫多终于看清了弗罗洛的丑恶

05十八-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美术运动和英国的浪漫主义绘画

18-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美术运动和英国的浪漫主义绘画 选择题(低难度20题) 1._b__1785年沙龙展出了《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引起了极大反响。 A,卡拉瓦乔;B,路易·达维特;C,拉斐尔;D,安格尔。 2.以下属于新古典主义画家路易·达维特的名作是:_d_。 A,《自由引导人民》B,《发舟西苔岛》C,《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提香D,《马拉之死》。 3.__a_是路易·达维特追求古典风范的肖像画名作: A《鲁卡米埃夫人像》B《着衣的马哈》C《蓬帕杜夫人像》D《查理一世骑马像》。 4._c__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A,籍里柯;B,安格尔;C,德拉克洛瓦;D,库尔贝 5.德拉克洛瓦1824年创作《_c_____》,以极大的同情描绘了希腊人民的苦难。 A,《自由引导人民》B,《沙尔丹纳帕勒之死》C,《希阿岛的屠杀》D,《马拉之死》。 6.1819年法国画家__b__创作了著名的《雅法城的黑疫病人》,记载了拿破仑战争中的历史事件。 A,安格尔;B,格罗;C,普吕东;D,德拉克洛瓦 7.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又被称为《a_____》。 A《1830年7月27日》B《第二号屠杀》C《1808年5月2日起义》 D《1808年5月3日》 8.安格尔的代表作品有:《_____d___》。 A,《1808年5月2日起义》B,《雅典学院》C,《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D,《泉》。 9.《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画家_____b___1818年创作的作品。 A,德拉克洛瓦B,籍里柯C,格罗D,透纳。 10.巴比松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有泰奥多罗·卢梭、特罗扬、___a_______等人。 A,杜比尼;B,库尔贝;C,德拉克洛瓦;D,荷加斯。 11.以下属于柯罗的著名作品是:《___c__》。 A,《卖虾少女》;B,《阿尔卡迪的牧人》普桑;C,《孟特芳丹的回忆》;D,《园中合奏》。 12.《拾穗者》是19世纪法国画家____b___的代表作。 A,库尔贝;B,米勒;C,杜比尼;D,泰奥多罗·卢梭 13.1849年,__a__创作的《石工》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表现了劳动者的形象。A,库尔贝;B,米勒;C,德拉克洛瓦;D,路易·达维特 14.《______b__》是库尔贝完成于1855年的代表作品。 A,《石工》;B,《画室》;C,《鲁卡米埃夫人像》;D,《泉》。 15.____b__的版画不但富于艺术表现力,且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刻揭露法国当时的黑暗政治,画家 本人因此受到路易·菲利普当局的迫害。 A,戈雅;B,杜米埃;C,伦布朗;D,威廉·布莱克 16.巴黎凯旋门上的浮雕《马赛曲》是法国雕塑家__b____的作品。 A,乌东;B,吕德;C,卡尔波;D,罗丹 17.著名雕塑《加莱义民》是艺术家______d_的作品。 A,乌东;B,吕德;C,卡尔波;D,罗丹 18.从1880年直到逝世,罗丹一直从事《_d_》大型雕塑的创作,长达37年之久 A,《尤利西斯陵墓》;B,《圣彼得大教堂》;C,《巴黎凯旋门》;D,《地狱之门》 19.康斯太勃的《__b__》曾送往1824年的巴黎沙龙展出,轰动一时,德拉克洛瓦同时送展的《希阿岛屠 杀》亦受其影响。 A,《发舟西苔岛》;B,《干草车》;C,《暴风雨中的汽船》;D,《瓦兹河上的落日》 20.__c___是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最著名的代表。

《浪漫主义绘画》教案.

《浪漫主义绘画》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感受浪漫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特征,理解浪漫主义绘画与古典主义绘画的差异。 2、了解浪漫主义美术的审美特征丰富,提高对西方绘画的鉴赏能力。 3、掌握浪漫主义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画家及其作品,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浪漫主义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画家及其作品。 2.难点:浪漫主义美术的审美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课前打开了本章的第一张幻灯片,并配有舒曼的《梦幻曲》。 教师提问,看看这位学生的语文功底如何: 我说上句“君不见黄河水天上来” 学生对下一句“奔腾到海不复还” 问“天生我才必有用” 答“千金散尽还复来” 问“飞流直下三千尺” 答“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作者是谁?” 答“李白” 看来大家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非常熟悉,听一听,感觉一下。 问“现在我的耳边的背景音乐是什么作品?谁的?”。 学生答“舒曼的《梦幻曲》”。 这也是非常有名的浪漫主义音乐。既然,浪漫主义的音乐文学作品都这么有名,那么浪漫主义的绘画又是怎样呢?我们这节课就是来揭开她神秘面纱。

第二环节:研究浪漫 浏览书中作品(鼓励学生感受本部分美术与古典主义美术的不同,体会其总体风格) ①浪漫主义绘画诞生的时代背景 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下诏退位,路易十八随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复辟。在复辟年代里,一些知识分子是苦闷的,在文学和艺术上掀起了浪漫主义运动. 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绘画以古典主义绘画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在法国画坛。 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主要代表人是:藉里柯与德拉克罗瓦 ②浪漫主义绘画的思想境界与艺术风格 反对古典主义绘画那种尊崇理性规范,摒弃其僵化的教条与呆板的模式,推出自己充满旺盛激情和思想解放的新格局。 在艺术形式上,浪漫主义强调奔放豁达的风格和内在力量的迸发,强调大胆剧烈的运动与构图、饱满充实的色调和流畅激动的笔触。在题材上,重视对民族精神和异国情调以及文学名著中的形象的表现,颇具幻想与浪漫情绪。 浪漫主义绘画是19世纪法国画坛引人注目的一个艺术流派。 第三环节:欣赏浪漫 代表作《梅杜莎之筏》 背景,海难事件,和《铁旦尼克号》电影穿插对比,同样是悲剧氛围,一个感人至极,一个让人气愤至极,梅杜莎事件中,船上有钱有权的人在遇到危险时乘船逃走,留下150 名乘客和船员,半个月后,还生的只有13 人。政府想不了了之,封锁消息。富有正义感的作者充满激情的创作了此画,并有着严谨的创作态度,他采访幸存者,亲手制作木筏,在海上漂流寻找感觉,请病人做模特,将死人浸于海水中观察色彩变化,到医院中观察写生垂死之人,精神病人等等。 艺术分格,金字塔式稳定构图,色彩,画面整体阴森抑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自由引导人民》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思潮。在创作方法上与现实主义的不同,浪漫主义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常用热情奔放语言、瑰丽的想象和矿长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而浪漫主义作为思潮,是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盛行并发展于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同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一些国家里传播很广。圣西门、傅利叶、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阶级对立、企图通过空想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助长了耽于空想、脱离现实的倾向。 浪漫主义作家: (一)德国 弗里德利希·史雷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发挥了席勒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的论点,使“古典的”和“浪漫的”两个概念逐渐传播于西方文论中。他在美学论著《断片》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主观精神高于一切,“而世界便是它的艺术品”。诗人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表现人类的完整个性,因此,“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进步的诗”,“许多艺术家虽然不过存心只写一部长篇小说,实际下却描绘了自己本人”。史雷格尔的浪漫主义,是主观唯心论在文学理论上的反映,他的论点通过英国柯勒律治、法国史达尔夫人等人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的作家代表。他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的《亨利希·封·奥夫特丁根》里,他把中世纪描绘成牧歌式的黄金时代。 阿尔尼姆(1781-1831)、布伦塔诺(1778-1842)。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民间诗歌的朴素、单纯,对当时的文学发生了很大影响。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当时涌现出来的童话作家。格林兄弟共同搜集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整理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故事》,即《格林童话集》(1812-1814),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财富。其中脍炙人口的《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这些童话所宣扬的正义、忠诚、善良、勇敢等品德对全世界都有教育作用。 霍夫曼(1776-1822)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奇异和荒诞的色彩。主题上,写人的生活受到一种阴暗的、幽灵般的力量的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进行批判,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上,幻想和现实相交织的手法,深刻的心理描绘,丰富的想象力。为20世纪现代派开启先河主要作品有《金罐》、《公猫摩尔》、《小查克斯》。海涅(1797-1856)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走上创作道路的。他的理论著作是《论浪漫派》(1832),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进行了批评。他早期创作的诗歌体现浪漫主义特色。一是歌颂爱情,描写理想女性。二是想象丰富,描写梦境。通过对形形色色的梦境描写,来延伸诗人的现实感受,追求超脱现实之外的理想境界或幻想世界。梦幻性超过现实性。三是热爱大自然,描绘自然美,采用民间文学题材。主要作品《诗歌集》和《新诗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罗曼采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