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

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

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
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1)

统编版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三、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影,源于注视;注视,源于不舍;不舍,源于情深。朋友目送友人,是相知远去复见难;妻子目送丈夫,是一别不知何时归;君王目送将士,是古来征战几人回。远去的背影,渐小的黑点,不移的目光,心灵的牵挂,回忆的惆怅,背影的魅力。那么,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有什么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展示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三)、了解作者、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

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四)、检查字词读音、意思

(五)、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想要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想我们传达的感情,我们首先要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把握。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2.文中提到的背影都是谁的背影?文章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各是在怎样的情形下提到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1、文眼:背影

2、父亲的背影。共四次提到。

第1次(第①段)是难忘的背影;在怀念、思念、回忆的场景中提到的;表达的情感:不能忘怀

第2次(第⑥段)是蹒跚的背影;在望父买橘的场景中提到的;表达的情感:感动、羞愧

第3次(第⑥段)是远去的背影;在父子分别的场景中;表达的情感:依依不舍、眷恋

第4次(第7段)是再现背影:在看到父亲的信的场景中,属于场景再现;表达的情感:别后怀念

(六)、赏读研究:望父买橘

这几次背影中,哪一次写的最为详细、生动?(请同学们朗读并赏析第⑥自然段,并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

明确:父亲的穿戴:黑布小帽、黑不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父亲把好的留给儿子,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时,父亲的穿戴也说明: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父亲的体态:肥胖

走路的姿势:蹒跚、慢慢(蹒跚什么意?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摆不定的样子。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父亲年迈,身体肥胖,腿脚不灵)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的动作:接下来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刻画父亲当时的动作。分别是:走、探、穿、爬、攀、缩、微倾。“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腿伸直,一步步直到接近地面;“攀”月台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多么艰难努力的背影!

同学们,既然买橘子这么艰难,而且这一系列的动作,要在回来时再做一遍,为什么父亲还要坚持去买橘子呢?

明确:橘,有吉之义,里面包含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不管怎么说,父亲买橘子,都是因为疼爱自己的儿子,才会不顾自己买橘的艰难。文中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其他场景。如第四段提到的父亲亲自去送儿子到车站。尽管我再三劝阻,都无济于事。这些都突出了父亲对我的爱。

父亲爱儿子,那作为儿子的我,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我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大家思考一下,认为不理解的找到证据,认为理解的找到证据。

明确:作者一开始不理解父亲。后来,看到父亲为我买橘的背影,使我思想发生了转变。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深深地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辈伟大的父爱震撼了,甚至对自己以前的做法感到内疚、惭愧。此时,不仅理解了父亲,更对父亲产生了一种眷恋之情。而这种理解,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父亲的背影)

(七)、课堂小结

由此可见,作者重点刻画望父买橘的场景,是为了突出父子之间的深情。在写父亲时,着重写背影,在写我时着重写眼睛,流着眼泪的一双泪眼。透过我的泪眼,看到父亲的背影,感受到父爱;透过父亲的背影,传递出的父爱,震撼了我的心灵,感到了我。让我对父亲充满了感激、眷恋之情。

(八)、教师寄语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又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会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九)、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到家,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的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给他们一个拥抱.······好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