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荆江大堤

长江荆江大堤

长江荆江大堤
长江荆江大堤

长江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位于荆江北岸荆州市,上起荆州区枣林岗,下至监利县城南,全长182.35公里。属1级堤防。

堤防保护范围包括荆江以北,汉江以南,东抵洪湖新滩镇,西至沮漳河的广大荆北平原地区,保护耕地1100余万亩、人口1000多万人,有荆州等一批重要城镇和江汉油田。一旦大堤决口,不仅荆北平原顿成泽国,而且威胁武汉市和附近交通干线的安全,有可能打乱整个国民经济的部署。

建国以来荆江大堤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加固修培,特别是自1972年开始列为国家基建投资项目以来,由湖北省负责组织实施。1974年至1983年为一期加固工程;1984年起实施荆江大堤二期加固工程建设。

目前大堤堤顶高程按控制站沙市水位45米加超高2米进行加固,堤顶面宽8~12米,内坡1:3~1:5,外坡1:3。堤身断面形象基本达标,即堤顶高程按沙市控制站水位45米加超高2米设计,堤顶面宽8~12米,内坡1:3~1:5,外坡1:3。

主要建设内容:加固堤防长182.35公里,加固涵闸3座,重建涵闸2座,堤顶公路158公里,崩岸治理长度65公里。

重点险工险段情况

据统计,从明弘治十年(公元1498年)至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的352年间,荆江大堤溃口达34次,平均约十年发生一次。1931年洪水,大堤于朱三弓、一弓堤等处溃口;1935年洪水,大堤在麻布拐、得胜寺、谢家倒口三处溃口。

1954年荆江大堤发生险情2440余处,包括:脱坡、裂缝、浑水漏洞、清水漏洞、浪坎、管涌、散浸、跌窝等。上述险情中恶性重大险情50余处(直接挡水堤段长度172.1公里),当年三次运用荆江分洪区,累计分蓄洪水123亿立方米,最大降低沙市水位0.96米,使荆江大堤得以安全度汛。

1998年沙市最高水位达45.22米,超过1954年最高洪水位0.55米,荆江大堤堤防出险90处,其中散浸43处、管涌10处、渗漏20处、浪坎6处、涵闸漏水2处、跌窝1处,其他险情8处,均经及时处理而脱险。

重点险工险段包括:

(1)沙市观音矶、江陵郝穴堤段:沙市观音矶堤段位于上荆江沙市河湾凹岸上首;郝穴堤段位于上荆江郝穴河湾。两处均属荆江大堤历史重点险工段。曾多次发生崩岸险情,多年平均枯水位以上护坡部分年久失修、护坡块石零乱、损坏严重,大堤外滩狭窄(20——60米)、地势低洼不平,汛期堤内仍有散浸、散浸集中等险情发生。1998年汛期水毁严重。汛后于1999年春至2000年春对沙市观音矶、江陵郝穴堤段进行了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滩岸抗冲、堤坡防浪能力大大提高,堤容堤貌明显改善,社会效益显著。

(2)姚圻垴:地质钻孔资料表明,该堤段范围地表覆盖极薄,仅0.8米左右,其中下埋藏一横大堤的砂层,堤内有大小溃口渊塘10个。1998年、1999年汛期距堤脚700多米沟渠、稻田出现多处小管涌群。2001年已实施导渗沟工程。

(3)观音寺闸:在距水闸出口涵洞末端400~407米范围内,分别于1962年和1987年汛期出现两起特大管涌险情。1962年主管涌直径4.8米、深11.6米,曾投入砂石料128立方米。63年在渠道内修建了减压井,其后多年无大险。1987年又在63年管涌洞附近再次发生了特大管涌险情,管涌直径2.5米,深4.7米,带出砂粒扩散成盘,砂盘直径达8米,厚约0.2米。87年冬至88年春再次修建减压井,建节制闸,填压低洼坑塘,对闸底板作补

强处理,进行了综合整治。1997年,该闸又进行了全面改建加固,经历了98年、99年大洪水的考验,但该闸基础渗透坏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4)闵家潭:84年谢古垸分洪后,在距堤内脚60~120米渊墉内有20个冒水孔带沙。1996年实施闵家潭处理单项工程,已采用多种工程措施实施综合处理,经过了1998年、1999年万城超历史最高洪水位考验。

摘自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