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新认识你自己》笔记

《重新认识你自己》笔记

说明:关于此书——这是一本试图说服你破除任何权威(权威是陈旧的一切限制,一切死的不具有流动属性的认知等),从整体(关键词之一,其他关键词:中观、二元对立、赤子心、模式、行为)认识自我的书,当然也就是真理是纯粹的个人了悟;关于笔记——以前在豆瓣看过一些读书笔记,大致上要么就是大段的感想要么是列表式摘录;读书的一个明显的益处在于可以给你一个热点,激发你就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此读书笔记是看到一半想上传上来,给对本书感兴趣的同学一点帮助的,因而前一半没有章节题目,笔记也是随意写;后面的部分写了章节题目,并把原文内容用“《”号标明,自己的扩展用“》”号标明。其他——其实书里很多内容我是不理解的,部分内容还错误的理解为“无为”,但是书里关于宗教的很多认识我是基本认同的。恩,不要试图去做圣人,做圣人本身就是执念;执念既是冲突。

《重新认识你自己》
1,“环境的产物”里的环境主要是你想不费力的去从他人言论里了解真相,当然是“二手真相”;
2,“一切心灵现象都是人类接受传统暗示和过去习性的策动而投射的念相”(Krishnamurti);
3,“通常我们总是归罪别人,这其实只是一种自怜的形式罢了“;
4,你所看和观察到的种种,你发现一切是建立在理念之上的,而理念只是局部——但我们面对的实际上是生活的整个领域;
5,警惕这样的粗暴问题:我应经知道了……但是我该怎么做呢?——这相当于再说:你给我指条路让我顺利的走,我觉得好麻烦啊。是的,你关注的不是本身,看的使表面,想要的是懒惰的一劳永逸。即使某人愚蠢的给你一条路,你还是会问:这真的可靠吗?嗯哼,这是一种无解的逻辑。
6,我们一直在某种假定的模式下运作,这个模式变成了意识形态和权威(书籍、老师、亲人、朋友或社团等);”我该怎么做“的背后是你想建立一个权威。例如在某名人的讲座提问环节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笨蛋问:对于我们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你这是在懒惰啊年轻人。
7,打破权威——获得自由(真的自由无所谓对错)——行动由存在的核心出发——无忧无惧——勇敢的爱——随心所欲;
8,昨天已死的经验给你的影响也是权威,而生命的美在于美和本质,生命又是流动不止的,那么……归零心,保持你的心处在天真无邪的状态;
9,你一想逃避,恐惧就趁虚而入;

10,你就是世界,你所见的世界只是你按照自己的模式建造(内心的投射影像)的;它不一定是真实情况;
11,首先,你要把自己错误的部分否定掉,正确

的部分坚定下来,不确认的部分持怀疑态度随后加以观察验证;
12,身体和精神是息息相关的,互相影响;
13,得到一种自由,就必然失去另一种自由;
14,人们都或者恐惧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事实;
15,一个逻辑:假设你陡然面临绝境,那么你一定会做出选择,那为什么不假设下(就像假设明天你可能就意外了一样)来尽快做出选择呢;我们知道先赚到十万再赚到一百万与先赚到一百万再赚到十万这两种情况下人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当那个本能感受来到的时候,为什么不假设一下呢;假设的力量是强大的。心要“不动”,当然这异常异常困难。这就是事实,而且要先承认它。
16,了悟就是行动——行可行之动;

觉察力
17,你本身就是充满局限的,所以对与错——对与错也是投射啊;

什么是快感
18,念头/意念破坏当下的喜悦和纯粹的美;“动念”;做事情要不动念,通常这个意念是重复获得,所以最好是无贪求;你一去想喜悦这件事,它立刻转为快感;所以要像小孩儿一样,专心(无邪或赤子之心);
19,念头是欲;“活在当下”(这其实是一种状态,不是“道”),当然是消除恐惧(念头,表现为瞻前顾后)从而获得自由的状态。无邪心,其实你心里想变得无邪,其实已经是不无邪了,依然动念。
20,你能否注视恐惧——既不加以判断,也不以你所积累的只是来干预它?!

暴力与愤怒
21喜悦与快感肯定是不一样的,属性不同;
22辛德勒了解人的本性,他选择了一定的自由去做一些实事;
23只有当我对你真心关怀而毫无成见时,我才能看到你的真相——不偏不倚毫无成见(经验、文化、传统权威即背景)的观察真相(中观)——然而,我能以同样的方式来观察愤怒、恐惧吗?
24只有在超越愤怒、暴力之后,我才能做出一些事情来——例如辛德勒;其实KRISHNAMRUTI提倡的基于中观真相的实践论?
25使你心智钝化的,就是那扇(被)四周筑起的围墙,需学会透视;
26人间已有数不清的道理和原则充斥于圣书和经典之中,我们却仍然暴戾如故;所以你得换一个角度来,从技术的角度来认清真相;
27“我不该恨别人,我应该有爱心”——落入双重标准的虚伪世界;活在事实真相中才能自在;警惕“不该”和“应该”这样的由于语言习惯障碍而生的简单粗暴言论;
28根本没有“试一试”或尽力而为这件事,只有做与不做的选择而已——勿忘了,一切都只是选择问题(选择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分类问题);

人际冲突(一个困惑的心,不论做任何事、在任何一种层次上,都是一团混乱的)
29人际关系时常是

建立在塑造的假象和防卫机制上;意即观察与塑造的形象相互映射——即是映射,则可能陷入抽象的虚构之地。
30生活就是各种关系的互动,否则生活也就不成立了;
31真正的神贫乃是要侧地从社会的知见中解脱出来,总是你多穿剪辑衣服,这是无妨的,如过分在意则是自我展示,流于表面;
42克氏反复提到的关键词是:整体、中观(去掉权威)/共处;
43不论是哪类冲突,都会使人的生命力耗损;
44"真正的我“与”应该的我“,后者是一个投射的标准——一有比较新,就有了冲突矛盾:与他人或者与自己——停止比较,才能是自性呈现,彻底观照它,与它安然共处;
45》中观既要消除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粗暴哲学,如太极图;当然很很多东西是二元分离的,例如男人和女人的分类,这是客观的用于区分的描述;
46追逐快感和逃避痛苦的欲望——陷入矛盾/冲突;

与真实的自我相处
47压抑自我而造成的苦闷,或为顺应某种生活模式的苦心励志,都无法接近真理;心智需要侧地的自由,不受丝毫扭曲,才有会晤真理实相的可能;
48快感是无法与痛苦分开的;
49你从来不曾真正孤独过,因为你充满了记忆、限制、昨日的怨言和牢骚,你的心从未好好清理过这些垃圾,也唯有先死于昨日的种种,才可能独处;彻底独处——赤子心;
50既不谴责也不辩护的去细心照料嫉妒或焦虑或恐惧等,》照料与共处与观照;

时间与烦恼
51我们有可能停止时间感吗?能不能彻底活在现在,不让思想产生“明天”的念头?时间是观念和行动之间的间隔;
52》名词——传统而生的意象——执念——恐惧与限制;
53当你说“我不要去想它”时,你其实正在想着如何逃避它;相反,是不是更加深刻的观照它;
54解除安全感(没有什么安全感可言),生死归一;

懂得爱
55美是与女人分不开的;
56一个人能真正地爱,必然享有自由——》爱与自由是必然相关的,因为爱是发自内心的欣赏感知和帮助,绝对不是占有;当你已经为爱而彻底舍弃自己是,就不再有比较的对象了;
57责任之下没有爱?!
58自怜的心态会使你变成铁石心肠,你会封闭自己,逐渐变得麻木而愚昧;》自怜是病态的企图依赖他人的自私的表现,正如煽情是懦弱的表现;
59悲伤时自创的,是念头引发了时间感而造成的;
60》一定要谨记你的世界是你的有限认知所构筑的模型;《只有当你的心中有爱时,才会看到真正的美;
61《没有动机的热情;本真开放;不在寻找、渴望、追求,中心点以消失,爱就出现了;》圣人会这样么?!赤子心是可以达到的;

时空隔阂
62《当你看到

一棵树,是真的看到他们了吗?——还是一些词汇(概念)或者文明所划定的意象?不只是眼睛和头脑看到,而是单纯的看;文明都只是屏障;
63《心不在焉时才会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区别;
64《美和爱是一种忘我,甚至物我两忘;
65》克氏所指苦修是那种单纯而谦虚的心境,没有对成就的追求欲望,也没有攀援的阶梯;
66《你拥有一大堆意象;》文化是障碍,因为所见被文化赋予了意象和模型,一个因为反复刺激反射的模型建立了,因为这个投射意象,所见不再具有单纯的“菩提本无树”的本体属性;所见不再具有鲜活性和可能性——正如成人世界的无趣一样;
67《如果你能全神贯注与一件事情,观察者就消失了,之剩下了那股专注力;
68《生活是非常真实的,它绝不是抽象的观念;
69《只有当你忘我时,才偶尔会有短暂的体会;》忘我:人们追逐痛苦或者高潮,例如体力劳动或者性爱,因为它能忘我,而最高的当是专注不动念的忘我,因为其实永恒的平和;就像《怦然心动》里的女主角一样;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70》要破除个人时间的限制;让一切都处在活的状态;
71《观察者如果突然了悟他所应付的这种被动反应所产生的问题原来就是他自己,那么他和那些意象之间的冲突就消失了;》要消除对立,体会单纯的存在,归一;

思想的起源
72《每个宗教都有它的教条、公式及它所特有的通往真神的断头台;
73《我们一向把观念和行动分开,观念拥有属于过去,而行动属于现在,生活也是属于现在的;只因为我们害怕面对生活,因此,陈旧的观念才对我们变得如此重要;
74《解译和诠释完全是建立在昨天的只是和经验上的,因此,其必定受到昨日之你的局限;

昨日的重担
75最重要的一句:《如果我们全神贯注于一个问题,并且立刻加以解决,而不是把它拖延到下一分钟,甚至第二天,就能尝到空寂的滋味。然后,即使我们家里的人很多,或是坐在很拥挤的公车上,我们都能感到空寂。这份空寂暗示着清新的赤子之心。
76》放弃昨日(也包括明日,也就是时间)的重担,才能真正活在当下;
77》问题并不因为担忧而消失掉,只能是解决掉;
78《安全感:在所有人际关系、态度和行为中,物质中,是不存在安全感的——因为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不变的,没有任何关系能带给人安全感;
79》自由是开放式赤子式海纳百川式的无念状态,因而执念不能算是自由,想做就做或者想不做就不做都不能叫真的自由;自由是无惧喜悦;
80》建设性的行为即是有价值产生的行为;
81《从已知中解脱;

冥想
82《需要产生于二

元对立,“我不快乐,但是我必须快乐”。这种“我必须快乐”的需求就是不快乐;所以,当你努力克服某件事情时,反而是在助长它的威力——》“努力克服”本身是恐惧的表现;即所谓的你越是在意它越是出现的墨菲定理;
83二元对立是一个窄巷的两面墙!》因而可以说关于生活的艺术——选择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是“思考过多”者在画地为牢;
84“本然”——》人的本然是?!生物的本然是欲望,“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史铁生);那“高级动物"人呢;像悲观主义大师叔本华所言的”在痛苦和空虚中徘徊“?!宗教里是没有答案的;
85《不妨从自己的院子里捡一块木头回来,每日供奉献花焚香,一个月后,你就开始崇拜它了,一天不献花,你的罪恶感都会生起;》我可以更深点肯定我的那个想法:一切宗教都是在逃避自由;人是极其容易被洗脑的,形式感特别容易被强调——但形式不过是牢笼;
86》恐惧来自于心的冲突——心的冲突来自于计较得失(安全感)——事实上没有安全感;自由是某个形式上的随遇而安;自由的反义词是静止;
87《冥想是用所有的注意力,整体而非局部地觉察美一件事(》注意:觉察不是控制;控制只是在运用意识是内心发生冲突;觉察是消除二元对立前提不带责难褒扬自夸自怜的单纯行为;觉察是观照;);
88《在完全的寂静中——连冥想者也一并消失时,爱才可能生起——记住爱是什么;

彻底革新
89《如果我们行动,我们的觉悟是彻底而完整(》完整/整体:我们实际上总是处在某种受限制的角度里觉察,而生活等一切事物都是交织、流动、整体系统运行的;)的;
90道心;
91《多细微的冲突都是能量的耗损;

至194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