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纲要+讲解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科学知识重要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6个重要方面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危机,生态破坏。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对人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2. 试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我校的通识课程设计,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

文理见长的哈佛大学8类通识课,生命科学单独列出。工学见长的MIT 的人文社科和科学两大类,科学中单独生命科学。我校九大类中,也单独突出生命科学(自然进化与生命关怀),这些同时课程的共同设置说明生命科学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 为什么生命科学将成为物理学之后的带头学科,如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面对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生命科学必须与多学科形成交叉学科和边缘领域,才能同时提供机会与挑战。

4. 请从生物学,物理学角度对生命下一个定义

生物学: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物理学: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熵的减少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5.生命的四个最显着的特征及其对生命体的意义是什么

精细结构:适应不同环境;能量交换:维持分子结构需要;应激:生存需要;复制:维持生命在时空上的延续

6. 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每个阶段的形成物质和相应条件)

四个主要阶段和形成的主要分子。

I.大爆炸形成的->无机物,原始气体冷凝汇流成海洋。(CO2,N2,H2O,CO)

II.火山爆发和闪电的能量使气体合成简单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氨基酸,嘧啶,葡萄糖,嘌啉,核苷酸)

>多分子体系(团聚体)溅到岩石上氨基酸聚合肽链回到水中(多肽)

>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质体,细胞的形成

7. Miller实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模拟原始大气条件,生命的基本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单元:碱基和氨基酸

8. 严整有序的生命,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分子到细胞,细胞到器官,个体到生态群落。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

1. 生命组成的四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

2. 蛋白质的组成单元: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结构不同取决于R侧链的不同

3. 维持生物大分子高级结构的力:非共价键;蛋白质的变性是由于破坏了非共价键

4. 蛋白质功能最重要的体现:生物反应的催化剂——蛋白酶。

5. 核酸的组成单元:核苷酸,其结构组成的三部分:戊糖、磷酸、碱基;DNA 和RNA结构组成的不同

6. 核酸一级结构的方向性:5’ 3’

7.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碱基互补;给出一条DNA链的序列,会写出另

一条链的序列,方向还不能搞错

8. 糖类的功能:提供能量,是生物体内最重要最直接的供能者

9. 脂质的功能:参与形成生物膜;能量贮存

10. 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与合成代谢两个部分,又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方面。

11. 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体外燃烧:

生物氧化:

12. 分解代谢是一个生物氧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个还原过程。

13. 中心法则的内容:

第三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简要阐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1)细胞是所有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2)每个细胞相对独立,一个生物体内各细胞之间协同配合。

3)新细胞由老细胞繁殖产生。

意义:1)将动植物统一于细胞;

2)将人们的研究带入微观领域

2、动物细胞的典型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由蛋白质亚基组装成,和细胞形状、迁移、信息传导等有关细胞骨架。

3、主要细胞器的特点和功能。

内质网由单层生物膜围成。是蛋白质合成、修饰和分泌;脂类的合成。

高尔基体由单层生物膜围成,与蛋白质修饰和分泌有关。

溶酶体由单层生物膜围成,是生物大分子分解的场所。

线粒体由双层生物膜围成,是生物氧化、产生能量的场所。

核糖体由RNA 和蛋白质形成的大颗粒,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典型结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叶绿体,有中央液泡,而动物细胞不具备上述结构。

5、细胞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后一次分裂开始,这段时间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6、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直径10 nm的核小体。

7、细胞分化的定义: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8、衰老的机理,尚不清楚,有各种学说。自由基假说是其中广为人们接受的一种假说。

9、细胞凋亡:因个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一部分细胞必定在一定阶段死去,称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

第四章微生物

1.微生物及微生物学的定义

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小生物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小生物的科学,如大肠杆菌。

2.微生物的分类,沃氏分类(三原界/三域分类)

沃氏根据16sRNA测定结果将生物分为:古菌,细菌,真核生物。

3.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推翻了“微生物自生说”;微生物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巴斯德消毒法;发现疫苗的制备方法。

4.自生学说与雁颈瓶试验

生物可以从它们存在的物质元素中自然发生。

雁颈瓶试验说明自生学不正确。

5.科赫定律的含义。

从动植物的体内分离出病原物;进行纯培养;回接到同样类型的动植物体,引起同样的病症;再分离得到与第二步一致的菌系。

6、了解几种常见疾病的病原物。沙眼等。

沙眼-沙眼衣原体;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胃病-幽门螺旋杆菌;SARS-冠状病毒。7. 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速;适应性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8.生长曲线及细菌生长四个时期

生长曲线:细菌(微生物)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

迟缓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死亡期

9.什么是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根据革兰氏染色的两大类细菌细胞壁特点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一般~μ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裂殖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基本结构: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如细胞壁、细胞膜、核质体(核区)、细胞质等。

两大类:G+, 肽聚糖厚,以肽聚糖为主。代表金色葡萄球菌

G-, 肽聚糖薄,成分复杂。代表大肠杆菌。

10. 根据细菌形态将细菌分类并举例

细菌的形态主要有:球菌(金色葡萄球菌); 杆菌(大肠杆菌); 螺形菌(幽门螺旋杆菌)。

第五讲植物学

1. 植物的分类

低等植物藻类、地衣

高等植物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孢子植物藻类、地衣、苔藓、蕨类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2.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以及各自包括哪些植物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种子只有一个子叶有两个子叶

花朵花瓣数为3的倍数或3 花瓣数为4或5的倍数或4,5

茎呈散乱分布呈环状分布

次生长很少出现常有

叶子呈单片生长呈双片生长

单子叶植物:小麦、百合、香附

双子叶植物:棉花、扁豆、辣椒、玉兰、康乃馨、菊花、丝瓜、葡萄、油菜、

珠被——种皮受精的中央细胞——胚乳受精卵——胚月季、柴胡 3. 植物生活史,有性世代,无性世代的概念 植物生活史:种子植物的种子或非种子植物的孢子经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又形成新一代种子和孢子的整个生活历程。 有性世代(单倍体世代、配子体世代): 从减数分裂开始到成熟胚囊(雌配子体)或2~3个花粉细胞(雄配子体)形成为止,仅含单倍染色体n 。 无性世代(二倍体世代、孢子体世代):从合子到胚囊母细胞或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细胞染色体为2n 。

4. 植物组织的分类

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薄壁(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5.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

根:结构:P146图

功能:吸收:水分、无机盐

输导:运输水分、无机盐

固着:固定植株

贮藏:养分

繁殖:产生不定芽

与微生物共生:根瘤、菌根

茎:结构:P148图

功能:支持:地上部分 输导:水、矿物质、有机物 贮藏:营养 繁殖:产生不定根/芽 叶:结构: 功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蒸腾作用:促进水的吸收,散热 吸收能力:农药、SO2、CO 繁殖能力:不定芽

6. 花的基本结构与性别

基本结构:P150图

性别:两性花 雌雄同株:黄瓜、豌豆

雌雄异株:柳树

单性花

7. 花序,有限花序,无限花序的概念

有限花序:花轴顶端或最中心的花先开。(勿忘草、益母草)

无限花序:各花的开放顺序是花轴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青菜、柳树) 8. 种子的形成(双受精)

双受精 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融合

角质层

上表皮

栅栏组织

气腔

叶脉

海绵组织

下表皮

气孔

一个精子与卵子融合

9. 果实的形成,真果与假果概念

花在完成双受精作用后,雌蕊的子房迅速生长,逐渐发育成果实。

真果:桃、柑橘、花生

假果:梨、苹果、瓜类

10. 果实种子传播的方式

风力(苍耳)、水力(连鹏、椰子)、果实自身的弹力[自身的力量](豌豆、野燕麦)、人类和动物的活动

第六章动物学

1、惠特克根据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提出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

3、物种的基本概念:(1)物种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它与其他分类阶元不同,纯粹是客观性的,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明确界限,可以与别的物种相区别。(2)种与种间在历史上是连续的,但种又是生物连续进化中一个间断的单元,是一个繁殖的群体,具有共同的遗传组成,能生殖出与自身基本相似的后代。物种是变的又是不变的,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变是绝对的,是物种发展的根据,不变是相对的,是物种存在的根据。(3)形态相似(特征分明、特征固定)和生殖隔离(杂交不育)是其不变的一面,为藉以鉴定物种的依据。(4)物种的定义可以表达如下: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5)在所有分类阶元中,除种以外,其他较高的阶元都是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所以是客观性的,是由于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划分的实体;它们又是主观性的,由于各阶元的水平以及阶元与阶元之间的范围划分完全是由人们主观确定的,并没有统一的客观准则。

4、亚种是一个种内的地理种群或生态种群,与同种内任何其他种群有别。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分类单元称为品种。

5、目前统一采用的物种命名法是“双名法”和三名法。(1)双名法规定每一个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2)三名制:亚种的学名命名方法,由属名+种本名+亚种名三部分组成

6、海绵动物的基本特点:海绵动物是后生动物中最原始,最低等的类群,细胞分化相当简单,无明确的组织分化,体壁各层细胞彼此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故结合松弛。没有神经和肌肉系统。

7、腔肠动物是第一类真正的后生动物,它是处在细胞水平上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8、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9、假体腔动物又称原腔动物,包括7个门类,它们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太清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有假体腔(初生体腔)。

10、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点:脊索、背神经管、腮裂。 11、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种群内,基因频率由于偶然的机会(不是自然选择的原因)而随机增减的现象。 12、建立者效应:一个种群中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迁移到另一地区而定居下来,自行繁衍后代,造成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 13、瓶颈效应: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生活季节中,数量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某一基因残存的个体多,下一世代繁殖后,这一基因的频率也相应增多,反之某一基因的个体少,下一世代中该基因的频率也相应减少,从而引起种群内部基因频率的改变。 14、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卵在输卵管靠近卵巢1/3处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

15、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1、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尺度:

研究内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尺度:个体(个体系统)、种群(种群系统)、群落(生态系统)、能量

3、种群三种分布类型:聚集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4、种群三种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5、种群三种存活曲线:凸型(人、哺乳动物)、直线型(鸟类)、凹型(低等动物)

6、种群的增长模型:J 型曲线(指数增长曲线)、S 型曲线(逻辑斯谛曲线)

7、生态系统定义: 在一定区域内,众多生物群落加上非生物环境成分(如温度、湿度、土壤等),构成了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体现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组成成分

9、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基本元素C 、N 、O …)、信息传递

1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②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③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传递率约为10%-20%生产者

(植物)呼吸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呼吸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

呼吸呼吸分解者

呼吸

1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正反馈和负反馈)

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

14、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八章生命的延续-遗传与变异

1.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

无性生殖:优点:容易繁殖、子代与亲代相同缺点:没有变异,难以进化

2. 遗传和变异的定义

由基因的传递,使子代获得亲代的特征。子代和亲代的不相似性为变异。

3. 核外遗传的特征

由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和胞质中遗传物质决定,该遗传规律主要特点: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杂交后代的表型现分离不符合孟德尔比例。

4. 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二倍体,纯合子,杂合子,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型,多倍体,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体,常染色体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同一性质的,具有不同形式的基因。多于两个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二倍体:具有两套基因座位相同的染色体,一套来自父方,一套来自母方的个体。具有多套的染色体的成为多倍体,如香蕉。

在二倍体个体中,如果决定某一性状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称为纯合子,不同则为杂合子。杂合子的表现出来的性状所决定的等位基因为显性基因,另一个为隐性。多倍也是如此。

基因型: 个体中同一基因座位上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组合形式。表型:个体某一特定的物理外观或成分,如开红花,苯丙氨酸羟化酶。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减数分裂会彼此配对形成联会。在二倍体个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姊妹染色体:附着在同一个着丝点的两条相同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是另一条复制而来。常染色体:除去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的其它染色体。

5. 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和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和交换定律(能够根据定律进行遗传谱系分析和基因型,表型的概率计算)

(1)一个男子把常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递给其孙女的概率是:(Aa—子代a(1/2)---孙代a(1/2), 故为1/2 x 1/2=1/4)

(2)一女性的两个弟弟患血友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她父母无病,她与正常男性结婚,其所生男孩的发病风险是(弟弟基因型为XaY,该女性的父母基因Xa XA ,XA Y(父亲),该女的XA Xa (概率1/2),故其儿子的XaY 概率为(1/2 x 1/2=1/4)

(3)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两个都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男女结婚,予测他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Aa x Aa 故aa 为1/4)

(4)一对夫妇表型正常,他们的父母表型也正常,但各有一白化病患者叔父,他们所生子女患白化病的风险是(叔叔为aa, 夫妇的父Aa, 母Aa。该夫妇正常可能为AA,或2Aa, Aa 的概率(2/3), Aa xAa 的aa (1/4), 所以(2/3 x2/3) x 1/4=1/9)

6.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中心法则生物的遗传信息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储存。细胞分裂时,以DNA复制把亲代的遗传信息忠实递给子代细胞。在子代细胞的生长发育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再由RNA通过翻译转变成相应的特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肽,再由多肽执行生物学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特征。一些RNA病毒能以自己的RNA为模板复制出新的病毒RNA,或以其RNA为模板合成DNA。

7. Prion 的传播途径和治病机制

饮食,医源性和接触传播。蛋白颗粒在体内多处扩增,最后到达脑部,引起PRION 蛋白在神经细胞中聚集,引起神经细胞死亡而发病。

8. 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几种类型:染色体(畸变,数目变异),基因点突变。

9. 唐氏综合症的三体如何形成的

主要是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21号染色体的不均等分配造成。

10. 如何控制遗传疾病的扩散和传递:多做筛查,近亲不能通婚。遗传分析表明后代将可能患有致死亡和严重畸形的疾病的,不建议生育。

11.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征:疾病受几对基因控制,这类遗传病发病与否,不但取决遗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影响。

12. 目前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手段:

诊断:检查特征的异常代谢成份如:尿黑酸。调查家族病史,以查明遗传病的遗传特征。检查异常基因是遗传病确证的关键步骤[PCR –RFLP (聚合酶链式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多态性技术)]

治疗:(1)生理水平的治疗:苯丙酮尿症——限制膳食中苯丙氨酸含量、白化病——戴帽子和墨镜。(2) 蛋白质水平治疗:补充缺失的蛋白质。如:血友病-补充凝血因子Ⅷ。(3)基因治疗

第九章从基因到基因工程

1. 现代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序列,是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其内部存在有许多的重组子和突变子。包括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顺序(通常是DNA顺序)。

2. 操纵子模型的基因结构:

三个主要部分结构[基因,rRNA、tRNA基因,启动子和操纵子]

mRNA mRNA

氨基酸

蛋白质

核糖体

3. 基因突变及其特点

基因从一种等位形式变为另一种等位形式,也称为点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变异的最根本的来源,突变可以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发生。5个特点(普遍,偶然,稀有,可逆,多方向)。

4. 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自发突变:复制错误、DNA损伤和转座作用等引起。

诱发突变:物理和化学的因素引起的基因突变。

5. 电离辐射的伤害:电离辐射会引起物质电离,如X射线等,短时大剂量辐照造成DNA 分子或其它分子的共价键断裂,交联,氢键断裂等,急性期引起器官衰竭,慢性期主要造血细胞,生殖细胞受损和癌变。

6. 人类基因组大小,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染色体的物理图谱,密码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基因载体,基因工程,DNA 重组体

人含30亿碱基对的DNA序列。DNA序列中能够转录出mRNA的区域称为编码区,反之称为非编码区。染色体的物理图谱主要是指某些基因与遗传标志之间在染色体DNA上的直线相对位置和距离的图谱。mRNA上由3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的基本编码单位,由它们决定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的特异性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DNA 连接酶:可催化DNA3′-OH基和5′-磷酸基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基因载体:具有复制或表达能力,能够将特定的基因片段导入特定的细胞质或靶基因组中的小分子量的环状DNA。基因工程: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参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DNA 重组体:两种或多种不同来源的DNA 分子组成的具有自我复制和表达能力的DNA 分子,如质粒。

7. Paul Berg 实验,Boyer-Cohen实验的意义

Paul Berg将猴空泡病毒40(SV40)的DNA与l噬菌体的DNA经过内切酶打开,经末端转移酶将二片断连接成一大的环形DNA。是第一次在体外实现DNA 分子重新组合连接。Boyer-Cohen实验分别别把编码卡那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的两种质粒酶切,重组成的DNA分子,转化大肠杆菌后获得既抗卡那霉素又抗四环素的双重抗性大肠杆菌。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基因克隆实验,并有基因表达及新表型。该重组菌落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

8. 基因工程产品的大致构建和生产过程

首先从复杂的生物基因组中,经过酶切消化或PCR扩增等步骤,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断,将其插入到能自我复制并带有选择性标记的载体分子上。将重组体(载体)转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中,并与之一起繁殖。从繁殖群体中,筛选并鉴定获得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细菌,酵母,真核细胞)下实现功能表达,如目的基因的蛋白质合成。最后通过纯化获得产品。

9. 不同物种的基因可以在不同种个体中表达的遗传基础是什么

不同物种基本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因此异源性基因可以在合适的调控单元作用下在新的个体中表达。

10. 转基因蛋白药物举例:胰岛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11. 转基因动植物的风险:动植物的杂交造成目的基因不可控的扩散,载体引入可能会引起宿主原有基因突变。

12. 转基因治疗的风险:一些腺病毒或逆转录病毒载体定位插入宿主DNA 中,可能会引起宿主原有基因突变。

第十章食品与营养

1.什么是食品什么是食品营养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物品。食品营养:人体从食品中所能获得的热能和营养素的总称。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为什么染色馒头被查封: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生物因素:包括病原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控制温度和时间是常用且可行的预防措施。(2)化学性危害: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物质:例如,河豚毒素。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苯并芘。非有意或偶尔加入,有意加入。(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3)物理因素:大多指食品中的外来物质,X射线可以发现原料或成品中的杂质。(4)新技术-转基因技术(5)辐射因素(微波炉的使用)(6)营养失衡

4.七大营养素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功能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水

水: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体温调节剂、帮助排除毒素、进行机体各种生命代谢、润滑剂

蛋白质:结构功能、调节功能、运输功能、能量功能

脂类:供给能量、隔热保暖,保护脏器、增加食欲及饱腹感、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是合成生物活性成分的重要物质、必需脂肪酸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并有利于其吸收

碳水化合物: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提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预防消化道疾病、预防和改善慢性便秘、预防结肠癌和直肠癌、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体重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细胞内特异代谢反应必需的一类低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必须由食物供给,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矿物质:构成人体组织成分、参与调节体内细胞间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保持神经和肌肉的适度兴奋、构成集体某些功能物质的重要成分、参与核酸代谢。

5.合理的营养途径有哪些

合理的膳食调配、合理的膳食制度、合理的烹调方式

6.食品的功能有哪些

营养功能、嗜好功能、文化功能、生理功能

7.什么是保健食品如何识别真假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定义:(1)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补充维生素、矿物质(2)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3)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安全性)【1】保健食品的标志【2】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3】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4】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及其含量【5】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6】保健食品的适用人群【7】保健食品的储藏方法及保质期间【8】不得宣传其疗效;不得涉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功能,并标明“本产品不能代替药品”的字样【9】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他标签内容【10】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厂家地址

8.试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为何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导语: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和挑战。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1 作为文科生,我在高中时所学的生物较为浅显,但一直以来对生物总是充满了好奇。怀揣着一颗兴趣盎然的心,这学期我选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还记得 第一节课我坐在第一排听着老师讲绪论,我对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充满了敬畏:感觉生命真的好神奇,感觉生命科学真的好博大精深,感觉自己对生命竟然一无所知,好无知!这门课让我明白: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我,一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理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此时此刻,面对着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将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积极地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面对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愈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社会问题,我们将终意识到是时候从生命科学中去寻求出路了! 因为是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我知晓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

我惊叹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我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我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我冲破了癌症的迷雾重重,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我解除了对人禽流感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我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我接触到了纳米科学,看到了并纳米在生物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我真正理解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因素及危害,体会到了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后,人类自食恶果的无奈。。。。。。简单的概括涵盖不了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我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受益匪浅;更加不能表达我对这门课的感谢之情。这门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摒弃那致命不良习惯的必要性。大学的生活基本由自己支配,自由自在的我曾经经常熬夜看电影,和同学唱歌,一玩就是一整夜,平时也是很懒的那种,根本不想着去做做运动,有时间就宅在宿舍玩电脑。 那时我总认为自己还年轻,有身体资本去疯,去过不规律的生活,去忽视不良的生活习惯,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慢性的致命危害。是这门课让我感到了自己曾经多么可怕,因为

生命科学 选修课论文

旅游与会展学院 生命科学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编号 上课时间 2015年10月22日

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大自然最玄妙的存在莫过于生命体的存在,总是引发了我们的无限的思考。到底生命是怎么诞生,生命的本质到底是怎么被塑造,在生命的进化的历程中又是什么在起着莫大的作用,在进化论的背后是不是有着不一样的秘密?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尤其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人类对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认知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地位和作为是不言而喻的。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在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在减少人类疾病和动植物病害、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减少环境公害、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生命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1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

影响,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1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1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学由描述性的学科发展为实验性的学科。20世纪以来伴随物理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生命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起来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科学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方面传统生物学的学科分支进一步深化、细化,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进一步加强。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生物工程、克隆技术、PRC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达尔文的选择论、分子遗传学说以及现代综合进化论。时至今日,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都已从掌握的生命程式中找到了各自所涉及科学的一些规律的认知:计算机学科专家在探索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方式时,使电子计算机的运算的速度更快,已发明了生物计算机;农学家在作生命遗传基因的最合理搭配,使人类的食品更符合自己的营养、口感以及保健需求,转基因植物、动物已经出现;医学家正在为各种疾病建立基因档案,使人类对疾病的处理手段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出现了一个全方位的改善,已开始实施基因疗法。 对于生命科学大家早已不陌生,在高中课本上就讲过很多关于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蛋白质、酶、抗生素等知识。生命科学前沿与人类健康主要研究现在比较前沿的科学,即尚处于研究阶段的科学。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很多的无赖,比如: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亲人朋友的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物进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生物是在处在不断的进化中,生物的不断进化和演变也铸就了世界繁多的生物种类。同时地球上复杂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着,那么二者相同的巨大演变是否又存在着某种相关联系呢?我通过相关的研究和论证发现生物的进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联系,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自然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的产生、进化和发展。 关键词: 生物多性自然环境进化主动适应被动适应自然选择 从物种起源谈生物进化与环境。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著有一书《物种起源》,该书以自然选择为核心,对生物进化和地史演变,地理变迁等做了具体的解释。同时又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生物通过不断地演变进化逐渐适应新的环境,那么他们就会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那些不能适应地球环境的生物就会在新的变化的环境中逐渐淘汰消失。这说明了环境影响了生物,并促使其进化适应新的环境,同时更说明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确实存在重要的联系。 从化学起源说中谈生物进化和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产生和进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逐步降温以后,通过漫长的时间,又非生物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说明原始地球温度的下降,给生命的出现提供

了条件,而又经过漫长的时间地球上含有的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气体在雷电的反应下逐渐形成了有机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再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分子,然后聚合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最后通过时间的聚合逐渐演变成为海洋中的原始生命。这里地球环境的变化对生命的产生起了重要的影响,要是没有地球这合适的环境还能诞生成原始生命吗?环境的变化促使了原始生命的产生,促进的早起生物的进化和发。 自然环境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生物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元古宙时期生物又经过了从原核生物到多核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元古藻类,早古生代海洋中又逐渐产生了无脊椎动物种类,奥陶纪开始出现了淡水的原始鱼类。晚古生代,陆生生物开始大量发生和繁盛,植物界从水生发展到陆生,蕨类植物发展到鼎盛,晚古生代晚期出现了裸子植物。然而由于此时的地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陨星撞击地球导致火上大爆发使地球发生了两次集体生物灭绝,也使地球生态系统发生了更替,促使地球生物迅速的进化远古类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蜓等。又经过漫长的自然变化,地球上已经逐渐形成类似今天的大气层,形成了生命需要的氧气,而这时的生物也已经经过了巨大的发展进化而产生了茂密的森林,脊椎类动物也迅速产生,恐龙应时而生,达到远古生命大繁荣时期,形成众多生物种类。然而,好运并未一直延续。地球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恐龙集体灭绝,自然环境再次发生巨大变化,陆地大量出现,形成海陆分布格局,也为从爬行动物过渡到哺乳动物提供了条件,而后地球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2015年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如果答案过长自己总结一下) 一、问答题 1.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成成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2.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繁殖的过程。 附着:是病毒与寄主之间高度特异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与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体结合;侵入:先与细胞壁特异性结合,释放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将DNA 注进细胞内.有的噬菌体壳体也可以进入细菌;复制:侵染开始后,细菌的DNA合成停止,几分钟后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中止.噬菌体以本身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复制形成噬菌体mRNA,翻译而形成噬菌体所需酶类,

可以修饰寄主RNA聚合酶, 被修饰过的RNA聚合酶能进一步转录噬菌体的基因;装配:噬菌体与壳体蛋白质装配为成熟,有侵染力的噬菌体颗粒;释放:释放时能产生两种蛋白质,一是破坏细胞质膜的噬菌体编码蛋白质,另一是噬菌体溶菌酶.前着破坏细胞膜,后者破坏细胞壁,然后寄主细胞破裂,病毒突然爆发式释放出来。 3.微生物有哪些与动植物不同的特点? 微生物是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的生物,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主要的区别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是因为微生物肉眼不能观察 4.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a.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近来也包括生物的景观多样性。 b.体现在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姓名:詹晓琴 学号:1000530234 专业:商学院10级电子商务 《生命科学导论》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内严密组织和高度有序且动态的结构体系,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命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科学。基础生命科学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代谢、繁殖与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控制、生物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生物个体的发育、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进展等。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正在向揭示生命的本质方向迈进。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是一些杰出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 作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我,认真学好《生命科学导论》主旨在于培养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建立进化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知识框架,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留出想象的空间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生命科学知识与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相结合,打开生命科学知识创新大门。 根据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特点,联系实际浅谈我们现代人健康合理的膳食 通过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基本特点和他们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深刻感觉到我们人类也应该根据各类食物构成的不同营养价值合理健康饮食,促进营养需要与饮食供给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适的热量、合适的蛋白质、合适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食物纤维、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油菜素内酯 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理学家认为,它能充分激发植物内在潜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耐冷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能力,使作物的耐逆性增强,可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1970年,美国学者J.W.米切尔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极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油菜素,当这一成果发表后曾遭到异议。后来,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用了10年时间,从225公斤油菜花粉中提取出10毫克样品。1979年格罗夫鉴定了它的分子的立体构型并定名为油菜素内酯。现在,科学家们已逐步认可它是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之后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基本资料 油菜素内酯 中文通用名称:24—表芸苔素内酯 英文通用名称:24—Epibrassinolide 化学名称:(22R,23R,24R)-2α,3α,22,23-四羟基-β-高-7-氧杂-5α-麦角甾-6-酮 其他名称:油菜素内酯 化学分子式:C28H46O6 性状:白色晶体粉末,MP,255-258℃(EtoAc)D21 +32 毒性:本剂为低毒作物生长调节剂 作用 油菜素内酯几十年来,已经对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进行了较充分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方面。油菜素内酯促进伸长的效果非常显著,其作用浓度要比生长素低好几个数量级。 其作用机理与生长素相似,YoPP等(1 981)发现BR与生长素有正协同作用。通过促进细胞膜系统质子泵对氢离子的泵出,导致自由空间酸化,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促进生长。同时,油菜素内酯还能抑制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含量,所以,当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同时使用时,有明显的加成效果。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与生长有关的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实现对生长的控制(油菜素内酯类物质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使处理部位以下的部分干重明显增加,而上部干重减少,植物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油菜素内酯也能影响核酸类物质的代谢,还能延缓植物离体细胞的衰老。 目前,在各种作物中已经发现40多种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它们总称为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简称BRs)。,它们广泛分布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及植物的不同器官中。其中含量较高、活性较强的是一种叫油菜素甾酮。油菜素甾酮是油菜素内酯合成的前体,施用效果与油菜素内酯相同。在作物上应用的BRs,主要有油菜素内脂(BR)、表油菜素内酯(epiBR)。 八十年代初,人工合成油菜素内酯及其类似物获得成功。国际更为通行的称呼是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解读生命 摘要:学习了生命科学导论,本就对生物充满好奇的我更加的对生命充满好奇,生命科学导论中,我认识到了更多关于生命的秘密,生命中有许多难以相信的巧合,生命是复杂的的,到现在我们仍不能制造一个新的大自然从未有过的生命,生命是那么的精巧,充满神奇!我在本片论文中将探讨生命的含义及生命的结构,有我对生命的理解,和什么是生命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生命、生命的定义、DNA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历史悠久,从人类思考我是谁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历史上有许多答案,但大多都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哲学答案,到了近代,生物科学有了初步的发展,对生命的理解才有了一个笼统的定义,定义分为五个点: 第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第二、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 第三、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第四、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 第五、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命的定义就是:具有以上共同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是生命。 生命的定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在当今,生命不再有所谓的绝对定义,变成了一个泛泛的概念,如有这样的概念: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生命个体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经过自然选择发生进化以适应环境。病毒在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会表现出生命现象;但在没有寄主可寄生的时候不会表现生命现象,所以病毒是介于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一种奇妙的生物。 总得来说生命就是物质系统。目前主要分为二大类:一是无机生命如一粒光子、一台电脑、一颗星;二是有机生命如细胞、动物、植物。有机生命是地球这样的星体环境中所特有的,以水为载体组成的具有自行吐故纳新、精度复制、温和分裂等能力,不可逆转但总是持续不停地重复着或延续着这些能力的物质系统。根据人类的约定俗成,有机生命简称为生命。 从生命物质微观构成的共性来概括生命定义。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对构成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生命体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可以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为骨架构成的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叫做脱氧核苷酸的小分子(单体)按一定排列次序组成的一条非常长的分子链。列如大肠杆菌的 DNA就是有约两万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组成的长链。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体中,DNA相当于同样的字母写出的长短不同、排列次序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的书。RNA也是有四种不同的叫做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分子链。其情况与DNA相似,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技术进步改变未来 正文: 你瞧,那鸥鸟鸣集和鱼翔浅底;你瞧,那林木葱茏和绿草茵茵;你再瞧虎豹的威猛雄烈和猿猴的捷敏灵性;而最具奥妙的则是智慧、勇敢、富于创造、形体美丽的“人”。但是透过这些千变万化的表象,生命是什么?掌握生命的密码又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问号以一直追溯到生命的起源。现在,问题有了答案:基因。回答这个问题的正是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它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回答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自古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生命为什么选择地球作为它唯一的家园,并在此生息繁衍进化;海洋是否真如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中那样是起源于海洋;一颗休眠千年的种子缘何可以重新成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小小的细胞又怎样演变成复杂而有序的有机体?对万千生命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贯穿人类五千年历史,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1840 年,英国的虎克首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此后,荷兰的列文胡克清晰地观察了活动的细胞,证实了细胞是所有生命的的结构基础;1865 年奥地利的传教士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阐明了生物遗传最基本最经典的规律,开创了遗传学研究的新纪元。1953 年,Watson 和Crick 共同发现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DNA 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二十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前后,生物学家们吸收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开始了深入分子层面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使得生物这一古老的学科重新焕发了青春。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命科学更使势不可挡,雄居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四大科学之首,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21 世纪当之无愧的带头学科。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生物学占着越来越多的比例,世界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总不会离开生物学的最新成果,无论从这些还是从对人类生活及思想的影响来看,生命科学都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核心,最为炙手可热的领域 但生命科学到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科学家的解释也许太过复杂。那么请听听以下的新闻吧!

最新整理生命科学导论题库教学内容

第一章、生物与生命科学 四、简答题 1. 病毒是不是生命? 为什么? 2. 当今人类社会面刷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请举出至少4个。 3. 一个假设需要有其逻辑性和可验证性,在生命科学中经常通过提出假设进行研究,应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对假设进行否定,但不 一定能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因为常常不可能对假设进行完全验证,请举例说明。 4. 你将如何验证“SARS”疫苗对人体的有效性? 5. 科技论文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五、思考与讨论 1. 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 由于不可能对生命进行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将生命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 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2) 新陈代谢:生命体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3) 繁殖:生物体有繁殖的能力。 (4) 生长:生物体具有通过同化环境中的物质来增加自身物质重量的能力。 (5) 应激性:生物体有对刺激物一一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做出应答的能力。 (6) 适应性:生物体可以通过其结构、功能或行为的变化来适应特定环境以生存下去。 (7) 运动:包括生物体内的运动(生命运动或新陈代谢)或生物体从一处移至别处。 (8) 进化: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2. 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生命是一个未知的谜,学好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对生命奥秘的探索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一旦有所理解或有所启示,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学习生命科学不但要继承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更需要创新。问题的提出必须基于观察和实验,而答案必须能被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所证实。努力思考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将会使学习逐渐深入。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实验使我们很好的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假设成为理论的桥梁。生命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生物学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一位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问:生命科学类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 请您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和回答。 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比任何其他的学科都要广阔。生物已经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可以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研究开发。学习课程包括一般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胚胎学和基因学。而化学、物理、数学方面的课程是其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为理解生物学提供必需的适当背景和方法理论。 生物科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其中包括许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根据调查显示,除了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员外,生物以及相关专业就业机会还有以下相关产业: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生物摄影、生物统计学、消费品研究、动物营养、兽医、环境教育、水产业、基因顾问、工业卫生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医学插图、核能医药、公众健康、科学图书管理员、科普作家、科技插图画家、科技信息专家、科技代表、销售、科技写作、保险索赔、教育节目制作、职业杂志编辑等等。 随着国内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或交叉学科的人才。由于生物学正在高速发展,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只要有决心,就有可能在学术上取得成绩。 4. 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双盲设计是指被试和研究实施者(主试)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双盲的实验设计有助于预防偏见,消除观察者偏差和期望偏差,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因不确定因素引起误差)和系统误差(由方法、仪器和人为因素而引起误差)两类。 5. 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本书第六章图6-8和图6-9所介绍的实验研究实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 般步骤。 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包括: (1)归纳和演绎; (2)分析和综合; (3)抽象和具体; (4)逻辑的和历史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科学的思维,这就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辨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科学研究遵循的一般步骤: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的进化 生命,一个多么美妙的字眼。我想说,每个男孩小时候一定都是好奇的,而我把这份好奇保留到了现在,也许这就是我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我好奇一切,有我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为了捍卫它愿意做出努力,这就是我成功的所在。 从高三起开始对生物感兴趣,并且选择生物这门学科作为我自己的目的与追求,虽然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生物,但是我希望在考研的时候选择生物作为我的学习方向。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一个很工科的专业,但是这也是我所希望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硬件的进步,虽然这并不一定绝对,但是至少是我现在安心学习这个专业的理由。 受当时科技风气的影响,我对于生物体的基因更感兴趣,也许这和当时各种新闻报道有关,人们一味的崇拜基因,认为基因就是人类自我的至高神,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基因。科学家们也祈求在基因上可以找到上帝的存在,当然这只是比喻,但是就这样让我喜欢上了人类基因。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究竟何者更像一个生物,我们多细胞生物究竟算不算是纯粹的生物,还是仅仅只是什么,意识和肉体究竟是何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我,让我狂热的投身其中,也许为来我不会成功,但是我一定不会屈服于命运,我会始终记着我的梦想的。 进化 究竟什么才叫进化,是基因的改变,还是别的什么,我们在高 中学到的知识说,基因的突变是随机的,人类基因的保留是因为选择,选择掉一部分,剩下的人中他们的基因的就得以保存下来,这样的理论确实十分可行,但一定是这样的吗,人类有可能自己改变自身的基因吗,这样的改变能被叫做进化吗,或者说我们人类在现在这个科技非常发达的社会,自然的选择已经很难再让我们的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开始追求从饮食中吃出健康,即所谓的食疗。而食疗,无非就是通过饮食起到治病的效果,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也就是通过中药里的食物,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其实,食物和中药的界限并不是特别清楚。中药大都属于植物和动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恰好又是植物和动物,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所以,人们称这为“药食同源”。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国人希望通过饮食达到预防疾病甚至是治疗疾病的效果。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等。 五谷杂粮,有益于人类而无害于身体,所以性“中”,离得近些就是偏凉,偏热,离得远些,就是“寒”与“热”了。“热”了就得用“凉”药,但如果不是“热”得很厉害,就可以用偏“凉”的食物调理达到治疗的效果,比如绿豆等,既美味可口又能调理身体治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亚健康的人群比例已达到70%,这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敲响了警钟。但西医并没有调理身体的方法,所以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医,这也造成了中国食疗市场的混杂,各种“专家”误导群众,把食疗的作用无限放大,甚至出现了“食疗包治百病”的谬论。所以,我们有必要自行了解真正的食疗。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那些中药里的食物。 韭菜 最常见的韭菜,又名起阳草,为百合科草本植物韭菜的茎叶,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栽培,古书史书《夏小正》中有“正月囿(菜园)有韭”的记述。韭菜既可调味,又可凉拌、做饺子馅,是茶楼酒家菜谱上的知名佳肴。而韭菜不仅仅是因为其美味而得到青睐,它的营养价值极高,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胡萝卜素、苷类、纤维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还含硫化物和挥发油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韭菜含丰富的纤维素,能加快食物在胃肠的蠕动,加速排便,着对于习惯性便秘最有利,也可预防结肠癌、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韭黄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但韭菜的饮食也是有禁忌的,李时珍说过:“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神昏目眩,酒后尤忌。”初次之外,胃虚内热,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食用韭菜。 苦瓜 苦瓜又名凉瓜,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无机盐、维生素、胡萝卜素、粗纤维和苦瓜素等。尤其是苦瓜中的维生素B的含量居瓜类之首,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苦瓜虽然食之很苦,但是这苦味是生物碱中的奎宁,有促进食欲、利尿活血、消炎退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的功效。虽然苦瓜效果颇多,但是名字却不讨人喜欢,所以苦瓜又名君子菜,因为用苦瓜做菜时,其余食材不会沾染上苦味。 西红柿 西红柿别名番茄,100多年前由南美传入我国。西红柿酸甜可口,既可作蔬菜又可作水果,同时还可加工成番茄汁、番茄酱等,是人们喜欢的保健食品之一。西红柿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是糖,期中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而淀粉及蔗糖的含量很少,所以糖尿病人可像吃叶茎蔬菜一样进食。美国学者发现,西红柿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同时,番茄素是预防前列腺癌的有效成分。如果牙龈出血,西红柿必是第一选择。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西红柿。 芹菜 青翠爽口的芹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青菜,作为一种具有很好药用价值的保健蔬菜,它的降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纲要+讲解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科学知识重要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最重大的问题和挑战6个重要方面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危机,生态破坏。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对人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2. 试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和我校的通识课程设计,看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 文理见长的哈佛大学8类通识课,生命科学单独列出。工学见长的MIT 的人文社科和科学两大类,科学中单独生命科学。我校九大类中,也单独突出生命科学(自然进化与生命关怀),这些同时课程的共同设置说明生命科学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 为什么生命科学将成为物理学之后的带头学科,如何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面对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生命科学必须与多学科形成交叉学科和边缘领域,才能同时提供机会与挑战。 4. 请从生物学,物理学角度对生命下一个定义 生物学: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物理学: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熵的减少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5.生命的四个最显着的特征及其对生命体的意义是什么 精细结构:适应不同环境;能量交换:维持分子结构需要;应激:生存需要;复制:维持生命在时空上的延续 6. 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每个阶段的形成物质和相应条件) 四个主要阶段和形成的主要分子。 I.大爆炸形成的->无机物,原始气体冷凝汇流成海洋。(CO2,N2,H2O,CO) II.火山爆发和闪电的能量使气体合成简单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氨基酸,嘧啶,葡萄糖,嘌啉,核苷酸) >多分子体系(团聚体)溅到岩石上氨基酸聚合肽链回到水中(多肽) >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质体,细胞的形成 7. Miller实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模拟原始大气条件,生命的基本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单元:碱基和氨基酸 8. 严整有序的生命,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分子到细胞,细胞到器官,个体到生态群落。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 1. 生命组成的四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 2. 蛋白质的组成单元: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结构不同取决于R侧链的不同 3. 维持生物大分子高级结构的力:非共价键;蛋白质的变性是由于破坏了非共价键 4. 蛋白质功能最重要的体现:生物反应的催化剂——蛋白酶。 5. 核酸的组成单元:核苷酸,其结构组成的三部分:戊糖、磷酸、碱基;DNA 和RNA结构组成的不同 6. 核酸一级结构的方向性:5’ 3’ 7.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碱基互补;给出一条DNA链的序列,会写出另

北理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现代生物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针对“现代生物技术与社会生活”这一主题进行谈论。 关键字:生命社会生活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学技术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the social life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and life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make the life of people produced the change of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level,life science and our lives are increasingly close, quietly changing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social life" this one theme discussed. Keywords: Life Civil life Protein engineering Genetic engineering Cell engineering Biology technology 正文:迈入大学校园,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生命科学导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十多周的学习,我获得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对生命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还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生物学这一门课程,从初中开始学习起,我就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成绩一直很好。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到了高中,仍然学习了三年的生物学。高中的生物学知识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刻,更加细致,不但让我们知其然而且可以知其所

生命科学导论重点

如何判定一种元素的营养学意义? 常量元素的重要性比较容易认识。 微量元素的营养学研究较难。要证明某一种微量元素在营养学上是必不可少的,至少需要利用实验动物做以下三个方面的饲养实验: (1)让实验动物摄入缺少某一种元素的膳食,观察是否出现特有的病症; (2)向膳食中添加该元素后,实验动物的上述特有病症是否消失; (3)进一步阐明该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2、生物小分子(六种) 水氨基酸单糖核苷酸脂类维生素 20种氨基酸中有8种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 8种必需氨基酸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 功能(1)作为组建蛋白质的元件 (2)有的氨基酸或其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代谢调节、信号传递等) 核苷酸分子由三个部分组成: 碱基:嘧啶、嘌呤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磷酸 生物大分子主要有三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 它们都是由生物小分子单体通过特有的共价键联结而成。 DNA RNA 脱氧核糖核糖 有胸腺嘧啶有尿嘧啶 无尿嘧啶无胸腺嘧啶 生物大分子具有高级结构,即独特的立体结构、空间构型和分子整体形状等,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本讲摘要 生命的形式多种多样,生命的形态多变,但是化学成分是同一的。生物体中C、H、O 、N 元素的总和超过了96%。 构成生命的小分子主要包括:水、氨基酸、糖、核苷酸、脂和维生素等。 构成生命的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都是由生物小分子单体通过特有的共价键联结而成。 生物大分子具有高级结构,即独特的立体结构、空间构型和分子整体形状等,在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 ——1200560122 于跃 一.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融基础知识与前言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作为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生物学科学知识,促进我们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进展及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加深对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促进学科交叉,帮助我们提高科技素养、促进知识迁移,主动适应职业需求变化,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有关于细胞癌变的知识。 细胞的癌变是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某些病毒就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外因和内因。 目前导致细胞癌变的外因主要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则有数千种之多,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如联苯胺、黄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也称生物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他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算序列。他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致癌的内因,一些科学家已经证明人和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原癌基因,正常处于抑制状态。原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就有可能发生癌变。 细胞有癌变的可能性,那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预防,从而减少这种可能性。 癌症的预防:癌症的预防措施主要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1、加强防癌健康教育,对人们特别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应提高他们对癌症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应要求他们加强身心修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日常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不偏食不反复吃相同的食物和药物;不吸烟不酗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癌能力。 2、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上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的发生。 3、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加强对已经确认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以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 4、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减和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二级预防 1、无症状人群的监测,乳腺癌的监测:对30岁以上妇女应推行乳房自我检查,4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进行临床及必要时的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30岁以上初孕岁以前月经初潮,50岁以后绝经、肥胖症、高脂膳食者,有卵巢病史及子宫内膜炎病史者,筛查时,应特别注意; 2、宫颈癌的监测。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均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应从有性生活开始每2-3年进行1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生命科学与农业可持续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气候异常变化、人类的粮食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产量一直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以前通过利用传统农业技术手段,如施加化学肥料及杂交育种等方法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虽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然而如何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更好地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让人们满足不仅吃饱而且吃好的愿望,仍然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科技部认为植物生殖发育的研究对于作物育种、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及相关基础研究,对解决我国及全球粮食食品安全提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希望我国科学家能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良机,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开展广泛和深入地研究,共同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二)生命科学与人类的健康长寿 从现在的医学与药品发展来看,生命科学将为医学保健长期服务1、研制更有效的药物 制作药品一般分为1从天然生物中提取2化学合成3发酵产物。其中1和3都是与生命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利用生命科学技术将可以发现更多的药品,而且还可以将以前稀缺的药品通过利用基因工程进

行批量化的生产。 1、生成更多的生物医用材料 早期的生物医用材料有金属、陶瓷、高分子等人工合成材料,近些年也开始用或材料或者用组织工程制造出的活动组织与无生命的材料结合而成的杂化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首先必须具有生命相容性(一方面指生物医用材料在生理环境中对机体不产生明显的有害的效应;另一方面指机体对材料也不产生明显的有害影响)及与其使用的部位相适应的机械、生化性能。此外,生物医用材料还应具有相应的强度、韧性、弹性、耐磨、耐疲劳、耐腐蚀及润滑等性能要求。 生物医用材料的类型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复合材料以及生物衍生材料。除了以上材料还有具有远大发展的仿生智能材料和组织工程材料。 2、改造人类的基因组成 人类基因组约含10万-20万个基因,把人的所有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及其破译全部遗传信息。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例如,人类的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如果患者的双亲外观都正常,更具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分析,患者的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在他们的后代中,发病概率是1/4。所以通过改造基因组可以成为人类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三)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020年整理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考试 复习提纲(精华版).doc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1、【填空题】生命的本质特征 ①新陈代谢 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②生长、发育和繁殖 生物经历了从小到大过程,表现细胞数量增加 ③遗传、变异与适应 ④应激性和适应性 3、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方面? 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疾病、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4、【简答题】生物学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①前生物学时期 ②描述生物学阶段 ③实验生物学阶段 ④创造生物学阶段 生命科学导论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组成生命元素分为几大类? ①基本元素 ②微量元素 ③偶然存在的元素: 3、【填空题】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4、糖的分类 单糖、寡糖、多糖组成。 5、【判断题】磷脂类结构和作用? ?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 ?有极性的头部和两条疏水的尾部 7、简述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①一级结构: ②二级结构:肽链的主链在空间的走向 α-螺旋 β-折叠 β-转角

③三级结构: ④四级结构: 9、【填空题】核酸的分类和构成的基本单位? 构成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分为 ?脱氧核糖核酸,DNA含G.A.C.T四种碱基和脱氧核糖 ?核糖核酸,RNA含G.A.C.U四种碱基和核糖 12 、【判断改错题】几种重要维生素缺乏症? VA:夜盲症; VB:脚气病 VC:坏血病 VD:佝偻病 生命科学导论第三章细胞与克隆技术 1、【判断改错题】细胞的发现者有哪些?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软木切片死的细胞壁,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胡克用高倍显微镜看到了血细胞、池塘微生物、和哺乳动物精子,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活细胞。 3细胞分类? ①原核细胞②真核细胞 6、细胞结构包括哪些? ?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质 ?细胞核 7、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 ?叶绿体 ?大液泡 ?胞间连丝 8 、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 线粒体(功能:能量转换,细胞复制,生存)“人体的动力工厂” 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修饰、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9、【填空题】哪些细胞器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自己有DN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