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置导尿的护理常规

留置导尿的护理常规

留置导尿的护理常规

1、观察记录:尿的量、颜色(N:1500ml,无色透明或淡黄色)

2、妥善固定尿管,保持管道通常。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泌尿道感染。更换集尿袋,1次/周,及时倾倒尿液,集尿袋引流管位置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长期留管者:高危堵塞类(pH>6.8)和非堵塞类(pH<6.7)两种,一般应为2~4周更换1次。常规1周一次尿常规。保持尿道口清洁卫生苯扎溴铵酊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每日1~2次

4、留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维持尿量在2000ml以上。

5、要拔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每日夹管,每3-4h松管一次。

导尿管留置护理常识.doc

留置导尿管护理常规 一、留置导尿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 (2)术前准备: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置导尿,以保持膀胱空虚,可避免术中误伤。 (3)泌尿系统的病人,可便于引流及冲洗,减轻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4)解除尿潴留:对于截瘫、昏迷、会阴部有伤的病人,以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 二、导尿管的类型 气囊导尿管: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向置入膀胱尿管远端的气囊里充气或充水,气囊尿管因内固定效果好,刺激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普通导尿管:导尿后在尿道口处将尿管用橡皮膏粘贴在阴茎上和阴茎根部固定 三、临床上导尿管 (1)单腔导尿管:留取中段尿、膀胱灌注治疗以及暂时解除尿潴留。 (2)双腔导尿管:距离尿管头约处有一小气囊,它具有固定简单、牢固、不易污染等特点。 (3)三腔导尿管: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四、尿管型号的选择 (1)普通导尿选择 16- 18F 的双腔气囊导尿管。 (2)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衰竭病人,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 (3)前列腺肥大的病人,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应选 择型号较细尿管。 (4)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手术后需要通畅引流以防止导尿管堵塞引起继发性出血,选择 18 -22F 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尿 管。五、导尿的注意事项 (1)掌握尿道解剖生理特点: 女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4~ 6cm 有尿液流出再插入1cm 左右。 男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约20~22cm ,见尿液流出再插入2cm 左右。 (2)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插管时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

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的护理_张燕

疼痛和水肿,无明显的肿胀感染发生。行二期修复时X线片示后种植体周围骨质密度结合好,未见明显的低密度吸收影。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好。二期术后复诊种植体骨质致密无骨质吸收。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功能良好。随访种植成功率100%。4讨论 口腔种植手术在国内发展日趋成熟,种植成功率也保持较高水平。种植牙手术的成功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人工种植牙的选择、手术精细操作等诸多因素有关。全面的护理配合也是保证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辅以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帮助病人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增加了依从性,密切了医、护、患三方的配合。可减少术中出血及麻药的用量;术中熟悉手术操作步骤,配合默契,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术后的护理和健康宣教有助于预防伤口感染,促进创口的愈合,防止对颗粒状骨粉成骨的影响,合理维护种植牙,使其使用寿命延长,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护士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和术后精心的护理和术后卫生宣教和健康指导是保证前牙区种植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Ulrich J,Johannes K.Reconstruction of the severely resorbed jaws:Routine or exception[J].J Craniomaxillofac Surg,2000,28:1-4.[2]施斌,李菊红.种植体尖周病损的病因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6,7(3):234-235. [3]李映芳,罗静兰.牙槽骨量不足行牙种植修复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4A):52-53. [4]徐正耘,段丽琼,周洁,等.口腔种植手术的配合和护理[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12):435-437. [5]姜慧娟.牙种植病人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65.[6]Chuang SK,Ca IT,Douglass CW,et al.Frailty approach for approach for he analysis of clustered failure time observations in dental research [J].J DentRes,2005,84(1):54. 作者简介李君,主管护师,本科,单位: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徐静单位: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 (收稿日期:2013-04-27) (本文编辑郭海瑞) 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的护理 张燕,刘婷,孟庆慧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的护理问题,研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管9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病人中,21例病人发生尿液引流不畅,14例肉眼血尿,9例漏尿,5例去尿管后再置尿管,4例尿路感染。[结论]直肠癌手术后膀胱机能受到影响,泌尿系统易致损伤,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相对较长。做好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的有效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病人整体康复。 关键词:直肠癌;导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3.24.008文章编号:1674-4748(2013)08C-2221-02 留置导尿是直肠癌手术的必要操作之一。由于解剖上的临近,手术易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及直肠切除后膀胱移位致颈部梗阻,拔除导尿管后可出现暂时性贮尿、排尿障碍[1],以及术中对膀胱牵拉刺激可以导致泌尿系统的损伤,引起术后血尿,致尿管引流不畅。同时直肠癌手术的创伤导致膀胱机能受到影响,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长,保持膀胱处于松弛休息状态以利于其功能的恢复[2]。因此,对于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的观察与护理格外重要。 1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治疗病人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28岁 88岁,平均64.42岁;手术方式:55例为Dixon式手术,41例为Miles式手术,2例为Hartman式手术;均术晨常规留置导尿至术后1周 2周,平均留置导尿8.16d。98例病人中,21例病人发生尿液引流不畅,14例肉眼血尿,9例漏尿,5例去尿管后再置尿管,4例尿路感染。 2护理 2.1一般护理手术前1d行术前准备时即告知病人术晨常规行导尿术,并解释其目的、必要性,以使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术晨根据病人年龄、体型选择导尿管型号,我科均采用一次性天然橡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其特点:操作简单,不用做外固定,刺激性小,病人活动较自由,易于会阴部清洁,可免去对胶布过敏者的痛苦。直肠癌术后病人一般带尿管1周 2周,早期可见轻微血尿,可暂不予处理。置管期间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做好会阴护理,密切观察引流尿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并详细记录。同时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讲解术后留置导尿的重要性、目的及意义。带尿管期间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发现有尿液混浊、引流不畅应行膀胱冲洗,膀胱冲洗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遵医嘱补充足够的水分,开始进食的病人应鼓励其多饮水。 2.2舒适的护理留置导尿的病人由于导尿管作为一种异物留置于尿道,均有明显的异物感并伴有尿意。尤其目前多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当气囊内注入液体时尿道更感胀痛。因此,在不影响导尿管固定的情况下,对胀痛较为敏感的病人采用把其囊内的液体减少或用气体代替液体的方法进行处理,病人反映胀痛明显减轻[3]。预防:①选择合适的尿管,在不影响尿液引流的情况下,若排出的尿液澄清,没有沉淀及凝块时,尽可能选择口径较细的尿管,这时病人的胀痛感也会减轻。②为了减 1222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是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 留置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尿路感染、尿道损伤、拔管困难、尿潴留等。 1.保持良好功能,预防尿道损伤:(1)嘱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勿脱出,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出。对烦躁病人约束固定好四肢,预防病人强行拨管,使膨大的气囊强行拉出,致尿道粘膜撕裂出血。(2)更换集尿袋时,避免用力牵拉导管,观察尿管是否扭曲、受压、移位或插入过深过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防止逆行感染的措施:(1)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2)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1-2次,以减轻尿道口粘膜损伤和水肿及预防感染。(3)尿管长期留置时,每日更换集尿袋1 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2周或一个月)。 (4)保持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部位的清洁。观察尿量和颜色,若尿色深或混浊,应加量饮水并及时送尿标本检查,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 ml 以上,以达到膀胱自净作用; (5)卧床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使尿液尽量排出;若有尿盐沉渣或血块,可用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

液或3 %硼酸溶液低压冲洗。一般一周内不主张冲洗膀胱。感染病人可根据医嘱用药液冲洗,每日2-4次。 3.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 4.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由于机械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引起粘膜损伤。因此,应增加营养及给予抗菌药物,给病人安慰,减轻留置尿管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和不适,亦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尿管第一天持续开放,以后改为4小时或病人有尿意时开放一次。 5.拔管及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留置导尿影响膀胱蓄尿功能,且可发生过敏反应;文献报道,长期接触乳胶制品,过敏者达34%,所以应尽早拔管,一般留置1-3天,小儿最长7天。拔管应在患者精神和体力较好的晨间。拔管后2-3小时内督促和协助病人排尿一次,以后每2小时排尿1次,尤其当天值夜班的护士应督促排尿;对排尿困难或排尿频繁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同时行会阴部肌肉收缩锻练,增进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膀胱容量。 6.尿管脱出处理:应立即检查脱出原因,若球囊完好脱出,检查尿道有无渗血损伤,若球囊破裂且不完整,立即查找,若未发现应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必要时重新留置尿管。 留置尿管护理健康宣教 一、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11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摘要:留置导尿管术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上极为广泛。但它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不恰当的导尿护理可能导致泌尿感染、尿道损伤、膀胱痉挛、膀胱结石等并发症。今年来,护理界对尿管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行大量研究。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临床常见的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术侵入性操作之一。若护理操作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愈后,甚至危及生命。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对留置导尿的认识,加强导尿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并发症、护理措施

1导尿管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氢乙烯制成的管道。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因为在导尿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膀胱、尿道粘膜的损伤及细菌入侵。如果细菌入侵,将很快扩散至整个泌尿系统,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因此,必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导尿。 2留置导尿术 2.1 定义及目的 留置导尿书是指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的方法。留置导尿管术用于抢救为重、休克病人时,能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以观察病情变化。盆腔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导尿管,引流出尿液,以保持盆腔空虚,避免术中误伤。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及冲洗,还可以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尿失禁、昏迷、会阴或肛门附近有伤口不宜自行排尿者,留置导尿管可引流尿液,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为尿失禁病人行膀胱功能的训练。 2.2 注意事项 双腔气囊导管固定应注意膨胀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内口,以避免压迫膀胱壁使粘膜损伤。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每日定时更换、排空引流袋并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跟换周期。病人离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袋及导尿管,引流袋不能高于膀胱,以防止尿液逆流。如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勤变换卧位,通过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的发生)。注意倾听病人的诉说,并经常观察尿液,每周查一次尿常规。若发生尿液浑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训练膀胱功能,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阻断引流,一般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意义和护理方法,使其充分认识预防泌尿感染的重要性。 3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 3.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霍红旭[1]报告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病例占

2012版CUA留置尿管护理指南

留置导尿护理指南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留置导尿的适应症、置管方法及护理 一、留置导尿的适应症 二、留置导尿的置管方法 (一)、导尿管的正确使用 (二)、导尿管的选择 (三)、正确的置管技术 (四)、正确的置管流程 三、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一)、留置导尿管的正确维护 (二)、留置导尿管的日常护理 (三)、导尿管阻塞的管理 (四)、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 第二部分: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诊断、预防和管理一、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诊断 (一)、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导尿管伴随性无症状菌尿(CA—ASB)的定义 (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诊断依据 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 (一)、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风险的策略(二)、降低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风险的质量改进方案 三、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管理 (一)、无症状菌尿导尿患者减少发生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正确管理策略 (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患者(CA—UTI)的正确管理策略结语

引言 1、指南制定的意义 留置导尿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并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因操作者的操作不当或护理人员的护理不当,可引起尿路感染、漏尿、血尿、尿管脱出、疼痛或引流不畅等问题,其中更有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感染是伴随导尿的一种显著风险,尿路感染(UTI)占院内感染的比例高达40%,为院内感染首位,约80%的尿路感染与导尿管有关。为了规范广大护理人员留置导尿管的置入和护理管理,为临床和社区护士提供实践指导,为各层级护士培训提供专业指导或参考,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留置导尿护理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广大留置导尿的患者服务,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护理学组织编写了《CUA留置导尿护理指南(2012年版)》。 2、指南指导的依据 本指南的制定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2009年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指南“和”美国导尿管伴随性菌尿和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和管理指南,并广泛征求全国泌尿外科护理同仁的意见和建议,是循证医学指南、专家共识与临床实践的结晶。 3、目的和范围 规范和训练操作人员。

留置导尿术操作流程

留置导尿术操作流程 一、核对:1、医嘱。2、患者。 二、评估:1、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导尿目的、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过敏史等。2、有无膀胱、尿道、前列腺疾病、膀胱充盈,会阴部情况。3、患者家属对导尿知识的知晓情况。 三、告知:1、实施导尿的原因、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缓解不适的方法,插管时嘱深呼吸。2、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导尿后的护理配合。 四、操作流程 (女性病人) 1、协助取仰卧位,脱对侧裤腿,暴露会阴部。 2、垫橡胶单或治疗巾于臀下。 3、戴手套消毒外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及肛门。 4、打开导尿包,按需添加导尿管等物品。 5、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6、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双腔气囊尿管插管前要检查气囊有无漏气。 7、分开小阴唇再次消毒:尿道口→左右小阴唇→尿道口。 8、插入尿道4-6cm(成人),见尿后再插入1-2cm。双腔气囊导尿管:见尿后7-10cm,向气囊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向外轻拉导尿管至遇阻力;普通导尿管用胶布固定。 9、将尿管与尿袋连接,开放尿道管。 10、脱手套,固定尿袋。11、协助穿好裤子,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男性病人) 1、协助取仰卧位,脱对侧裤腿,暴露会阴部。 2、垫橡胶单或治疗巾于臀下。 3、消毒外阴:先阴阜、阴茎、阴囊,将方纱覆盖阴经根部,

提起阴经,暴露冠状沟,从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4、打开导尿包,按需添加导尿管等物品。5、戴无菌手套,铺洞巾。6、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双腔气囊尿管插管前要检查气囊有无漏气。7、再次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8、提起阴茎与腹壁成60度,持导尿管插入约20-22cm(成人),见尿后再插入约1-2cm。9、将尿管与尿袋连接,开放尿道管。10、脱手套,固定尿袋。11、协助穿好裤子,取舒适卧位,清理用物。 五:观察与记录: 1、尿液量、颜色、性质、导尿前后患者的情况。 2、导尿前患者的主诉,采取的诱导排尿方法及效果。 3、导尿过程是否顺利,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效果。

留置导尿护理业务查房总结

留置导尿护理业务查房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 护理业务教学查房记录及总结 时间:2018年9月18日15:00 地点:妇产科病区 主持:潘美丽(产房护士长) 参加人员: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 查房目的:通过本次查房,掌握导尿术及膀胱冲洗的概念、目的、操作、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流程:一.潘美丽护士长讲解导尿术、膀胱冲洗的定义及目的。 二、潘美丽护士长示范导尿、膀胱冲洗操作。 三、潘美丽护士长讲解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 四、讨论总结。 [定义]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目的] 1.为尿潴留病人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2.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尿培养标本,测量膀胱容量、压力,检查残余尿,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等。 3.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部、盆腔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4.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作为支架引流,便于冲洗,减轻手术切口张力,促进愈合。 5.尿失禁、会阴部损伤,昏迷患者引流尿液,保持外阴干燥。 6.抢救休克或危重患者时,准确记录尿量。

[定义]膀胱冲洗:利用三腔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借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 [目的] 1.使尿液引流通畅。 2.治疗某些膀胱疾病。 3.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感染。 4.前列腺及膀胱手术后预防血块形成。 [女性及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 1、女性尿道长4-5cm,宽、短、直,易发尿路感染。 2、男性尿道长18-20cm,有三狭窄:尿道内口、尿道外口、尿道膜部,两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导尿术注意事项] 1.女性插尿管时,误入阴道,应更换无菌导尿管重新插入,老年女性尿道口回缩,插管时应仔细观察、辨认避免误入阴道。 2.双腔气囊导尿管注意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内口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尿路感染。 4.保护病人隐私,维护病人自尊,做好解释与沟通,遮挡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病人受凉。 5.为男病人插尿管时,因膀胱颈部肌肉收缩产生阻力,应稍停片刻,再慢慢插入。 6.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首次放尿量不得超过1000ml,因大量放尿可导致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以下对留置导尿病人实施的护理措施中的一项重点(1)

1.以下对留置导尿病人实施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一项是:(C) A.每日更换导尿管 B.每周用消毒液清洗尿道口两次 C.鼓励患者喝水 D.倾倒尿液时导尿管须高于耻骨联合 2.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 C ) A.心房颤动 B.心房扑动 C.心室颤动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3.唇裂整复术的最佳年龄为 ( A ) A.6~12个月 B.18~24个月 C.3岁 D.>4岁 E.>5岁 4.为脉搏短绌患者测量脉搏的方法正确的是 ( B ) A.1人测脉率,1人测心率,各测1分钟 B.1人测心率,1人测脉率,2人同时开始测1分钟 C.2人均测心率和脉率,相核对 D.先测心率,再测脉率,可1人完成 E.2人不同时间,反复测量,分别记录 5.联苯胺通常可引起 ( A )

A.膀胱癌 B.皮肤癌 C.肺癌 D.鼻咽癌 E.造血系统肿瘤 6.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 B ) A.腹痛、寒战、高热 B.恶心、呕吐 C.黄疸 D.休克 7.脊柱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 ( D ) A.脂肪栓塞 B.骨筋膜室综合征 C.压疮 D.脊髓损伤 E.周围神经损伤 8.老年人用药特点,错误的是: ( A ) A.开始剂量宜大 B.药物剂型要考虑安全与方便 C.强调个体化用药 D.药物品种宜少且有效 9.不属于器官移植常用的免疫抑制药是 ( A ) A.乳酸林格白蛋白 B.环孢素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E.环磷酰胺 10.关于血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血尿即尿液中带血液 B.1000ml尿中含10ml血液即呈肉眼血尿 C.借助显微镜见到尿液中含红细胞即为镜下血尿 D.根据尿液中血液含量的多少将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11.能高亲和抗体IgE的细胞是 ( B ) A.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12.X线照片上所指的关节间隙,代表解剖学上的 ( E ) A.关节腔 B.关节囊 C.关节软骨 D.关节囊和关节腔 E.关节腔和关节软骨 13.恶性肿瘤的药物止痛要点,下列哪项除外: ( C ) A.按时 B.口服 C.轻度癌痛首选弱阿片类药

长期留置导尿的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长期留置;尿管;护理;进展 留置尿管常见问题有尿路感染、引流不畅、自行脱落、拔管困难、尿道狭窄、膀胱痉挛或挛缩等,但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泌尿系感染。现把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和采取的相应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并发症 1.1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约占整个医院感染的40%。80%的医院内泌尿道感染与导尿有关[1]。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黏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天然屏障。且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同时的防御机制,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从而引起感染[2]。 1.2 脱落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如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尿管脱落,其主要原因多为自行拔脱。 1.3 拔管难 造成拔管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尿管末端形成结石:导尿管

作为异物长期滞留于膀胱内与尿液接触,易将结石盐沉积于尿管末端,形成结石[3]。(2)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3)盲目拔管,致尿道痉挛,导致拔管困难。(4)气囊活塞失灵,导致气囊内液体不能抽出,引起拔管困难。 1.4 膀胱痉挛或挛缩 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压迫刺激,尿管的部分堵塞、泌尿系感染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因素。另外,长期留置尿管,使膀胱长期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导致膀胱挛缩。 1.5 尿道狭窄 均发生于男性,由于尿管长期压迫尿道口致使局部缺血坏死。还有与尿管材料、尿道损伤、反复感染等有密切关系。 1.6 血尿 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个体差异、疾病影响因素导致置管长度不当而引起尿道损伤[4],或气囊回缩较差,拔管时致使尿道黏膜出血[5];第一次放尿过快过多,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 2 处理对策 2.1 尿路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尽量缩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生部于2012年11月29日卫办医政发187号印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l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

护士岗位导尿技术及护理技术考核要点

护士岗位导尿技术及护理技术考核要点 (一)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 胱,避免术中误伤。 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 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者气体等以协助诊断。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了解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关闭门窗,为患者遮挡,协助患者做好准备。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导尿操作。 (4)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3.指导患者: (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2)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 (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三)注意事项 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3.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4.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16《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练习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一、单项选择题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前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满足护理方便的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管B.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C.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D.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E.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时控制措施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医务人员要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B.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C.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D.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E.置管过程中,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洗净后置管 二、多项选择题 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B.下腹触痛、肾区叩痛 C.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D.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5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不需结合尿培养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学诊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清洁中断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B.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 C.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 D.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1/4视野见到细菌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B.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C.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D.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置管后控制措施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B.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行C.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技术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清空你尿道中的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基础护理学操作――导尿术

基础护理学操作――导尿术 导尿技术及护理 (一)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1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 避免术中误伤。 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 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考试,大网站收集导 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者气 体等以协助诊断。

2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了解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携用物至患者旁,关闭门窗,为患者遮挡,协助患者做好准备。 (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导尿操作。 (4)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3.指导患者: (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2)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 (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3 (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考,试大网站收集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三)注意事项 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3.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4.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3.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4.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二)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前。[!--empirenews.page--](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2.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3.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留取小量尿标

留置尿管护理常规

留置尿管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妥善固定 1、气囊注水10~15ml可起到固定作用。 2、固导尿管及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翻身及外出过程中防止牵拉和滑脱。 3、烦躁、欠合作病员,遵医嘱予以约束带约束双上肢,松紧适宜。专科护理 定时观察 1、观察尿流情况。检查衔接部位是否紧密,尿道口有无溢尿。尿袋的位置,尿管有无曲折、压迫、闭塞、脱出。 2、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记录每小时尿量,结算12小时及24小时尿量。 保持引流通畅 1、避免导尿管及引流管扭曲、受压。 2、引流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尿袋开放活塞接触未灭菌的集尿容器 预防感染 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尿道口、导尿管与尿袋的衔接部位、尿袋的排尿口。

1、安置及更换导尿管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保持外阴及床单元清洁,每天2次外阴清洗。 3、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3天一次更换尿袋,14天更换导硅胶尿管。 4、防止尿液潴留、逆流,放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并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 5、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每天2000ml到3000ml以稀释尿液。 6、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 留取尿标本 采集标本时应执行无菌原则。 1、如果只需要少量的标本行尿液检测(尿常规、尿培养),应在使用消毒剂清洁导尿管接头后,用去针头的注射器从导尿管接头处抽吸尿液。 2、如需大量尿液标本,则从尿袋中抽取尿液。 拔管 导尿管拔除时间根据病种、病情而定; 1、危重患者病情平稳后; 2、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除,恢复自行排尿; 3、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除; 4、前尿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3~4周拔除

留置尿管的护理

留置尿管的护理 1.行导尿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尿潴留患者膀胱高度膨胀,首次放尿不可超过1000ml,以防腹压骤减引起虚脱及膀胱粘蟆急剧充血而引起血尿. ①由于对气囊导尿管的特殊结构、性能及注意事项不够了解,插管后注水过多或注水速 度过快导致气囊破裂而使插管失败。 ②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导致尿潴留时,往往也存在插管困难。 ③使用前未常规仔细检查气囊及导尿管是否完好无损,以及气囊的弹性、硬度等,插管 后注水未达标准量气囊便破裂或者气囊密封不好,有漏液漏气等而致插管失败。 ④尿管大小选择不当,操作方法掌握不正确而造成插管困难。 ⑤由于各种原因致插管受阻时仍盲目插入,导致尿道粘膜破裂,将尿管插于阴茎皮下或 阴囊引起皮下血肿。 ⑥插管深度不够就注水,导致男性后尿道裂伤而引起血尿。 ⑦尿管插入深度要适宜,宁深勿浅,尿液流出后再插入6~7cm为宜。如病人膀胱无尿, 应该尽量插深,注入液后再轻轻回拉,以不能拉动为 ⑧长期留置尿管者用呋喃西林冲洗膀胱,滴入速度过快,压力过高,以及气囊对膀胱粘 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 2.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护理: (1)保持尿道口清洁: 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至2次。排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及会阴部皮肤。 (2)集尿袋的更换: 注意观察并及时排空集尿袋内尿液,并记录尿量。通常每周更换集尿袋1至2次,若有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需及时更换。 (3)尿管的更换:定期更换导尿管,尿管的更换频率通常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决定,一般为1至4周更换一次。并每周常规做一次尿常规检查,(4)引流管要牢固地固定在床沿上,避免翻身时将尿管拉出,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而影响尿液流出。发现引流不通畅时,应及时检查并调整尿管位置,酌情处理,使尿管保持通畅。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必要时行膀胱冲洗。如有尿路感染及时治疗。 (5)倾倒尿液时不可将引流袋提高于床沿,以防引起逆行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