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专项练习

人教版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专项练习

人教版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专项练习
人教版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专项练习

人教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专项练习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将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

A. 元

B. 穆

C. 陆

D. 贺

2.赤壁之战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它发生在()

A. 三国时期

B. 春秋时期

C. 东汉末年

D. 隋朝末年

3.龙门石窟中的佛像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征||,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是()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4.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堪忧||,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

A. 《齐民要术》

B. 《兰亭序》

C. 《伤寒杂病论》

D. 《九章算术》

5.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该穿汉服

D. 学说汉语

6.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中不包括()

A.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 造船业发达

C. 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D. 丝织业兴旺

8.右图直接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9.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 人口大量南迁

B. 孝文帝改革

C. 张骞通西域

D. 江南的开发

10.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 钟繇

B. 司马迁

C. 顾恺之

D. 王羲之

1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 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B.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 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D. 解除对匈奴族的威胁

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13.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 匈奴族

B. 鲜卑族

C. 氐族

D. 女真族

14.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该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 南方社会安定

D. 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水经注》

(1)《水经注》的作者是谁?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2)引文是《水经注》对什么地方的描写?

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三、综合题(共1题;共15分)

18.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北魏的纠察官)||,没有俸禄||,但在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为“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通过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通过阅读题干和对选项的分析||,孝文帝将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故选A.元||。【点评】本题是对孝文帝改革的考查||。

2.【答案】C

【解析】【分析】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此题首先排除大答案B和D||。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和三国鼎立形成的时间||。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昭君出塞发生在东汉||,属于汉与匈奴关系||,A项排除;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有穿汉服的规定||,B项符题意;

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唐朝||,处于北魏之后||,且也属于民族关系问题||,C项排除;

同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也是在北魏之后||,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用排除法解答本题比较适合||。

4.【答案】A

【解析】【分析】《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他编著的《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兰亭序》是书法作品;《伤寒杂病论》是医学著作;《九章算术》是数学著作||。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齐民要术》知识的掌握||。

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的掌握||。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说汉语||,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C

【解析】【分析】四次||,220年前后曹魏政权统一北方||,到晋朝北方分裂||。||,前秦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前秦攻灭前凉与鲜卑拓跋氏的代国||,统一北方384年以后再度分裂||。439年北魏统一北方||,534年北魏分裂||。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北周重新统一北方的.排除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因此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7.【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的现象是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三国时东吴造船业发达;魏国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蜀汉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信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往中原||,而中原汉族大量迁往江南||,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充实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9.【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低||,捉住关键信息||,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选B||。人口大量南迁应该是两宋时期||,排除A||,张骞通西域是汉朝时期||,排除C||。江南的开发是唐朝||,排除D||。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

1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判断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根据所学知识||,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飘若浮云||,矫若蛟龙”其代表作就是《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成为书圣||。

A项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不符合题意||。

B项司马迁||,西汉时期史学家||,著有《史记》一书||,不符合题意||。

C项顾恺之||,东晋时期画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不符合题意||。

D项王羲之||,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书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认识||。

11.【答案】B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通过阅读题干和对选项的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故选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点评】本题是对孝文帝改革的考查||。

1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三国政权建立的情况是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城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城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城健康||。根据都城位置判断||,曹魏在北||,蜀汉在西||,孙吴在东||,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知识||。

13.【答案】B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可知图中A政权是北魏||,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北魏的建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4.【答案】C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通过阅读题干||,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故选C.赤壁之战||。【点评】本题是对赤壁之战的考查||。

1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最主要的||。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项不符合史实||,在当时||,南方的耕作还是停留在刀耕火种的落后阶段;AC两项虽然也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1)郦道元;北朝北魏

(2)长江三峡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可以得出出自《水经注》||,然后通过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17.【答案】(1)魏;措施: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各种人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等||。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解析】【分析】⑴根据题干中的“官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直接改变了曹操和袁绍集团的实力对比||,使曹操成为北方军事实力最强的军阀||,为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曹操的政权是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格局乙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最终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从而就为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⑵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由材料里的关键词:南迁人民、江南经济、江南许多地区等词语中可以得出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雨量充沛;战争相对较少;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才会出现“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⑶由材料里北魏孝文帝、河洛、因兹大举这几个词语可以知道||,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及改革的相关知识||。北魏建立之后||,定都平城||。平成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除此之外||,孝文帝还进行了改革||,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等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尽管如此||,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前秦政权则统一了黄河流域||。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得长江中下游一带农业也迅速发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则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些都是可以使国家实现统一的因素||。

故答案为:(1)魏;措施: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各种人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等||。(2)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三、综合题

18.【答案】(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解析】【分析】(1)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为“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可以看出||,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生活习俗发生的变化是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

(2)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3)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这些措施的实行||,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点评】本题考查魏孝文帝改革||,对魏孝文帝改革要从其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掌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