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络基础》期末复习提纲2(含答案)

《通信网络基础》期末复习提纲2(含答案)

《通信网络基础》期末复习提纲2(含答案)
《通信网络基础》期末复习提纲2(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考试提纲)期末必备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 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T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 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X dd J J F1:高茎豌豆F1: Dd J自交启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 3 : 1 1 : 2 :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冶金 瓷器丝织业演变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期末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4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功能: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3. 计算机网络的二级结构: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LAN、MAN、WAN的含义 5. 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环型、网状、总线型,其中广域网采 用的是网状结构 6.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单位 7. 通信的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8. 传输介质的类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介质),其 中带宽最大、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光纤。 9. 数据交换:(1)电路交换的优、缺点;(2)分组交换的优、 缺点;(3)当通信子网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时,需要首先在通信 双方之间建立起物理链路;而采用虚电路分组交换方式时,则 首先在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链路。(4)所有交换方式 中,实时性最好的是电路交换。 10. 三种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利用、波分多路 复用。 11. 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 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3)各层传 递的数据单元:传输层————报文,网络层————分组, 数据链路层————帧。 第二章局域网 1.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IEE 802标准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 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其中数据链路层分为:介质访问控 制子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2. 局域网的硬件组成:网络服务器、工作站、集线器/交换机、网 卡等。其中网卡以插件板的形式插在微机主板的扩展槽中,另 一端连接传输介质。 3. 以太网技术 1) 共享式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CSMA/CD,掌握其工作原 理。 2) 传统以太网(使用同轴电缆)的数据传输速率是 10Mbps 3) 粗缆总线的最大长度为500m,采用中继器来扩大局域网的覆盖 范围,最大传输距离可达2500m。细缆总线的最大长度为185m, 最大传输距离为925m。 4) 双绞线以太网用集线器代替总线,物理拓扑结构为星形,但其 逻辑结构仍为总线型。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组建以太网时,网卡上 必须有RJ-45 插口。 4. 令牌环网:(1)拓扑结构:环形,属于共享介质的局域网; (2)工作原理; 5. 令牌总线:在物理上是总线型网,在逻辑上是环形网; 6. 共享式局域网包括:传统以太网、令牌网、令牌总线 7. 交换式局域网:(1)工作原理;(2)以太网交换机的两种交 换方式:直接交换方式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8. 虚拟局域网:(1)用软件方法实现;(2)一定要有交换机。 9. FDDI:(1)基本结构:两个信息流向相反的环结构;(2)传 输速率:100Mb/s 第三章网络互连与Internet技术 1. 网络互连的常用设备分别用于互连OSI参考模型的哪一层?共有 4种,(1)中继器,用于物理层互连;(2)网桥,用于数据链 路层互连、;(3)路由器,用于网络层互连;(4)网关,用 于高层互连。通常我们所说的高层是指传输层及以上各层的互 连。

生物必修二-期末复习总结提纲

高一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基本概念 (一)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1. 相对性状:某生物同一种性状的,如狗的长毛和短毛。 2.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杂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二)杂合子与纯合子: 1. 纯合子:每对相同的个体,如AAbbcc。 特点:纯合子只能形成一种的配子,自交后代不出现。 2. 杂合子:只要有一对基因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就是杂合子,如AAbbCc。 特点:杂合子能形成多种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三)杂交、测交和自交 1. 杂交:同一物种,遗传因子组成个体相交配叫杂交。 2. 自交:遗传因子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3. 测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专指跟相交配。一般用来检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或基因型。 4. 验证某显性个体是否是纯合子:动物用,植物既可用也可用自交, 且更加方便。 5. 获得纯种:在植物育种过程中,采用自交多代的做法来提纯。 计算:Aa自交n代,后代杂合子Aa =(1/2)n. ,纯合子(AA+aa)=1—(1/2)n. 二、遗传规律的理解 (一)研究方法: 杂交实验,提出问题——作出解释,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要点 1. 2.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配子中遗传因子存在); 4. 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 时,的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使用范围——真核有性生殖生物遗传 三、遗传规律的应用 (一)从子代性状比例推理亲代基因型 例题:已知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Cc、 1YYrrCc、1YyRRCc、1YyrrCc、2YYRrCc、 2YyRrCc,且是按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那么双 亲的基因型是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 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 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 个)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 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7周期 主族:ⅠA ~ⅦA 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提纲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提纲 1.一个基本的通信网络通常由用户通信终端,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组成。 1.网络节点(交换设备,路由器)主要 功能:1将多个用户的信息复接到骨 干链路上或从骨干链路上分离出用户的信息;2使用户可以降低成本共享 骨干链路,降低成本实现任意用户间的信息交换。 2.路由器是网络互联的核心设备,它复 杂分组的转发和为各个分组选择适当的传输路径。 其基本功能:a根据路由表将分组发送到正确的目的点b维持和决定分组传输 路径的路由表。 4 数据传输链路是指在物理传输媒介上利用一点的传输标准,形成的传输规定速率的数据比特传输通道。 5 数据传输链路分类:a用户到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接入链路):Modem链路,XDSL,ISDN,无线局域网链路 b网络节点到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 网络链路):帧中继,SDH,WDM等 。 SDH(同步数字系统)是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的SONET(光同步数字网)的基础上指定的技术标准。 WDM(光波分复用)技术是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光的信号的一种技术。 6 数据传输网络的基本功能:通信中的交换机为运载用户业务的分组选择合适的传输链路,从而使这些分组迅速可靠地传送到目的的用户。 7 分组交换网需要完成的三个基本过程:a 分段和重装的过程b 选择传输过程c各网络节点的交换过程。 8 ATM网络:采用全网统一固定长度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ATM网络中,信元长度为53字节,其中5个字节为 信元头,48个字节用来运载信息。 9 实现全网互联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全网统一偏址;二是路由算法。 10 通信网络协议可按照分层的概念来设计。分层概念的基础是“模块”的概念,模块提供的功能通常称之为“服务”。 11 ISO定义的OSI参考模型: A物理层:关注的物理媒介上比特流的传输,处理接入物理媒介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B数据链路层:为信息跨越物理层链路提供可靠的传输,发送带有必要的同步,查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信息的数据块。C网络层:使搞错的功能独立用来链接网络节点的传输和交换技术,负责建立维护和终止连接。 D运输层:在两个端点之间提供可靠透明的数据运输,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 E会话层:负责控制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为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连接。 F表示层:定义信息的表示方法,向应用程序和终端处理程序提供一系列的数据传输转换服务,从而使应用程序与数据表示的差异性无关。 G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接入OSI的环境,并提供分布式信息服务。 12 马尔科夫链:Ftn,t1,t2……..tn- 1(x1,x2,…..,xn-1)=Ftn,tn-1(Xn|Xn- 1),则称x(t)为马尔科夫过程。该过程 的特点是无后效性。 13 独立增量过程:设X(t0)-X(t1)=X(t1-

高二必修二生物复习提纲

高二必修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在F2 代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大学计算机理论复习提纲

[1] .目前使用的打印机有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等。其中, 打印票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彩色图像输出设备中占有价格优势。 A.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B.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C.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D.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 [2] .甲通过网络购物,发消息说同意以500元成交。随后甲反悔,说发过 的消息只同意400元成交而不是500元。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网络购物系统应采用下面的___________ 术。 A.访问控制 B.数据加密 C.防火墙 D.数字签名 [3] . PC 计算机键盘上的Shift键称为 ___________ 。 A.回车换行键 B.退格键 C.换档键 D.空格键 [4] .黑白图像或灰度图像的像素有______ 1__个亮度分量。 [5] .因特网接入技术中,调制解调器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电话线、有线电 视电缆等模拟信号传输线路来传输数字信息。 A.正确I B.错误 [6] .从应用的角度看软件可分为两类。管理系统资源、提供常用基本操作 的软件称为_________ ,为最终用户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软件称为应用软件。 A.系统软件| B.通用软件 C.定制软件 D.普通软件 [7] .大多数图像获取设备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光敏器件将光的强弱转换为电流的强弱,然后通过取样、分色、量化,进而得到数字图像。A. 正确B.错误[8] .无线局域网采用协议主要是802.11等,通常也称Wi-Fi °〔A.正确| B. 错误

[9] .在无线广播系统中,一部收音机可以收听多个不同的电台节目,广播 系统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是__________ 路复用。A.频分I B.时分C.码 分D.波分 [10]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如果用户只启动了一个应用程序工作,那么该程序可以自始至终独占CPU。A.正确B.错误 [11] .带符号整数使用______ 最高 ____ 位表示该数的符号,"0"表示正数,"1" 表示负数。 [12] . GB18030是一种既保持与GB2312GBK兼容,又有利于与UCS/Unicode 接轨的汉字编码标准。A.正确I B.错误 [13] .在具有多任务处理功能的操作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通常对应于一个 任务。 A. 正确 B.错误 [14] .三个比特的编码可以表示_____ 8___ 中不同的状态。 [15] .下列计算机语言中不使用于数值计算的是___________ 。 A. FORTRAN B. C C. HTML 分| D. MATLAB [16] .用户开机后,在未进行任何操作时,发现本地计算机正在下载数据, 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______ 。 A.下载上次未完成下载的视频数据 B.下载并更新”病毒库” C.下载上次未完成下载的网可 D. 下载操作系统的最新更新

(完整版)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②表现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 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19c60、70d)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 ④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过渡时期(1949—1956, 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②三大改造(1953—1956) 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 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 ③一五计划(1953—1957):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①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③大跃进1958: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⑤八字方针1961 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济困难

《计算机网络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27511460356712391

《计算机网络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5,P1-P16) 1. 通信子网为网络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是()。 A.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网络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D.选择通信媒体 2.Internet上的数据交换采用的是( )。 A.分组交换B.电路交换 C.报文交换D.光交换 3.通信子网中的最高层是()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4.通信子网为网络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提供了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是()。 A.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网络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D.选择通信媒体 5.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与报文的交换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 ) A.报文头 B.报文尾 C.路由 D.分组编号 (6-13,P17-P28) 6. 调制解调器(Modem)的主要功能是() A.数字信号的驱动B.数字信号的整形 C.模拟信号的放大D.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 7. 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A. 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B. 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C. 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 以上均不对 8. 调制解调技术主要用于( )的通信方式中。 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B.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C.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D.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9. 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传输方式采用( )。 A.串行方式B.并行方式 C.连续方式D.分散方式 10. 在光纤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 )。

高一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匀速圆周运动专题 从现行高中知识体系来看,匀速圆周运动上承牛顿运动定律,下接万有引力,因此在高一物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学好这一章还将为高二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及高三复习中解决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基础知识 1.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1)线速度大小,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时刻变化; (2)角速度,恒定不变量; (3)周期与频率; (4)向心力,总指向圆心,时刻变化,向心加速度 ,方向与向心力相同; (5)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为,、、、的关系为 。所以在、、中若一个量确定,其余两个量也就确定了,而还和有关。 2. 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1)具有一定的速度; (2)受到的合力(向心力)大小不变且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合力(向心力)与速度始终在一个确定不变的平面内且一定指向圆心。 3. 向心力有关说明

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任何一个力或者几个力的合力,或者某一个力的某个分力,只要其效果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都可以认为是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力,总是指向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只是物体所受合外力在沿着半径方向上的一个分力,合外力的另一个分力沿着圆周的切线,使速度大小改变,所以向心力不一定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二)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步骤 1. 确定研究对象; 2. 确定圆心、半径、向心加速度方向; 3. 进行受力分析,将各力分解到沿半径方向和垂直于半径方向; 4. 根据向心力公式,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解。 基本规律:径向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三)常见问题及处理要点 1. 皮带传动问题 例1:如图1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 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 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 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图1

网络原理期末复习

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因特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速链路相连接,边缘部分的主机之间则通常以相对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接。 主机的用途是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用途是寻找最佳路由转发分组的。 网络的分类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划分:广域网(W 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个人区域网(PAN)从使用者划分:公用网专用网 电路交换—线路专用: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优点:1.传输延迟小;2.线路一但接通,不会发生冲突;3.对占用信道的用户来说,可靠性和响应能力很好。 缺点:1、传输前需建立连接,建立线路所需时间较长,虽然信息传输的时延较小,但是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2、一旦接通双方独占线路,使得整个电路利用率低,造成浪费。 存储转发的基本原理:数据传输过程由交换节点将输入数据存入节点的缓冲区,输出线路空闲时再将数据发送出去。(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用到此技术) 报文交换—单位为整个报文 优点:1.线路利用率高;2.接、发方无需同时工作;3.可向多个目的站发送同一报文。 缺点:1.传输延迟具有不确定性,不适用于实时通信或交互式通信;2.当报文较大时,独占线路时间较长;3.存储转发交换节点需配置大容量的存储器。 分组交换—传输单位为分组(包),存储转发降低了对交换节点的存储容量的要求,缩短了网络延迟。 报文(整块数据)划分为更小的的数据段,添加首部(或称为包头)构成分组(或称为包)。 方式:限制报文分组大小的上限;分组可在内存存放,独占线路<几十毫秒;各分组可单独传送。 优点:1.保证任何用户独占线路时间不会过长,适合交互式通信;2.分组单独传送,减少了时间延迟,提高了交换设备吞吐量;3.省去了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开销;4.传送数据前不必先占用一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缺点:1.拥塞;2.大报文的分组与重组;3.分组损失与失序。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成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极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简称OSI (非独家垄断)——七层协议(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包含: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IP层)、网络接口层。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包含: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封装的各层协议单元名称:(从高到低) 数据(报文)、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 Data(Message)/ Segment / Package / Frame / bit 各层的主要功能: 应用层:如何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完成特定因特网应用。 运输层: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提供同用的数据传输服务。(解释:通用——多种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服务;具有复用和分用功能:复用为多个应用层进程可以同时使用运输层的服务,分用为运输层可以把接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到应用层的相关进程)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实现分组转发),是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合适的路由,最后到达目的主机(实现最佳路由)。(包含了无连接的网际协议IP和许多种路由选择协议,网络层还可称为网际层、IP层)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 物理层:考虑如何代表0和1,接收方如何识别出发送方发送的比特。

高二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

必修2复习提纲 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等位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通读课本内内容,并且学会总结,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 “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

计算机通信网络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 通信工程本科课程 计算机通信网络 复习提纲与测试 编写: 2019-05-22 (*此文档采用大字体,建议使用电脑观看*)

Chapter Ⅰ·概述 一、章节体系结构与要点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对“自主”的理解)* P1 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资源共享、信息交流…… P2~4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从传输技术:广播式、点到点式 P12~13 从覆盖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P14~17 4、什么是协议、协议的作用* P23 5、什么是协议体系* P23 垂直分层 P23、协议栈 P24、封装P25、解封P25、接口 P23、服务访问点(教案)、实体 P23 6、服务方式: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服务质量 P27(主要是特 点和对比) 7、服务与协议的关系* P30 8、OSI模型* 七层结构和各层功能 P32~33 互连设备:中继器 P231、桥P267、路由器P290(工作层次教案) 9、OSI模型与TCP/IP模型* TCP/IP模型结构和各层功能 P35~36 OSI与TCP/IP模型的关系 P37~41(教案有很好的总结) 10、计算类型:数据传输速率、与距离有关的(传播)延迟、位长、封装 的开销等有关的计算。

二、术语和定义 1.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自主计算机的互联集合。 ·自主(Autonomous):对等的行为模式(非主从式)。 ·基本功能: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2.主机(Host):网络上实现网络应用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信源和信宿) 节点(Node):实现通信功能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实现寻路和转发功能 信道(Channel):物理层数据传输经过的线路 链路(Link):数据链路层数据传输经过的线路 站点(Station):网络上的主机和节点 3.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逻辑分类: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按传输距离分类:个域网(PAN)、局域网(LAN)、家庭网(HNET)、城域网 (MAN)、广域网(WAN)、互联网(Internet)、无线网。 ·广播通信:由电台到用户的通信 ·广播式通信:局域网、无线网和总线型网络等一类计算机网络通信模 式,由多台主机共享一条信道 4.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一次传输一个字符,每个字符之间有 不确定的延时,用于网络状况较差的环境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一次传输一个数据块,用于信道质量 较好的环境 5.多路复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提纲(含答案) (1)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第1章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4大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联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互连成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因特网的由来) 三、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带宽和时延) 四、网络体系结构的划分和好处(五层协议{网络接口层、Internet层、传输层、应用层};OSI七层协议【物理层(提供物理连接服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第2章物理层 一、物理层的作用和主要任务 答:物理层协议描述的机械、电气、功能和操作方法用于激活、维护和停用网络设备之间比特传输使用的物理连接。 二、信道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和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 1.每赫兹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2个码元 2.每赫兹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1个码元

仙农定理(P61) 三、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四、信道复用技术 1.频分复用: 工作原理:信道带宽分割、频谱搬移 2.时分复用: (1)同步时分复用(静态时分复用):时分方案中的时间片是分配好的,而且是固定不变的。 (2)异步时分复用(动态时分复用):允许动态地分配传输

媒体的时间片。 3.波分:原理:光的频分复用。 4.码分:允许所有站点同时在整个频道上进行传输,采用扩频编码原理对同时的多路传输加以识别。 五、宽带接入技术 第3章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数据链路层协议描述了设备之间通过公共介质。) 二、局域网的特点和网络拓扑结构 1)特点:为一个单位所有,范围小,数目有限 2)网络按拓扑结构可分为: 1.星型(1)传输介质成本低;(2)数据传输效率高;(3)维护容易;(4)网络分段。 2.总线型(1)网络结构简单;(2)传输距离长;(3)网络冲突;(4)维护不易。 3.环型(1)网络组建简单;(2)网络利用率高;(3)数据传输速率有限;(4)扩展性能差;(5)维护复杂。 4.树型(1)扩展性能好;(2)易于网络维护。 5.网状型:广域网中,拓扑结构一般为不规则形拓扑结构,通常称之为网状网 6.混合型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