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全国自考《资产评估》答案

月全国自考《资产评估》答案

月全国自考《资产评估》答案
月全国自考《资产评估》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资产评估》答案

课程代码:0015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资产评估特点的是(D )1-3

A、预测性

B、咨询性

C、市场性

D、科学性

2、按资产是否具有综合获利能力进行分类,可分为( B )1-7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单项资产和整体资产

C、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

D、可确指的资产和不可确指的资产

3、下列原则中,属于资产评估工作原则的是( A)1-17

A、独立性原则

B、预期性原则

C、替代性原则

D、贡献性原则

4、下列各类资产中,适合采用市场法评估的是(D )2-33

A、专用设备

B、受地区、环境等严格限制的资产

C、大部分无形资产

D、通用设备

5、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损耗与会计学中的资产折旧( B )2-44

A、是相同的概念

B、是不同的概念

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D、在量上是相同的

6、当资产利用率大于1时,表示资产( A )2-40

A、实际已使用年限比名义已使用年限长

B、实际已使用年限比名义已使用年限短

C、实际已使用年限等于名义已使用年限

D、实际使用年限比总使用年限长

7、折现率本质上是(C )2-51

A、风险报酬率

B、无风险报酬率

C、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

D、超额收益率

8、某设备经济寿命为1O年,目前已使用3年,其控制系统意外受损,估计修复费用需lO万元,目前该设备重置成本为50万元,则该设备成新率为( C )3-88

A、44%

B、50%

C、56%

D、80%

实体性贬值=不可修复性损耗引起的贬值+可修复性损耗引起的贬值

=(50-10)×3÷10+10=22(万元)

贬值率=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22÷50=44%

成新率=1-贬值率=1-44%=56%

9、在用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时,应对被评估设备与参照物进行比较,其中属于个别因素的是( A )3-94

A、制造厂家

B、交易动机

C、交易地区

D、交易数量

lO、某生产线尚可使用5年,但与新型设备相比,技术陈旧,导致原材料利用率低,在相同产量的情况下,该生产线每年多耗用100吨A材料。目前A材料每吨市场价格为800元。企业所得税率25%,折现率10%。则该生产线功能性贬值约为( B )3-89、90

A、18.86万

B、22.74万

C、30.33万

D、40.00万

该设备的年超额运营成本=800×100=80000(元)

该设备的年净超额运营成本=税前超额运营成本×(1-所得税率)

=80000×(1-25%)=6 0000(元)

该设备的功能性贬值=年净超额运营成本×折现系数

=60000×(P/A,10%,5)=6 0000×3.7908=22 7448(元)

11、产业集聚规模作为一项影响土地价格的区域因素,其主要影响的是( C )4-111、112

A、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工业用地

D、公用事业用地

12、应用市场法评估土地使用权进行交易情况修正时,应修正的因素是( D )4-125

A、特殊地理位置

B、特殊区域环境

C、特殊交易时间

D、特殊交易主体

13、被评估建筑物账面原值为200万元,竣工于2005年底,要求评估2009年底该建筑物的重置成本,根据调查得知,被评估建筑物所在地区建筑业产值环比价格指数2006年为3%,2007年为-3%,2008年为3%,2009年为5%,该

建筑物的重置成本最接近于( C )4-157

A、206.00万元

B、216.00万元

C、216.11万元

D、333.33万元

重置成本=账面原值×综合价格指数=账面原值×∏(1+各年环比价格指数)

=200×(1+3%)×(1-3%)×(1+3%)×(1+5%)=216.10533(万元)

14、运用使用年限法估算建筑物成新率的关键在于( B )4-158

A、测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建筑物实际已使用年限

B、测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建筑物尚可使用年限

C、测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建筑物折旧年限数据

D、评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建筑物完损等级

1 5、无形资产评估程序包括:1、确定评估方法;2、鉴定无形资产;3、明确评估目的;4、撰写评估报告;5、搜集相关资料。其正确的排列是( C )5-186 A、1—2—3—4—5 B、5—3—1—2—4

C、3—2—1—5—4

D、2—3—5—l—4

16、某项专利技术的法定保护期自2008年1月15日起15年,2010年1月15目作为评估基准日,预计在2018年1月会有更新的技术替代该专利技术并在生产上得到广泛运用,该专利技术的预期收益期限较为合理的年限为( A )5-209 A、8年B、1O年

C、13年

D、15年

17、被评估的专有技术自评估基准日起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经专业人员分析,未来5年预期税后收益可维持在每年100万元,若折现率为10%,则该专有技术的评估值约为( B )5-220

A 、316.99万元

B 、379.08万元

C 、435.53万元

D 、500.00万元 511

100(1)(110)各年专有技术收益专有技术的价值=%n i i i i r ===++∑∑= 379.0786769(万元) 18、甲企业拟许可乙企业使用其商标,评估人员运用收益法对该商标使用权的价值进行评估时,预测其未来收益的范围应为( D )5-225

A 、甲企业与乙企业使用该商标的全部产品带来的收益

B 、乙企业的产品、服务及投资收益

C 、甲企业使用被评估商标的产品带来的收益

D 、乙企业使用被许可商标的产品带来的收益

19、被评估企业2008年5月购入特种钢材200吨,单价为4000元,2009年2月购入300吨,单价为4500元。2010年5月评估时,企业尚存100吨,当时的市场价格为每吨4600元,则该材料的评估值应为( D )6-253

A 、400000元

B 、430000元

C 、450000元

D 、460000元

评估值=数量×市场价格=100×4600=460000元

20、某企业产成品实有数量为100台,每台实际成本60元,根据会计核算资料,生产该产品的材料费用与工资等费用的比例为60:40,根据目前价格变动情况和其他相关资料,确定材料综合调整系数为1.20,工资等费用综合调整系数为

1.1O 。该产成品的评估值为( B )6-260

A 、6600元

B 、6960元

C 、7200元

D 、13560元

2l、对某企业进行整体评估,经核实,截至评估基准日的账面应收账款实有额为500万元,

前5年应收账款余额累计1000万元,处理坏账金额累计50万元,则该企业的应收账款评估值为( C )6-262、263

A、25万元

B、450万元

C、475万元

D、500万元

坏账比例=评估前若干年发生的坏账数额/评估前若干年应收账款余额×100% = 50/1000×100%=5%

应收账款评估值=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已确定坏账损失-预计坏账损失

=500-500×5%=475(万元)

22、作为投资者,从总的方面来看,长期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 )7-271

A、获取投资收益及资本增值

B、控制另一家企业

C、与另一家企业建立起持久的供货关系

D、与另一家企业建立起持久的销货关系

23、被评估债券为5年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票面金额为50000元,年利息率为3%,不计复利,评估时该债券购入时间已满3年,设定折现率为10%,该被评估债券的评估值最有可能是( B )7-275、276

A、35703元

B、47521元

C、54500元

D、57500元

24、下列关于企业价值评估范围的描述中,错误

..的是( C)8-293(理解)

A、一般范围即企业资产范围

B、具体范围即有效资产范围

C、具体范围是从法的角度界定

D、一般范围大于具体范围

25、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0%,负债的利息率为8%,企业所得税率为25%,筹资费用忽略不计;国库券利率为5%,该企业的风险报酬率为6%,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估测,该企业适用的折现率为( B )8-316

A、7.2%

B、8.O%

C、9.2%

D、11.0%

折现率=∑(各项筹资渠道占总资本比重×资本成本率)

=(1-60%)×8%×(1-25%)+60%(5%+6%)

26、在运用风险累加法确定风险报酬率时,不需要

...考虑的是( C )8-315

A、经营风险

B、财务风险

C、市场风险

D、行业风险

27、下列关于资产基础法的描述中,错误

..的是( D )8-326

A、该方法也可称为成本加和法

B、该方法可评估企业价值

C、该方法可评估所有者权益价值

D、该方法可评估企业证券价值

28、对于评估对象结果的利用价值、利用方式、利用效果的分析和研究属于( D)9-331

A、正常评估

B、限制性评估

C、评估复核

D、评估咨询

29、下列关于资产评估报告责任制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9-340

A、评估报告需要至少一名注册资产评估师签字

B、注册资产评估师可同时在两个资产评估机构执业

C、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拒绝在资产评估报告上签字

D、注册资产评估师可应邀在本人未实际参与评估的项目报告上签字

30、下列选项中,属于资产评估程序性准则的是( A )10-346

A、评估报告准则

B、无形资产评估准则

C、企业价值评估准则

D、珠宝、首饰、艺术品评估准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1分,共1O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适用于资产评估的假设有( ADE )1-15

A、继续使用假设

B、预期收益假设

C、重置成本假设

D、公开市场假设

E、清算假设

32、市场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有( CD )2-30

A、必须具有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类似的全新资产价格

B、形成资产的耗费是必需的

C、需要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资产市场

D、参照物及其与被评估资产可比较的指标、技术参数等资料是可搜集到的

E、评估结果易于被各方面接受

33、在机器设备评估中,可能涉及规模经济效益指数的指标有( AD )3-教材中无法找到标准答案

A、重置成本

B、实体性贬值

C、功能性贬值

D、经济性贬值

E、不可修复费用

34、房地产是三者的结合,该三者指的是( ABE )4-98

A、实物

B、权益

C、功能

D、质量

E、区位

35、价格指数法在推算待估建筑物重置成本的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限用于( ABD )4-156

A、单位价值量小的建筑物重置成本估算

B、结构简单的建筑物重置成本估算

C、用途相同、结构相同且数量较多的建筑物重置成本估算

D、运用其他方法有困难的建筑物重置成本估算

E、更新重置成本

36、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通过无形资产的鉴定,可以解决的问题包括(ABE )5-187

A、确定无形资产种类

B、确定无形资产有效期限

C、确定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D、确定无形资产的评估目的

E、证明无形资产的存在

37、在运用市场法评估产成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CDE )6-261

A、使用价值

B、生产成本

C、市场前景

D、近期交易价格

E、技术水平是否先进

38、股票的清算价格取决于(ABE )7-277

A、股票的账面价格

B、资产出售损益

C、折价溢价水平

D、发行价格

E、清算费用

39、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有(ABC )8-299

A、流动比率

B、速动比率

C、资产负债率

D、资产利润率

E、销售利润率

40、一份合格的资产评估报告必须包含的内容有( ABCDE)9-336

A、评估对象和范围

B、评估目的

C、评估基准日

D、重要参数确定依据和过程

E、重要的声明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41、商誉5-238

答: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业企业相比较,可获得超额利润。

42、现值性评估9-332

答:评估基准日与报告日期是相同(或接近)的资产评估为现值性评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43、选择资产评估方法主要应考虑哪几方面因素?2-54

答:

资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多种方法。资产评估方法的多样性,为评估人员提供了适当选择评估途径、有效完成评估任务的现实可能。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主要应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必须与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相适应。

(2)资产评估方法必须与评估对象相适应。

(3)评估方法的选择还要受可搜集数据和信息资料的制约。

44、简述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6-248

答 :

(1)流动资产评估是单项评估。

(2)必须选准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时间。

(3)既要认真进行清查,又要分清主次,掌握重点。

(4)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评估值。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O分,共40分)

45、某设备购置于2006年l2月,历史成本为200万元;2007年12月进行了技术改造,投入费用15万元,2010年12月评估,评估人员获得以下资料:3-77、83、84、89、90

(1)2006~2010年,该类设备定基价格指数分别为105、120、125、130、140;(2)该设备技术领先于同类设备,在同样产量情况下,每年节约人工成本6万元,节约原材料1O万元;

(3)该设备过去的利用率为80%,尚可使用5年,评估基准日后,利用率可达100%;

(4)折现率为10%,企业所得税率为25%。

要求:请评估该设备公允价值。(计算结果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答:

(1)重置成本=历史成本×评估基准日定基物价指数/设备购建时定基物价指数=200×140/105+15×140/120=266.67+17.5=284.17(万元)

(2)加权投资年限=∑(加权更新成本)÷∑(更新成本)×100%

=(4×266.67+3×17.5)/284.17×80%×100%=3.15(年)

(3)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加权投资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5/(3.15+5)×100%=61.35%

(4)功能性溢价=税前节约成本×(1-所得税率)×折现系数

=(6+10)×(1-25%)×(P/A,10%,5)=12×3.7908=45.49(万元)

(5)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功能性溢价

=284.17×61.35%+45.49=219.83(万元)

46、某房地产公司于2005年1 2月以有偿出让方式取得一块土地50年使用权,面积为5000平方米,并于2007年1 2月在此地块上建成一座钢混结构的办公楼,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全部用于出租,每年实收租金约为1 800万元,该办公楼的经济耐用年限为60年,残值率为O,评估基准日该建筑物重置价格为每平方米3000元。据调查,当地同类型写字楼租金水平一般为每月每建筑平方米90元,空置率在5%左右,每年需支付的管理费为年租金的2.5%,维修费为重置价的1.5%,税金为年租金的18%,保险费为重置价的O.2%,土地资本化率为8%,建筑物资本化率为10%。4-133、181

要求:试根据上述资料评估该宗地2009年12月的价格(包括总价和单价)。(计算结果以“元”为单位,取整)

答:

(1)房地合一的房地产的年总收入=90×12×20000×(1-5%)=20 520 000(元)(2)房地合一的房地产的年总费用=20 520 000×(2.5%+18%)+3000×20000×(1.5%+0.2%)=5 226 600(元)

(3)房地合一的房地产的年纯收益=20 520 000-5 226 600=15 293 400(元)(4)建筑物年折旧费=3000×20 000/48=1250 000(元/年)

(5)建筑物的价值=3000×20 000-1250 000×2=57 500 000(元)

(6)建筑物的年纯收益=建筑物的价值×建筑物的还原利率

=57 500 000×(10%+1/46)=7 000 000(元)

(7)土地纯收益=房地合一的房地产的年纯收益-建筑物的年纯收益

=15 293 400-7 000 000=8 293 400(元)

(8)土地总价楼价(剩余使用年限(46年)纯收益的现值)=年纯收益×年金现值系数(P/A,r,n)

=8 293 400×[1-1/(1+8%)46]/8%=100 660 386(元)

(9)土地单价(地面价)=土地总价楼价/土地面积=100 660 386/5 000=20 132(元/平方米)

(10)土地单价(楼面价)=土地总价楼价/建筑面积=100 660 386/20 000=5033(元/平方米)

47、甲企业转让其生产电动脚踏车的专利技术给乙企业。甲企业与乙企业共同享用该专利,甲乙两企业的设计能力分别为300万台和200万台。该专利为甲企业两年前自行研制开发并获得专利证书;专利的重置完全成本为500万元,近两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5%和6%;该专利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O年,据专家鉴定分析和预测,其剩余使用期限为6年。该专利使用权转让后由于加剧了市

场竞争,因此今后6年中甲企业减少的销售收入按折现值计算为80万元,为保住市场份额需追加的成本按现值计算为20万元。2-36、5-193

要求:计算该专利转让的最低收费额。(计算结果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答:

(1)重置成本净值=资产历史成本×(1+物价变动指数) ×成新率

=200×(1+5%)×(1+6%)×6/(2+6)=226.5×0.75=166.95(万元)(2)转让成本分摊率=购买方运用无形资产的设计能力/运用无形资产的总设计能力

=200/(300+200)=40%

(3)无形资产转让的机会成本=无形资产转出的净减收益+无形资产再开发净增费用

=80+20=100(万元)

(4)该项无形资产转出的最低收费额=重置成本净值×转让成本分摊率+无形资产转让的机会成本

=166.95×40%+100=166.78(万元)

48、某企业进行整体资产评估。评估人员预测其未来5年的收益分别为50万元、55万元、62万元、57万元和60万元;当时国库券的利率为5%,市场平均收益率为9%,该企业所处行业的系数为1.5。

要求:请用年金资本化法评估该企业价值。(计算结果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8-306、307、314

答:

(1)折现率r=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社会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系数 =5%+(9%-5%)×1.5=11%

(2)

234555055625760208.17(111%)(111%)(111%)(111%)(111%)56.324611 3.6959[1]11%(111%)

(万元)A +++++++++===-+(3)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P=企业年金收益A/折现率r

=56.3246/11%=512.04(万元)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创制出了( ) A.楔形文字 B.图形文字 C.甲骨文字 D.青铜文字 2.夏朝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檄文是( ) A.《书断》 B.《甘誓》 C.《胤征》 D.《汤誓》 3.西周周公在朝堂外设置一块供百姓来此上诉的石头,称为( ) A.大鼓 B.登闻鼓 C.肺石 D.红石 4.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印章称( ) A.印 B.章 C.玺 D.符 5.秦始皇时期的丞相府没有( ) A.参谋权 B.决策权 C.办事权 D.收文权 6.中国文书工作初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时期是( )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 7.梁武帝将秘书寺升格为( ) A.秘书省 B.集中省 C.散骑省 D.尚书省 8.曹丕以中书省替代尚书台后,旋将尚书台转化为起执行作用的( ) A.决策机构 B.参谋机构 C.政府机构 D.顾问机构 9.唐代设立的专门档案库,名称是( ) A.兰台 B.内阁大库 C.架阁库 D.甲库 10.宋代皇帝在宫中决断事务后,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的文书称( ) A.明发 B.寄信 C.内批 D.批红 11.宋代枢密院向下级官府行文用( ) A. B.堂判 C.宣敕 D.咨报 12.中国历史上对公文催办制度规定最为系统的封建王朝是( ) A.唐 B.宋 C.元 D.明 13.元代中书省内主管秘书工作的长官是( )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全盘西化论胡适根本西化论 2、容闳《西学东渐记》 3、科学哲学 4、哥伦比亚杜威《先秦名学史》 5、中国哲学的史在中国的哲学史 6、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 7、张君劢人生观 8、性体中国哲学牟宗三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①②④ 2、①③④ 3、① 4、④ 5、①②③ 6、① 7、②③ 8、③ 9、②③10、①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上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2分)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3分) 2、充分西化 “充分西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化思潮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胡适。(1分)胡适曾主张全盘西化,但这只是他的出发点,或手段。其目的其实是通过中西文化的碰撞来打磨改造确立“中国本位文化”。所以其所主张的“全盘西化”并非百分百的西化,而是“充分西化”。(3分)其立论的基础是“文化惰性论”。(1分) 3、觉解 觉解,是冯友兰人生哲学核心概念之一(1分)。解是指了解,觉是指自觉,觉比解更进一步。(2分)了解是一种活动,自觉是一种心理状态。(1分)我们对人生意义的了解,有赖于我们觉解程度的深浅。(1分) 4、两层存有论 是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1分)在存有论的领域,牟氏从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别出发,提出了两层存有论:无执的存有论与执的存有论。(2分)牟宗三将佛家消极意义的“执”转为积极意义的“执”,认为在无执的存有境界,执是不存在的,而在执的存有论中,执是绝对需要的。两层存有并非隔绝的,而是可以通过“坎陷”来沟通。(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 (1)政治意义:五四运动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2分)(2)思想意义:新文学、新哲学等新文化的产生。革命需要启蒙。思想需要创造。(4分) 2、简述张君劢对人生观之特点的看法。 张君劢将科学与人生观加以比较,指出了两者的五点区别,即人生观之特点所在,曰主观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9、【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10、【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

自考中国秘书史试题_全国4月自考试卷

自考中国秘书史试题_全国2009年4月自考 试卷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传说黄帝设置了官职,即所谓的( ) A.三公B.六卿 C.六相D.百官 2.商朝的史官来源于( ) A.士B.贵族 C.平民D.吏 3.各诸候国重新设置的秘书官职中,秦国有( ) A.尚书B.掌书 C.主书D.令正 4.西周司寇属下登录人口之数的秘书人员,称为( ) A.司约B.司马 C.司民D.布宪 5.尚书台内负责处理台内日常事务的是( ) A.尚书郎B.尚书左丞

C.尚书右丞D.尚书仆射 6.秦汉时期的公车府是皇宫兼职的( ) A.文书机构B.档案机构 C.招待机构D.信访机构 7.公文与散文正式分流,始于( ) A.秦始皇B.汉武帝 C.光武帝D.曹操 8.魏晋时,称干练而擅长拟写公文者为( ) A.书家B.笔手 C.手笔D.笔者 9.唐朝规定,以皇帝名义下达的诏敕文书,须经某官副署后才合法。某官是指( ) A.翰林学士B.中书舍人 C.宰相D.起居舍人 10.唐代“四禁”制度的制约对象是( ) A.中书舍人B.起居舍人 C.通事舍人D.给事中 11.元朝立国之初,就建立了掌管全国公文传递工作的机构。这一机构是( ) A.兵部B.工部 C.吏部D.户部 12.周年交案作为定制,始于( )

A.唐宋B.辽金 C.元D.明清 13.明代中央负责文移勘合工作的机构是( ) A.内阁B.通政司 C.六科D.司礼监 14.明代专掌收藏功臣、藩王、驸马等诰封、铁券文书等的档案库是( ) A.大本堂B.皇史宬 C.内阁大库D.古今通集库 15.清代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 ) A.确立时期B.成熟时期 C.融合时期D.高度强化时期 16.密奏回缴制度始于清( ) A.康熙朝B.雍正朝 C.乾隆朝D.嘉庆朝 17.清代奏本被废,发生在( ) A.顺治朝B.雍正朝 C.乾隆朝D.道光朝 18.首开我国近代秘书工作之先河的是( )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 C.国民党政府D.中国共产党中央局 19.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曾将秘书厅改称为( )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 1、清代学者大多认为初学历史者,最急迫是读《史记》、《汉书》、《后汉书》和《》。 2、有一种观点认为政书体史籍起源于三礼,即《仪礼》、《》和《周礼》。 3、《隋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经、、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存书和佚书。 4、( )是中华民族凝聚结合的核心和主体。 5、西藏三大地区流行的一种圆圈舞是()。 6、()主要分布今贵州省黄平县以西至云南省东部及与广西西部连接地带。 7、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是上法《_________》的。 8、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将《__________》列为“政书类”之首。 9、元朝在藏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名为()或()。 10、匈奴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为()。 11、东北地区最早和中原地区交往的民族是()。 12、唐宋时期西南地区民族乌蛮和白蛮分别建立了()国和()国。 13、《晋书》中《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和《王羲之》的" "唐太宗撰写的,故《晋书》又名为。 14、《南史》和《北史》均为唐_________所撰。 15、_________所撰的《贞观政要》,专谈唐太宗贞观时的政治,全书主要有三大部分:即朝廷之设施、 君臣之问对和。 24、【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___________,以仁为___________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___________,主张人与人之间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___________。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 ___________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___________”,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25、【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 ___________不等于___________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___________的一部分,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要点[1]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要点 二、简述 1、章太炎的“俱分进化”是怎样的一种观点? 章太炎写了一篇文章,叫《俱分进化论》,意思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道德上讲,善进化,恶也进化,即是善恶俱进。章太炎观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发达,知识丰富,物质生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贫富悬殊,道德败坏,人们更加痛苦,人与人之间虚伪奸诈,诲淫诲盗,穷奢极欲,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号称“文明”,实际上进行着兽性的屠杀,因此,他得出了善恶俱分进化的结论。当然,他没有探讨其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仅从种子、我慢、好胜的心理去解释则是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2、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孔子思想是某些氏族贵族社会性格的表现,孔子对“周礼”的态度,反映了对早期奴隶制的氏族统治体系和这种体系所保留的原始礼仪的维护。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仁”而非“礼”。“仁”的这一要素,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和要求,它把人(其当时的具体内容是氏族贵族)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性的本质和“仁” 的重要标准。“仁学思想”在外在方面突出了原始氏族体制中所具有的民主性和人道主义。孔子的政治经济主张是既竭力维护氏族统治体系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又强调这个体制所仍然留存的原始民主和原始人道主义,坚决反对过分的、残暴的赤裸裸的压迫与剥削。 墨子具有小生产劳动者思想代表的特征,墨子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概括起来,似乎可说是强调劳动特别是物质生产的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亦即对所谓 “力”“强”的强调。墨子并不反对“劳心”与“劳力”、统治与被统治的“分工”,而且还特别强调要“尚贤使能”来治理天下,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这里与孔孟的区别是;第一,孔孟虽讲举贤,但基本是限制在和服从于尊尊亲亲的氏族血缘传统范围内,反映着上层贵族们的利益;墨子的“尚贤”则是要打破这种传统,认为应该不管出身贵贱、血缘远近,唯贤是“尚”第二,孔孟举贤是为了修礼乐行仁义,然后才天下太平,百姓富庶;墨子则首先和直接强调百姓的食饱衣暖,作为“为政之本”的“尚贤”。是直接服务于物质生产以满足人民生存需要这个总目标的。至于其它的一切如礼乐等等,都是次要的何应直接从属于这个根本目标而不应违反它的。墨子最著名的兼爱说便是现实功利为根基的,即所谓“兼相爱,交相利”,这正是小生产劳动者的交换关系观念的扩大化。同样讲爱,它与儒家把“爱”建立在亲子血缘关系的心理基础又根本不同。第一,儒家的“爱”是无条件的、超功利的;墨家的“爱”是由条件而以现实的物质功利为根基的。它不是出自内在心理的“仁”,而是来于外在互利的“义”。第二、由于儒家从亲子血缘和心理原则出发,于是强调“爱又差等”,由近及远;墨子的“兼爱”是以“交相利”出发,所以不主张甚至反对爱有差等。 3、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的意义,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它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地为。为,也像别的许多事物一样。一个人若是为得太多,就变得有害无益。况且为的目的,是把某件事情做好。如果为得过多,这件事情就做得过火了,其结果比完全没有做可能还要坏。(人为、任意,都与自然、自发相反。顺应自然规律从而无所不为。) 4、简述“孔颜乐处”的思想。 所谓"孔颜乐处",最早由孔夫子表述出来。《论语》"雍也篇"中,孔子感叹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也曾自己描述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在这里孔子从其弟子颜回和他自己的生活状态中,抽象出了一种人生境界,在这种境界底下,尽管物质生活简单,但精神生活中仍有一种愉悦的享受,这种人生的境界就是"孔颜乐处"。

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科目对照表

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科目对照表 专业名称、 代码、类别 主考 院校 专 业 考 试 课 程 计算机及应 用 01B0801 电子信息与 电气信息类 北京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高等数学(工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C ++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Java 语言程序设计(一)、加考:1、计算机组成原理 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会 计 01B0203 经济管理类 中 国 人民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资产评估、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一)、会计制度设计、加考:1、中级财务会计2、财务管理学 工商企业管 理 01B0201 经济管理类 中 国 人民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学、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管理(一)、 企业管理咨询、金融理论与实务.加考:1、企业管理概论 2市场营销学 国际贸易 01B0206 经济管理类 对外经济 贸易大 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商务英语、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企业经济统计学、世界市场行情 英语相关专业加考: 1、国际贸易实务(一) 2、国际贸易;其他类专业加考:国 际贸易、基础英语 行政管理学 01B0302 公共管理类 中 国 人民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社会学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务员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行政组织理论、普通逻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中国行政史、西方行政学说史、加考:政治学概论、行政管理学 英语 01C1502 文学类 北 京 外国语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外语(日/俄/法/德)、高级英语、英语翻译、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口译与听力、英语语法、英语词汇学、欧洲文化入门、加考:水平考试(二)、综合英语(二) 汉语言文学 01C1501 文学类 北 京 师范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美学、训诂学、汉字学概论、 加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古代汉语 建筑工程 01B0803 工科类 北 京 建筑工程 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线性代数、概率 论与数理统计(二)、物理(工)、结构力学(二)、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建筑设备、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建筑结构试验、计算机 基础与程序设计、流体力学、 加考:结构力学(一)、房屋建筑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非工科类学生不能 报考该专业)

中国哲学史试题名词解释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阴阳: 本义是指日照的相背,后用以指两种互相对立的气或世界上两种最基本的矛盾势力或属性。 二五行: 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尚书*洪范》对五行的特性作了说明,周太史史伯提出了“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命题”。 三四端: 孟子的用语,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理、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正是由于“四德”是由“四端”发展而来,而“四端”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见,孟子是一个先验道德论者。 四白马非马: 公孙龙的用语,“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看到了“”和“白马”两个概念的区别,但否认了两者的联系。这是他多元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是形而上学逻辑思想,否认概念之间的联系。 五参验 韩非的用语,强调必须考察认识、言论与客观事物和规律是否符合,才能确定是非,只有比较各种言论、判断,才能确定哪种言论或判断是正确的。 六兼爱: 兼爱学说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基础的,也是以交相利为基本内容的。墨子认为社会一切祸乱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之间不能相爱。墨子将他的兼爱也称仁义,注重效果以利人作为具体内容的,体现其功利主义原则,反对孔子以恢复周礼为仁,以注重主观动机的忠怒为仁。君子小人都可以通过兼爱大道仁。 “兼”是“天下之大利”所产生的根源,墨子主张“为彼犹为己也”,冲破了旧的宗法关系,认为爱人不应有亲疏远近之“别”。兼爱思想代表小生产者的要求,具有进步作用但所谓兼爱实际上也是主张所谓人类之爱的一种抽象形态,其根本出发点仍旧是从观念出发是不能实现的。 七三表法: 墨子的用语,“古者圣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实”,“国家百姓人民之力”,是墨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出发,提出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1、有本之者,即以过去的间接经验作为衡量标准,2、有原之者,即以直接经验作为真理的标准,3、有用之者,即以社会政治的效果方面检验知识的真假和言论的好坏。 八坐忘: 庄子认为:“堕肢体,黜聪明,离行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即彻底忘掉自己,从而消

自考管理相关专业科目内容

自考管理相关专业科目内容

5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5 6 03611 采购与供应谈判◆ 5 7 03612 采购环境 5 8 03613 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 6 9 03614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 6 10 03615 采购绩效管理 5 11 03618 采购项目管理任选 一门 6 03619 运作管理 6 12 03617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 5 13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5 专业名称:2020314 销售管理(本科段) 主考学校:南京大学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4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4 6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4 7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5 8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5 9 03291 人际关系学◆ 6 10 00067 财务管理学◆ 6 11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6 12 10511 销售团队管理 6 13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6 00183 消费经济学 不考英语者的 换考课程4 00055 企业会计学 6 00181 广告学(一) 4 专业名称:2020267公共管理(本科段)

主考学校:河海大学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4 0333 5 公共管理学◆ 5 5 00261 行政法学 5 6 00163 管理心理学 5 7 00277 行政管理学◆ 6 8 01848 公务员制度 4 9 00060 财政学 4 10 08749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 5 11 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 12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5 13 05151 劳动与社会保障 6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 3 08958 BEC商务英语(一) 6 4 08959 BEC商务英语(二)◆8 6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6 7 00952 国际市场营销学(二) 5 8 00995 商法(二) 5 9 05002 商务英语沟通8 10 07969 外贸口语(实践)◆ 4 11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5 12 05960 商务英语口译(实践) 8 13 03689 国际贸易结算(实践) 6 专业名称:2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本科段) 主考学校:苏州大学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五行: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在《上书*五行》中记载。具有朴素唯物 主义的思想萌芽 2、仁 3、中庸: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的道,是维护孔子的道的方法,要求不偏不倚。 4、小国寡民:政治理想,国要小,民要少,使人民重视生命,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 5、玄览:老子哲学中的一种直觉方法。《老子》第十章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 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6、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 相依存。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7、非攻:墨子的思想,不应该发动侵略战争,这是墨子的一种战争论 8、四端:孟子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四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恻 隐之心人人都有,与生俱来 9、坐忘:这是庄子体道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要彻底忘掉精神和肉体,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 境界 10、“性三品”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是讲人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种又包含不同的人,人通过教化可以向善,不教化便会向恶。韩愈也有过这样的说法 11、谶: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预言 12、纬:儒生用阴阳五行直说解释儒家经典 13、得意忘相:王弼用来解释周易的说法,意思是说理解了意思,卦象也可以忘记 14、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无私无欲,不拖累生命 15、不真空:显示中并非是没有,而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没了,是一种不真实的有。 16、重玄:对有和无进行排斥,二者皆不执著,还不能执著这种执著 17、唐佛的中道:三论宗的思想,世间万物在世俗人眼中和在佛眼中看到的不一样 18、一心三观:一心能观中假空三谛。 19、华岩中的“四法界说”:世事无外法界,礼法界、世法界???? 20、顿悟成佛“禅宗体会佛法的一种境界。通过突然顿悟感悟佛法 21、周敦颐“太极图说”:宇宙生成理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 22、理——分殊:朱熹的思想,太极包含外物之内,万物分别体现太极 23、“格物穷现”:朱熹的观点,格物,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格物致知 24、陆九渊“心即理”:理在人心中,主观主义认识论 25、王守仁“致良知”:只需发现本心中的良知 26、王夫之“天下唯器”:唯物主义的观点,天下只有具体的事物 27、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28、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9、兼爱:中国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新编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新编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传说中,中国最早谈宗教问题的古籍是( ) A.三坟 B.五典 C.八索 D.九丘 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制出楔形文字后,有了( ) A.纸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羊皮文书 D.树皮文书 3.西周在朝门外悬供吏民敲击上访的大鼓,其主管者是( ) A.尚书 B.掌书 C.太仆 D.令正 4.太史寮中拟制简册、宣示诰命的是( ) A.太史 B.小史 C.内史 D.外史 5.东汉建立的与西汉石渠阁同样著名的档案库是( ) A.兰台 B.天禄阁 C.麒麟阁 D.东观 6.西汉武帝时,尚书职权扩大,表现为委托她们( ) A.收发文书 B.传递文书 C.下情上达 D.拆阅和过滤奏章

7.文书工作中的避讳制度形成于( ) A.西周 B.东周 C.秦 D.汉 8.魏晋时,主官位尊而不会理政,秘书位低而参政,史称( ) A.寒门掌机要 B.下品无世族 C.上品无寒门 D.膏梁摄高位 9.东晋后,日常公文唯一的制作材料是( ) A.简 B.牍 C.纸 D.绢 10.魏晋时著名的“大手笔”是( ) A.沈约 B.任昉 C.毛弘 D.王褒 11.唐朝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小考一般( ) A.每年一次 B.二年一次 C.三年一次 D.五年一次 12.宋代将原“匡城县”改为鹤丘县,避讳的对象是( ) A.太祖 B.太宗 C.徽宗 D.高宗 13.当面交卷制这一项重要的文书工作制度始于( ) A.汉 B.元 C.明 D.清

中国哲学史题目与答案

1、我们的祖先大约在黄帝时已开始向文明时代过渡。从夏代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商和西周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2、(理解)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除了使用国家机器外,还把原始的宗教迷信加以改造,使它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夏代的统治者已利用宗教迷信和天命论来欺骗人民了。到了商代,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奴隶主贵族便按照地上最高统治者的模样,炮制了一个他们称为“帝”或“上帝”的最高主宰,编造了政权神授的谎言,说“帝立子生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上帝的意志和命令呢?其办法是通过“卜筮”。“卜”“筮”都是一种预测吉凶祸福的迷信活动。西周统治者承继了商奴隶主贵族祭天祀祖、敬事鬼神和政权神授的思想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永恒性,又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尚书召告》说“惟天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3、(小题)周朝奴隶主所谓的“德”,其具体内容是:一是“敬天”,二是“保民”,三是“孝祖”。 4、中国古代哲学的真正诞生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阴阳说和五行说,早期的阴阳说可以追朔到《易经》。现存《周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所谓《经》,另一部分是所谓《传》,记录了后人对卦辞和爻辞的各种解释和理论上的发挥。 5、《易经》大概是在殷周之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卜筮记录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而编纂成的一本书,以供人们卜筮时参考。《易经》64卦是由八卦重叠组成的,而八卦又是由“一”“一一”两个符号排列组合而成。《易经》中包含有由对立而引起变化和“物极必反”的思想。如乾()卦。泰()卦,九三爻卦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把互相对立的概念联系起来,指出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早期五行说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篇。《洪范》说:“五行。”水、火、木、金、土。 6、阴阳说和五行说在西周时期又有了发展? A 、周幽王时,伯阳父曾用阴阳二气失调来解释地震现象。B、西周末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并且土是其中最基本的,表明史伯已初步意识到了土地是人类一切财富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总之,早期的“阴阳”“五行”说的产生和初步的发展,是与当时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状况相联系的,正是这些关于昼夜、寒暑变化的知识,对于地势阴阳的观察,以及对于人分男女、畜有雌雄、数有奇偶的认识等等,使得人们能够概括出早期的阴阳学说。同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日益认识到水和土的重要性;殷周之际,实际上已广泛利用水、火、木、金、土等物质材料于生产,并对他们的性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产生早期的五行说也不是偶然的。 7、春秋战国时期哲学论争中的中心——“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大变动的时代,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变革是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随着新的封建主开垦的私田的规模越来越大,并越来越激烈地与奴隶主贵族争夺劳动力。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这就使土地私有合法化,标志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上层建筑也相应地发生了变革。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正是当时经济基础的变化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制定了新的法律条文,并将这些条文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就是“铸刑书”。晋国叔向曾写信表示反对铸刑书,这就是“礼法”之争。“礼法”之争与“古今”之争相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今”“礼法”之争,是当时整个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文化思想上的百家争鸣首先就是围绕着这个焦点而展开的。 8、(小题)孔子、墨子等人都是属于士阶层,他们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局面,大兴私人讲学之风。 9、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是“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随着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崩溃和瓦解。“天命”鬼神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打击,西周末年以来形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汇编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汇编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 分) 1 .中国的秘书工作孕育于() A?部落联盟昌盛时期B?原始人群时期 C?氏族公社时期D.部落时期 2. 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除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外,还 须有() A ?社会组织领导部门 B ?原始人群 C ?社会组织 D .氏族组织 3. 《尚书》收录的文献起自() A ?三坟 B ?五典 C ?尧典 D .九丘

4. 印章出现于() A ?夏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5. 古代书写在竹、木片上的文书称() A?甲骨文书 B ?金文文书 C ?简牍文书 D ?缣帛文书 6 ?太史寮中的柱下史是指() A ?太史B?御史 C ?内史 D .外史 7 ?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是() 资料仅供参考 A .夏 B .商 C ?西周 D .秦汉 8. 汉代统兵将军设有作为参谋、文书部门的() A ?幕府 B ?郡府 C .都尉府 D .尉史府 9. 历史上设置首个名实相符的秘书工作机构的是()A .曹操 B .汉献帝 C ?曹丕D.刘放 10. 唐武则天时期始设的匦使院,其性质是()

A ?文书工作机构 B ?档案工作机构 C ?信访工作机构 D ?决策工作机构 11?古代公文的“花押”或“花书”,即为今日之()A ?保密制度 B ?校核制度 C ?摘要制度 D ?签名制度 12. 唐代规定,凡中书舍人在处理有关军国大政的公文时, 必须“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这一制度称() A .票拟 B .五花判事 C .副署 D .花书 13. 唐、宋是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 A ?初创时期 B ?确立时期 C .融合时期 D .成熟时期 14?中国历史上最为发达的驿传制度出现在( A .秦代 B .汉代 C .宋代 D ?元代 资料仅供参考 15.元代中书省负责主管秘书工作的官职是(A ?中书舍人B ?翰林学士 C ?必阇赤 D .参议中书省事 16 ?行移勘合制度首创于() 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桉要点2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天殷周人指最高的人格神,宇宙的主宰。春秋之际社会动荡,天命观发生动摇。孔子既承认主宰之天,以文之灭兴决定于天,又指自然之天。墨子非命,却提出“天志”以赏善罚恶。老庄以道生天地,否定了天的至上性,认为天即道之自然。荀子以天为自然,认为“天行有常”,主张“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反对“错人而思天”。西汉董仲舒讲天人感应,又以天为最高的神灵,万物的主宰。东汉王充则认为天是自然的物质实体。唐刘禹锡提出天人不相预,反对天命论。北宋张载认为天即太虚之气。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否定了天的人格意义,代之以绝对精神。王守仁则以心规定天,“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反映了对天的认识的分歧和思维的进步。 道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本义是人所行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本原等意义。春秋时“道”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行为准则。孔子少言天道,注重人道。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儒家后学则着重阐发了“道”的伦理意义,所关心的仍是人道。到《易传》,才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以“道”为天地万物运动变化最根本的规律。这种理论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韩非子把“道”说成是万物所依循的总规律。西汉董仲舒用道来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性。宋明理学家在发扬儒学之时,吸收了道家和《易传》的思想,把道规定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最高本体。 德道德,品德。指人的品质或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善恶价值。西周统治者提出“德以配天”。春秋以后,德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品性。儒家以德为人的本性,恭宽信敏惠,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提倡德治。道家也以道为本,德为道之用,但认为大道自然无为,朴素无德,主张绝圣弃智,至德即是无德。 礼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规范与礼仪的总和。 理又称天理。主要涵义有:事物运动变化的固有秩序和规律、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事物的本质和本性、宇宙万物的本体等。 性中国古代初指人的天性或本性。孟子强调以人的道德素质(仁义礼智)为人性的主要特征,并认为在性中已蕴有这些道德素质之萌芽。荀子则提出性作为人生来就有的本性应是恶的,只有通过后天的改造才能产生善的德行(礼义)。宋明理学中,强调性即是理,或同时又强调心即性。因而性具有联结人的精神活动与宇宙本体的超验的性质。 气本义为云烟、云气。后用以指无形状的充塞于整个宇宙的弥漫性物质,是构成物质存在的基本元素。 天人之辩中国哲学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关系的争辩,涉及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王霸之辩中国古代两种统治方法和政治理想的争辩。王指王道,即先王之正道。孟子以王道与霸道相对,认为施行仁政,以德服人者为王道。霸指霸道,即凭借武力假行仁义以征服别人的政治统治方法。霸道以武力压服别人,不能使之心悦诚服。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韩非则提倡霸王之道。秦汉以后王霸并用。到宋代,王霸之辩更演为社会历史观的争论。朱熹和陈亮进行了数年的争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卷

精品文档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我国的秘书工作孕育于() A.部落联盟昌盛时期B.原始人群时期 C.氏族公社时期D.部落时期 2.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除有了文字和公务文书外,还须有() A.社会组织领导部门B.原始人群 C.社会组织D.氏族组织 3.《尚书》收录的文献起自() A.三坟B.五典 C.尧典D.九丘 4.印章出现于() A.夏B.西周 C.春秋D.战国 5.古代书写在竹、木片上的文书称() A.甲骨文书B.金文文书 C.简牍文书D.缣帛文书 6.太史寮中的柱下史是指() A.太史B.御史 C.内史D.外史 7.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是() A.夏B.商 C.西周D.秦汉 8.汉代统兵将军设有作为参谋、文书部门的() A.幕府B.郡府 C.都尉府D.尉史府 9.历史上设置首个名实相符的秘书工作机构的是() A.曹操B.汉献帝 C.曹丕D.刘放 10.唐武则天时期始设的匦使院,其性质是() A.文书工作机构B.档案工作机构 C.信访工作机构D.决策工作机构 11.古代公文的“花押”或“花书”,即为今日之() A.保密制度B.校核制度 C.摘要制度D.签名制度 12.唐代规定,凡中书舍人在处理有关军国大政的公文时,必须“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这一制度称()A.票拟B.五花判事 C.副署D.花书 13.唐、宋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 A.初创时期B.确立时期 C.融合时期D.成熟时期 14.我国历史上最为发达的驿传制度出现在() A.秦代B.汉代

中国哲学史作业及答案

《中国哲学史》期末作业及答案 1.荀子的性恶论 (1)荀子反对孟子宣扬的天赋道德观念的“性善论”,提出了与之相对的“性恶论”。 (2)荀子以自然资质为“性”,认为“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这种天就的、自然禀得的性与欲相连,是恶的,所以人生来就好利、嫉妒、喜声色等。人性是恶的,若顺其自然发展,就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夺、残杀,导致社会混乱。 (3)“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观。荀子明确了“善”“恶”的含义,认为“善”即是一切行为都符合封建的道德规范,服从封建礼仪制度,“恶”即是破坏封建统治秩序。正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才需要圣人去引导、教化。“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即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有“善”是人为的结果。人的本性只是一种原始的质朴材料,而人为则是用礼仪道德加工后的成品。没有礼仪道德的加工,人的本性也不能变得完满美好,圣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把“性”和“伪”很好地结合起来。“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 (4)“所积而致”的成圣之道。荀子认为道德的最高要求便是“成圣”。他认为在天生的情性方面,君子与小人无异,君子之所以能成圣,在于后天的努力。荀子在强调要努力修习“成圣”的根本途径的同时,也强调了以礼义去导化百姓的巨大作用。 (5)荀子的性恶论仍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又企图把它说成是具有超阶级性的。 2.荀子的认识论 (1)荀子认为“形具而神生”,即先有人的形体,然后才有人的精神活动。人的精神活动必须依赖于“耳目鼻口形”和“心”等器官。肯定了人具有认识能力,客观事物可以被认识,“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可知论) (2)他肯定了知识、才能来自客观,人只有与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构成知识和才能。他把认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通过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相接触,获得初步的认识,并重视经验知识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次,通过“心”的思维作用,对感官得到的初步知识加以综合、分类、整理。“心有征知”,即“心”的认识作用更深入,有统率感官,检验感觉,得到正确认识的作用。“征”即“检验”之意。 (3)他认为,要得到正确的认识,必须使“心”保持“虚壹而静”(是对《管子》四篇关于认识主体思想的发展)。“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虚”,是指不要为已有的认识妨碍将要接受的认识;“壹”是说不使同时接受的不同知识互相妨碍;“静”,就是不要使幻想、假象扰乱正确的认识。保持“心”的“虚壹而静”十分重要,可使头脑达到“大清明”,而不为客观的片面性所蒙蔽,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4)荀子重视理性认识,看到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准确,克服了墨子经验主义缺陷,具有积极意义,但却夸大了“心”的作用,表现出唯理论倾向。 3.荀子的逻辑思想 (1)在名实关系上,荀子认为“实”是第一性的,“名”是第二性的,“制名以指实”,“实”是客观存在,“名”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用来说明客观事物,用以表达、交流思想的,名由实派生。 (2)荀子分析了概念的分类。事物的类有大小、种属,所以概念也有大小、种属关系,高一级的类概念,称为“共名”,低一级的类概念,称为“别名”。两级的区分是相对的,最高最普遍的概念是“大共名”,如“物”之概念。事物的一个大类是“大别名”,如“乌兽”。 (3)荀子研究了判断和推理的性质和作用,认为判断是用几个不同概念来表达一种意思,推理是用前后一致的概念来反复说明事物的情况,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3)荀子指出了当时诡辩论中的三大谬误:(一)“惑于用名以乱名”,就是说混淆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杀盗非杀人”;(二)“惑于用实而乱名”,即是说,用个别事物的相对现象,否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