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与矫治

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与矫治

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与矫治
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与矫治

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与矫治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得空巢老人的比例不断上升,空巢老人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各种心理障碍日益突出。空巢老人心理障碍产生及危害,都需要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并及时提出矫治方案,让空巢老人不再孤独。

一、空巢老人心理障碍的表现方式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人群。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的上升,我国迅速步入老龄社会,截止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有资料预测,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将占到整个老年人家庭数的80%。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障碍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为失落、孤独、焦虑、抑郁等,通过定期分析全所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护理,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空巢老人的心理障碍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指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空巢老人的失落感主要来源于子女都不在身边,使得老人们得不到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照顾,人生价值、生活目标迷茫及社会角色转换不及时。忙碌的生活节奏突然被破坏,部分老人无法很快适应。

2、寂寞心理

寂寞心理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有些老人性格内向,不愿与其他人沟通,心里的问题无法倾诉,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空巢老人退休后,与社会交往减少了,特别是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在家中生活,好像被社会遗忘,自信心受到了影响,也加深了孤独感。

3、衰老心理

衰老表现为结构和机能的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减弱。步入老年期后,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逐渐减退。部分老年人会患上各种疾病,有些患病老人担心疾病的治愈情况,对于疾病治疗缺乏信心,心理负担较重,加快了衰老的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