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建议,政策]美国退出QE政策预期、影响及应对建议

[美国,建议,政策]美国退出QE政策预期、影响及应对建议

[美国,建议,政策]美国退出QE政策预期、影响及应对建议
[美国,建议,政策]美国退出QE政策预期、影响及应对建议

美国退出QE政策预期、影响及应对建议

摘要:本文就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逐渐强化的情势下,美国QE政策退出的预期前景,以及美联储退出QE的对我国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美联储、货币政策;QE退出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预期前景

二、QE退出对全球的影响

三是将进一步使得资本流动发生逆转。金融危机以来,美元长期弱势及零利率,投资者以极低的成本套入美元,然后投资于高利率或高收益的国家,获取高额回报。一旦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势必会引起美元大规模回流,将导致其他国家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一方面预示着此前国际市场大量廉价美元充斥的格局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也是以官方的身份确认美国经济复苏的程度,增强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将进一步加快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向美国。

三、QE退出对我国的影响

(一)流动性紧缩产生的衍生风险

三是短期内不利于债券市场。短期内,QE退出将推升债券市场收益率。伴随着市场上QE退出的预期强化,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且面临持续上行压力,其作为全球无风险资产的基准,亦将抬升全球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包括中国。此外,QE退出导致的国内资金收紧效应亦会限制我国债市表现,后期我国整个资金利率的中枢都会有所上移;资金成本的上升亦会对我国债市收益率带来上行压力,同时压低债券价格,银行交易账户债券投资形成损失的预期加大。

五是短期内将抬高资金价格不利于实体经济融资。对国内实体经济而言,首要的风险还是来自于外部流动性转向的冲击。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减少,会进一步向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叠加效应,在短期内显著提升利率水平和金融产品的收益率水平,不利于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比较轻微的情况是,外部流动性减少加上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导致信贷以及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降低、抬高资金成本,影响生产、投资活动。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外资撤出可能带来房地产、土地等资产价格的大幅调整,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从实体经济来看,在原本就没有得到银行信贷资金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如果QE退出带来资金的迅速外流,会使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更加谨慎,“钱荒”再度出现也是大概率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实体经济资金紧张的矛盾会更加激烈,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也会更大,继而对就业、居民收入提高、社会稳定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二)汇率不利变化产生的衍生风险

二是实际有效汇率可能升值不利于对非美国家出口。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无疑美元是一篮子货币中的权重货币,美元进入强势周期,且篮子中的其他货币未同步进入升值周期的话,可能出现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但同美元一起对其他货币升值的情况,显著增加对非美国家的出口成本。

四、建议

2014年是我国经济改革深化的重要一年,国内金融管理体制、涉外金融管理方式都可能进行重要调整。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使用范围的拓宽更反映了其在国际经贸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尽管短期内美国为支撑经济发展需要还不会取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向实体经济注入的流动性已经大幅减少。为尽量降低美国QE退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外部性”,应充分把握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关系,探索多项政策的协同配合。

(一)抓住QE退出机遇期,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QE退出可能会引起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波动增大,也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贬值预期,进而形成双向波动的局面。我国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推进实现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随着经济金融实力的上升,我国需要从全球视角审视和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面对美联储QE退出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是应对可能冲击、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必然要求。下一步,我国要坚持以基本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决定人民币合理汇率的形成机制,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参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设定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阀值,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和相对稳定。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减少开支并降低本币对冲美元的需求,降低对美元的关联强度,有效规避汇率变动不利影响。

(二)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审慎开放资本账户

美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资金将可能大规模流入中国,因此,中国要加强外汇流入流出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流入中国热钱的冲击目标、渠道和方式的分析及评估,提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遏制热钱流入。我国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但不能因此停止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要渐进、稳健、有序地推进。在当前的国内外背景下,我国应在宏观审慎与资本账户开放之间取得合理平衡,谨慎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不能为了一味达到发达国家要求的平衡而忽视自身实力。

(三)推进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防范金融体系潜在风险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影子银行和理财产品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潜在的重要风险点,要注意防范QE退出的负面效应引爆其中一环。所以,要加强对外汇贷款的控制并稳定中国股市和楼市,给热钱传递出合理预期。热钱急进急出、外汇占款减少,可能会导致货币供给渠道发生变化,影响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一旦出现紧缩效应传导到经济金融体系,可能会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加强对短期资本和热钱流动监管,建立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机制。要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外部约束力,有

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研究出台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过热问题的综合措施,推进房地产税试点扩围,稳定地方政府财源,合理划分中央地方支出责任。加强对金融机构与影子银行间存在的交叉关联业务、金融机构跨市场理财等涉及影子银行业务的项目进行监管,揭示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潜存的风险隐患,引导金融机构合规稳健经营,做好相应的压力测试,鼓励商业银行改变简单依赖央行流动性支持的传统思路,通过自主精细化管理应对新的挑战。

(四)增强外汇储备多元化,寻求安全和盈利的平衡

中长期看,随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和美国经济的好转,通胀预期强化,美联储在退出QE和回收流动性的过程中,会较大规模地抛售美国长期国债和机构债,将导致美国债券利率上升和价格下跌。作为美国国债的海外最大持有国,在保持我国持有美国国债存量基本稳定的同时,积极调整国债的期限结构,防范利率波动的风险,要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增量的使用范围。分散外汇储备投资,在外汇与黄金之间也要寻求储备平衡,加大对石油、原材料等资产以及高技术产品的购买。创新外汇储备管理方式,加大资源能源以及高附加值设备和技术的进口,设立外汇投资产业基金,推动企业“走出去”支持实体经济服务迫在眉睫。

(五)加强沟通与协作,推进宏观政策协调

我国有必要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平台,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的政策交流与沟通,保持彼此之间政策的协调性,从全球、双赢、负责任的视角综合决定政策调整和审慎监管。通过双边或多边平台,加强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合作,增强各国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执行配合,合作开展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积极进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减轻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对各国经济的干扰。我国应积极借助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APEC等多边平台,推进多边贸易进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向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迈进。在贸易中建立货币互换协议,推动本币结算或采取商品互换的方式,减少美元结算,积极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影响。要建立健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增强各国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和执行配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