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颡鱼寄生虫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黄颡鱼寄生虫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黄颡鱼寄生虫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黄颡鱼寄生虫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黄颡鱼寄生虫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摘要综述了黄颡鱼常见寄生虫病害的症状、流行、危害以及病原的研究概况,并就其防治方法,尤其是中草药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黄颡鱼;寄生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 s965.2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212-02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s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seudobagrus),我国各水系干支流及湖泊水库中均有分布。黄颡鱼以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和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池塘精养和网箱养殖均可,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随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黄颡鱼的病害尤其是寄生虫病日益突出。现就黄颡鱼寄生虫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黄颡鱼寄生虫病害病原的研究概况

黄颡鱼体内和体外寄生虫多达60多种[1],许多学者对这些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外部形态进行了研究和报道[2-7]。20世纪90年代,马立农采用剖查法检测到黄颡鱼体内外寄生虫有15种[8],并对黄颡鱼线虫病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9];汪少平对我国江西、辽河、江苏、湖北和福建区域的黄颡鱼寄生蠕虫进行了归纳和分类[10]。近年来,国内有关黄颡鱼寄生虫的寄生特性、季节动态和感染状况等生态学的研究相继展开,如方建平等报道了鳔等睾吸虫和黄颡异钩棘头虫对黄颡鱼的寄生状况[11,12];2003年姚卫建对黄颡鱼鳃

《动物寄生虫病学》测试试题(A卷)

《动物寄生虫病学》试题(A卷)

————————————————————————————————作者:————————————————————————————————日期: 2

《动物寄生虫病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带虫免疫:寄生虫感染常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清除,而是维持在低水平。(非消除性免疫) 3、二宿主蜱:蜱的幼虫及若虫在同一个宿主体上吸血,而成蜱则寄生于另一个宿主,饱血后落地产卵。 4、孢子生殖:有性生殖后形成合子,合子再分裂形成许多子孢子的过程。 5、生物性传播:节肢动物传播病原体最重要的途径。在传播者体内要经历发育或/和繁殖的过程。(只有在传播者体内发育或/和繁殖后才具有感染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肝胆管,中间宿主是椎实螺科的淡水螺,治疗动物肝片形吸虫病时可选用三特、肝蛭净等药物。 2、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畜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间宿主是湖北钉螺,治疗动物日本血吸虫病时可选用三特、肝蛭净等药物。 3、布氏姜片吸虫寄生的终末宿主是猪和人,寄生部位是小肠。 4、猪囊尾蚴寄生的宿主是猪和人,成虫名称是猪带绦虫;成虫寄生的终末宿主是人。 5、细粒棘球蚴主要寄生于牛、羊的肝和肺,治疗动物细粒棘球蚴病时可选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等药物。 6、扩展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 ,中间宿主是甲螨或地螨类,治疗动物扩展莫尼茨绦虫病时可选用吡喹酮等药物。 7、疥螨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痒螨寄生于动物的皮肤表面;蠕形螨寄生于人和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治疗动物螨病时可选用伊维菌素等药物。 8、猪后圆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细支气管,中间宿主是蚯蚓,

黄颡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贴士:黄颡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一、出血性水肿病 1、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2、流行情况及危害: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一经出现该病,则明显形成病鱼的大批死亡现象。该病在黄颡鱼养殖中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3、防治方法:①捞出病情严重的黄颡鱼,换掉原池水的1/2;然后对病重池与原池用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用量为0.2公斤/亩·米,每天1次,连续3天。②在投喂鱼肉浆或鲜鱼块时添加1%的食盐,定时、定点投喂。 二、肠炎病 1、症状:病鱼离群靠近岸边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疾病早期,剖开鱼的肠管,可见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粘液,血脓充塞肠管。严重时更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 2、流行情况及危害: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 3、治疗方法: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以下均同),然后全池遍洒,用量为0.7公斤/亩·米。②优氯净(含有效氯56%)全池遍洒,用量为 0.35公斤/亩·米。③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用量为1.35公斤/亩·米。 三、车轮虫 1、症状: 虫体寄生鱼的皮肤、鳃、鳍等部位,刺激鱼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病鱼焦躁不安,离群独游,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 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防治: 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4~0.5克全池泼洒或用车轮必杀、杀虫克星等全池泼洒。 四、“一点红”病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诊治

科学养鱼1999年第12期Scientific Fish Farmin g1999(12) ?26? 我们于1999年4月至6月从湖南常德西洞庭人工混养池塘调运黄颡鱼亲鱼176尾,在水泥方池内进行人工强化培育。在培育期间,部分亲鱼出现体表、鳍条充血,腹部肿大等症状,并发生死亡,我们对其病因、病症及防治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告如下: 一、养殖概况 亲鱼于1999年4月22日从常德西洞庭人工混养池 塘购买,雌雄比1∶1,雌鱼规格为50~100克/尾,雄鱼规格为100~200克/尾,放养于规格为214米×213米×015米的水泥方池内,放养密度为32尾/米2,保持水深45厘米。水面上放置占1/3池面的水葫芦供亲鱼遮荫避光和净化水质用。每天投以干虾和剪碎的小杂鱼,投饵率为1%~3%,定时用小型增氧器增氧,定期换水,每次换掉原池水的1/3。 池鱼从5月1日开始发病,5月5日出现死亡,5月6日将池鱼全部捕起,选出病情严重的亲鱼30尾,转入另一同样大小的方池内隔离治疗。同时,对原池亲鱼采用外用与内服并举的方法进行防治,并加强管理。 二、病症与病因分析 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病鱼食欲下降,甚至闭口不食。运动失调,常离群悬垂于表层水体的水葫芦根下,感染快,死亡率高。 我们将胃、肠内含物与体表粘液压片检查,没有发现寄生虫。然后,抽取5毫升病鱼腹腔积水注入到放有健康小鲫鱼、水体体积为1米3的小水泥方池内,水温28℃,2天后,鲫鱼出现暴发性出血症状,发病率90%,并出现死亡。因此,我们初步诊断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引起。 从天气和饲养管理情况来看,5月1日以前为连绵阴雨天,气温、水温均较低,在14~15℃之间,而5月1日以后,天气转晴,由于养殖池水体小,到5月4日水温迅速升高至27℃,水质恶化,呈浓绿色,透明度降至20厘米以下;而投喂的鲜鱼块没有处理直接投喂,干虾采用遍洒法,没有及时捞残,有可能造成消化道感染。同时,初入池的黄颡鱼由于不适应环境,活动激烈造成皮肤磨损,从而导致病菌感染,病情恶化。 三、防治与效果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采用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病进行防治。 首先,捞出病情严重的亲鱼,换掉原池水的1/2;然后对病鱼池与原池用013毫克/升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将干虾磨成粉后添加30%的三粉与012克的四环素做成药饵30克,每天1次,连喂3天;坚持在鲜鱼块中添加1%食盐定时、定点投喂。同时,加强管理,勤捞残渣剩饵,高温时增大换水量。 通过治疗,隔离池中病情严重的亲鱼,因大多数亲鱼不摄食,疗效不显著,一周后,死亡率达90%。而原池中病情较轻者,腹水症状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到6月10日人工繁殖实验结束,亲鱼没有再发病。可见加强水质与投饲管理能有效预防此病。 湖南省常德师院生物系 罗玉双夏维福刘良国姜新生 邮编415000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诊治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授课人孔德利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一节概述 一、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是一种“生物性刺激物”,是有害的,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等不问,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 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二)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 寄生虫常以经口吃人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降低等。 (三)毒素的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四)引入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主时,将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第二节畜禽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 1、猪疥螨病 病猪患部发痒,经常在猪舍墙壁、围栏等处摩擦,经5~7d皮肤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包,时间稍长,脓包破溃、结痂、干枯、龟裂,严重的可致死,但多数表现发育不良,生长受阻。 2、弓形体病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废绝,尿黄便干,体温呈稽留热(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到后期病猪耳部、腹下、四肢可见发绀。 3、猪蛔虫病 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肠壁、肝、肺脏中发育形成一个移动过程,可引发肺炎和肝脏损伤,有的移行到胃内,造成呕吐,剖检时可见蛔虫堵塞肠道。 4、旋毛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本虫常呈人猪相互循环,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 2、定期进行驱虫一般猪场每年春秋二季对种猪群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时驱虫 一次。 (三)常用治疗药物 1、敌百虫先将敌百虫按1%浓度制成药液,清洗患部。每天1次,连续用3~4d。内服可按每公斤体重

黄颡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黄颡鱼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出血性水肿病 1、发病原因:是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2、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表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鱼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无食,胃苍白,肠充满黄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流行情况及危害:在高温季节易暴发,且来势凶猛,蔓延快。该病在苗种及成鱼饲养阶段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就经常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 4、治疗方法:捞出病情严重的鱼,换掉半池水,然后用0.3 mg/L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每天1次,连续3天。服氟尔康,每千克饲料添加2 – 3 g,每天投喂1次,连续3天。投喂鱼肉浆或鲜鱼块时添加1%的食盐,要定时、定点投喂。 二、肠炎病 1、病原体:肠型点状气单胞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离群靠近岸边独游,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能吃食。疾病早期,剖开鱼的肠管,可见肠壁和食道局部充血发炎,肠腔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量食物,肠黏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肠、食道、胃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壁只有淡黄色黏液,脓血充塞肠管。严重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上皮细胞的顶端及纹状缘受损,黏膜褶顶部的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充血,黏膜褶底部的上皮细胞结构清晰可辨,杯状细胞显著增加,肠腔中有大量黏液和渗出的纤维素样物质。疾病后期肠上皮细胞坏死解体,在肠腔中可看到大量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小片的肠上皮以及少量红细胞,固有层的毛细血管扩充血,炎症细胞浸润,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肿胀,平滑肌细胞肿胀、变性。 3、流行情况及危害: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

动物寄生虫病PCR诊断技术

动物寄生虫病PCR诊断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是一种既敏感又特异的DNA体外扩增方法,它可将一小段目的DNA扩增上百万倍,其扩增效率使得该方法可检测到单个虫体或仅部分虫体的微量DNA。通过设计种、株特异的引物,此法只扩增出种、株特异的PCR产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而且PCR 技术的操作过程也相对简便快捷,无需对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可以克服抗原和抗体持续存在的干扰,直接检测到病原体的DNA,既可用于虫种、株的鉴别,动物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又可用于动物寄生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随着PCR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它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实验目的要求 掌握PCR诊断技术所涉及实验的基本原理,全面熟悉PCR诊断技术的操作过程,其中包括寄生虫DNA 的提取、PCR引物的设计、PCR条件的优化、对目的片断的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结果分析、PCR产物的纯化等等。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 (一)寄生虫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纯化 1.虫体材料。单个虫体。 2.器具。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TGL-16G高速台式离心机、旋涡振荡器、微量取液器及配套吸头、微量离心管、一次性注射器、微型眼科镊、微型眼科剪刀、玻璃平皿、滴管、有机架等。 3.试剂。 (1) 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tetra acetic acid,EDTA)、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 (Hydroxymethyl) Aminomethane-HCl,Tris-HCl)、氯化钠、蛋白酶K(25μg/μl)、异丙醇(80%)、双蒸水、灭菌超纯水等。 (2) DNA裂解液:500 mM NaCl 70 μl 、100 mM Tris-HCl(pH 8.0)30 μl、50 mM EDTA(pH 8.0)150 μl、10%SDS 30 μl。 (3) Wizard TM DNA Clean-Up 试剂盒或类似的DNA提取试剂盒。 (二)PCR扩增及琼脂糖电泳 1.材料。提纯的虫体DNA。 2.器具。超净工作台、微型高速台式离心机、微量取液器(2/20/200/1000 μl)、PCR扩增仪、琼脂糖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微波炉、4℃/-20℃冰箱、紫外透射仪、微型离心管(200/500/1500 μl)、有机架、一次性手套、透明胶带、量筒(100 ml)、三角瓶(500 ml)等。 3.试剂。 (1) 10×PCR Buffer(无Mg2+)、dNTP(2.5 mM each)、ddH2O 、MgCl2(25 mM)、Primers、Ex Taq 酶(5 U/l)、琼脂糖、EB(10mg/ml)、Tris碱、硼酸(Boric acid)、去离子水、EDTA(0.5 mol/L,pH 8.0)、10×载样缓冲液。 (2) 0.5×TBE缓冲液:准确秤取Tris碱5.4g,硼酸2.75g,充分溶解于800 ml去离子水中,加10ml 0.5 mol/L EDTA(pH8.0),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 (三)PCR扩增产物的纯化 1.材料。PCR扩增产物。 2.器具。TGL-16G高速台式离心机;三用电热恒温水箱;微量取液器(2/20/200/1000 μl)、琼脂糖

黄颡鱼常见疾病

黄颡鱼常见疾病 机械损伤 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0%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1、出血性水肿病 ⑴病原:系细菌性疾病。 ⑵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喉皮肤破损充血呈圆洞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糜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冻胶状黄色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该病在苗种和成培育时期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在温季节暴发,来势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则出现明显病鱼大批死亡现象。 (3)防治方法 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食盐。 2、肠炎病 ⑴病原:点状产气单孢杆菌。 ⑵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病情较轻者,食道和总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浓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3)防治方法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2~3%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进行投喂;全池泼洒每立方0.5g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脱1ppm的漂白粉。每千克饲料中加土霉素饲料粉0.4--1克,连续5--7天。 3、水霉病 ⑴病原:水霉菌。 ⑵病症: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离群独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多因在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⑶防治方法 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mg/L浓度,2天

(完整版)动物寄生虫课程标准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动物寄生虫病》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3011)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高职高专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兽医卫生检验、兽药生产与营销、特种经济养殖等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三年制大专、五年制高职高专生。 二、课程性质 《动物寄生虫病》是包含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的综合学科,是动物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依据我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生源等特点,本课程为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在动物医学等专业目标培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城郊型农业集约化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以及爱玩动物的不断增加,动物寄生虫的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三、参考学时 施教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8学时,课堂实训16学时。 四、学分 3学分 五、课程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畜禽寄生虫病以及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为从事相关的管理与技术监督工作、畜牧业养殖生产及专门的兽医师工作奠定基础。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追踪本学科科技发展的能力。既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又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教育三者的关系,使培养能力和业务素质贯彻教学的始终。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和电化教学,并充分利用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动物寄生虫病诊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岗位需要,为从事兽医、畜牧兽医工作奠定基础。。 (三)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掌握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制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使学生了解动物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科学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动物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等。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就某一局部地区进行一般的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能对其中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作出比较正确的分析,制订出在原则上比较正确、一般可行的防止措施,并能提出进一步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指导,以职业技能为课程内容,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课程核心,以“双师型”教师为课程主导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在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病的防制能力和考察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病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内容纲要 (一)理论教学标准 动物寄生虫病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阐述动物寄生虫学的基本知识、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免疫、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的基本原则。各论按寄生虫的分类系统编排,包括动物蠕虫病学、动物蜘蛛昆虫病学、动物原虫病学等三个方面。在每个疾病中又分为通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和其它寄生虫病三个方面。大纲中所列疾病均为常发多见的动物寄生虫病。 第一章总论(8学时)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寄生生活的概念、寄生虫及宿主的类型、相互关系以及寄生虫的分类原则。 2、掌握寄生虫病发生的条件和流行特点,基本掌握寄生虫病免疫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掌握寄生虫病诊断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查,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掌握寄生虫病防制的基本原则,对动物寄生虫病进行预防、控制。 课程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 1、主要内容 ⑴寄生现象 ⑵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

黄颡鱼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水产动物病害学结业作业 姓名夏理海 班级渔业S161 学号201672400 指导教师苏应兵 院系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16年10月12日

黄颡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姓名:夏理海班级:渔业s161 学号:201672400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黄颡鱼是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它以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随着黄颡鱼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黄颡鱼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在生产中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疾病防治是提高养殖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黄颗鱼在自然环境中抗病力很强,其原因是自然生态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较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放养密度大,加之投饵、施肥等使池塘的生态环境渐趋恶化,病原微生物即大量繁殖,黄颗鱼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养殖黄颗鱼中,病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研究,目前已发现的黄顺鱼疾病有二十余种。现就黄颖鱼疾病防治问题综述如下。 一、细菌性疾病 1、黄颡鱼红头病 1.病原现已确定黄颡鱼红头病的病原为鲇鱼爱德氏菌。 2.症状该病在临床上根据症状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急性败血症型、慢性“红头病”型。急性败血症型发病急,死亡率高,一般在水温迅速升高或者水质恶化的情况下暴发,主要症状为: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或在水面呈间歇性螺旋状转游,病鱼腹部膨大,鳍条基部、下颌、鳃盖、腹部可见到细小的充血、出血斑,肛门及生殖孔充血、出血、外突等。慢性“红头病”发病慢,病程长,可达一月有余。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发展,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缓游、反应迟钝。后期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发红,在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因此,养殖户又称该病为“红头病”、“红头顶病”、“红脑门”等。 3.流行情况黄颡鱼红头病发病流行的水温在 18~28℃,于每年的4-6月和9-10月暴发,主要危害25~100克的黄颡鱼鱼种或成鱼,该病传染性强,发病感染 10%~30%,死亡率可达70%,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预防方法:①调控水质。养鱼先养水,水质关乎养殖的成败。平时应定期使用有益菌改善水质,如EM原露,也可适量放养鲢鳙鱼。②定期杀虫,防止二次感染,可在每年 4、5、9月各进行一次杀虫,同时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细菌感染。③增加溶氧,在疾病流行季节可适当增加开机时间。④发病季节,

动物寄生虫病学

《动物寄生虫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二宿主蜱:蜱的幼虫及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吸血,而成蜱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吸血,饱血后落地产卵。 3、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 4、免疫逃避:寄生虫能在具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生存,甚至可以繁殖,不为宿主所消灭的现象。 5、机械性传播:昆虫本身是病原发育、传播所不必需的,仅在其体表暂时存活。如虻传播伊氏锥虫。 (二)填空题 1、片形吸虫病的病原包括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动物生前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为循序沉淀法。 2、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性阶段为尾蚴,该虫体寄生于人畜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其中间宿主为钉螺。 3、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的脑和脊髓,其成虫名称是多头多头绦虫,该绦虫寄生的终末宿主是犬等肉食动物。 4、扩展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羊的肠道;中间宿主是地螨;治疗动物扩展莫尼茨绦虫病时可选用丙硫咪唑(吡喹酮或甲苯咪唑)等药物。 5、疥螨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皮肤表皮层,痒螨寄生于动物的皮肤表面,蠕形螨寄生于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 6、棘钩瑞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终末宿主是,治疗棘钩瑞利绦虫病可选用等药物。 7、双芽巴贝斯虫寄生于牛的红细胞,传播媒介是微小牛蜱,治疗牛双芽巴贝斯虫病时可选用三氮脒等药物。 (三)单项选择题 1、前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B ) A.蚂蚁 B.蜻蜓 C.草螽 D.淡水鱼

2、泡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是(A ) A.猪 B.剑水蚤 C.甲螨 D.兔 3、羊仰口线虫寄生于羊的(C ) A.真胃 B.瘤胃 C.小肠 D.盲肠 4、毛首线虫的感染途径是(B ) A.经皮肤感染 B.经口感染 C.胎盘传播 D.接触传播 5. 环形泰勒虫寄生于牛的(B ) A.肝脏B.有核细胞和红细胞C.心脏D.肺脏 6、牛皮蝇蛆的宿主是(B ) A.猪 B.牛 C.羊 D.鸡 7. 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的(B ) A. 小肠 B. 腹腔 C. 脑 D. 肌肉 8 引起鸡盲肠肝炎的病原体是( C ) A.住白细胞虫B.鸡盲肠球虫C.组织滴虫D.异刺线虫 9. 下列不属于内寄生虫的是(A ) A.微小牛蜱B.猪带绦虫C.姜片吸虫D.钩虫 10. 疥螨的主要传播途径是(D ) A.经皮肤感染B.经口感染C.自体感染D.接触感染 四、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寄生虫病中,可选用丙硫咪唑治疗的有(AC ) A.鸡蛔虫病B.弓形虫病C.肝片吸虫病D.鸡球虫病 2. 姜片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要经过以下几个发育阶段( ABCD) A.胞蚴 B . 尾蚴 C.囊蚴 D.雷蚴 3. 寄生在犬小肠内的寄生虫有( AC ) A.犬蛔虫 B.犊新蛔虫 C.犬钩虫 D.犬恶丝虫 4. 寄生在牛、羊肝脏胆管的吸虫有( AC ) A.肝片吸虫 B.前后盘吸虫 C.双腔吸虫 D.阔盘吸虫 5. 属于鸡球虫病病原的有(ACD ) A.堆形艾美耳球虫 B.斯氏艾美耳球虫 C. 柔嫩艾美耳球虫 D. 毒害艾美耳球虫(五)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动物寄生虫病试题

家畜寄生虫学试题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寄生虫的学名为()。 ①英文命名②瑞典文命名③由属名加种名④由种名加属名 2.患蠕虫病时,动物体内白细胞增数的是() ①嗜中性白细胞②淋巴细胞③嗜碱性白细胞④嗜酸性白细胞 3.猪鞭虫寄生于() ①胃②小肠③盲肠④结肠 4.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传播媒介是() ①蚊②蚤③蠓④吸血蝇 5.鸡吞入蚯蚓感染异刺线虫病,蚯蚓是异刺线虫的() ①中间宿主②终宿主③贮藏宿主④补充宿主 6.前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①扁卷螺②钉螺③锥实螺④淡水螺 7.肝片吸虫的感染性阶段为() ①胞蚴②囊蚴③尾蚴④毛蚴 8.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 ①淡水螺②陆地螺③剑水蚕④蜻蜓幼虫 9.下列绦虫中那种绦虫有子宫孔() ①细粒棘球绦虫②曼氏迭宫绦虫③泡状带绦虫④豆状带绦虫 10.微小牛蜱是() ①一宿主蜱②二宿主蜱③三宿主蜱④多宿主蜱 11.蚋是() ①♀吸血②♂吸虫③♀♂都吸血④♀♂都不吸血 12.卡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是() ①库蠓②蚋③蚊④白蛉 13.包虫病的病原是() ①棘球蚴②多头蚴③细颈囊尾蚴④牛囊尾蚴 14.兔艾美尔球虫寄生于() ①小肠上皮②盲肠上皮③结肠上皮④胆管上皮 15.弓形虫特有的诊断方法是() ①饱和盐水浮集法②水洗沉淀法③毛蚴孵化法④色素试验 16.日本血吸虫寄生于() ①胆管②胰管③肠系膜静脉④前胃 17.克氏假裸头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是() ①似囊尾蚴②实尾蚴③钩毛蚴④囊尾蚴 18.下列属于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是() ①猪蛔虫病②弓形虫病③猪肾虫病④猪肺虫病 19.可经皮肤感染的寄生虫是() ①莫尼茨绦虫②捻转血矛线虫③猪蛔虫④反刍兽钩虫 20.我国牛双芽巴贝斯虫斯虫病的传播媒介是()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

黄颡鱼出血病治疗 黄骨鱼养殖池塘由于开春后改底较少,再加上5月份雨水较多,天气反复变化,容易出现泛底的情况。泛底导致水质混浊,水偏瘦,池塘溶氧低,氨氮亚盐居高不下,混浊水为细菌和病毒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导致急性出血病频发。一旦发病,养殖户多盲目选择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从最近走访的结果来看,客户普遍反映一般的药物治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么,黄颡鱼出血病到底该怎样治疗?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南海本地的实际情况,海大集团南海服务团队结合集团研究中心一起对出血病做了全面的研究。 一、出血病症状 1、外部症状 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鱼吃食减慢,严重时甚至不吃食。离群在池塘边游走或打转,有些悬垂于表层水体,只露出头(当地称“上吊病”),该病感染快,死亡率也很高。病鱼体表发黄,粘液增多,头部出血,眼球突出,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下颚发红,部分鱼躯体有点状出血,如图1、图2。 图1 头部出血 图2 病鱼外观

2、内部症状 解剖观察可见,腹部或胃积水,胃内没有食物或很少食物,胃表层血管严重充血。肝脏点状出血;脾脏点状出血,肠内也无食物,如图3。 图3 病鱼解剖图 二、出血病流行情况 发病时间:黄颡鱼出血病主要发生在每年4-5月的梅雨期和8-10月的高温期,其中5-6月和8-9月为高发期。 危害群体:鱼苗期主要是出血性水肿,规格3-5cm的鱼种容易患病,致死率很高;成鱼患病规格在0.1斤以上。 发病率:一般发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在30%-60%。 发病水温、pH:水温在25℃以上,pH6.5-8。 三、出血病致病菌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下可看到细菌呈短杆形态(如图4),鉴定为阴性短杆菌。

《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大纲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9281093 课程名称:动物寄生虫病学 英文名称:Veterinary Parasitology 开课学期:8 学时/学分:80/4 (其中实验学时:20)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必修课 开课专业:动物医学专业 选用教材:张西臣李建华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科学出版社(第三版),2010.01。 主要参考书: 1. 汪明主编,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3 2. 孔繁瑶主编,家畜寄生虫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09。 3. 杨光友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1 4. 李国清主编,兽医寄生虫学(双语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02 5. Edited by Richard J. Martin, Henk D. F. H. Schallig,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 General editor L. H. Chappel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执笔人:张西臣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其与家畜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等课程共同组成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畜、禽的寄生虫病及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及防制措施等,为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畜牧养殖业生产与管理及肉品卫生检验与技术监督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特点、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免疫特点以及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和综合防制措施。 2. 掌握重要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一、苗种培育 1、苗种培育池条件及清塘消毒。苗种培育池要求保水性强,进排水方便,水深1.5 cm左右,面积1-5亩。鱼苗培育池在放养黄颡鱼苗种前要彻底清塘消毒。冬季或早春将池水排干,让池底暴露日晒,以减少病害。挖出过多淤泥,修补堤埂,填好漏洞,整平池底。池塘出水口处的池底要比其它地方深10-20 cm,以利于干池时的鱼种捕捞。 在黄颡鱼苗下塘前10-15天,进水口要设置40-60目筛绢,过滤进水,以防野杂鱼和鱼卵进入池塘。同时用药物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野杂鱼及其它敌害生物。常用清塘药物有漂白粉和生石灰,用量:漂白粉10-15 kg/亩、生石灰100-150 kg/亩。 2、放养密度。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培养冬片鱼种的池塘,亩放黄颡鱼鱼苗万尾;7-8月份进行分池饲养商品鱼的鱼种池,亩放黄颡鱼鱼苗万尾。黄颡鱼鱼苗下池15天后,每亩搭配花白鲢夏花400-600尾。 3、肥水下塘。鱼苗培育时,初期采用肥水下塘发花,后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鱼苗下塘前6-9天,池塘注水至40-50 cm,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粪肥150-200 kg,或亩施绿肥200-400 kg。也可在鱼苗下塘前3-4天,亩泼洒生物肥(含活菌数×108个/克)3-5kg,培养浮游动物供鱼苗摄食。养殖中、后期,随着鱼苗的长大,要逐步加深池塘水位,

同时要视池塘水质肥瘦,适当追施腐熟粪肥或生物肥,保持水体肥度,使浮游动物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促进鱼苗生长。经过25-30天的培育,鱼苗全长基本达到3.0cm以上,此时就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转入摄食驯化阶段。 4、饲料及驯食投喂。黄颡鱼为肉食性鱼类。自然界中主要摄食螺蛳、小虾、小鱼、摇蚊幼虫、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但在人工喂养后期,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其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要求在38-45%。驯食方法:每亩鱼种池设置饵料台6-8m2,饲料台入水5cm左右,早晨7点前,傍晚6点后投饲诱食。用绞碎的鱼肉酱拌5-10%m范围内,边喂边敲桶,发生声响。以后,逐步缩小投喂范围,同时减少鱼浆比例,最后缩小到饲料台上。15天后改用集群抢食习性,驯食基本完成。再培育约一个月时间,鱼苗即可长到8-10cm。注意在饲料转换时,相邻的两种饲料要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且后一种饲料所占比例要逐步增加,让鱼适应。正常的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8%,具体投饲时要结合天气、水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饲量。 二、成鱼养殖 黄颡鱼的成鱼养殖可分为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两种。生产者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1、黄颡鱼主养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池塘均可进行黄颡鱼的养殖。池塘要求水深,面积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池塘清整消毒同苗种培育池。

动物寄生虫病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个1分) 1.对宿主来说寄生虫及其产物都是() ①异物②废物③营养物④处理后可利用之物 2.牛羊感染结节虫病是由于() ①吞食了感染性虫卵②吞食了感染性幼虫 ③吞食了中间宿主④感染性幼虫经皮肤钻入体内 3.在马胰腺内寄生的圆虫幼虫是() ①普通圆虫②无齿圆虫③马圆虫④小型圆虫 4.猪结节虫病的病原是( ) ①有齿冠尾线虫②后圆线虫③毛首线虫④食道口线虫 5.东毕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①扁卷螺②钉螺③锥实螺④豆螺 6.日本血吸虫寄生于() ①胆管②胰管③肠系膜静脉④前胃 7.牛粪内发现一种大型、灰白色、椭圆形、含有卵黄细胞的虫卵,它是() ①肝片吸虫卵②前后盘吸虫卵③阔盘吸虫卵④双腔吸虫卵 8.节片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是() ①蚂蚁②家蝇③金龟子④蛞蝓 9.裂头蚴的成虫是() ①贝氏莫尼茨绦虫②无卵黄腺绦虫③曼氏叠宫绦虫④阔节裂头绦虫10.马胃蝇是() ①♀吸血②♂吸虫③♀♂都吸血④♀♂都不吸血 11.驽巴贝斯虫的典型形状是() ①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成对梨籽形锐角相联,每个虫体2团染色质②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成对梨籽形钝角相联,每个虫体1团染色质③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4个虫体尖端相联构成十字形④虫体很小,圆环形、椭圆形、圆点形,杆形、逗点形 12.马媾疫锥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①吸血昆虫机械性传播②吸血昆虫生物性传播③健畜病畜接触感染④经口感染13.需水生植物作为传播媒介的寄生虫是() ①肝片吸虫②姜片吸虫③日本血吸虫④前后盘吸虫 14.马蛲虫病的病原是() ①尖尾线虫②类圆线虫③异刺线虫④异尖线虫 15.阔盘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 ) ①扁卷螺②钉螺③锥实螺④陆地螺 16.双腔吸虫寄生于() ①胆管②胰管③肠系膜静脉④前胃

黄颡鱼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黄颡鱼俗称嘎鱼、黄姑、黄腊丁等,因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天然水域黄颡鱼资源锐减,各地逐步兴起黄颡鱼人工养殖热,养殖过程中也陆续发生了一些病害。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较易从皮肤浸入体内,对药物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尤其要慎用硫酸铜和高锰酸钾。现将笔者几年来对黄颡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 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2%食盐水浸洗5分钟。 2、治疗以外消为主,使用溴氯海因0.3~0.4×10-6g/m3或等量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治愈。 二、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该病由细菌引起。 症状: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该病

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合理放养,每0.067公顷放鱼种2500~3000尾,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如“中水”降氨宁)或“科恩”生物净水剂调节水质,排除池塘有毒气体。 2、发病时,池塘使用二溴海因0.3~0.4×10-6g/m3全池泼洒,连续2次,病症严重者,尚需用颗粒型溴、氯消毒剂全池直接播撒1次。 3、饲料中添加克暴灵或鱼血康,添加量为4‰~5‰,连喂3~5天。若投喂鱼浆鱼块的,再加1%的食盐,治疗效果更好。 三、肠炎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症状: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2%食盐浸浴。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

浅谈动物寄生虫病防治现状与现代生物技术

浅谈动物寄生虫病防治现状与现代生物技术 关键词: 寄生虫病防治现状现代生物技术 新疆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好机遇,随着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要保证我区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不断地提高畜禽疫病的防治水平。 新疆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土地面积大,某些偏僻的地区缺乏防病意识,因此,畜、禽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流行严重、防治难度大,严重制约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分析我区畜禽寄生虫病防治现状,明确新世纪努力地目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提高我区畜禽寄生虫病防治水平将有积极的意义。 1 寄生虫病防治现状 近年来,我区畜、禽寄生虫病防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于一系列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些重要的畜禽寄生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保障人、畜健康,推动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寄生虫病的诊断方面 1.1.1 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诊断在基层广大兽医工作者一般根据某种寄生虫病特有的临床症状,如脑包虫病的“回旋运动”、疥癣病的“剧痒”、球虫病的“球虫性腹泻”或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寄生虫性特意症状来初诊;或调查了解某种寄生虫病的大体分布、流行现状、流行的有关环节和因素来综合分析,做出综合诊断。大多数寄生虫病,如消化道蠕虫病或绦虫蚴病,一般具有慢性消耗性、不显症状等特点;在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在变化;生物源性的寄生虫病,如肝片吸虫病等将会减少直至获得控制,而土源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鞭虫病等和一些通过接触性传播的寄生虫病,如螨虫病等将会有所增加。故上述诊断的弊病是当某些寄生虫病缺少特征性的症状或流行因素、条件变异时难以做出诊断。 1.1.2 实验室内病原检查直到现在,室内病原检查法在我区农、牧区的畜、禽寄生虫病的诊断上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对某些寄生虫病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许多蠕虫类寄生于宿主消化道或呼吸系统,虫体的某一个发育阶段即卵、幼虫、孕节等常随粪便排出。粪便中的卵、幼虫,常用涂片、浮集、沉淀和幼虫分离、幼虫培养等方法可检出;在实际疾病诊断过程中,大多数消化道蠕虫病的诊断基本上采用实验室内粪便检查法来做出诊断。针对一些寄生虫病的病原诊断方法,我区在采用较先进的方法,如采用尼龙筛集卵等方法改进粪便毛蚴孵化法、适当调整饱和溶液来提高虫卵浮集法的检出率等,提高了病原诊断的敏感性、节省人力物力。但室内粪便检查法仍然有一些检出速率低、操作繁琐、当感染率低时容易漏诊等弊病。 1.1.3 血清学诊断随着畜、禽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研究的快速发展,一些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如ELISA、IHA、Dot—ELISA等都被应用于畜、禽寄生虫病诊断。通过制备纯化的虫体抗原、分泌抗原或构建诊断试剂盒,以提高诊断效率。单克隆抗体技术、PCR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也在寄生虫病诊断中开始提倡应用。但有些偏僻区,由于经费短缺、实验条件差和实验设备不完善、缺少科研人员或技术员等原因无法应用血清学诊断,另外血清学诊断本身也监测技术特异性、敏感性还不够理想,不够规范化、标准化等局限性。 1.2 治疗药物 化学药物治疗仍是目前寄生虫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兽用寄生虫病治疗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滞后,经常或长期使用化药,尤其是长期地重复应用一种药物,将导致一些畜、禽产品药物残留严重或产生抗药性。在我区蠕虫类病最常用的药物有,内寄生虫药:硫双二硫粉、丙硫咪唑(肠虫净)、左咪唑、敌百虫、吡喹酮、越霉素、潮霉素、伊维菌素(伊力佳)、阿维菌素(阿力佳)。 外寄生虫药:敌百虫、双甲脒、二嗪农(螨力克)、敌敌畏、菊酯类药、阿维菌素(阿力佳)。梨形虫病最常用的药物有,三氮脒、咪唑苯脲、锥黄素(吖啶黄)、喹啉脲(阿卡普林)等。如据调查球虫病在

动物寄生虫病学__问答、论述

寄生虫习题 复习题(5)----问答、论述题 1. 影响寄生虫流行的自然因素包括哪些?举例说明自然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 2. 检查寄生虫虫卵的方法有哪几种?各种适于检查哪类寄生虫虫卵? 3. 猪弓形虫病在临床上有哪些主要症状?怎样防治猪弓形虫病? 4. 为什么说猪既是旋毛虫的终宿主又是旋毛虫的中间宿主? 5. 试述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6. 猪囊虫病的主要流行因素是什么?怎样预防? 7. 影响牛羊片形吸虫病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8. 简述牛羊莫尼茨绦虫的生活史流行因素,并据此提出防治莫尼茨绦虫病的措施。 9. 试根据猪蛔虫的生活史特点,制订出若干条预防猪蛔虫病的措施。 10. 为什么实验室粪便检查法在诊断寄生虫病占有重要的位置。 11.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流行有什么特点?本病的地方性流行是什么因素促成的? 12. 螨病在临床上的有哪些特征性症状? 13. 猪肾虫病为什么主要发生在南方,而北方少见? 14. 简述牛羊片形吸虫的生活史,并据此制订出几条预防片形吸虫病的措施。 15. 么是粪便的生物热处理?这种方法在预防寄生虫病上有何意义? 16. 简述猪囊虫的生活史。 17. 试述饱和盐水漂浮法与水洗沉淀法的原理,它们各适用于检查哪些寄生虫。 18. 寄生虫病有哪些特点? 19. 家畜蛔虫病为什么能广泛流行? 20. 影响寄生虫流行的社会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21. 试述锥虫病的致病机理。 22. 吸血昆虫传播病原的方式有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者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23. 试述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24. 简述鸡球虫病的流行因素,并据此制订出几条相应的预防措施。 25. 用药治疗寄生虫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6. 家畜螨病在临床上有哪些主要症状?怎样预防治疗? 27. 牛片形吸虫病有哪些流行特点,形成这些流行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8. 简述猪蛔虫的生活史及猪蛔虫病的流行因素,并据此制订出防治猪蛔虫病的措施。 29. 寄生虫的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有何不同? 30. 简述血吸虫的生活史,并根据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制订若干条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31. 鸡球虫病为什么会普遍存在?怎样防治? 32. 简述圆叶目绦虫的生活史。 33. 切断寄生虫病传播途径应采取哪些综合措施。 34. 什么叫成虫前期驱虫?试举例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