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汽车工业

我国汽车工业

我国汽车工业
我国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发展历经封建社会,北洋军阀时期,中华民国和新中国,最终从无到有,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制造,无疑是一部曲折史,但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是不屈不挠的,不断上进,最终要求挤进高手如云的世界市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上进精神。

首先是无汽车工业时期。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要追溯到1901年慈禧皇太后的66岁寿辰,直隶总督袁世凯买了一辆洋汽车,献给慈禧太后作为寿礼。这一“老爷车”虽与今日飞驰在公路上的现代化汽车的长相相差很远,但其工作原理,发动机,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已于今日汽车很近。1901年,上海的商人进口了两辆汽车,这是中国使用汽车的开始。1908年,福特公司大量生产T型汽车,揭开了工业化生产汽车的帷幕,此后外国汽车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19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00辆,汽车维修业应运而生。

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是1929年8月在沈阳问世的。1928年东北“易帜”后,辽宁迫击炮长厂长李宜春等人提出利用兵工厂设备制造汽车的建议。经张学良将军批准后,决定在辽宁迫击炮长附近民生工厂,专门研制其琛,并以重金聘请美籍技师,集中300名汽车修理工人,拨款75万作为研制经费。从美国购进“瑞雷”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设计制造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李一春对“瑞雷”号整车进行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路装置和轮胎等由国外进口外,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设计,制造,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1929年8月,我国第一辆自制的载重汽车在人们的殷切盼望中诞生了。此车定名为民生牌”,并在全国道路协会主办的上海市展览会展出。由于“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民生工厂被日本占领,扼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萌芽。1933年,山西省利用太原兵工厂的装备和技术,试制成两辆载货汽车。1936年,湖南省机械厂仿制美国道奇牌汽车发动机成功,并试制了两辆货车。后来都由于战乱等原因而夭折。1936年,以中国银行为主,筹集资金160万元,成立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与德国奔驰公司签订合同,先以CKD方式组装柴油机货车,计划5年内达到全部国产化的目标。总厂设在湖南株洲,1937年开始建厂时,当年发生了“七七”事变。后来该厂辗转迁至桂林,重庆,5年中只组装了一些飞鹏牌柴油货车和一些柴油机,后因无法维持而倒闭。1939年——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资源委员会计划在昆明建立汽车制造厂,购买了美国一家汽车厂的图样和部分工装设备,所有的进口设备在运输途中被日军从越南劫走,汽车生产遂成泡影。193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4635辆。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港口被封锁,国外汽车配件难以进口,内地汽车配件制造业得以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汽车配件工厂达到400余家,其中最大的是重庆中央汽车配件厂,能生产汽车配件100多种。到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汽车和配件的倾销,迫使许多汽车配件厂停产,到1949年,我国汽车配件厂只有9家还在生产。由上可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真正的汽车工业,只有一些小型的汽车配件制造厂,汽车维修厂和客车改装厂。虽有一些仁人志士曾数次筹划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府的腐败无能,都未能成为事实。1948年,中国汽车保有量69154辆,由于石油供应不足,许多汽车都带上一个煤气发生炉或一个大气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才改变了这种落后状态。

1953年——198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工业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时,建设汽车制造厂被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助中国的重要项目之一。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在吉林省长春市建立第一汽车制造厂。1951年批准初步设计方案,1952年开始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1953年6月,中央指示力争3年建成第一汽车厂,同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并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奠基纪念。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出厂,当年生产了1600多辆。此后,经过改进设计,陆续开始生产解放CA10B型等载货汽车。如同第一汽制造厂的厂名和“解放”品牌一样,中国汽车在诞生伊始便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而这种非企业,非经济本身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责任一直贯穿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风雨历程。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步履还是很平稳的。1957年,一汽稳步发展,生产了近8000辆汽车。此后,全国一些较大的汽车修理厂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投入制造汽车的热潮,全国试制成各种汽车达200余种。这种一

哄而起的汽车热,对汽车生产的特点,规模,经济效益,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等均考虑甚少。多数企业及其产品缺乏生命力,能够坚持下来的只有5家,这些厂不考国家集中投资,从中小型汽车修配厂通过开发汽车产品和专业化合作,建成了大中型汽车制造厂。这有别于依靠国家集中投资建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创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另一种模式。1960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从1955年的61辆提高到22574辆,尽管其中有“大跃进”的因素。当时,与日本,韩国等邻国相比,按照前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的起点并不算低。1965年出于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等发面的考虑,开始在湖北十堰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4年后,二汽破土动工,并从一汽抽调技术人员筹建二汽。全国500多家机床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二汽设计,制造了各种设备一万多台,以一汽为主的国内30多家工厂,企业包建二汽的各个分厂,从产品设计,工艺工装,人员培训直至调试生产完全是自力更生。1976年6月建成东风牌越野车生产基地。二汽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己设计制造汽车和建设大型货车制造厂的能力。二汽所产车型是一汽刚刚研发的新型卡车,而一汽则继续生产“老解放”。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汽都因车型不如二汽而在市场上苦苦挣扎。直到1986年,解放牌卡车实现垂直换型,CA141问世才扭转了被动局面。除此之外,四川汽车制造厂于1974年正式生产红岩牌CQ260型军用6t越野车,1968年开始建设的陕西汽车制造厂与1975年生产延安派SX250型5t军用越野车。在“文革”动乱的年代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史难能可贵的。

在中国汽车的起步阶段里,汽车也曾经短暂地繁荣过。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和“红旗”两款汽车,并在“乘东风,展红旗,造出高级汽车去见毛主席”口号中,把小汽车送进了中南海。客观地说,1953——1984年,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是卡车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1984——199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与国外汽车制造商合资合作阶段。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公司诞生了。当时的北京吉普是国内越野车企业绝对的“老大”。此后的19年,这块中国汽车改革的试验田经历了兴衰,荣辱。有了问路石的中国汽车很快进入了第一轮合资浪潮。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同年,南京汽车制造厂引进了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汽车公司与法国标致的合资项目获批准,被桎梏了30余年的汽车工业开始大步向前发展。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当年,全国汽车总量就突破万辆。此后连年大幅上升,到1994年,汽车产量就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样单一的汽车生产企业也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等大集团,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头羊。良好的形势是国务院开始审慎研究汽车的发展。1987年的北戴河会议上,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尽管现在来看计划的味道过浓,但其毕竟确定了轿车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大方向。1990年,轿车产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同年,投资上百亿,规划15万辆的一汽大众,神龙项目签约。但因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捷达,富康才在市场上初露锋芒。

从1994年至今,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是中国汽车是史,特别是轿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左右中国汽车近10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了。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产业政策还有许多局限之处,但它还是解决了汽车发展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将汽车与家庭联系到了一起。家庭汽车概念所引发的热情迅速扩散至全国,但是有20多个省,市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而全国的主要工科大学也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一批有一批带着汽车设计师梦想的年轻人走进了汽车知识的殿堂。1994年之后,汽车消费不再受宏观政策的限制,但事实上,在要不要发展汽车工业,特别是是否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大争议的,由于当时并没有明确鼓励汽车消费,各种税费,地方保护仍十分严重。同时,汽车工业本身散乱规模小的劣势也愈发明显。到了1998年,中国汽车的总产量达到了162.8万辆,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十大汽车制造国。就在这一年,中国轿车的第二轮合资热潮开始了,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破土动工,而后别克,雅阁在中国的生产,使国产汽车的词典里又多了个“中高档汽车”的名词。在此期间,一汽大众,神龙公司也站稳了脚跟,开始向连续多年位居国内汽车企业榜首的上海大众发出挑站。近年来,又成立了北京现代,华晨宝马,东风日产等合资汽

车公司,使我国汽车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在2001年的“十五”计划中,汽车进入家庭已经被明确提出。赛欧,夏利2000等一批旨在重新定义家庭轿车的新车型涌入了市场。一时间10万元成为了界定家庭轿车的分水岭。同时,国家计委也将汽车价格放开,汽车终于从高高在上的生产资料,还原成立走进平民百姓家庭的商品。在企业层面,新的合资项目越来越多,而像吉利,奇瑞这样的民企也得以进军轿车生产领域。

经过今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品种增加,产品全面更新换代。基本车型品种发展到6大类,103种,改装产品发展到了6大类800多种。经过今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构成趋向合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了。在重点引进的重型,轻型和微型车技术中,大大提高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纵观我刚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尽管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经过了多年建设,特别是金十几年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加快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工业体系,取得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汽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的人才,这些都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至少有三大问题制约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是中国汽车企业仍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这也是中国汽车业最大的软肋。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重要环节基本上被外商所控制,我国汽车企业有沦为跨国公司附庸的危险。还在业内为我国汽车工业应采用韩国模式还是巴西模式的时候,我国汽车工业事实上已经不自觉的转向了巴西模式。在目前政策上不允许外放控股的情况下,跨国公司由于自身全球战略和占领我国汽车市场的考虑,有意削弱合资企业中我方自主开发汽车新产品的能力,并控制技术开发的关键环节,以取得合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基本上没有轿车整车开发能力的情况下,汽车合资企业中,中方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国内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几大跨国公司角逐的天下,这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二是,汽车产业存在多年的散乱局面仍未改观。汽车工业是规模效应比较突出的行业,从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汽车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并向寡头企业集中式一个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却多达10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有17个省市生产轿车,有23个省市已建成了轿车生产线,不少地方政府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由于整个汽车工业竞争不充分,汽车项目盈利过于容易,导致跨地区的兼并重组仍存在较高的成本,政府主导型投资行为和地区间封锁仍较为严重。三是汽车消费环境仍有待改善。近两年来国家将“鼓励汽车进入家庭”作为扩大及内需的政策之一,先后出台了汽车信贷消费政策,放开汽车价格,减免各种汽车收费项目等多项利好政策,使汽车进入家庭的时间明显提高。但汽车消费政策酝酿10多年仍未出台,汽车购置税过高和搭车收费及不合理收费等现象仍十分严重,压制汽车暴利,与国际官惯例接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汽车召回制度在汽车业界的发对下一再流产,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阻力重重,汽车产业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成为汽车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 摘要:当前,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国内汽车工业今后几年仍将快速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日本和韩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经验和教训,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汽车工业;竞争力;自主创新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汽车工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国内外汽车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对中国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然而,现阶段在国内汽车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自主开发能力弱,在国际上面临着汽车强国的竞争压力。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壮大我国汽车工业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二、汽车工业现状 (一)企业规模小 我国汽车企业规模小、投资分散。据统计,我国汽车整车企业有130多家,前十大汽车企业2006年的销量占到总量的84%以上。其余的120多家总销量不到120万辆,绝大多数汽车整车企业年销量不到万辆,最少的只有几十辆。中国的国产汽车品牌已经超过了80个,而在汽车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只有47个本土汽车品牌。乘用车制造商美国只有15家,而中国已经达到了50多家。过多的企业参与汽车行业意味

着大量的业务重叠。2007年上半年,有16家中国汽车厂商的市场份额仅有1%或更少,一些企业的年产销量不足百台。即便是在合资企业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竞争力,没有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及时跟进。 (二)自主开发能力弱 新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实际价值。新产品创造了新的价值标准,新标准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趋势。在国际汽车市场上,企业技术进步的竞争在企业竞争中占有很大比重。不断推出的新产品为企业占领市场提供了条件,所以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大部分体现在新产品推出周期的竞争。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代表汽车工业水平的轿车产品开发能力。与国外高水平汽车开发技术相比,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开发的组织体系和人员、产品开发的组织管理工作、产品开发技术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研发费用过低,二是企业对开发技术缺乏重视,没有自主开发的动力,长期陷入“引进技术-国产化-再引进技术-再国产化”这种等距离技术追赶的困境中。 (三)零部件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分散重复的状况。首先,规模小。从投入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约230家汽车零部件三资企业协议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4%;从产出的角度看,一是生产集中度低,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数量为发达国家的5-6倍,而产量只有他们的1/10。二是生产配套率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对策

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关税方面,在短期内和局部领域会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阵痛,但加入wto将引起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则方面的调整,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是深刻、长期和全面的。如果我们因势利导,加大调整和改革力度,在有限的保护期内,尽快融入世界汽车市场的大格局中去,可以使我国汽车工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一、wto有关汽车方面的主要条款与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比较 1、wto有关汽车方面的主要条款 货物贸易方面的条款:国内税和其他费用在汽车销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诸环节对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一视同仁;取消进口数量限制,以近三年实际平均进口量作为过渡期,以第一年发放的配额量为基础,年增长15%,直至2005 年取消配额,汽车贸易量的进口基数是60亿美元;从2000年起关税每年下调10%, 2006年前整车进口关税平均降至25%,零部件进口关税平均降至10%。 贸易技术壁垒方面的条款:《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简称tbt)规定推行强制性技术规格、非强制性技术规格和产品认证制度,但该协议在“在各方同意的国际标准中,对旨在保护发展中国家使用的特有技术生产方法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规定、标准和测试方法存在根本差异的,不应予以使用”。 投资与技术转让方面的条款:wto从2001年开始执行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该协议规定:不得规定国产化比例;进口与出口不得挂钩;不得限制进口部件总成装车;不得以外汇平衡为理由限制进口;不得规定出口数量;可拒绝执行强加上述要求的合同。 服务贸易方面的条款:必须提供市场准入渠道,允许跨国资本自由流动;不得采用数量配额和垄断专营方式限制国外供应商数量;不得进行服务贸易总额或资产总额的限制;不得实施股比与投资总额的限制;不得对法人形态进行限制;禁止向本国服务商提供补贴;必须实行国民待遇;必须给予最惠国待遇等。 2、我国汽车产业现行主要政策或规定 货物贸易方面:对进口汽车有数量限制,并征收10%的消费税,15%的车辆购置费;整车进口平均关税为55%,其中,轿车、轻型车整车进口征收80~100% 的进口关税,零部件进口平均关税为35%。 进口车价主要由整车到岸价、消费税(5%至8%)、增值税(17%)、关税(80% 至100%)构成。 服务贸易方面:外资不得进入中国汽车服务领域,如进出口、融资、保险、租赁等;生产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的外方股权比例不得高于50%;规定法人形态,在整车与发动机领域不得以独资形态出现;外商不得独资在我国建立客运和货运运输公司。 投资与技术引进方面:规定国产化率,并根据国产化率制定进口关税的优惠政策;鼓励出口政策;引进技术的审批必须考虑国产化要求,否则不予批准。可以看出,wto中的主要条款与我国现行汽车政策之间矛盾的焦点在于市场准入方面,我国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或规定在投资、技术、服务、贸易等领域限制国外企业的进入,恰恰与wto的基本原则相对立。 二、加入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1、关税调整的影响 关税调整包括整车和零部件两个方面。 整车方面:目前我国进口轿车价格是由到岸价、消费税(5%~8%)、增值税(17%%)、关税(80%~l00%)所构成。以上综合税率按车辆档次(排气量)的不同,从121.68%至154.35%不等。另外,还包括商检费用、运输费用、金融费用以及选装件价格、经销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汽车产业在我国的重要性

我国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发展 的重要性 摘要:回顾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汽车产业的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大致可分的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内我国汽车产业从建设到探索成长然后到调整发展最后到现在的迅猛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汽车产业已成为当代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2010年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已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影响之重大以及世界第一的地位对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汽车产业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经济发展世界经济 正文: 一:汽车产业概述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汽车制造业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中类行业。而汽车制造业则包括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汽车制造业、电车制造业、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以及汽车修理业等这6个小类行业。可见汽车制造业概念较广,而本文主要是指汽车整车制造业。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汽车制造业体系,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基本建设阶段(1953~1978年) 这一阶段汽车产业在高度计划经济体质下运行,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

有限资源进行配置,集中力量建设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和一批汽车零部件厂商及相应的科研、设计和教育机构,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体制问题,汽车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并且在产品结构上凸显出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畸形结构。到1978年,产量刚达到14.9万辆,汽车产业初步形成体系。 (二)探索成长阶段(1979~1993年) 这一阶段中国市场体制的变革,引发了汽车产业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以及市场需求的扩大。在中央和地方的推动下,一批生产轻型、重型载货车的汽车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一汽、二汽、重汽、南汽、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汽车生产基地。缺重少轻的结构有所缓解,但是过多的汽车厂家使得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这一阶段汽车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1992年,中国汽车产业产量突破100万辆,排名世界第11位。 (三)调整发展阶段(1994~1998年) 以1994年《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为标志,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其背景是中国经济体制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汽车产业面临更大强度和广泛的竞争与合作。1994年到1998年全国汽车生产累计达到984.7万辆。 (四)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调整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速,但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迎来大发展时刻是在1998年至今的这段日子。近些年中国汽车工业的社会环境、

汽车产业为什么能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汽车产业为什么能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胡兵 (西安外事学院2009级交通运输0902班西安陕西710077) 摘要:汽车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汽车建模就要将近一万多人共同造成,一个整车生产要,四十到五十家相关配件生产厂家。不论从解决就业还是从其他方面,汽车产业都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重点,还有汽车工业发展水平,从一定角度反映这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 关键字:汽车发达国家支柱产业国民经济 引言:近半个世纪以来,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汽车像滚雪球般地形成一股能量强大的冲击波,冲击出一片现代化的肥沃土壤,造就了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物质财富。据统计,世界上50家最大的公司中,汽车公司就占了近20%,其他企业也大都是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石化企业和机械企业。另外,不管是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多数汽车工业的后起发展国家如韩国、巴西和西班牙,汽车公司往往是这些国家中最大的企业,汽车工业产值一般都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到1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能在短短的50年里造就出这么多的大企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基础? 1、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其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从产业地位看,汽车工业是最终的消费品,位于产业链条的末端,或者说位于产业金字塔的顶端,但同其他消费品相比,汽车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征。以轿车为例,它最少由两万多个零部件组成,价格即使是中低档轿车,也在1万美元以上。从社会需求量来看,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2亿,全球轿车年需求量在1000万辆以上。我们很难找到第二个产品,能够在技术密集程度、价格和社会需求方面都达到轿车水平的,这从客观上决定了汽车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巨大的带动作用。从人们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位置。而汽车是所有“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个性化,也是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产品了。可以说,需求方面的力量也决定了汽车工业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无可推卸的支柱作用。最后,从汽车产品的技术特点看,每辆汽车都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是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最大的产业,现代轿车也运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电子技术。汽车工业不但和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休戚与共,而且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行业。同时汽车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先驱,是大批量、高效率、专业化、标准化产业的代表。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对主要相关工业的拉动作用,整个工业的投入要比汽车工业本身的投入增加一倍。或者说,汽车工业的投入产出,将对整个工业发展产生双倍的带动作用。从增加值角度衡量,汽车工业对主要上游产业的完全需求带来的增加值达到汽车工业自身增加值的两倍多,也就是说,汽车工业每创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就会带动相关工业创造两个单位以上的增加值,而全社会新增的增加值在3个单位以上。另据有关资料,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在几个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汽车工业对主要相关服务业的产出的带动作用,到达80%-100%。如果综合考虑汽车使用过程所产生的对汽车服务业的需求,这一比例更大,有人估计这一比例可达到汽车价格的2-3倍的水平。如果将汽车工业对前向和后向产业环节的带动作用综合起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1-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按偏差控制的系统。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介绍一下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分类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种: 一、按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分类 在数学上通常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按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可将系统分成两类: 1.线性自动控制系统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是线性微分方程。如方程的系数为常数,则称为定常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相反,如系数不是常数而是时间t的函数,则称为变系数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线性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因此数学上较容易处理。 2.非线性自动控制系统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是非线性微分方程。非线性系统一般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因此数学上处理比较困难,至今尚没有通用的处理方法。 严格地说,在实践中,理想的线性系统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对于所研究的问题,非线性的影响不很严重时,则可近似地看成线性系统。同样,实际上理想的定常系统也是不存在的,但如果系数变化比较缓慢,也可以近似地看成线性定常系统。 二、按系统中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 1.连续系统系统中传递的信号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则称为连续系统。 2.采样系统系统中至少有一处,传递的信号是时间的离散信号,则称为采样系统,或离散系统。 三、按控制信号r(t)的变化规律分类 1.镇定系统() r t为恒值的系统称为镇定系统(图1-2所示系统就是一例)。 2.程序控制系统() r t为事先给定的时间函数的系统称为程序控制系统(图1-11所示系统就是一例)。 3.随动系统() r t为事先未知的时间函数的系统称为随动系统,或跟踪系统,如图1-7所示的位置随动系统及函数记录仪系统。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时刻。一方面,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从好的方面来看,入世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汽车需求迅速增加,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单位购车、个人购车比例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国家对汽车企业实行扶弱抗强政策,使在较短的时间内国内出现了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国内城市纷纷改建道路、修建停车场、加强交通管制,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不好的方面看,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大量居民持币待购影响了汽车工业的

发展,国内缺乏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与国外汽车行业相抗衡。国内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比较薄弱,产业服务体系十分落后,汽车工业相对缺乏国际竞争力。汽车在销售过程中价格不稳定,热销车型任意涨价,汽车的维修市场比较混乱。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市民素质低下影响汽车行驶速度。公路乱收费增加了汽车使用成本,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就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机遇与挑战并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所带来的强大购买力,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进步,国产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逐步增强。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

型企业,政府引导百姓汽车消费,大量汽车将进入家庭。 发展。国道、省道、市道、城市干道等组成道路区域体系,高速路、快速路、城区道路、生活道路组成道路速度体系,地铁、高架桥、越江大桥、越江隧道等组成道路空间体系。公民素质教育将形成人、车、路和谐环境,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人民将逐步过上“轮子上的生活”。 但汽车工业在未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外进口车将严重冲击国内汽车市场,考验中国汽车工业。道路面积增长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导致堵车现象日益严重,道路管理不善将降低道路的有效使用,城市规划不到位引发的停车难、人车争路现象等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

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工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我国汽车工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挑 战与机遇 所属系别 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 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 撰写日期 2013 年 03 月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国加入WTO后的几年,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工业国际地位逐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等都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但是,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汽车产业依然有着不少挑战。经济全球化、节能减排、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以及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对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未来五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对策。 关键词:汽车产业,挑战与机遇,对策和措施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levels of per capita income in the years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entered a rapid growth stage. Production and sales to maintain rapid growth, the auto indus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so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However, in the face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China's auto industry still has a lot of challeng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eveloped countries industrialization and financial crisis with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analysi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faces in the next five years, China's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and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utomotive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strategy and measures

自动控制系统概要设计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技术简介 (4) https://www.doczj.com/doc/2011500067.html,简介 (4) 1.3.2SQL Server2008简介 (5) 1.3.3Visual Studio2010简介 (5) 1.4参考资料 (6) 2总体设计 (8) 2.1需求规定 (8) 2.2运行环境 (8) 2.3数据库设计 (8) 2.3.1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9) 2.3.2数据流图的设计 (9) 2.3.3数据库连接机制 (10) 2.4结构 (11) 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11) 3接口设计 (12) 3.1用户接口 (12) 3.2外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内部接口............................................................................................错误!未定义书签。4运行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运行模块组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运行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运行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5测试 (13)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与调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程设计 2016年6月17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沈细群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6月6日~2016年6月17日(第15~16周) 教研室意见同意开题。审核人:汪超林国汉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获得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根据控制对象的用途、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绘制水箱液位系统的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3.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篇幅不少于7000字。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我国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发展历经封建社会,北洋军阀时期,中华民国和新中国,最终从无到有,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制造,无疑是一部曲折史,但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是不屈不挠的,不断上进,最终要求挤进高手如云的世界市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上进精神。 首先是无汽车工业时期。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要追溯到1901年慈禧皇太后的66岁寿辰,直隶总督袁世凯买了一辆洋汽车,献给慈禧太后作为寿礼。这一“老爷车”虽与今日飞驰在公路上的现代化汽车的长相相差很远,但其工作原理,发动机,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已于今日汽车很近。1901年,上海的商人进口了两辆汽车,这是中国使用汽车的开始。1908年,福特公司大量生产T型汽车,揭开了工业化生产汽车的帷幕,此后外国汽车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19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00辆,汽车维修业应运而生。 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是1929年8月在沈阳问世的。1928年东北“易帜”后,辽宁迫击炮长厂长李宜春等人提出利用兵工厂设备制造汽车的建议。经张学良将军批准后,决定在辽宁迫击炮长附近民生工厂,专门研制其琛,并以重金聘请美籍技师,集中300名汽车修理工人,拨款75万作为研制经费。从美国购进“瑞雷”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设计制造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李一春对“瑞雷”号整车进行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路装置和轮胎等由国外进口外,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设计,制造,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1929年8月,我国第一辆自制的载重汽车在人们的殷切盼望中诞生了。此车定名为民生牌”,并在全国道路协会主办的上海市展览会展出。由于“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民生工厂被日本占领,扼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萌芽。1933年,山西省利用太原兵工厂的装备和技术,试制成两辆载货汽车。1936年,湖南省机械厂仿制美国道奇牌汽车发动机成功,并试制了两辆货车。后来都由于战乱等原因而夭折。1936年,以中国银行为主,筹集资金160万元,成立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与德国奔驰公司签订合同,先以CKD方式组装柴油机货车,计划5年内达到全部国产化的目标。总厂设在湖南株洲,1937年开始建厂时,当年发生了“七七”事变。后来该厂辗转迁至桂林,重庆,5年中只组装了一些飞鹏牌柴油货车和一些柴油机,后因无法维持而倒闭。1939年——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资源委员会计划在昆明建立汽车制造厂,购买了美国一家汽车厂的图样和部分工装设备,所有的进口设备在运输途中被日军从越南劫走,汽车生产遂成泡影。193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4635辆。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港口被封锁,国外汽车配件难以进口,内地汽车配件制造业得以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汽车配件工厂达到400余家,其中最大的是重庆中央汽车配件厂,能生产汽车配件100多种。到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汽车和配件的倾销,迫使许多汽车配件厂停产,到1949年,我国汽车配件厂只有9家还在生产。由上可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真正的汽车工业,只有一些小型的汽车配件制造厂,汽车维修厂和客车改装厂。虽有一些仁人志士曾数次筹划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府的腐败无能,都未能成为事实。1948年,中国汽车保有量69154辆,由于石油供应不足,许多汽车都带上一个煤气发生炉或一个大气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才改变了这种落后状态。 1953年——198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工业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时,建设汽车制造厂被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助中国的重要项目之一。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在吉林省长春市建立第一汽车制造厂。1951年批准初步设计方案,1952年开始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1953年6月,中央指示力争3年建成第一汽车厂,同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并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奠基纪念。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出厂,当年生产了1600多辆。此后,经过改进设计,陆续开始生产解放CA10B型等载货汽车。如同第一汽制造厂的厂名和“解放”品牌一样,中国汽车在诞生伊始便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而这种非企业,非经济本身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责任一直贯穿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风雨历程。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步履还是很平稳的。1957年,一汽稳步发展,生产了近8000辆汽车。此后,全国一些较大的汽车修理厂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投入制造汽车的热潮,全国试制成各种汽车达200余种。这种一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温室自动控制系统托普物联网对它的定义是:温室自动控制系统是专门为农业温室、农业环境控制、气象观测开发生产的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光照、气压、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农业环境要素。托普物联网研制的温室控制系统可根据温室植物生长要求,自动控制开窗、卷膜、风机湿帘、生物补光、灌溉施肥等环境控制设备,自动调控温室内环境,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范围,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 1、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温室作为一种为农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环境的农业设旌,可看成是一个半独立于自然界大气候的半封闭式的人工生态环境,它可以避开外界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改善或创造更佳的环境气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近百年来,温室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控制和管理技术不断得以提高,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二十世纪70年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更使温室环境控制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温室发展大致经历了手动一机械一分散电控系统一多功能集中电子控制台一微机综合控制”这几个发展阶段,传统的温室控制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采用这些方式,要模拟复杂气候环境中作物所处的局部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对各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综合控制也很困难。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操作界面图 8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价格大幅度下降,以及对温室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微机为核心的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在欧美和日本获得长足的发展,并迈入网络化智能化阶段。国外现代化温室的内部设施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并形成了~定的标准。温室内的各环境因子大多由计算机集中控制,因此检测传感器也较为齐全,如温室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度,C02浓度,营养液浓度等,由传感器的检测基本上可以实现对各个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如无级调节的天窗通风系统,湿帘与风扇配套的降温系统,可以自动收放的遮阴幕或寒冷纱,由热水锅炉或热风机组成的加温系统,可定时喷灌或滴灌的灌溉系统以及二氧化碳施肥系统,有些还配有屋面玻璃冲洗系统,机器人自动收获系统,以及适用于温室作业的农业机械等。计算机对这些系统的控制已不是简单的,独立的,静态的计算机直接数字控制,而是基于环境模型上的监督控制,以及基于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控制,此系统可以为温室管理者提供包括作物种植的经济分析,病虫害防治,温室在内的管理与决策系统信息。世界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英国等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已经研制成功对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气体交换,滴灌,营养液循环等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高科技温室,甚至于育苗,移栽,清洗,包装等也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如前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即反馈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 根 据其功能,后者又是由具有不同职能的基本元部件组成的。图1.12是一个典型的自 动控制 系统的基本组成示意图,图中组成系统的各基本环节及其功能如下。 1.被控对象 如前所述,被控对象是指对其莱个特定物理量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出即为系统的输出员,即被控量,通常以c(r)(或y(f))表示。 2.阁量元件 测量元件用于对输出量进行测量,并将其反馈至输入端。如果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物 理 单位不同,有时还要进行相应的量纲转换*例如,温度测量装置(热电偶)用于团量湿度并 转换为电压(见固1.2),测速发电机用于测量电动机轴转速井转换为电压(见田1.9)。 3.给定元件 根据控制日的,给定元件将给定量转换为与期望输出相对应的系统治入量(通常以 r(‘)表示),作为系统的控制依据。例如,图1.9中,给定电压M2的电位器即为给 定元件。 4.比较元件 比较元件对输入量与测量元件测得的输出量进行比较,并产生偏差信号

中的电压比较电路。通常,比较元件输出的偏差信号以‘(2)表示。 5.放大元件 放大元件是特比较元件结出的(檄弱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必要时还要进行物理量的转换)。例如,图1.9中的ATMEL代理放大器和晶闸管整流装置等。 6.执行元件 执行元件的功能是,根据放大元件放大后的偏差信号,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 象,使其被控量按照设定的要求变化。通常,电动机、液压马达等都可作为执行元件。7.校正元件 校正元件又称补偿元件,用于改善系统的性能,通常以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 统中。 在图1.12中,作用信号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称为前向通路;系 统治出量经测旦元件反馈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称为主反馈通路;前向通路和主反馈通 路构 成的回路称为主反馈回路,简称主回路。除此之外,还有局部反馈通路以及局部反馈 回路 等*将只包含一个主反馈通路的系统称为单回路系统,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反馈通路的 系统称为多回路系统。 1.4.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如前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千差万别,所完成的控制任务也不尽相同,但可以 按 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例如,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 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TI代理统;按元件类型可分为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机电系统、液压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