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格检查四肢关节

体格检查四肢关节

体格检查四肢关节
体格检查四肢关节

四肢与关节检查

四肢和关节的检查包括形态与运动功能二个方面。正常人左右两侧形态对称,无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且无反常活动,检查时肢体处于功能位或手的休息位。

1.形态检查

视诊:观察肢体有无成角、短缩或旋转畸形,关节有无红肿,关节附近肌肉有

无萎缩等。

①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可见于:a.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等;b.心血管疾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c.营养障碍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

②反甲:又称匙状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

③水肿:全身水肿见皮肤部分。单侧肢体水肿见于:a.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回流受阻多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伴随表面浅静脉充盈或曲张、皮温升高和压痛等,部分患者可触及血栓)、肢体瘫痪或神经营养不良;b.淋巴液回流受阻常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所致淋巴管阻塞,指压无凹陷,称淋巴性水肿或象皮肿。

④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小腿,下肢浅静脉回流受阻所致。静脉如蚯蚓状怒张、弯曲,久立位者更明显。常见于从事站立性工作者或阻塞性静脉炎患者。

⑤指关节:梭形关节(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累及远端指问关节不同,常累及近端指间关节)、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

⑥膝关节:两侧不对称红、肿、热、痛或影响活动见于关节炎;受轻伤后关节肌肉或皮下出血见于血友病;关节腔积液时可有浮膑征。

(2)触诊:触诊内容包括:皮温、压痛点、肿块、骨与关节正常解剖标志是否改变、肌腱与滑囊和周围神经干是否增粗、有无肿块;浮髌试验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平卧位,下肢伸直肌肉放松,检查者一手向远端按压髌上囊部,将可能存在的积液挤向髌骨下方,另一手示指轻压髌骨,髌骨有被积液浮起感觉称为浮髌试验阳性。

(3)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在骨突处做好标志,两侧同时测量判断肢体是否存在短缩畸形;选定两下肢相同水平肌肉丰满之处作周径测量后进行比较。

2.运动与功能检查

四肢关节的运动与功能检查主要观察活动的姿势、范围以及活动时是否引起疼痛,四肢和关节通常作被动活动检查,怀疑神经肌肉疾患则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须检查。

(1)瘫痪:随意运动功能的丧失。分为:

①偏瘫: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并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及舌瘫。见于脑出血、脑动脉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

②单瘫:单一肢体随意运动丧失。见于脊髓灰质炎。

③截瘫:多为双侧下肢随意运动丧失,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脊髓炎、脊髓结核。

④交叉瘫:为一侧脑神经损害所致的同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2)不随意运动

①震颤: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一种肢体摆动运动。分为静止性震颤(见于震颤麻痹)和意向性震颤(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多见于老年动脉硬化患者)。

②手足搐搦: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上肢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指掌关节屈曲、拇指内收靠近掌心并与小指相对,形成“助产士手”,下肢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发生机制为血中游离钙水平降低,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膝关节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之体格检查

膝关节损伤就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得损伤之一,早期准确得体格检查以及诊断损伤,对于避免进一步得损伤以及后期得恢复都有重要作用,也就是对于关节外科医生以及运动医学医生得基本要求,现将常见得检查方法以及提示得可能得损伤总结如下 接上文 体格检查 一、膝关节力线 膝关节得解剖轴线(FTA角):5°-7°得外翻 膝关节得机械轴线:0° 方法: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与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 膝关节不能并拢:膝内翻 踝关节间距过大:膝外翻 意义 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得骨关节炎。 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得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得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得损伤 二、髌骨相关检查 1.关节积液: 膝关节积液三度(+++)——即通常所说得浮髌征: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另一手向后点击髌骨,有髌骨与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此时关节内约有 60ml-80ml积液。 膝关节积液二度(++):浮髌征阴性时,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髌韧带两侧“膝眼”处,另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如果拇食指由于关节内压力作用而张开,则为阳性。此时关节积液30ml-40ml,尚不足以浮起髌骨。 膝关节积液一度(+):膝关节二度检查阴性时,用一横指沿髌骨外侧支持带处施压,另一手食指于髌骨内侧支持带处检查液压传递感或波动感,如果有此感觉则为阳性 意义 急性外伤所引起得关节积液:关节血肿 陈旧性损伤所导致得关节积液:关节内得组织结构损伤尚未修复 无明显外伤原因得关节积液:关节退变物对滑膜刺激所引起或全身性疾病于关节部位得反映,如风湿热 2.髌股关节炎 病人仰卧位,让病人慢慢地过度屈膝几次,检查者手放在髌骨上,当病人伸屈时触及髌骨,疼痛伴有捻发间为阳性 提示:髌股关节炎 3.髌骨活动度: 完全伸膝位,以两拇指置于髌骨外侧缘,向内推移髌骨。一般将髌骨得四分之一宽度定为一度。正常情况下髌骨得内移程度在1-2度之间,超过二度说明髌骨

膝关节体格检查简版

膝关节体格检查 除了现代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详细的病史询问外,正规、准确的体格检查对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也十分重要.和其余部位的骨科检查一样,其也分为望、触、动、量四个部分,同时还包括膝关节特有的手法检查和血管神经的检查。 一、望诊 望诊是通过目测观察患者的大体异常。检查时建议完全暴露双侧膝关节,内容包括观察患者的步态和姿势、关节畸形情况及活动度,还包括局部情况,如颜色、瘢痕、肿物等。对异常处可进一步加以动、触、量明确。 行走时的姿态称为步态.患膝因为负重时疼痛而表现为着地相时间短缩、负重时间减小,为“抗痛性步态”。同时出现行走谨慎、步幅减小、步速减慢、不敢以患肢为轴旋转的“保护性步态”.当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如关节交锁时,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僵硬,髋部活动增大,躯体出现摇摆。以上总的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跛行。 正常膝关节屈曲120~130°,过伸5~10°,屈膝90°位小腿内旋10°,外旋20°。检查时需两侧对照(图1)。 畸形是指膝关节外观的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变异。正常双下肢伸直时,双膝内侧和双内踝可同时并拢。当双膝内侧可并拢而内踝分开,为膝外翻(“X”形腿);双内踝可以并拢而膝内侧分开,为膝内翻(“O"形腿)(图2、3)。如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为屈曲畸形,多见于急性损伤、游离体嵌顿、半月板异常及严重骨关节炎等。正常膝关节可有轻度的过伸,但如过伸角度过大,则为膝反张,常见于后交叉韧带损伤或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如有上述异常可进一步进行仰卧位的手工大体测量(详见量诊).下肢的角度畸形在双下肢负重站立位时更易于呈现,故站立位检查也十分重要,并可辅以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的测量. 图1 图2 图3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外观的长度畸形.其可能是结构性的,也可能是姿势性的,如髋的内收外展、骨盆的倾斜均可影响下肢外观上的长短。因此,下肢长度望诊时需仰卧位双膝放松伸直、内外翻及旋转均对称,比较双侧内踝的位置是否对称。如患膝不能完全伸直,可将健侧放置与患侧同样的位置进行观察。 急性损伤时,由于下肢软组织肿胀瘀血、膝关节腔内积液,患肢可出现周径增粗。而慢性患者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肢体变细。早期的肌肉萎缩主要发生于股四头肌内侧头,其有时可通过望诊发现,表现为髌骨内上方肌腹平坦,严重者髌上大腿周径变小,甚至累及小腿,可进一步进行两侧对比测量(详见量诊). 急性损伤或慢性病变均可由于不同原因形成膝关节不同程度的肿胀。膝骨关节炎表现为膝关节的弥漫性肥大。关节积液或滑膜弥漫性增生可表现为膝眼、髌上囊的局限性肿胀,进一步可通过浮髌试验明确(详见触诊)。半月板囊肿、腘窝囊肿、膝部肿瘤均可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肿块,有些于膝关节活动或站立时更明显。

膝关节骨关节炎病历模板[1]

住院病历 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 姓名:陈六籍贯:云城区 性别:女职业:农民 年龄:60 病史陈述者:本人 婚否:已婚入院日期:2011-7-8 民族:汉记录日期:2011-7-8 地址:云浮市云安县前锋镇 主诉:反复左膝关节疼痛办活动受限5年,加重7天 现病史:自诉5年前开始出现左膝关节反复疼痛,为持续性钝痛无向他处放射,疼痛可因体位改变而诱发,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由于病情较轻没特殊治疗。于1周前再发,并出现左下肢放射痛,伴左下肢乏力、活动受限,晨起出现左膝关节僵硬,时间少于30分钟,活动后改善,近一周出现静息痛,休息不能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效果欠佳,到本院门诊就诊,行X光提示左膝骨关节炎,门诊拟“左膝骨关节炎”诊断收入本科。患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午后潮热,无间歇性跛行,无消瘦、无抽搐、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史:平素体格良好。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病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否认有输血史。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有疫水、毒品接触史。否认有烟酒不良嗜好史,否认有冶游史。 婚育、月经史:已婚,育有1子,体健。 家族史:家人体健。无家族传染病、遗传病及精神病史。 体格检查 T 36.7CoP 85次/分R 20次/分BP 114/71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醒,痛苦面容,被动卧床,体查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及异常结节。皮温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头颅大小形态异常。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先天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外形正常,鼻腔未见异常分泌物。口唇红,无紫绀,咽无红肿,扁桃体未见肿大。颈无抵抗感,颈静脉正常,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无先天畸形,无压痛。呼吸运动自如,双肺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

体格检查--脊柱四肢与神经检查 习题.

第三章脊柱四肢与神经检查习题 一、单选题 1.青少年脊柱后凸形成特征性的成角畸形,常见于 A.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病 B.胸椎结核 C.强直性脊柱炎 D.脊柱外伤 E.椎间盘突出 2.匙状指常见于 A.支气管扩张 B.先心病 C.肝硬化 D.缺铁性贫血 E.肺气肿 3.杵状指一般不见于 A.严重的室间隔缺损 B. 支气管扩张 C.大叶性肺炎 D.慢性肺脓肿 E.法洛四联征 4.指关节变形呈梭形常见于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风湿热 C.肌萎缩 D.尺神经损伤 E.骨结核 5.爪形手常见于 A.肺气肿 B.支气管扩张 C.缺铁性贫血 D.尺神经损伤 E.风湿热 6.浮髌试验主要用于检查 A.膝腱反射 B.膝关节滑膜炎 C.关节腔有无积液 D.髌骨有无骨折 E.膝关节活动度 7.脊柱过度前凸多见于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腰、骶椎 8.脊柱活动度最大的是 A.颈椎和腰椎 B.胸椎 C.骶椎 D.胸椎和腰椎 E.骶椎和腰椎 9.扑翼震颤多见于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甲状腺功能减退 C.植物神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肝昏迷 E.低钙血症 10.手足搐搦多见于

A.儿童脑风湿性病变 B.低血钙 C.慢性肝病 D.震颤性麻痹 E.小脑疾患 11.直立时,两膝关节靠拢而两踝部分离多见于 A.关节炎 B.关节脱位 C.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病 D.先天畸形 E.骨折 12.足内翻畸形多见于 A.偏瘫 B.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C.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病 D.肢端肥大症 E.跟腱挛缩 13.椎间盘突出主要发生于 A.颈椎 B.胸椎 C.腰椎 D.骶椎 E.尾椎 14.舞蹈症多见于 A.儿童脑风湿病变 B.肝性脑病 C.震颤性麻痹 D.碱中毒 E.低血钙 15.下列哪项不是偏瘫的病因 A.脑出血 B.脊髓灰质炎 C.脑血栓 D.脑栓塞 E.蛛网膜下腔出血 16.交叉瘫多见于 A.脊髓炎 B.脑出血 C.脊髓灰质炎 D. 脑干病变 E.脊髓外伤 17.深反射不包括 A.肱二头肌反射 B.肱三头肌反射 C.膝反射 D.提睾反射 E.跟腱反射 18.Lasegue征属于 A.浅反射 B.深反射 C. 脑膜刺激征 D.病理反射 E.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 19.病理反射阳性是由于: A.脊髓反射弧的损害 B.锥体束损害 C.基底节损害 D.脑干网状结构损害 E.神经系统兴奋性普遍升高 20.巴彬斯基征阳性的典型表现为

体格检查四肢与关节检查

四肢及其关节的检查常运用视诊与触诊,两者相互配合。主要观察四肢及其关节的形态、肢体位置、活动度或运动情况等。 一、形态异常 (一)肢体的形态异常 1.匙状甲()又称反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干脆有条纹。 病因:常为组织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的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等。 匙状甲 2.杵状指(趾) 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或鼓槌状指。其特点为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趾)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的皮肤与指(趾)甲所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度。

杵状指 (1)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与肢体末端的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认为以上因素可使肺及肝破坏还原型铁蛋白的能力减弱,加之缺氧使末梢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致指(趾)端血流丰富,造成末端软组织增生膨大,指(趾)甲隆起。 (2)常见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胸腔肿瘤及肺原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2)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肌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营养障碍性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 4)其他锁骨下动脉瘤可引起同侧的单侧杵状指。 3.爪形手( )病人患手的拇指处于外展位,拇指末节指关节屈曲,食指伸直,小指与无名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关节屈曲不能伸直,呈爪状畸形。掌骨间隙及小鱼际明显凹陷。手指不能并拢且小指不能外展。手稍向桡侧偏斜。此种手部姿态称为“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40分)体检内容 脊柱1.口述脊柱检查方法:患者可处站立位和坐位,按视、触、叩的顺序进行(2分)。 2.口述:病变表现:局部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2分) 1.脊柱有无前后凸: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2分)。 2.脊柱有无侧弯: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2分)。轻度侧弯时: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2分)。 颈椎:固定肩部,嘱被检者颈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2分)。 腰椎:固定髋部,嘱被检者腰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2分)。 嘱被检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1分)。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3分)。 (1)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用中指或叩诊锤垂直叩击各椎体的棘突(2分),因颈椎位置深,一般不用此法检查(1分)。 (2)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1分),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2分)。 1.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嘱被检者头颈部前屈并左右旋转,如颈椎处感觉疼痛属阳性,多提示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改变(2分)。 2.摇摆试验:平卧,屈膝、髋,双手抱于膝前。检查者手扶患者双膝,左右摇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多见于腰骶部病变(2分)。

3.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患者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置于大腿伸侧,分别做双侧直腿抬高动作(3分),腰与大腿正常可达80°~90°。 若抬高不足70°,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痛(1分)。 视诊:四肢形态、关节形态、四肢及关节的活动(3分)。 触诊:四肢及关节(3分)。 动诊:主动及被动运动四肢和关节(3分) dugas氏征:嘱被检者用患侧手掌平放于对侧肩关节前方,如不能搭上而前臂不能自然贴紧胸壁,提示肩关节脱位(3分)。 口述并自己模拟:手的功能位置:腕背伸30°并稍偏尺侧,拇指于外展时掌屈曲位,其余各指屈曲,呈握茶杯姿势(2分)。 手的自然休息姿势:半握拳状,腕关节稍背伸约20°,向尺侧倾斜约10°,拇指尖靠达示指关节的桡侧,其余四指呈半屈曲状,屈曲程度由示指向小指逐渐增大,且各指尖均指向舟骨结节处(2分)。 (1)浮髌试验:被检者取平卧位,下肢伸直放松(2分),检查者一手虎口卡于患膝髌骨上极,并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底面(2分),另一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按压时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4分),即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有中等量以上关节积液(50m1) (1分)。 (2)拇指指甲滑动试验:检查者以拇指指甲背面沿髌骨表面自上而下滑动,如有明显疼痛,可能为髌骨骨折(3分)。分值 4得分脊柱 弯曲 度 脊柱

体格检查四肢关节

四肢与关节检查 四肢和关节的检查包括形态与运动功能二个方面。正常人左右两侧形态对称,无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且无反常活动,检查时肢体处于功能位或手的休息位。 1.形态检查 视诊:观察肢体有无成角、短缩或旋转畸形,关节有无红肿,关节附近肌肉有 无萎缩等。 ①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可见于:a.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等;b.心血管疾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c.营养障碍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等。 ②反甲:又称匙状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 ③水肿:全身水肿见皮肤部分。单侧肢体水肿见于:a.静脉血回流受阻:静脉回流受阻多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伴随表面浅静脉充盈或曲张、皮温升高和压痛等,部分患者可触及血栓)、肢体瘫痪或神经营养不良;b.淋巴液回流受阻常见于丝虫病或其他原因所致淋巴管阻塞,指压无凹陷,称淋巴性水肿或象皮肿。 ④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小腿,下肢浅静脉回流受阻所致。静脉如蚯蚓状怒张、弯曲,久立位者更明显。常见于从事站立性工作者或阻塞性静脉炎患者。 ⑤指关节:梭形关节(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累及远端指问关节不同,常累及近端指间关节)、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 ⑥膝关节:两侧不对称红、肿、热、痛或影响活动见于关节炎;受轻伤后关节肌肉或皮下出血见于血友病;关节腔积液时可有浮膑征。 (2)触诊:触诊内容包括:皮温、压痛点、肿块、骨与关节正常解剖标志是否改变、肌腱与滑囊和周围神经干是否增粗、有无肿块;浮髌试验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平卧位,下肢伸直肌肉放松,检查者一手向远端按压髌上囊部,将可能存在的积液挤向髌骨下方,另一手示指轻压髌骨,髌骨有被积液浮起感觉称为浮髌试验阳性。 (3)肢体长度和周径的测量:在骨突处做好标志,两侧同时测量判断肢体是否存在短缩畸形;选定两下肢相同水平肌肉丰满之处作周径测量后进行比较。 2.运动与功能检查 四肢关节的运动与功能检查主要观察活动的姿势、范围以及活动时是否引起疼痛,四肢和关节通常作被动活动检查,怀疑神经肌肉疾患则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须检查。 (1)瘫痪:随意运动功能的丧失。分为: ①偏瘫: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并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及舌瘫。见于脑出血、脑动脉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 ②单瘫:单一肢体随意运动丧失。见于脊髓灰质炎。 ③截瘫:多为双侧下肢随意运动丧失,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脊髓炎、脊髓结核。 ④交叉瘫:为一侧脑神经损害所致的同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2)不随意运动 ①震颤: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一种肢体摆动运动。分为静止性震颤(见于震颤麻痹)和意向性震颤(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多见于老年动脉硬化患者)。 ②手足搐搦: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上肢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指掌关节屈曲、拇指内收靠近掌心并与小指相对,形成“助产士手”,下肢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发生机制为血中游离钙水平降低,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骨科体格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 脊柱特殊体检 1.上臂牵拉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on sign:检查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此时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麻木感,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头试验)Spurling sign: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为阳性,见于颈椎病。 3.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及加强试验Bragard sign: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度~70度始感腘窝不适。本 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抬高到60度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 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其阳性率约为90%。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 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 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4.健肢抬高试验(Fajersztajn征):直腿抬高健侧肢体时,健侧神经根袖牵拉硬膜囊向远端移动。从而使患侧神经根也随之向下移动,当患侧椎间盘突出在神经根的腋 部时,神经根向远端移动受到限制而引起疼痛。如突出的椎间盘在肩部时则为阴性。 检查时病人仰卧,当健侧直腿抬高时,患侧出现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5.仰卧挺腹试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时,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者为 阳性。此方法用于检查L2~3和L3~4椎间盘突出的病人。 7.屈颈试验(linder征):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此时坐骨神经已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然后向前屈颈而引起患侧下肢的放射疼痛为阳性。 骨盆特殊体检 1.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医生双手交叉撑开两髂嵴,此时两骶髂关节的关节面凑合得更紧贴,而骨盆的骨盆前环产生分离,如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医生用双手挤压病人的两髂嵴,伤处出现疼痛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 2.骶髂关节扭转试验Gaenslen sign:病人仰卧,屈健侧髋、膝,让病人抱住;病侧大腿垂直于床缘外。检查者一手按健侧膝,一手压病侧膝,出现骶髂关节痛者为阳性,说明腰骶关节有病变。 3.腰骶关节过伸试验Naoholos sign:病人俯卧,检查者前臂插在病人两大腿前侧,另一手压住腰部,将病人大腿向上抬,若骶髂关节有病,即有疼痛。 4.骶髂关节斜扳试验:病人仰卧,充分屈曲病侧髋、膝关节,检查者一手按住患侧肩部,一手按住患侧膝部外侧,向健侧推去,骶髂关节疼痛者为阳性。 上肢特殊体检 1.杜加征Dugas sign:在正常情况下将手搭到对侧肩部,其肘部可以贴近胸壁,称为Dugas 征阴性。有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称为Dugas征阳性。 2.米尔征Mill sign又称为伸肌腱牵拉试验:伸肘、握拳、屈腕,然后前臂旋前,此时肘

全身体格检查的步骤及答案

全身体格检查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1、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2、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3、内容、顺序要熟练、规范、顺畅。 个别顺序可作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可在检查背部时从受检者背后予以补充检查。腹部检查可采取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但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记录。 4、体格检查应注意原则的灵活性。如急诊、重症病人,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 5、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总的原则是; 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由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 检查手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具体检查部位顺序如下: ①卧位受检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头面颈部→前、侧胸部(心、肺)→(受检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②坐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受检者取卧位)前胸

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受检者仅有二、三次体位更动。 6、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一般应尽量在30~40min内完成。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以卧位受检者为例)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查体前洗手;必须当受检者的面洗手。 (2)准备和清点器械;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别针、棉签、卷尺、直尺(两把)、记号笔 (3)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生。我姓张。为了对您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对您进行一次全身的体格检查。请您配合一下,好吗?询问病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疾病情况等情况,观察病人的意识情况,同时与病人沟通、交流。(4)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汇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无病态面容、神志清醒、自动体位、异常情况:发育不良、超常。营养;中等、不良、肥胖、恶液质。

膝关节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之体格检查

膝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早期准确的体格检查以及诊断损伤,对于避免进一步的损伤以及后期的恢复都有重要作用,也是对于关节外科医生以及运动医学医生的基本要求,现将常见的检查方法以及提示的可能的损伤总结如下 接上文 体格检查 一、膝关节力线 膝关节的解剖轴线(FTA角):5°-7°的外翻 膝关节的机械轴线:0° 方法: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 膝关节不能并拢:膝内翻 踝关节间距过大:膝外翻 意义 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 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二、髌骨相关检查 1.关节积液: 膝关节积液三度(+++)——即通常所说的浮髌征: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另一手向后点击髌骨,有髌骨和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此时关节内约有 60ml-80ml积液。 膝关节积液二度(++):浮髌征阴性时,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髌韧带两侧“膝眼”处,另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如果拇食指由于关节内压力作用而张开,则为阳性。此时关节积液30ml-40ml,尚不足以浮起髌骨。 膝关节积液一度(+):膝关节二度检查阴性时,用一横指沿髌骨外侧支持带处施压,另一手食指于髌骨内侧支持带处检查液压传递感或波动感,如果有此感觉则为阳性

意义 急性外伤所引起的关节积液:关节血肿 陈旧性损伤所导致的关节积液:关节内的组织结构损伤尚未修复 无明显外伤原因的关节积液:关节退变物对滑膜刺激所引起或全身性疾病于关节部位的反映,如风湿热 2.髌股关节炎 病人仰卧位,让病人慢慢地过度屈膝几次,检查者手放在髌骨上,当病人伸屈时触及髌骨,疼痛伴有捻发间为阳性 提示:髌股关节炎 3.髌骨活动度: 完全伸膝位,以两拇指置于髌骨外侧缘,向内推移髌骨。一般将髌骨的四分之一宽度定为一度。正常情况下髌骨的内移程度在1-2度之间,超过二度说明髌骨活动度太大,小于一度说明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即髌骨内移受限检查阳性。 4.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Shelf症): 伸膝位,向内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产生髌骨内侧的明显疼痛,进一步屈曲膝关节则产生弹响感,而后疼痛缓解,此为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阳性。 4.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Shelf症):分型 Ⅰ型发育不全型,靠近内侧滑膜壁处仅有一条滑膜皱襞的残迹Ⅱ型正常发育型,内侧滑膜皱襞如一层货架(Shelf)由上到下纵行置于前内侧关节囊壁,但是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无接触 Ⅲ型异常增生型,指滑膜皱襞增生肥厚呈条索样,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摩擦。滑膜皱襞综合症Ⅲ型滑膜皱襞所产生的膝关节前内侧疼痛症状。当内侧滑膜皱襞呈Ⅲ型时,在伸膝位向内推移髌骨即将该皱襞挤压于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随着屈膝程度的增加,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的压力增加,因而疼痛症状加重,而当进一步屈膝,滑膜皱襞从髌股间隙脱出滑向股骨髁内侧时,则症状缓解 5.恐惧症 完全伸膝位,向外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患者产生髌骨脱位的恐惧感而拒绝该检查继续进行,此为恐惧症阳性。恐惧症检查是检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个最敏感的检查方法。

2015-12-05脊柱、四肢体格检查

第一阶段外科培训教案一(脊柱四肢体格检查) 【教学时间】 2015年12月05日上午 【教学地点】 科教楼5楼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演示及操作练习结合。 【培训老师】 王俊杰黄先哲 【课时安排】 共4课时。 第一课时:运动系统体格检查概述。 第二课时:脊柱、肩关节、肘关节体格检查及练习。 第三课时:腕关节、手部、髋关节、膝关节体格检查及练习。 第四课时:踝关节、足部体格检查及练习;运动系统体格检查常见考题分析。 【教学内容】 一、运动系统体格检查概述 1. 采用视诊(包括形态、畸形、活动度及肢体长度、周径)、触诊,必要时结合叩诊及听诊。可以简称为视、触、叩、听、动、量。 1)视:除从各个侧面和各种不同体位仔细观察躯干和四肢的姿势、轴线及步态有无异常,局部还应该观察:A皮肤有无发红、发绀、色素沉着、发亮或静脉曲张;B软组织有无肿胀或淤血;C肌肉有无萎缩或肌纤维颤动;D有无包块,颜色如何;E瘢痕、创面、窦道、分泌物及其形状;F伤口的形状与深度,有无异物残留及活动性出血;G局部包扎及固定情况;H有无畸形,如肢体长短、粗细或成角畸形。

2)触:A压痛:部位、深度、范围、程度、性质;B各骨性标志有无异常,检查脊柱有无侧弯可用棘突滑动触诊法;C有无异常活动及骨擦感;D局部温度和湿度,双侧对比;E 包块:部位、质地、大小、活动度、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波动感;F肌肉有无痉挛或萎缩。 3)叩:主要检查有无叩击痛。主要检查方法有:A轴向叩击痛(传导痛),沿肢体轴向用拳头叩击肢体远端,如在相应部位出现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骨、关节急性损伤或炎症病例;B棘突叩击痛,检查脊柱时常用叩诊锤或手指叩击相应的棘突,如有骨折或炎症病变常出现叩击痛;C脊柱间接叩痛,患者取坐位,检查者一手掌面放在患者头顶,另一手半握拳以小鱼际部叩击手背,有脊柱病变者可在相应部位出现疼痛。某些病人可出现上肢放射痛,提示颈神经根受压;D神经干叩击征(Tinel征)。叩击已损伤神经的近端时末端出现疼痛,并逐日向远端推移,表示神经再生现象。 4)听诊:A不借助听诊器可听到弹响和摩擦音,当关节活动中听到异常响声并伴有相应临床症状时,多有病理意义,常见于弹响髋、肩峰下滑囊炎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B借助听诊器可以检查骨传导音和肢体血管杂音。 5)动: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异常活动情况。对比观察患、健侧两侧的关节活动及肌肉收缩。先健侧再患侧,先主动再被动。 6)量:A长度:肢体两侧对称体位,标记笔标记体表标识。卷尺应无收缩性、防止皮肤滑动;B周径:肢体两侧同一水平,若测量肿物大小,可选择最大径,并用记号笔标记,以利于下次测量;C活动度; 7)神经系统检查:A肌张力检查;B肌力检查,Lovett评分,6级;C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实体觉及两点觉;D反射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E自主神经检查:必要时,用于可以神经损害时检查。自主神经检查包括皮肤温度、萎缩、干旱,皮肤划痕试验等。 2. 操作前准备 1)环境准备:环境宽敞明亮、温度适宜,适合检查操作(检查床及椅子),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屏风)。 2)患者准备: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着宽松衣物,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及对应健侧部位(肘关节、膝关节以下可卷起衣袖、裤腿;肘、膝以上褪去上衣及外裤),若双侧均有病变,应设法与正常人做对比。 3)自身准备:白大褂、口罩、帽子,注意接触患者物品的保温(人文关怀:触诊时搓热

膝关节的常用体格检查

膝关节的常用体格检查 全网发布:2011-06-23 21:37 发表者:袁锋(访问人次:1722) 膝关节的常用体格检查 一压痛压痛部位往往是病变部位,所以检查压痛是最重要的检查,为手术前对病 变得初步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无论如何强调压痛检查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压痛与损伤的关系 1.外侧副韧带损伤 2.半月板损伤 3.脂肪垫损伤 4.上胫腓关节损伤 5.髌前滑囊炎 6.内侧副韧带钙化 7.股骨髁软骨病 8.内侧副韧带深层损伤 9.内侧副韧带浅层损伤 10.髌腱下滑囊炎 11.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侧副韧带损伤时,压痛点在其起止点,也可在其通过的关节间隙处. 半月板损伤: 关节间隙半月板边缘的任何一点, (阳性率88.74%). 脂肪垫损伤: 膝关节伸直位髌韧带旁压痛最明显. 压痛和病变关系 髌韧带区及周围压痛—髌腱腱围炎、髌腱下滑囊炎、胫骨结节皮下滑囊炎髌骨表明压痛--髌骨骨折、髌前滑囊炎、伸膝筋膜炎 髌骨压痛 国窝后垫枕或以手托起以防止膝关节过伸痛而出现假阳性。 意义:髌骨软骨类疾病、滑膜皱襞综合症 髌骨缘指压痛 意义:髌骨软骨类疾病、髌骨旁筋膜炎,伸膝筋膜炎,髌旁滑膜炎。 髌骨抽动痛 意义:同髌骨缘指压痛 应两侧对比,不然易出现假阳性 磨髌试验 意义:髌骨软骨类疾病、OA、滑膜皱襞综合症。 主动伸屈受限 关节积液、关节交锁、粘连 过伸痛或伸直受限

脂肪垫炎、滑膜炎、半月板前角损伤交锁、内侧副韧带钙化、关节内游离体 屈曲受限 半月板后角损伤、交锁、滑膜炎、内侧副韧带钙化 膝关节粘连时伸屈明显受限 主动屈伸痛 髌骨处痛-髌骨软骨痛(30-60度) 外侧痛:膝外侧痛症候群 内侧痛:鹅足下滑囊炎或内侧副韧带下滑囊炎 半月板损伤、滑膜皱襞嵌入 单足半蹲试验 1.髌骨或股骨软骨病 2.假性髌骨软骨病 3.骨软骨切线骨折 4.半月板区股骨软骨病 5.髌腱腱围炎 6.伸膝筋膜炎 全蹲痛 后侧痛-半月板后角损伤 前侧痛-髌腱腱围炎 抗重力直腿抬高试验 髌骨骨折、髌腱断裂、股四头肌腱断裂 伸膝抗阻力试验 髌骨髌骨软骨病、髌腱腱围炎、伸膝筋膜炎、股四头肌腱损伤、髌腱损伤、胫骨 结节骨软骨炎 髌骨软骨病-(30-60度) 髌腱-90度左右 髌骨软骨镜像损伤-在某一角度突然失力 推髌伸膝抗阻(推髌半蹲起)试验 髌骨或股骨关节软骨病变 浮髌试验 节积液诱发膨出试验 外翻试验 伸直位外翻试验-内侧副韧带纵束损伤 屈曲30度位侧翻试验-内侧副韧带斜束损伤 屈曲30度应在床边做,如果下肢抬高做由于肌肉痉挛、紧张易出现假阴性。

常用骨科体格检查

常用骨科体格检查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用特殊检查 颈部检查 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或者前额部,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保护,不使头颈歪斜,同时向患侧或健侧屈曲颈椎,也可以前屈后伸,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该试验是使椎间孔变窄,从而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侧屈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test):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并向患侧屈曲,下颌转向健侧,检查者双手放在患者头顶向下挤压。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患侧手部放射即为阳性。最常见于C5椎间盘突出症,此时疼痛向拇指、手及前臂放射。怀疑有颈椎结核或不稳定性骨折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最好不做此试验。 后仰椎间孔挤压试验(Jackson test):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检查者双手交叉放在患者头顶上,再向下方挤压。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患侧上肢放射,即为阳性。阳性结果见于颈椎病。怀疑有颈椎结核或不稳定性骨折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最好不做此试验。 颈椎间孔分离试验:检查者一手托住患者颏下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该试验可以拉开狭窄的椎间孔,减少颈椎小关节周围关节囊的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椎动脉扭曲试验:用于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头颈放松,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抱住患者头枕两侧,将患者头向后仰的同时转向一侧,若出现眩晕则为阳性。 头顶部扣击试验:患者端坐,医生一手平按患者头顶,用另一手握拳叩击按在患者头顶的手掌背,如果患者感觉颈部疼痛不适或者向上肢串痛、麻木、为阳性。检查颈椎病或颈椎损伤。怀疑颈椎损伤时,头顶部叩击力及挤压力不宜过重,以免加重损伤。 屈颈试验:用于检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卧,上肢置于躯干两侧,下肢伸直,令患者抬头屈颈,若出现上下肢放射性麻木则为阳性。 吞咽试验:患者坐正,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如出现吞咽困难或颈部疼痛为阳性。如果患者能正确说出平日吞咽食物时有疼痛,也是阳性体征。常用于检查颈部病变是否影响吞咽活动。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阿德森试验(Adson)*:患者坐位,用手指触摸患者的桡动脉,同时将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并把头部下颌向患侧旋转,若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出现颈、肩、背疼为阳性。常见于颈肋、前斜角肌综合症及胸廓出口综合征,也见于颈椎病、颈髓肿瘤及颈部肿瘤引起的臂丛神经受压。需加以鉴别 挺胸试验:医者摸及患肢的桡动脉,嘱患者立正尽量将肩部转向后下方作挺胸动作,若桡动脉搏动减少或消失即为阳性。常见于检查胸廓出口综合征。 上肢过度外展试验:医者摸及患肢的桡动脉,并将患肢被动充分外展,若桡动脉搏动减少或消失者为阳性。 上肢外展握拳试验:嘱患者将两侧上肢外展90°并旋外,双手作连续快速握拳,展开动作。如患侧上肢迅速自远端向近侧出现疼痛、无力、自动下落;而健侧不出现症状,维持1分钟以上者,为阳性。检查胸廓出口综合征。 上肢过度下牵试验:嘱患肢提携重物,或向下牵拉患肢,患肢出现麻痛或紫暗发凉等神经、血管症状者为阳性。常见于检查胸廓出口综合征。 肩部特殊检查

膝关节体格检查-简版

膝关节体格检查 除了现代化得影像学检查手段与详细得病史询问外,正规、准确得体格检查对膝关节疾病得诊断也十分重要、与其余部位得骨科检查一样,其也分为望、触、动、量四个部分,同时还包括膝关节特有得手法检查与血管神经得检查、 一、望诊 望诊就是通过目测观察患者得大体异常。检查时建议完全暴露双侧膝关节,内容包括观察患者得步态与姿势、关节畸形情况及活动度,还包括局部情况,如颜色、瘢痕、肿物等。对异常处可进一步加以动、触、量明确。 行走时得姿态称为步态。患膝因为负重时疼痛而表现为着地相时间短缩、负重时间减小,为“抗痛性步态”。同时出现行走谨慎、步幅减小、步速减慢、不敢以患肢为轴旋转得“保护性步态”。当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如关节交锁时,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僵硬,髋部活动增大,躯体出现摇摆。以上总得可表现为不同程度得跛行。 正常膝关节屈曲120~130°,过伸5~10°,屈膝90°位小腿内旋10°,外旋20°。检查时需两侧对照(图1)、 畸形就是指膝关节外观得改变超出了正常得生理变异。正常双下肢伸直时,双膝内侧与双内踝可同时并拢。当双膝内侧可并拢而内踝分开,为膝外翻(“X”形腿);双内踝可以并拢而膝内侧分开,为膝内翻(“O"形腿)(图2、3)。如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为屈曲畸形,多见于急性损伤、游离体嵌顿、半月板异常及严重骨关节炎等、正常膝关节可有轻度得过伸,但如过伸角度过大,则为膝反张,常见于后交叉韧带损伤或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如有上述异常可进一步进行仰卧位得手工大体测量(详见量诊)。下肢得角度畸形在双下肢负重站立位时更易于呈现,故站立位检查也十分重要,并可辅以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得测量。 ?图1?图2 图3 双下肢不等长可导致外观得长度畸形。其可能就是结构性得,也可能就是姿势性得,如髋得内收外展、骨盆得倾斜均可影响下肢外观上得长短。因此,下肢长度望诊时需仰卧位双膝放松伸直、内外翻及旋转均对称,比较双侧内踝得位置就是否对称、如患膝不能完全伸直,可将健侧放置与患侧同样得位置进行观察、 急性损伤时,由于下肢软组织肿胀瘀血、膝关节腔内积液,患肢可出现周径增粗。而慢性患者则表现为不同程度得肌肉萎缩、肢体变细。早期得肌肉萎缩主要发生于股四头肌内侧头,其有时可通过望诊发现,表现为髌骨内上方肌腹平坦,严重者髌上大腿周径变小,甚至累及小腿,可进一步进行两侧对比测量(详见量诊)。 急性损伤或慢性病变均可由于不同原因形成膝关节不同程度得肿胀。膝骨关节炎表现为膝关节得弥漫性肥大。关节积液或滑膜弥漫性增生可表现为膝眼、髌上囊得局限性肿胀,进一步可通过浮髌试验明确(详见触诊)。半月板囊肿、腘窝囊肿、膝部肿瘤均可表现为相应部位得肿块,有些于膝关节活动或站立时更明显。

膝关节查体的方法是什么

膝关节查体的方法是什么 膝关节是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关节。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产生了问题,那么我们的身体也会相应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那就需要我们定期的去医院做检查。尤其是老年群体,定期的检查定期的治疗是非常的有帮助的。希望大家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1、相关外伤史,没有外伤史就无法成立交叉韧带损伤。 2、浮髌试验,检查有没有关节内积血积液。因为70%的外伤性关节积液都可能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损伤,车祸的相对多一点。 3、抽屉试验。前后抽屉试验是检查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针对性体格检查。但也有假阳性。 4、排除关节骨折。 5、MR确诊。 一、膝关节力线 膝关节的解剖轴线(FTA角):5°-7°的外翻 膝关节的机械轴线:0°

方法: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 膝关节不能并拢:膝内翻 踝关节间距过大:膝外翻 意义 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 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

半月板的损伤 二、髌骨相关检查 1.关节积液: 膝关节积液三度(+++)——即通常所说的浮髌征: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另一手向后点击髌骨,有髌骨和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此时关节内约有60ml-80ml积液。 膝关节积液二度(++):浮髌征阴性时,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髌韧带两侧“膝眼”处,另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如果拇食指由于关节内压力作用而张开,则为阳性。此时关节积液30ml-40ml,尚不足以浮起髌骨。 膝关节积液一度(+):膝关节二度检查阴性时,用一横指沿髌骨外侧支持带处施压,另一手食指于髌骨内侧支持带

脊柱体格检查

脊柱、神经系统检查(讲义) 检查脊柱时,应脱去上衣,双足并拢站立位,双下肢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一)背面视诊 1、脊柱是否正中,有无侧凸畸形,上身倾向何侧。脊柱侧凸(scoliosis),应记明侧凸的方向及部位C形、反C形、S形或反S 形;两肩是否等高,双髂嵴上方是否水平。上身移向何侧,可从第7颈椎棘突垂一条直线来估计移位的程度。脊柱侧凸可分为:①姿势性侧凸,见于儿童发育期坐位姿势不良、椎间盘脱出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如站立位有侧弯而在坐位或卧位消失时,可因两下肢不等长所致;②器质性侧凸,见于枸偻病、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及肩部畸形等病变,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 2、背肌情况正常及经常锻炼者,背肌在脊柱两旁隆起,中央呈现一条沟状。经常在弯腰位工作或缺乏锻炼者背肌萎缩,两侧背肌变平而中央的棘突呈一条隆起,日久易产生驼背及腰背韧带劳损。此外应注意双侧骶棘肌是否对称、有无萎缩或痉挛。凡腰痛的病人,如腰椎结核,急性扭伤等,常有腰肌痉挛。 3、自动运动脊柱的运动主要在颈椎及腰椎,它的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检查颈椎时应固定双肩,使躯干不参与运动。 (二)侧面视诊 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弯曲部位,称为生理性弯曲或S状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腰段有较明显的前凸;胸段稍向后凸;骶椎则有较大幅度的后凸。 1、脊柱后凸(kyphosis)即脊柱过度后弯,多发生于胸段,也称驼背(gibbus)。检查时可发现胸部塌陷,腹部向前凸出。脊柱胸段后凸原因很多,表现也不尽相同。如小儿脊柱后凸多为胸椎锥体结核引起,病变常发生在下胸部,由于锥体破坏,棘突向后明显突出,称为成角畸形。青少年胸段下部及腰段均与后凸,多为发育期姿势不良或患脊椎骨软骨炎的后果。成年人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后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强直固定,仰卧位脊柱亦不能伸平。老年人脊柱后凸,多发生在胸

外科膝关节体格检查

膝关节外科检查法 (一)望诊 1.步态观察步态是否平稳而有节律。仔细观察有无因膝关节僵直或疼痛而引起异常步态。 2.膝关节肿胀外伤是膝关节肿胀最常见的原因。膝关节病变如急性化脓性炎症、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结核、肿瘤等均可出现关节肿胀。 3.膝周围局限性肿块如髌上滑囊炎、胫骨结节骨骺炎、胭窝囊肿、骨软骨瘤可出现局限性包块或高凸畸形。 4.股四头肌萎缩观察膝关节上方肌肉的轮廓,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萎缩。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结核、下肢骨折长期固定,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 5.膝关节畸形正常的膝关节有5~10°的生理外翻角,若超过15°则为膝外翻畸形.如单侧出现膝外翻畸形称“K”形腿;两侧膝外翻畸形称“X”形腿。反之,正常生理外翻角消失,形成小腿内翻畸形,若为两侧称“O”形腿。正常的膝关节伸直可有0~10°的过伸,如过伸超过15°,则称为膝反张畸形。 (二)运动检查 1.屈曲检查时患者俯卧位,两腿并齐,医者一手按住大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足部,嘱患者做屈膝动作,正常可达145°。如测肌力,医者可用扶足部的手对屈膝施加阻力。 2.伸直检查时患者坐于检查床边,双小腿下垂,嘱其主动伸膝,正常为0°。若测肌力,医者用手对伸膝施加阻力。 3.内、外旋膝关节完全伸直后无侧屈和旋转运动。当屈曲90°时,内、外旋转运动可达10~20°。 (三)触诊 1.骨触诊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两膝屈曲90°,膝关节的骨隆起和关节边缘容易触诊清楚。先于膝关节前面触诊股骨和胫骨间关节间隙。在膝关节内侧可扪清股骨内侧髁、胫骨内侧髁。在膝关节外侧可扪清股骨外侧髁、胫骨外侧髁及腓骨小头。膝关节前下方可触及胫骨结节,检查有无压痛和异常隆起。髌骨在膝关节前方,屈膝位时位置固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