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网学习材料

智能电网学习材料

智能电网学习材料
智能电网学习材料

智能电网概述

概念性内容:1.电网是电力网的简称,通常是指联系发电与用电,由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二次系统等组成的统一整体。现代电网是目前世界上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人造系统和能量输送网络。

2.随着世界经济的的发展,能源需求量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严峻,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成为电力工业实现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再次背景下,只能电网成为全球电力工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

第一节

1.电网的建设历程,始终是求进步、谋发展的探索过程,始终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迎接挑战、实现超越的实践过程。

2. 电气化成为社会现代化水平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 三大发明 1866年西门子自励式直流发电机

1876贝尔电话

1879爱迪生点灯

开创了电气化新纪元

4.2009年底:额定容量5000MW的±800kV云南-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实现单极投产;额定容量6400MW的±800kV四川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带电调试成功;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直流输电电压等级最高的国家。

5.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电网的功能定位:除电力输送等传统功能外,电网更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的发展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6.(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电网规模日益扩大,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有利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输出;另一方面,电网运行与控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发生大面积停电的风险也日益加大,对实现电能的安全传输和可靠供应提出重大挑战,电网的坚强可靠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7.促进电力清洁生产,降低电力输送损耗,全面优化电力生产、输送和消费全过程,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高效的电网必将极大的推动低碳电力、低碳能源、乃至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1.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

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

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2.智能电网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①可观测

②可控制

③实时分析与决策

④自适应和自愈

3.一般认为智能电网的特征: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和优化。

4.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解决能源安全与环保问题,应对气候变化。

5.中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①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电力负荷高速持续增长的需求②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③提高电力供应的经济型④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电源结构,提高电网接入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和能源供应的安全性⑤提高电能质量,为用户提供优质电力和增值服务。

⑥适应电力市场化的要求,玉华资源配置,提高电力企业的运作、管理水平和效益,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6.国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理念:立足自主创新,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和“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7.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8.“坚强”与“智能”是现代电网的两个基本发展要求。“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强调坚强网架与电网智能化的有机统一,是以整体性、系统性的方法来客观描述现代电网发展的基本特征。

9.坚强智能电网是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的电网:1,安全可靠是指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经济高效是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能源资源和电力资产的高效利用;清洁环保是至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透明开放是指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电网无歧视开放;宇豪互动是指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调整,友好兼容各类电源盒用户接入,促进发电企业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行调节

10.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技术特征:信息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途径,体现为对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和挖掘能力;自动化是坚强电网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依靠高效的信息采集传输和集成应用,实现电网自动运行控制与管理水平提升;互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通过信息的实时沟通与分析,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良性互动和高效协调,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电能的安全、高效、环保应用

11.坚强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包括电网基础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电网基础体系是电网系统的物质载体,是实现“坚强”的重要基础;技术支撑体系是指先进的通信、信息、控制等应用技术,是实现“智能的基础”;智能应用体系是保障电网安全、经济、高效运行,最大效率地利用能源和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具体体现;标准规范体系是指技术、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以及试验、认证、评估体系,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制度保障。

12.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分为3个阶段,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实施。第一阶段:试点阶段;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第三阶段:引领提升阶段。

13.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作用概括为:

(1)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2)具备良好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3)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4)实现高度智能化的电网调度;

(5)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

(6)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

(7)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8)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

(9)发挥电网基础设施的增值服务潜力。

第二章智能电网基础技术

1.智能电网基础技术主要包括:传感与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超导技术、电网仿真技术、可视化技术、控制决策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

2.传感与量测技术将在智能电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传感器:是能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光纤传感器一般分为3类:(1)功能型光纤传感器(2)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3)拾光型光纤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优点为:以光学测量为基础,更稳定、更可靠、更准确,不受电磁干扰、体积小、重量轻、可挠曲、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电绝缘性能好、在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电磁场等恶劣环境中能够稳定工作。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特点:(1)通过软件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2)具有一定的自动编程能力(3)功能多样化

3.传感器网络的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

4.RFID射频识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成熟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5.实时通信技术:

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1)支持保护和控制的高速、实时通信;

(2)支持电力系统应用的宽带网;

(3)能够处理应用发展所需的最高速率

(4)能够访问所有的地点,以支持监控和保护功能;

(5)在部分网络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能连续工作。

6.广域测量系统由:PMU(相量测量装置)、主站(控制中心)和通信系统组成。其中PMU分为集中式(用于测量集中于单个集控室的厂站)和分布式(用于测量分布较为分散厂站)两种,具有同步相量测量、时钟同步、运行参数监视、实时记录数据及暂态过程监录等功能

主站接收、存储、转发、处理各子站的同步相量数据,根据子站的相量数据得到各子站对于参考站的功角差。在此基础上,主站进行系统状态的动态监测,在系统出现异常扰动时能及时报警,并启动各子站的录波;另外,检测系统可以通过实时通信接口与EMS交换信息。

主站分为3个层结构:下层的数据通信主要功能是与PMU通信以及实时接收相量数据;中间层是实时数据库,主要功能室存储和管理测量数据;上层为动态信息应用层,提供量测数据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通信系统

广域测量系统是按照分层分区原则进行信息传递的。

7.基于WAMS量测的电网动态测量及决策支持功能包括:

(1)电网安全报警;

(2)电网功角稳定分析;

(3)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

(4)电网扰动识别

(5)风电厂运行监视;

(6)电网运行支持。

8.混合状态估计

状态估计为调度运行员提供了系统运行的实时状态,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网调度的可靠性。传统的状态估计是在RTU采集量上进行计算,鱼鱼PMU在数据测量的同步性及精度上的优点,基于SCADA和WAMS的混合状态估计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混合状态估计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1)以SCADA数据为主的状态估计;

(2)以WAMS为主的状态估计.

9.广域保护

分为;(1)基于广域测量技术的继电保护;(2)一种智能紧急控制系统,它不是针对个别元件的故障,主要解决电力系统大范围稳定破坏、连锁反应事故。

第二类广域保护主要分为:(1)基于电网事件监测的广域保护(2)基于电网动态响应的广域保护。

10.根据任务环境、时间跨度及空间范围等特点,广域保护系统工作流程可以分为4个层次:

(1)任务和子任务:任务是控制系统接受的来自调度人员的最宏观的命令,其内容包括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子任务是对任务的分解,通常包括保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动态稳定、热稳定、电压稳定、频率稳定等。

(2)行为:是广域保护系统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电网状态而采取的一种控制序列,每个控制序列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目标。常见的行为如提高某区域电网的频率、电压等;

(3)轨迹:是电力系统在广域保护控制后的运动轨迹。规划轨迹是电力系统在未来一点时间所期望经过的轨迹。规划轨迹的时间长度一般为几百毫秒到几秒钟。

(4)控制:是由广域保护系统产生的,由各个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的最底层控制指令,如解列线路、控制机组出力等。

11.大电网失步保护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大电网失步保护需要互相配合;

(2)基于局部测量的失步保护原理在大电网失步协调控制方面很困难

12.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期间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是电力技术、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融合。优点: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好的可控性和更强的控制功能,为智能电网的快速、连续、灵活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13.FACTS装置:主要应用于超高压输电系统中,容量大多为百兆伏安级,因此其主电路设计对电力电子期间选型有如下要求:

(1)容量大

(2)开关频率较低

(3)损耗较低

(4)可方便的串并联使用

14.功率器件串联技术

为了提高半导体开关的阻断电压,功率器件可以串联使用。只有在串联器件处于理想的静态和动态均压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其耐压能力。影响串联器件电压均衡分配的主要因素包括:

(1)串联器件的开关特性不一致

(2)串联器件的开关漏电流不一致

(3)串联器件的回路杂散电感不一致

(4)串联器件驱动电路的延时特性不一致

15.功率器件并联技术

功率器件并联使用时的电流分配不均主要包括静态(稳态)电流不均和动态(瞬态)电流不均。静态电流不均主要由器件的饱和压降不一致引起,而动态电流不均则由并联器件的开关特性不一致引起。电流不均将导致并联器件发热不均,甚至损坏器件。该技术要活的理想的均流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尽量选取特性一致的器件进行并联

(2)使用独立的栅极电阻消除寄生振荡

(3)选用同样的驱动电路,尽可能降低驱动电路的输出阻抗和贿赂寄生电感

(4)设计和安装时尽可能使用电路布局对称和引线最短,以减少寄生参数的影响

(5)将并联器件置于相同散热条件下,尽量减少模块工作坏境温度的差异。

16.冷却散热技术

散热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散热设计包括散热器的结构设计和冷却介质的选择。冷却介质的选择则应考虑体积、重量、可靠性以及辅助设备的能耗等。冷却介质的选择则应考虑电气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对材料的腐蚀性、对环境的影响和易燃性。目前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常用的冷却介质包括空气、油和水。

17空气冷却方式:常用的空气冷却方式包括自然冷却和强迫风冷两种。自然冷却通过空气的自然对流及辐射作用将热量带走;强迫风冷式依靠流动空气来散热。

传热效率高,沿轴向的等温特性好,20世纪70年代得到重视,但由于用氟利昂作为冷却介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尽在早期用于牵引变流器。

19.液态冷却方式:可将导热系数较之气体冷却提高2个数量级,所以一直被公认为是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散热的有效方法。通常采用的冷却液介质为油和纯水,冷却系统需要利用循环泵来保证冷却液在热源和冷源之间循环,以交换热量。具体分为:

(1)油冷式散热器:比空气冷却性能好,却从冷却效果和环境影响方面劣于水冷。

(2)水冷式散热器:散热效率高,但绝缘性较差,普通水易导致电腐蚀和漏电,只能在低压下使用。

(3)循环式水冷系统:经历了直流式、敞开式和密闭式的发展阶段,如今由于密闭式循环水冷系统的冷却效率高、体积小、没有污染和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有系统相对复杂的缺点。

20.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能够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增强电网灵活性和可靠性,是智能电网的先进控制和调节手段。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2)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3)提高清洁能源并网运行控制能力

(4)提高电网服务能力

(5)代替本地发电装置,向偏远地区、岛屿等小容量负荷供电。

(6)城市配电网增容改造

21.超导技术:超导产品:

(1)超导电缆

(2)超导故障电流限制器

(3)超导磁储能系统

(4)超导变压器

(5)超导电机

(6)超导无功补偿装置

22.仿真分析及控制决策技术

电网仿真分析及控制决策主要任务是对电网状态进行分析、决策、控制,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它相当于智能电网的“大脑”功能。

数字仿真技术:将电力系统的全部元件均采用数字模型进行模拟。可分为:

(3)实时仿真与非实时仿真

(4)离线仿真与在线仿真

23.数字仿真技术进展:

(1)机电暂态-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技术

(2)分网并行计算技术

23.智能电网对数字仿真技术的需求:

1.预测和决策支持能力

2.能够即时跟踪系统状态

智能电网需要电力系统仿真提供:

3.对电力系统运行趋势进行预测

4.对决策措施进行模拟

于是,数字仿真所应具有的功能也应运而生:

1.实时在线安全分析、评估及预警

2.运行方式在线优化

3.基于超时仿真的安全分析,为电网自愈控制

提供基础分析计算的支撑手段

数字仿真所应具有的功能: 4.从运行和规划的观点对电网进行分析,并为

运行人员推荐方案

5.计及市场、政策等因素,定量分析其对系统

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24.发展趋势

(1)快速仿真算法研究

(2)仿真基础数据研究

(3)仿真模型研究

(4)大规模电力系统数字实时仿真技术研究

25.可视化技术:是指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图像的表示方法。通过可视化图形展示,可以直接得到揭示电网运行趋势和本层的高层次信息,及时洞察已存在的一场和潜在的事故隐患,加强对电网宏观信息的把握,为电力调度、运行以及管理人员提供直观高效的分析工具。

智能电网对可视化技术的要求:必须提供可视化的图形展示手段,为电力系统的监视控制、智能电网调度、分析、规划等提供保证。

26.可视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展望:

(1)与电力系统应用相结合,进行数据挖掘

(2)提高可视化展示的效率,丰富展示手段,扩大可视化的应用范围

(3)提高可视化展现方式对智能辅助决策的作用。

27.控制决策技术:分为(1)预防控制决策技术和(2)紧急控制决策技术

28.信息与通信技术:将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技术密切结合,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构建实时智能、高速管带的信息通信系统,支出多业务的灵活接入,为智能电网提供“即插即用”的技术保障,

是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分为

(1)空间信息技术;

(2)流媒体技术;

(3)信息的智能处理技术;

数据挖掘具有以下功能:①描述②关联分析③分类④预测⑤聚类分析⑥偏差分析

(4)网络计算技术;

(5)云计算技术;

(6)信息安全技术;

29.通信技术:

(1)光纤通信技术

(2)无线通信技术

(3)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4)电力特种光缆

(5)IP接入网技术

30.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关键技术可分为三大类:感知、网络和应用技术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

大规模储能

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集中并网第三章

1.新能源发电:主要是指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各种新型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我国由于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区域的逆向分布,决定了新能源发电具有大规模集中接入的特点。

新能源发电方式特点:显著的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当并网规模较大时,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影响

2.风力发电:叶片共同组成风轮,它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

机械能的重要部件风电机组结构轮毂

并网大型风电机组可分为:机舱由传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与制动

系统、发电机、控制和安全系统组成

塔筒(塔架)用于支撑机舱和风轮

基础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当地地

质情况设计成不同的形式,周围还需设

置防雷和接地系统

3.目前应用最多的并网型风电机组是三叶片、上风向、水平轴的风电机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机组主要由以下4中:

(1)基于普通异步发电机的恒速风电机组

(2)基于异步发电机的最优滑差风电机组

(3)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

(4)基于同步发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

当前的主流机型: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与基于同步发电机的变速风电机组(都属于变速恒频的风电机组)

4.并网风力发电系统:

并网风力发电系统是指风电机组与电网相联,向电网输送有功功率,同时吸收或者发出无功功率的风力发电系统,一般包括风电场/机组、线路、变压器等。

5.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也称太阳能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将若干光伏转换器件即光伏电池封装成光伏电池组件,再根据需要将若干组件组合成一定功率的光伏阵列,并与储能、测量、控制装置等配套,构成光伏发电系统。

6.光伏阵列

光伏电池组:单体光伏电池是光伏电池的基本单元,其容量较小,一般不能满足负载用电需求。将几片、几十片或几百片单体光伏电池串、并联构成组合体,再讲组合体封装,引出正负极引线,成为光伏电池组

光伏阵列:将若干个港服电池组根据负载容量大小要求,再串、并联组成较大的实际供电装置,称之为光伏阵列。

7.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在一起,可以向电网输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发电系统,一般包括光伏阵列、控制器、逆变器、储能控制器、储能装置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又可分为与建筑物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和大规模荒漠/开阔地光伏电站两类。

8.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聚光装置把手机到的太阳辐射能发送至接收器产生热空气或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与之相联的发电机进行发电。

(1)太阳能热发电能够进行热能储存,有利于系统调度,存储时间长,成本低,在没有阳光时能够产生电力。

(2)由于热电站具有热存储,而且热能容易存储,因此,与光伏发电相比,

太阳能热发电的出力更为平滑。

(3)太阳能热发电要求太阳直射辐射,太阳跟踪控制比较困难。

10.太阳能热发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问题:

(1)太阳能能量密度低

(2)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低

(3)太阳能供应不连续、不稳定,需要在系统中增加蓄热装置从而提高了成本。

解决途径:

(1)提高系统中关键部件的性能,大幅度降低太阳能热发电的投资成本(2)研究开发新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对系统进行有机集成,提高转换效率

(3)将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和化石燃料发电系统互补,通过太阳能的利用来减少化石燃料热力发电系统中的燃料消耗量,同时也可以省略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储热装置,从而降低太阳能热发电的一次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11.大规模储能

目前的电能存储方式主要可分为:

抽水储能(目前相对成熟)

机械储能压缩空气储能

飞轮储能

超导磁储能

电磁储能

超级电容器储能

铅酸蓄电池

电化学储能钠硫电池

液流电池

冰蓄冷储能

相变储能

热电相变热储能

12抽水蓄能

抽水蓄能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蓄能技术。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具有两大特性:

(1)既是发电厂,又是用户,其削峰填谷功能是任何类型发电厂所不具备的;

(2)机组启动迅速,运行灵活、可靠,对负荷的急剧变化可以做出快速反应。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削峰填谷

(2)调频和快速跟踪负荷

(3)调相

(4)紧急事故备用

(5)系统特殊负荷

(6)保证特殊用电要求

(7)黑启动

13.压缩空气储能

优点:便于储存,储能安全系数高、寿命长,可以冷启动、黑启动,响应速度快,主要用于峰谷调节、负荷平衡、频率调整、分布式储能和发电系统备用等。

14.飞轮储能

优点:没有摩擦损耗、风阻小、效率高、寿命长、对环境没有影响,几乎不需要维护。

缺点:能量密度较低、系统复杂,对转子、轴承要求较高。

15.电磁储能

超导磁储能优点:

(1)除了真空和制冷系统外,没有旋转机械部分和动密封问题,装置使用寿命较长;

(2)能量密度较高,可建成大容量系统;

(3)转换效率高,可达95%;

(4)通过变流器实现与电网的连接,响应速度快,约几毫秒至几十毫秒,能快速地对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进行调节;

(5)装置建造不受地点限制,且维护简单、污染小;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性能已基本达到了应用的要求,为高温超导电力技术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负荷均衡

动态稳定

暂态稳定

电压稳定

频率调整

输电能力提高

电能质量改善

16.超级电容器储能

电容器春泥更具有快速充放电能的优点,但超级电容器的耐压很低,制成的电容器一般仅有几伏耐压,由于它的工作电压低,在使用中必须将多个电容器串联使用。

影响电容器性能的因素有:

(1)电极材料表面积

(2)粒径分布

(3)电导率

(4)电化学稳定性

根据电极的选择不同,超级电容器主要有:

(1)碳基超级电容器

(2)金属氧化物超级电容器

(3)聚合物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反复充放电可达数十万次且不会造成污染;

功率密度高,充电速度快,模式简单且可用大电流充电;

过充无危险,使用寿命长;

低温性能优越;

17.铅酸蓄电池

优点:(1)自放电小

(2)结构紧凑,密封良好,抗震动,比容量高,大电流性能好。

(3)电池的高低温性能较好

(4)电池失效后的回收利用技术比较成熟,回收利用率高。

常用的铅酸蓄电池分类:(1)普通蓄电池、(2)干荷蓄电池、(3)免维护蓄电池

18.钠硫电池

优点:(1)比能量高

(2)科大电流、大功率放电

(3)采用固体电解质,充放电效率高

钠硫电池重点研究问题:

(1)钠硫电池的界面特性及制备技术研究;

(2)钠硫电池的一致性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

(3)钠硫电池性能稳定性、可靠性及退化机制的研究。

19.液流电池

优点:(1)电池的功率和储能容量可以独立设计,给实际应用带来灵活性(2)循环寿命长,电解液活性物质易保持一致性和均匀性

(3)可超深度放电而不引起电池的不可逆损伤

20.无机盐高温相变储能

相变储能:利用材料在相变时吸热或放热来储能或释能,因此,它的核心和基础是相变储能材料,简称相变材料

相变材料: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利用材料本身相态或结构变化,向环境自动吸收或释放潜热,从而达到调控环境温度的一类物质。

相变材料分类:(1)固—液无机盐高温相变材料;(2)固—固相变储能材料。

21.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集中并网

在未来的发展中,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将逐步实现可预测、可控制、可调度,并实现与电网的信息交互和协调控制,促进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的提高以及新能源有序建设和电网规划运行的良性互动。

22.风电发电的建模

风电场整体建模的重点在于:①真是模拟由于风电场内部各风电机组的地理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对风电场出力的影响;②真是模拟风电场内部各风电机组的有功/无功电气控制、涡轮机控制等的动作对外表现出的“合力”行为;③真是模拟风电场内部电气连接等的特性。

23.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控制与保护技术:

(1)网源协调控制技术

(2)间歇式新能源发电的保护技术

24.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

通过预测,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功率将从位置变为已知,其预测结果用途主要包括:

(1)跳读运行人员根据预测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功率波动情况,合理安排应对措施,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概率预测与符合预测相结合,调度运行人员可以调整和优化常规电源的发电计划,合理安排系统备用,改

善电网调峰能力,增加风电并网容量。

(3)根据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功率预测结果,可以合理安排风电场/太阳能电站检修计划,减少弃风/弃光,提高新能源企业的盈利,增

强风电/太阳能发电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5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特性对电网适应性的影响

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特性包括有功频率控制、无功电压控制、低电压穿越等,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逐渐增大,其运行特性对电网适应风电能力的影响也月来也大。

功率控制:

有功功率控制的7种方式:

(1)绝对功率限制

(2)偏差量控制

(3)平衡控制

(4)功率抑制控制

(5)功率变化率限制

(6)系统保护

(7)输出功率-频率控制调节。

26.风电场无功功率的调节:应用各种无功补偿设备是实现风电场无功电压调节最有效的手段。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分类:

(1)串联补偿和并联补偿————(串联补偿不适合风电场、并联较经济主要手段)

(2)有源补偿和无源补偿

27.风电场有功/无功功率的综合协调控制

为了控制风电场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减小风电场对系统的不利影响,有必要设计风电场的综合控制系统。

28.风电场低压穿越能力:指在风电场并网点电压跌落的时候,风电场能够保持并网,甚至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支持电网恢复,知道电网恢复正常,从而“穿越”此低电压时间。

第四章智能输电网技术先进输电技术

智能变电站

智能电网调度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

1.

2.特高压输电技术:分为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柔性输电系统(FACTS):装有电力电子型和其他静止性控制装置以加强可控制盒增大电力传输能力的交流输电系统。其基石是电力电子技术,核心是FACTS装置,关键是对电网运行参数进行灵活控制。

4.FACTS装置:

(1)净值无功补偿器

(2)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

(3)可控并联电抗器

(4)故障电流限制器

(5)静止同步补偿器

(6)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7)统一潮流控制器

5.其他输电技术展望

(1)超导输电技术(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得广泛的工程应用)

(2)多端直流输电技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三级直流输电技术(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6.智能变电站:以先进的信息化、自动化和分析技术为基础,灵活、高效、可靠地完成对输电网的测量、控制、调节、保护、安稳等功能,实现提高电网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资源优化配置水平的目标。

变电站:是电力网络的节点,它连接线路,输送电能,负担着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分配电能、控制电能流向、调整电压等功能。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时实现智能电网的基本环节之一。

新型智能变电站特征:以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为基础,以设备智能化、信息标准化、控制智能化及互动技术为特征。

功能:不仅能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常规功能,还能在线检测站内设备的运行状态,之恩能够评估设备的检修周期,从而完成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

智能变电站的系统结构:

(1)站控层

(2)间隔层

(3)过程层

7.智能高压设备:是一次设备与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具有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和信息互动化等特征。

构成:①高压设备②传感器或控制器(内置或外置)③智能组件。

技术特征:

(1)测量数字化

(2)控制网络化

(3)状态可视化

(4)功能一体化

(5)信息互动化

8.智能断路器的功能:①实现重合闸的智能操作②分、合闸相角控制

9.智能变压器的构成:变压器本体、内置或外置于变压器本体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变压器进行测量、控制、计量、检测和保护的智能组件。

10.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的电磁感应式电流互感器相比)具有一下优点:

①高、低压完全隔离,具有优良的绝缘性;

②不含铁芯,消除了磁饱和及铁磁谐振等问题;

③动态范围大,频率范围宽,测量精度高;

④抗电磁干扰性能好,低压侧无开路和短路危险

⑤互感器无油可以避免火灾和爆炸等危险,体积小,重量轻

⑥经济性好,电压等级越高效益月明显。

11.基于统一信息平台的一体化监控系统

(1)变电站的统一信息建模

(2)站内全景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

(3)站内数据通信技术

(4)站内时钟同步技术

(5)分析决策控制技术

智能电网的分析决策能力:

(1)自治能力

(2)实时建模能力

(3)协调能力

(4)操作自动化

12.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目前几点保护的自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动在线计算与保护性能有关的系统参数

(2)自动在线计算整定值和相关参数

(3)实时判断系统运行状态,自适应调整保护动作方式

自适应保护的技术特点包括:

(1)保护性能最优化

(2)自适应计算实时化

(3)使用简便化

13.暂态保护技术特点:快速

14.自协调区域继电保护控制技术

基础:区域内信息的共享

手段:区域内保护控制设备协同工作机制

借助区域内保护控制设备的智能整定和在线校核技术,提高区域内保护控制设备相互配合的性能

减少保护级差,达到切除故障,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目的。

15.继电保护的智能整定和在线校核

在线整定第一步:实现实时的网络拓扑

在线整定第二部:实现实时的系统建模

16.自适应重合闸主要方法:

(1)利用电弧的一些特性识别永久性与瞬时性故障。

(2)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识别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的方法

(3)利用故障暂态产生的高频信号来判别瞬时性与永久性故障

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为暂态高频能量的提取提供了条件。

17.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

服务室整个SOA实现的核心,是SOA的基本元素。

面向服务要素:SOA中一般有3种角色

(1)服务注册中心

(2)服务提供者

(3)服务请求者

面向服务特征:

(1)服务间的互操作性

(2)服务的松散耦合

(3)服务的位置透明

(4)服务的封装

(5)服务的重用

(6)服务是自治的功能实体

18.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体系结构

该系统在设计和研发上体现:(1)平台标准化(2)功能集成化(3)应用智能化

系统整体框架分为:①应用类②应用③功能④服务

基础平台的功能:

(1)建立应用开发环境

(2)建立应用集成环境

(3)建立应用运行环境

(4)建立应用维护环境

19.电网实时监控与智能告警

功能:

(1)电网运行稳态监控

(2)电网运行动态监控

(3)二次设备在线监视与分析

(4)在线扰动识别

(5)低频振荡在线监视

(6)综合智能警告

20.电网自动控制:

分为:自动发电控制(AGC)和自动电压控制(A VC).

21.网络分析

网络分析应用主要包括:

(1)网络拓扑分析

(2)状态估计

(3)调度员潮流

(4)灵敏度分析

(5)静态安全分析

(6)可用输电能力

(7)短路电流计算

(8)在线外网等值等功能模块

22.运行分析与评价实现对电网运行的动态化进行评估。

23.调度预警与决策支持技术

关键技术:

1.支撑技术

(1)动态数据平台

(2)并行计算平台

(3)历史数据存储与管理

(4)可视化展示。

2.在线安全分析与决策技术

(1)安全稳定预警

(2)调度辅助决策

(3)安全稳定裕度在线计算

(4)低频振荡检测与分析

(5)计划校核

(6)大批量离线运行方式计算

24.调度预警与决策技术发展趋势:

(1)全景式电网运行分析评估

(2)全面准确的大电网在线分析与预警技术

(3)统筹协调的大电网智能决策技术

25.节能发电调度技术

智能电网节能发电调度的目标:

(1)建立先进完整的节能环保优化调度理论体系和决策支持体系(2)实现节能环保优化调度模型和算法的技术突破

(3)2大规模多时段快速安全校核算法技术突破

(4)实现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节能环保优化调度和分层协调优化

(5)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

(6)挖掘电网输送能力,实现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保证大规模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26.安全防御技术

安全防御系统的功能:

(1)优化调整及经济运行

(2)发现、诊断、消除隐患

(3)及时警告故障、提供辅助决策方案

(4)通过全局优化整定的控制策略和分布式控制装置,应对极端灾害

安全防御关键技术:

(1)数据获取与整合环节

(2)电网分析评估与优化决策环节

(3)控制实施环节

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对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大量接入,电网发生事故的不确定性增加,需要提高停电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电力市场环境使发电容量充裕性的动态行为更加复杂。电力的物理系统和经济系统间的作用是动态的,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建立经济系统稳定性与物理系统稳定性的综合防御也是电网安全防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27.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

(1)导线温度、弧垂监测装置

(2)等值履冰厚度监测装置

(3)微风振动监测装置

(4)到线舞动监测装置

(5)杆塔倾斜监测装置

(6)绝缘子污秽监测装置

(7)微气象监测装置

监测装置供电技术:

感应供电和太阳能供电

数据传输技术:

(1)光纤专网(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2)光纤专网(基于工业以太网)

(3)无线专网高级配电自动化(包括运行自动化、

管理自动化)及支撑技术;

第五章智能配电网技术配电网定制电力技术

智能电网规划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智能配电网(SDG):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灵活、可靠、高效

的配电网网架结构和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通信网络为基础,支持灵活自适应的故障处理和自愈,可满足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盒储能元件接入的要求,满足用户提高电能质量的要求。

1.高级配电运行自动化:包括高级配电运行监视与控制、自动故障隔离与配电网自愈等内容。是本地自动化、现场设备远程监控与成熟应用分析软件的有效组合主要内容:

(1)配电数据通信网络

(2)智能化用户

(3)具有自愈能力的配电网络

(4)定制电力

(5)智能主站系统

(6)分布式电源并网

2.高级配电运行监视与控制

高级配电运行监视与控制的功能:

(1)解决智能配电网的双向潮流监控问题

(2)提高设备互操作能力

(3)提升电力服务水平

(4)提高电能质量

(5)实现电网运营成本的最小化

高级配电运行监视与控制的目标:

(1)在紧急状态下,配电系统解列成若干个孤岛,可以使用本地分布式电源对重要负荷持续供电

(2)通过控制分布式电源,辅助实施典雅与无功优化。

(3)通过实时电价,激励用户参与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

(4)在微电网范围内有效解决电压、谐波问题,避免间歇式电源对用户电能质量的直接影响

(5)尽量就地平衡分布式发电电能,实现可再生能源优化利用和降低配电网损耗

3.配电网风险评估

在配电网风险评估中引入概率风险评估,可以反映系统行为、负荷变化以及元件故障等方面的概率属性。

4.配电网自愈

配电网自愈是指配电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出系统故障或对系统不安全状态进行预警,并进行相应的操作,使其不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或将其影响降至最小。

配电网的自愈有两方面的含义:

(1)指系统故障后,自动隔离故障,自动回复供电

(2)系统出现不安全状态后,通过自动调节使系统回复到正常状态。

配电网自愈研究的关键技术:

(1)非健全信息条件下的快速故障定位

(2)隔离与回复供电优化策略

(3)分布式之恩能够自愈控制技术

(4)严重故障情况下断电快速自愈恢复技术

(5)含分布式电源的继电保护与系统协调控制技术

5.高级配电管理自动化

电力架空线路导线

架空绝缘线 问:有JKLYL-10/50这种型号的架空绝缘线吗? 没有,型号编制不符合规范。JK——架空电缆;L——铝芯,YL——??!(应该是YJ吧)。 猜想为:JKLYJ-10 1x50 GB/14049-2008,单芯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额定电压10kV,50平方毫米。 GB/14049-2008 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的标准型号: JK YJ——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 TR YJ——软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 L YJ——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Y——铜芯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TR Y——软铜芯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 L Y——铝芯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 LH Y——铝合金芯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YJ/B——铝芯本色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HYJ/B——铝合金芯本色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YJ/Q——铝芯轻型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HYJ/Q——铝合金芯轻型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Y/Q——铝芯轻型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HY/Q——铝合金芯轻型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GB∕T12527-2008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的标准型号:

JK 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 Y——铜芯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 YJ——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 LV——铝芯聚氯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 L YJ——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Y——铝芯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 LH Y——铝合金芯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HV——铝合金芯聚氯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HYJ——铝合金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现在还有钢芯铝绞线芯架空电缆,尚无国家标准: JKL G V——钢芯铝绞线芯聚氯乙烯绝缘架空电缆(1kV) JK LG Y——钢芯铝绞线芯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10kV以下) JKLGYJ——钢芯铝绞线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10kV以下)JKLG V/Q——钢芯铝绞线芯轻型聚氯乙烯绝缘架空电缆(1kV) JKLGY/Q——钢芯铝绞线芯轻型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10kV以下)JKLGYJ/Q——钢芯铝绞线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10kV以下) 另外,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很多厂家可以生产额定电压35kV。

电网的智能化

电网的智能化=====电网2.0 坚强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是坚强电网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根据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与总结,智能电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自愈能力。可以在故障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及时发现并自动隔离故障,防止电网大规模崩溃,这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通过对电网设备 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异常信号进行纠正和控 制,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供电中断的现象。 (2)高可靠性。这是电网建设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提高电网内关键设备的制造水平和工艺,提高设备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有效加强对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评估,提升灾害预警能力,提 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3)资产优化管理。电网运行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智能电网采用先进处理手段实现对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延长设备正常运行时间, 提高设备资源利用效率。 (4)经济高效。智能电网可以提高电力设备利用效率,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5)与用户友好互动。目前用户获得用电消费信息的手段单一,信息量有限。借助于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电价状况和停电计划 信息,合理安排电器使用。电力公司可以获取用户的详细用电信息, 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供用户选择。 (6)兼容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太阳能电池板等小型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将广泛分布于用户与小型发电设备一起,在 用电搞非法时段向电网输送电能,达到削峰填谷、减少发电机容量的 效果。这要求电网必须具备双向测量和能量管理的能力,以便于电能 计量计费及分布式电源的可靠接入。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一、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二、提升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三、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能力 四、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提升和丰富电网的服务质量及内涵 五、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六、实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七、提升电工行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 八、有利推动智能城市的发展 围绕发展目标,我国智能电网的重点发展方向为: (1)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确保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打造坚强可靠的电网。 (2)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打造经济高效的电网。 (3)促进可再生资源发展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合理配置我国电源结构,打造清洁环保的绿色电网。 (4)促进电源、电网、用户协调互动运行,打造灵活互动的电网。 (5)实现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打造友好开放的电网。 (6)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 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 用,来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 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 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 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7)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8)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

简述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简述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特点,介绍了电力通信设计应满足的特性和电力通信设计一般采用的通道技术类型。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设计 0、引言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核心支撑系统。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电力通信网是由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 1、目前电力通信网的特点 (1)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电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电力生产的不容间断性和运行状态变化的突然性,要求电力通信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传输信息量少、种类复杂、实时性强。电力系统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有话音信号、远动信号、继电保护信号、电力负荷监测信息、计算机信息及其他数字信息、图像信息等,信息量虽少,但一般都要求很强的实时性。目前一座110kV 普通变电站,正常情况下只需要1到2路600-1200Bd的远动信号,以及1到2路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 (3)具有很大的耐“冲击”性。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在事故发生和波及的发电厂、变电站,通信业务量会骤增。通信的网络结构、传输通道的配置应能承受这种冲击;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各种应急、备用的通信手段应能充分发挥作用。 (4)网络结构复杂。电力系统通信网中有着种类繁多的通信手段和各种不同性质的设备、机型,它们通过不同的接口方式和不同的转接方式,如用户线延伸、中继线传输、电力线载波设备与光纤、微波等设备的转接及其他同类型、不同类型设备的转接等,构成了电力系统复杂的通信网络结构。 (5)通信范围点多且面广。除发电厂、供电局等通信集中的地方外,供电区内所有的变电站、电管所也都是电力通信服务的对象。很多变电站地处偏远,通信设备的维护半径通常达上百公里。 (6)无人值守的机房居多。通信点的分散性、业务量少等特点决定了电力通信各站点不可能都设通信值班。事实上除中心枢纽通信站外,大多数站点都是无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英大网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 一、总体情况 题目数量:100题 题目组成: 智能电网发展概况(5题) 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10题) 智能发电(6题) 智能输电(9题) 智能变电(15题) 智能配电(15题) 智能用电(15题) 智能调度 (10题) 通信信息(10题) 智能电网相关技术及应用展望(5题) 二、题目内容 (一)智能电网发展概况(5题) 1.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的显著特点。 A、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 B、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 C、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更为灵活 D、以上都不是 2.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_________。 A. 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B. 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C. 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D. 以上都是 3.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__________会议上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_______,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A.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2010年2月 B. 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2010年3月 C. 国际大电网会议;2010年4月

D. 美国智能电网周(GridWeek)开幕式;2010年5月 4.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电网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A. 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B. 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C. 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D. 以上都是 5.智能电网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选择。 A. 电网技术,自然环境 B. 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C. 电网技术,社会经济 D. 科学技术,自然环境 (二)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10题) 1.坚强智能电网是以为骨干网架、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A. 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B. 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C. 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D. 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2.智能电网将使人们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B. 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 C. 更舒适,更低碳,更经济 D. 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 3.到_______,国家电网公司基本建成以________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国家电网,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和互动性。 A. 2020年,智能电网 B. 2020年,特高压电网 C. 2020年,超高压电网 D. 2015年,特高压电网

智能变电站参观心得

昌黎智能变电站参观心得 变电运维中心刘一琛随着昌黎500Kv智能变电站建设结束并进入末期的二次保护系统调试验收阶段,我等6名新入职运维中心员工有幸在陈军法副主任和变电运维主管果淼工程师的带领下参观这一冀北首座智能500Kv变电站。临行前领导给予了北京运维分布新人员实习培训提纲,带着疑问我们开始了对昌黎智能站的参观。下面便是相关问题解答及参观心得感悟。 一、变电站概况: 昌黎变电站220Kv的接线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方式、500Kv采用二分之三接线方式。一次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为除互感器、电抗器和电容器是并联到系统中的,其他均为串联。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容器、隔离开关等,其中还包括户外开放式GIS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其中设备生产厂家包括特变电工、北京北开电气、南瑞继保及许继。由于500Kv高压变电站对设备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采用AB双保护,即同时采用南瑞及许继两套不同保护方案。且在智能变电站的特殊建设框架下,两套保护可在同一控制屏内显示及操作,大大节省了保护室的空间。昌黎智能变电站采用了许继CJK8506B 监控系统,其功能包括:1.断路器及隔离开关操作。2.监视设备运行状态。3.一体化电源,即监视所有运行中的交直流设备,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准确定位故障位置。4.报表功能,能监视及记录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流的数据值。 纵观诸上昌黎智能变电站的特征并综合工程负责人员的讲解,可以看出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最大不同之处便是两点:一、变电站保护柜减少了压板的使用率,保留的压板起直接退出保护的作用。二、由于采用了光纤作为通讯通道,辅以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将变电站各电气设备的电气动作及参考量设置为节点,通过过程层SV、GOOSE网络,实现站孔曾和间隔层五防逻辑闭锁。站控层五防集成于监控系统,间隔层五防通过站控层网络实现GOOSE连锁信息传输,可独立于站控层五防系统实现就地面版操作。智能变电站包含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构成的智能设备、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状态监测等相关功能。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一个间隔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即与各种远方输入/输出、智能

低压架空电力线路

低压架空电力线路 6 架空电力线路 一般要求 计算负荷:应结合农村电力发展规划确定~一般可按5年考虑。 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方便机耕~少占农田, b)路径短~跨越、转角少~施工、运行维护方便, c)应避开易受山洪、雨水冲刷的地方~严禁跨越易燃、易爆物的场院和仓库。 线路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采用10年一遇的数值)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如选出的气象条件与典型气象区接近时~一般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典型气象区参见附录J)。 当采用架空绝缘电线时~其气象条件应按DL/T601标准的规定进行校核。 线路设计要考虑地区污染和大气污染情况(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参见附录K)。 导线 农村低压电力网应采用符合GB/T1179标准规定的导线。禁止使用单股、破股(拆股)线和铁线。 居民密集的村镇可采用符合GB12527标准规定的架空绝缘电线(参见附录C)~但应满足规定的条件。 铝绞线、钢芯铝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架空绝缘电线不应小于。强度安全系数K可用下式表示: Kσ/σ max 2式中σ——导线的抗拉强度(N/mm), 2σ——导线的最大使用应力(N/mm)。 max 选择导线截面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见图8, b)线路末端的电压偏差应符合的规定, c)按允许电压损耗校核时: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许电压损耗不大于额定低压配电电压(220V、380V)的7%, d)导线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应大于导线的允许载流量, 2e)铝绞线、架空绝缘电线的最小截面为25mm~也可采用不小于

(家电企业管理)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知识题库

一、选择题 1. 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 A 的显著特点。 A. 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 B. 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 C. 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更为灵活 D. 以上都不是 2. 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D 。 A. 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B. 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C. 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D. 以上都是 3.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 B 会议上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A.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2010年2月 B. 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2010年3月 C. 国际大电网会议;2010年4月 D. 美国智能电网周(GridWeek)开幕式;2010年5月 4. 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电网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D A. 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B. 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C. 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D. 以上都是 5. 智能电网是 C 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A. 电网技术;自然环境 B. 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C. 电网技术;社会经济 D. 科学技术;自然环境 6.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 C 为骨干网架、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A. 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B. 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C. 特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信息平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 D. 超高压电网;各级电网;通信平台;电力流、信息流、技术流 7. 智能电网将使人们的生活 A 。 A. 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 B. 更便捷、更舒适、更经济 C. 更舒适、更低碳、更经济 D. 更便捷、更舒适、更低碳 8. 到 B ,国家电网公司基本建成以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国家电网,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和互动性。 A. 2020年;智能电网 B. 2020年;特高压电网 C. 2020年;超高压电网 D. 2015年;特高压电网 9. 坚强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包括 D 、、和四个部分。

未来电网发展的四大趋势 智能化是终极目标

未来电网发展的四大趋势智能化是终极目标 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电网的规模和结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最初的局域小规模电网发展到区域中等规模电网,进而发展到今天的跨区互联大电网。如今,电网已经为人类供应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终端能源,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未来电网将呈现以下重要发展趋势:第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网中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第二,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新材料技术将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第四,物理电网将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 肖立业 广义的电网是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采用一定的结构和运行模式构建起来的统一整体。因此,自从有了发电机及其相应的供电系统,便有了电网。1882年,爱迪生公司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直流电站和相应的供电系统,可以认为是人类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电网。然而,由于当时不能为直流电升压,输电距离和输电容量受到极大的限

制,于是,特斯拉于1887年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和多相交流输电技术。1897年,美国西屋公司在尼亚加拉水电站的首台交流发电机投入运行并为35公里外的水牛城供电,从此确立了现代电网的基础。 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电网的基本形态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即电网以铜、铝等为基本导电材料、以传统电力设备为基础、以可调度能源(如化石能源、水力和核能等)作为电力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以交流为运行模式的基本形态。然而,电网的规模和结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最初的局域小规模电网发展到区域中等规模电网,进而发展到今天的跨区互联大电网。例如,2012年,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经接近12亿千瓦,年总发电量接近5万亿度,我国电网已经基本形成了“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总体格局,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电网之一。如今,电网已经为人类供应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终端能源,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未来电网将呈现以下重要发展趋势: 第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电网中的主要一次能源来源。人类

电气工程专业学习心得

电气工程专业学习心得班级: 学号: 姓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心得 1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 1、 1基本概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就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 1、2研究领域 电路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工厂供电、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工程导论、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控制理论、电力工程基础、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PLC原理及应用、电力传动技术、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 3电气工程的现状 只有避免单一的功能化、各部分无法连接与信息资源的封闭化等缺陷电气自动化才会有更好的发展道路,目前电气自动化已经克服了重多缺陷,完成了信息通用以及功能互补。另外计算机的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虚拟操作体系,令电力系统运行与监控更加的便捷与安全,进而形成计算机智能化控制并在计算机领域不断发展与完善。 1、4电气工程的未来发展 如今电气自动化界面引进了PC技术,电气自动化界面的传统格式被突破就是一个必然趋势,让界面更加直观、易于操作的任务就落在了PC技术身上,PC技术在各个领域

具有深远的意义,新增的测量控制系统使通信与计算功能更加成熟,使其与测量表相接,来进行实体性的数据传输、程序转变,形成强大的统计操作体系。电气自动化与物理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物理在三极管与集成电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为处在瓶颈时期的电气工程注入了新鲜血液,由此进入了物理领域更加精密微观的电气自动化时代,具体用于微观系统的操作监控譬如生物系统、光学系统等。从此物理化的电气自动化时代诞生,也为电气自动化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2纳米技术 2、 1纳米技术简介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也称毫微技术,就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一种技术。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诞生了一门以1到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世界,它的最终目标就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因此,纳米技术其实就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射程物质的技术。 2、 2纳米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技术相比,纳米技术的特点就就是神奇,换两个字就就是颠覆。纳米细化技术可以使电子元件在水中不短路,又保有导电性,同时兼具耐用性。采用材料植入的方式,而非传统的镀膜方式,因此也可以解决电子元件目前遇到散热、重量、效能下降等问题。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科学家宣布在使用纳米科技方面取得突破。这项突破使电气信号以高达10GHz 的速度传播,而没有现行的瓶颈限制。高速电子器件、计算机、无线网络或者电话系统中都可以使用纳米管器件,人们将从这个技术获益。 2、 3智能电网发展前景与重要意义 纳米科学技术就是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而有纳米技术所产生的半导体纳米材料或者其她纳米电气行业的器件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开发阶段,但它们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如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纳米级电子器件、纳米发光器件、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日益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实现低碳电力的基础与前提,智能电网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趋势。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努力实现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积极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公司智能电网部组织国网能源研究院和各网省公司,在公司有关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下,从2009年7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的编制以《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等研究成果为指导,以《国家电网总体规划设计》、《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综合报告》、《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规划》和“十二五”电网规划设计、“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等研究成果为基础,按照《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规划分报告和专项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研究形成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 规划总报告在分析智能电网发展基础和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重点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等七个方面提出电网智能化的规划目标和发展路线、技术标准、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估算投资,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对公司管理模式的影响,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智能电网;规划;关键技术;技术标准;经济效益 课题负责人:葛旭波 课题组成员:张义斌靳晓凌孙强李立理张义尹明金艳鸣顾宇桂郝振宇仲福森吴鹏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cus on developing clean energy and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s and to protect energy security. As the basis of low-carbon power, smart grid has been the new trend of the future grid development. Facing to the new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State Grid Corporation propose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and smart grid. The ultra-high voltage grid is the backbone of strong and smart grid and the growth of all levels of the grid is coordinated. Our grid needs to be upgraded from conventional grid to efficient, economical, clean, and interactive modern grid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clean energ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unified arrangement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 the Department of Smart Grid organized State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and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power grid companies, and coordinated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begin drawing up 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in July 2009. The 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is guided by “Comprehensive Study Report on Strong and Smart Grid”, “Strong and Smart Grid Development Essentials” and other

智能电网学习心得

智能电网学习心得 张忠政 通过开展远程网络培训和研讨学习,让我系统的了解了我国电网现状及发展方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的和意义、发展目标和路线,各环节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取得的成就,以及试点工程建设等最新进展情况,深入的理解了建设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利用智能电网强大的“自愈”功能,可以准确、迅速地隔离故障元件,并且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提高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以促进电网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设备、运行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推动电网科学、可持续发展。 第三,减少有效装机容量。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差异大的特点,通过智能化的统一调度,获得错峰和调峰等联网效益;同时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用户低谷用电,减小高峰负荷,从而减少有效装机容量。 第四,降低系统发电燃料费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满足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优化我国电源布局,从而降低燃料运输成本;同时,通过降低负荷峰谷差,可提高火电机组使用效率,降低煤耗,减少发电成本。 第五,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首先,通过改善电力负荷曲线,降低峰谷差,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其次,通过发挥自我诊断能力,延长电网基础设施寿命。 第六,降低线损。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大大降低电能输送中的损失率;智能调度系统、灵活输电技术以及与用户的实时双向交互,都可以优化潮流分布,减少线损;同时,分布式电源的建设与应用,也减少

国网企业文化心得

国网企业文化心得 国网技术学院新员工培训心得 国网技术学院新员工>培训心得 3月20日,国家电网15年新员工第二批培训开始,我有幸成为 了国网技术学院泰山校区的一名学员,融入培训的大集体。转眼间,一个月已经过去了,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个人政治思想素养、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为今后立足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工作大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国网技术学院对新进员工的关怀。 步入技术学院犹如重新开始了大学生活,但培训学校为我们考虑 的很周到,为我们好床铺,准备好洗漱用品与相关学习用具,食堂提供了可口的饭菜和新鲜的水果。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基本没有麻烦。 技术学院尤其重视学员们的安全问题,让我们熟悉了学员守则, 熟练掌握了安全规程并组织了考试,列举了相关事例给以我们警示,是我们对生活、培训中的安全问题充分的重视。

当然,刚开始的几天学院通过军训来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和意志,为此次培训提供了严谨的开头。 二、重视>企业文化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课里,兼职培训师引古喻今和列举事例来说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深刻详细的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奋斗方向等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并充分意识到了它的意义和重要性,得知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它就如同一根纽带,纽带的一头系着企业,另一头系着员工,两者的相互协调统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力量,能够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训教会了我们作为一名国家电网公司的员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技能,如国网概况及发展规划、>应用文写作、电力法律、合同法、安规学习、安全用具使用及紧急救护法、新能源发电技术等等。通过培训,我们理论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学习到了很多以前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当然,不只仅有理论课,还有专业技能实操训练,例如配电设备巡视操作,此次户外实训课从4月11日起至4月15日,为期五天。在开始实训之前,由三位实训老师开班前会,详细介绍设备巡视内容

电力架空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投标单位盖章)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1)、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1施工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本公司施工经验和踏勘情况,所有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为原则,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的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为前提。 1.1.1施工技术资料准备 根据本工程进度需要及时编写施工技术措施。 本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及提供时间见下表 编号名称供应时间备注 1 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开工15天前设计提供 2 施工组织设计开工5天前自行编制 3 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开工前自行编制 4 铁塔组立作业指导书开工前自行编制 5 架线施工作业指导书开工前自行编制1.1.2材料准备 1.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对原材料如砂、石、水泥、钢筋等及时送当地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并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材料报审表上报监理工程师签发认可,之后方可使用。 2.根据工程进度,及时合理地向甲方通报材料供应计划。 3.采购的材料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4.材料到货后及时进行检查和检验,并做好详细记录。质量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1.1.3通讯设备配备 1.项目部设有线电话、传真机各一部、移动电话若干、IBMP4电脑及激光打印机各一台。 2.各施工处设有线电话或移动电话一部、传真机一部;各施工队设报话机若干。 1.1.4场地准备 1.根据对沿线的调查,选定项目部、施工队驻地和中心材料站。由项目经理带队,办公室、计财科参加,进行驻地的落实并签订协议,由办公室进行驻地清理、临建的搭设、通信设施的安装、生活设施的搭建等工作。 2.队伍进场后立即与与建设单位联系,取得允许本工程施工的有关手续,并与当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与沿线群众接触,尽早为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3.积极配合项目法人做好线路施工中发生的青苗赔偿、树木砍伐、房屋拆迁等障碍物迁移工作,并按下表中规定的标准控制施工场地,尽可能减少损失。

GB50061-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66kv or under over-head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GB 50061-9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8年6月1日 1 总则 1.0.1 为使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做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和检修维护,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66KV及以下交流架空电力线路(以下简称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 1.0.3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发展规划,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 艺和新结构。 1.0.4 架空电力线路的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1.0.5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路径 2.0.1 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0.2 市区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线路路径走廊位置,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 2.0.3 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减少与其他设施交叉;当与其他架空线路交叉时,其交叉点不应选在被跨越线路的杆塔顶上。

2 架空电力线路跨越架空弱电线路的交叉角,应符合表2.0.3的要求。 表2.0.3 架空电力线路与架空弱电线路的交叉角 注:架空弱电线路等级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3 3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跨越储存易燃、易爆物的仓库区域。架空电力线路与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和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的规定。 4 应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不良地质地区、原始森林区以及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 5 不宜跨越房屋。 2.0.4 架空电力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5m。35KV和66KV线路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林区主要树种的生长高度。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的个别树木,应砍伐。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或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应符合本规范表11.0.11的规定,在不影响线路施工运行情况下,可不砍伐通道。 2.0.5 架空电力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林以及城市绿化灌木林时,不宜砍伐通道。 2.0.6 耐张段的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35KV和66KV线路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5km; 2 10KV及以下线路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2km。 3 气象条件 3.0.1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的气温应根据当地10-20年气象记录中的统计值确定。最高气温宜采用+40℃。 在最高气温工况、最低气温工况和年平均气温工况下,应按无风、无冰计算。 3.0.2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采用的年平均气温,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 当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3-17℃之间时,年平均气温应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2 当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小于3℃或大于17℃时,应将年平均气温减少3-5℃后,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3.0.3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采用的导线或地线的覆冰厚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可取

(家电企业管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

(一)智能电网发展概况(5题) 1. 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 A.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 B.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 C.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更为灵活 D.以上都不是 2. 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A.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 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B.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C.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 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D.以上都是 3.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会议上正式发布了“坚强 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A.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2010年2月 B.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2010年3月 C.国际大电网会议;2010年4月 D.美国智能电网周(GridWeek)开幕式;2010年5月 4. 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电网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A.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B.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C.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 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D.以上都是 5. 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 和(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然选择。 A.电网技术;自然环境 B.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C.电网技术;社会经济 D.科学技术;自然环境 (二)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与规划(10题)

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30T10:15:17.093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08期作者:彭镱 [导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寻乌县供电分公司江西寻乌 3422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电力工程来说,其施工技术水平关系到建设的质量,当前我国能源紧张,电力行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提升工程建设水平,确保生产安全性,工程技术问题也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一个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电力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损害,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网;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分析 引言 电力工程的智能化发展速度日益提速,建设智能电网是我国电力工程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举措,将智能管理理念和智能技术加速与传统的电网建设工作进行融合,有助于开展多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并有助于迅速将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在具体的电网建设工作之中,不断提升智能电网的管理水平以及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电网信息和数据处理和应对能力的不断强化,提高智能化运维管控水平,确保电力网络持续正常运转。 1电网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电网建设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大量工程技术的科学运用,一方面要解决安全问题和隐患,维护工程建设安全和持续运转;另一方面也会加速技术研发和进步的进度和速度,为应对各种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需求而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创新技术应用方法。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工程技术的应用就更显得密集和频繁,比如针对线路输送电流时出现的谐波现象,工作人员利用相应的控制技术对其加以遏制;再如为了维持电源设备工作的稳定状态,采用无功补偿的相关技术方法来提高电源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这类具体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也是电网工程技术应用的具体体现,可以说目前的工程技术实际应用,已经细化到具体的线路和设备运行期间各类问题的诊断、检修和防治的具体工作环节之中。 对于电网建设尤其智能电网来说,它对于工程技术应用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智能电网能够依靠自身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和运行程序来管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监管线路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诊断故障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智能电网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和故障隐患有一套高度智能化和科学性的处置程序,这就关系到诊断技术与维护技术与智能电网的有机结合,让电网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依据诊断技术原则和维护检修程序进行处置。 对智能电网来说,它对电力工程技术是极具依赖性的,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电压不稳定甚至电力传输中断的情况,就会对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等造成很大的影响,若想使得问题得以解决,则要将电力设备予以更换。研究表明,运用两套电力设备能够有效的避免电力传输中断的情况发生,很大程度的提高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 2电网工程智能化的主要特点 2.1智能化电网拥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 智能化电网对比传统电网拥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自动回避在运行过程中其他电波产生的大小不一的干扰形式。因为它的自动抗干扰能力高,从而确保了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了因为干扰造成停电的现象。 2.2智能化电网拥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在电网的运行中,如果存在用电安全隐患或者运行中的问题,由于只能电网的自动化控制,遇到这种情况,智能化电网会启动系统自带的预防及控制系统。同时,系统还会对电网内部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并对所产生的隐患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自动修复。 2.3智能化电网拥有很好的兼容性 传统的电网运行中,不能够接受其他能源的切入,否则就会造成整个电网的瘫痪。智能化电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可以随意切入其他能源,并且能够自动转换为适合的运行系统和模式,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节省能源的基础上还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4智能化电网节省成本性 传统的电网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成本的亏损,耗费了过多的金钱。与传统电网相比较,智能电网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优化措施分析 3.1智能化系统 在电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要想提升施工技术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需要对电网信息进行合理的收集、处理及传输等。在应用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充分设计和构架施工组织,合理调整施工人员和智能化技术的分配情况。在管理施工信息的过程中,应确保信息具有较高的精确化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对施工中的测量、基础施工、防线、开挖、起吊、运输及放杆等进行全面管理,同时,对于现场所用到的施工工具、规范、流程等环节也要做好管理和统筹的工作。在应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可以将施工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系统化,不仅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可靠性,同时实现对施工成本进行精确管理和控制。此外,在变电施工中合理调整施工信息,也能够增强施工设计和安排的合理性,缩短工程的施工时间,对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3.2质量优化技术 电力工程技术拥有独特的电能质量优化特点,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特有的方法将电能进行归类、分等级,最终形成一个能够运行的、完整的体系。整个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特有电能质量优化技术主要被运用于经济型发展,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并且对供电、用电做出最优选择。随着电力工程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和完善,整个电网的使用也越来越智能化、快捷化、经济化。 3.3高压状况下的直流输电技术 当下对新技术的运用不完全到位,部分电网中依旧运用传统交流电进行电力输送。但是,大多智能电网都有所进步,使用了直流输电技术。在供电过程中,如果必须使用直流电能,应该运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从而发挥出控制换流器的功能。换流器能够有稳定运输的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