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一、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学校心理咨询的原则即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在长期的咨询实践中不断认识并逐步积累的经验。例如,1992年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共同制定并实施了“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者条例”。美国心理学会接纳会员的原则是职责、能力、道德和法律的准则、公开声明、缄守秘密、消费者的利益、职业联系、技术评价、对人的研究、关心与使用动物。当然,由于受历史条件、现实条件的限制及服务对象的不同,不同类别的心理咨询各有差异,就学校心理咨询而言,心理咨询的原则包括以下几条。

1、咨询保密原则。

学校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对来访学生的咨询内容给予保密,求询者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只有这样来访学生才会打消顾虑,将积压在内心的难以向他人启齿的内心“秘密”,尤其是爱情、性方面的问题,甚至不能向父母亲人言表的问题倾诉出来。也只有如此,咨询师才能走进来访学生的内心,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并与来访学生一起,共同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否则,无论咨询师有意还是无意泄密,都会产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侵犯学生人身权利的不良后果,更有甚者还会酿成破坏学生完整人格、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更加严重。要做好保密性原则,首先要注意提高咨询室的保密性;其次是要注意相关咨询手续、资料的保密性;第三是咨询师要在咨询开始前向来访学生解释并保证咨询的内容是保密的。

2、积极聆听原则。

聆听与支持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咨询中,咨询师应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述,给学生充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完要讲的话,并表现出足够的同情、理解与支持。很多学生心理问题是由于没有一个安全、可靠、聆听、理解、支持的对象而产生的,他们渴望能有一个安全、可靠、理解、支持的人能听听自己的内心痛苦、压力、烦恼等。因此,咨询师必须满腔热忱地为来访学生提供这样的环境,使他们把压抑在内心的不良情绪倾吐出来,从而缓解焦虑。一般来说,认真倾听本身就会起到积极的安慰作用,学生通过讲述渲泄心中的不快和苦恼,使自己的精神压抑得以解脱。我们在讲述某件事情时都不希望有人打断,所以,咨询师在学生的讲述中,不要轻易插话,应该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讲完。如果咨询师不耐心

倾听,不断插话,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往往会产生消极的结果。不仅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出良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烦恼,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学生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理解、同情与支持。当来访学生倾诉了大量痛苦的内心体验后,咨询师应表示同情、理解与支持,对他们的各种误解和担心,要给予耐心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必要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能看到希望。

3、助人自助原则。

助人自助原则有两层意思:首先,咨询师的咨询不是为来访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而是帮助来访学生自己想清楚问题的所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因此,助人自助原则指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来访学生增强自己帮助自己的能力,给他“渔”而不是“鱼”;其次,咨询师的咨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己帮助自己的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也可以使自身的咨询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4、非指导性原则。

非指导性原则是指咨询师对来访学生所咨询的问题不作直接的建议或指示。这一原则不仅能避免咨询师对学生的过激、偶发思想或行为承担不必要的责任,而且更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助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首先要放弃对学生的“权威”性影响,应该把自己作为学生信任、有共同语言的“参谋”、“益友”。所以,咨询师一定注意不要将自己对学生咨询问题的认识、情感、意向等强加给学生,尽量避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直接的、正面的回答,力求保持中立立场。换言之,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应起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只有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师生的平等友谊地位,产生最大的沟通效应;另一方面可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使其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5、非批评性原则。

非批评性原则是心理咨询的重要咨询原则之一,同时也是一些咨询师容易忽略的。非批评性原则主要指对学生所暴露的思想、行为表现不给予任何批评和是非评价,而是鼓励学生去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己判断自己的思想、行为表现。这里特别要强调,咨询师一定不要以“家长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切忌教训人,亦不以自己对事物的主观立场、态度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向变化,而只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