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目标发展历程各阶段特征及原因

审计目标发展历程各阶段特征及原因

审计目标发展历程各阶段特征及原因
审计目标发展历程各阶段特征及原因

-------------精选文档-----------------

分析审计目标在各个阶段发展的原因

审计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特征如表1所示。审计目标的发展原因如表2所示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 启示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引言 自从1983年我国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来,内部审计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来,内部审计工作从无到有,内部审计队伍日益壮大,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30年来,在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内部审计作用和成果日益彰显,内部审计影响力不断增强,内部审计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目的在于对我国内部审计30年来的发展,做一个综合回顾和评价。尽管不同学者已围绕着不同时期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或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但相比已有研究,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内部审计建立到现在这一更长的时间跨度,回顾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内部审计30年发展作出了一个粗略的阶段划分,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特征。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阶段,本文梳理过去30年内部审计发展所获得的启示,并对我国未来内部审计发展做出初步的展望。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目的不是提供文献评述,而是在这一框架中说明内部审计实务与理论

的发展脉络。 二、近30年中国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伴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目标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为此,我们将内部审计30年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阶段考察环境因素变化与内部审计发展。 (一)内部审计建立起步阶段(1983~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号角。为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加强财政经济监督的需要,1982年修订的宪法确立了在我国实行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在面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庞大的国有资产,审计机关不可能对所有国家审计范围内的部门和单位都实施审计。因此,1983年9月国家审计署成立前夕,国务院转发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中指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搞好国家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或下属单位较多的主管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事业组织,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配备审计人员,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增强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此,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党和政府的重心工作,也成为这一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 这一阶段内部审计发展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加快内部审计机

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审计学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第5章——审计目标 5.2——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的含义(重点理解并掌握)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的分类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第13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3.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测试“登记入账销售交易”真实性 二、测试“销售交易”的完整性 三、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四、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审计项目目标实现承诺书

审计项目目标实现承诺 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审计项目目标实现承诺书 一、我公司对本工程的服务承诺 结合以往跟踪审计的服务,根据我公司多年控制造价的经验,提出如下服务承诺: 1、项目审计小组的运行要严格按程序进行,做到责权清晰、审计小组各专业人员任务明确,审查成果性文件结果误差率确保控制最低。 2、结合本工程特点,所有审计人员都具有工程跟踪审计经验及土建、装饰、安装专业相应能力。 3、我公司保证在造价咨询的过程中定期征求业主对我方审计人员的意见,随时根据业主要求进行更换项目负责人或造价专业人员。 4、我公司保证审计小组所有执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热情服务。 5、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维护业主的利益。做好业主的投资顾问、提供一流的咨询服务。 二、审计项目实施方法及保证措施 (一)、工程结算评审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 (1)以“服务性、公正性、独立性和科学性”为宗旨,在工程造价控制后期依法维护建设单位利益,确保投资效果的真实体现。 (2)认真审查,确保该工程造价的真实,并通过造价工程师的努力工作,力争使工程总造价降低。 (3)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工程造价咨询合同》,对项目造价进行最终控制。 (二)、质量保证措施:

1、在项目审核期间将集中力量,抽调思想作风正派、业务素质高、审核工作经验丰富的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项目审核工作。 2、审计人员现场办公,全程参与图纸会审、技术交底、隐蔽验收等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维护业主的合法权利,执行项目分管所长、部门主任、项目负责人三级复核制,对审计质量高、效益好受到客户好评的审计人员按我所规定给予奖励,对出现问题的审计人员追究责任。 3、对竣工结算,严格旅行审计程序,一是首先熟悉甲、乙方提供的结算书、图纸及变更签证、合同等有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甲乙双方配合下勘察现场,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对下一步计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认真进行工程量计算,做好工作底稿;四是计算工作完成后、将工作底稿交质量监管部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是认真和甲乙双方核对;六是经核对无误甲乙双方均签证确认的情况下出具审核报告。 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执业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定额进行审计,认真做好工作底稿,做到事事有理,件件有据,所做结论经得起事实和时间的检验。 (三)造价控制措施 为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针对该工程,确定如下造价控制措施: A、经济技术措施: 1、认真审核施工图,做到工程量计算书、定额套用、取费程序底稿清楚、明细齐全,确保审核后的结算造价控制最低误差范围内。 2、分析汇总工程所需材料,选择用量大、单价高以及其他需找补差价的材料作为控制材料费用的主要对象,建议建设单位自行供应或要求施工单位报价审批。

第六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标的层次为() A.3个 B. 1个 C. 2个 D.4个 2.“发生”认定指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其目标主要针对() A.数量 B.低估 C.高估 D.金额 3.“完整性”认定指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其目标主要针对()A.数量 B.金额 C.高估 D.低估

4.涉及总体合理性、真实性、所有权及披露等的审计目标是() A.审计具体目标 B.审计一般目标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5.既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又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是() A.真实性 B.估价 C.完整性 D.披露 6.其组成要素与“权利和义务”认定有关的是()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审计项目目标 D.审计总目标

7.下列有关“完整性”的认定中,表达不正确的有() A.该认定是指应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B.该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C.该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 D.该认定还涉及所报告的交易和项目的金额是否正确 8.下列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A.发生 B.完整性 C.权利与义务 D.准确性 9注册会计师计划测试M公司201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下述各项审计程序中,

通常难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A.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销售发票,检查相应的发运单和账簿记录B.抽取2010年12月31日开具的发运单,检查相应的销售发票和账簿记录C.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0年12月3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D.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2011年1月1日的明细记录,检查相应的记账凭证、发运单和销售发票 10.在对资产存在性认定获取审计证据时,正确的测试方向是() A.从财务报表到尚未记录的项目 B.从尚未记录的项目到财务报表 C.从会计记录到支持性证据 D.从支持性证据到会计记录 (二)多项选择题 1.审计目标是() A.整个审计系统的定向机制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审计发展历史 一、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 ---《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斯泰特格 二、我国的审计发展 1古代审计学 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查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 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现代审计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照搬苏联的模式,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政府只能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来进行财税监督。“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不存在独立的审计结构。1982年宪

中国审计的发展简史

中国审计的发展简史 我国的审计监督制度由来已久,渊远流长。 国家审计的萌芽:早在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出现了带有审计职能的官职——宰夫,这是国家审计的萌芽; 秦汉实行“上计”制度,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有所加强; 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隋唐时期,在刑部之下设“比部”,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一词正式出现:公元992年,宋代设立审计院,是中国审计机构定名之始,; 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也先后设立了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也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 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 中央苏区第一部完整的审计法律文献: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颁布了《审计条例》,明确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机关的职权、审计程序、审计规则等。这是中央苏区第一部完整的审计法律文献。 1949年10月至1983年8月的34年间,我国一直未设立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对国家财政收支的监督工作主要由财政部门内部的监察机构完成。 1982年12月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设立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 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颁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自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特别是《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不断建立健全审计法规,拓展审计领域,规范审计行为,探索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初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五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第一节审计目标 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目标规范具体目标的内容,具体目标则是总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需求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根本因素; (二)、审计能力是是影响审计目标确立的决定性制约因素; (三)、社会环境的制约使审计目标成为现实的审计目标: 1.国家法律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2.法庭判决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3.会计职业团体对审计目标确立的影响。 审计的目标体系 ?总体审计目标既反映了审计环境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要求,又体现了财务报表审计作用于审计环境的实质内容。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审计均需达到的目标,包括与交易类别有关的审计目标、与账户余额有关的审计目标以及与列报有关的审计目标。 ?具体审计目标是适用于某个特定交易、账户和列报的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受总体审计目标的制约,是总体审计目标的具体化。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审计总目标既反映社会(审计环境)对审计的要求,也反映了审计作用于社会(审计

环境)的实质内容。审计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 ?2.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3.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 二、审计总目标 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对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作出了规定。该准则指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审计发展历史 一、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 ---《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斯泰特格 二、我国的审计发展 1古代审计学 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查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 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现代审计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照搬苏联的模式,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政府只能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来进行财税监督。“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不存在独立的审计结构。1982年宪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 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年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年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逐已 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运作 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期间,

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世纪末、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例如,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和不可或缺

内部审计的发展史

一、内部审计概述 【引言】 谈到内部审计的话题,首先需要我们了解,什么叫审计?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按照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隶属关系,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其中外部审计又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一)内部审计是怎么产生的 内部审计自其产生至今,从时间和特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古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两个阶段。 1.古代内部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源于奴隶社会,当人类步入奴隶社会以后,私有制开始出现,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出现分离。于是,财产所有者往往会委派自己信任的人作为第三者受托进行经济监督,从而产生了古代的内部审计。 在奴隶制政府,如古代罗马、希腊、中国,对内部审计组织及活动均有记载,如古代罗马,人们采用“听证帐目”的方式来检查负责财务的官员有无欺诈、舞弊行为,即检查人听取不同人员对同一事项

记录的口头汇报,审计(AUDIT)一词就来源于拉丁文“听帐人(auditus)”。大约公元前510年左右,古罗马庄园奴隶主通常派“亲信或管家”监督管理庄园的代理人,奴隶主和代理人之间由此产生“委托受托责任关系”,此举被视为内部审计萌芽,但此时的“亲信或管家”并非专职“内部审计”,只是兼职。再如中国《周记》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设有“司会”和“宰夫”两种官职。“司会”可以从日成、月要、岁月三个方面勾考皇室的财政收支,保管书契、版图及副本,实际是行使会计稽核和控制的权利,可谓原始意义上的内部审计。而“宰夫”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行使“考其出入,以定刑赏”之职责,可谓我国政府审计的雏形。 封建时代,古代内部审计继承了早期内部审计的思想,并且有了长足进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主要采用了寺院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 (1)寺院内部审计 这是西欧寺院经济的审计制度。十一世纪以来,寺院在西欧极为普遍,一些寺院兴办了各种类型的手工作坊,拥有大量的财产。为加强管理,寺院配备了各种专职管理人员,为监督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还适当配备了具有一定专业会计知识的人充当审计人员,负责对财务收支和会计帐目进行检查。 (2)行会审计制度 在英国,11-12世纪就出现了行会,每个行会一年要召开1-4次总会,议事内容是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人员。理事是行会的执行机

审计目标和程序工作办法

审计工作手册 目录 ◇审计目标和程序◇ ◎资产类 1. 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2. 短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 3. 应收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 4. 应收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5. 坏账预备审计目标和程序 6. 预付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7. 其他应收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8. 待摊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9. 存货审计目标和程序 10. 待处理流淌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 11. 长期投资审计目标和程序 12. 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计目标和程序 13. 固定资产清理审计目标和程序 14. 在建工程审计目标和程序 15.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审计目标和程序

17. 递延资产审计目标和程序 ◎负债类 18. 短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19. 应付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 20. 应付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1. 预收账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2. 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审计目标和程序 23. 未付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 24. 未交税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25. 其他未交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6. 其他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7. 预提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28. 长期借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29. 应付债券审计目标和程序 30. 长期应付款审计目标和程序 ◎所有者权益类 31. 实收资本审计目标和程序 32. 资本公积审计目标和程序

34. 未分配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 ◎损益类 35. 产品销售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 36. 产品销售成本审计目标和程序 37. 产品销售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38. 治理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39. 财务费用审计目标和程序 40.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审计目标和程序 41. 其他业务利润审计目标和程序 42. 投资收益审计目标和程序 43. 营业外收入审计目标和程序 44. 营业外支出审计目标和程序 45. 往常年度损益调整审计目标和程序 46. 所得税审计目标和程序 ◇其它◇ 47. 或有损失审核程序 48. 审计总体打算 49. 审计标识

审计目标及其实现答案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 1-5 CBDAA 6-10 DCCBA 11-15 DBCBD 16-20 DABCD 21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E 3.BDF 4.CD 5.BD 6.BEF 7.ABC 8.ABCD 9.ABCD 10.ABD 11.AC 12.BCD 13.ABCD 14.BCD 15.BCD 16.BCD 17.CD 18.ABC 19.CD 20.BCD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10.错11.错12.对13.错14.错15.错 16.对17.错18.错19.对20.错21.错22.错23.对 四、名词解释 1、审计目标 参考答案: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2.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参考答案: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3.认定的概念 参考答案: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4.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中“发生”的概念 参考答案: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5、控制测试 参考答案:当内部控制被认为有效时,注册会计师要为降低控制风险计划评估水平提出正当理由,就必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用于这种测试的程序通常称为“控制测试”。6、交易实质性测试 参考答案: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验证交易的金额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交易记录。 7、会计政策 参考答案: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8、会计估计 参考答案: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9、合理保证 参考答案:合理保证是一个与积累必要的证据相关的概念,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希望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做出鉴证,以帮助他们作出相关的经济决策。主要原因如下:(1)一个企业往往有很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利益取向也各不相同。利益相关者各自的利益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利益可能大不相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心,财务报表使用者常常担心管理层提供带有偏见、不公正甚至欺

审计发展历史06800

审计发展历史 一、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 ---《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H.F.斯泰特格二、我国的审计发展 1古代审计学 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查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

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 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

审计学作业: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程序。以下是购进和付款循环中的有关审计目标,并列举了部分实质性程序。

作业3 一、案例分析 1.审计人员通常依据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相关认定确定审计目标,根据审计目标设计审计程序。以下是购进和付款循环中的有关审计目标,并列举了部分实质性程序。 (1)审计目标 A.所记录的采购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B.所有应当记录的采购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C.与采购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D.采购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E.采购交易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2)实质性程序 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B.参照购货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C.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D.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E.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F.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G.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中给出的审计目标,指出对应的相关认定。 (2)针对每一审计目标,选择相应的实质性程序。 答: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1)相关认定: A为交易的发生认定; B为交易的完整性认定; C为交易的准确性认定; D为交易事项的分类认定; E为截止认定。 (2)对应的相关认定: A对应实质性程序: 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F.检查购货发票、验收单、订货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G.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B对应实质性程序: C.从购货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D.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C对应实质性程序: A.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购货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D对应实质性程序: B.参照购货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E对应实质性程序: E.将验收单和购货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史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史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产剂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以虚假的财务信息诱骗投资人上当,其股票价格一时扶摇直上,但好景不长,南海公司最终未能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使股东和债权人损失惨重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斯耐尔以“会计师”名义提出了“查帐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1916年美国改组1887年成立的美国会计师公会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1917年,美国开始在全国举行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自1980年恢复重建以来,已走过19个春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而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促进改革开放、保障有效引进外资、完善证券市场发育、配合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也被喻为“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建设方针的实施,推动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重建创造了条件。1980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

《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1981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后全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的发布,标志着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起步重建,到1986年注册会计师有500人,会计师事务所有80家。主要业务是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审计并提供会计咨询服务。 ——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的颁布,第一次确立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到1988年,注册会计师发展到3000人、会计师事务所250家,业务领域仍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1988年11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到1993年,注册会计师超过l万人,会计师事务所700余家。 ——1991年举行第一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到1998年共举办了七届考试,共有1247052人报名,743513人参加考试,有2万多人考试合格,港澳台地区有300人参加考试。 ——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法制化轨道上进一步走向成熟。 ——1994年,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确定在北京、上海、广东建立三个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基地,培养注册会计师高级执业人员及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人才。根据朱总理意见,北京培训基地定名国家会计学院。 ——1994年至1995年、为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经

第五章审计目标及其实现答案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 1-5 CBDAA 6-10 DCCBA 11-15 DBCBD 16-20 DABCD 21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E 3.BDF 4.CD 5.BD 6.BEF 7.ABC 8.ABCD 9.ABCD 10.ABD 11.AC 12.BCD 13.ABCD 14.BCD 15.BCD 16.BCD 17.CD 18.ABC 19.CD 20.BCD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10.错11.错12.对13.错14.错15.错 16.对17.错18.错19.对20.错21.错22.错23.对 四、名词解释 1、审计目标 参考答案: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2.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参考答案: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3.认定的概念 参考答案: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4.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中“发生”的概念 参考答案: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5、控制测试 参考答案:当内部控制被认为有效时,注册会计师要为降低控制风险计划评估水平提出正当理由,就必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用于这种测试的程序通常称为“控制测试”。 6、交易实质性测试 参考答案: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验证交易的金额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交易记录。 7、会计政策 参考答案: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8、会计估计 参考答案: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合理保证9. 参考答案:合理保证是一个与积累必要的证据相关的概念,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货币资金审计目标和程序

(1)审计目标 ①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 ②确定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 ③确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 ④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审计程序 ①核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是否相符; ②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需在“盘点表',中注明或作出必要的调整。 ③获取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经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若有差异,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的调整; ④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如有存在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应作相应调整; ⑤向所有的银行存款户(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函证年末余额; ⑥银行存款中,如有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作出记录; ⑦抽查大额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支出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如有与委托人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收支事项,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 ⑧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银行存款收支凭证,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作适当调整;

⑨检查非记账本位币折合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⑩验明货币资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审计目标和最新审计范围

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 (后面各章的基础,很重要) 一、我国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表示意见。 二、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 项目审计目标则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属于特性目标)(有两年考项目目标答)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 1、存在或发生: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利润表所列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存在或发生"认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那些不应包括的项目(如不存在的项目或不曾发生的交易结果)挤入了会计报表。它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也称"夸大错误")有关。 2、完整性认定:在会计报表中应列示的所有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 这里须注意,有关"完整性"的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也不涉及所报告的金额是否正确。 可见,"完整性"认定与"存在与发生"认定正好相反,它主要与会计报表的组成要素的低估(也称"缩小错误")有关。 3、权利和义务认定: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

确属公司的义务,须注意该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4、估价或分摊认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 "估价或分摊"认定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具体包括所有报表项目,涉及金额、遵循会计原则、适当的会计估计、总值和净额、计算过程的正确性 该认定还涉及管理当局的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5、表达与披露认定: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在会计报表上,管理当局暗示性地认定所有内容都表达适当,且披露充分。 (二)具体审计目标(考过两次简答,1次综合,3次客观)

现代审计发展史

现代审计发展史 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 ---《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H.F.斯泰特格有关文献记载的审计模式定义有两种表述:一是审计制度的内容、特点、管理方式等的集合,是不同审计主体所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体制以及各自历史、文化、民族等演变的结果;二是审计导向性的策略、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总称,它规定了审计取证工作的切入点,即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何时入手等问题。我认为,第一种表述是从制度层面对审计模式的定义,如西方各国已分别建立的立法型、行政型、独立型和司法型四种审计模式;第二种表述则从审计实务层面诠释审计模式。因此我准备从以下两方面来介绍现代国内外的审计发展过程。西方国家的审计发展 西方国家的审计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1851年一批专业人员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师协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已经比较繁荣,而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航海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商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单个的业主难以向企业投入巨额资金,为适应筹集所需大量资金的需要,合伙制企业应运而生。合伙经营方式不仅提出了会计主体的概念,促进了复式簿记在意大利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初需求。尽管当时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都是出资者,但是有的合伙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的合伙人则不参与,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那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人有责任向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人证明合伙契约得到了认真履行,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是正确、合理的,以保障全体合伙人的权利,进而保证合伙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需要独立的第三者对合伙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人们开始聘请会计专家来担任查帐和公证的工作。这样,在16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专门从事查帐和公证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所进行的查帐与公证,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随着此类专业人员的增多,他们于1581年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其后,米兰等城市的职业会计师也成立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