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简答题名词解释

国际法简答题名词解释

国际法简答题名词解释
国际法简答题名词解释

名称解释

1.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或称国际公法,是指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

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2.国际法的编纂(广义和狭义):狭义一般是指把现有的国际法规则,特别是习惯法

规则,加以准确表述和条文化、系统化;广义则一般还包括修订、补充原有规则或提出新的规则,将它们编成条款草案,有一个有权确定的机构,通常是外交会以,予以认可,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形成国际公约。现在的编纂通常用于广义。

3.主权:是指对内的最高权力,包括属地最高权和属人最高权;对外独立自主的权利,

是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控制的,即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部和外部事物,而不受任何国家和其他权利的干涉。

4.干涉:狭义上来说是指是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事物的强制或专横的干预,旨

在对该另一个国家强加某种行为或后果。相对宽泛的解释认为如果把干涉局限于胁迫性措施,结果就会将干涉的适用主要地限制在一些例外情况,那显然不可能是原来的用意。

5.属地管辖权:也称领土管辖权,是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内容。以领土内的一切属于领

土之规则,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包括领土本身)和事有管理和支配的权利。

6.属人管辖权:也称国籍管辖权,一般是指国家对具有本国国籍的人的管辖,

不论本国人的行为发生在何处。

7.保护性管辖权:般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其安全、独立和利益(包括本国人的饿

生命、财产和利益),而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之外对该国国家或国民之犯罪行为实行的管辖。

8.普遍管辖权:是指所有国家有权对国际法上规定的严重危害国际社会普遍利

益的行为实行管辖,而不论罪行发生在何处。

9.国家豁免:泛指一国在外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方

面的管辖,但通常是指不受另一国的司法管辖,即非经一国同意,该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法院的审判和强制措施的支配。

10.国家的承认:是指既存国家对新产生的国家给予的认可并接受由此产生的法

律后果,与新国家建立关系的行为。

11.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也就是说,

由于出现了国家领土变更的事实,而使与变更的领土相关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从被继承国转移给继承国。

12.国籍:表示个人(自然人)具有某个国家公民或国民资格或身份,与该国保

持着长久的法律联系,处于其属人优越权之下。

13.国民待遇:是指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

待遇。这就意味着在在相同条件下,外国人可享有不低于所在国国民的待遇,而外国人也不应要求高于国民的特权。

14.最惠国待遇: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的待

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包括特权、优惠、免除、不禁止或不限制等。

15.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

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16.引渡:是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

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包括诉讼引渡和执行引渡。

17.庇护:一般意义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遭到追诉或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

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18.难民(即书中“新定义的难民”):即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

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原因而流于本国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该国保护的人;或者不具有国籍并由于上述事情而留在他以前经常居住的国家之外,而现在不能或者由于上述畏惧不愿返回该国的人。

19.国际地役:是指根据国际条约,一国有关领土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他国需要或

为他国利益服务。这是对该国有关领土的属地管辖权的一种限制,有积极地役和消极地役之分。

20.国家领土:是指完全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空间部分,这一部分并非限

制在地球的表面,还包括陆地和水域的上空和底土部分。

21.国际河流:是指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并通往海洋,依据国际条约在平时

允许各国商船自由航行的河流。

22.边界和边境:国家边界简称国界或边界,是划分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也是

国家行使领土主权的界限。边境则是指紧接边界线两边一定的区域。

23.内水:是指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一切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内海、

港口、海湾等;对于群岛国而言,是指其群岛内河口、海湾、港口封闭线以内的水域。

24.海湾:一般是指海洋伸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水域,其海岸可能属于一国或

多国。

25.领海: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和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其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

对于群岛国而言,是指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处于群岛国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

26.毗连区:是领海以外邻接,领海沿海国在其中对特定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一

带海域。

27.过境通行制度:是指专为在连接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一个部分与公海或专属经

济区另一部分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飞跃自由。28.群岛水域:是指群岛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方法划定的群岛基

线所包围的水域。

29.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连接领海、自领海基线量起宽度不超过200海里

的海洋区域。

30.大陆架(法律上的):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

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架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

31.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大陆架以外的且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

土。

32.平行开发制度: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的关于国际海底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的

一种制度。即,一方面由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企业部开发,它可以直接牵头把有钱的企业或者个人组织起来,自己动手开发;另一方面由缔约国及其自然人和法人与管理局以协作方式开发,申请人须向管理局提出两块经探明的具有同等商业价值的海底区域,由管理局选定一块为保留区,该区域由管理局企业部开发;另一块为合同区,由申请人开发。

33.拦截:指一国的军用航空器受命对入侵本国领空的外国航空器,或进入一国

防空识别区而不报明身份的航空器,或其他违法航空器采取强制手段,或将

此等航空器驱逐出境,或迫令其在本国境内的指定机场降落,予以检查处置的行动。

34.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即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为谋求合作,以实现符合共同利

益的目标,通过缔结国际条约的形式而创建的常设性机构。

35.联合国秘书长: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官,担任重大的国际政治责任。

秘书长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推荐,任期5年。秘书长在国际事务中以联合国代表的资格出现,代表联合国与会员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进行联系,可以代表联合国到出现国际冲突和争端的地区进行了解和调解。36.治外法权:是免除本地法律司法权的情形,通常是外交谈判的结果。它以使

馆和外交代表处于接受国领域之外这种拟制来说明外交特权和豁免。

37.使馆:大使馆是一国在建交国首都派驻的常设外交代表机关,代表整个国家

的利益。馆长是大使,由国家元首任命并作为国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职责。大使馆的职责是代表派遣国,全面促进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关系。大使馆的职责范围遍及驻在国各个地区。

38.领馆:领事馆是一国驻在他国某个城市的领事代表机关的总称,有总领事馆,

领事馆,副领事馆等,负责管理当地本国侨民和其它领事事务。

39.种族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世系或民族或人种的任何区别、排斥、限

制或优惠,其目的或效果为取消或损害政治、经济、社会或公共生活任何其他方面人权及基本自由在平等地位上的承认、享受或行使。

40.酷刑: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向某人或第三者取得情报或供状等目的,蓄意使

某人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为,而这种疼痛或痛苦又是在公职人员或以官方身份行使职权的其他人所造成或在其唆使、同意或默许下造成的。

41.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根据国际法所缔结的,确立、变更、终止相互间权利

与义务关系的国际协议。与国内法中合同(契约)一样,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

42.条约的加入:是指未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参加已经签订的多边条约,从而成

为缔约国的一种方式,也是该加入国接受条约拘束力的一种法律行为。

43.条约的保留: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在签署、批准、正式确认、接受、核准或

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不论其措词或名称为何,起目的在于排除或改变条约中的某些规定对该国或该组织适用时的法律效果。

44.条约的终止:是指条约由于某种法律事实和原因而使条约自动失去效力,从

而解除当事国履行条约的义务。

45.国家责任:国家责任就是国家因其国际不当行为所产生的国际责任。其作用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追究国家责任以限制国家的不法行为,维持正常的国际关系秩序,追究行为国的国家责任使受害国的损害得到合理的赔偿。

46.反措施:一国针对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所采取的对应自救措施,称为反措

施。尽管这种反措施违反了另一国原来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但也并不构成国际不法行为。

47.斡旋:是指在争端当事国之间不能通过直接或协商解决争端时,第三国善意

地主动或应争端当事国的邀请进行有助于促成争端当事国直接谈判、协助争端当事国解决争端的方法。

48.和解:有时也称之为“调解”,是指争端当事国通过条约或其他形式同意或商

定把它们之间的争端提交给一个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委员会通过对争端

事实的调查和评价,向争端当事国澄清事实,并在听取各方意见和作出促使它们达成协议的努力后,提出包括解决争端建议在内的报告的一种争端解决办法。

49.国际争端的司法解决:是一种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是指争端当事

国把它们之间的争端提交给一个事先成立的、由独立的法官组成的国际法院或国际法庭,根据国际法对争端当事国作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判决。

50.战时中立:战时中立,是指在战争时期,非交战国选择不参与战争、保持对

交战双方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

51.格劳秀斯(P493页注释):荷兰法学家,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的著作《战

争与和平法》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战争的原因,主张以最大努力防止战争的发生,而在战争期间应实行人道避免野蛮行为,战后应严格遵守和平条约。他还论述了对战败国的处理、中立、仲裁等战争规则。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国际法是法律的一个特殊体系?

2.简述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规范表现得形式的过程、程序,具体包括一下几种:1、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这是最主要的渊源;2、一般法律原则,这是辅助手段;3、司法判例、权威国际法学家的学说;4、“公允及善良”原则;5、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这作为确定法律规则的辅助手段,被提升到比较重要的地位;6、“准条约”、“软法”。

3.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有哪些学派?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指的是国际法何以对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有拘束力。对于这个问题,国际法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形成了各种国际法学派:17—19世纪有: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维多利亚),实在法学派(邹奇),折中学派即格劳秀斯学派(格劳秀斯)20世纪:新自然法学派(劳特派特),规范法学派(凯尔森),政策定向学派(麦克杜洛尔)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家关系指导原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由中印、中缅共同倡导的,现已成为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国际法七项原则

(1)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3)不干涉内政原则;(4)国际合作原则;(5)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与自觉权;(6)各国主权平等原则;(7)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原则

6.国家四要素(1)固定的居民;(2)确定的领土: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政府;(4)主权

7.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基本权利:

(1)独立权: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其对内对外对外事务而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指每个国家在国际法上享有平等地位;

(3)自卫权:指当国家遭到外来武力攻击时,有权实施单独的或集体的武装自

卫以打击侵略者保卫国家;

(4)管辖权:又分为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普遍管辖权。基本义务:

(1)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任何其他方法侵犯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2)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法直接地、间接地干涉别国内政;

(3)用和平的方法解决本国和别国的争端;

(4)善意履行依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以及有效的国际条约所负的义务。8.简述条约继承的基本规则

一般原则:人身性条约不予继承,如同盟条约、友好条约、共同防务条约等。处分性条约或非人身条约应继承,如领土划界条约、对有关中立化(国际河流)、非军事区的条约,原则上也应继承。

1.领土转让或交换情况:原条约失效,所涉领土原则

2.合并:原条约有效,但仅适用原来所适用的那部分领土

3.分离或分立:全部有效的条约继续有效,但如仅对其部分有效的条约,则只对该领土的继承国有效

4.新独立国家:白板规则

9.简述国籍冲突产生的后果及解决措施

(一)国籍的冲突

1、国籍的积极冲突:双重或多重国籍

2、国籍的消极冲突:无国籍

(二)解决

1.国内法:依据国际条约履行义务;冲突规范(私法)

2.双边条约:效力最强,因为直接规定了当事方的权利和义务

3.多边条约:弱于双边条约,但是国家加入后须遵守。体现的习惯规则对成员国具指导意义。

10.联合国规定的拒绝引渡的强制性理由(列举5项)

(1)政治犯不引渡;

(2)提出引渡的请求是为了某人的种族、宗教、民族、族裔本源、政治见解、性别或身份等原因而欲对其进行起诉或惩处,或确信该人的地位会因其中任一原因而受到损害;

(3)作为请求的理由的犯罪行为系军法范围的罪行;

(4)在被请求国已因作为请求引渡理由的罪行对被请求引渡者作出终审判决;(5)根据请求国和被请求国任何一方的法律,被请求引渡者因时效已过或大赦等任何原因而可免于起诉或惩罚;

(6)被请求引渡者在请求国内将会受到酷刑或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惩罚;

(7)请求国的判决系缺席审判,被定罪的人未获得有关审判的充分通知,也没有机会安排辩护没机会或不会有机会在其本人出庭的情况下使该案获得重审。

11.领土主权的限制形式

一般限制:依据一般国际法规范对所有国家或大多数国家领土主权的限制;

特殊限制:(1)共管:即国家共管,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某一领土共同行使主权;(2)租借地:依据条约,一国将某部分领土租借给另一国,供其在租期内用于条约所规定的的目的;(3)国际地役:依据条约一国有关领土在一定范围内

满足他国需要或为他国利益服务。

12.国际法中领土变更的传统和现代方式

1、含义:指由于某种自然或人为原因,取得领土或丧失领土,从而使国家领土发生变化;

2、传统国际法中领土取得的方式:(1)先占:指国家有意识地对无主地实行有效占领,取得领土主权的一种方式;(2)时效:指一国占有他国某块土地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占有,即取得该地主权的方式;(3)添附:添附是指因自然或人为的作用使一国领土增加。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人为的添附,二是自然添附;(4)割让:指国家将自己的领土依条约规定转让给他国,从而使对方国家取得该领土的主权;(5)征服:是国家通过武力占领他国领土的全部或部分,在战争结束后将该领土加以兼并的一种领土取得方式;

3、现代国际法中领土变更的主要方式:(1)民族自决:指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从宗主国或殖民国家分离出来成立独立国家或加入其它国家而发生地领土变更;(2)全民公决:是指领土主权争议地区的居民以投票方式表达意愿,确立领土归属的方式;(3)恢复失地:指原领土国收回被别国非法侵占的领土而恢复其对该领土的历史性权利的领土变更方式。

13.领土的构成

一、领土的构成

(一)领陆:包括大陆和岛屿,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决定领水和领空。(二)领水:包括内陆水、内海水和领海

(三)领空:领陆领水边界范围垂直向上100公里左右所包括的空间范围。

底层领土:领陆领水边界范围向地心延伸所包括的

14.边境制度的内容

1、概念:边境制度是国家通过国内立法或与邻国签订条约协定等方式制定的专门的规章制度,其目的是为保护国家安全,维护边界线和便利当地居民的生活。

2、内容:(1)边境标志的维护(2)在边境公共服务方面进行合作:航运、贸易、探亲访友、进香朝圣等给予特殊便利(3)在边境地区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合作(4)妥善解决边界事件

15.南极制度的主要内容

(1)南极专用于和平目的(2)科学考察自由和国际合作(3)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4)缔约国观察员观察制度(5)缔约国协商会议制度

16.简述无害通过权

(1)定义:指为了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或停靠内水以外的泊船处或港口设施,或为了驶往或驶出内水或停靠这种泊船处或港口设施的目的,通过领海的航行;(2)使用水域:领海和特殊的国际航行海峡;

(3)适用对象:船舶航行;

(4)特殊规定:潜水艇或其他潜水器通过领海需浮出水面并展示其船旗。

17.简述群岛水域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1)群岛水域是指群岛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方法划定的群岛基

线所包围的水域;(2)群岛水域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底土以及其中的资源。同时,所有国家的船舶均享有通过群岛水域的无害通过权。

18.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主要权利和管辖权

(1)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主权权利,以及从事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等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活动的主权权利;(2)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的专属权利和管辖权;(3)对海洋科学研究的管辖权;(4)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沿海国关于专属经济区海底和底土的权利应依照关于大陆架的第六部分的规定行使。

19.公海六大自由

(1)航行自由(2)飞越自由(3)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4)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5)捕鱼自由(6)科学研究的自由

20.公海上的管辖权有哪些?

1、船旗国管辖

2、普遍管辖

3、所有国家进行合作以制止下列非法行为的义务:(1)违反国际公约在不海上从事非法贩运麻醉药品或精神调理物质;(2)在公海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

4、登临权

5、紧追权

21.国际空中航行的一般规则

(1)展示识别标志(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

(2)遵守飞入国的法律和规章

(3)在设关机场降停,接受降停国的检查

(4)应携带必备的文件:1、航空器登记证、适航证;2、全部机组人员的适当的执照;3、航空器航行记录簿;4、航空器无线电台许可证等

(5)遵守飞入国关于货物限制的规定

(6)不得滥用民用航空

22.简述国际航空安全的国际条约

23.外层空间法的最基本原则

(1)共同利益原则(2)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3)不得据为己有原则(4)限制军事化原则(5)国家责任和赔偿责任原则(6)援救宇航员原则(7)对空间物体的管辖权和所有权原则(8)保护外层空间环境原则(9)国际合作与互助原则24.关于在月球活动的原则性规定

(1)月球的非军事化原则(2)国际合作与互助(3)科学研究与探索(4)月球的环境保护(5)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和国际开发制度(6)协商制度与和平解决争端

25.国际组织的特征

(1)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组织

(2)是基于特定的目的而建立

(3)依据国家间的协议而成立

(4)设有常设性结构

(5)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26.联合国的几大机关

(1)大会:最具代表性,职能权限最广泛

(2)安全理事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主要机构

(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主要负责协调联合国及各专门机构的经济与社会工作的机构

(4)托管理事会:执行国际托管制度的专门机构

(5)国际法院: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主要司法机关

(6)秘书处:联合国的行政机关

27.欧盟的主要机构

(1)欧洲理事会(2)欧洲委员会(3)欧洲联盟理事会(4)欧洲议会(5)欧洲法院

28.使馆的职务

(1)代表:在接受国中代表派遣国政府

(2)保护:在国际法许可限度内,在接受国中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的利益(3)谈判:与接受国政府进行谈判

(4)了解和报告:以一切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的状况及发展情形,并向派遣国报告

(5)促进:促进派遣国和接受国的友好关系,并发展两国经济、文化与科学关系

29.使馆特权和豁免

(1)使馆及其馆长有权在使馆馆舍,及其使馆馆长寓邸和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国的国旗和国徽

(2)使馆馆舍不可侵犯

(3)使馆档案及文件无论何时何处,均不得侵犯

(4)通讯自由

(5)行动及旅行自由

(6)免纳国家、区域或地方捐税,特定服务费用不在免除之列

30.使馆外交人员的特权和豁免

(1)人身不可侵犯

(2)寓所和财产不可侵犯

(3)管辖的豁免

(4)免纳捐税

(5)免除关税和查验

(6)免于使用接受国施行的社会保险办法

31.领馆的职务

1、保护

2、促进

3、了解和报告

4、发护照签证

5、帮助派遣国国民

6、公正登记和行政事务6、监督和协助派遣国船舶、航空器及其航行人员

32.领馆的便利、特权和豁免

1、领馆工作的便利

2、使用国旗国徽

3、使馆馆舍不可侵犯

4、领馆档案及文件不可侵犯

5、通讯自由

6、行动及旅行自由

7、免纳捐税、关税

8、与派遣国国民通讯、联络得到接受国有关通知

33.列举6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1、生命权

2、免受酷刑权

3、免于奴役和被强迫役使权

4、享受思想及良心和宗

教自由的权利5、法律人格全6、不得仅仅由于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

34.列举6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1、工作权

2、同工同酬权

3、适当的生活水平权

4、休息权

5、社会保障权

6、受教育权

35.列举6项人权国际保护的专门领域

1、禁止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和种族灭绝

2、保护难民权利

3、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惩罚

4、机制歧视妇女和保护妇女权利

5、保护儿童权利

6、其他专门领域如《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

36.列举条约的6种名称

1、公约

2、条约

3、协定

4、宪章、盟约、规约

5、文件、总文件或最后文件

6、议定书

7、换文

8、谅解备忘录

9、宣言10、联合声明、联合公报

37.简述缔结条约的基本程序

1、谈判

2、签署

3、批准、接受、赞同

4、交换或交存批准书

5、条约的登记与公布

38.条约解释的基本规则

1、解释主体:应由条约当事国解释

2、解释规则:(1)善意原则:善意解释,合理合法(2)整体原则:根据全部条款而不拘泥于个别字句(3)目的原则:注重目的及宗旨(4)通常意义原则:按通常有的意义解释

3、两种以上语言缔结的,具有同等效力,条约用语推定为意义相同

39.条约终止的情形

1、条约到期

2、条约执行完毕

3、条约规定的解除条件成立

4、条约被代替

5、退约

6、缔约各方同意终止条约

7、条约履行不能

8、与嗣后出现的强行法规则相抵触

9、单方面废约

40.条约无效的情形和效果

1、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限的规定,如一项条约为无缔约权限或越权者所为且事后未得到本国追认,该条约无效

2、意思表示不真实

3、与一般国际法强行抵触

41.简述引起国家责任的“国家行为”

1、国家机关的行为

2、地方政治实体和某些其他实体的机关的行为

3、预约权限行事的机关的行为,理论上国家不负责任,但实践中有例外

4、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个人行为

5、另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交由一个国家支配的机关所做的行为

6、叛乱或起义机关的行为

7、成为一国新政府或导致组成一个新国家的叛乱运动的行为归于国家

42.国家责任的免除情形

1、同意:一国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他国实行某个与其所负义务不符的特定行为

2、自卫:一国按照联合国宪章所采取的合法自卫措施,虽然使用武力,但并不违法,即并不违反宪章关于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规定

3、反措施:一国针对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所采取的对应措施

4、不可抗力:一国违反本国国

际义务的行为,是由于不可抗力,即由于该国无法抗拒、无力控制或无法预料的外界事件,以致该国不能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 5、危难与危急情况

43.国家责任的形式

1、限制主权

2、停止不法行为

3、赔偿

4、恢复原状

5、补偿

6、赔礼道歉

7、保证不重犯

44.国际争端解决的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

政治方法:1、谈判和协商2、调查3、斡旋和调停4、和解

法律方法:1、仲裁2、常设仲裁法院3、司法解决4、国际常设法院

45.武装冲突法中适用作战手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

1、限制原则:对一些作战手段和方法加以限制

2、比例原则:应与预期的、具体的和直接的军事利益成比例

3、区分原则:区分平民与士兵、有战斗能力的战斗员和受伤受难者、军用物体与民用物体、军事目标与民用目标,并区别对待

4、中立原则:已退出战斗的人员和平民,必须严守中立原则,不得参与军事行动

5、“军事必要”不能解除交战国义务的原则

6、在条约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武装冲突各方仍有尊重国际法义务的原则

一、问答题

1.论述国家财产和国家债务的继承规则

(一)国家财产方面的继承:协议或公平原则;不动产原地不动原则;动产所涉领土原则

1.领土转移的情形

协议解决;如无协议,则位于继承所涉领土内的被继承国的不动产应转

属继承国,对继承所涉领土活动有关的被继承国的动产也应转属继承国。

不动产是指土地和土地上的定着物。包括各种建筑物,如房屋、桥梁、电视塔,地下排水设施等等;生长在土地上的各类植物,如树木、

农作物、花草等,需要说明的是,植物的果实尚未采摘、收割之前,树

木尚未砍伐之前,都是地上的定着物,属于不动产,一旦采摘、收割、

砍伐下来,脱离了土地,则属于动产。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财产。如

机器设备、车辆、动物、各种生活日用品等等。

2.合并:全部转属继承国

3.分离或分立

协议处理;如无协议,则位于国家继承所涉领土实际生存活动有关的动产,转属继承国;无关的动产,则按公平原则处理;

4.新独立国家

把“各国人民对其财富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则”放在第一位。

同时遵守财产与独立领土相关联和领土实际生存原则,将独立领土内的

被继承国的不动产转属继承国,与该领土实际生存相关的动产按贡献比

例转属继承国。

(二)国家债务方面的继承

1.领土转移的情形

协议;无协议则按公平原则处理

2.合并

全部转属继承国

3.分离或分立

协议;无协议则按公平原则处理

4.新独立国家

原则上不应转属,如有协议除外。如有协议,则不得违反“各国人民对

其财富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则”。

2.关于条约的继承规则

一般原则:人身性条约不予继承,如同盟条约、友好条约、共同防务条约等。处分性条约或非人身条约应继承,如领土划界条约、对有关中立化(国际河流)、非军事区的条约,原则上也应继承。

5.领土转让或交换情况:原条约失效,所涉领土原则

6.合并:原条约有效,但仅适用原来所适用的那部分领土

7.分离或分立:全部有效的条约继续有效,但如仅对其部分有效的条约,则只对该领土的继承国有效

8.新独立国家:白板规则

3.论述外交保护的概念、对象、根据和条件

(一)外交保护的概念

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它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二、外交保护的对象和根据

(一)国民的外交保护及根据:国际习惯法

(二)无国籍人和难民的外交保护及根据:他们与经常居住地国形成了最密切的法律联系。

三、外交保护的条件

(一)保护国的国民或受其保护的其他人遭到所在国的非法侵害:国家的直接侵害和国家纵容的私人侵害

(二)受害人持续具有保护国的实际国籍或经常居住在该国

1. 受害人持续具有保护国的实际国籍

2.一个以上国籍人的外交保护

(1)国籍国间的外交保护问题:不得互相之间加以反对

(2)第三国对一个以上国籍国外交保护的接受:只接受实际国籍国保护

3.无国籍人和难民外交保护的非国籍条件:经常居住地国

(三)用尽当地救济:用完所有当地程序之后仍未获得补偿

1.用尽当地救济的含义

用尽当地救济是指国家在进行外交保护前,要求受害人寻求并用完加害国提供的救济办法及他们的所有程序。

2. 用尽当地救济的例外:没有实际可能性;不当拖延;暂时与政府的没有联系;明显排除救济的可能性;应负责国家放弃救济要求。

4.领土主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包括领土主权的含义、内容及限制)

二、领土主权的概念、性质及内容

领土主权即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人和事物享有的最高权力。它是国家主权的主要内容和表现之一,是所有权和管辖权的统一体。具体表现为:

1.所有权即国家对其领土范围的一切土地和资源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本国对其自然资源具有勘探、开发、利用的权力,也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土地让与、交换、捐赠的权利等。

2.管辖权即对领土及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事物,除国际法规定享有特权和豁免

权外,有行使管辖之权。

3.领土主权不可侵犯是指一国领土主权不受破坏,确保领土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性。这个思想规定在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中,并得到习惯国际法的支持。

三、领土主权的限制

(一)对领土主权的一般限制

1.无害通过权

2.不得利用领土来颠覆他国政府活动或从事国际犯罪

3.顾及他国的属人管辖权,如引渡给他国

4.外交人员在本国享有的特权和豁免

(二)对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

1.共管

共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依据条约对某块土地共同行使主权。共同行使主权的国家之间相互存在权力的限制。但是二战后英美苏法对德国的“共管”不是该意义上的共管。

2.租借

国家可以在平等的条件下租借领土给外国使用,约定年限和租金。出租国可以保有国防、海关、移民等权力。英国对香港的租借实际上是一种领土的割让,不是此意义上的租借。

3.国际地役

是指为了他国利益,根据条约对一国领土所加的具有永久性质的特殊限制。分为积极地役和消极地役。积极地役是国家依条约允许他国在其领土从事某项行为而设立的地役,如允许他国在本国领土经营铁路、部分过境、在领海捕鱼、设立军事基地等。消极地役是指国家依条约不在其本国领土内从事特定行为的地役,如梵蒂冈市国要求意大利在梵国周围不要建设高于梵国建筑物的建筑等,以免能够俯瞰到梵国。

国际地役的取得可以来自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国内法。

5.领海的法律地位

(一)领海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和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其主权之下的一带水域;对于群岛国而言,是指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处于群岛国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领海属于国家领土。具体行使以下权利:(1)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专属管辖权;(2)海上航行和空中飞行管辖权;(3)海域科学研究的专属权;(4)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管辖权;(5)国防保卫权。

(二)对外国商船的刑事和民事管辖权

刑事管辖权

沿海国不应对经过领海的外国船舶行使刑事管辖权,如逮捕、扣押和调查,但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列:

(1)罪行的后果及于沿海国

(2)犯罪行为属于扰乱当地安宁或领海的良好秩序者

(3)经船长或船旗国的外交代表和领事官员请求地方当局给予协助

(4)这些措施是取缔违法贩运麻醉药品或精神调理物质所必需的

民事管辖权

不应为民事管辖权而停止该船舶的航行或改变其航向。对外国船舶可从事执行或加以逮捕的情形:与航行有关的义务或承担的债务;在领海内停泊;驶离内水后

通过领海。但是不得为以上目的的诉讼从事执行或逮捕。

(三)无害通过权

无害通过的含义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原则下,无需事先通知或征得许可继续不停地迅速地穿过领海或为驶入内水或自内水驶往公海而通过领海的航行。

对“无害”的理解

(a)对沿海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任何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b)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任何操练或演习

(c)任何目的在于搜集情报使沿海国的防务或安全受损害的行为

(d)任何目的在于影响沿海国防务或安全的宣传行为

(e)在船上起落或接载任何飞机

(f)在船上发射、降落或接载任何军事装置

(g)违反沿海国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上下任何商品、货币或人员

(h)违反本公约所规定的任何故意和严重的污染行为

(i)任何捕鱼行为

(j)进行研究或测量活动

(k)任何目的在于干扰沿海国任何通讯系统或任何其他设施或设备的行为

(l)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活动

6.关于国际海底的概念、法律地位和开发制度

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是指大陆架以外的不属于国家管辖范围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其法律地位为:

(1)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2)“区域”内资源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人类行使

(3)管理局在无歧视的基础上公平分配从区域内活动取得的财政及其经济利益

(4)各国在“区域”内的一切行为应符合国际法

(5)“区域”的法律地位不影响上覆水域和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

二、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和开发制度

(一)平行开发制

1.管理部门:国际海底管理局

2.有资格的申请者:国际海底管理局企业部、国家、实体、法人和自然人等。

3.申请程序:国家申请者在向管理局提出开发申请时,须提出两块具有同样经

济价值的“矿址”,并提供该两地的资源数据,供管理局指定其中一部分保留给管理局活动。

(二)申请者和合同承包者的财政义务

规费:25万美元。还有固定年费。

7.领空主权的法律性质

一、领空主权的法律性质

1.自保权:不受侵犯

2.管辖权:属地管辖权

3.管理权:领空区域行政立法权和执法权,但受国际条约的限制

4.支配权:本国公民自由通行,外国通航则须协议或批准

8.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

9.外交特权和豁免(包括使馆和外交人员的特权和豁免)

10.怎样理解人权的国际保护与不干涉内战原则的关系

11.怎样理解“条约必须信守原则”

1、概念:条约必须信守原则是指在条约缔结后,各方必须按照条约的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违反。

2、条约的自觉遵守的意义在于为国际间的互信和互赖创造条件,从而为维护和发展正常的国际关系、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提供支持。特别是根据国际法的特点,没有一个最高权力可以强制执行条约,如果不实行条约必须信守原则,可以恣意破坏所缔结的任何条约,缔结条约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根据《条约法公约》第27条,一国不得援引其国内法规定为理由而不履行条约。在国内法中“约定必须遵守”号称“帝王”条款。

在国际实践中,条约必须信守原则得到了许多国际法判例的支持,也为一系列重要的国际法文件所反复申明。违反条约义务必将遭到谴责和惩罚。当然,不平等条约不应遵守。

12.怎样理解“条约的相对效力原则”?(要求分析它的一般规则和例外)

条约一般对第三国不发生效力,这被称为“条约相对效力原则”。可追溯至罗马法中“约定对第三国既无损又无益”原则,后再许多国家民法或合同法中得到广泛采用。

但是也可以有例外:

(一)条约为第三国创设义务:必备条件:1、当事国有此意思表示 2、第三国书面加以接受时

(二)条约为第三国创设权利:条件:1、当事国有此意思表示 2、第三国同意或可推定同意

(三)取消或变更对第三国的义务或权利:须当事国和第三国同意

(四)条约的规定成为一般国际法或国际习惯法规则

13.怎样理解“国际不法行为”这一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

责任的缘起:国家违反了条约的义务和国际习惯法的义务,即会产生国际不法行为。

构成要素:1、该行为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可视为该国的行为;2、不法行为违反了该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这种行为,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既可以是一项行为也可以是多项行为。

责任的主观因素:似乎难以确定,因为有可能政府与具体执行者之间的主观状态呈现一种不一致的情况,到底采哪一种主观状态很难说。因此国家责任一般只看结果。

责任不一定以实质损害为唯一要件,这种责任的基础仍然是有效的国际义务。

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规范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规则。 2、推定行为是指当事人用语言文字以外的有目的、有法律意义的积极活动来表达他的意志。 3、要物(实践)法律行为是指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之外,还需要以实物的交付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如保管合同、仓储合同、质押合同等。 4、委托代理是指按照被代理人委托授权而产生代理权的代理行为,也称授权代理或意定代理。 5、撤销权是指当债务人有放弃其到期债权、赠与或低价转让等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行为。 6、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其权利义务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关系。 7、表见代理是指无权代理人因与本人有一定关系,而使第三人信其有代理权,因而与他进行民事行为。 8、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虽无正当理由但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 9、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而向对方提出确定的意思表示,即订约提议。 10、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明确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接受提议。 11、合同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2、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称要约引诱。 13、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一种法律行为。 14、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15、格式合同又称标准合同,是指合同的条款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另一方当事人只能全部接受或一概拒绝,不能就个别条款进行商洽的合同。 16、抵押(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而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即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享有对该部分财产进行变现并就其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7、质押(权)是指债权人为担保债权而根据合同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财产,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能够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18、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因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19、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组织机构安排和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纲领性文件。 20、公司资本是指公司成立时章程规定的,由股东出资构成的财产总额。 21、法定资本制:设立公司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载明公司的资本总额,并在公司成立时由发起人认足或者缴足的一种资本制度。 22、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国际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际法: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和使国际法的规范具有合法性的 法律形式。它的渊源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以及国际组织的决定和决议。其中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一般法律原则是补充渊源。还有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的学说是辅助性资料。国际组织的决定和决议是重要渊源。3.国际法的编纂是指国际法的法典化,即把国际法的规则以类似法典的形式使之明确化 和系统化。严格来说,是指对现有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明确化和系统化;广义上说,还包括对正在形成中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明确化和系统化,即国际法的逐渐发展。 4.国际法的主体:即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一般指能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并依国际法直 接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行为者 5.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并构成国际 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 6.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并构成国际法 基础的法律原则。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这是现在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8.独立权:是指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外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外来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9.平等权: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平等,而不问其大小强弱,也不问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和 发展水平如何 10.自卫权:是指国家以武力反击外来武力攻击的权利。 11.管辖权:是指国家国家依据国家,对其领域内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其在 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权的权利。 12.单一国:又称单一制国家,是指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单一国拥有统一代表国家处理 对内对外事务的中央机关和在该中央机关领导下行使地方性职权的地方机关。在单一制形式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公民有统一的国籍,它在国际交往中是单一的主体。国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3.联邦是由两个以上的成员邦(国或州)组成的国家,即联邦国 14.国家承认:是指一个既存国家确认特定领土范围内居民已组成一个国家并具有国际法上 的人格,同时表示愿意与其交往。 15.国家豁免:又称国家主权豁免、国家管辖豁免或国家司法豁免,通常指国家及其财产不 受他国管辖的特权。 16.国家继承:是指一国丧失其国际法律资格或者丧失一部分领土时,它在国际法上的权利 和义务转移给他国(一国或数国)的情况。 17.政府继承:是指因革命或者政导致政权更迭,旧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由新政 府取代。与国家继承政府承认:只是对既存国家内部通过政变或革命所产生的新政府的承认。 18.对交战团体的承认:是指其他国家将一国内战中反抗政府的一方承认为享有 国际法上交战者资格的叛乱团体的行为。 19.对叛乱团体的承认:是指其他国家将一国内反抗政府的叛乱者承认为叛乱团 体的行为。 20.明示承认:是一种直接的、明文表示的承认。

法制史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西周 1.周公制礼:周初,在周公主持下,将以往的传统习惯进行整理,厘定成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礼:中国古代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n礼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思想、文化、教育、婚姻、家庭、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 2.吕侯制刑:●西周中期,穆王为弥补财政开支,命司寇吕侯“训夏赎刑”,制定《吕刑》。它规定了赎刑原则以及其他的刑事政策。 ●《尚书·吕刑》是对西周中期的刑法改革的记录,分三章:1、叙述制定《吕刑》的起因及经过追述刑罚制度的形成历史。2、规定以五刑与赎刑制度为基础的刑罚体系及刑罚适用原则,提出司法诉讼程序及审判原则。3、强调德刑关系及对司法官员的办案要求.《吕刑》是一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反映了当时的立法、司法思想、法学理论方面的较高成就。 3.圜土之制:用于关押未决犯和执行徒刑的监狱,西周时一般继续称为“圜土”。 “以圜土聚教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者,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弗使冠饰,以明刑耻之”。适用对象:违反法律或有罪过、尚不致适用五刑的轻微犯罪。其类似徒刑,是有期徒刑的开端. 4.嘉石之制: 西周时期把有过错但情节轻微(轻于圜土)的人犯束缚其手足,坐于朝门左之嘉石,令其思过、悔改,然后送到司空那里作一段时期的劳役,期满后释放。它类似后世之拘役,称为“嘉石之制”。(处罚办法:《周礼·秋官》记载:“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其时间,依情节轻重而不同,分13、9、7、5、3日五等。) 5.质剂:是专门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文书形式,生产资料买卖用长券,叫做“质”;其他财物买卖用短券,叫做“剂”。周有“大市以质,小市以剂”之记载,“质”适用于牛马、奴隶等大型交易;“剂”适用于珍珠等小型交易。 6.傅别:是一种专门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文书形式,借贷关系形成后,将竹制的契券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以为诉讼凭证。 诉讼审判制度:起诉; 轻微案件,口头起诉;重大案件需交文字书状。刑案为“质剂”,民案为“傅别”。 7.五听: 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n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n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n耳听:观其扣聆,不直则惑。n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 8.五过之疵:n1、惟官:依仗官势,枉法断案。n2、惟反:敲诈囚犯,令其翻供。n3、惟内:听任亲属,干预司法。n4、惟货:索贿受贿,贪赃枉法。n5、惟来:勾结案犯,互相往来。n《吕刑》规定:典狱官有一于此者,“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9.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辟 10.六礼: 纳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n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由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卜于宗庙定吉凶。n纳吉: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n纳徵:男方派人送聘礼(玄纁、束帛、儷皮)至女家,故又称“纳币”。n请期: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n亲迎:婚期之日男方奉父命迎取女子至家。 战国 11.《法经》:是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成文法典。从其篇目结构上来看,共有六篇。法经以刑为主,贯彻了法家“轻罪重罚”的理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国际法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 ★1、国际法:是与国内法相对应的法律体系,主要高速国家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 ★2、国际习惯: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实践逐渐形成惯例,惯例经过一段时期的前后一致的反复实践,被各国认为具有拘束力,即成为国际习惯。 6、一般法制原则:指各个法律体系所共同采用的原则。如时效、善意等。 ★10、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应是国家之间的协议。 ★11、契约性条约:专为缔约国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条约。 ★12、造法性条约:专为确立或修改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条约。 第二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那些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的一切效力范围,构成国际法基础并具有强行法性质的法律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各平共处。是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 ★3、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也是国家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性质,是不可侵害的、不可让与的,是国家统治的权力,它具体体现为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 ★4、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 ★5、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6、不干涉内政原则 ★7、国际合作原则 ★8、民族自决原则 ★9、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第三章国际法的主体 ★1、国际法主体: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2、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指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处于一种主要的基本的地位。 ★12、国家的独立权 ★13、国家的平等权 ★14、国家的自卫权 ★15、管辖权 ★16、领域管辖:又称属地管辖,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 ★17、国籍管辖:又称属人优越权,指国家对一切在国内和国外的本国人,有行使管辖的权利。 ★18、保护性管辖:指国家对于外国人在该国领域之外,侵害该国的国家和公民的重大利益的犯罪行为,有行使管辖的权利。 ★19、普遍管辖: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普遍地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人类的利益的某些特定的国际犯罪行为,各国均有权实行管辖。如贩毒、奴隶贩买等。 ★20、承认:是指既存国家以一定的方式对新的国家或政策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 21、承认的宣告说:认为承认只是对新国家这一既成事实的宣告,并不具有创设国际不主体的作用。该说现已获普遍支持,其代表人物有里维尔、布赖尔利等。 22、承认的构成说:认为新国家只有经过承认,才能成为国际法的主体。此说盛行于19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有奥本海,斯特鲁普等。 ★23、国家承认,是对新国家的承认,分为四种,即合并、分离、分立、独立 ★25、政府承认:指对新政府的承认,即承认新政府为国家的正式代表,并表明愿意同它发生或继续保护正常关系。 ★26、有效统治原则:指新政府必须能在其控制下的领土上有效地行使权力的条件下,各国才能予以承认。★28、法律上的承认:又称正式承认,指承认国给予新国家或新政府以一种完全的、永久的正式承认。这种承认表示承认者愿意与被承认者建立全面的正式关系,而且是永久的、不可撤销的。 ★29、国际法上的继承:指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到另一个承爱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30、国家继承:指由于领土变更的事实而引起一国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另一国家的法律关系。 ★36、政府继承:指由于革命或政变而引起的政权更迭,旧政权的权利和义务为新政权所取代。 第四章国际法上的居民

法制史名词解释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死刑。 亲亲:指在家庭之间,亲属之间要相互亲爱,以“孝”为核心,维护父家长的地位和权威,维护以父权为中心的家庭伦理关系 尊尊:指在全国范围内,尊敬一切应尊敬的人,对比自己地位尊贵的人要尊敬、服从,以“忠”为核心,维护的是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等级秩序。 宗法制: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是一种以血缘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周公制礼(周公作礼):周礼是周公所制定的礼,是西周初期,在夏商礼制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各种礼仪规范。其内容涉及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调整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西周初期迅速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提供了重要保障。 吕侯作刑:西周统治者为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王朝统治,接受大臣吕侯的建议,废止了严酷的旧法以“明德慎罚”为指导思想,制定了一般重要的法典。因为吕侯主持修订,因此称该法为《吕刑》。 五过制度:五过是西周时期关于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西周时期,对司法官的责任作了明确的要求,凡罚不当罪、徇私枉法者,即按“五过”规定加以处罚。“五过”具体是指:惟官,指畏权而枉法者;惟反,指报私怨而枉法;惟内,指因亲属裙带关系而徇私;惟货,指贪赃受贿而枉法;惟来,指受私人请托而枉法。凡此五者出入人罪,皆以其罪罪之。 五听: “五听”制度是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 具体内容是:辞听,即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色听,即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气听,即 观察当事人呼吸;耳听,即观察当事人的听沉;目听,即观察当事人视觉及时性眼睛。从而 判断陈述真伪。这种通过被讯问者的感观瓜而确定是非曲直的做法虽近于主观,但说明西周 时期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这也是中国司法心理学史上的重要 的一笔。 五辞听讼是指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运用察言观色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具体有: “辞听”“色听”“气听”“目听”“耳听”。即要求审判时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面部表情, 呼吸,听觉,眼睛与视觉。 三刺制度:“三刺”制度是西周时期司法程序之一。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凡重大疑难案件, 要经过“三刺”程序,即“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也就是说,重大疑难 案件首先应交给群臣来讨论,群臣讨论尚不能决定,再交给官吏们讨论,仍不能决定者,交 给国人商讨决定。这种制度一方面是原始氏族时代的遗风,同时也体现了西周时期对司法判 案的慎重。 以古非今罪: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读鞫:指秦汉时期审判终结作出判决后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 廷尉:是秦汉时期最高司法审判机关。负责诏狱及地方上奏的疑难案件的审理 婚姻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①男方带礼提亲②女方家长应承后,媒人询问女子姓名生辰卜吉凶 ③男方带礼去女方家订婚④男方送彩礼到女方家,正式缔结婚姻 ⑤男方携礼到女方家商定婚期⑥婚期之日,新郎到女方家迎娶女子 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三赦之法:幼弱,老耄(mao),蠢愚三种人犯罪,减轻赦免其刑罚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国际法名词解释

国际法名词解释汇总 一、国际公法名词解释 1.Archipelagic sea lane passage群岛海道通过 baseline直线基线 economic zone专署经济区 clause 5.jus cogens强行法 7.neutralized states中立国 p.77/ sector principle扇形原则 9.attaches附属国/添附 10.natural prolongation principles自然延长原则 11.pacta sunt servanda约定必须遵守批 of effectiveness有效原则 13.par in parem non habet jurisdictionem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 14.accretion添附 sanguinis血统主义 sic stantibus 17.retortion报复 18.extra territorial asylum领事庇护、域外庇护 19.a delict jure genetium 20.treaty-contracts 21.international comity国际法院 22.Drago Doctrine 23.trust territories 24.cession割让 26.signature ad referendum暂签 shelf大陆架 Congress维斯特法利亚国会/立法会 29.Diplomatic Corps外交团 legation premises使馆(外交人员的经营场所) 31.nuncios 32.the peaceful co-existence principle和平共处原则 34.Full Power全权证书 35.change's daffaires 36.exequatur 37.letter of Credence国书 ;LiHaopei;ShiJiuyong;He Qizhi;Zhaolihai 39.Caonnally https://www.doczj.com/doc/1f9264906.html,w-making contract造法性条约 41.Super-national Law超国法 42.the right of collective self-defence集体自卫权 43.jus non scriptum 44.the nation's penal obligation国家刑事责任 Usage/ International Custom国际习惯/国际惯例 46.Instant International Customary Law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4开皇律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需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内容上开皇律计分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徒、仗、苔等改订中废除了一些酷刑减省了一些刑律只留500条刑律其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望宽屏、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律的基本精神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 5 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初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修成了一部唐律 6 宋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7 元典章全称为大元圣政国典章并不是一部有朝廷统一制定、颁布的法典只是地方官史将自元世祖开始国家颁布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各方面的法律文件进行抄录设计会变得法律形式包括条格、诏制和成例在此基础上将其制度内容按照诏令、圣教、朝纲、台纲以及六部委纲目进行会变而成的一部法规会变作品共计六十卷 1劓殄商朝的一种刑罚。即斩尽杀绝,把罪犯者连同其子孙后代都斩尽杀绝。 2炮烙商朝的酷刑。即在铜柱上加上油脂,铜柱下燃起木炭,令有罪者在柱上走,因铜柱即滑又热,可使有罪者从铜柱上掉下,落人木炭中烧死 3醢商纣王时的一种酷刑,即把人剁成肉酱 4脯商纣王时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杀死晾成肉干 5坐嘉石头西周的刑罚,指对于有罪过但尚不够判处徒刑的人,要给他们戴上刑具,强迫他们在官府门外左侧的嘉石旁坐一定的时间反省自己的罪过,然后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监督他们服一定期限的劳役 6质剂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半而字全。这种竹简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短的叫剂,大买卖,如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用长卷,即用质,小买卖,如果卖兵器或食品用短卷,即用剂 7傅别西周时出现的借贷契约。傅别是在一片简札上只写一份借贷的内容、然后从中央剖开,,债权人和债务人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8 禹刑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 9汤刑以汤命名的商朝奴隶制刑法的总称

外科学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精)

简答题 1 什么是无菌术?无菌术的内容包括那些? 答: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 什么是等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3什么是低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时, 未注意补充钠盐;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4什么是低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 3.5mmol/L。 常见病因:①长期进食不足;②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③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④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⑤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 5 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 40mmol/L;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 20 mmol/h ;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 40 ml/h后,再静脉补钾。 6什么是高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 5.5mmol/L。 常见病因:①进入体内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③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7 高钾血症时如何治疗? 答:?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降低血钾浓度。主要措施有: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 ②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③透析疗法 ?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 10%葡萄糖酸钙等。 8 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瘘、胆瘘等;②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休克、心搏骤停、糖尿病等; ③肾功能不全。 9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①胃液丧失过多,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如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大量输注库存血等;③缺钾;④利尿剂的作用。 10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①大量失血;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③重症感染;④凝血异常。 11 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国际法名词解释

By 俞振翰 几点说明: 1.本资料综合金哲老师课件、师兄师姐往年的复习资料等整理而成,是目前国际法名词解释中最完整的版本。 2.本资料覆盖率高达99.5%,个别过于简单的条目没有涵盖在里面。但至少在突击的时候翻过一遍书或上课听过课的同学不会有问题。 3.加粗体字部分是金哲老师课件中没有的或者不完善的名词解释,至于其中人权和国际刑法的部分看看就好,应该不会考。。。 4.纯为攒RP而发,祝各位好运。 国际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国际法: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规则、原则和制度的总体。除了国家以外,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也是国际法的主体,而个人在某些领域内、一定条件下可以享有国际法所给予的权利和承担义务 第二节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是近代国际法17世纪从欧洲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为结束“三十年战争”所签订。初步确立了领土主权和主权平等的原则,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际联盟:第一个普遍的国际政治组织。基本宗旨是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巴黎非战公约》:1928年签订。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地废弃了战争的合法性。 第三节国际法的主体 国际法主体:即国际人格者,是指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的当事者,即直接拥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人格者。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也是国际法的主体,而个人在某些领域内、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主体。 第四节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产生、出现、得以确立并获得法律效力的地方或事实。而其历史渊源是国际法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或事实。国际法渊源包括条约、国际习惯及文明各国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国际条约: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根据国际法签订的书面协议。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1. 宗法制:概念:宗法制是由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与国家制度相结合,家国一体化的宝塔式的政治组织世袭制度。原则:分封制,嫡长继承制。目的:通过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划分来确定政治权利与财产再分配,避免内讧,稳定奴隶主统治。宗法制与嫡长继承制:宗法制是嫡长继承制的基础和核心,整个宗法制是由嫡长继承制原则,按照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等级的高低,来形成以父系,父权,父治的特征的世袭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原则,促进分封制的巩固与发展,分封制是宗法制在国家政权组织上的体现,两者相结合,形成等级特权制度。 2. 同姓不婚:西周时期的婚姻原则之一,提倡族外婚,反对族内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不利于民族的发展。“附远厚别”——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巩固家天下与宗法制度。 3. 七出三不去:西周时期婚姻解除,七出:不顺父母、无(儿)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三不出: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4. 五听:西周时期证据制度之一,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说明西周时已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审判实践中,但容易主观唯心武断。 5.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强行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 6. 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时期确立。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反映出汉律的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 7. 汉代刑制改革:文帝的改革,从法律上宣布了废除肉刑,具有重要意义。但改革中也有由轻改重的现象,班固称其为“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之”。改革存在不少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8. 春秋决狱:汉代司法制度之一, 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9. 秋冬行刑: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得执行死刑,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10. 登闻鼓:3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权实体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他们除频繁地直接参与或干预司法审判活动外,还建立了直诉制度.从晋武帝时起,开始在朝堂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11. 唐代立法思想:德本刑用、宽简、稳定、划一、明德慎罚。

名词解释及重点简答题概要

名词解释 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份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抗原决定簇(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半抗原: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佐剂: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后,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ADCC(抗原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体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再通过其Fc 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上述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 单克隆抗体:由一个克隆B细胞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靶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多种蛋白质。CK: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所产生

的一种具有高效性,多功能的小分子多肽。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位于脊柱动物某一些染色体上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并激活T细胞,启动和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 HLA复合体:为人的MHC,定位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组成。其功能是编码HLA抗原,控制免疫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调控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APC,泛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参与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分为专职和非专职。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值分化为效应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细胞毒性介质和抗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X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议应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性或细胞溶解性超敏反应,是由于IgG 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