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贫血

贫血

贫血
贫血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02-18 08:45:00 ] 作者:李艺编辑:studa090420

【摘要】目的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方法静脉输血病人给予输血的全程护理,即通过输血前的准备,输血时严格无菌操作,输血后严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护理及预防等。结论对静脉输血病人给予输血前严格的核对,输血时严格无菌操作及输血后严密的观察及护理,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护理

临床输血主要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急救和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输血要求既安全,又有效。输血护理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输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某些新的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者[1]。我科是消化、血液内科,输血的病人比较多,现将临床中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输血前准备

1.1输血前根据医嘱备血,经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抽取病人血标本2ml,与已填完整的输血申请单,血型交叉配血检验单一起送交血库,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1.2根据医嘱凭提血单取血,护士应与血库人员共同认真查对病人的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储血袋编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血液种类、采血日期及有效期,同时需注意检查血液质量,确定无误后方可提取。

1.3核对:回病区后需与另一护士一同按上述要求核对两次,待血液自然解冻,确定无误后方可输入。血液避免用力震荡、加热、暴晒等。

1.4输血前常规进行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一般体温≥38.5℃,暂不输血。输血前后两袋血之间应滴注无菌生理盐水,前者可避免浪费血液,后者可防止两个供血者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输血前15分钟,肌肉注射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异丙嗪。

2 输血

2.1在治疗室需请另一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血液质量、无误后方可输血。

2.2将用物备齐带至病人床前,对床号、姓名,并向病人解释输血目的以取得合作,嘱病人大小便。同静脉输液法,用输血器先行生理盐水滴入通畅后,严格消毒储血袋口,将输血器上端针头插入储血袋口至根部,开始输血,按需要调节滴速。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输血速度及有无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开始10分钟内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后如病人无不适,可根据年龄与病情调快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钟,儿童逐减,对年老体弱,心肺疾患的输血者更应谨慎,速度宜慢。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做相应处理。

3 常见的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其他。

4 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4.1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表现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根据症状轻重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无禁食的病人可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寒战时注

意保暖;重症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予吸氧、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抗过敏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并保留余血、输血器等送检。 4.2过敏反应: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或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4.3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终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血实验;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

4.4细菌污染: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战、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处理:立即停止输血。抢救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为宜。在血培细菌养结果未出来前,可先用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将袋内剩血离心取底层直接做涂片染色和病原体培养。

4.5循环负荷过重:大量快速输血常可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出血倾向。如输血过多、过快,常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咳大量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烦躁不安、全肺布满湿啰音、颈静脉怒张、四肢浮肿。处理:立即停止输血,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结扎止血带,四肢注意保暖,高压吸氧,快速利尿,若有休克应慎用;平喘:静脉注射氨茶碱;强心:用西地兰0.2mg加入20~40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密切观察心率和心律。严重者可静脉滴注酚妥拉明5mg,用药时密切观察血压,如血压下降,应立即停用。必要时要考虑静脉穿刺或切开放血300~500ml,以减少过多的血溶量[2]。

5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5.1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在确定需要输血时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应当遵照“能不输则不输,能少输则少输”的原则。提倡成分输血,鼓励自体输血。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治疗的总趋势。全血中的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输血治疗。

5.2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在一般输血前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过敏史、受血史及妊娠史,有无不规则抗体,必要时做特殊配血。详细了解受血者疾病状况,有无心、肾方面问题及肝炎等。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配血工作,特别是ABO血型和Rh(O)血型。如条件许可,优先选择输用洗涤红细胞,避免输血反应。临床输注前严格“三查七对”,输注后的30分钟内严密观察受血者生命体征,如出现输血反应,及时终止输血,以免发生严重后果[3]。

总之,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具有其他任何药物不可代替的疗效,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输血工作中一定要按照规范及输血技术操作常规进行,在规范血液和血制品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提高科学用血意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提高输血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4-451. [2]李志强.现代血液病输血疗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06-307. [3]江富朝.临床输血风险及对策.实用医学杂志,2003,19(3):226.

一、血液种类及其血液制品

1.全血——新鲜血、库存血、自体输血

2.成分血——红细胞制品、白细胞浓缩悬液、血小板浓缩悬液、血浆

3.其他血液制品——白蛋白液、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

二、输血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用于大出血或失液引起的休克。

2.增加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用于贫血的病人。

3.增加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用于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

4.输入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

5.补充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贫血的症状:常见的5大类型贫血症状

贫血的症状:常见的5大类型贫血症状*导读:贫血,相信大家都经常听说了,但不知道你们对于 贫血的认识又有多少呢?贫血是由于人体内血红细胞容量突然 减少而引起的,根据诱发的因素可分为不同的贫血类型。那么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贫血的症状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约占贫 血的80%。了解不同类型贫血的症状,才能及时发现,对症治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5大类型贫血症状。 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属于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严重缺铁而引起的贫血。该类型患者的症状除了头晕耳鸣、乏力、脱发、面色发黄或苍白、视力模糊等,还伴有一系列的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腹胀等。 2.失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主要是由于外伤、手术、子宫出血等大量出血而引起的贫血。主要表现为一般贫血症状外,还伴有口渴、恶心、气促、手脚冰冷、血压下降等,主要出血量十分大,输血过后仍出现呼吸困难、呕吐、脉搏细数、皮肤湿冷等症状,可引致昏迷休克。 3.再生障碍性贫血。该类贫血主要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或衰竭引起的,除了一般贫血症状外,还伴有畏寒、发热、皮下黏膜出血等症状。 4.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可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前

者发病突然,患者突然出现高热、寒战、腰酸背痛、呼吸困难、脸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而后者起病缓慢,除了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引发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等并发症。 5.生理性贫血。常见于女性妊娠期,主要表现为心悸、注意力不集中、气促、腹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发生心力衰竭,引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给分娩时带来危险。 通过上述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贫血的症状以及分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一般的贫血,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饮食调理,合理的食补可以快速为身体补血。大家不妨参考一下贫血可以吃什么补血,祝早日康复。 【相关推荐】: 贫血的人吃什么补血最快?贫血吃什么好? 贫血的症状有哪些?贫血吃什么好? 孕妇贫血怎么办?孕妇贫血吃什么好?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 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正常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可呈正常性贫血的疾病鉴别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在80 -100范围内的形态学表现的贫血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 从非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继发性疾病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以下。 1、急性失血。早期因血液未被稀释,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细胞比容下降不明显,早期可以血常规常表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 2、脾大和脾功能亢进。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经过脾脏时受到机械性破坏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常规可有一系及多系的血细胞减少,减少程度与脾大程度不一定成比例。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 3、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通常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少数早期可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机制尚不消楚。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骨髓象示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出现局灶性造血增生灶;活检常见脂肪组织增加,有效造血面积减少。 4、急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正常寿命为90 -120天,如溶血发生快速,红细胞体积大小正常,即表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 5、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累及骨髓的淋巴瘤和浆细胞肿瘤等,此类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被异常增生的肿瘤细胞浸润,幼红细胞的代谢受到干扰,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多数轻至中度,以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多见。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对骨髓疾病的诊断仅仅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6、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主要以贫血为临床表现,血常规一般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7、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以正常色素性贫血与脾大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还需完善骨穿、基因检测等明确。 8、继发其他系统疾病的贫血单纯的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垂体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引起的贫血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但如伴有缺铁、缺维生素、出血、溶血等则亦可呈现小细胞性贫血或大细胞性贫血。此类贫血的病因需根据各原发疾病特点进行诊断。

地中海贫血相关知识与宣传材料

地中海贫血相关知识与宣传材料

————————————————————————————————作者: ————————————————————————————————日期: ?

什么叫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又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缘于基因缺陷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缺乏的珠蛋白链类型、数量及临床症状变异性较大。根据所缺乏的珠蛋白链种类及缺乏程度予以命名和分类。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东南亚即为高发区之一。我国广东、广西、四川多见,长江以南各省区有散发病例,北方则少见。

病因 珠蛋白链的分子结构及合成是由基因决定的。γ、δ、ε和β珠蛋白基因组成“β基因族”,ζ和α珠蛋白组成“α基因族”。正常人自父母双方各继承2个α珠蛋白基因(αα/αα)合成足够的α珠蛋白链;自父母双方各继承1个β珠蛋白基因合成足够的β珠蛋白链。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肽链合成障碍导致发病。地中海贫血分为α型、β型、δβ型和δ型4种,其中以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1.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的发生的分子病理相当复杂,已知有100种以上的β基因突变,主要是由于基因的点突变,少数为基因缺失。 2.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地中海贫血) 大多数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简称α地贫)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所致,少数由基因点突变造成。白基因的缺失所致,少数由基因点突变造成。

乳腺癌化疗后出现贫血怎么办

乳腺癌化疗后出现贫血怎么办 乳腺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女性癌症(虽然男人也有可能患乳腺癌,但情况极少),乳腺癌是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乳腺癌化疗有很多副作用,贫血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实如果只是轻度的贫血,患者一般无须理会,但有时候贫血很严重,患者就不能坐视不理了,那么乳腺癌化疗时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贫血,乳腺癌患者化疗时贫血怎么办呢? 乳腺癌化疗后为什么会贫血 因为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化疗不仅会杀死癌细胞,也会杀死正常细胞,因此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化疗不仅会使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还会造成局部毒性和全身性反应。乳腺癌之所以在化疗后出现贫血就是由于化疗副作用造成的。明确贫血原因后,应该对症治疗。针对原发肿瘤治疗有效的话,贫血是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有骨转移的乳腺癌病人可采用双磷酸盐或核素治疗;另外贫血厉害的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比如红细胞生成素,也可以口服铁剂以及维生素D。至于是否要输血,则要慎重选择,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采用输血来纠正贫血。当然如果化疗时贫血太厉害,如血红素低于7.5克/升时应停止化疗。 乳腺癌患者化疗时贫血厉害怎么办,当然也不要忘了通过饮食调

理。乳腺癌多是发生于女性,而女性本来就容易贫血,所以平常更要在饮食上下功夫。可以多吃补铁补血的食物以及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红枣、菠菜、胡萝卜、黑芝麻、黑木耳、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等。另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一些运动或者活动,都会对病情起到一定的帮助。 灰树花D阻分可以缓解乳腺癌化疗引起的贫血状况。灰树花D阻分是从天然真菌灰树花中提取的一种高效抗癌物质,安全无毒副作用。化疗时,联合服用D阻分,可以有效缓解化疗的副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乳腺癌化疗后出现贫血怎么办的问题。灰树花D阻分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增强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对于化疗的副作用可以起到缓解的效果,并且灰树花D阻分还可以改善缺氧细胞,使患者对化疗药更加敏感,增强化疗效果。 【患者】黄雪菲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病史摘要】患者于1993年3月感觉左胸疼痛,能摸到肿块,经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后患者行左胸根治术。术后出现背痛,面部浮肿,左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作放化疗也未能控制病情。 【治疗经过】作为D阻分最早的临床观察对象,患者服用一个月后,疼痛及浮肿明显减轻;两个月后,淋巴结缩小,症状基本缓解,饮食恢复正常,体重增加,精神好转,生活可自理,能做轻微家务工作;五个月后,左侧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消失。2006年,患者经医院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任何转移病灶。至今仍健康生活。

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指标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指标有哪些 生活中常听人讲,某某某经常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等。后来去医院诊断,说是得了溶血性贫血。这种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但是还有各位别人不明白贫血的概念。那么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指标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指标有哪些 说起贫血,这种病是不分年龄大小的,有的才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也有患有贫血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血常规:血常规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疾病,所以我们常规做一下血常规的检查,血常规不可以表现为红细胞明显的减少,且寿命缩短的表现,红细胞相互融合成一片,红细胞的生存时间大大减少,如检测出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小于40mg\l都可以怀疑,可能是血管内溶血,或者是,细胞膜缺陷性贫血,再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溶血性贫血。 2、骨髓象检查:以明显的表现,骨髓造血功能减少,红细胞明显减少,白细胞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是正常的,0.5倍,明显减少为原来的1/2,在配合血常规检查,临床表现,结合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血清结合珠蛋白,明显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所以检查标准,可以明确的作为溶血性贫血的指标。 3、联合标准:溶血性贫血分先天和后天两种, 为了更精确的诊断疾病,也会结合地域遗传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这些标准就能够明确的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 得了溶血性贫血怎么办 得了溶血性贫血,首先不要盲目的忽略一些细小的表现。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平时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这样我们才能够有充足的抵抗力,身体才能够健康。 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得了溶血性贫血,要先正确面对这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平时多吃些补气养血的食物,还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作为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医。平时要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也要给胃制造酸性环境,利于铁的吸收。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如下描述: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程度 男性女 性孕妇 贫血Hb<120g/L Hb<110g/L Hb<100g/L 极重度Hb<30g/L 重度 Hb30~59g/L 中度 Hb60~89g/L

轻度 Hb90~120g/L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内源性: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 MCV (fl)MCH(pg) 疾 病

贫血的检验项目

贫血常见的指标检查项目1.血常规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残存,

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参考值(活体染色法) 成人为0.5%~l.5%;新生儿为2%~6%;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4~84)×l09/L。 3.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有无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裂殖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卡伯特球、豪-周小体等。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有无异常细胞。 4.骨髓检查骨髓穿刺做骨髓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要仔细观察和衡量造血组织的增生状况,各系细胞的比例,有无异常细胞。某些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则必须经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才能最后确诊。骨髓铁染色和铁粒幼细胞检查应成为骨髓常规检查的一部分,它对缺铁和非缺铁性贫血的鉴别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诊断至为重要。骨髓穿刺如不能获得良好的样本,应即进行骨髓活检。 5.生化检查 (1)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2)其他生化指标检查:见表。 表部分生化指标名称、缩写、参考值和单位

各医院所用仪器不同,方法不同,各指标的参考值也可能不同,具体情况详见各医院报告单 6.特殊血液学试验 酸溶血试验: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正常参考值始溶:71.8~78.6mmol/ L;全溶:54.7~58.1mmol/L。 蔗糖水溶血试验:正常参考值为阴性。 热溶血试验:正常人无溶血现象发生。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正常人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应超过7 5%。 7.其他检查尿常规、大便隐血及寄生虫卵等。

缺铁性贫血教案doc

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缺铁性贫血 授课教师: 职称: 教研室:儿科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5)联系电话:

教案 学科系:儿科学系授课时间:2017.12.6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时 间 导入[导课] 从贫血的总论引出造血原料缺乏引起常见的营养性贫血 是什么? 强调:贫血是因还是果? 引出:缺铁性贫血,为什么是儿童常见的四大疾病之一? 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概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NIDA)是由于体内 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缺铁 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强调:铁缺乏、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PPT 展示图片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缺铁性 贫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都存在?而且发病率居高 不下? 问题:患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 原因可能是什么? 板书:缺铁性贫血 IDA PPT IDA的概述 3 分 钟

理解 了解[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1)从食物中摄取铁;(2)红细胞释放的铁。 2.铁的吸收和运转:食物中的铁主要以Fe2’形式在十二 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 3.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总铁量中约64%用于 合成血红蛋白,3.2%合成肌红蛋白,32%以铁蛋白及含 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骨髓、肝和脾内;微量(<1%)存在于 含铁酶内和以运转铁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4.铁的排泄正常情况下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排出体外。 小儿每日排出量约为15μg/kg, 5.铁的需要量:婴幼儿 1mg/kg/d 早产儿 2mg/kg/d 儿童﹤15mg/d 强调:铁的代谢图。2 分 钟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教案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缺铁性贫血的定义、病因、治疗。 ③了解铁的代谢。 2.能力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 教学重点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铁的代谢——铁的吸收利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二、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1.贫血的概念 2.贫血的一般表现 三、新课讲解(问题引导法) (一)概述(问题引导法) 1.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铁的代谢 (1)铁的来源 人体铁来源有两种:内源性铁来自红细胞破坏;外源性铁来自食物。 (2)铁的吸收 食物中三价铁在胃酸及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二价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肠黏膜吸收铁的量与体内贮存铁量保持动态平衡。

(3)铁的分布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男性50mg/kg,女性35mg/kg,其中65%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称为贮存铁,其余为组织铁。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 3.缺铁性贫血常见原因铁吸收不良 铁丢失过多 (二)护理评估(问题引导法) 1.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慢性失血、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胃肠手术病史;有无需铁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幼儿及儿童病人有无偏食和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2.身体评估 (1)贫血共有表现 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活动后心悸、气短。 (2)特殊表现 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黏膜损害;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有异食癖。 (3)缺铁原发病表现 3.心理-社会状况 长期轻度贫血病人,因缺血缺氧引起的不适和活动无耐力病人自觉工作效率低,常有自卑感。一旦贫血加重,症状明显时,病人常有焦虑和烦躁。 4.辅助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较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 (3)骨髓象: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减少,红细胞内含铁颗粒减少或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总结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总结 缺铁性贫血知识总结: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的一种。 1.病因 (1)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转运障碍(无转铁蛋白血症、肝病)等。 (3)丢失过多见于各种失血 2.临床表现(高频考点) (1)贫血表现:常见乏力、易倦、头昏、头痛、耳鸣、心悸、气促、纳差等;伴苍白、心率增快。 (2)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炎、缺铁性吞咽困难(称Plummer-Vinson 征);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 (3)缺铁原发病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3.辅助检查(高频考点) (1)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低于 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小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低。 (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偏蓝色、边缘不整齐,血红蛋白形成不良,呈“核老浆幼”现象。 (3)铁代谢:血清铁低于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大于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小于15%,sTfR浓度超过8mg/L。血清铁蛋白低于12μg/L。骨髓涂片用亚铁氰化钾染色(普鲁士蓝反应)后,在骨髓小粒中无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

食道癌晚期严重贫血怎么办

食道癌晚期严重贫血怎么办?食道癌晚期患者身体机能很弱,并且由于手术、放化疗等均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多数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黄疸、乏力、嗳气、消瘦等症状,患者承受着极大的痛苦,生活质量很低。因此,加强日常护理,缓解食道癌晚期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最关键的。那么,食道癌晚期严重贫血怎么办? 食道癌晚期严重贫血怎么办?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容积的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对于食道癌患者,其外在表现为:脸颊苍白、甲床苍白、乏力、食欲不振、心慌等。有些贫血患者则为明显的失血表现,如呕血、黑便等,也可以是长期的慢性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不明显。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食道癌局部的癌灶生长迅速,血供不足,造成局部癌组织缺血坏死、脱落,其供应血管也会相应破裂出血。如果血管较粗,会形成大出血,如呕血、黑便;如果血管较细,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出现长期慢性失血。失血量过多超出了机体再生的能力,就会出现贫血,贫血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性不大。 中医治病在我国源远流长,也有着深厚的民族基础,更由于它在癌症治疗中有相当的疗效,在许多方面可以弥补西医之不足。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使用中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大特色,不但能顺利完成疗程,还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 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食道癌晚期方面,为使患者能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生命,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抗癌”的治癌观。医院根据不同病种、不同治疗阶段和不同的临床症状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改善症状入手,减轻病人痛苦,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采用由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实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性化治疗。针对性的药疗方案与心疗、食疗、体疗共同构成了医院的以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特色,这一治疗特色已使无数患者受益。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际现代化专业中医肿瘤医院。医院自成立以来,以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默默耕耘于望、闻、问、切与辩证施治之妙方良药的开拓与创新,通过运用中医特色诊断方法,结合中药配伍的千变万化辩证施治,对治疗常规疾病、非常规性疑难杂症等疾病一直走在了中医科技与学术的前沿,尤其是专注于癌症的研究和治疗工作,创造性的提出了中医特色“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癌症的思路。目前已经让众多肿瘤患者重获健康! 什么是“三联平衡疗法”? “三联平衡疗法”是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

?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指标解读 ? ?更新时间: 2010-11-23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各年龄段的妇女和儿童。实验检测血液学指标对明确缺铁的分期和缺铁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实验指标主要有: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各项指标的意义如下: 1.血红蛋白:最常见最熟悉的指标。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即是贫血。贫血可由很 多原因引起。血红蛋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不能排除缺铁的可能性。贫血是严重缺铁的最终结果,因此血红蛋白浓度是缺铁的晚期指标。 2.铁蛋白:公认的反映储存铁是否充足的最敏感指标。在缺铁早期,体内储存的铁含 量减少,即可导致铁蛋白降低。此时,还没有缺铁的红细胞生成,更没有血红蛋白的减少。此时如能及时纠正缺铁,对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可能存在铁缺乏的妇女和儿童,应经常监测铁蛋白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铁蛋白也是急性时相蛋白,在机体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增高,因此判读铁蛋白结果时应注意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铁蛋白和铁储存之间的比率关系还没确定。估计新生儿(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2.7mg储存铁)低于成人(1 μg/L血清铁蛋白约等同于8-10mg储存铁)。 3.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是表达于需铁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作 用于铁向细胞内转运的过程中。当细胞得不到足够铁时,细胞膜上转铁蛋白受体的合成会上调以使其能更有效地从环境中竞争得到铁。幼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逐渐经水解被释放入血清而成为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的多少与骨髓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缺铁的程度以及体内铁储存状况密切相关。在评价机体早期缺铁方面,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升高不如铁蛋白降低出现得早,然而,铁蛋白在对伴炎性疾病的贫血诊断方面存在缺陷。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以弥补铁蛋白这一不足,因为它的浓度升高或降低不受炎症的影响,只有在缺铁时才会升高。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与铁蛋白联用,既可较早地发现缺铁,又便于与其它贫血相鉴别。 4.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在缺铁进程的中期,随着骨髓储存铁的耗竭,红细胞内血红 蛋白生化合成过程中部分原卟啉分子无法与铁结合形成血红素,导致游离原卟啉增高。目前实验室检测游离原卟啉一般使用荧光法,操作较繁琐,还没有既简便快速又准确可靠的方法。 5.血清铁:血清中游离的铁,不能全面反映体内铁的贮存与代谢情况,且易受进食状 况、生理情况、实验检测时溶血及环境中铁的影响,难以测准,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6.总铁结合力:指血清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干扰测定准确度的因素与血清 铁的相同。 7.转铁蛋白饱和度:指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的比值。缺铁性贫血时降低。转铁蛋白饱 和度生理波动大,正常波动低谷与病理情况重叠,同时由于实验的干扰因素较多,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欠佳。 8.红细胞比积:由红细胞数量和大小决定。在铁缺乏的诊断方面,红细胞比积减低, 说明可能已出现小红细胞,缺铁状况已严重。红细胞比积正常也不能排除铁缺乏。 因此该指标用于铁缺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欠佳。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铁缺乏症包括以下3个阶段,即储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铁缺乏症。国内诊断标准如下: 1.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MCV<80fl,MCH<26pg,MCHC<;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μmol/L(60μg/L),总铁结合力>μmol/L(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μmol/L (60μg/dl)(全血)或FEP/Hb>μ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2条以上者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储存铁缺乏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色铁消失。 3.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同时具有以下任何1条即可诊断: (1)运铁蛋白饱和度<。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游离锌原卟啉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μg/gHb。 (3)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缺铁性贫血治疗: 口服铁剂治疗:应采用亚铁制剂口服补铁,利于铁的吸收。多种亚铁制剂可供选择,如硫酸亚铁、富马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糖亚铁等,应根据供应等情况决定采用何种制剂,相对来说,含有阿胶、蛋白质、乳酸亚铁成分的铁之缘片是比较好的选择,容易吸收又不伤肠胃,但应按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即每日补充元素铁4-6mg/kg,每日分2-3次于两餐间服用。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应在Hb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叶酸和维生素B12。

贫血怎么治疗_贫血怎么调养

贫血怎么治疗_贫血怎么调养 1、贫血的治疗方法之对症治疗 重度贫血患者、老年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对贫血合并的出血,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应施予不同的支持治疗;多次输血并发血色病者应予去铁治疗。 2、贫血的治疗方法之对因治疗 针对贫血发病机制的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细胞贫 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范可尼贫血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一周吃一次猪肝汤。猪肝一般和西洋菜一起滚汤比较好吃。方法就是:把花生油放入 锅里烧热,然后放入3片生姜片,倒入适量的水烧开之后,放入洗干净的西洋菜,烧开之后加入猪肝烧开,再大火烧2分钟,加盐调味后直接饮用。 较为简单的就是每天冲2杯郑9味雪盈茶,能将补血与补气结合在一起,气血双补,对 改善贫血、强身健体、美容养颜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补血效果的长久持续。 3、贫血的治疗方法之饮食调理 3.1、鲜菠菜、猪血各500克,木耳10克,葱、姜、料酒少许。菠菜用开水烫过切段, 猪血煮熟切条,木耳温水泡发,油锅烧热,放葱、姜炒香,倒人猪血、木耳偏炒,点入料酒,炒至水干,加入肉汤、盐、胡椒粉调味服食,佐餐用。 3.2、干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砂糖50克。将红枣洗净,用温水泡发,花生米略 煮一下,放冷,把皮剥下,把泡发的红枣,花生米同放在煮花生的水中,加冷水适量,用小火煮半小时左右,捞出花生米皮,加红砂糖,待糖溶化后,收汁即可。 3.3、羊肉500克,黄芪、党参、当归、生姜片各25克,食盐少许。先将羊肉切成小块,三味中药包在纱布里,用线捆扎好,并放在砂锅里,加水适量,以小火垠至羊肉将烂时,放人 生姜片25片,食盐少许,待羊肉熟烂即可。随意喝汤为主,也可吃肉。 1、黄豆: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更高。另外,补充铁质可以扩张微血管,软化红血球,有防止听力减退。 2、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 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此外,动物肝脏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 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不仅对养生健体有益,更重要的是猪肝具有补血

贫血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铁(Fe) 项目名称:铁(Fe) 标本采集:血清;黄头管采集 适用疾病: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肾病。 临床意义: ⑴增高: ①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 ②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⑵降低: ①机体摄取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 ②机体失铁增加,如失血,包括大量和隐性失血,特别是肾炎、肾结核、 阴道出血、溃疡病等,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出血; ③体内贮存铁释放减少,如急性和慢性感染、尿毒症等均可引起铁释出减 少。 注意事项:该项目为贫血检测的基本项目,常与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铁饱合度一起检测。 总铁结合力(TIBC) 项目名称:总铁结合力(TIBC) 标本采集:血清;黄头管采集 适用疾病: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肾病。 临床意义: ①增高: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等; ②降低:肝硬化、肾病、尿毒症等。

注意事项:该项目为贫血检测的基本项目,常与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铁饱合度一起检测。 铁饱和度(TS%) 项目名称:铁饱和度(TS%) 标本采集:血清;黄头管采集 适用疾病:急慢性肝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 临床意义: ①升高:溶贫、地贫、铁中毒、病毒性肝炎等; ②降低:缺铁贫、慢性感染、恶病质等。 注意事项:该项目为贫血检测的基本项目,常与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一起检测。 转铁蛋白(TRF) 项目名称:转铁蛋白(TRF) 标本采集:血清;黄头管采集。 适用疾病:急慢性肝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 临床意义: ①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色素性)贫血时,TRF代偿性合成增加,但铁饱和度远低于30%;再生障碍性贫血时,TRF正常或低下,而铁饱和度增高; ②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肿瘤等急性时相反应时,与前清蛋白等同时下降;

防治贫血小常识

防治贫血小常识:贫血十问 1、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贫血在祖国医学属“虚症”范畴,常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禀赋薄弱,或饮食不节,或久病失血,以致脾肾亏损所致。 2、贫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过去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和失血过多。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慢性消化道疾病、胃肠道手术、素食减肥及癌症所造成营养失调也可以导致贫血。 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分为2大类:第一类,是缺乏铁元素所导致的“缺铁性贫血”;第二类,是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所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二者临床表现相近,治疗方法以补充造血原料也就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为主。 缺铁常见于小儿生长发育、妊娠、哺乳妇女、月经过多、慢性失血(反复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消化道疾病等人群。一旦发现有铁缺乏情况,应进行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补铁,但口服铁剂常有消化道反应,如不能耐受,可进行注射铁剂治疗。轻度贫血者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要再服药3-6个月以补充贮存铁。补铁的同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所谓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骨髓造血细胞形成贫血,甚至全血细胞减少。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见于生长期婴幼儿、妊娠妇女、甲亢、胃切除病人、恶性肿瘤、溶血、感染等人群。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主要为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 3、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贫血病? 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其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患病率高于中青年。 4、怎么判断是否有贫血?(症状) 贫血病人常有头晕、乏力、精神萎靡、活动后胸闷气短、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部分病人可伴有倦怠、感觉异常、食欲减退、恶心等情况。婴幼儿贫血可出现体格及智力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产生厌食、挑食、对各种感染抵抗力减退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以下情况应诊断为贫血: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值低于110g/L,6~14岁儿童血红蛋白值低于120g/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3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值低于120g/L,孕妇血红蛋白值低于110g/L。 5、贫血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常规筛查需要血常规检查,一般建议每年检查1-2次,孕产妇应根据产检需要进行检查。如发现贫血,可进一步进行血清铁值检查,血叶酸值检查和血维生素B12值检查,有些病人还需要接受骨髓检查、风湿免疫相关检查、腹部超声、胃肠镜、肿瘤相关检查等。 6、贫血需要哪些治疗? 应尽可能地除去导致缺铁的病因。应注意虽然单纯的铁剂补充可能使血象暂时恢复,但不能使贫血得到彻底的治疗。 一旦发现有铁缺乏情况,应进行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补铁,但口服铁剂常有消化道反应,如不能耐受,可进行注射铁剂治疗。轻度贫血者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要

贫血知识点归纳

贫血知识点归纳 一、概论 (一)诊断标准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 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 疾病均可引起贫血。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及血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42、0.37,可诊断为贫血。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1)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2)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 3)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1)内源性: 遗传性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获得性血细胞膜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2)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表9-10)。 3.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1)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2)增生减低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因此贫血可出现因组织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缺氧所致的代偿表现。贫血的表现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发生速率、主要脏器的原有功能状况及机体的代偿能力有密切关系。除有引起贫血的原发病的表现外,贫血的临床表现如下: 1.一般表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是最多见的症状,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的主要体征。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部分严重者可以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查体可以有心脏扩大,心尖部出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3.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晕、耳鸣、易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维生素B12缺乏时可有麻木、感觉障碍及行走不稳等症状。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恶心较常见舌炎、舌乳头萎缩见于营养性贫血,黄疸及脾大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患者。 3泌尿生殖系统表现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多尿、尿比重降低。部分患者可有蛋白尿、月经失调和性功能减退。 (四)诊断步骤 可分以下三步: 1.确立贫血的诊断。 2.明确贫血的类型包括细胞形态学分类、骨髓增生程度(增生性贫血或增生减低性贫血)分类以及病

严重贫血怎么治疗效果好

严重贫血怎么治疗效果好 一、软弱无力: 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二、皮肤、粘膜苍白: 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睑结合膜、手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比较可靠。 三、心血管系统: 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有心动过速,在心尖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称为贫血性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期杂音。严重贫血或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四、呼吸系统: 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 五、中枢神经系统: 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为常见症状。晕厥甚至神志模糊可出现于贫血严重或发生急骤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六、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等为最多见的症状。 七、生殖系统: 妇女患者中常有月经失调,如闭经或月经过多。在男女两性中性欲减退均多见。 八、泌尿系统: 贫血严重者可有轻度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低。 1、搅沧海: 舌在口腔上、下齿龈外周从左向右,从右向左各转动10次,产生津液分3口缓缓咽下。 2、摩脘腹:

双掌相叠,置于神阙穴,即脐眼,先逆时针,从小到大摩脘腹30圈,然后再顺时针,从大到小摩动30圈。 3、荡胃腑: 坐或卧位,以右手掌按置于中脘穴脐上正中4寸处,剑突与肚脐之正中上,先用掌根 稍用力将胃脘向左推荡,继之再以五指将胃脘稍用力推荡向右,往返计作10次。 4、振中脘: 坐或仰卧,双掌相叠于中脘穴处,以振动手法操作1分钟。 5、分阴阳: 坐或仰卧,两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中指相对于剑突下,全掌紧按皮肤,然后, 自内向外,沿肋弓向胁肋处分推,并逐渐向小腹移动,共操作10次。 6、疏肋间: 坐位,两手掌横置两腋下,手指张开,指距与肋间的间隙等宽,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 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脐水平,重复10次。注意手指 应紧贴肋间,用力宜均匀,以胸肋有温热感为好。 一、西药非处方药 1.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多为亚铁盐。用于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痔疮等、营养不良、妊娠、儿童生长期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常用的药物有硫酸亚铁片剂、缓释片剂、糖浆剂、维铁片又名福乃得,为硫酸亚铁、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的复方制剂、富马酸亚铁片剂、胶囊剂、混悬剂、颗粒剂、葡萄糖酸亚铁片剂、糖浆剂、胶囊剂、琥珀 酸亚铁片、乳酸亚铁胶囊剂、糖浆剂、口服液等。其中以琥珀酸亚铁较优,其特点是铁在 蛋白膜保护下避免与胃蛋白酶作用,不会造成黏膜损伤,减轻了大多数人因口服铁剂常引 起的胃肠道反应。另外,本品为有机铁,非常有利于机体的生理吸收,且铁在血液中基本 上维持一种稳定的浓度。各种补铁剂在消化道中形成黑色的硫化铁,可使大便变黑,属正 常现象。 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①叶酸,又名叶片酸、维生素M、维生素Bc,广泛存在于动物肝、肾及绿叶蔬菜如豆类、菠菜、番茄、胡萝卜等。用于营养不良食物中缺乏叶酸或吸收障碍等、婴幼儿期、妊 娠期叶酸需要量增加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本品还可用于因化学物质如铅、苯等引起的 贫血。 ②腺苷钴胺,又名辅酶维B12、辅酶维生素B12。该药是人体内维生素B12两种活性 辅酶形式之一。是细胞生长繁殖和维持神经系统髓鞘完整所必须的物质。本品可直接吸收

贫血及其鉴别诊断

贫血及其鉴别诊断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数及/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减少,并由此而引发的综合症状的总称。各种动物均常发生。 贫血的分类方法,比较使用的是按引起贫血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种类型。 诊断要领 临床上给贫血下一个笼统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正确辨别贫血的性质,确定贫血的原因,则比较困难,诊断时应注意如下三个问题。 一诊断贫血的着眼点 临床诊断贫血,必须注意以下各点。 1 病史 除调查贫血原因外,还要着重了解贫血是急速发生还是缓慢发生?病程短急或缓长?群发、散发或个别发生?贫血症状是进行性加重还是治疗有效?等等。为进一步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2粘膜色彩 粘膜色彩对反映贫血及贫血程度敏感可靠,是认识贫血的窗口。在检查粘膜时,着重注意有无出血点,必要时可配合血管脆性试验加以印证。可视粘膜通常检查眼结膜。 3心肺机能障碍 贫血时,由于供血和血液携氧功能障碍,必然引起心肺机能不全,伴发心肺功能障碍症状,如心率、呼吸增数、呼吸困难等。对于反映贫血程度也是一个佐证。 4 贫血程度 贫血的程度,主要由贫血指标减少的程度和治疗效应两个方面反映出来。而这两个方面又都由外周血液和骨髓造血功能综合的反映出来。在数量变化上,仅外周血液成分减少而骨髓造血效应无变化者,贫血比较轻微;反之,外周血液成分显著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效应也减退者,贫血则比较重剧。治疗效应也是如此,经过治疗,外周血液成分尤其是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出现增生效应的,贫血比较轻微;反之,虽经施治,外周血液成分有所回升,而骨髓造血仍无增生效应,则贫血程度重剧,可能属于在生障碍性贫血。 5 贫血指标的一致性 反映血液成分的量变(数量差异)和质变(形态差异、比率变异等)的各个指标之间几乎都有一致性,例如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外周血液红、粒细胞比率与骨髓红、粒细胞比率,以及外周血象和骨髓象都有一致性,彼此呼应。如果相应指标之间变化不一致,则应仔细探讨其原因,尽力纠正,方可获得正确的结论。 二诊断贫血和鉴别贫血性质的指标及其临床评价 诊断贫血的指标,临床最常用的有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象及骨髓细胞象。前三项是辨别贫血与否不可缺少的基础指标,任何一项或三项都低于正常值,即可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