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套单元综合测试【推荐】
- 格式:doc
- 大小:4.55 MB
- 文档页数:39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一组数据;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1)如图2是某同学连接的并联电路的局部图,某次实验中,测量完干路电流之后,某同学想测量通过L1的电流,为接入电流表,a、b、c、d四个接点中最方便的导线拆接点是________点,同时注意,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测量过程中,电流表出现图3中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2)该同学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A处的电流I A B处的电流I B C处的电流I C第一次测量0.100.120.22第二次测量0.200.240.44第三次测量0.250.300.55(3)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选填“一”或“二”)进行的,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结论,应用到如图4中,图中已标明了电流的方向,若b、c、d中的电流大小分别为0.3A、0.6A、0.2A,则a中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__A。
【答案】d断开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电流没有单位一各支路电流之和 0.1 【解析】【分析】【详解】(1)[1][2]为接入电流表,a、b、c、d四个接点中最方便的导线拆接点是d点,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3]由图3所示电流表可知,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这是由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造成的。
(2)[4]由表格可知,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电流没有单位。
(3)[5][6]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2次与第3次实验时,电流值与第一次实验的电流值只是数值上发生了倍数变化,所以后面两次实验是通过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实验的,即采用方法一进行实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物理】人教版物理初三年级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训练(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小红同学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排除故障,用电压表在AB间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得出结论。
(交流与评估)(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_。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3)小明用步骤3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_______。
【答案】断开短路不能,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解析】【详解】(1)为了保护电路,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为L1的故障,只能是短路,此时电压表也被短路,故示数为零,若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会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所以小灯泡的故障可能是L1短路。
(3)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此时电流由负接线柱注入,正接线柱流出,即电流方向是反的,指针会反偏,所以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
【点睛】重点是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实验,注意电压表的使用,在连接电压表时,电流方向不能接错,选择量程可用试触的方法。
2.小丽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电阻约10Ω)。
(1)如图甲所示是小丽连接的部分电路,请将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
(2)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调节(选填“左”或“右”);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______W。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某小组同学通过自学得知: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便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为了验证和探究其中规律,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A、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方.做了如图(a)、(b)、(c)、(d)所示的四次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中(a)(b)两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2)分析比较图中(a)(c)两图[或(b)(d)两图],发现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且用酒精灯对金属导线中部进行加热时,闭合回路中的电流表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据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金属导体中部温度高低________.【答案】越小不变无关【解析】【分析】【详解】(1)比较a、b两次实验可知,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a)中冰水混合物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差比较大,电流表示数大;(b)中开水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差较小,电流表的示数小,故可得出的结论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不变时,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小;(2)分析比较图中(a)(c)两图(或(b)(d)两图),发现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且用酒精灯对金属导线中部和最长处进行加热时,闭合回路中的电流表示数相同,据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当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相同,金属导线接触点之间的温度差也相同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金属导体中部温度高低无关.【点睛】根据图示判断两个接触点的温度差,然后比较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并与已有的结论对比.2.演绎式探究﹣﹣﹣探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1)实验发现,带电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点电荷距离为r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F=k,其中k为常量,当q1和r一定时,F与q2之间的关系图象可以用他图甲中的图线来表示.(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同样,电荷周围也存在磁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力的作用.点电荷q1和q2之间的作用力实际是q1(或q2)的电场对q2(或q1)的电场力.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E表示,则E= .如图乙所示,在距离点电荷Q为r的A点放一个点电荷q,则点电荷q受到的电场力F= ,点电荷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A= .(3)如果两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会相互叠加,形成合电场.如图丙所示,两个互成角度的电场强度E1和E2,它们合成后的电场强度E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如图丁所示,两个点电荷Q分别放在A、B两点,它们在C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E合.请推导证明:E合=.【答案】(1)c;(2);;;(3)证明过程如上所示【解析】试题分析:(1)作用力为F=k,k是常数,q1和r一定时,F与q2成正比,所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c符合题意;(2)根据题意,电场强度:E=;Q在A点对q的电场力:F=,所以点电荷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A=/q=;(3)由题意知,AB在C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E A=E B=,且互相垂直,做出其合场强,如图所示:所以E=,即得证.【考点定位】电场强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探究其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如表:序号甲电荷的电 荷量1/C q乙电荷的电 荷量2/C q甲、乙两电荷之 间的距离/m r甲乙两电荷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N F1 8110-⨯ 8210-⨯ 0.3 5210-⨯2 8110-⨯8110-⨯ 0.3 5110-⨯3 8310-⨯ 8210-⨯ 0.1 55410-⨯4 8310-⨯8210-⨯0.2 513.510-⨯5 8210-⨯8110-⨯0.2 54.510-⨯ 68410-⨯8310-⨯0.3(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要使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探究其影响因素的实验数据如表:序号甲电荷的电荷量1/Cq乙电荷的电荷量2/Cq甲、乙两电荷之间的距离/mr甲乙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NF18110-⨯8210-⨯0.35210-⨯28110-⨯8110-⨯0.35110-⨯38310-⨯8210-⨯0.155410-⨯48310-⨯8210-⨯0.2513.510-⨯58210-⨯8110-⨯0.254.510-⨯68410-⨯8310-⨯0.3(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若要使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将表格填写完整______ 。
(2)如图,将甲、乙两个带电小球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甲球带正电荷,电荷量为1q,乙球带负电荷,电荷量为2q。
为了使这两个小球在原来的位置静止,沿着甲、乙两球的球心连线方向,在乙球的右边某位置放上一个电荷量为3q的小球丙,此时恰好使得三球均保持静止,则丙球应该带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
【答案】减小两点电荷间的距离51210-⨯正【解析】【详解】(1)[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既得:122q qF kr=;所以若要使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应减小两点电荷间的距离。
[2]对比表格中序号2和序号6的数据可知,甲电荷量变为原来的4倍,乙电荷量变为原来的3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根据122q q F kr=知,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原来的12倍,即: 51210N F -=⨯。
(2)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所以甲受到乙的引力向右,甲要静止,应受到丙向左的力,所以丙应带正电。
2.某实验小组想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晓丹同学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她设计了如下右图所示的电路,准备测量a 、b 、c 三处的电流,并从实验室取来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电池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1)画好电路图后,晓丹同学开始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_____的. 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她开始实验,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格中.Ib/AIc/A Ia/A0.180.18 0.36晓丹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2)晓丹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_____.(3)请你对接下来的实验提出改进措施(一条即可)_____.【答案】断开 选用规格相同的(或电阻相同)灯泡进行实验 换用不同的灯泡进行实验,多次测量获得多组数据等【解析】【分析】【详解】(1)[1]为保护电路安全,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2)[2]两灯泡并联,灯泡两端电压相同,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这说明所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或电阻相同),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为得出普遍结论,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3)[3]为得出普遍结论,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且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或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测量获得多组数据等.3.如图是“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电流表A1A2A电流I/A0.160.24 2.0(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______的(填“相同”或“不相同”);(2)开关闭合前,琪皓同学发现电流表A1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______;(3)上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有同学指出上述表格中电流表A数据明显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三个电流表都有示数,造成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5)实验中,我们都要进行多次测量。
【物理】人教版物理初三年级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归纳式探究——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如图1,给两块等大、正对、靠近的平行金属加上电压,两板之间就有了电场。
若将电子沿着平行于两板的中线方向入射到电场中,电子就会发生偏转。
若两板间距为d,板长为L,所加的电压为U,电子入射初速度为v0,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为y,则经研究得到如下数据:次数d/m L/m U/V v0/(m·s-1)y/m14×10-20.2401×107 3.6×10-228×10-20.2401×107 1.8×10-234×10-20.1401×1070.9×10-248×10-20.21601×1077.2×10-258×10-20.22402×107 2.7×10-2(1)y=k__________,其中k=_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本实验在探究影响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时,运用了_________法;(2)相同情况下,电子的入射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________。
它们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2中的图线________表示;(3)现有两块平行相对的长度为5cm,间距为1cm的金属板,为了让初始速度为3×107m/s 的电子从一端沿两板间中线方向入射后,刚好能从另一端的金属板边缘处射出,需要加_____V的电压。
【答案】220UL dv ()1022910m /V s ⨯⋅ 控制变量 小 b 200【解析】 【分析】 【详解】(1)[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与2相比L 、U 、0v 均相同,而d 增大一倍,y 减小为原来的12,可知y 与d 成反比;同理,1与3相比,y 与2L 成正比;2与4相比,y 与U 成正比;将第2次实验电压U 增大至6倍,则y 增大至6倍,此时240V U =210.810m y -=⨯将此时的数据与第5次实验相比,y 与20v 成反比,综上所述可得220UL y k dv =[2]将表格中第3次数据(其他组数据也可)代入220UL y k dv =计算可得 ()1022910m /V s k =⨯⋅[3]本实验在探究影响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移的距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检测题(WORD 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 电流和电路 易错压轴题(难) 1.进一步探究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元件,是储存电荷的装置。
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 表示,单位为法拉,用字母F 表示。
两个相距很近又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形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在电路中用表示。
(1)如图,闭合开关,电容的两个极板将带等量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电容器充电。
充电过程中,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是______(选填“从A 到B ”或“从B 到A ”)。
改变电源电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也发生改变,实验数据如下表。
电压U /V 2 8 2电荷量Q /C 4×10-3 6×10-3 2×10-3 5×10-3 电容C /F2×10-30.75×10-31×10-32×10-3(2)分析数据可知,电容C 与电容器两端电压U 及电荷量Q 的关系式为:C=______。
(3)请把表格补充完整______。
(4)电容的大小不是由带电量或电压决定的,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为SC dε=(ε是一个常数,S 为极板面积,d 为极板间距离)。
多电容器串联时,121111=nC C C C ++…,(C 表示总电容,C 1、C 2.……C n 表示各电容器的电容)。
现有两个极板面积分别为S 1、S 2,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d 1、d 2的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接到电压为U 的电源上,则总电容C =______,总共能够储存的电荷量为______。
【答案】B 到A QC U= 2.5V121221S S S d S d ε+ 121221S S d d U S S ε+ 【解析】 【分析】 【详解】(1)[1]充电过程中负电荷从A 运动到B ,正电荷从B 运动到A ,则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为B 到A 。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检测题(WORD 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 电流和电路 易错压轴题(难) 1.进一步探究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元件,是储存电荷的装置。
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 表示,单位为法拉,用字母F 表示。
两个相距很近又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形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在电路中用表示。
(1)如图,闭合开关,电容的两个极板将带等量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电容器充电。
充电过程中,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是______(选填“从A 到B ”或“从B 到A ”)。
改变电源电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也发生改变,实验数据如下表。
电压U /V 2 8 2电荷量Q /C 4×10-3 6×10-3 2×10-3 5×10-3 电容C /F2×10-30.75×10-31×10-32×10-3(2)分析数据可知,电容C 与电容器两端电压U 及电荷量Q 的关系式为:C=______。
(3)请把表格补充完整______。
(4)电容的大小不是由带电量或电压决定的,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为SC dε=(ε是一个常数,S 为极板面积,d 为极板间距离)。
多电容器串联时,121111=nC C C C ++…,(C 表示总电容,C 1、C 2.……C n 表示各电容器的电容)。
现有两个极板面积分别为S 1、S 2,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d 1、d 2的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接到电压为U 的电源上,则总电容C =______,总共能够储存的电荷量为______。
【答案】B 到A QC U= 2.5V121221S S S d S d ε+ 121221S S d d U S S ε+ 【解析】 【分析】 【详解】(1)[1]充电过程中负电荷从A 运动到B ,正电荷从B 运动到A ,则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为B 到A 。
【物理】人教版物理初三年级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若干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和足够多的导线。
小华想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证明:“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为此他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请写出他的实验步骤;(2)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见解析所示【解析】【详解】(1)实验步骤:①按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位置,使电流表示数为I,读电压表示数U,将R、I、U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②断开开关,将R换为另一更大阻值的电阻,闭合开关后,调整滑片位置,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将R、I、U记录在数据表格中;③仿照步骤②,再重复1次实验。
(2)实验数据表格:实验次数123电流I/A电阻R/Ω电压U/V2.小丽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电阻约10Ω)。
(1)如图甲所示是小丽连接的部分电路,请将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
(2)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这个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调节(选填“左”或“右”);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______W。
(4)做完此实验后,小丽还想测量一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R x的阻值,与其他同学讨论后,她通过增加一电阻箱R0(0~9999Ω 5A)、定值电阻(200Ω 2A)、单刀双掷开关等器材,设计出了A、B两种方案(如图).在A、B两种方案中,方案__________可以让测量结果更准确,理由是_______。
(电表为理想电表)【答案】略灯短路右1.2B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解析】(1)小灯泡与电流表串联,电压表接在小灯泡的两端,如下图:(2)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故障为短;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被短路,因此电路故障为灯泡短路;(3)电流表量程为0~0.6A,由表知0.4+4×0.02A=0.48A;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UI=2.5V×0.48A=1.2W;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由2V增大到2.5V,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应使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故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4)方案A通过R x与R串联,测得Rx两端电压,然后单刀双至开关由a到b再调节电阻箱,电压表示数与在a点相同,则可求得电阻值;方案B先后把电压表分别放在R x和R0两端测出电压值,由串联分压公式可求R x.调节电阻箱阻值,可以多次测量.方案A,只能求一次阻值;方案B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小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没示数,检查发现各连线接触良好.(1)于是小明提出用导线两端依次连接ab、ac、ad两点的设计方案,其中用导线连接哪两点间不合适?答:________ (选填“ab”、“ac”或“ad”).(2)当小明用导线连接ab时,两灯泡不发光;连接ac时,小灯泡1L不发光,小灯泡2L 很亮,然后又熄灭.那么,原电路中的故障是________,小灯泡2L又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3)此时,同组的小红提出用电压表检查电路,你认为小红的方案可行吗?答: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答案】ad L1断路电路中电流太大,灯丝被烧断可行【解析】【分析】【详解】(1)于是小明提出用导线两端依次连接ab、ac、ad两点的设计方案,连接ab两点可以检查电流表有没有故障,再连接ac两点,就可以检查L1、L2有没有故障,连接ad两点,电路短路,可能会损坏电源,所以连接ad两点不合适;(2)当小明用导线连接ab时,两灯泡不发光,说明电流表完好;连接ac时,小灯泡1L 不发光,小灯泡2L很亮,然后又熄灭.那么,原电路中的故障是L1断路,小灯泡2L又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电路中电流太大,灯丝被烧断.(3)此时,同组的小红提出用电压表检查电路,小红的方案可行,可以分别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ac之间,看电压表的示数即可.2.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线圈中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和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次数R0/Ωr/m B0/T T0/s I/A1100.1 1.00.15π×l0-22200.1 1.00.1 2.5π×l0-2 3200.2 1.00.110π×l0-2 4100.10.30.1 1.5π×l0-2 5200.10.10.050.5π×l0-2(1)I=_____k,其中k=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 与R0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图线____表示.【答案】2000B r R t 25A sT m π⋅Ω⋅⨯ c 【解析】 【分析】 【详解】(1)[1]由图像分析可得2EI R=……………1 E t∆Φ=∆...............2 =?S B ∆Φ∆ (3)120+2R R R R == (4)由1234联立得:22000022B B r r I t R t R ππ∆=⋅=⋅∆由于2π为定值,故 2000B r I k R t =[2]将第一组数据带入上式得:k =25A sT m π⋅Ω⋅⨯(2)[3]若R 0变,其他为定值,则2002B r t π均为定值,可看作0'k I R =,此为反比例函数,故可用图线c 表示.3..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 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 1A 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汁时,t =5s 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离渠中心线距离r /m0.10.200.400.600.801.00乒乓球移动距离S/m1.000.960.840.640.38几乎为0水流速度/m·s-10.2000.1920.1680.1280.076几乎为0(1)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离渠中心线距离r越大,水流速度v____________.(2)为了得出v与r的定量关系,小科根据上表数据绘制v一r2图线如图乙,据此图可得到v与r的关系式是v=____________.(3)图丙是该段水渠的横截面示意图.假如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水下,则实验时图丙中同一深度的B、C两点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8__________P C.(4)上《电流》一课时,老师常用水的流量和水流来类比电量和电流.理想水渠交叉点上,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总水量等于流出的总水量,同理,在电路的某连接处,流入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图丁是某实验电路的一部分,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A,若通过导线ab电流为0.6A,请分析通过导线cd的电流大小及方向.【答案】(1)越小;(2)22220.20.20.21/r rm sm m⎛⎫-⨯=-⎪⎝⎭()01r m≤≤;(3)<;(4)0.46;若①当ab中的电流是从a到b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0.6A+0.46A=1.04A,电流方向是从d到c;②当ab中的电流是从b到a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0.14A ,电流方向是从c 到d. 【解析】试题分析:(1)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可知,离渠中心线距离r 越大,水流速度v 越小;(2)观察乙表可知,速度22220.20.20.21/r r v m s m m ⎛⎫=-⨯=- ⎪⎝⎭;(3)因为水在流动,流体压强的特点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可知:因为B A v v >,所以B A p p <;(4)电流表使用的是0-0.6A 的量程,分度值是0.02A ,因此电流表的示数为0.46A ; 若Iab=0.6A 时,电路分为两种情况,因为电流表的正确接法是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因此,若①当ab 中的电流是从a 到b 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1.04A ,电流方向是从d 到c ; ②当ab 中的电流是从b 到a 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0.14A ,电流方向是从c 到d.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电流和电流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若干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和足够多的导线。
【物理】人教版物理初三年级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这是由一于在瓶底浇冷水后,液面上方________,导致液体的沸点降低所致.(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________(旋紧/拧开);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________ (松开/捏紧)手指.(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再靠近其右端时会观察到铝箔条________(均被吸引/均被排斥/一次被吸引,另一次被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答案】水又开始沸腾气压减小旋紧捏紧均被吸引转换法【解析】【分析】【详解】(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时,液面上方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气压减小;由于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此时会观察到水又开始沸腾的现象.(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实验中要通过改变瓶内气体压力的方法,改变小瓶的浮沉,所以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旋紧;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挰紧手指,则瓶内气压增大,气体对小瓶的压力增大,同时压力增大时,进入小瓶中的水增加,小瓶自重增加,所以小瓶下沉.(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时,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橡胶棒与铝箔条吸引;再靠近其右端时,同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也会观察到铝箔条被吸引,即两次都被吸引(但要注意橡胶棒与铝箔条不能接触,接触后,带同种电荷,第二次会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转换法.2.小敏和小英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她们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1)当小敏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她们连接的电路发生了________故障;若闭合开关S,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2)小英只改接了电路中的一根导线,电路便连接正确了,请你在图中画出她的改法.(在错接的导线上画×,然后画出正确的接线)(___________)(3)她们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答案】短路电流表A2被烧坏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解析】【分析】【详解】(1)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电路发生了短路故障,若闭合开关S,由于电路发生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电流表A2被烧坏.(2)改正电路如图:(3)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点睛】电路中发生短路的危害,可能烧毁电流表或电源,为避免短路发生,可采用试触法.3..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汁时,t=5s 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离渠中心线距离r/m0.10.200.400.600.801.00乒乓球移动距离S/m1.000.960.840.640.38几乎为0水流速度/m·s-10.2000.1920.1680.1280.076几乎为0(1)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离渠中心线距离r越大,水流速度v____________.(2)为了得出v与r的定量关系,小科根据上表数据绘制v一r2图线如图乙,据此图可得到v与r的关系式是v=____________.(3)图丙是该段水渠的横截面示意图.假如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水下,则实验时图丙中同一深度的B、C两点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8__________P C.(4)上《电流》一课时,老师常用水的流量和水流来类比电量和电流.理想水渠交叉点上,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总水量等于流出的总水量,同理,在电路的某连接处,流入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图丁是某实验电路的一部分,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A,若通过导线ab电流为0.6A,请分析通过导线cd的电流大小及方向.【答案】(1)越小;(2)22220.20.20.21/r rm sm m⎛⎫-⨯=-⎪⎝⎭()01r m≤≤;(3)<;(4)0.46;若①当ab中的电流是从a到b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1.04A ,电流方向是从d 到c ;②当ab 中的电流是从b 到a 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0.14A ,电流方向是从c 到d.【解析】试题分析:(1)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可知,离渠中心线距离r 越大,水流速度v 越小;(2)观察乙表可知,速度22220.20.20.21/r r v m s m m ⎛⎫=-⨯=- ⎪⎝⎭; (3)因为水在流动,流体压强的特点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可知:因为B A v v >,所以B A p p <;(4)电流表使用的是0-0.6A 的量程,分度值是0.02A ,因此电流表的示数为0.46A ;若Iab=0.6A 时,电路分为两种情况,因为电流表的正确接法是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因此,若①当ab 中的电流是从a 到b 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1.04A ,电流方向是从d 到c ;②当ab 中的电流是从b 到a 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0.14A ,电流方向是从c 到d.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电流和电流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若干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和足够多的导线。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小敏和小英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她们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1)当小敏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她们连接的电路发生了________故障;若闭合开关S,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2)小英只改接了电路中的一根导线,电路便连接正确了,请你在图中画出她的改法.(在错接的导线上画×,然后画出正确的接线)(___________)(3)她们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答案】短路电流表A2被烧坏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解析】【分析】【详解】(1)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电路发生了短路故障,若闭合开关S,由于电路发生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电流表A2被烧坏.(2)改正电路如图:(3)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点睛】电路中发生短路的危害,可能烧毁电流表或电源,为避免短路发生,可采用试触法.2.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小张根据电路图连接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小王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错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表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
___(2)电路改正后,小张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V,取下灯泡,两表的示数仍然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小王根据测出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了小灯泡的电流、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由此可以判断,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物理】人教版物理初三年级上册全册全套精选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有一个电路盒,面板上有L1、L2灯各一只,两个开关S1、S2,一个电流表。
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他探究盒内的电路结构。
做了如下实验:只闭合开关S1S2S1和S2L1亮不亮亮灯的发光情况L2不亮不亮亮电流表示数I1=0.2A I2=0I3=0.5A(1)据实验情况,请你在方框内画出盒内电路的电路图______;(2)若所设计电路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与只闭合S1时示数相同,且L2不发光,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
【答案】 L2断路【解析】【分析】【详解】(1)[1]由实验现象可知:①两灯泡的亮暗互不影响,两灯泡是并联;②S2断开时,L1亮,L2不亮,说明S2只控制L2;③S1断开时,L1和L2都不亮,说明S1能控制两个灯泡,是干路开关;④由S1和S2闭合后电流表示数变大,可知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以上分析画出电路图,电路图如图所示:。
(2)[2]由电路图可知,若所设计电路开关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与只闭合S1时示数相同,且L2不发光,说明L2断路,开关S2闭合与否不影响电路电流。
2.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定值电阻R x:阻值在49~52Ω之间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如图甲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如图乙D.定值电阻R0:阻值20ΩE.电压表V:测量范围0~3VF.电源E:电源电压恒为4.5VG.单刀双掷开关(双向开关)S及导线若干为了较精确地测出待测电阻R x的电阻,小明设计了图丙所示的电路.(1)在小明设计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字母).(2)小明在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及记录的数据是:Ⅰ.将开关S掷向1,由________(填“a至b”或“b至a”)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至某一位置,读出V表的示数为2.5V;Ⅱ.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变,将开关S掷向2,读出V表的示数为1.5V.根据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R x=________Ω.【答案】C b至a 50【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若接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时,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与电阻成正比的规律,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最小为49Ω4.5 3.249Ω20ΩXXRU V VR R⨯≈++甲=>3V,即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过小,故应选择最大阻值较大的C规格的滑动变阻器.(2)将开关S掷向1时,因开关闭合前,保护电路的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的b,由b至a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如下图所示:则,X XXU U UIR R-==,即2.5V 4.5V 2.5VXR R-=﹣﹣﹣﹣﹣﹣﹣﹣﹣﹣﹣①;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不变,将开关S 掷向2时,如下图所示:则000'U U U I R R ==-,即1.5V 4.5V 1.5V 20ΩR=-﹣﹣﹣﹣﹣﹣﹣﹣﹣﹣﹣②,由①②两式可得:50ΩX R =. 【点睛】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求出待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时分得的最小电压,再与电压表的量程相比较即可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闭合开关前,保护电路的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处;当开关S 掷向1时,待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不变,将开关S 掷向2时,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分别得出等式,解等式即可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3.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试题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0 分)1.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2.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C.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3.下列机械不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是()A.电动机B.柴油机C.蒸汽机D.汽油机4.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是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则()A.为了有力证明气体发生扩散,应在A瓶中装二氧化氮气体B.若温度低于0∘C,扩散现象就不会发生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使质量和温度相等的铜块和水(C铜<C水),让它们分别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放入水中()A.铜块会向水传热B.水会向铜块传热C.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D.它们之间是否传热或向谁传热无法确定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甲的内能一定比乙的内能大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但它们的内能可能不同C.1g、0∘C的冰与1g、0∘C的水的内能相同D.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7.有关分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8.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比热容之比为3:2,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1,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A.1:6B.6:1C.2:3D.3:29.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永动机不可能被造出,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B.有些家用电器音量调节的电位器是一种变阻器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D.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11.某同学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打开与此仪器配套的专用软甲,点击“开始记录“,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对盛有水和食用油的试管进行加热,在计算机上可以得到相应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试管中必须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B.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C.图线b表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D.食用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C)12.第一次在试管里注入温度为20∘C的水,将试管底部浸入温度为60∘C的大量水中,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t1被加热到60∘C;第二次在试管里注入温度为60∘C 的等量的水,将试管底部浸入温度为20∘C的大量水中,试管内的水经过时间t2冷却到20∘C,不考虑水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则()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1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墨水的分子在运动14.空气清新剂是在20世纪开始应用于环境卫生领域的一种化工产品.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在一个角落喷射空气清新剂(如图),过一会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清新剂的香味,这是因为()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5.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如图,试管口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C.试管口出现“白气“,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D.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二、多选题(共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8 分)16.以下现象和所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存在间隙B.墨水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C.打开醋瓶盖能闻到酸味-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D.铁块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着斥力17.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C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内能也越大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增大而降低C.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C的水一定比80∘C的水含有的热量少B.酒精灯内的酒精用去一半后,酒精的热值不变C.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物体的内能三、填空题(共3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12 分)20.“炙手可热”与“钻木取火”,从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来说,前者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21.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为了探究液体中影响分子扩散快慢的因素,某小组同学用烧杯、冷水、热水、酒精、胶头滴管和红墨水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相等的酒精和水如图(a)、(b)所示,在两杯液体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两杯液体变成红色的时间不同.然后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如图(b)(c)所示,同样滴入相同的红墨水,热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短,冷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长.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①比较(a)和(b)两图可知:________.②比较(b)和(c)两图可知:________.22.质量为2kg的水初温为20∘C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50∘C,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C水=4.2×103J/(kg⋅∘C)].四、解答题(共2 小题,每小题7 分,共14 分)23.夏天,小杰去海边游玩时发现:中午沙子较热,海水较凉,而傍晚沙子较凉,海水较热.对此现象小杰提出了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或放热后,温度变化的比水大.(1)为验证猜想,小杰找来了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沙子、搅拌棒、细线、火柴、天平,除此之外,她还需要________.(2)实验中,小杰选用了两个火焰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沙子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实验中,为了研究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需要控制水和沙子的初温、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以及水和沙子的________相同.(4)如果小杰实验时得出的结论与猜想一致,那么,当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应该有怎样的关系?(5)小杰通过以上实验发现的规律,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试举出一例.24.沿海地区气温的变化比内陆小,请简要分析原因.五、实验探究题(共4 小题,每小题9 分,共36 分)25.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泡沫塑料①和卫生纸②两种作保温材料,两根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a)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1)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只要求写出一条)(2)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为什么?(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26.在“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的实验中,我们取一个烧杯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红墨水.看到的现象是: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凉水中扩散的快,在很短时间内装有热水的烧杯内的水都变成红色.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内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我们由宏观可见现象(温度)间接推断了微观不可见现象(分子热运动).在物理学习中很多地方用到了这种方法,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实验例子.实验题目:看到的现象:得到的结论:27.在杯子里倒入热水,这段时间热水就成了温水,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热水在自然冷却下的温度变化规律,过程如下:在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开水,将杯子放在室内桌面上,让水自然冷却,并用温度计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温,直到水温降到室温为止,记录水在不同温度(C)9070554538322825232323(1)根据表格中所记录的数据,用铅笔在图中描点,并用光滑曲线连点作出图象;(2)你认为实验时的室温为________;(3)根据图象判断,你认为热水在自然冷时,温度降低的快慢有什么规律?________(4)本次实验花费时间较长,根据日常经验请你说出一种能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________.28.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2)分析图象可知:①冰的熔点是________;②冰的熔化规律是________;(3)请从能量角度解释冰的熔化现象.答案1.B2.C3.A4.D5.B6.B7.D8.C9.C10.C11.B12.C13.D14.D15.B16.BCD17.CD18.CD19.BD20.热传递做功21.分子在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中,扩散的快慢不同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22.4.2×105热传递23.(1)温度计;(2)使水和沙子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3)质量;(4)当水和沙子的质量、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5)热水袋内装有水.24.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海水,海水的比热比较大,而内陆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泥土、砂石,泥土、砂石的比热比海水的比热小得多,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石泥土,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比沙石泥土小.所以,沿海地区气温的变化比内陆小.25.解:(1)在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准确性,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水的初温、环境因素、水的质量等.(2)由坐标图象可看出,用泡沫塑料做保温材料时,水温变化较慢,说明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较好.(3)随着时间的推迟,水的温度最后基本不变化了,也就是与室温差不多了,即达到了热平衡,此时的温度大约是20∘C,所以说室温大约是20∘C.26.解:实验题目:探究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看到的现象:静止小磁针上方有一条导线,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看到小磁针偏转;当导线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位置.得到的结论: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可确定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27.(1)见上图;(2)23∘C;(3)开始时温度降低很快,后来温度降低很慢;(4)减小水的质量.28.温度计、秒表0∘C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第14章内能的利用单元检测试题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0 分)1.目前我国已将发动机研发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下列我国“陆、海、空、天”装备中动力机械不属于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的是()A.中国高铁交流异步牵引电动机B.052D型导弹驱逐舰燃气轮机C.歼20战机涡扇15煤油发动机D.长征五号火箭液氢液氧发动机2.下列关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蓄电池放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发电机发电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钻木取火,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无论看上去多么巧妙,都是一种徒劳B.空调机既能制热,也能制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C.由于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说能源危机不过是杞人忧天D.一个单摆来回摆动很多次后总会停下来,说明这个过程的能量不守恒4.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A.吸气B.压缩C.做功D.排气5.学习了内燃机的有关知识后,大宝同学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到汽车交易市场上进行了一系的调查研究,最后他写出了如下几条调查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条是()A.现在市场上的汽油机逐渐被淘汰B.大型的载重汽车绝大部分是柴油机C.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虽然用不到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但是也配有一个蓄电池D.汽车的价格与车的载重之间不成正比关系6.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属于做功冲程的是()A. B.C. D.7.现代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它有()A.较小的密度B.较小的比热容C.较低的沸点D.较大的热值8.如图为内燃机的()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9.我们平时在买煤球时,总要问一下这种煤“耐不耐烧”,这里所说的“耐”在物理学上是指煤的()A.内能B.比热容C.热值D.热量10.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B.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D.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11.2016年8月,我国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卫星的火箭使用液态氢气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A.较大的热值B.较大的比热容C.较低的沸点D.较高的凝固点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接入同一电路中的两个导体电阻大小不相等,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也不相等B.带有异种电荷的两个小球互相靠近,会互相排斥C.电动自行车在给蓄电池充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释放的都是核能13.一台四冲程内燃机飞轮转速为1800r/min,它1s完成了()A.30个冲程B.60个冲程C.120个冲程D.160个冲程14.一个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飞轮转速是2400r/min,则此柴油机每秒钟内完成()A.30个冲程,做功15次B.60个冲程,做功15次C.60个冲程,做功30次D.80个冲程,做功20次15.如图是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冲程工作情况的示意图,可以判断出这个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是()A.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活塞对缸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活塞对缸内气体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燃气对活塞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多选题(共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6.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与不同的运动形式相对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在路上行驶具有机械能B.分子运动具有内能C.电荷的运动具有电能D.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具有原子能17.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内能B.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四冲程柴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8.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能量转化过程,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B.蒸汽机的原理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电动机工作的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不同燃料燃烧时,热值大的放出的热量多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所以能源是“取之不尺,用之不竭”的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C.为节约能源,我们应该从小养成“人走灯关”的好习惯D.在能源的利用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末被利用就损失了20.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登陆月球后玉兔号月球车开启了3个月的巡视科学勘察工作.如图甲是着陆器悬停在距月面100米的情景,图乙是“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上工作的情景.下列有关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着陆器悬停在距月面100米处时不需要消耗能量B.“玉兔号”月球车是以太阳能为能源进行工作的,这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C.当“玉兔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地面控制中心对月球车的控制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三、填空题(共3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12 分)21.小轿车开动时,是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等于________.22.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明这个物体具有________.23.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时,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都是靠飞轮的________来完成的.做功冲程中实现了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四、解答题(共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 分)24.2030年在月球上,中国宇航员驾驶太阳能电动车在月球上行走,而不是驾驶内燃机的汽车,请问:(1)太阳能电动车和内燃机的汽车的能的转化分别是什么?(2)月球上宇航员为什么不是驾驶内燃机的汽车?25.为什么永动机造不出来?五、实验探究题(共4 小题,每小题9 分,共36 分)2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C),它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3)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完全燃烧10g酒精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4)判断图中L1与L2的连接方式.27.小明的爸爸新买了一辆小汽车,如图所示,小明坐着这辆汽车匀速行驶144km,用时2ℎ,消耗汽油9kg,其发动机的功率为23kW.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1)汽车“发动机”通常都是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的,汽油、柴油都属于________(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汽车“发动机”一般需要用水来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的属性;(2)汽车在高度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员由于具有________会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弹性很强的安全带被拉伸而获得________能;安全带做得宽大的目的是________;(3)汽车在高度行驶过程中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而乘员则会继续向前与车身撞击,甚至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飞出车外.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能对人体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在发生严重撞击时,方向盘等处的车载气囊会自动充气弹出,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大大减小伤害.对于短文中提到的“缓冲”,文静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增加人与碰撞物间的接触时间,从而大大减小撞击力.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槽中堆放不同厚度的面粉,从相同的高度先后落下同一只鸡蛋.落在面粉厚度大的槽中,留下较深的坑,鸡蛋完好无损;落在面粉厚度较小槽中,鸡蛋破裂.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来比较撞击时间的长短,根据实验可以验证文静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请列举上述“缓冲”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实例:________.(4)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多少m/s?(5)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大?(6)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7)观察小汽车的外型,判断小汽车在水平路面高速行驶和静止时,对地面压力哪一个大?为什么?28.阅读图文,回答问题.与伟大同行这是一个著名物理学家发现一个伟大定律的实验装置!仔细观察后回答:阅读图文,回答问题.与伟大同行这是一个著名物理学家发现一个伟大定律的实验装置!仔细观察后回答:(1)装置中的两个配重的重量不等,释放后大配重下降,小配重上升;通过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配重,会使动叶轮不停地转动,从而导致热量计中水的温度________(填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2)实验中科学家某次测得了的数据如下:小配重重量G小=100N,大配重重量G大=520N,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1=1m,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500g,升降次数与水断过程(只需分析一次实验):(3)本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________.29.小明同学探究了“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同时又探究了“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他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你认为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选用________组器材(选填“甲”、“乙”).(2)甲组实验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甲组实验中,正确操作后收集到如下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D.盛放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5)乙组实验中,将质量相等的两种燃料A和B放入燃烧皿中,点燃后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加热,燃烧相同的时间后发现B加热的水升温多,此时________(“能”、“不能”)说明B燃料的热值大.答案1.A2.A3.A4.B5.A6.A7.D8.D9.C10.D11.A12.D13.B14.D15.B16.AB17.CD18.BCD19.AB20.BD21.内机械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总能量之比22.能量23.惯性内能机械24.(1)太阳能电动车: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内燃机的汽车: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2)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支持燃油燃烧,不能内燃机的汽车.25.永动机是指违反热力学基本定律的永不停止运动的发动机.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因为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性的,自然界里无论什么运动都会产生热,热向四周扩散,成为无用的能量.如不补给能量,任何运动着的机器都会停下来,所以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制成的.26.甲乙甲丙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3×105(4)串联;并联;并联;串联.27.不可再生比热容大惯性弹性势能减小压强坑的深浅正确撑杆跳运动员落地时必须在地上垫海绵垫子(4)汽车匀速行驶时速度是72km/ℎ;(5)汽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牵引力为1150N;(6)发动机的效率为40%;(7)静止时对地面压力大;因为高速行驶时,汽车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对汽车的压强小,使汽车有一个向上托的力.28.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克服摩擦做功消耗一部分能量29.(1)乙;(2)加热时间的多少;(3)如上图;(4)B;(5)不能.。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1.进一步探究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元件,是储存电荷的装置。
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为法拉,用字母F表示。
两个相距很近又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形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在电路中用表示。
(1)如图,闭合开关,电容的两个极板将带等量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电容器充电。
充电过程中,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是______(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
改变电源电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也发生改变,实验数据如下表。
电压U/V282电荷量Q/C4×10-36×10-32×10-35×10-3电容C/F2×10-30.75×10-31×10-32×10-3(2)分析数据可知,电容C与电容器两端电压U及电荷量Q的关系式为:C=______。
(3)请把表格补充完整______。
(4)电容的大小不是由带电量或电压决定的,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为SCdε=(ε是一个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距离)。
多电容器串联时,121111=nC C C C++…,(C表示总电容,C1、C2.……C n表示各电容器的电容)。
现有两个极板面积分别为S1、S2,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d1、d2的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接到电压为U的电源上,则总电容C=______,总共能够储存的电荷量为______。
【答案】B到AQCU= 2.5V 121221S SS d S dε+121221S Sd dUS Sε+【解析】【分析】【详解】(1)[1]充电过程中负电荷从A运动到B,正电荷从B运动到A,则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经过开关的电流方向为B到A。
(2)[2]由表中数据可知3-3210F 2V 410C -⨯⨯=⨯ 3-30.7510F 8V 610C -⨯⨯=⨯3-3110F 2V 210C -⨯⨯=⨯即Q CU =则Q C U=(3)[3]根据上题所得公式QU C=,将表中数据带入可得 33510C 2.5V 210FQ U C --⨯===⨯(4)[4][5]现有两个极板面积分别为S 1、S 2,极板间的距离分别为d 1、d 2的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接到电压为U 的电源上,电容决定式为SC dε=则111S C d ε= 222S C d ε=因为多电容器串联时121111=nC C C C ++… 则12111=C C C + 带入12C C 、可得121221S S C S d S d ε=+则总共能够储存的电量为121221US S S d C S d Q U ε+==2.小敏和小英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她们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1)当小敏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她们连接的电路发生了________故障;若闭合开关S,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2)小英只改接了电路中的一根导线,电路便连接正确了,请你在图中画出她的改法.(在错接的导线上画×,然后画出正确的接线)(___________)(3)她们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答案】短路电流表A2被烧坏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解析】【分析】【详解】(1)电流表A1无示数、电流表A2的指针快速右偏,两灯均不发光,由此可知电路发生了短路故障,若闭合开关S,由于电路发生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电流表A2被烧坏.(2)改正电路如图:(3)利用改正后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后,读出两块电流表的示数,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点睛】电路中发生短路的危害,可能烧毁电流表或电源,为避免短路发生,可采用试触法.3..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汁时,t=5s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离渠中心线距离r/m0.10.200.400.600.801.00乒乓球移动距离S/m1.000.960.840.640.38几乎为0水流速度/m·s-10.2000.1920.1680.1280.076几乎为0(1)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离渠中心线距离r越大,水流速度v____________.(2)为了得出v与r的定量关系,小科根据上表数据绘制v一r2图线如图乙,据此图可得到v与r的关系式是v=____________.(3)图丙是该段水渠的横截面示意图.假如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水下,则实验时图丙中同一深度的B、C两点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8__________P C.(4)上《电流》一课时,老师常用水的流量和水流来类比电量和电流.理想水渠交叉点上,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总水量等于流出的总水量,同理,在电路的某连接处,流入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图丁是某实验电路的一部分,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A,若通过导线ab电流为0.6A,请分析通过导线cd的电流大小及方向.【答案】(1)越小;(2)22220.20.20.21/r rm sm m⎛⎫-⨯=-⎪⎝⎭()01r m≤≤;(3)<;(4)0.46;若①当ab中的电流是从a到b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0.6A+0.46A=1.04A,电流方向是从d到c;②当ab中的电流是从b到a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0.14A ,电流方向是从c 到d. 【解析】试题分析:(1)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可知,离渠中心线距离r 越大,水流速度v 越小;(2)观察乙表可知,速度22220.20.20.21/r r v m s m m ⎛⎫=-⨯=- ⎪⎝⎭;(3)因为水在流动,流体压强的特点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可知:因为B A v v >,所以B A p p <;(4)电流表使用的是0-0.6A 的量程,分度值是0.02A ,因此电流表的示数为0.46A ; 若Iab=0.6A 时,电路分为两种情况,因为电流表的正确接法是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因此,若①当ab 中的电流是从a 到b 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1.04A ,电流方向是从d 到c ; ②当ab 中的电流是从b 到a 时,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I cd =0.6A-0.46A=0.14A ,电流方向是从c 到d.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电流和电流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4.如图所示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10Ω 2A”、 “20Ω 1A”),导线若干. (1)请根据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图连接完整_________ ;(2)为了完成该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_的规格.按图乙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至最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3)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排除故障后,小明在a、b间先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 V,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0Ω的电阻,此时滑片P应向________(选填“E”或“F”)端移动,小明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明又将乙图中的定值电阻R换成标有“2.5V”的小灯泡,图丙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表的示数,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W.(6)若将电阻R换成电动机,则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它的转速将变______(选填“快”或“慢”).【答案】图略(电流表接0—0.6A的量程)“20Ω 1A”右R短路(或电压表断路)F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不变0.5快【解析】(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如图右所示:(2)当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I=U R/R=2.5V/20Ω=0.125A,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 =U-U R =4.5V-2.5V=2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U滑/I=2V/0.125A=16Ω,则应选规格为“20Ω1A”的滑动变阻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在闭合开关前,使滑动变阻器处于阻值最大处,根据乙图可知滑片应该移动到右端;(3)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电阻发生短路或电压表断路;(4)改接10Ω的电阻后,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则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滑片向右端即F端滑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2.5V不变;(5)电流表的读数为:I=0.2A,则P=UI=2.5V×0.2A=0.5W;(6)由电路图分析可知当滑片向左移动时,电路电阻减小,电流变大,当将R换为电动机,则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它的转速将变快5.某实验小组想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晓丹同学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她设计了如下右图所示的电路,准备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并从实验室取来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电池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1)画好电路图后,晓丹同学开始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_____的.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她开始实验,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格中.Ib/A Ic/A Ia/A0.180.180.36晓丹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2)晓丹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_____.(3)请你对接下来的实验提出改进措施(一条即可)_____.【答案】断开选用规格相同的(或电阻相同)灯泡进行实验换用不同的灯泡进行实验,多次测量获得多组数据等【解析】【分析】【详解】(1)[1]为保护电路安全,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2)[2]两灯泡并联,灯泡两端电压相同,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这说明所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或电阻相同),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为得出普遍结论,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3)[3]为得出普遍结论,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且在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或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测量获得多组数据等.6.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电路图如图甲。
初中物理17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R1=3Ω,R2=6Ω,当开关S断开或闭合时,a、b间的电阻分别是()A.2Ω,9ΩB.2Ω,0ΩC.9Ω,0ΩD.0Ω,9Ω2.把R1与R2并联后接在电源上,当R1减小时,其总电阻()A.一定减小B.一定增大C.可能会增大D.可能会减小3.将阻值1Ω与100Ω的电阻并联后,其等效电阻为R1,将阻值1Ω、100Ω和10 000Ω的电阻并联后,其等效电阻为R2,比较R1与R2的大小,则()A.R1>R2B.R1=R2C.R1<R2D.无法确定4.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小林同学连接完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断开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6V;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2V.则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1两端的电压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3:1B.R1的电阻与R2的电阻之比为1:2C.通过R1的电流与通过R2的电流之比为2:1D.R1消耗的功率与R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R=B.电压越大,电流越大C.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则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也增大D.由R=可知,一段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6.关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在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D.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7.两个电阻值完全相等的电阻,若并联后的总电阻是8欧姆,则将它们串联的总电阻是()A.4欧姆B.8欧姆C.16欧姆D.32欧姆·8.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小华同学用电压表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2V,U bc=2V,U ac=4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9.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R=,当U=0时,R=0B.根据R=,当U增大时,R增大C.根据R=,I增大时R减小D.根据R=,对于同一段导体,I与U成正比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0,移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使得变阻器的电阻值减小为原来的时,电压表的示数将由U0增大到2U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过变阻器R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B.R:R0=3:1C.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减为原来的D.当滑片P滑到变阻器R的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为4U11.由欧姆定律公式U=可推导出公式R=,关于此式正确的理解()A.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如果导体两端电压为零,则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导体的电阻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12.将电阻R1与R2组成串联电路,若R1:R2=1:2,R1两端的电压为U1,R2两端的电压为U2,则U1:U2等于()A.1:1 B.2:1 C.1:2 D.1:3二.填空题(共6小题)13.已知R1:R2=1:3,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U1:U2=.14.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电路的连接及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中的(a)和(b)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2)比较图中的(b)和(c)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15.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步骤:(1)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2)正确读出所测量的电压数据,并记录;(3)了解电压表的量程,弄清每大格和每小格代表的电流值;(4)整理实验器材.以上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是.16.电阻R1=5Ω,R2=20Ω,并联起来接到某一电源上,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串联起来接到某一电源上,两电阻的电压之比U1:U2=.17.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写成数学表达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18.有两只电阻,R1=3Ω,R2=6Ω,若把它们串联后接到电压为6V的电源上,这两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U1:U2=,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则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9.“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应该选择(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2)小明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3)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小聪认为小明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办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测量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如表选录了四个小组的数据,由表中数四.计算题(共1小题)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U1=2V,R1=10Ω,求:R2的电阻.五.解答题(共1小题)21.一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供电,他们选择了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L1、L2,其中L1电阻值已知,L2电阻值未知.(1)依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2)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连接器材时,开关应.(3)小明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悦悦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4)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一组实验数据如表,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见:.初中物理17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R1=3Ω,R2=6Ω,当开关S断开或闭合时,a、b间的电阻分别是()A.2Ω,9Ω B.2Ω,0ΩC.9Ω,0ΩD.0Ω,9Ω【解答】解:开关断开时,R1与R2并联,所以a、b间的总电阻为R=2Ω;开关闭合时,R1,R2被短路,因此a、b间的电阻为零.故选B.2.把R1与R2并联后接在电源上,当R1减小时,其总电阻()A.一定减小B.一定增大C.可能会增大D.可能会减小【解答】解:R1与R2并联后接在电源上,当R1减小时,因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的电阻,即任一支路电阻减小,则总电阻也减小;故选A.3.将阻值1Ω与100Ω的电阻并联后,其等效电阻为R1,将阻值1Ω、100Ω和10 000Ω的电阻并联后,其等效电阻为R2,比较R1与R2的大小,则()A.R1>R2B.R1=R2C.R1<R2D.无法确定【解答】解:因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和,因此并联电路中,支路越多,总电阻越小.所以有R1>R2故选A.4.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小林同学连接完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断开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6V;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2V.则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1两端的电压与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3:1B.R1的电阻与R2的电阻之比为1:2C.通过R1的电流与通过R2的电流之比为2:1D.R1消耗的功率与R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1【解答】解:开关断开时,电阻和电压表串联,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U=6V.闭合开关后,R1和R2串联,故电流之比为1:1.故C错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U1=2V,R2两端的电压U2=U﹣U1=6V﹣2V=4V,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故A错误;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故B正确;消耗的功率之=,故D错误.故选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R=B.电压越大,电流越大C.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则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也增大D.由R=可知,一段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解答】解:A、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为I=.此选项错误;B、电阻不确定,电压越大,电流不一定越大.此选项错误;C、同一段导体,电阻一定,两端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此选项正确;D、公式R=描述的是电阻与电压、电流的等量关系,对同一电阻,阻值一定,不会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此选项错误.故选C.6.关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在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D.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解答】解:A、电压是导体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中电流随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压不会随电流变化,故A错误;B、导体的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流的大小无关故B错误;C、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不变,故C错误;D、由欧姆定律可知: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故D正确.故答案为D.7.两个电阻值完全相等的电阻,若并联后的总电阻是8欧姆,则将它们串联的总电阻是()A.4欧姆B.8欧姆C.16欧姆D.32欧姆【解答】解:根据=+可得:=2×8Ω=16Ω,每一个电阻的阻值为R=2R并串联后的总电阻R=2R=2×16Ω=32Ω.串故选D.8.如图所示,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时,小华同学用电压表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2V,U bc=2V,U ac=4V,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B.分析数据,得出结论C.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D.换用电压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压值【解答】解:用电压表测出ab、bc、ac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 ab=2V,U bc=2V,U ac=4V,说明两个小灯泡是同一个规格的,接下来的操作是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压值,然后分析数据,这样的结论才具有科学性.故选C.9.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R=,当U=0时,R=0B.根据R=,当U增大时,R增大C.根据R=,I增大时R减小D.根据R=,对于同一段导体,I与U成正比【解答】解:AB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此三选项均错误;D、对于同一段导体,电阻一定,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此选项正确.故选D.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0,移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使得变阻器的电阻值减小为原来的时,电压表的示数将由U0增大到2U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过变阻器R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B.R:R0=3:1C.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减为原来的D.当滑片P滑到变阻器R的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为4U【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1)由I=可得,两次电压表的示数之比:===,可得:I2=2I1,即通过变阻器R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因电压一定时电阻与电流成反比,所以,==,即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与定值电阻之比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电源的电压:U=I1(R+R0)=I1(3R0+R0)=4I1R0=4U0;(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变阻器R的滑片P在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 R=U﹣U0=4U0﹣U0=3U0,移动滑片P使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原来的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 R′=U﹣U0′=4U0﹣2U0=2U0,故C错误,符合题意;(3)当滑片P滑到变阻器R的最右端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4U0,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1.由欧姆定律公式U=可推导出公式R=,关于此式正确的理解()A.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如果导体两端电压为零,则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导体的电阻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来表示【解答】解:(1)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故AB错误;(2)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来计算,且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通过的电流为零,但导体的电阻不为零,故C错误,D 正确.故选D.12.将电阻R1与R2组成串联电路,若R1:R2=1:2,R1两端的电压为U1,R2两端的电压为U2,则U1:U2等于()A.1:1 B.2:1 C.1:2 D.1:3【解答】解:将电阻R1与R2组成串联电路,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R1:R2=1:2,所以,由I=可得,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13.已知R1:R2=1:3,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1:1,U1:U2=1:3.【解答】解:两电阻串联,流过它们的电流I相等,则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1:1;它们的电压之比U1:U2=IR1:IR2=R1:R2=1:3;故答案为:1:1;1:3.14.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电路的连接及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图中的(a)和(b)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当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减小.(2)比较图中的(b)和(c)两图及相关条件可知:两个电阻可以由一个电阻来等效替代.【解答】解:(1)比较图b和图a,给R1并联了电阻R2,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说明电阻并联后变小,得出结论:当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减小;(2)图c和图b比较,电流表的示数相同,说明R3与R1和R2并联后的阻碍电流效果相同,结论:两个电阻可以由一个电阻来等效替代.故答案为:(1)当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减小;(2)两个电阻可以由一个电阻来等效替代.15.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步骤:(1)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2)正确读出所测量的电压数据,并记录;(3)了解电压表的量程,弄清每大格和每小格代表的电流值;(4)整理实验器材.以上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是(3)(1)(2)(4).【解答】解:“用电压表测电压”合理的实验步骤为:(3)熟悉电压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方法;(1)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2)正确读出所测量的电压数据,并记录;(4)整理实验器材.故答案为:(3)(1)(2)(4).16.电阻R1=5Ω,R2=20Ω,并联起来接到某一电源上,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4:1,串联起来接到某一电源上,两电阻的电压之比U1:U2=1:4.【解答】解:并联电路中,U1:U2=1:1,I1:I2=R2:R1=20Ω:5Ω=4:1;串联电路中,I1′:I2′=1:1,U1′:U2′=R1:R2=5Ω:20Ω=1:4;故答案为:4:1;1:4.17.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写成数学表达式就是I=,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电阻的单位.【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写成数学表达式就是I=;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电阻的单位;故答案为:欧姆;I=;电阻.18.有两只电阻,R1=3Ω,R2=6Ω,若把它们串联后接到电压为6V的电源上,这两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U1:U2=1:2,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则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之比为I1:I2=2:1.【解答】解:(1)两电阻串联时,流过它们的电流I相等,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两电阻并联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通过电阻的电流强度之比====.故答案为:1:2;2:1.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9.“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应该选择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2)小明根据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换用0~3V的量程.(3)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接在B、C之间.小聪认为小明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小聪的办法是否正确?不正确,为什么?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4)测量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如表选录了四个小组的数据,由表中数【解答】解:(1)为了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应该选取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实验;(2)根据图乙电压表所示情况可知,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说明电压表所选量程偏大,所以接下来需要断开开关,换用0~3V的量程重新做实验;(3)测出L1两端的电压后,小明断开开关,准备拆下电压表,改装在B、C之间.小聪认为小明的操作太麻烦,只需将与A点相连的导线改接到C点即可.这样做是不可以的,根据电路图分析可以看出,直接改接一端连线,会造成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不能测出L2的电压;(4)测量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如表选录了四个小组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合理的;虽然实验数据存在差异,原因是每一组的电源电压不同;由测量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得出: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故答案为:(1)不同;(2)换用0~3V的量程;(3)不正确;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4)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四.计算题(共1小题)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U1=2V,R1=10Ω,求:R2的电阻.【解答】解:由图知,闭合开关,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量电阻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电源电压.在串联电路中,因为U=U1+U2,所以,R2两端电压:U2=U﹣U1=6V﹣2V=4V;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电流:I=I1===0.2A,则电阻R2的阻值:R2===20Ω.答:R2的阻值为20Ω.五.解答题(共1小题)21.一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用三节干电池串联供电,他们选择了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L1、L2,其中L1电阻值已知,L2电阻值未知.(1)依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2)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连接器材时,开关应断开.(3)小明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悦悦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先用0﹣15V量程进行判断,若电压低于3V,则选用0﹣3V量程进行测量.(4)他们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得出一组实验数据如表,为了得出串联电路电提出一条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使用三个电表进行实验.【解答】解:(2)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连接器材时,开关应断开;(3)小明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时,直接选用0﹣3V的量程,小悦说这样不行,规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先用0﹣15V量程进行判断,若电压低于3V,则选用0﹣3V量程进行测量;(4)一次实验具有片面性,为得出普遍结论,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5)用一各电压表进行实验,实验时要不断地拆接电路,操作麻烦,为方便实验操作,可以用三个电压表进行实验,两个电压表分别测量灯泡两端电压,一个电压表测串联总电压.故答案为:(2)断开;(3)先用0﹣15V量程进行判断,若电压低于3V,则选用0﹣3V量程进行测量;(4)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5)使用三个电表进行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以下哪个单位可以用来表示速度的大小?
- A. 米/秒
- B. 千克
- C. 牛顿
- D. 瓦特
2. 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 A. 米/秒
- B. 米/秒²
- C. 千克
- D. 牛顿
3. 下列物体中哪个具有最大的惯性?
- A. 1千克的铁块
- B. 1千克的铝块
- C. 1千克的木块
- D. 1千克的纸块
4.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 A. 速度无需保持恒定
- B. 加速度必须为零
- C. 加速度必须保持恒定
- D. 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第二部分:填空题
1. 在1秒内,一个物体从静止加速到10米/秒,则其加速度为\_\_\_\_\_\_\_。
2.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千克,施加在它上面的力是20牛顿,求该物体的加速度。
3. 当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相等时,它的力等于\_\_\_\_\_\_\_。
4. 抛物线运动是一种\_\_\_\_\_\_\_运动。
第三部分:解答题
1. 请解释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互相作用的。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3. 为什么薄冰上滑行的人容易打滑,而在粗糙的地面上则不容易打滑?
这就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最新2017秋,人教版,标准配套试题)第十三章综合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2.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这个现象说明( A )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C.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3.我国研制的“神舟十一号”实验飞船在返回地面通过大气层的飞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飞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飞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飞船的势能越来越小D.飞船的外表温度会升高4.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玉米粒主要是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C.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D.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5.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6.家用电器中大功率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大功率元件上加装金属散热片。
下表是四种材料的比热容,选作散热片最好的材料是( A )A.铝B.铁C.锌D.铅7.由c=Q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8.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 A )A.比热容较大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9.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第十三章综合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2.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这个现象说明( A )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C.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3.我国研制的“神舟十一号”实验飞船在返回地面通过大气层的飞行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飞船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飞船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飞船的势能越来越小D.飞船的外表温度会升高4.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玉米粒主要是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C.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D.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5.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也一定为零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6.家用电器中大功率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大功率元件上加装金属散热片。
下表是四种材料的比热容,选作散热片最好的材料是( A )7.由c=Qm(t-t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8.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冷却剂,主要是因为水的( A )A.比热容较大B.比热容较小C.密度较大D.密度较小9.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10.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B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1.高压下油可以渗透铁管壁流出来,这说明固体分子间有__间隙__。
将一杯水倒掉后,无论怎么倒,总会有少量的水残留在杯壁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引力__。
一块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斥力__。
12.因地球环境被破坏,全球气候普遍变得恶劣,今年夏天印度某些区域异常狂热,气温高达50 ℃,道路开始熔化,如图所示,太阳暴晒后的路面材料温度急升,材料内能__增大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热传递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改变了材料的内能。
错误!错误!,第13题图)错误!,第14题图)13.目前我国研发一款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环保车。
汽车使用前需要压缩存储气体,这一过程通过__做功__的方式使气体内能增加;开动时,释放的气体推动发动机,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__机械__能;此车紧急刹车时,刹车片和轮胎都变热,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__内__能。
14.建筑及装修工程中经常需要用钻孔机钻孔(如图所示)。
钻孔时钻头发热是由于克服阻力__做功__使钻头的内能增加了。
在钻孔过程中不断地往钻头上注水,可以利用水的比热容较__大__,能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降低钻头的温度避免钻头烧坏。
15.兵兵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比较液体A和液体B的比热容是否相同,他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取相同__质量__的两种液体,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它们__升高__的温度。
他所用的公式是c=__Q吸mΔt__。
16.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 g、初温是24 ℃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74 ℃,则该小球的比热容是__0.46×103__J/(kg·℃)。
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__钢、铁__。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7.__1∶1__,吸收的热量之比为__1∶2__。
18.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将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
计算机上显示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_不变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加热2 min水吸收的热量__等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食用油的比热容为__2.1×103__J/(kg·℃)。
[c水=4.2×103 J/(kg·℃)]19.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
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
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甲__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2.1×103__J/(kg·℃)。
三、简答题(共6分)20.六盘水市近年来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开发了明湖湿地公园,修建人工湖,全力打造美丽凉都。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修建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的主要原因。
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四、实验探究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__质量__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__受热均匀__;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吸收相同的热量__。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__快__(选填“快”或“慢”),这表明__水__吸热本领更强。
22.(苏州中考)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A __(选填“A ”或“B ”)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__。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升高的温度__,得出结论。
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停表(计时工具都可)__。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
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用“水浴法”加热,受热更均匀,不需搅拌__。
(答出一个即可)五、计算题(第23题9分,第24题13分,共22分)23.吃早饭时,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250 g 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 ℃升高到42 ℃,妈妈至少要用60 ℃的热水多少kg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 J/(kg·℃),不计热量损失]解:牛奶吸收的热量Q 吸=c 奶m 奶(t -t 0奶)=2.5×103 J/(kg 〃℃)×0.25 kg ×(42 ℃-12 ℃)=1.875×104 J ,因为不计热量损失,所以Q 放=Q 吸,又因为Q 放=c 水m 水(t 0水-t ),所以妈妈至少要用60 ℃的热水质量m 水= 1.875×104 J 4.2×103 J/(kg·℃)×(60 ℃-42 ℃)≈0.25 kg24.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每隔一分钟分别记录一次水和某种液体的温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请根据测得的数据求出该液体的比热容。
[c水=4.2×10 J/(kg·℃)](2)要使40 g该液体温度升高到30 ℃,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1)相同时间内水和液体吸热相等,即Q水吸=Q液吸,则c水mΔt1=c液mΔt2。
又因为Δt1∶Δt2=1∶2,所以c液=2.1×103 J/(kg〃℃)(2)Δt液=t-t0=30 ℃-15 ℃=15 ℃,则Q液=c液mΔt液=2.1×103 J/(kg·℃)×0.04 kg×15 ℃=1.26×103 J第十四章综合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汽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C.外界对物体做功,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黄沙漫天”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C )A.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3.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如下,其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C )4.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C.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D.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5.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B.汽油机压缩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D.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6.关于热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热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热机效率B.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减少废气带走的大量热量,可以大大提高热机效率C.通过技术改进,热机效率可达100%D.火箭发动机属于热机7.小军同学发现他爸爸有一个燃气打火机,只要用大拇指压一下打火机上的按钮,就会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