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报告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报告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报告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1 图像的特性及图像处理初步

1 实验目的

了解MatLab 软件/语言学,会使用MatLab 的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使学生初步具备使用该软件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利用该软件完成本课程规定的其他实验和作业。

了解图像的基本特性,以及对图像进行简单运算后其性质的变化,学习对图像进行基本处理并评价处理结果。 2 实验要求

学生应当基本掌握MatLab 的操作,掌握MatLab 图像处理工具箱中最常用的函数的用法,会用该软件调入/保存图像数据,会利用该软件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四则运算等,并观察运算的结果加深对于象素和数值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学习MatLab 的基本操作 (2) 调入并显示图像 lena.gif lane = imread('lena.gif'); figure;

imshow(lane);

(3) 在图像 lena.gif 和图像的数据上进行加减乘除一个常数观察计算结果

l1 = imadd(lane,100); figure; imshow(l1);

title('加法')

l2 = imsubtract(lane,50); figure; imshow(l2);

title('减法')

l3 = immultiply(lane,0.6);

原始图

figure imshow(l3)

title('乘法')

l4 = imdivide(lane,2); figure imshow(l4); title('除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加法处理时,图像灰度值增加而变亮,减法时图像灰度值

减小而变暗,由于乘法参数为0.6,相当于减小灰度值;而

(4) 利用 imcrop 函数对图像 lena.gif 的头部进行剪裁,然后显示剪裁的结果

l5 = imcrop(lane,[55,50,180,212]); figure

imshow(l5)

title('剪切')

4 思考题/问答题

(1)简述MatLab软件的特点

1) 高效的数值计算及符号计算功能,能使用户从繁杂的数学运算分析中解脱出来;

2) 具有完备的图形处理功能,实现计算结果和编程的可视化;

3) 友好的用户界面及接近数学表达式的自然化语言,使学者易于学习和掌握;

4) 功能丰富的应用工具箱(如信号处理工具箱、通信工具箱等) ,为用户提供了

大量方便实用的处理工具。

(2)MatLab软件可以支持那些图像文件格式

答:JPEG,BMP,PCX,TIFF,PNG,GIF,HDF,ICO,CUR,XWD,RAS,PBM,PGM,PPM (3)说明函数 imread 的用途格式以及各种格式所得到图像的性质

从图像文件中读取数据,调用格式为A = imread(filename,fmt),其作用是将文件名用字符串filename表示的,扩展名用fmt表示的图像文件中的数据读到矩阵A中。如果filename所指的为灰度级图像,则A为一个二维矩阵;如果filename 所指的为RGB图像,则A为一个m×n×3的三维矩阵。Filename表示的文件名必

须在MATLAB的搜索路径范围内,否则需指出其完整路径。

(4)为什么用I = imread(‘lena.tif’) 命令得到的图像 I 不可以进行算术运

算?

tif文件一般为多帧文件,有点像动画,含有三维信息,而算术运算只针对而且信息的图像。

实验2 图像的增强

1 实验目的

学习常见的图像增强的方法,并实际体会图像增强前后画质的变化,了解几种不同增强方式用于不同图像处理所取得的效果,培养处理实际图像的能力。

2 实验要求

利用MatLab工具箱中关于图像增强的函数,计算本指导书中指定图像的直方图,并对其进行灰度增强处理,自己编制程序实现MatLab工具箱中函数以外的图像增强算法,对于本指导书中指定的图像进行处理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调入并显示图像cells.gif

(2) 计算并显示图像的直方图

(3) 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增强,显示均衡后的图像及其直方图,观察结果并

与原图像进行对比

(4) 使用指数、对数方法对图像进行增强,显示增强后的图像及其直方图,观

察结果并与原图像进行对比

编写的总程序如下:

cells = imread('cells.gif')

figure

subplot(1,2,1)

imshow(cells)

title('原始图像')

subplot(1,2,2)

imhist(cells)

title('原始直方图')

figure %均衡增强

hence = histeq(cells)

subplot(1,2,1)

imshow(hence)

title('均衡后图像')

subplot(1,2,2)

imhist(hence)

title('均衡后直方图')

i = mat2gray(cells)

K = log(255*i+1)/log(256); %对数处理变换

figure;

subplot(121);imshow(K);title('对数变换图像')

subplot(122);imhist(K);title('对数变换后直方图')

l = (exp(log(256)*i)-1)/255; %指数变换

figure;

subplot(121);imshow(l);title('指数变换图像') subplot(122);imhist(l);title('指数变换后直方图')

所得的图像如下:

由图可见,均衡以及指数变换处理后图片灰度分布更均匀,图像也更清晰;而对数变换效果不明显,相当于是实现了反差的效果,将图像整体加亮。

5 思考题

(1)小结一下本实验所用的增强方法

本实验用了各种算术的方法实现了图像的增强,实质上只是改变了点的像

素值,为点运算。

(2)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对数或指数增强技术?

对数变换能扩展低灰度值,压缩高灰度值,使低灰度值图像更清晰;

指数变换能扩展高灰度值,压缩低灰度值,适用于高灰度图像。

实验3 图像的算术运算

1. 实验目的

了解图像的算术运算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体会图像算术运算处理的过程和处理前后图像的变化。

2. 实验要求

掌握基本的图像算术运算及相关的 MatLab 程序

能够针对本实验指导书中提出的问题自行确定适当的算术运算方法进行处理,能够预先估计处理效果,并能对于结果作出正确的讨论。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进一步阅读有关资料并熟悉MatLab的基本操作

(2) 图像算术运算的应用之一

a) 调入并显示 array1.gif 和 array2.gif 二幅的内容为数字阵列的图

像(这二幅图像中所有数字的位置排列都是规则的而且字体和字号完全

相同仅有少量数字不一样)

b) 考虑使用适当的图像算术运算方法找出二幅图像中不同的数字及其所

处的位置

c) 图像array3.gif 与 array2.gif 中的数字完全一样但是数字的位置略

有不同以array3.gif 代替 array2.gif 进行上述处理观察其结果并

与前面的结果进行比较

d) 显示/记录处理结果并做出报告

(3) 图像算术运算的应用之二

a) 调入并显示图像 CARS1.bmp ~ CARS6.bmp 共六幅图像(这些图像为某交

通监视系统获取的一系列图像)

b) 为了完成交通的自动监管需要为图像识别系统提供不带背景的车辆照

片考虑使用适当的图像算术运算方法达到得到这一目的

提示为了得到车辆的图像必须去除图像的背景而图像的背景可以通过多幅图像的平均而近似取得

c) 显示/记录处理结果并做出报告

(4) 图像的算术运算的应用之三

a) 调入并显示noisy400.bmp

b) 注意观察上述图像(请注意这幅图像实际上包括了64幅小图像)并对原

始图像的状况进行评价

c) 图像的噪声是加性噪声考虑使用适当的图像算术运算方法去除噪声

d) 进行处理并显示处理后的结果

4. 实验结果

(1) 程序代码如下

clear

[Im,map] = imread('array1.gif'); % 输入图像array1.gif I1 = ind2gray(Im,map);

[Im,map] = imread('array2.gif'); % 输入图像array2.gif I2 = ind2gray(Im,map);

[Im,map] = imread('array3.gif'); % 输入图像array3.gif I3 = ind2gray(Im,map);

D1=I1-I2+0.5; % 得到I1和I2的差,加上0.5调解背景亮度

D2=I1-I3+0.5; % 得到I1和I3的差,加上0.5调解背景亮度

figure(1)

imshow(D1);

title('图像array1-array2+0.5');

figure(2)

imshow(D2);

title('图像array1-array3+0.5');

得到

图像array1-array2+0.5

图像array1-array3+0.5

由图可看出,array1和array2图像相似度比较高,减法运算时显示出了两图像之间的差别,而array2和array3之间因为字号和字体不一致,减法运算结果显示处像素二者完全不同。

(2)代码如下:

clear

[Im,map] = imread('CARS1.bmp'); % 输入图像CARS1.bmp

C1 = ind2gray(Im,map);

[Im,map] = imread('CARS2.bmp'); %输入图像CARS2.bmp

C2 = ind2gray(Im,map);

[Im,map] = imread('CARS3.bmp'); %输入图像CARS3.bmp

C3 = ind2gray(Im,map);

[Im,map] = imread('CARS4.bmp'); %输入图像CARS4.bmp

C4 = ind2gray(Im,map);

[Im,map] = imread('CARS5.bmp'); %输入图像CARS5.bmp

C5 = ind2gray(Im,map);

[Im,map] = imread('CARS6.bmp'); %输入图像CARS6.bmp

C6 = ind2gray(Im,map);

figure(1)

subplot(2,3,1), imshow(C1);title('í???CARS1.bmp');

subplot(2,3,2), imshow(C2);title('í???CARS2.bmp');

subplot(2,3,3), imshow(C3);title('í???CARS3.bmp');

subplot(2,3,4), imshow(C4);title('í???CARS4.bmp');

subplot(2,3,5), imshow(C5);title('í???CARS5.bmp');

subplot(2,3,6), imshow(C6);title('í???CARS6.bmp');

B=C1/6+C2/6+C3/6+C4/6+C5/6+C6/6; % μt?ó6·ùí???è?μ?±3?°

figure(2)

imshow(B); % ??ê?μt?óè?μ?μ?±3?°í??? title('μt?óè?μ?μ?±3?°í???');

figure(3)

subplot(2,3,1), imshow(C1-B+0.5);title('í???C1-B'); subplot(2,3,2), imshow(C2-B+0.5);title('í???C2-B'); subplot(2,3,3), imshow(C3-B+0.5);title('í???C3-B'); subplot(2,3,4), imshow(C4-B+0.5);title('í???C4-B'); subplot(2,3,5), imshow(C5-B+0.5);title('í???C5-B');

subplot(2,3,6), imshow(C6-B+0.5);title('í???C6-B'); 调入的六张图如下:

叠加后显示的背景为

去除背景后得到的图像

图像

CARS1.bmp

图像

CARS2.bmp

图像CARS3.bmp

图像CARS4.bmp 图像CARS5.bmp 图像CARS6.bmp

CARS1.bmp

图像CARS2.bmp 图像CARS3.bmp 图像CARS4.bmp

图像CARS5.bmp

图像

CARS6.bmp

叠加取得的背景图像

通过图3结果显示,图片背景全部被剔除出,只可见形势的骑车图像。 (3) 代码如下

clear

[Im,map] = imread('noisy400.bmp'); IN = ind2gray(Im,map); figure(1)

imshow(IN); title('图像noisy400');

a=64; b=0;

is=zeros(size(50)); for j=0:7 for i=0:7

in=imcrop(IN,[i*50+1,j*50+1,49,49]); is=is+in/a; figure(2);

imshow(in) title('原始图像') figure(3);

imshow(is) title('叠加图像')

b=b+1; if b>=a,break ,end end

图像

C1-B 图像

C2-B 图像C3-B

图像C4-B 图像C5-B 图像C6-B

C1-B 图像C2-B 图像C3-B

图像C4-B 图像C5-B 图像C6-B

if b>=a,break ,end end

调用的原始图像为:

经过剪切拼合后得到:

叠加后有效地显示出了原始图像。

5. 思考题/问答题

(1) 若实验内容应用之一的图像数字阵列中数字的位置、字体、字号不完全相

同是否可以使用本实验中的方法进行处理? 不可以, 无法准确地用减法得到想要的图像差别。

(2) 实验内容应用之二的图像背景剔除的效果如何?为什么?如何改进? 效果不是很理想,图像整体偏暗,可用对数变换来增强。

(3) 实验内容应用之三中对图像 noisy400.bmp 进行处理时,参与叠加的图像

数量与叠加结果有什么关系?大约多少幅图像叠加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

图像

noisy400

叠加图像

数量越多,叠加后的图像余额清晰;大约20幅图可以显示暗但比较清晰的数字。实验4 图像的变换

1 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MatLab软件/语言,学会自己编制MatLab函数。学会使用MatLab软件的工具函数对图像进行FFT、DCT变换以及这些变换的反变换。了解图像内容(空间域)与频谱(频率域)的对应关系,并学会对此进行评价。进行频率成分缺省条件下的反变换,体会频率成分与重建图像质量的关系。

2 实验要求

学生应当编制自己的MatLab函数,完成规定图像的变换和反变换。能正确评价图像内容(空间域)与频谱(频率域)的对应关系。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利用MatLab工具箱中的函数编制FFT频谱显示的函数

(2) a. 调入显示图像blood.gif

b. 对这幅图像做FFT并利用自编的函数显示其频谱

(3) a. 调入显示图像lena.gif

b. 对图像做FFT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 并显示其频谱

c. 选用不同的频谱分量利用离散余弦反变换(IDCT)对图像进行重建

d. 观察重建结果,并判断基本保持图像质量所需要的最少频谱分量,从

结果中体会图像有损压缩及可变压缩率的思想和技术。

4 实验结果

(1)编写FFT显示函数

function fftdis(I)

RR=real(I);

II=imag(I);

A=sqrt(RR.^2+II.^2);

A=(A-min(min(A)))/(max(max(A))-min(min(A)))*255; % 归一化

imshow(A);

(2)显示blood.tif的频谱图像

clear

[Im,map] = imread('blood.gif');

I = ind2gray(Im,map);

figure(1)

imshow(I);

title('原始图像');

J=fft2(I); figure(2) fftdis(J);

title('FFT 频谱图像');

K=fftshift(J); figure(3) fftdis(K);

title('移位后的FFT 幅度谱');

figure(4) B=ifft2(J); imshow(B); title('重建图像'); 得到的图像如下:

原始图

FFT 幅度谱

傅里叶逆变换后得到的图像几乎不失真, (3) 调入lena.tif 余弦变换以及反变换 clear

[Im,map] = imread('lena.gif'); I = ind2gray(Im,map);

figure(1) imshow(I); title('原始图像');

J=dct2(I); figure(2)

imshow(log(abs(J)),[]); title('DIT 谱(对数)');

B=idct2(J); figure(3)

imshow(uint8(B)); title('全系数重建图像');

t1=0.02; t2=0.1;

J1=J; J2=J;

J1(abs(J1)

B1=idct2(J1);

移位后的FFT 幅度

谱重建图像

figure(4)

imshow(uint8(B1)); title('部分系数重建图像1');

B2=idct2(J2); figure(5)

imshow(uint8(B2)); title('部分系数重建图像2');

得到的图像结果如下,其中部分系数重建中频率分量分别为0.02,0.1:

原始图

DCT 谱(对数)

全系数重建非常好的回复了原始图像,验证了余弦变换的可行性。

可见逆余弦变换后德奥的图像仍然能很好的回复原始图像,而且部分系数t =2时恢复发图像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将小于20的频率分量舍去时重建后返现图像变模糊了。

5 思考题/问答题

(1) 为什么要将频谱的中心移动到画面的中心?如果不做这样的移动会有如何

结果?

fftshift 只是将fft2的结果移了下位,fft2的左下部分和右上部分对调,左上部分和右下部分对调,结果fft2的零频移到fft2得到矩阵的中心,这时可以看到中心一个亮点,要不然零频就分布在矩阵的四个角,中间一片黑

(2) 用离散余弦反变换(IDCT)对图像进行重建时,当使用的频率成分减少时图

像中的那些性质受到影响?为什么?

图像的分辨率会收到影响,如上图汇中t=20时所示,图像明显变得模糊,因为丢失掉的频率成分重建后相当于丢失部分像素点。

全系数重建图

部分系数重建图像

t = 20

部分系数重建图像t = 2

实验5 图像的滤波

1 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MatLab 软件/语言,学会使用MatLab 对图像作滤波处理。使学生有机会掌握滤波算法,体会滤波效果,了解几种不同滤波方式的使用和使用的场合。 2 实验要求

学生应当了解理想滤波器的滤波效果;完成对于给定图像加入噪声;设计指定的滤波模板;比较空间滤波器和2-D 卷积算法的区别;使用移动平均滤波器中值滤波器;对不同强度的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进行滤波处理;能够正确地评价处理的结果;能够从理论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理想低通和高通滤波器

a) 调入并显示 blood.gif 图像

b) 利用本实验指导书所附带的 idllowpass.m 函数,对上述图像进行处理

并观察不同滤波半径 (0.0~1.0) 条件下低通滤波图像的变化

c) 利用高通滤波器与低通滤波器的关系自行通过原始图像和滤波后的低

通图像计算得到理想高通滤波器的处理结果

d) 观察不同滤波半径 (0.0~1.0) 条件下高通滤波图像的变化 (2) 预定义空间滤波器

a) 调入并显示图像 shuttle.gif

b) 利用预定义函数 fspecial 命令产生移动平均(average) 滤波器和自行定义的高通滤波器(注意与标准HPF 的不同之处)

以及浮雕滤波器

对图像进行处理并观察处理结果 c) 对浮雕滤波器的输出进行反转处理使之便于观察 d) 修改移动平均滤波器的平均范围观察不同平均范

围下移动平均滤波的结果

(3) 空间滤波和2-D 卷积的比较

a) 调入并显示图像 shuttle.gif

b) 利用预定义函数 fspecial 命令产生高通滤波器

c) 分别用空间滤波函数 filter2 和2-D 卷积函数 conv2 对图像进行处理

并观察处理结果

d) 对调 filter2 和2-D 卷积函数 conv2 的参数中模板和图像的位置然后

对图像进行处理并观察滤波的结果

e) 在 filter2 和2-D 卷积函数 conv2 的

参数中选用 ’full ’ 参数或者不选用该参数对图像进行处理并观察处理结果

(4) 用空间滤波器进行降噪处理

a) 调入并显示图像 sat.gif

b) 利用 imnoise 命令在图像 sat.gif 上加入高斯(gaussian) 噪声和椒

盐噪声(salt & pepper)

c) 分别用移动平滑滤波器以及中值滤波器对加入噪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

观察不同噪声水平下上述滤波器处理的结果

4 实验结果

(1)读入图像并调用滤波函数

i = imread('blood.gif'); idllowpass(i,0.3)

原始图像 FFT 的对数幅度谱

由图可知,滤波后图像的FFT 对数谱范围基本与滤波器频谱一致,滤波范围外全部置零,得到很好的滤波效果,而且随着滤波半径的增大,得到的图像显示范围越大。

(2)预定空间滤波器

i = imread('shuttle.gif'); figure(1); imshow(i);

Hhp = [-1 -1 -1;-1 9 -1;-1 -1 -1];

Heb = [-1 0 0;0 0 0;0 0 -1]; %浮雕滤波器模板 J = filter2(Hhp,i); %自定义高通滤波 figure(2); imshow(J);

title('高通滤波') J1 = filter2(Heb,i);

频率域滤波器

cutoff=0.1

滤波后的原始图像 FFT 的对数幅度谱

cutoff=0.1

频率域滤波器

cutoff=0.3

滤波后图像的FFT 的对数幅度谱 cutoff=0.3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 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复习 一、选择题、填空题 1、踝关节侧位中心线经内踝上( 1 )cm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2、头颅侧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外耳孔上 3、副鼻窦瓦氏位摄影体位要求听眦线与暗盒成多少度角:37度 4、乳突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45度)度角,经被检侧乳突射入暗盒中心 5、膈上肋骨正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呼气屏气) 6、肺后前位曝光时呼吸方式为(深吸气后屏气) 7、腹部摄影摄影球管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1米) 8、最常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是:(硫酸钡) 9、常用于灌肠检查的对比剂是(医用硫酸钡) 10、用于脑血管造影的最佳对比剂(碘苯六醇) 11、膝关节髁间凹后前位片,髁间凹呈:(切线位投影) 12、膈下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深吸深呼后屏气) 1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曝光前须先:(口服硫酸钡) 14、颅骨凹陷骨折,应选择哪一摄影位置:(切线位)

16、颈椎侧位像,显示的部位:(下颌骨、上下关节突、寰枢椎)而不显示的部位:椎间孔狭窄 17、CT机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5%) 18、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正确地摄影体位是:(腰椎双斜位) 19、视神经孔后前轴位摄影,矢状面与台面呈(53度) 20、观察颈椎椎间孔病变,正确的摄影体位是(过屈位) 21、CT值定标为0的组织是:(水) 22、目前,对胃肠道疾病检查最佳的方法是(内镜) 23、肠穿孔、胸腔积液、肠梗阻、骨盆骨折四种病变,哪个不适合于立位摄影(骨盆骨折) 24、透视和摄影都要利用的X线特性是(穿透性) 25、心脏左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60度) 26、变动管电压法计算管电压的公式为(V=2d+c) 27、腰椎正位中心线经以下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脐孔上3cm ) 28、胸部后前位的摄影距离:米 29、CT增强中最常用的对比剂有:离子型有机碘水和非离子型有机碘水 30、手后前斜位的中心线经下面哪个部位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 第三掌指关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讲解学习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1.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两端有高电压、阳极靶面。 2.X线图像的特点:A.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图像清晰,空间分辨力高 B.X线检查的特点: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 3.X线的主要用途:○1骨关节疾病的诊断○2胸部疾病的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3胃肠道疾病的诊断○4泌尿系统的疾病○5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 4.X线的特性:穿透作用、感光作用、荧光效应、电离作用。 5.软X线定义:管电压在40kV以下时所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为~。 6.CR:(计算机X线摄影)是以X线成像板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再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7.DR:(数字X线摄影)是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8.X线检查技术应用的限度:○1X线照片是2D影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重叠的结构不容易辨别,易漏诊。○2X线的密度分辨力有限,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容易分辨。○3造影检查时,少数患者对对比剂有不良反应,有绝对禁忌症。○4X线有辐射作用,对于剂量过大,或检查频率过多、检查时间长的项目受到严格的控制。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1.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 2.X线照片影像质量受X线管焦点、X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系统、被照体及图像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照片的密度: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4.X线照片的特性曲线的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

医学影像学 自测题 答案

§6.2 医学影像学一、X线成像 (一)透视【原理】 X线通过人体后,在荧光屏上形成明暗不同的荧光影像,称为透视,亦称荧光透视。荧光屏上的亮度较弱,故透视需在暗室中进行。如应用影像增强器,可显著地提高图像的亮度,故能在亮室内从电视屏上进行透视检查。【优缺点】透视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任意转动病人进行多轴透视,并可观察器官的活动功能;而且费用低廉,可立即得到检查结果。其缺点是影像的对比度差,对细小病变和厚实部位例如颅骨、脊椎等的观察困难,且不能留下客观性记录。【适应范围】 1.胸部的自然对比好,胸部透视应用最广泛。2.腹部透视适用于急腹症,较大的结石或钙化、金属异物、避孕环以及胃肠造影透视等。 3.骨折整复和异物摘取。 4.各种插管和介人性治疗操作。【注意事项】 1.掌握透视的适应证和限度,做到目的性明确,有的放矢。2,提供有关的病史资料,特别是以往X线检查情况,供诊断时参考。3.早孕妇女、婴幼儿应尽量避免盆腔和性腺区透视。(二)摄影【原理】普通X线摄影又称平片检查,即X线透过人体后,投影于胶片上,产生潜影,经过显影、定影及冲洗手续后,在胶片上产生不同灰度的黑白影像。【优缺点】照片的优点是对比度好,成像清晰,细微病灶或厚实部位显影清楚,并留有客观记录,供复查对比和会诊讨论用。缺点是操作较复杂,不便于观察器官的活动功能。【适应范围】应用广泛,包括四肢、脊椎、

骨盆、颅骨、胸部和腹部等。腹部照片因缺乏自然对比,限于急腹症及结石、钙化等观察。【注意事项】 1.认真填写照片申请单,包括简要病史、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等,供投照和 X线诊断时参考。复查照片应提供老照片号码或照片,以利对比。急诊照片标准掌握要适度。2.危重病人应作适当处理,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摄片检查3.作好必要的照片前准备如镇静、清洁灌肠等。 (三)造影检查【原理】 造影检查系人为地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造成人工的对比影像。对比检查可使平片或体层摄影不能显示的组织和器官对比显影,因而扩大了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对比剂可分为两大类:高密度或阳性对比剂和低密度或阴性对比剂。阳性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钡剂用于胃肠道检查,钡胶浆用于支气管造影。碘剂的种类繁多:①无机碘剂如碘化钠溶液可用于逆行尿路造影、“T”管胆管造影、膀胱和尿道造影等。②有机碘制剂口服或血管内注射后,可使分泌脏器管道显影。也可采取直接穿刺或导管法将对比剂引入脏器内及其周围。非离子型对比剂如碘海醇(欧乃派克)、优维显等,其神经毒性很低,可用于神经系统的造影检查。③碘油类有碘化油用于支气管、瘘道、子宫和输卵管造影,碘苯脂适用于脑室和椎管造影。阴性对比剂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可用于脑室、关节囊、胸腹腔等造影。使用时应防止气体栓塞。【优缺点】造影检查可使许多自然对比缺乏、平片上不能显影的组织器官显影,

医学影像技术技士试题库完整

基础知识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试题1]组成肌腱的主要组织是 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网状组织 D、脂肪组织 E、肌组织 [答案](B) 答对率66.67% [试题2]下列关于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B、骨质分骨密质、骨松质两种 C、骨膜对骨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 D、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成人骨干骨髓腔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答案](E) 答对率80.63% [试题3]下列位于颅后窝的结构是 A、筛孔 B、圆孔 C、卵圆孔 D、棘孔 E、舌下神经孔 [答案](E) 答对率49.55% [试题4]动眼神经出颅的部位是 A、圆孔 B、卵圆孔 C、棘孔 D、眶上裂 E、视神经管 [答案](D) 答对率64.86% [试题5]变移上皮分布于 A、血管的表面 B、胆囊的表面 C、气管表面 D、膀胱的表面 E、胃的表面 [答案](D) 答对率64.71% [试题6]颈椎最主要的特征是 A、椎体较小 B、棘突分叉 C、有横突孔 D、关节突不明显 E、椎孔较小 [答案](C) 答对率49.17% [试题7]胸骨角平对于第几肋前端 A、第一肋 B、第二肋 C、第三肋 D、第四肋 E、第五肋 [答案](B) 答对率70.42% [试题8]与肱骨小头相关节的是 A、尺骨头 B、滑车切迹 C、鹰嘴 D、冠突 E、桡骨头 [答案](E) 答对率35.89% [试题9]关于胫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小腿外侧 B、胫骨体呈圆柱形 C、上端膨大形成、外侧髁 D、两髁之间形成髁间凹 E、下端膨大外侧面形成外踝 [答案](C) 答对率53.75% [试题10]一块椎骨的椎体和椎弓围成 A、骶管裂孔 B、椎管 C、骶管 D、椎孔 E、椎间孔 [答案](D) 答对率49.62% [试题11]食管的第二狭窄位于 A、起始处 B、穿膈处 C、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D、与右主支气管交叉处 E、与胃相接处 [答案](C) 答对率87.84% [试题12]十二指肠乳头位于十二指肠的 A、上部 B、降部 C、水平部 D、升部 E、十二指肠球部 [答案](B) 答对率58.33%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试题库完整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卷Ⅰ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下颌角:胸骨体中点 2.直线部:直线 3.瓦氏位:柯氏位 4.尺偏位:侧位 5.医用硫酸钡:碘化油 6.侧位:轴 7.薄层:定位 8.横断(轴):冠 9.磁体:重叠 10.低:高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A 2.C 3.C 4.C 5.B 6.A 7.C 8.C 9.D 10.A 11.D 12.B 13.D 14.B 15.D 16.D 17.D 18.D 19.C 20.A 21.C 22.B 23.B 24.D 25.B 26.A 27.D 28.B 29.D 30.B 三、简释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造影检查:用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导入体,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称为造影检查。2.右前斜位:又称第一斜位,被检者身体的右前部靠近暗盒,根据检查目的,确定人体矢状面与服法暗盒的角度,X线自左后经右前射入胶处。 3.两快一长增强扫描:是动态增强扫描的一种特殊形式,两快是指注

射对比剂速度快,和起始扫描的时间快,一长是指扫描持续的时间要足够长。一般持续11~15min。用于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肝胆管细胞型肝癌以及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螺距:螺旋扫描时,床速与扫描层厚的比值。 5.声像图:超声波通过各种类型的超声诊断仪,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在人体传播的超声波遇到不同组织或器官的分界面时,将发生反射求散射,形成回声,这些携带信息的回声信号经过接收,放大和处理后,以不同的形式将图像显示于荧光屏上,这些图像称为声像图。 6.X线照片对比度:X线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差称之为照片对比度,又叫光学对比度。 7.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 四、判断题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眶上缘→眶下缘 2.(×)呼气位→吸气后屏气第4胸椎→第5胸椎 3.(×)直接→通过生理排泄功能 4.(×)层距→层厚 5.(×)平扫+增强扫描→平扫 6.(×)斜位→侧位 7.(×)肚脐→脐上3cm 8.(×)2:5→1:4 9.(×)但降底→提高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一、名词解释 1、韧致辐射: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 2、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 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 4、切线方向: 5、反转时间: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6、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和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 8、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 9、脉冲序列: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 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1、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2、容积扫描: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 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 14、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15、靶扫描: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 16、激励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 17、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IR系统感应多少的记录,并由此决定影像效果。 18、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19、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CT扫描。 20、CT值:人体被检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差值。 二、填空题 1、产生X线应具备的条件:电子源、靶面、高速电子流。 2、按检测信号类型分类目前MRI系统使用的成像信号有:自由衰减信号(FID)、自旋回波信号(SE)和梯度回波信号(GRE)。P215 3、散射线的排除方法有消除: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4、碘过敏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法、口含试验(舌下试验)、眼结膜法和皮内试验方法等。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试题A卷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20分) 1. 解剖学姿势: 2. MR 水成像: 3. 造影检查: 4. 增强扫描: 5. 伪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医学影像技术包括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为40时,其CT 值范围为 _________ 。 8. 按显示回声方式, _________ 将超声仪器分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等。 三、单选题(每小题 2分,共30分) 1、在下列栓塞物中那一种是可吸收的栓塞物( ) A.明胶海绵 B.无水乙醇 C.螺圈 D.可 分离球囊 2、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最好发部位为( ) 3、下列描述符合颅内动脉瘤的是( ) A.基底节区 B. 丘脑 C.颞叶 D. 脑桥 A ) A .好发于脑底动脉环 B. 无血栓性动脉瘤CT 平扫为低密度 C. 与海绵状血管瘤同属血管畸形 D. 不是蛛网膜下出血常见原因

4、肾脏平片,肾轮廓能显示的原因是() A、密度比周围高 B、密度比周围组织低 C、肾周围包有脂肪垫D肾脏内有尿液 5、在肝脏的影像检查中,下列哪一方法为首选

A . MRI B . DSA C . ECT D . CT 6、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常用的对比剂是() A空气 B 钡剂 C碘化油 D 泛影葡胺 E盐水 7、右前斜位时, X线从患者的()侧摄入体 内。 A右前 B右后 C左前 D左后 E右侧 8、以下哪项是CT的后处理技术() A增强扫描 B 造影检查 C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多曲面重组 E窗宽窗位 9、结肠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有() A碘过敏实验 B 清洁灌肠 C镇静安定D 肌注654-2 E无需准备 10、腰椎侧位摄影时,X线经()射入。 A髂嵴向上6厘米处 B 髂嵴向上3厘米处 C脐孔向上6厘米处 D 脐孔向上3厘米处 E脐孔 11、不属于股骨检查体位的是() A股骨正位 B 股骨侧位 C股骨轴位 D 股股颈前后位 E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 12、有关乳腺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加压 B 、使用单乳剂胶片 C使用高速增感屏 D 、常规摄取轴位和侧斜位 E、依发育期确定曝光条件 13、外伤性颅底骨折,禁止使用的摄影体位是( ) A、颅底侧位 B 、颅底颌顶位 C头颅汤氏位 D 、头颅半轴位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3-21T13:23:33.2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作者:于昊扬 [导读] 医学影像学为放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其采用超声波、X光等,将人体组织通过影像使得模式表现出来,使得医生可以对患者身体开展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在医疗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于昊扬 (荣成市第六中学年级:高三二班;山东荣成264300) 【摘要】医学影像学为放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其采用超声波、X光等,将人体组织通过影像使得模式表现出来,使得医生可以对患者身体开展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在医疗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为此探析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影响与作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医学影响;临床医学;医疗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271-01 引言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很多新技术开始应用到医疗领域,很多基本得到有效的诊断,保证了人们的健康。临床医学为医疗领域的关键组成,影响学的出现、应用与深入发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1.医学影像对临床医学的宏观作用 1.1改变信息的呈现模式 医学影响如今可以显示的医学信息已经从传统的二维模式转变为数字化显示模式,可以开展各种图像的重建、重组以及数字化变换等;显示的复杂程度逐渐提升,可以通过3D技术、曲面重组以及密度投影、面积再现等。除了形态学信息之外还可以做功性信息以及代写性信息的实施显示。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融合显示,可以将形态学、功能性以及代谢性融合显示。 如今的影像学信息就是将大体解剖学的形态学信息乃至大体解剖学信息等直观的展示给临床医生,使得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式解读常规二维模式信息与横断面的信息,进而可以开展细致而丰富的开展医疗诊断。 1.2形态学信息改变时相 信息显示内部的时间分辨能力的提升已经从实时重建逐渐的发展成为动态显示,多个时期重叠显示,进而在时间的概念上扩大了采集信息的质量。比如对于肝脏的多层动态扫描可以准确的判断各个时期动态图片,进而可以捕捉到不同时期的病变与具体情况。同时采用扩散成像等独特的应用外,还可以具有显示时相方面的功能,比如可以较为显著的提升脑病变的显示时间,进而大幅度的提升抢救的效率。 1.3信息显示模式多样化 试着目前逐渐深入引用的扩散成像后,对于神经内外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脑功能成像已经成为可能,在临床中已有深入的应用,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等,通过灌注成像可以提供相关器官具有的循环可以直观的了解其内部具有的信息;分子影像学以及基因影像学的出现,使得医学影响技术几乎进入到了新的医学领域之中。这些还仅仅是信息显示模块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新的信息模式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诊断信息,进而可以直接的判断病情的情况。 1.4对于医学理论的影响 医学影像学的深入发展与新的信息呈现模式出现,对临床医学乃至于整个医学的影响十分深远。譬如在皮层影响研究总中,已经发现了传统的生理学与解剖学所部了解甚至理解错误的神经反射路径。脑与心血管的成像可以直接的了解缺血的脑或心肌的存活情况,进而需要彻底的改变传统治疗模式;接入放射等多种技术的联合开发使得教科书内部多种诊断技术与治疗技术得到更新。总体来说,介入放射学的开展为目前外科手术内部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2.具体影响分析 2.1疾病的普查 伴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其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疾病的普查上,欧美等医疗机构已经将肺部的CT普查纳入到医保范围,同时在骨科的检查中,这两种技术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对于自身的疾病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 2.2腹部检查 首先对于肝脏的检测,可以提供肝脏的血供应情况,通过二维、三维的信息显示,明确的得到病变部位,这是所有医生手术前必要的资料。其次为中空器官,比如胃、直肠等通过透明化技术了解详细情况,了解内外病变特征,同时还可以综合应用几种成像的模式,以求做到信息的互补。最后为妇科与盆腔的病变检查,在提升采集速度的基础上可以克服胎儿运动的影响。 2.3中枢神经系统检查 传统的CT检测对于缺血性诊断的时间盲区比较长,通过扩散成像技术使得病患的诊断时间缩短为2小时,缺血性中枢被认为是介入性治疗方法可以提早或者是及时的开展介入治疗,为其提供有效的方案。对于脑肿瘤的形态学改变研究已经很多,扩散成像技术可以对其开展更为精确地诊断,改变相关参数之后可以明确肿瘤血管具有的基本类型、血液循环的结构以及动力学等,进而提示出病变具有的基本特征,还可以通过延迟拍照技术等,分析不同时期具有的影像资料,进而推断得到病变的实际情况。 2.4计算机辅助检测技术 计算机辅助检测最早出现在美国,应用到乳腺癌以及乳癌的诊断中,随着其在肺癌普查之中的应用,为其应用打开新的领域。同时在结肠癌、冠心病等多领域的诊断之中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随着计算机辅助检测的应用,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作的强度。 计算机辅助检测实际上为从累积的资料作为依据,对于输入病例开展细致的研究,最后得出智能化的检测结果,构成综合诊断与专家分析系统,使得每个病例都得到标准化的检测。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结论仅仅为提示性的,经过医师的确认之后可以很好的补充临床的实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及答案(C T试题)CT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CT的发明者是( ) A. Cormack B. Ambrose C. Hounsfield D. Ledley E.Roentgen 2 第一台CT扫描机研制成功的时间是( ) A.1971年9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4月 D.1974年11月 E. 1979年8月 3 CT扫描使影像诊断的范围大大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病人接受X线量少 B.密度分辨率高 C.空间分辨率高 D.显示的范围大 E.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图像( 4 CT扫描的优点不包括( ) A.真正的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率高 C.可作定量分析 D.极限分辨率高 E.图像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5 关于CT机的工作原理,错误的叙述是( ) A.利用窄束X线穿透被检部位

B.X线穿透被检部位时,其强度呈负指数关系衰减 C.透过被检体的X线被探测器接收直接成像 D.A/D转换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E.计算机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重建图像 6 CT设备硬件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 A.扫描机架系统 B.扫描检查床 C.X线及数据收集系统 D.计算机及阵列处理机 E.自动洗片机 7 扫描时,探测器不动,只有球管旋转的CT机属于( ) A.第一代CT机 B.第二代CT机 C.第三代CT机( D.第四代CT机 E.第五代CT机 8 关于CT机的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正确的叙述是( ) A.重建的矩阵越大,所需的重建时间越短 B.CT机扫描机架孔径越小越好 C.硬磁盘容量大小决定着对图像数据的存储量 D.探测器的数目越多,扫描时间越长 E.X线球管的热容量越小越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 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 线质(kV )、X 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 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X 线质(kV ):高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X 线量:一般认为mAs 对X 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 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 )、管电压(kV )、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mAs 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 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 线曝光量成比例。D 与kVn 成正比,同时kV 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摄影距离 X 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 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 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 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 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 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 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试述X 线透视与普通摄影检查主要优缺点答:X 线透视的优点:①可以同时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立即得到检查结果;②在检查中还可以转动被检查者,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变化;③若需要记录病变影像时,可以在透视下选择最佳角度进行点片摄影,供复查对照或作为教学、科研资料保存;④使用影像增强器可将荧光影像亮度输出增强几千倍,可以在明室下透视,影像分辨力较荧光屏有很大提高,可观察细小结构和厚度较大的部位,适于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等工作的开展,所用管电压较高,管电流较小,利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的防护。缺点:影像细节显示不过清晰,若用荧光屏透视不能留下永久记录。 普通摄影:优点①照片影像的空间分辨力较高,影像清晰;②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病变比荧光屏透视容易显示;③照片可作为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对比和会诊;④接受的X 线剂量较少,利于防护。缺点:①照片是二维影像,前后方向的组织结构互相重叠,必要时需作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摄影或斜位摄影;②照片仅是瞬间影像,不能实时动态观察器官的运动功能情况。 试述数字化X 线检查主要优点及其类型、原理答:类型:DR 、CR 、DSA 。 CR 的原理:以X 线成像板(IP )作为载体记录X 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优点:①输出数字影像,有图像后处理功能,输出的影像不像屏-片系统影像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加工的;②作为影像信号探测器的IP 与影像显示和存储功能不像屏-片系统是一体的,而是分离的,其影像可透过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实现远程会诊;③数字化存储图像比照片法存储图像优越。 DR 的原理:将X 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 )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优点:①影像清晰度优于CR ;②噪声远比CR 少,且安装了除噪设备;③检查速度快于CR ,摄片间隔时间仅5s ;④FPD 的量子检测效率达60%以上,可减少曝光量;⑤图像后处理功能改善了影像细节的显示;⑥可根据观察者视觉特性来处理影像。 DSA 的原理:将造影前的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透过影像增强器增强,经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经模/数转换数字化,两者相减获得数字减影影像数据,最后经数/模转换成减影影像。优点:影像中减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果,即便是浓度较低的对比剂充盈的血管在减影影像中也具有较强的对比度。 14X 线造影检查:将能吸收X 线的物质人工引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15.软X 线:40kV 以下管电压产生的X 线,因其能力低,波长较长,穿透物质的能力较弱,称软X 线。 16. X 线扫描噪声:是因为透过人体到达探测器的X 线光子数量不足,使光子在矩阵内各像素上的分布不均匀所致。 17伪影:是指在扫描过程中由于设备或病人的原因而产生的一些与被扫描的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这些异常影像降低了图像质量,甚至影响病变的分析诊断。 18密度: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19.影像灰度:若所获得的被检体影像不打印成X 线照片,而是直接在影像显示器上显示,则显示器上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称为影像灰度。 20增感屏的增感率:指在照片上产生密度为1.0时,无屏和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21.胶片的γ值:也称对比度系数,是指胶片特性曲线直线部分的斜率。 22. H-D 曲线的平均斜率:是指连接胶片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Dmin +0.25和Dmin+2.0)的连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23. X 线对比度:X 线透过人体后,部分被吸收和散射,高吸收区域透过的X 线与低吸收区域透过的X 线形成强度分布的差别,这种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X 线强度的差异成为X 线对比度。 24.照片对比度:指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之差。 25. 右前斜位:X 线方向由左后方射向右前方。 左前斜位:X 线方向由右后方射向左前方。 26.骨骼X 线摄影时应注意:①根据需要病人取立位、坐位或卧位,应尽量使病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②被检查部位必须放于暗盒中心,四肢、脊椎摄影时,长轴应与胶片长轴平行;③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④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或一张胶片包括两侧结构;⑤一般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⑥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要特殊角度外,均须与暗盒垂直。 27.中心线体表位置:踝关节: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 处;膝关节:正位对髌骨下缘,侧位对胫骨上端;髋关节:同侧髂前上棘征与耻骨上缘连线的中点向下作垂线5cm 处。 28.颈椎正位:仰卧位,上颌门齿咬合面和乳突尖部连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向头侧倾斜7°-10°,对准甲状软骨下方。颈椎侧位:立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头部向后仰,中心线对准第四颈椎。颈椎张口位:仰卧位,头向后仰,尽量张口,中心线对准上下门齿中点。此位置能从口腔中显示寰椎、枢椎和寰枢关节及齿状突影像。 29.头颅后前位:病人俯卧位,头部正中面和眶耳线与暗盒垂直,中心线对枕外隆凸下方3cm 投照。侧位:病人俯卧位,头部侧转,矢状面平行台面,瞳间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cm 处。 30.腰椎前后位: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脐孔上方2cm 处,通过第三腰椎。 31.心脏正位与胸部正位摄片的区别:①平静呼吸下曝光,②要远距离(2m )和短时间摄影,③心脏摄片中心线较低,要对准第6胸椎。 32.心脏斜位:右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0~550,右前胸壁紧靠暗盒,同时服钡。左前斜位:从后前位向右旋转550~650,左前胸壁紧靠暗盒。 33软X 线摄影设备:钼靶、铑靶X 线机。乳腺检查多用侧斜位(MLO )、轴位(CC ) 34.何为离子型及非离子型对比剂,并列出药名。 答:化学结构上它们都是三碘苯环的衍生物。离子型对比剂进入体内,离解为正、负离子,并分别以原形排出体外。代表药:低渗以碘克酸,高渗以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对比剂在体内不离解,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代表药:单体以碘苯六醇(欧乃派克)、碘普罗胺(优维显)。双聚体以碘曲仑(伊索显) 124.碘过敏试验方法:①口服试验。②眼结膜试验。③口含试验。④皮内试验。⑤静脉注射试验:最有效的方法,使用30%碘制剂1ml ,行缓慢静脉注射。15min 后产生恶心、呕吐、胸闷、咳嗽、喷嚏、气急、荨麻疹、甚至休克等,为阳性反应。 125.普通胃、十二指肠造影的检查要点:①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②钡剂通过食道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③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④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⑤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126. IVP 检查的步骤:①病人仰卧于检查床正中,摄腹部平片。②置两个椭圆形压迫器于脐两旁,相当于输尿管经过处,压迫两侧输尿管通路,或骨盆抬高10°~15°。③经肘前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20ml ,1min 内注完。④注射完毕后5~7min 摄第一片,即刻冲洗胶片,以观察摄影位置、条件以及肾盂、肾盏显影情况。15min 摄第二片,30min 摄第三片。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时,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⑤如双侧肾盂、肾盏显影满意,去除腹压带则输尿管和膀胱充盈,摄全尿路片。

医学影像技术试题

2010年下半年医学影像技术试题一、填空 1.下列医学技术中不属于医学影像技术范畴的是:C A.超声技术B.核医学技术C.分子诊断技术D.CT技术 2.下列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对人体无放射性损伤的是:C A.放射技术 B.CT技术 C.MRI技术 D.放射治疗技术 3.下列不是常规X线透视检查范围的是:D A.胸部透视B.腹部透视C.四肢透视D.头部透视 4.与X线图像比较,CT图像在哪一方面明明占优:A A.密度分辨力B.空间分辨力C.成像速度快D.检查价格较低 5.下列哪项不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常用技术:D A.TOF法 B.PC法 C.黑血技术 D.MRCP技术 6.下列哪种体位不是超声检查常用体位:D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站立位 7.下列哪种设备不是放疗常用设备:A A.钼靶机 B.深部X线机 C.直线加速器 D.钴-60机 8.下列哪种设备不能作为介入技术设备使用:D A.超声设备 B. CT机 C.血管机 D.心电图机 9.下列哪项技术在现代分子影像学中占主导地位:A A.核医学技术 B.电生理技术 C.放射技术 D.分子诊断技术 10.下列哪种造影剂不是高密度造影剂:

A.硫酸钡粉末 B.泛影葡胺 C.碘海醇 D.氧气 二、名词解释 1.造影检查:人体组织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只依靠它们本身的密度与厚度差异不能在普通 检查中显影,需要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即造影检查。P136 2.CT平扫:CT平扫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P139 3.MR水成像:指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P142 4.放射治疗学:是主要研究放射线单独或者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肿瘤的临床学科。P146 5.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 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P148 三、简答题 1.简述DR的操作流程?P135 答:1.用户登录2.病理录入与选择3.核对患者资料4.摆位及对准中心线5.曝光 6.接受或拒绝 7.图像后处理 8.打印胶片 9.影像发送 2.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优点:P142 答:1.为无创性技术,无需插管,也无操作的技术等问题 2.安全,不用对比剂,无对比剂反映问题, 3.获得多层面,多方位图像。

医学影像学面试常见考题

胸肺部 1、胸部影像学检查常采用哪些方法? 一、胸部透视二、拍片(正、侧位)三、高仟伏拍片四、体层摄影 五、支气管造影六、CT七、MRI 2、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有哪些? 一、渗出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均匀的片状阴影,范围可从小叶到大叶,当病变累及大叶时,其形态与肺叶一致,边缘锐利,并可见支气管气象 二、纤维性病变:表现为密度较高,边界清楚,走行僵直,形态不规则的条索状影 三、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局限性结节状或花瓣状,密度较高边缘较清,一般无融合趋势 四、钙化性病变:表现为边缘锐利,密度极高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斑点状或斑块状影 五、空洞性病变:1、虫蚀样空洞: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中有多发性小透光区。形态不规则,呈虫蚀状。2、薄壁空洞:空洞壁厚<3mm,边界清楚,内壁光滑的圆形透光区。3、厚壁空洞:壁厚>3mm,空洞呈圆形或不规则,周边有或无实变区,内壁光滑整齐或凸凹不平,洞内可有或无气液平面 六、肿块性病变:良性肿块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密度均匀的球形致密影,恶性肿块多为分叶状,边界不锐利,可有短细毛或脐凹征,中心可发生坏死 3、一侧胸腔均为密实影,应考虑哪几种病的可能?在鉴别时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量胸腔积液二、一侧性肺实变三、一侧性肺不张四、一侧性胸膜肥厚粘连五、先天性一侧肺不发育六、一侧性肺硬变 在鉴别时应注意:一、纵隔位置二、横膈高低三、肋间隙宽窄四、胸廓大小五、在平片上观察有无支气管气象六、在体层片上观察主支气管是否通畅七、结合临床其它资料 4、支气管肺癌(中心型)的直接、间接X线征象有哪些? 一、直接征象:1、肿块,位于肺门区,呈圆形或分叶状 2、支气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 3、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呈鼠尾状或杯口状 二、间接征象:1、阻塞性肺不张,上移之水平裂与肺门肿块构成反“S”征(指右上叶) 2、阻塞性肺炎: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渗出性病变 3、阻塞性肺气肿:被阻塞肺叶含气量增加,透亮度增高 5、大叶性肺炎的典型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按照病变形态变化的过程,通常分成充血期,肝变期或实变期及消散期,可累及肺叶的大部或全部。前者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的阴影后者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大片致密影。边缘清楚,以叶间裂为界,其形状与肺叶,轮廓一致,其内可见支气管气象。不同大叶性肺炎的形态,各不相同。 6、急性血性播散型肺结核的典型X线表现? 病变早期两肺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改变。约10天后两肺呈弥漫性均匀分布,大小相同,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的粟粒状结节影。两肺纹理显示不清。 肺结核,经典的肺结核表现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行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的基本x线表现包括云絮状阴影,肺段,肺叶或一侧肺阴影,结节状阴影,球状或肿快阴影,空洞影,条索状,星状阴影及钙化阴影。 7、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扩张分囊状,柱状和混合型扩张,诊断时一是要确定支扩的有无,二是确定其范围。沿支气管走行的囊状影,并且周围可发现伴行的较细血管影则诊断不困难,X线病变区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有时可见支气管呈柱状增粗或"轨道征",典型呈蜂窝状或卷发状阴影,其间夹有液平面的囊区。需要鉴别的是多发支气管囊肿和其他弥漫性囊性病变,后者一般没有伴血管影,如果病变内有气液平面则说明支扩合并感染,另外,在胸下区如果出现典型的小叶中央性圆形影,则应考虑细支气管扩张的存在。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随着放射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该专业从临床医学中的一个辅助性学科跃升为支撑性学科。现代的医学影像学对先进科学技术依赖之深决定了它必将随着现代科技的前沿迅猛发展,进而对临床医学整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宏观影响 (一)形态学信息显示方式的改变 医学影像学目前显示的信息类型已经从简单的二维的模拟影像转 科有重要的意义;脑功能性成像已 开发了若干年,且已在广泛的临床 应用中;CT与MRI的肿瘤灌注成像 已逐步开展,以提供参数性诊断信 息;心脏与其他实质性器官,如肝 脏,灌注成像将提供相应器官微循 环改变的更直观的信息;心脏的 MR向量成像是研究心腔内循环状 况的新方法;分子影像学与基因影 像学的出现反映了医学影像学几乎 同步地冲入了这些崭新的医学领域。 这些还只是新的信息模式的一部份。 这些新的信息模式给临床医生提供 了大量新的有用的诊断信息,直接 影响对疾病的病情与预后的判断。 (四)对医学基本理论的冲击 医学影像学的迅速进展和新的 信息类型涌现,对临床医学乃至基 础医学的冲击已经到了必需改写教 科书的程度。如MR皮层功能定位研 究已发现了传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不了解、甚至描述不正确的神经反 射投射路径;脑与心肌的灌注成像 可直接提供缺血的脑或心肌存活状 况,从而需要彻底修改传统的治疗 方案;介入放射学的多种技术开发 使教科书中很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的描述要作重大修改。事实上, 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是当前外科手术 中蓬勃发展的微创技术的先驱。 二.医学影像学对主要应用领 域的影响 (一)中枢神经系统 1.卒中 传统的CT检查对缺血性 卒中诊断的时间盲区达24小时或更 久;传统的MRI诊断缺血性卒中的 时间盲区也为12小时左右;MRI扩 散成像、MR灌注成像以及发展较晚 但应用更普及的CT灌注成像可提早 到发病后2小时作出诊断。缺血性卒 中的溶栓治疗是公认的介入性治疗变为: 1.数字化影像 可用为各种重 建、重组和数字化存贮与传输的基 础; 2.复杂的重组影像 可作2D、3D、 4D显示、内窥镜显示、曲面重组、多 平面重组、最大强(密)度投影、最小 强(密)度投影、遮蔽表面显示、容积 再现等; 3.除形态学信息以外还可作功 能性信息和代谢性信息的显示; 4.可作不同类型信息(CT、MRI、 PET……)的融合显示与形态学、功 能性与代谢性信息的融合显示。 当代的影像学信息可以把相当 于大体解剖学的形态学信息乃至远 较大体解剖学信息丰富的各类信息 直观地提供给临床医生,使临床医 生免去解读常规的二维模式信息以 及横断层面信息的困难,得到丰富 的、很多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提供 的信息类型。 (二)形态学信息显示时相的改变 信息显示中时间分辨力的提高 已从早期的“实时重建”,发展为动态 器官的实时动态显示和多期相采集, 从时间的概念上扩大了采集到的信 息的“质”与“量”。如肝脏的多层CT 动态扫描已经可以准确地分辨动脉 早期、动脉期、动脉晚期、门脉流入 期、门脉晚期等期相,从而可捕捉到 以往不能显示的病变和/或表现。 此外,MR扩散成像、MR灌注成 像、CT灌注成像等除特定应用外,也 具有显示时相方面的优势,如可以 显著地提早脑缺血病变的显示时间, 从传统CT的发病后24小时提早到发 病后2小时。 (三)新的信息模式不断涌现 近年开发并日趋完善的脑白质 束成像(tractography)是基于MR扩 散成像发展的扩散张量成像(tensor imaging)的直接结果,对神经内、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