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赛迪顾问-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赛迪顾问-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赛迪顾问-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赛迪顾问-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新研究

本期主题:

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主办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CCID https://www.doczj.com/doc/1f18540625.html,.,LTD.

本期主题:集聚区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中

的作用研究

第一章自主创新的概念

1.1 创新体系的定义及结构

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把建立和加强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

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下,科技和经济各部门及机构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科技创新的网络系统,是国家(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内涵。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系统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地发展,任何一个部分的薄弱都将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如果把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则是一个子系统。而要解决当前我国科技、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科技经济脱节、科技产出落后和对外技术依赖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已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1.1.1 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必须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促进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加强社会公益科研体系建设。发展研究型大学,努力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资源共享

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基地。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从宏观管理、发展战略和计划、研究开发活动、科技产业化等多个方面,促进军民科技的紧密结合,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形成全国优秀科技力量服务国防科技创新、国防科技成果迅速向民用转化的良好格局。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地方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加强中、西部区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县(市)等基层科技体系建设。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针对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团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1.1.2 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要素,或者实现要素的新组合而形成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网络体系。

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

第一,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主体性要素、资源性要素和环境性要素。主体性要素是指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某些主体性要素可以缺失;资源性要素是指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人力和知识资源;环境性要素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是指科技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市场环境、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环境。

第二,新要素或要素的新组合必须进入本区域的生产体系。

第三,由于主体性要素可以有缺失,因此区域创新体系的网络构成可以是网状,也可以是链状结构。

第四,网络的不同结构和形态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制度安排、政策法规、基础设施水平和创新文化氛围共同决定了不同区域创新体系的多样性。

第五,该网络的直接目的是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目标是提高区域创新

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1.1.3 企业创新体系

企业的创新体系是由不同种类的创新共同构成的: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人力资源创新是企业决胜的根本;制度创新是企业运行的保障;组织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技术创新是企业领先的法宝;市场创新是企业扩张的关键;财务创新是企业运作的血液;管理工具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武器;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导向。

现代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的环境,处于一个因供需和竞争以及消费转移等因素的作用而造成的急剧的非连续与非线性动荡的环境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创新来创造临时优势,进而把这种临时性的优势连续起来创造一系列的持续优势。而企业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哪一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但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分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价值链和企业的最终产品和细分市场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各当一面,且又彼此内在一致。相应的根据这三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会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优势。

1.1.3.1 最终产品与细分市场层次的创新

这个层面的创新主要指的就是产品的创新以及在确定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方面的创新。

(1)产品的创新——开放式创新。对于产品的创新大家都不陌生,早在半个世纪前,经济学家熊彼特就率先提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而这个观念也深深的影响着后来专家学者对于创新的看法,并且奠定了一个我们无比熟悉的词——R&D(Research & Development)。但现在对于产品开发的创新观念悄然发生着改变。二战后,欧美建立了经典的研发模式大学负责基础科学研究,企业负责开发其成果。随之,企业界很快如法炮制,让穿白大褂的科学家和穿着工装的工程师分开工作。这种做法曾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功。AT&T贝尔实验室次获得诺贝尔奖。如今,这种模式的辉煌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是企业思考以开放向外的态度来进行创新,不只是借用外界力量,也可以让其他公司运用自己的创新成果。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重大的创新,仅凭某一个企业往往难以达到,但实施了开放式创新,灵活的运用委托研究、合作研究、共同开发、研发联盟等手段,使任何规模、形态的

企业,都可以轻松有效提升创新活动的生产力。

(2)细分市场层次的创新。此层次的创新多在于市场营销方面即通过确定细分市场的层次、模式,细分消费者市场的基础,细分业务市场的基础,来选定目标市场,评估细分市场,选择细分市场。企业的最终竞争优势还是要在市场上实现,所以细分市场层次的创新至关重要,这个层面的创新更多地体现在开发新市场,发掘新顾客群上。

1.1.3.2 价位链配置层次的创新

价值链概念是1985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任务是创造价值。企业的各项活动可以从战略重要性的角度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且它们能够创造价值,这些组成部分包括公司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四项支持性活动,以及运入后勤、生产操作、运出后勤、营销和服务五项基础性活动,上述九项活动的网状结构便构成了价值链。价值链理论发展到今天,实现了新的突破,即价值链可以进行分解与整合。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困难,而另一些企业则通过创新另辟蹊径,它们从对整个价值链的分析中,放弃某些增值环节,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养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利用市场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全过程。但是这样的价值链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且各自都有核心竞争力的增值环节组成的。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于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也有可能加人到其他相关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链的整合,即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市场选择最优的环节,把它们联结起来,创造出新的价值。实现虚拟经营的企业能够充分意识到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功效卓著,它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投人产出比。笔者认为,成功的价值链配置重点就在于在整个价值链配置系统过程中不断谋求好的定位,并同时管理好企业价值链,以及以供应链为代表的上游价值链和以渠道价值链和消费链为代表的下游价值链从而营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1.1.3.3 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创新

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创新是企业竞争实力的核心体现,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深层基础。这是基于企业愿景实现的第一步,也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步。

在动态的商业环境里,虽然企业的竞争优势要在最终的产品和市场上体现出来,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越过产品和服务,直接升华到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整体的对抗。这样利于企业长远的看待问题,使企业避免目光短浅所犯战略性错误。并且基于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创新能够全方位整体性的提高企业能力,这远比单独产品或细分市场胜利更具有深远意义,更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这层的竞争优势更多的体现在知识本质方面。

(1)基于技术的独特竞争优势。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NEC公司在半导体生产及电子和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技术领先,佳能整合和利用其在光学,成像和微处理器控制方面的知识等都是基于技术创新的例子。

(2)基于服务的独特竞争优势,即企业通过质量、交付时间、售后服务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些都构成了最终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根本特征。IBM的全球高质量售后,日立电梯的突出重围,海尔的迅速崛起这些都与他们树立的服务竞争优势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1.2 自主创新的含义

1.2.1 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上认识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挑战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概念。对自主创新概念的理解不仅是从学术概念上,而且最主要的是从国家战略上进行阐释,自主创新是对重要战略信息的传达,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它远远超过了学术概念本身。

1.2.2 正确认识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自主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自主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个方面。广义的自主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技术创新,如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自主创新的实质是受创新主体控制的创造新的社会经济价值的过程,技术创新是自主创

新的核心。非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实现起着强大的支持作用,在某些情形下,其作用甚至超越了技术创新本身。

在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初期实践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过于严格地限制自主创新的外延,这会将大量的创新活动排斥在自主创新之外,让人觉得“自主创新”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这十分不利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新行为,且脱离了其产生效益,获取利润的本原。另一种倾向是,要防止因自主创新概念的过度泛化或多元化而忽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这一真谛,从而使创新活动失去持久的竞争力,而“创新”本身也成为一个简单的“口号”。因此,科学界定自主创新的外延,有利于正确指导我国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创新活动的实施。

1.2.3 狭义的自主创新,即技术创新的内涵的理解

第一,自主是前提,即要发挥创新主体的主动性,掌握创新的自主权和控制权;第二,创新是要害,即要运用知识产生新变化,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第三,知识产权是关键,即要通过专利等方式获得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第四,创新能力是核心,即要十分重视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

1.2.4 自主创新的特性

自主创新具有技术突破的内生性、技术与市场的率先性、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性等特点。除此之外,自主创新还具有以下特性:一是系统性,从宏观层面上看,自主创新既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又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许多领域诸多环节,国家要建立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体系,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将自身纳入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体系中,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等合作开展创新活动,实现其主体价值,其活动受到系统内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需要通过系统优化才能取得成功。

二是价值性。判断自主创新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自主创新的成果是否得经过产业化和市场化后得到社会的承认,实现其社会经济价值。

三是新颖性。自主创新要以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为起点,其目标是取得新成果,产生新变化。

四是高风险性和长期性。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风险很大,难以保证必定成功,因而需要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更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同时,创新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不能操之过急和心浮气躁,一旦选定目标就要坚持下去。

第二章集聚区在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聚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垂直型聚集。这是属于同一产业链不同产业层次(环节)的企业基于产品的上下游联系而在一定经济空间的聚集,企业同属于一个价值链,彼此间存在着同一生产流程的密切联系,产业链成为维系集聚因子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形成较为稳定合理的分工与协作状态。二是水平型聚集。这是在不同产业链中处于相同或相近产业层次(环节)企业基于产品的互补性而形成的空间聚集。三是交错型聚集。这是基于原材料、产品或市场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空间聚集。集聚区内众多的企业彼此共享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

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分工协作的互动式关联,有利于构成集聚区内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产业集聚区内聚集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众多的企业,既可以充分利用高度聚集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又能提高集聚区内的经济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产业集聚区内自发形成的这种经济资源与企业效益的良性运作,增强了企业适应外界变化和竞争的能力,使得产业集聚具有其他产业布局不可比拟的柔韧性和整体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实际上是产业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并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或后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的外部表象,而产业集聚衍生为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的内在驱动力则是产业集聚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产业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

2.1 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发展战略。政府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主体,在建设自主创新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在行动时正确定位、并在重点工作领域内以适当的工作方式发挥作用非常关

键。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政府在加强自身工作的同时,应当推动自主创新主体的建设,同时,自主创新要善于利用全球资源,把引进创新和吸收创新相互结合。

2.1.1 规划自主创新战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自主创新建设需要有明确的创新发展战略,创新战略的制定将自主创新建设的时间、步骤、任务与目标等进行了规范,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建设的效率。当前我国政府推动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面上加强建设,为科技自主创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把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以加强自主体系内各个创新主体的互动。

为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有必要在科技、经济、教育、社会发展等各方面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和国际的先进经验,重新构筑自主创新整体战略规划。制定自主创新和产业进步的发展战略,实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协调与整合,掌握未来自主创新前沿,提升综合竞争力。

2.1.2 通过重大工程建设带动集成创新

我国政府要选准一批重大工程,集中全国主要的科技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并通过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掌握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的核心技术,提升相关领域整体技术水平,进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从国际经验看,国家重大工程是技术运用、技术集成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围绕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和实现国家目标的主战场。如美国,通过政府兴办曼哈顿工程,带动了核技术的发展;通过实施星球大战计划,实现了航天航空技术的重大突破;通过推动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带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采取重大专项推动和加快科技发展,是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也是我国的一条成

功经验。这种方式能够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够加快攻克事关全局和长远的科技难关,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和突破,带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2.1.3 完善自主创新法律环境

立法是自主创新活动的基本法律保障。政府除了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支持和推动自主创新外,还应该通过颁布完善健全而又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护自主创新。世界上各国政府都在国家法律的高度上对自主创新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条文规定,一旦出现分歧或纠纷,都要依照法律规定来判断和裁决,这为国家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护,为自主创新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的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然而我国目前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在遇到一些新问题时无法可依,比如我国在有关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上基本处于空白;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以及制定法律政策时的局限性,使得现行的法律法规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有些法律法规出现了判断和理解的偏差,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因此尽快完善自主创新的法律环境是当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任务。

2.1.4 通过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国家都注重运用政府采购手段来促进自主创新,扶持本国产业发展。在我国,目前对使用进口设备实行减免税,而对购买国产设备缺乏激励政策,这是一种逆向调节,不利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措施。一是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目前,要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增加这一规定的可操作性。要有目的地增加技术创新的引导,给予自主品牌产品优先采购权,通过前采购对企业的研发投人进行宏观导向,通过后采购为企业研发成果创造稳定的市场空间。要以适当形式对积极购买和使用政府采购的重点产品及服务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和披露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招投标行为,对应采购自主品牌而未采购的,要严厉处分

相关责任人,并取消该单位一定期限的采购权。

2.2 集聚区在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政策中的作用

2.2.1 整合区域竞争优势

制造业的空间聚集,使得相关企业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由于生产结构、投入—产出要素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产业聚集能产生对基础设施的共同需求,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从而节约企业的生产、交易和学习费用,提高运行效率,推动整个区域的技术升级。

第一,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在新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企业将面临着以复杂多变、非连贯性为主要特征的新竞争环境,市场不再处于可预期的、线性的状态。企业组织结构出现“分散化”和企业间的“劳动社会分工扩大”。伴随着这一过程,企业的联系和依赖大量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易相应增多,由此又会导致成本提高。因而专业化的企业之间在交易与协作过程中,彼此之间往往会产生一种吸引力,促使相关企业在经济空间上集聚以降低成本。尽管信息通信技术和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时、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但当企业组织各自运作同样功能的部门时,重复与浪费仍将不可避免。而产业集聚的相关企业的有序运行将有助于减少这些重复和多余步骤,并且提供必要的经济规模和市场能力,尤其是对于处于价值链中游的制造企业而言,在连续的交易过程中大大减少总的交易成本。

第二,有利于获取外部经济。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要增加的额外投资,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实现同类企业整体规模增大而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通过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外部经济具有正反馈机制,即一旦产业集聚在某些地区,外部经济就会成为新的企业选择这一区位的推动力,这一自增强机制促进集聚体进一步产生更大的外部经济。同时,也有利于专业化深度发展。递增报酬是专业化分工的经济网络的基本特征,规模经济只有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企业之间专业化程度提高,也就意味着企业间交易频率增加和协作关系的密切。企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使得企业专精属性更加明显,专注于自身的优势领域而能在区域内得到其他企业的优势领域的支持,这一动态共同体的协调发展显然能较大幅度地提升区域生产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创新生成。产业集聚的特点决定了其比较优势在于能促进持续的创新活动,这源于如下两方面因素:A.集聚体内知识的累积与传递、扩散。高度专业化技能、知识和信息通过其组织载体在经济地理上的集聚,能产生较强的知识与信息累积和极化效应,竞争与协作的复杂网络关系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实现创新的重要知识来源及物质手段。B.新企业快速衍生与成长。产业集聚区以较多的市场机遇、较低的运作成本和较小的风险等有利条件促进新企业的生成,促成大量的知识创新,提升区域竞争能力。

第四,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和扩大就业。产业集聚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网络,由职业管理人员、市场研究和营销人员、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低技能的一般工人、服务人员组成。在职业和数量上的供求关系表现为稳定性与流动性相结合,能对迅速变化的市场态势做出准确、及时的调整,既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又能创造低技术要求和配套服务等就业需求。

2.2.2 培育本地化的创新网络

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削弱。美国、日本和东亚新兴经济的情况证明了工业化不是从完全的自由市场中成长起来的。竞争优势不总是自然赋予的,当确定了适当的产业政策并采取加强其竞争力的适当政策,可以产生比较优势。

第一,创造有竞争力的区位环境。产业集聚的成长离不开区位环境建设。良好的区位环境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竞争优势获得的基础,政府必须致力于区位软环境建设。

第二,培育本地化的创新网络。创新网络的重要依托是本地化的行为主体。作为一种创新环境,集聚体内由于企业网络的形成及各行为主体在多边交易过程中的不断学习与学习系统的不断积聚而使创新不断发展。创新能力是企业、区域、国家竞争能力的体现。为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吸引外部投资是必需的。因为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或起飞阶段,外部资金的进入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仅仅依赖外部要素的进入而缺乏内部的积累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发展潜力必将受到外部环境的严重制约。产业聚集提供了一个通过创新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三,建设灵敏迅捷的信息发布系统。新经济条件下,发达迅捷的通信技术

使得企业日益面临全球竞争的威胁。由于信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企业在其他方面的不足,信息的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政府应大力建设灵敏迅捷的信息发布系统,这是政府有效提供城市公共物品的重要内容:一是实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的效率,政府政策的信息要能够很顺利地到达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企业及其成员中。二是监督企业发布真实信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创新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三是帮助企业获取和过滤有益信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四是提高对传统制造业创新的奖励,形成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

2.3 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与学习途径

自主创新已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集聚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服从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整体战略。每个企业、集聚区都要努力培育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聚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集聚区自身要开展独立的研究开发(R&D)投资活动。只有通过自身独立的研发活动,才能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才能积累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知识,从根本上增强自己对外来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能力。而对于我国传统产业领域的产业集聚区而言,创新资源主要处在集聚区的外部,集聚区只有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集聚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为创建自主品牌和实现集聚区从低成本竞争走向差异性竞争提供了保证。

与一般的个人发明和实验室创新不同,在产业集聚区中,创新的主要特点体现为通过网络间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积累的过程。在产业集聚区中,知识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构成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集体学习机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集聚区获取知识的学习途径包括集聚区内部的学习网络和集聚区与集聚区外部的大学、科研机构、大企业缔结的区域学习网络。集聚区内部学习:一是依靠集聚区中起领导作用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指集聚区内在技术上、管理上起示范效应的大中型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这类企业规模较大,有财力人力担负起自主创新的重任,这些企业内部都设立了自主独立的研发机构,这些机构有的被批准为国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其实质是研发活动内部化、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的过程。核心企业在这种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知识溢出效应,具体的方式有诸如技术援助、人员互派、合作开发项目等。培育集聚区核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改善集聚区的组织机构,对集聚区其他中小企业有示范作用和技术转移作用。二是通过集聚区企业之间联合合作;集聚区中的有些创新靠单个企业研发势单力薄,这就需要发挥战略联盟的作用,集聚区企业之间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对一些涉及到集聚区整体共性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集体行动,采取设立集聚区技术创新中心的形式。这类中心扮演集聚区创新公共平台的角色,为集聚区中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新产品开发、设计、技术咨询等服务。集聚区中的中小企业因种种原因缺乏新产品的资源、经验、知识能力,设立共同的技术创新中心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传统制造行业的产业集聚区像纺织、服装、鞋类、家具、五金、陶瓷等传统制造业而言,产品生产上下游配套企业之间的联合学习、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些产业技术创新主要来自于贸易商,贸易商最大的优势是市场信息优势,它们能够根据顾客的需求,反馈信息,组织集聚区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承担了重要的组织创新功能。集聚区中企业与机构的地理接近性也加强了这类有意识的学习创新行为,这种学习既可以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也可以是通过正式的研究计划实现显性知识的互动和扩散。集聚区通过集体学习,新的技术和组织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能在集聚区企业间和机构间传播、创造和积累,扩大了集聚区的知识基础,激发了新知识的产生,提高了集聚区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需要集聚区向外学习。集聚区企业和机构间不仅通过自觉的合作促进知识的传递,集聚区企业通过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及其他公共机构间正式的项目合作,以及企业与机构间非正式的技术互动,带来了知识的扩散、融合和创新,是集聚区中知识的整合与更新过程,是组织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也是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集聚区的向外学习,不仅是获取信息的多少,关键是获取和选择相关信息并转化为知识,并对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和创造,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这需要集聚区和集聚区之外的研究开发机构、大学建立起多层次的创新网络。这种创新网络至少有两个层面:一是集聚区中的单个企业构建的创新网络,企业向外部合作研发机构投资进行R&D活动,进行新产品开发

或工艺创新;二是集聚区整体性质的,即以集聚区创新中心作为共同平台,建立起区域范围和远距离的创新网络。通过这种创新网络,可以有效地利用集聚区外部的实验设备、技术人才等技术资源为集聚区自主创新服务。

集聚区作为一个网络组织,集聚区整体及集聚区企业,通过不断交流和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了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积累的过程。形成了良好的知识转移机制,有助于技术的扩散,取得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高集聚区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赛迪顾问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企业组织结构来讲,一般企业的组织都可以分成三个管理层次,即:决策层、中间层(或执行层)和操作层。组织的层次划分通常呈现为金字塔式。通常我们也称决策层的管理者为高层管理者,执行层的管理者为中层管理者,操作层的管理者为基层管理者。 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者,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决策角色,确定公司经营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和规划,掌握政策,制订公司规章制度以及进行重要的人事组织及其变动等,也就是说,凡属关系到公司全局、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凡是与外部协作和市场竞争有关的重大问题,均由高层经历处理决策。基层管理者则主要是调动下属成员进行团队合作,组织一线职工努力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而作为中间层次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则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具有既承上启下,又独当一面的特点。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 中层管理者所处的中间位置,决定了他们作为企业战略执行者的地位。企业的成功取决正确的决策与有效的执行,二者缺一不可。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执行者,正逐渐开始被企业重视和关注。如何有效发挥中层管理者的这一作用,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2、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术决策的制定者 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的高度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企业需要迅速、及时地实施战略决策。对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来说,不仅要严格的执行和组织实施企业高层的决策方案,还要发挥其作为一位领导人的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战术决策,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效果,立足于企业和自己负责部门的全局,实施领导行为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3、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一方面起到将高层决策向基层管理者进行推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负有将基层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高层管理者进行反馈的职责。 二、中层管理者的特点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必须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中层管理者在观念、素质、能力、作风上与企业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能够真正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精干高效优质的中层管理者非常短缺。要想切实的发挥企业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就必须认真的研究中层管理者独特的个性,针对这类人群的个性特点,来切实有效的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使他们真正发挥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规划思路认识: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加强版)

规划思路认识: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加强版)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陈兵 2015-2-12 【2015-2-5探讨一】产业部分如何做? 【陈兵答】 产业部分,我的想法是找产业机会,这产业机会,来源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升级,新兴技术领域,迎合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比如医疗器械,智能高端化。二是国家和地区地方重大发展需求,比如,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新城镇建设,这些都能催生一些新的新兴产业。三是合作途径,比如保坻跟中关村的合作,在电子商务方面,做农产品电子商务,先满足天津,北京两个城市的食品需求,然后做大到全国,这个领域也有很多的机会。 【2015-2-5探讨二】 农产品电子商务,宝坻已经有位回乡人士已经做了精品营销和网络营销的事,但现在的问题是:大蒜的品质下降了、种植面积也缩减了、大蒜作为宝坻“三辣”中最具影响力的产品,科研项目给过不少但经费有限,时断时续,根本做不到精种改良的研究,而其它的品种还没有它的境遇好呢。说到底,社会的财富意识被引导到了快速致富、不劳而获、炒房子等方面,科技还是曲高和寡。 【陈兵答】 我一直觉得各地在房地产业运作上很成功,其实房地产业本来是有很多障碍的,投资大,审批多呀,涉及的部门也多,协作方也挺多,但发展获得金钱回报,钱可以打通一切,我一直很想研究这其中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产业运作确实是需要有钱,才会有活力,现在北京中关村在产业运作上很牛了,天津市就是需要有更好的产业运作能力。个人小打小闹,很难,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体系,这正是自创飞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之所以提房地产,不是说它都好,我想研究这个里面,有很多模式上创新的地方,比如样板房,预售机制,招投标机制,也许是国外经验,但应用和借鉴很快,这些机制和运作模式上的创新,值得其他产业借鉴。

赛迪顾问-大型企业并购重组信息化整合方案

本期主题:大型企业并购重组信息化整合方案 第一章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目标及原则 1.1 总体目标 在央企集团整体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指引下,以坚持央企集团信息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原则为前提,以最大化的保护利用并购企业现有IT资产为核心,以并购企业现有系统改造、网络对接集成、信息资源整合、IT组织优化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的将新并购企业能够平滑的并入央企集团信息化体系中。 1.2 具体目标 1、“1+1>2”的韦斯顿协同效应实现,重构统一的信息化体系,努力营造央企集团与并购企业IT资产深度“融合”的技术环境,信息系统间实现功能联动、数据资源实现统一标准应用、通讯网络实现数据无障碍传输,最终达到目的。 2、IT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实现,在新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过程中,充分复制央企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妥善应用央企集团成熟的信息系统。以快速提高并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努力缩小并购企业与央企集团现有企业间的IT技术应用差距。 1.3 整合原则 1、总部主导原则 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工作必须在央企总部信息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稳步推进,按照央企集团制定的重组整合方案开展技术实施,央企集团信息部门对并购企业信息化建设负有“指导建设、监督管理”的责任。 2、规范遵照原则

未来并购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央企集团颁布或新制定的各项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 3、资产保护最大化原则 在并购企业信息化改造、整合过程中,在不违背央企集团总体信息化应用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并购企业原有IT资产得以最大化的保护。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中,该技术不仅要满足企业并购期的业务支撑需求,而且要保证该技术能够适应未来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 5、业务、管理驱动原则 要充分调研并购业务、相关管控对IT技术(包括信息系统对接、网络集成等)的应用需求,在需求引导驱动下,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应用方式。 第二章并购企业信息化整合难点及风险 2.1并购重组后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1、信息化系统的全面推广具有难度 被并购企业业务特点各不相同,其信息化水平也存在差异,在推广统一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由于被并购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同,部署时可能出现资源浪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如果推广的速度过快,有可能造成相关经验得不到推广、知识得不到共享的情况。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系统模型,逐步探索逐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保持系统的统一规范,同时根据相应企业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保持系统可用性。这些探索、部署的过程是系统推广的难点所在。 2、规模化造成的管控能力降低 企业并购带来业务互补效应和集团规模化效应,对公司业务和市场扩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规模增大也会造成企业管控能力的降低。首先体现在业务控制能力的降低上,随着管理链条的延伸,公司管理层的业务压力逐渐增大,管控能力也逐渐弱化。同时,延伸的管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在企业科学化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和重视。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或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凡是企业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得好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也比较高。因此,对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的认同是实现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关键性因素。为什么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呢?这不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同人自封的,而是财务管理自身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1.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从学科理论上讲,财务学产生于经济学之前,有关资本、资金循环周转,货币、计价、利息、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表面上表现为财务学和经济学共有的内容,但其实质是财务学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实际情况看,虽然我们不能把财务学与经济学关系和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简单地对比,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不容质疑的。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然而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企业科学化管理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才行。 2.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综合性反映 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资金运动中综合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耗费获取同样或更高的收益。所以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科学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如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 3.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 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企业资金运动过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无论是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还是资金的补偿,经营成果分配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可以把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纳入管理范围,它融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这种管理上的优势,同样是企业其他任何一项管理所无法替代的。 (二)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 1.管理资金的运作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资产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无形资产以及递延资产管理。在资产管理中要破除只讲满足需要,不讲采购成本和资金占用的观念。要树立低价少储的观念,使得储备的物资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要节约占用资金;要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流失,同时盘活闲置资产,使其保值增值,给企业带来效益;要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形象与信誉,是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重要保障;要树立极强的经济意识,让企业的资产活起来,流动起来。另外,还要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规划方案北方网消息:根据规划方案,“一区二十一园”用地总面积244.67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华苑科技园、北辰科技园、南开科技园、武清科技园和塘沽海洋科技园)用地面积55.24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区的拓展区。21个分园(共31个片区)用地面积189.43平方公里,其中,市内六区各分园用地面积9.15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包括开发区、空港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各分园用地面积46.03平方公里;其他区县各分园用地面积134.25平方公里。依据天津市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管理办法,31个片区认定为市级高新区。 天津频道日前,天津市政府正式印发《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规划方案》。“一区”即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十一园”即在各区县、滨海新区有关功能区分别规划建设21个分园。天津市将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管理创新,鼓励和促进各分园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大力建设“一线、两带、一城”的产业聚集区。到2020年,“一区二十一园”将成为富有创新发展活力的创新型园区。 根据规划方案,“一区二十一园”用地总面积244.67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华苑科技园、北辰科技园、南开科技园、武清科技园和塘沽海洋科技园)用地面积55.24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区的拓展区。21个分园(共31个片区)用地面积189.43平方公里,其中,市内六区各分园用地面积9.15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包括开发区、空港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各分园用地面积46.03平方公里;其他区县各分园用地面积134.25平方公里。依据天津市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管理办法,31个片区认定为市级高新区。 “一线”即京津科技新干线,从北京中关村到天津滨海新区,借重首都创新资源,构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轴线。沿线重点布局武清区、宝坻区、北辰区、东丽区各分园及空港科技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2个分园,重点建设京津协同创新载体,承接首都科技成果和资源溢出。依托特色园区、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区域主导产业,做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特色优势产业。 “两带”即围绕京津科技新干线主轴延伸形成的两条高新技术产

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要发展、要强盛,需要强大的国民生产力,而这一切的基础就就是机械发展。简而言之,国家离不开机械制造行业。 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没有国家与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制造业,就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机械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与国防力量的加强。例如,生活中的生活用品,穿的衣服,吃的食品,住的房子,出进车辆,都需要机械业的制作。再到国家强大与安全稳定,如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公路铁路与高铁,导弹火箭,航天卫星。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注入机械产品的开发中,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段。 机械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 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与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

与生物科学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就是任何其她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没有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有这一切。 从实际出发,国际发展快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 先从美国开始吧。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70年代美国转向吸取德、日经验,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与自动化。使得美国迅速成为强国。 而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与日本就是胜利者。机械制造业就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德国公司在全球化浪潮里巧妙地利用优势发展自己。德国在工业化完成之前一直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家,手工作坊所生产的产品向来被认为就是次等劣质货。“德国制造”曾经就是一个耻辱的标志。不过,这个原本带有侮辱色彩的字样,若干年后则成为质量与信誉的代名词,德国机械制造、化工、环保技术等行业在世界享有盛誉。 对于日本,二战以后,由于技术革新的成功,使得日本的相机、手表与时钟这些精密仪器行业,瞬间成为站在了世界舞台前列的成功者。以相机为例,朝鲜战争中相机由于占领军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日本国内的需求也开始扩大。低价相机的上市,迎来了照相机的鼎盛时期,确立了相机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耐用消费品的地位。当相机从一种奢侈品演变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时,厂商开始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doc

深圳市坪山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背景与目的】为全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加快新增优质创新空间,加大对创新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形成支持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府〔2013〕3号)及其配套文件、《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深府办〔2016〕3号),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本区范围内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筹集建设、运营管理、交易、资助和监督调剂。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细则所称创新型产业用房,是指为满足坪山区创新型企业(机构)发展的空间需求,由政府主导或权利主体为社会力量并按政策出租或出售的政策性产业用房。 第四条【主导原则】创新型产业用房的建设和管理遵循“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多方共建、标准明确、精准资助、严格监管”的原则,通过政府做好统筹规划,引导各方力量建设符合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的空间,并促进产业载体的高效配置,集聚创新资源,吸引优质企业(机构)落户,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加快形成优质产能。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管理主体及主要职责】区经济主管部门、投资推广部门和科技创新服务部门作为创新型产业用房的共同管理主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创新型产业用房租赁企业的资助条件的拟定工作,负责创新型产业用房租赁企业资助申请的受理和审核工作; 投资推广部门负责创新型产业用房各类管理制度的拟定工作,负责对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登记、备案及监管工作; 科技创新主管部门负责权利主体为科技创新企业和各类平台载体等的科技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工作; 其他类别的创新型产业用房及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平台由投资推广部门统筹管理。 第六条【运营主体及职责】区属国企及社会力量作为创新型产业用房运营主体,负责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筹建、持有和日常运营工作。 其中,使用区国有资金筹建(含建设、回购、统购、统租、改造、接收)的创新型产业用房由区属国企运营,使用社会资本筹建的创新型产业用房由社会力量运营。 第七条【租购主体及职责】区创新型企业作为创新型产业用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保证。 基本信息 主要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必须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配置系统与决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要素的性质或行为都将影响到整体的性质和行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的每一要素都起作用,如果系统的某一要素有缺陷,失去了与它要素恰当地相互作用的能力,不能完成它特定的功能,就会影响整个系统。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时,不能仅仅注重某项要素的建设,而忽略其它要素,仅仅变革一个要素有时会产生始料不及的后果,要把各要素建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等同对待,共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开放性特征。 按照创新体系研究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上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观层面上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占有核心地位。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开系统。微观层面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相互之间也进行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着资源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着技术创新的广泛的合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还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向动态平衡。 自组织理论揭示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了足够的负熵,使系统向远离平衡的非平衡态发展,然后通过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促使系统向熵减方向即有序方向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开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着物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获取资金、人才、信息等负熵流,从平衡状态到非平衡状态再到新的平衡状态,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 重要必要 折叠编辑本段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①依靠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 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的共同选择 ③依靠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④依靠自主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项目申请书 (“春耘计划”) (2013版) 项目名称: 项目起止日期:年月——年月 责任单位:(盖章)项目责任人:职务: 固定电话:手机: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电子邮件: 项目方向: 所在分园:(分园管委会盖章)推荐区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县科委代章) 20 年月日订

填写说明 一、本提纲供编写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项目申请书使用。 二、项目责任人应根据本提纲要求,逐项认真编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楚易辨。外来语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三、项目申请书等书面材料请使用A4纸双面印刷,请不要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请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 四、报送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分园管理机构书面材料一式三份(特殊情况,另定)。项目申请人必须确保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本的一致性。 五、项目申请单位需提供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上年度企业审计报告。 (2)根据项目类别提供附件中要求的材料。 (3)如近两年内项目申请单位申报过财政资金资助的其他类别项目,需主动申明相关申报情况,包括申报财政资金的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内容等。 六、本申请书由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制订。

承诺书 1、本单位申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的材料真实、有效; 2、本项目实施内容未获得过各级财政资金支持; 3、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本单位保证配备项目实施需要的人员、自筹经费等保障条件,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以上承诺如有不实或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本单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 特此承诺。 项目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盐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2013-2014学年度 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 学生姓名庄雪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商学院10(9) 学号 10313928 指导教师邱素芹 2014年04月20日 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 摘要 中国制造的优势的是成本,但成本管理的优势却不在中国。世界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曾评价中国企业是“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的侏儒”。中国制造业如果想要继续保持中国制造的优势,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制造业的成本控制现状、成本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有效地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The cost control problems in manufacturing Abstract China's manufacturing advantage is cost, but the advantage of cost management is not in China. World famous consulting firm McKinsey evaluation of China's enterprises is “the cost advantage of giant, but a cost management dwarf”.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if you want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in China,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st control.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our country manufacturing cost control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st control and how to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strengthen enterprise cost control. [Key words] The cost control; Th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引言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企业将更广泛、更直接地融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当中,而同时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势必要紧紧跟随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需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从而取得长期竞争优势。而能否取得或者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逐渐转向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来开发其竞争优势,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终都离不开成本管理。 因此,本文探讨的内容是: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现代企业该如何加强企业管理。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概述 (一)成本管理的定义 成本,通常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及生产某一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文本-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4) 第三章功能定位与规模 (5) 第四章规划空间管制 (5) 第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6) 第六章用地规划 (7) 第七章产业用地规划 (9)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0)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园林绿地规划 (11)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 第十二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2)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14) 第十五章原住民安置规划 (15)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16) 第十八章附则 (16)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文本简本)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为深化落实国家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示范区)的宏观战略以及东湖示范区发展战略,落实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的空间支撑;实现东湖示范区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湖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指导东湖示范区各项城市建设,特编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作为东湖示范区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东湖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东湖示范区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1、区域协调,示范带动:在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的区域背景下,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周边区域特别是鄂州西部的发展,加强其在产业、生活、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 2、创新特色,开放平台:充分挖掘“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内涵,塑造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管理办法

附件: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 (服务)认定管理办法 创新平台发〔2012〕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精神,组织开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管理工作,加快对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的应用推广,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带动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产品是指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产权明晰、质量可靠的有形产品。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服务是指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

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依靠自有高新技术与专业知识,为应用方提供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稳定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形式。 第四条本办法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产品(服务)。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申报单位应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注册登记并有独立法人资格。 第六条产品拥有明晰的知识产权。产品应获得国家批准并在有效期内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商标等知识产权。 第七条产品技术成熟、质量可靠、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度。 (一)产品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检测。

(二)属于国家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产品,同时须具备相关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 (三)属于国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同时必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 (四)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上年度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 第八条产品应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应掌握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原有产品有根本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技术标准。 第九条申报的服务应具有明确的技术方案及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周期、服务目标,并具有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及明显经济效益的特点。 第十条申报的服务上一年度通过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认定登记的技术性收入应达到200万元以上。 第十一条提供服务的单位应获得相关行业资质认证;对于特殊行业的服务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行业管理规定,并提

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和现状

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和现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信息与知识社会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也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国防安全的基础。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崛起成为全球第三制造大国。2005年到2007年统计显示,制造业增加值占中国GDP的30%以上,工业产品出口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90%以上。然而,我国制造业仍存在着能源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严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服务增值率低、高水平人才短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趋势 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制造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制造过程和制造工艺也有了新的内涵。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信息、材料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21世纪的制造业呈现出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化、极端化、服务增值等特点和趋势。 1)高技术化 在高技术的带动下,制造技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制造技术及制造工艺的高技术化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加工成为常规制造技术。制造业的常规性尺度由微米级精度下移1到2个数量级,亚微米及纳米级制造将成为主流。 (2)特种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相比较,特种加工技术利用非机械能进行加工,例如激光加工、电花加工、电解加工、电化学加工等,将成为常规的制造手段,使有些原来难加工或不能加工的零件加工成为可能。 (3)生长型制造的比重日益提高。快速原型制造改变了传统加工“去除材料”的思维定式,通过材料的逐层累加使零件成型。在微制造领域,“从下而上”的制造和生长/去除复合型制造将成为主要的制造方式。 (4)制造技术和材料技术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应用导致制造业发生巨变,无论产品的设计还是制造过程,都因此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5)极端制造得到发展。极端制造是指在极端制造环境下,制造极端尺度或极高性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图1)。公司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优惠政策指南(企业用)

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指南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 二○一一年四月

前言 为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出台了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政策、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为了方便企业、相关人员清晰地了解示范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以下简称税收优惠),正确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我们编写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指南》(以下简称《政策指南》)。 《政策指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示范区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享受示范区税收优惠的具体操作流程;第三部分为适用示范区税收优惠应注意的问题。三部分均详尽、细致地介绍了有关内容,会对读者全面了解示范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正确申请享受有关税收优惠起到指引作用。 《政策指南》中如有疏漏之处,望请批评指正。

为提升中关村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加快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对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1号,以下简称81号文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3号)和?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发火[2011]90号),明确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内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现将其中有关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以下简称税收优惠)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示范区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示范区的范围 目前,示范区现总面积为232平方公里,包括海淀园(133.06平方公里)、丰台园(8.18平方公里)、昌平园(11.48平方公里)、电子

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制造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为52%,其中的制造业产值约占工业总值的45%,是我国创造物质财富的最大产业。制造业一方面创造价值,生产物质财富和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各种先进的手段和装备,因此有人将制造业称之为工业经济年代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机械工业是制造业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与各行各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机械工业作为一个生产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的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无论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以及国防建设和科学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机械工业提供多样的、符合需要的装备。其次,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改造部”。一个国家要使整个国民经济建立在现代化的基础上,就需要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地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技术改造。这就要求机械工业不断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装备,以保证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需要。第三,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服务部。它不仅要为重工业服务,而且要为农业、轻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服务;不仅要为基本建设服务,而且要为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服务;不仅要为满足国内需要服务,而且要为扩大出口服务;不仅要为生产建设提供劳动手段,而且要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向市场提供坚固耐用、物美价廉的消费品。 同时机械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 例如日本由于重视机械制造业,制定“技术立国”的经济政策,在二战后的30年时间里,由一个经济萧条的战败国一跃而成世界经济大国。 而美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二战后,美国出现了“制造业是夕阳产业”的观点,从而忽视了对制造业的重视和投入,忽略了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最终导致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严重失调,经济空前滑坡,物质生产基础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一严重形势迫使美国政府和企业界不得不重新审视美国的科学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重新认识和评价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民用技术开发计划并切实加以实施,由于给予足够重视,近年来美国的机械制造业有所振兴,汽车、机床、微电子工业等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至1994年,美国汽车产量重新超过日本。 由此可见机械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是每一个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的关键行业。 机械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生产装备以及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生产手段的重任。而制造技术是制造业的支柱,将与投资和熟练劳动力一起创造新的企业、市场和就业机会。 机械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最不可撼动的地位,技术的先进性与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挂钩。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每一次技术的革新给机械制造业以及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带来机械制造业生产力质的飞跃,使生产力得到大大的解放。 就如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实现了原始的工场手工业向大工业的过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化大生产从此开始。 还有20世纪初,福特发明第一条生产线,它把生产工序分成一个个的环节,工人的分工变得细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工艺工程和产品的标准化。福特发明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