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桩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桩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桩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安徽省昌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按照国家验收标准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

二、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原则是:紧紧围绕投标承诺的质量创优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创优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相应的组织保证措施和及时准确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

2、质量保证体系说明

我公司中标后将在项目部的领导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由技术、质安员、物资设备、施工队长及施工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责任到人,督察督办。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学习、质量教育。

项目部建立安质组,设立安全质量检查室,配备专职质检工程师,班组设置兼职质检员,形成体系完善、责任明确的质量检查体系,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质量检查和质量评比,奖优罚劣。

3、质量保证体系如下:

二、项目部质量控制

本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将根据我司质量控制程序文件,采取逐级控制,规范操作,发挥本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坚持施工全过程控制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法,持续改进过程的质量控制。

本公司现行的我司质量控制程序文件为程序控制文件,其控制面涵盖整个施工过程。本工程施工,将由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制定建立质量管理网络,项目体各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本公司程序文件和质量保证体系实施。

质量保证程序图

程序图解释:

①施工方案经审批后在施工中优化,用优化的方案保证质量实施;

②人员基本要素质量较好,在执行岗位职责中保证质量实施;

③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成孔过程检验保证质量实施;

④施工操作经规范的过程操作保证质量的实施;

⑤良好的机械性能加良好的设备维护保证质量的实施。

三、专职质量员制度

项目部设有专职质量员,定时检查、负责施工准备、施工过程质量监控、落实施工质量保证工作。

各班组设有质量负责人,组织落实质量保证措施。

四、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管理网络

质量保证体系管理网络即质量体系运行组织机构:

为实现制定的质量目标,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行,项目部建立实现质量目标的管理网络,真正做到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

三、开工前质量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在项目部进场后、施工尚未开始前各级控制质量的预备工作。作好施工准备的控制,将帮助项目部、分公司建立质量管理网络,起到清理管理层次,明确人员职责的作用。

本工程施工准备将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前期测量放样、复核控制;图纸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开工报告制度等方面进行控制。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工程师主持、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并填写《施工组织设计申批表》,由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交监理与业主认可签证后方可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包括:

1、项目部的人员、设备配置;岗位职责。制定与质量相关的人员职责与权限。

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流程、安排、衔接顺序。

3、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

4、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布置。

5、质量保证措施

6、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二、测量放样、复核控制

建立放样及复核制度,由项目部测量员组织测量放样,由项目技术员进行复核。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布置好控制点及水准点的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临时水准点、临时控制点、基准线。

待复核完成后,由项目部测量员填写《临时水准点复核记录表》、《工程基准线放样复合记录》、《工程控制点放样复合记录》,交监理工程师认可签证后方能使用。

三、图纸会审

开工前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地质报告及有关文件进行认真地研究,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现场勘测和调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参加设计图纸会审,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四、技术交底

当项目部接到设计图纸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体全部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督促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交底会。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审确认后,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控制部位及监控要点、质量控制方法。

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的原则,各工种分管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五、人员、材料、设备、设施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材料、设备、设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进场材料验证复核有关规定、标准和相关程序的要求。所有进场设备必须经南京市相关部门检查合格并获取相关证件后方能进场。施工人员(如桩机操作工等)必须经相应培训获得合格证,特种工种操作人员(如电焊工、电工、吊车司机等)必须持证上岗。

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由项目部安全质量组负责。

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检验与试验

进场材料质量控制要点①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②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③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④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⑤重视材料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⑥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本工程的施工所需各类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均为乙供,它们的采购检验与试验将根据业主、设计单位要求,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控制;所有投入工程施工的材料均保证有出厂质保书等质量验证文件并经过检验合格,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认可后方能投入使用,杜绝不合格及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进场,为防止材料混用和使用不合格材料,不同材料的堆放场,不合格材料、未验证材料要进行严格明码分开堆放,钢筋等易锈蚀材料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其锈蚀。

二、采购物资实物验证

1、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进入现场,应执行订货合同中规定的验收方法。经验收合格后由项目部材料员、质量员审核班组填写的《现场收料单》和《验收单》,并按规定的计帐手续进行登帐。

2、合格证明的验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件)质保单、合格证等质量验证文件应具备,并由项目部试验员审核班组填写的《原材料检验记录》,并按规定的计帐手续进行登帐。

3、材料进场应提供材质证明,并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验证和记录。质量验证包括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检查和见证抽样,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试验,验证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4、现场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或按有关标准规定降级使用。

5、对于项目采购的物资,业主的验证不能代替项目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业主采购的物资,项目的验证不能取代业主对其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

6、物资进场验证不齐或对其质量怀疑时要单独堆放该物资,待资料齐全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7、严禁以劣充好,偷工减料,要严格按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进行堆料,检验和未检验物资应标明分开码放,防止非预期使用。

三、创优措施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使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达成共识。当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提出施工组织设计修改意见,按施工监理程序报批,并报企业施工技术处备案。

合理进行工程进度控制,按照创优总体需要合理制定、实施和修改本工程进度计划。

严把检验、试验和测量控制关,由项目部试验室负责;主要施工测量控制点、建构物的定位测量由测量组负责;所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