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MM模型

GMM模型

GMM模型
GMM模型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微观数据的方法和实践指南

摘要

本文回顾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方法,并给出例子,说明这些程序的使用。其中一个

重点是个人或企业大量的时间段为数量少,典型的数据应用与微观经济观察小组。重点是

与自回归动态及未严格外生解释变数,因此对广义矩估计方法,即在这方面被广泛采用单

方程模型。有两个例子使用企业级别小组进行了详细讨论:一个简单的投资率自回归模型

和基本生产功能。

介绍

面板数据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来估算。它过去在这方面的横截面数据的优

点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估计一个时间点从观察动态模型,这是罕见的单一断面进行调

查调查,以提供有关动态关系较早时期的足够信息。在总的时间序列数据,其优点包括以

下可能性:可能是潜在的微观动力学

通过聚集偏见,遮蔽的范围1,该小组以调查数据之间提供个人,家庭或企业的不同类型

的调整力度异质性。虽然这些优势是共同的重复交叉部分或队列的数据,从观测伪于分组

面板数据可以构造,二真正的面板数据 - 与同一个人重复观测 - 通常的变异allowmore的

微观数据将用于建造参数估计,以及允许相对简单的经济计量技术的使用。动态模型是在

经济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欧拉方程家庭消费,为企业的要素需求调整成本模型,以及经济

增长的实证模型的兴趣。即使在因变量的滞后系数不是直接利害关系的,允许在底层的动

态过程,可用于恢复,其他参数一致的估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例子发生在生产函数估计

当生产率冲击是序列相关和相对要素投入应对这些冲击,这是下文第3节中讨论进一步。

本文的重点将是对单方程估计,从一个截面单位数目众多面板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每

个观察了一段时间少数。这种情况是对个人或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并估算方法不需要时

间维变大,以获得一致的参数估计值调用的典型。对初始条件的属性假设在这种背景下也

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最初的结论性意见以后每次观测的影响不能安全地被忽略的时间维

度是短暂的。我们还着眼于可用于任何严格外生解释变量或文书的情况下,而且容易扩展

与预定或内源性的解释变量模型的方法。任何反馈严格外生性规则从当前或过去冲击的变量,它往往不是一个在经济与数共同决定的结果模型,如消费与收入或投资与托宾的,自

然的环境限制电流值问然后识别取决于有限的方程,从而导致了广义矩方法(GMM)的为

这种类型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的方便和广泛使用的类误差项的序列相关。这些估计的

严格调查中可以找到,例如,雷利亚诺雷和奥诺(2001)或布伦德尔,债券和Windmeijer (2000年)。这里的重点将是这些方法的一个直观的审查是为了给研究人员申请时,一个可能是合理使用的特定GMM的估计,以及如何可以在实践中评估增值。这将是说明了两

方面经验的例子。第一次使用面板数据对英国公司估计为公司的投资率自回归模型的简单。第二个上使用美国公司面板数据的生产函数估计的基本规范。这两个例子之间的一个明显

区别在于,前者说明了使用这些方法来估计单变量动态模型,而后者则认为一看,

与其他解释变量模型。一个更微妙的区别在于,输出和输入的一系列在生产函数中使用的

是附近单位根系列,虽然投资率 - 这基本上是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 - 都不是。虽然对时间

的系列属性不适用于在此情况下,在交叉部分单位假设成为与时间段当作固定的,但他们

可以为关键的人数大幅渐近分布理论的关键鉴定的兴趣和为特定GMM的参数估计的有限

样本性质。具体而言,估计于第一差分或相关的转换,以消除观测到依靠个人的具体效果,然后使用至于以后首次分歧文书内生变量的滞后值或预定,可以预期不佳的情况下进行了

一系列的地方近乎随机漫步,让他们的第一分歧已接近创新,不会在某些极限情况确定利

益参数。第2节讨论了简单的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并说明了这些第一差分GMM的方法,

在该标识的设置不会出现使用问题。第3节讨论了附加力矩的条件,通常需要对初始条件

强假设使用,但它可以在非常翔实的情况下识别单独使用firstdifferenced方程变弱。这说

明了在一个多元背景。第4节结束。

我们则把它看作是随机的,这在这里意味着他们一定的滞后因变量与彝族相关公司,T - 1

除非ηi分布是退化的(ηi)个人的影响。起初,我们进一步假设的骚乱(维生素)是连续

不相关的。这些联合意味着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在方程α的水平(2.1)估计是不一致的,因为theexplanatory变易,t - 1的正与误差项(ηi+维生素),由于存在相关性个人

的影响,这种相关性不会消失作为样本中获得一些个人的遗漏变量偏差larger.4标准结果

表明,至少在大样本的OLS估计是有偏见的水平向上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阮俊虎) 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1]。物流需求的度量可以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两种度量体系。实物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同环节和功能的具体作业量,如货运量、库存量、加工量、配送量等;价值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是所有物流环节全部服务价值构成的综合反映,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供应链增值等[2]。 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物流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如德尔菲法和业务人员评估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但多数是定量预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物流需求定量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归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因果关系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三类。 1.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综述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依据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预测依据。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以及在经济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混沌与分形等。 增长率法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种简便算法。该预测方法一般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或预计过去的增长趋势在预测期内仍将继续的场合。刘劲等[3](2002)在利用增长率系数法对百色地区港口货运量进行了逐一分析。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产品的需求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移动平均法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杨荣英等[4](2001)在讨论移动平均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平均线方法,并介绍了运用移动平均线进行物流预测的方法。李海建等[5](2003)利用二次移动平均线模型对芜湖市物流业发展的规模进行了预测。 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移动平均法则不考虑较远期的数据,并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给予近期资料更大的权重;而指数平滑法则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动平均所长,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仅给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即随着数据的远离,赋予逐渐收敛为零的权数。韦司滢等[6](1999)将指数平滑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应用在三峡移民工程建材配送决策支持系统中。黄荣富等[7](2003)、

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预测模型综述

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预测模型综述 王 浩 (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洛阳 471023)* 摘 要:中国金融市场的证券价格存在着可预测成分。现有的各种统计预测方法基本都可以归纳为时间关系模型和因果关系模型两大类,详细分析了各种模型的实现方法并总结了其特点。 关键词:预测;股票价格;统计模型;综述do:i 10.3969/j .issn .1000-5757.2009.07.058 中图分类号:F830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757(2009)07-0058-03 一、证券市场可预测性 有效市场理论指出,证券价格呈现随机游走特征,因此技术分析和掷骰子选出的股票,最终表现相差无几。大量分析却发现中国股票价格波动具有长期记忆性,拒绝了随机游走假设,即股市涨跌存在自身的规律,无论长期和短期都存在着可预测的成分,因而技术分析是有用的,通过采用 相应策略,投资者可以获得超常利润。[1] 中国证券市场呈 现弱有效性的原因可能在于,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法制、监管等因素造成市场信息传递效率低下,投资者在博弈中存在严重的信息和资金实力不对称,而且这种不对称状态并不能在市场中迅速消除,因此F a m a 所描述的概率上的/瞬时性0还无法达到,而这种市场结构的特点,使得某些/技术分析0成为信息挖掘的成本。 由于股票指数序列呈现高度的非线性,经典计量经济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有效性受到了挑战。现代预测理论和统计学、信息技术、优化算法紧密结合,向复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至少目前在我国,各种预测技术方兴未艾,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经验采用各不相同的指标作为决策依据,在市场上低买高卖,获得了成功,也经历过失败。 二、主要预测模型1.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网络是一种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从大量历史数据中进行聚类和学习,自动提取样本隐含的特征和规则,进而找到某些行为变化规律,可以实现任何复杂的因果关系。BP (反向传播)和RBF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是最常见的股市预测模型。崔建福等发现BP 模型普遍显著优于 GARCH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从而认为对股票价格这样波动频繁的时间序列,从非线性系统角度建模略胜于 从非平稳时间序列角度建模。[2] 由于传统算法收敛速度慢且 全局寻优能力差,更多研究将精力放在对神经网络结构和参数的改进上。丁雪梅等发现改进后BP 算法的预测结果比 回归预测、指数平滑预测和灰色预测都要好。 [3]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应用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方面,统计模式识别和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特征选择和提取方法,如小波包最优分解方法、混沌吸引子理论、K a l m an 滤波算法、主成分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广泛用于神经网络输入参数的甄别。另一方面,新的网络模型不断被应用于证券预测实践以提高映射效率,如模糊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明显优于普通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网络的缺陷在于,网络结构只能事先指定或应用启发式算法在训练过程中寻找,需要在充分了解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主要依靠个人经验来确定,没有统一的规范,往往需要通过反复改进和试验,最终才能选出一个相对较好的设计方案,并且网络训练过程易陷入局部极小点。不过,神经网络最致命缺点在于,无法表达和分析预测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难以解释系统输出结果。 2.灰色系统和随机过程模型 灰色预测普遍采用灰色系统模型,经由累加过程削弱原始数据的随机干扰,突出系统所蕴涵的内在规律,然后建立动态预测模型。马尔可夫过程是无后效性的随机过程,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传统方法。灰色系统GM (1,1)模型的解为指数型曲线,几何图形较为平滑,比较适用于具有增长趋势的问题,而对随机性波动较大的数据进行预测,会 58 第25卷 第7期V o.l 25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S I CHUAN C O LLEG E OF EDU CAT I ON 2009年7月 Ju.l 2009 * 收稿日期:2009-02-23 作者简介:王浩(1973)),男,河南西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数量分析。

索洛模型应用

网游中的索洛增长模型 摘要 网游是游戏的一种,但其仍有极其符合科学的经济学系统,或者说正是由于网游有着科学的经济体系,游戏才能毫无差错的运营下去,虽然其中参杂了运营商盈利的目的。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有了现实中的经济学这门镜子,我们才能认清网游中打怪升级的本质,才能不一昧沉迷于它。理性的看待任何问题,我想这是经济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网游,索洛增长模型 引言 自从2001年的“传奇”以来,网游行业迅速发展。直至如今,已经形成了可谓之百花齐放的盛况。而网游的本质,是玩家与玩家之间的互动。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经济学。网游作为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平台,必定也存在着各类的经济学现象。现象虽然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却毫无例外。现在,我将来探讨一下网络游戏中的索洛增长模型。 网游中的索洛增长模型 首先来讨论一个较为简单的情况,假设有一个网游,名字为A。在我们的假设中,我们先将其设定为一个封闭且固定的游戏,即玩家或其他外部力量不能对其进行经济上干预(如点卡充值等)且玩家不会升级且没有新玩家加入的游戏(类似于课本中的封闭模型)。 其次,定义网络游戏中的几个行为。众所周知,网游中没有类似于工作的行为,玩家获得金币(即货币)的手段暂定为刷怪,即收入源自于刷怪。而刷怪中所获得的收益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玩家刷怪时付出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劳动,与我们所学公式中的L相对应;其二,玩家刷怪所持装备和自身技能对于刷怪所付出的劳动,对应我们所学公式中的K。 当玩家刷怪完后,玩家会获得自己金币上的收入,对应我们所学公式中的Y。对于这部分收入,玩家将有两个选择,储蓄与消费,分别对应我们所学公式中的S与C。储蓄即为将所得金币购买装备或暂时不用,消费即为将金币用于购买消耗性物品或者用于其他娱乐项目,这其中,用于购买装备所花费的资金我们称之为投资,用于对应公式中的I。 在大部分网游中,对于装备都有一个耐久度的设定,即装备在用到一定次数之后就会损毁,此时只能对其进行维修或者购置新的装备,总之得花钱。而耐久度这一参数衍生出来的折损率我们对应公式中的&。 在介绍完了各个参数之后,对他们进行分析。由于我们分析的是该网游总体的经济状况,因此我们将以上参数全部转化为人均值,即y,k,s,c,i.于是依照书上的公式,我们最后可以得出结论,在 sf(k)=&k 时,玩家的k达到最大。 上面的公式得出的结论:当玩家刷怪刷到一定程度,装备发展到一个适当的阶段时,玩家将不再能进行装备更新。因为根据公式,在L不变时,这个阶段的I与&k是相等的。

经管类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

索洛模型详细推导

Solow 模型之详细推导 参考资料: 戴维·罗默 《高级宏观经济学》 龚六堂 《经济增长理论》 研究生一年级 《高级宏观经济学》、《动态优化》课堂笔记 Solow 模型含四个变量:产出(Y )、资本(K ),劳动(L )、技术进步(A )。 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 t F K t A t L t = 满足: ①二阶连续可微; (,)F ??②对变量非减且严格凹(即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都是递减的) ; (,)F ??③生产函数是常数规模回报的,即对任意λ>0,有 (,)(,F K AL F K AL )λλλ=, (1) 从而可得到欧拉(Euler )方程: (,)(,)(,)F K L F K L F K L K L K L ??=+??; ④生产函数满足Inada 条件,即 00lim (,),lim (,)lim (,)0lim (,)0K L K L K L K L F K L F K L F K L F K L →→→∞→∞ =∞=∞==,。 通常所讲的Cobbel-Douglas 生产函数满足此条件: ()()()()Y t A t K t L t αβ=,0,1αβ<<。 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使我们得以使用密集形式的生产函数。 11(,1)(,)K F F K AL Y AL AL AL ==, (2) 令 K k AL =表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数量, Y y AL =表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出 那么可将(2)式写为: (,1)()y F k f k == 假定储蓄率为,资本折旧为s δ,人口增长率既定,为L n L =&,技术进步率也既

交通流预测模型综述

交通流预测模型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趋严重。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交通专家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在交通网络越来越复杂的今天,交通流预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是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因为正确的交通流预测,可以进行实时交通信号控制,交通分配、路径诱导、自动导航,事故检测等。本文从交通流短期预测模型出发,分析常见预测模型的优缺点,得出综合模型进行预测将是交通流预测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交通流预测,智能交通系统,综合模型 Traffic flow predictive models review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raffic accidents, traffic ja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alleviate traffic pressure, traffic experts also puts forward all kinds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the traffic network is more and more complex today, traffic flow predictive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a hot research fields, because the correct traffic flow predictive, can real-tim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traffic distribution, route guidance, automatic navigation, accident detection, etc. This article from short-term prediction model of traffic flow,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mon prediction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predict comprehensive model will be traffic flow predictive areas of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Traffic flow predic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tegrated model 引言 目前,有关交通流预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大量的成果,建立了多种实时交通量预测的方法,其预测精度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文先是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交通流短期预测模型的优缺点,然后对具有优势的基于神经网络的综合模型进行模型的构建。 一、交通流预测概述 (一)交通流预测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人们出行的次数等越来越多,使得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趋严重。很多城市也陷入了“拥有最宽阔的马路,也拥有最宽阔的…停车场?”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运转效率,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交通专家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法,试图通过先进的智能交通手段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而实现这些系统或方法的关键,不仅要有实时的道路检测数据,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实时、可靠、准确的预测信息。再利用动态路径诱导和交通信息系统为出行者提供实时有效的道路信息,实现动态路径诱导,达到节约出行者旅行时间,缓解道路拥堵,减少污染、节省能源等的目的。因此,准确、可靠的交通预测信息是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基础和关键。

索罗余值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综述

第46卷 第8期 2019年8月 天 津 科 技 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V ol.46 No.8Aug. 2019 基金项目:天津市重点招标项目“2017年天津市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18ZLZDZF00210)。 收稿日期:2019-07-18 科学与社会 索罗余值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综述 孟 媛,张 弛 (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 天津300051) 摘 要:国内外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很多,例如索罗余值法、随机前沿法、数据包络法等,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索罗余值法。通过简要梳理索罗余值法的推导过程,归纳较为普遍的关于该理论的基本假设(即规模效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的质疑,以及阐述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说明全要素生产率衡量技术进步是不完全准确的。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索罗余值法 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204;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945(2019)08-0094-02 Literature Review on Measuremen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y Solow Residual Method MENG Yuan ,ZHANG Chi (Tianj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istic Center ,Tianjin 300051,China )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measurement method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t home and abroad, such as the Solow residual method, stochastic frontier method, data enveloping method and so on. The Solow residual method is widely used. The gen-eral doubts about its basic assumptions (namely, constant scale benefit and Hicks neutral) are summarized by briefly combing the derivation process of the Solow residual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s discussed, indicating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technical progress b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not completely accurate. Key word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Solow residual method ;technical progress 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多研究,测算方法不一,包括索罗余值法、随机前沿法、数据包络法等,其中索罗余值法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简要介绍索罗余值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根据其适用的前提条件探讨测算的局限性,进而阐述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1 索罗余值法简介 索罗[1]并不是第一个将生产函数与生产率联系起来的人,早在1942年Tinbergen 就探索过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索罗的开创性贡献在于他在生产函数和指数方法之间建立了较为简洁且实用的理论联系。 索罗余值法是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CD 生产函数)得到的,以规模效益不变和希克斯中 性(Hicks neutral )为基本假设前提。规模效益不变指 的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要素价格不变时,产出增加的比例等于所有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希克斯中性指的是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的比率不变。CD 生产函数为: (,)t t t t Q A F K L = (1) 式中:Q t 指的是产出,K t 指的是资本投入,L t 指的是劳动投入,希克斯A t 指的是在资本和劳动投入水平不变时产出增加的部分,即全要素生产率,经常被用以衡量“技术进步”。 上述公式(1)变形,可以得到相对希克斯效率A t /A 0,即Q t /Q 0作分子,生产函数中要素积累的部分F (K t ,L t )/F (K 0,L 0)作分母。但是由于各投入要素的计量单位不同,这样并不能直接得到希克斯效率。 索罗运用非参数指数法,将上述公式变形得到: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Q K K L L A Q Q Q K Q K L Q L A ??=++?? (2)

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西南交通大学 《区域经济理论》课程论文 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的综述 年级:2014级 学生:张镨心 学号:2014201491 课程:区域经济理论 指导老师:骆玲 2015年1月7日 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的综述 一、理论产生背景 1、现实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 益紧密,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革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为更好地解释经济增长,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模型。而分析工具和经济理论的进步,也为研究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思路。在此背景下,诞生了经济增长研究的新成果———新经济增长理论。 2、理论背景 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历经兴衰,出现了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 第二次高潮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产生和发展;第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产生和发展; 三次高潮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三次大高潮都共同关注经济学中一 个重要且令人困惑的问题:经济增长是否可以长期持续,如果可以,增长的根本原因

究竟是什么?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虽然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做出了重要的说明,但他们难以就人类漫长的经济增长史给出一致的、富有说服力的解释。因而,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在上世纪60年代末衰落了。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Romer, P.)、卢卡斯(Lucas, R.)等人为代表 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撰写了一系列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掀起了一股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潮流。 二、相关理论分析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rmar, E.),根据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思想,把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分别推演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人们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一经济增长模型的提出不但带来了动态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复归,而且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1、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突出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 定性作用。在模型中,由于假定资本/产出比不变,因而经济增长唯一地决定于储蓄率,也就是资本积累率,从而为经济增长找到了一种似乎是合理的持久动力和源泉。同时,他们为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范式,即应用数理工具构建模型研究经济增长。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结论,经济稳态增长的条件是: G = Gw = Gn,即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等,经济将长期繁荣。一旦出现偏离,经济不仅不能自行纠正“实际增长率”和“合意增长率”之间的偏离,而且由于乘数效应的作用,还具有将这种偏离积累型增大的效应,这使得哈罗德———多马模型提出的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具有“刀刃”( knife , edge) 性质。经济的这种内在不稳定性,要求政府对经济实行永久性干预。但是这一理论模型也存在不少的缺陷,遭到以索罗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批评。首先,资本/产出比不变的

宏观经济中校准法的文献综述

宏观经济中校准法的文献综述 摘要:真实经济周期近年来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中得到发展的校准法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介绍了校准的重要性以及含义之后,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校准方法进行综述和评析,介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于校准方法的研究以及发展,理清发展的脉络,并指明将是未来校准方法发展的一个有力工具。 关键词:宏观经济;rbc模型;非参数校准 导言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ydland和prescott创建的真实商业周期模型已成为诸多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主要工具。新古典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同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相比,其吸引力在于它保持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很好的一致性,正是在这一点上它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并开拓了西方学者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新思路,使其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卢卡斯极力赞扬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方法论,“建立了一个最贴近现实的模型:一个被充分描述的随时间变化的人为经济,从而逼真的模拟实际经济的时间序列行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将宏观经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对于真实经济周期的研究方法校准法是在对宏观计量模型不甚 满意,想要模型更好的拟合实际经济而提出的,校准法对于数据的

要求较低并且具有容易简单性,该种方法已经从最初用于研究政策冲击的应用一般均衡模型到后来被学者们推广到研究经济周期的 原因和结果的非货币型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以及其他模型中的广 泛应用。正如gregory和smith(1991)在对宏观经济学的应用文章一次调查后指明这种模型将在当代宏观经济学实证研究中占据 主导地位,这足以说明校准在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校准法来源于自然科学中测量设备的校验,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给出了简单的说明:校准相当于为测度工具进行初始点的设定以及尺度的选择,校准后的温度计,0度代表冰点,100度代表沸点,这样的温度计就可以用来测量温度。一个经济模型的校准,涉及到具体参数的设定以能够复制作为模型解的基准数据集。黄赜琳(2005)对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求解方法校准法给出具体的步骤:第一步是确定与构建分析框架理论模型,第二步是模型通过建立与时间经济度量相一致的指标变量以便能够从实际经济中获取数据 来测算相应的参数值,第三步是设置一组与均衡条件相一致的参数。如果该模型被校准,它就可以被用于评估或模拟一些不可观察的或者反事实的政策或者参数变化对于经济体的冲击效应。我们来回顾国内外关于校准研究的文献以便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校准的发 展脉络,有助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一、校准方法的国外文献综述 首先我们来看在校准法最初是怎样的形式进入到动态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中校准法的文献综述

宏观经济中校准法的文献综述

摘要:真实经济周期近年来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中得到发展的校准法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介绍了校准的重要性以及含义之后,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校准方法进行综述和评析,介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于校准方法的研究以及发展,理清发展的脉络,并指明将是未来校准方法发展的一个有力工具。 关键词:宏观经济;rbc模型;非参数校准 导言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kydland和prescott创建的真实商业周期模型已成为诸多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主要工具。新古典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同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相比,其吸引力在于它保持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很好的一致性,正是在这一点上它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并开拓了西方学者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新思路,使其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卢卡斯极力赞扬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方法论,“建立了一个最贴近现实的模型:一个被充分描述的随时间变化的人为经济,从而逼真的模拟实际经济的时间序列行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将宏观经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对于真实经济周期的研究方法校准法是在对宏观计量模型不甚 满意,想要模型更好的拟合实际经济而提出的,校准法对于数据的要求较低并且具有容易简单性,该种方法已经从最初用于研究政策冲击的应用一般均衡模型到后来被学者们推广到研究经济周期的

原因和结果的非货币型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以及其他模型中的广 泛应用。正如gregory和smith(1991)在对宏观经济学的应用文章一次调查后指明这种模型将在当代宏观经济学实证研究中占据 主导地位,这足以说明校准在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校准法来源于自然科学中测量设备的校验,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给出了简单的说明:校准相当于为测度工具进行初始点的设定以及尺度的选择,校准后的温度计,0度代表冰点,100度代表沸点,这样的温度计就可以用来测量温度。一个经济模型的校准,涉及到具体参数的设定以能够复制作为模型解的基准数据集。黄赜琳(2005)对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求解方法校准法给出具体的步骤:第一步是确定与构建分析框架理论模型,第二步是模型通过建立与时间经济度量相一致的指标变量以便能够从实际经济中获取数据 来测算相应的参数值,第三步是设置一组与均衡条件相一致的参数。如果该模型被校准,它就可以被用于评估或模拟一些不可观察的或者反事实的政策或者参数变化对于经济体的冲击效应。我们来回顾国内外关于校准研究的文献以便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校准的发 展脉络,有助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一、校准方法的国外文献综述 首先我们来看在校准法最初是怎样的形式进入到动态一般均衡 模型中的。kydland和prescott (1982)采取季度这一时间单位来作为模型的一个时间段,之后运用战后美国的平均经济数据来确定平均资本产出率,平均季度利率,收入中资本利得所占的平均比

基于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

第二组数量经济与理论方法(二)(数理经济学等),全文11932字。 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 朱璐璐肖腊珍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摘要】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在对教育投资等内涵的理解基础上,从教育投资规模、教育投资质量和教育投资公平度三个方面选取反映教育投资状况的指标,运用教育基尼系数量化了我国1997-2007年30个省份的教育投资公平程度。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我国教育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因果关系,建立合适的Panel Data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但是当基础教育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逐步递减;各区域的高等学历人才并不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非常低;目前东、中部地区的教育投资的公平状况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可以较好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提出要继续加大各地区教育投入,同时注重高等人才的培养,继续解决好教育投资公平问题。 关键词:教育投资规模教育投资质量教育投资公平教育基尼系数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是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以及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目标的主要途径,因而经济增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但是人口质量不高,人力资本存量不多,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失衡。人力资本低质量,低存量造成的人力资本缺乏使其外在效应的产出受到严重限制,人力资本收益递增的规律难以发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发展形势较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差。除了政策以及地域、气候因素外,劳动者的素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地区差异的拉大使得高素质的劳动力继续往东部流动,尤其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促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快,而东西部的差异继续增大。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实证分析找出我国各省、市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也分析经济增长对教育投资在各不同区域所带来的反作用,同时寻找我国目前教育投资状况不足的原因,给出相关建议。 一、文献综述 最早正视教育投资问题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76)指出劳动创造价值、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1776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最早明确提出并重视教育投资问题,他认为资本的累积、就业人口的增加及技术进步构成经济理论发展基础的三要素。进入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的 ①作者简介:朱璐璐,1985.4出生,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统计学研究生; 肖腊珍,1964.1出生,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硕士,副教授。中国数量经 济学会会员。

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_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_赵志耘

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 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3 赵志耘 吕冰洋 郭庆旺 贾俊雪 内容提要: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投入型经济 增长,技术进步率低,是低效的。为研究这个结论是否成立,本文构建一个区分设备资本 和建筑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提出判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三个基本命题。结合这三 个命题,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中过去和目前都存在着明显的体现在设备资本 中的技术进步,1990—2005年间该形式的技术进步率至少在511%—610%以上,并且中西 部地区这种技术进步并不必然低于东部地区。这充分说明,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 动态融合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高投入式增长并非一定是低效增长。 关键词: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动态融合 生产函数 一、问题的提出 近十余年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直是我国决策层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速经济增长,各界似乎已形成一个基本的先验判断,即这种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特别是资本的高投入,技术进步率偏低,因而是低效的、不可持续的(金碚,2003;卫兴华、侯为民,2007)。的确,这种高投入驱动型增长方式往往会造成大量物质消耗,带来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李德水,2005),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有其客观规律的。第一,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近300余年的历史长河来看,大规模资本投入阶段或资本积累阶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第二,这一阶段的完成大致需要经历100年左右的时间。②因此,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分必要,但要真正转变增长方式并非一日之功。 我们暂且不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规律,仅就我国目前存在的高投入式增长意味着技术进步率太低这一论断提出质疑。首先从我国的两个重要的经济现实来看。刘世锦等(2006)就曾发问,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仅仅是“粗放”和“低效”的,那么为什么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会位于全球前列?同时,白重恩等(Bai Chong2En et al,2006)以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经济观察课题组”(2006)通过对中国1978—2005年间资本回报率的估算(结果见图1),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平均资本回报率明显高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很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如果说这其中 3 赵志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38,电子信箱:zhiyunzhao@https://www.doczj.com/doc/1f18531934.html,;吕冰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84,电子信箱:lvbyang@https://www.doczj.com/doc/1f18531934.html,;郭庆旺、贾俊雪,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信箱:guoqw@https://www.doczj.com/doc/1f18531934.html,。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财政金融安全”(05&Z D008)和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2006X NZ D00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十分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建设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文责自负。 ①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本文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② 波特(2002)曾将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我国过去几十年和目前正处于投资驱动阶段,而所谓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从投资驱动阶段转变到创新驱动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