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厘头表象与电影作者的忧患意识

无厘头表象与电影作者的忧患意识

无厘头表象与电影作者的忧患意识

1995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合作拍摄的影片《大话西游》,在问世20年之后再次火爆登上全国院线上映,这一现象引起不少人的注意。本人作为当年《大话西游》拍摄组大陆方的副导演,更是格外关注。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曾经为此片的诞生投入了六个多月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能让该片有如此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带着这个疑问,我再次梳理这部作品,发现这部电影能够引起中国当代青年学子们热衷的原因,不仅是该片所具有的后现代电影美学特征,还有电影作者在颠覆经典权威的同时,将视角伸向中国当代社会状况下小人物的生存境遇,以及小人物所遭遇的情感困惑和精神痛苦,从而使影片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品格――即在无厘头的表象之下,蕴含着电影作者的一份充满人文关怀的忧患之思。

《大话西游》是我国后现代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在研究他的后现代美学特征之前,我们需要简单辨析后现代电影的由来。

一、后现代电影与现代主义电影

所谓后现代主义,是同后工业时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时代)相适应的一种文化思潮,表现为对现

代主义文化的一种批评和超越。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是张扬主体,向传统的理性观念和现实主义文艺挑战,影响到电影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的故事片领域,出现了一批现代主义电影。此类电影注重表现创作者主体的内心世界,用非理性的直觉、本能、潜意识活动来表现创作者的真正自我。如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灵魂电影《野草莓》(1957年),以意识流手法将爱情与死亡、过去与现在、梦想与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的探求及对人生真谛的发现。再如意大利导演费特里科?费里尼的自传体电影《八部半》(1963年)也是用意识流和非情节化结构将内心的活动(回忆、奇思怪想、梦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烦恼、矛盾)集合式地表现出来。这类作品采用意识流和非情节化的结构手段,打破了传统电影理性的、富有因果逻辑的情节化叙事结构,建构了一种新的表现自我的电影形式。而法国导演阿伦?雷奈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年),则叙述了一个神秘莫测的哲理故事,创建了一个完全象征的抽象世界。

从上述三部现代主义电影的表现来看,可以集中反映出对传统电影叙事方式的叛逆,同时致力于建构新的电影表现形式的特征。

后现代电影在向传统的理性观念和现实主义文艺挑战方面,较现代主义电影有了更进一步的超越,不同的是针对

现代主义电影的崇尚建构,后现代电影表现出的则是一种解构,是颠覆。下面以电影《大话西游》为例来做一剖析。

二、电影《大话西游》对经典权威的颠覆与解构

就题材而言,我国古代经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说《西游记》被引入到了影片当中。但是不论是影片的思想立意,还是人物性格的塑造,甚至影片的叙事结构,可以说是一个全面的颠覆与解构。在此我们首先从电影中主人公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看看是如何实现颠覆的。

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妖猴到踏上取经路,是被如来佛和观音收服、改造的结果;而电影《大话西游》中孙猴的转变,则彻底颠覆了权威的力量,是从人物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到最终大彻大悟,完成的是一次自我生命的解放与升华。《西游记》的故事主干是降妖除魔战胜八十一难的“英雄事迹”,《大话西游》的故事主干是孙悟空被罚落尘世,亲身经历的一段情感磨难;一个是凛然正气的大英雄,一个是嬉笑怒骂的小人物。那么使用这种后现代式的颠覆,又寄托着电影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呢?

电影《大话西游》的主人公,经历了孙悟空―至尊宝―孙悟空这样一个自我身份的轮回。其中围绕至尊宝展开的尘世情缘有两个主体事件:第一是至尊宝与白晶晶的情感纠葛,至尊宝先是背弃婚约(500年前),再是二人相爱后又屡屡被误解,最终还是因白晶晶的不信任而离去,导致至尊宝

竭力追求真爱而不得;第二是至尊宝与紫霞,他被一份上天注定的爱苦苦纠缠而痛苦不堪,面对紫霞飞蛾扑火式的爱情,他却一心想着救白晶晶,无奈之下他使用最完美的谎言欺骗了紫霞,为此自己的内心也充满了内疚与困惑。至尊宝在经历两段情感痛苦后,最终也因被人记恨而被杀。――由此,人世间的恩怨情仇让他终于理解了唐僧要去西天取经的缘由。为了拯救众生出苦难,他自觉斩断尘世情缘,舍身取义,完成了一个取经人的、英雄的人格塑造。

编剧技安将文学经典中的孙悟空从神仙颠覆为凡间小人物,正是想通过他的经历,去展现芸芸众生在生存境遇中无法摆脱的情感磨难和精神痛苦,一方面提出了影片“爱”与“救赎”的思想立意,一方面为孙悟空的精神觉醒,从妖猴转变成英雄提供了合理的心理依据。

三、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创造神奇变幻的多元时空

1. 500年前后的跳转时空实现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观

察现实

编剧将影片故事展开的环境氛围确定在神仙、妖怪充斥的神幻名义下,由此为非理性、无逻辑的时空跳转提供了理由。编导为影片营造了两个并置的时空――500年前和500年后。前者是在神仙天界观察孙悟空,这里包含影片的开端和结局两部分,同样是面对天界权威观音,一个是狂野叛逆,一个是自觉皈依;后者是500年后在尘世间观察至尊宝,此时

孙悟空这个人物身份变了,处境变了,生命体验变了,心理感悟变了。

2. 模糊的神幻时空与暗喻的当代现实时空并置

影片《大话西游》中出现的场景,五行山、盘丝洞、牛魔王的巢穴等等都无具体的历史标志,500年前后的时空转换也只是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和大沙漠背景下进行。特别是影片的主场景盘丝洞,可以恣意的改换成水帘洞、菩提洞。这种无确切年代、地域可查的模糊时空,告诉我们它仅仅是故事叙述的载体而已。而正是这种模糊时空会引发观众的联想。根据故事的内容,人们不难发现,它恰恰正暗指向一个观众的时空――一个具有后现代意味的当代中国民众的生

存空间。

犹如白晶晶深爱着至尊宝,却一次次误解,直至最后还是因不信任而无奈离去;犹如紫霞为了一份“上天注定的”爱,飞蛾扑火式的追求;犹如牛魔王式的强权霸占和因欲壑难平而激发的无尽的仇恨;犹如青霞紫霞因某种阴暗心理而引

起的利益争斗等等,这些正是我们当代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现象的折射。导演将现实实像赋予超世的假象,形成多元叙事时空并置,由此增大了电影表现容量。 3. 多元时空并置的外壳与传统戏剧式结构的内在逻辑

电影《大话西游》呈现出多元时空并置的后现代叙事特征,但仔细推敲会发现,故事结构的内在逻辑依然未逃脱

传统的戏剧式结构。请看影片开端部分:在500年前,孙悟空因欲杀师傅、抢夺宝盒被罚下俗世,这一矛盾事件成为影片的第一个情节点,是故事转向发展阶段的戏剧性前提;发展阶段从500年后至尊宝出现即开始,到又回到500年前的盘丝洞,被蜘蛛精杀死,这是故事转向结局的又一重要情节点;结局部分从新生的孙悟空自觉地走向了紧箍咒开始,直至结尾踏上取经路影片结束。全片高潮段落,是在至尊宝与牛魔王平行蒙太奇交代的即将举行婚礼的时刻,一边是白晶晶的离去,一边是转世后大彻大悟的孙悟空为救唐僧大战牛魔王。至此,传统戏剧式电影结构的内在逻辑清晰的显现出来。

四、调侃游戏化的台词解构历史的厚重感

1. 汉、英、粤混杂拼接式的多元化语言并用,置换挑战传统模式语言,使影片蒙上浓重的后现代色彩

唐僧一曲《Only you》歌曲,将英语和汉语拼接在一起;当牛魔王问紫霞:“你到底愿不愿意嫁给我?”时,紫霞的回答是:“I do”。影片将汉语、英语、粤语混杂拼接,创造出荒诞的无厘头喜剧效果。

2. 古代的神仙人物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话语相拼接

影片将唐僧这个原来严肃、神圣、担负宏大使命的取经人,颠覆成一个喜剧人物,并将现代人的思维、语言嫁接给他,出现了诸如:“……会污染环境”“……观音姐姐”,又如“他戴上很不舒服,整夜失眠会影响我”“时差不对,

刚从印度那边刚睡过”等。

上述运用拼接混杂的手段,创造了调侃、游戏化的语言,颠覆了传统文本的严肃性和历史感,疏离了中心权威话语,而降格成为一种娱乐工具,创造了荒诞的喜剧效果,营造了狂欢化的语言氛围。

3. 产生如此语言风格的背景分析

首先,香港曾有多年英殖民地这一文化背景,形成了汉、英、粤语言混杂的现实状态;其次,生活在后现代文化环境中的人们,承受着多样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某种减压的手段。记得在筹备该片时,一次我与该片执行导演江约诚谈起影片的搞笑风格,他说:“现在人生活压力那么大,工作那么紧张,谁愿意到电影院去看那些哭哭啼啼的事,人已经够累了,要放松......”话说的虽很随意,但说出了都市观众的一种欣赏需求。而迎合大众的需要、获得高票房,正是影片营运商追求的目标,从这方面说也是一种商业化考虑。

综上所述,《大话西游》之所以成为众多后现代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因为它集后现代电影美学特征之大成,更重要的是使该片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影片的思想立意中蕴含着电影作者对当代平民百姓小人物的人文关怀,蕴含着对小人物所遭遇的种种精神困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如何认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具有救赎意识的主题意蕴,成为这部电影真正打动人心

的力量,电影《大话西游》由此达到了无厘头的外部表象,与深刻的忧患意识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西部电影集团第一创作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 【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2] 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 黄琳:《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郑洞天:《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版。

[5]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6] 李兴国:《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