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社会化)【圣才出品】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社会化)【圣才出品】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社会化)【圣才出品】
吴志华《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社会化)【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政治社会化

12.1 复习笔记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实际上关心的是一个自然人如何向具有一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社会政治人的转变过程。

1.政治社会化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1)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政治学者梅里亚姆和威尔逊所进行的公民教育研究。真正开始勃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行为主义政治学兴起之后,那时研究者开始对人们的各种政治行为类型感兴趣,并致力寻找影响其行为的因素。

(2)1958年,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赫斯发表论文《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首次提出政治社会化这一术语。

(3)1959年,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海曼出版了《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的心理研究》一书,对政治社会化进行系统梳理,标志着政治社会化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4)1977年,美国伦肖恩主编的《政治社会化手册:理论与研究》一书出版,使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走向体系化。

2.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一直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学者们关注的角度和研究侧重点不同,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内容存在差异。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代表性观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这种定义方式从微观层面出发,将个体放在主体地位,偏重强调社会成员在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观念中的主动性,但忽视了政治系统在传播政治文化中的强制性。

(2)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这一观点强调了政治统治系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也意味着他们把社会成员的政治认识和政治学习当作是消极接受的过程,忽视了社会成员在政治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递和延续过程

在这一观点影响下的政治社会化理论着重研究人们怎样获取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价值。

(4)实际上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过程

①就社会个体成员来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形成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进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②对于政治体系来说,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过程,是社会统治阶级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通过各种途径把本阶级的政治文化传播到全体社会成员使之成为社会共同政治文化的过程。

(5)政治社会化含义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政治文化而获得政治属性、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同时也是政治系统传播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是两者的有机统一。

3.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1)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①首先从个体的角度来讲,个体在成长过程接触到政治生活,开始了解制度、习得政治

规范,并形成自己对政党、政府等的态度,并且开始政治参与,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政治社会化。社会化是在人的一生中不断进行的。政治社会化的持续性是因为个体的政治社会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特征。

②由于社会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动和发展之中,新旧社会交替所带来的政治文化冲突,本土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文化之间的碰撞,或者同一政治体系中的调整、社会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都会导致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相应地改变。

(2)政治社会化是主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成员和政治共同体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两者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统一的,都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和受动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就个体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过程来看,个体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已经客观化了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水平、类型和性质,决定了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②从社会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来看,为了确保统治的稳定,政治体系总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有意识地向社会成员传播自己的政治文化。这是政治体系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主动性的表现。不过,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客观性,政治体系的这种有意灌输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又由于个体的认知能力以及社会文化水平的差异,政治体系的政治社会化效果有时也无法控制。所以,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体系也体现了受动性的一面。

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需要一定的途径或方式。一般来说,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的:

1.家庭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影响人们政治文化形成的主

要途径。与其他途径相比,家庭在对儿童人格的塑造、基本人生观的培养以及政治常识的启蒙等方面起最基础的作用。

(2)家庭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①父母强烈影响着他们对权威的态度

a.儿童时期家庭对孩子有着几乎绝对的控制,父母是孩子眼中最有权力和最有权威的人物,是孩子所有基本需求的主要来源;

b.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作风行为以及政治实践等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政治社会化进程;

c.父母还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他们对政治生活的态度、对政治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儿童。

②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和关系模式会影响儿童成年后的政治行为。

(3)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非正式场所,其内容并不系统,家庭的政治社会化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当人开始接触多种形式的政治社会化渠道之后,他幼时在家庭中所形成的信仰和行为倾向有可能发生改变。但大致说来,人们在成年后还给世界的正是他们在家庭中所得到的。

2.学校

(1)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也是人们获得政治文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和途径。学校是政治社会化的又一重要载体,或者说它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统化的政治社会化渠道。

(2)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学校的影响按性质来分可以有两种途径:

①以正式的、直接设计好的教育程序传输给学生有关政治知识、政治信仰等,学校中的公民教育课、思想品德课等课程的设置都带有维护现行政治体系的目的,一些课程可能在教

科书的选材上往往根据政治体系的偏好有所偏重,在内容上则直接向学生进行政治教育。

②以非正式的、暗示的方式影响学生。学校还能够经由班级、学生会、各种协会等组织单位的活动,学生还能学习到政治规则,深刻影响到他们的政治社会化进程。此外,学校中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的行为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态度也会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政治学习。

3.同辈群体和职业群体

(1)同辈群体主要是指青少年所交往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群体,比如同学、老乡等等。同辈群体在影响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去向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2)同辈群体在社会化方面的效用职业群体是成年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

(3)一般而言,职业群体中所传播的是某种亚文化,各种职业群体的成员对群体保持一定的认同,这种认同在接受职业的各种规范的同时,也接受了来自职业群体流行的亚文化影响。

4.社会共同体

(1)成年人一般都会参加各种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出于不同目的和动机,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各种政治活动。一般而言,这些组织形成或松散或紧密,是个人自愿参加的集合体。形成以后,这些组织会反过来影响组织成员的政治化社会过程,对某种政治化文化的确定起着强化作用。

(2)政党是社会共同体中最重要、最普遍的政治社会化途径。

5.大众传播媒介

(1)大众传媒是指“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之间的传播渠道”。具体可分为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2)大众传媒被称为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传统权力并立的“第四种权力”。当代大众传媒是政治文化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

(3)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对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信仰的直接宣传,给受众灌输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也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典型宣传等间接方式,培养社会化成员的政治态度,增强他们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感。

(4)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互联网在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网络的广泛使用对政治系统而盲是把“双刃剑”。

①它广泛地传播了政治文化;

②它影响着政治权威的政治社会化方式,网络的普及对政府以传统方式对社会成员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和管制提出了挑战。

6.政府

政府处于政治生活的核心,在发挥自己职能的过程中不断向社会大众发送大量的政治信息。政府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通过政治行为影响民众。政府总是设法通过政府行为明确向公众揭示或展示政府的态度;

(2)通过政治宣传和政策输出,塑造自身形象。政府会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社会民众宣传自己的方针、解释政策并宣扬自己的成就,争取民众对政府的认可和服从。此外,政府的实质政治绩效往往更能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对政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

7.社会文化环境

(1)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发展和变迁的过程,而政治文化又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因而社会文化对政治社会化过程也有重要的影响。

①社会文化的实质就是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总要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政治心理。

②社会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由此社会信念和社会行为模式

政治学概论-第一套

第一套: 1. 政治改革的文化条件 社会政治机构的变化 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 稳定的社会环境 改革政治领导人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 2. “国家的三要素”中的三要素是指 主权、军队、制度 主权、领土、居民 主权、领土、政权 领土、居民、机构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主权、领土、居民 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层次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府职能转变 机构改革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 国家学说的最核心问题是 国家的本质问题 国家统治形式问题 国家统治方法问题 政党问题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国家的本质问题 5. 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 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对被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对任何外国人都有约束力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 以下不属于政治参与主体的是 公民 政党 利益集团 臣民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臣民 7. 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 国家

自耕农占有制 地主占有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地主占有制 二判断题 1. 奥古斯丁在其代表作《论上帝之城》一书中提出了神权政治理论。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对 2.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实施过程中的合法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错 3. 政治发展的途径只有政治革命一条道路。 错 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错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期末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政治学概论

2012年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实质是( ) A.经济关系 B.社会关系 C. 阶级关系 D. 阶级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2.( )直接制约国家机构的设置。 A.国体的性质 B.国家结构形式 C. 国家管理形式 D. 国家权力配置 答案:C 解析: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直接制约国家机构的设置。 3.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性质属于( ) A. 民族矛盾 B. 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 阶级矛盾 答案:C 解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的关系由于剥削阶级的消灭成为各族工人和各族农民之间的关系,这种民族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民族问题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 4.英国实行以立法至上为特点的( ),议会权力最高,国王在名义上有最高地位。 A.“混合权力体制” B.“议会至上制” C.“双重领导体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A 解析:英国实行以立法至上为特点的“混合权力体制”——议会权力最高,国王在名义上有最高地位,首相和内阁是国王的辅佐,行政与立法分立。5.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实际进程表明,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的更替都是通过( )来实现的。 A.社会变革 B. 经济发展 C. 生产力发展 D. 和平手段 答案:A 解析:国家历史类型变革的实际进程也已表明: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后一种剥削制度,资产阶级是最后一个剥削阶级。 6.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 )的国家。 A.“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 B.“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 C.“非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 D.“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D 解析: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7.最早依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 ) A.亚里士多德 B.希罗多德 C.孟德斯鸠 D.布丹 答案:B 解析:最早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政体类型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依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由此而区分出君主政府、贵族政府和

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政治学概论

一、政治参与特征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社会团体和组织及政党。比如,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过程中,只要是符合法定条件的中国公民,都享有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依法参加各级选举,而不受民族、种族、性别、职业、 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的限制。 第二、政治参与的内容与范围涉及公共决策(政策的决定与执行)、公共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政治参 与不仅包括公民的政治选举、政治投票行为,而且还包括公民参与各级政府 公共决策、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等各种其他活动。 第三、政治参与主要指实际行为,而不包括政治心理、态度、认知等主观因素。政治参与行为并不涉及导致这些行为的主观因素或这些行 为所产生的(或将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政治发展的动力 第一,人类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追求推动政治发展。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人。追求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内在要求。现 实的经济发展,为人们在更高水平上追求人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和可能。 第二,阶级关系与阶级结构的变化推动政治发展。社会中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发 展状况决定的。在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阶级间的冲突和斗争是政 治发展的一大动力,是政治变革发生的直接原因,并将决定政治变革 的命运。 第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直接推动政治发展。~既遵循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又遵循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 第四,经济与社会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影响和推动着各国政治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决定了当代世界各国的 政治发展。 三、国家起源契约论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其理论解释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另一方面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洛克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都拥有“自然权利”,拥有自然权利者之间发生的不是战争,而是彼此关联的义务和责任。人们有三种最主要的自然权利:生存、自由、财产。 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是平等自由的,和平快乐的。个人没有自然权利,一切权利都是社会的。体现社会权利的是人们的“共同意志”,而这个共同意志是属于全体人民的。

西安交通大学《政治学概论》期末考试拓展学习(一)1

西交《政治学概论》(一) 第一章政治学概述 一、政治的涵义 ①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因此,政治关系涵盖阶级、民族、社会集团、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对立阶级之间、非对立的阶级之间和特定阶级内部的关系; ②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③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总之,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社会现象(关系)。 二、政治学的涵义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关于政治学的这一定义表明: (1)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型态,如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行为形态、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和 制度形态,政治文化史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形态,这些形态也都是政治学研究的 对象。 (2)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政治学及要求对于政治现象的描述和对于政治表征的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 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 (3)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必定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 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三、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1)政治学分类

按照不同的原则,可以对这些内容作不同的分类: A.按照政治学的本质属性来划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对政治进行的研究。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之外的各种政治学理论、观点和方法。 B.按照政治学的功能来划分: 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C.按照政治学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 宏观政治学微观政治学 D.按照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 静态研究动态研究 (2)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①政治学基本理论。 ②政治思想。 ③政治制度 ④行政管理 ⑤国际政治 (3)政治学特性 ①抽象性。 ②一般性。 ③基础性 (4)政治学的作用和意义 ①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②作为政治认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政治学原理对于提高人们正确认识政治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概论

1政治发展过程一般采用两种形态,即政治革命和() C A.政治斗争 B.政治民主 C.政治改革 D.政治变革 2政治革命的首要标志是()B A.政治活动 B.夺取政权 C.暴力手段 D.战争 3政治改革是以()方式进行的活动。D A.激烈的 B.缓慢的 C.渐进的 D.和平的 4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A A.阶级性 B.国家性 C.统治性 D.群众性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要特点是() B A.革命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阶级性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句话是由________提出的。() 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7国家统治形式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是() A A.国体 B.政体 C.国家职能 D.国家本质 8社会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是________。() C A.革命和变革 B.改革和变革 C.变革和调整 D.改革和调整 9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B A.多党合作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政治协商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的统一。ABE A.阶级性 B.科学性 C.政治性 D.艺术性 E.实践性 11一般而言,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包括()ACE A.生产资料 B.首领威信 C.暴力 D.精神财富 E.物质财富 1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包括()BDE A.选举权 B.平等权 C.参政权 D.民主权 E.自由权 13暴力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CDE A.冲突 B.对抗 C.战争 D.暴动 E.武装起义 14政治统治行为特征表现为()ABCE A.阶级性 B.最高性 C.强制性 D.合法性 E.有序性 15政治管理行为方式包括()ABCE A.政治领导和政治决策 B.政治组织 C.政治协调和政治沟通 D.政治控制 E.政治监督 16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有()ABC A.主动参与 B.动员参与 C.消极参与 D.不参与 E.放弃参与 17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是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A A.正确 B.错误 18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A A.正确 B.错误 19大学生书画协会是一种政治社团。() B A.正确 B.错误 20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A A.正确 B.错误

政治学导论

一:如何理解权力、权威和合法性之间的关系? 答:(1)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合法性关心的是统治、政府或政权怎样及能否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 运行。合法性体现一种价值判断。合法性不仅是一个权力问题,它还涉及到权力和权 威的基础。(2)实现合法性权力主要通过信仰体系和有限政府来实现。信仰体系为合法性提供理论基础,有限政府要求政府势力不超过法律。(3)在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权力是迫使人服从的一种力量。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服从和支持。人们 对权力安排的服从可能有被迫的成分,但对权威的安排则属于认同,服从不等于认同,权力可能使人服从,但却得不到忠诚。(4)权力和权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被认为是正当的权力。权威被所有人当作正当法则接受,权威的行使既为同意者认可,也为反对 者容忍,面对权力人们反对或支持,对权威则是服从。(5)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是关键。它要求: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绩效的有效性;合法性 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6)权威虽然在合法性上产生,但有独立性,反过来会促进合法性的稳固性。 二:如何认识大众传媒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答: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但这种媒介可能会扭曲公众舆论,公共舆论 并不总是可靠的。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意识并获得政治 立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中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大众媒体在政治社会化中处于何种地位,是一个基本没有悬念、能很快达成共识的论题,那就是传统的政治社会化机构,如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等政治教育功能日渐式微,而大众传媒凭借无与伦比的社会穿透力成为“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机构。换而言之,借助高科技手段的大众媒介以其超强的渗透性和独有的信息传播效果,对社会成员政治知识的获取、政治信仰的巩固、政治态度的改变以及社会政治文化传承产生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众传播 较传统的传播方式更能适应政治活动的要求。1.传递政治信息,引导政治舆论2. 影响政治态度,激发政治参与3. 提高政治技能,完善政治人格 4. 树立价值判断标杆,提高受众 思想政治素质。 三:如何认识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的关系?现实政治中有哪些国家形态? 答:(1)国家类型是根据国家基本权力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征而形成的一种稳定 性的政治形态,对国家的政治过程和人们的政治观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即使在同一种类 型的国家中,如所谓的自由民主主义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还必须分析国家的具体形态。(2)失败国家、依附国家以及相关国家形态、自主性国 家。 四:官僚制的特征是什么?如何认识官僚制与官僚主义的关系?

政治学概论

期末作业考核 《政治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君主制 答: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为世袭君主的政体由单一国家领袖行使名义上或是绝对的政体权力,通常为世袭制,且为终身任期。 2.政治体制 答:政治体制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 3.国家机构 答: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4.国家元首 答:国家元首是一国的最高首脑,是一个国家在实质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答:(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2.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司法独立。 3.政治改革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的过程。(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4)政治改革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基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4.中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又是多民族国家.要在单一制形势下来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实行一种特殊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我或这样的单一制国家中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政策.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际,论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为一种法律价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们行为的稳定的、可以预期的规范。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法治是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的统一,它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 (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a)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b)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 (3) 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平等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集体决策时,就是民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冲突日益复杂,体现着平等原则的民主是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本机制。就此而言,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4) 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a)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b)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只有妥协才有可能取得双方共赢的结果。(c)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动责任。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负责的态度,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

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1.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对道德的追求和实践 (2)政治是一种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一种管理众人和管理社会的活动 (4)政治是一种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5)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政治学研究对象 (1)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 (3)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获得和维持的科学 (4)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 (5)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 3.政治学研究方法: 古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在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政治学的根本方法。它要求我们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体地说,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必须坚持以下的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采用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方法: (1)政治行为研究方法 (2)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3)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 4.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1)哎呦,,,,好多好多 第二章阶级与国家 1.阶级是什么? 阶级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些稳定的社会团体,这些集团由于它们在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意识形态,彼此发生着特定的关系。 2.国家起源: 国家的起源问题就是国家的产生问题。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 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概念题 1.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 答:(1)理性主义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把理性选择模型应用于国际关系问题,诸如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或博弈论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理性选择强调的是行为体怎样试图使其利益最大化,以及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这些利益。 (2)建构主义是指针对理性主义以为既定的客观事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区分了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事实和人们的社会活动所建构的社会事实,认为社会事实的形成乃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它们并不是既定的,而是取决于观念因素的研究方法。这种观念不是指个人观念,而是指“集体意向”,即共有的观念或文化。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建构主义研究途径的主旨就在于说明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怎样建构了社会事实。 2.案例研究法 答:案例研究法是指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人们基于特定目的,选择单个或少数事例,联系其发生条件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途径。案例研究法可分为非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前者是对该事实本身进行解释,类似于历史性研究,而后者则是为了检验或发展理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运用普遍却又存在争议的方法,通过联结个别研究和一般研究,可以打开通向理论概括的门径,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普遍性研究,不适合需要用大样本进行分析的问题。用案例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可以进行证实,也可以进行证伪。

3.定量研究法 答:定量研究是指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进行国际关系研究,人们不但需要论及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而且需要论及对象的量的规定性。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 4.形式模型 答:形式模型是指作为一种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的方法,其中博弈论的运用最为普遍。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形式模型可以发挥三种功能:描述、演绎和验证。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这是该方法的长处。用形式模型说明现实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 5.诠释法 答:诠释法是指一种理解与解释文本的途径,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针对的是事实的不可观察的方面,功能是说明事实的社会(历史)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指事实中蕴含的主观因素,包括:事实发生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事实中体现的行为体的意图与观念,这种意图与观念对国际关系的建构,文本作者所处环境和自身观念对其诠释的影响等。 6.证伪方法 答:证伪方法是指有针对性地搜集反面事例,并用它来订正原来结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创始者是卡尔·波珀。该方法论认为,任何事实本身都是不可穷尽的,采用传统的归

政治学概论重点(自考纲要汇编)

政治学概论重点资料 第一章 1、(单选)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政治等把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2、(单选)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3、(单选)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4、(单选)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5、(单选)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6、(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7、(多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8、(多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9、(单选)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 10、(多选)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1、(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12、(多选)儒家的主要思想:“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 13、(多选)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一套法家的治国理论。 14、(单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因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15、(多选)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16、(多选)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布丹《共和六论》、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17、(多选)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18、(多选)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

杨光斌著《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011年版知识点吐血整理

科目:政治学 参考书目:《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政治的含义。 P5: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文化的含义。 P5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 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3.正义的定义。 P89:正义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生存所 应该得到的最基本的需求。正义既包括分配资源的方法,也包括分配资源的结果。方法是公平交易,结果是指承认所有的个人及团体能够平等地享有一些基本权益,并且在他们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4.共和制的内涵。 P118:共和制是君主制的对称,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府体制或国家形式。选举产生统治者的历史源远流长,因而共和制具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和阶级性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占有制共和国,现代则是资产阶级共和制,无产阶级共和制。 - 1 -

5.国家元首。 P129:国家元首是一国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性地居于首脑地位。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有国家元首,例如君主制的国王或皇帝,共和制的总统或主席。国家元首对于国家的作用有:一是象征国家,二是代表国家,三是对内代表国家的统一。 6.统治秩序的含义。 P201: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 7.市场化治理的概念。 P218:市场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市场化治理引进了市场化运动的手段(例如市场运作,契约外包,私有化,授权经营等),引入企业管理的3E(效率efficiency、经济economy、效益effectiveness)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增进政府政策的收益。 8.弹性化治理的定义。 P219:弹性化治理是在批判传统的官僚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模式,它主张政府机构不能仅仅依靠僵硬的政府组织、一成不变的制度条文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要变革政府机构、放

(完整word版)政治学概论

2012年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根本上说,( )是产生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A. 阶级矛盾 B.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矛盾尖锐化 答案:B 解析:从根本上说,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产生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但其只说明了革命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至于革命会在什么时间和情况下发生,还要取决于其他条件。 2.( )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 A.父系氏族 B.普那路亚 C.母系氏族 D.议事会 答案:C 解析:在氏族社会初期,社会处于母权制氏族时期,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 3.英美两国的选举制度是( ) A. 比例代表制 B. 多数代表制 C. 混合代表制 D. 有限投票制 答案:B 解析:英、美两党制都是与本国具体的政治制度相协调并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两党制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4.在社会主义社会,( )是社会政治评价的基本价值标准。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国家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是社会政治评价的基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原则作为政治评价标准,根本的内容就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至上。 5.在社会主义社会,( )是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 A.共产党的领导 B.党的政策 C.四项基本原则 D.马克思主义 答案:D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是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价值认同。 6.被马克思称作是新时代的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B.马基雅维里 C.卢梭 D.洛克 答案:B 解析: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马基雅维里,他在《君主论》一书中,不仅提出了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的著名论断,而且从国家的目的出发,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7.(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 A.公社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苏维埃制 D.民主集中制 答案:A 解析: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形式——公社制。 8.政治文化这个概念,首先是在( )研究领域中出现的。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比较政治学 D.国际政治学 答案:C 解析:政治文化这个概念,首先是在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 9.现代西方政治理论提出的分权、法治等原则,它的哲学逻辑基点是( ) A.人性是完善的 B.人性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C.人的不完善性 D.人是自私的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第2版)复习笔记-导论及第一~八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 导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 一、国际政治学的兴起 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 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和现实性强的特征,属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范畴。简言之,国际政治学就是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早期揭示国际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思想理论观点的著作有: 中国的《孙子兵法》、希腊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意大利但丁(1265—1321)的《帝制论》、意大利马基雅弗利(1469—1527)的《君主论》、荷兰格劳秀斯(1583—1645)的《战争与和平法》、英国霍布斯(1588—1679)的《利维坦》、英国边沁(1748—1832)的《道德与立法原理概论》、普鲁士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的《战争论》等。 3.国际政治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它学派林立,多种多样,类型有: (1)按国家分类有:英国的国际政治学、美国的国际政治学、法国的国际政治学、前苏联的国际政治学、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等。 (2)按性质区分,有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和西方资产阶级国际政治学。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国际政治包括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政治秩序。 2.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体系是由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等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步进行,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组成。国际政治体系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不平等性的基本特征。 3.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寓于国际政治体系的母腹之中,是充当主角的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以“主角”、“主要关系”和“式样”为基本要素,其中以“主要关系”为核心。以军事集团的实力组合为依据,以战争及其结局为标志,以大国控制世界为目标。 4.国际政治秩序 国际政治秩序是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主要角色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以主角的对外战略及其实施为基础,表现为主要角色在国际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顺序,其基本特征是稳定。其主要内容是:大国控制世界,战争威胁人类,强权政治横行天下,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处于从属的地位。

政治学导论标准答案

政治学导论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重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p5四点+意义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系统论p8 结合图表,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输入→输出→反馈→二次输入→……。 博弈论p9~12 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 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P15~16 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 政治科学:what 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P22 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三基本特征: ?制度中心论。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单纯的政治科学不能解释本质上复杂的政治过程,必须借助于政治哲学。要令人信服地解释制度变迁,既少不了政治科学关于制度作用的 分析,也离不开政治哲学关于制度价值的关怀。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 P28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主要包括六点,制度含义、制度变迁方向、变迁方式、社会关系、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个人作用。 时代特征是,制度包含由一系列“关系”构成的宏观的整体性“硬约束机制”,是一种结构决定论分析路径。是一套因果关系密切的方法论体系,对后来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

00312《政治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历年真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1.“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 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2.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 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 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典型代表:①《韩非子。定法》;②意大利思想家 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 术来欺骗人;③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④美国“拉斯韦尔”, 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⑤)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 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 ①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 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②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代表人物: 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 “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3.马克思把政治解释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即包括①统治阶级与被统级的关系;②领导阶级与同盟者 的关系;③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它是“关系全部政治的 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