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某基地能源规划

某某基地能源规划

某某基地能源规划
某某基地能源规划

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能源规划

(章节及主要内容)

1.概述

提出了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的的概念,简要综述了国内最近有关能源政策和能源规划的最新动态,说明了制定武汉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基地能源规划的必要性。

2.国内外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2.1国外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2.1.1 国外能源规划的现状

介绍了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有关能源规划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国能源规划的特点。

2.1.2 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介绍了国外著名的生态工业园的特点和值得我国在建设生态工业园时可借

鉴之处。

2.2国内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2.1.1 国内能源规划的现状

介绍了我国国家能源规划、地方能源规划和区域能源规划的现状和发展。

2.1.2 国内生态工业园区的现状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定义:所谓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根据这一定义介绍了国内已建主要生态工业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区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与能源规划和生态工业园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4.能源规划方法

4.1综合资源规划(IRP)方法

20世纪80年代,即在石油危机和中东战争之后,美国学者提出了电力部门的需求侧管理理论。其中心思想是通过用户端的节能和提高能效,降低电力负荷和电力消耗量,从而减少供应端新建电厂的容量,节约投资。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引起对传统的能源规划方法的反思。传统能源规划方法是一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思想,即通过不断扩大供应侧的能力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将需求侧管理的思想与能源规划结合,就产生了全新的综合资源规划(IRP,integrated resources planning)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国环境署将综合资源规划方法(IRP)作为能源节约的先进技术推广到发展中国家,作为能源规划方法之一。详细介绍了IRP方法的主要内容。

4.2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

以IPCC颁布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主要方法学和标准,制定出园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规划;同时制定园区建设绿色导则;制定园区能源专门规划;提出园区建设与生产过程的低碳策略。

4.3MESSAGE模型

MESSAGE模型是一个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它采用从下至上(即从需求端逐级向能源资源端的模拟)的方法,以经济‐能源需求的预测结果作为输入参数,根据可获得的能源资源量、适用的能源技术和能源需求等条件,模拟能源系统的供应和排放方式等。它可以模拟从能源供应端至能源需求端的各个过程,即所谓的能源链及其各个能源层次。通常能源链可分为4个层次———资源层、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终端能源。

MESSAGE模型主要用于中长期能源规划、能源政策分析以及能源供应方案的优化。它既可用于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能源问题分析,也可用于区域建筑具体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的优化分析。

5.能源规划评价方法

5.1ENPEP方法

能源与动力评价程序(ENPEP)是由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开发的,后来移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供其向成员国推广。ENPEP载有一套供一体化能源/电力系统规划和将环境负担量化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一个模块

BALANCE,被用于跟踪能量在从能源提取、经加工转换、到满足和平能源需求(例如供热、运输、电器)这一整个能源系统中的流动情况,采用基于市场的模拟方法预计未来的能源供需平衡。然后将这一分析结果传到另一个模块IMPACTS,以计算与不同能源领域发展情景有关的环境负担(例如空气污染、固体废物的产生、土地使用、水污染)。! \ G6 a8 |0 S& |4 y3 A

5.2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同上)

6.园区能源结构和优化配置

6.1园区能源结构

作为一个由不同工业行业的企业组成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其能源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详细阐述了本园区能源结构的组成,为园区能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基本资料和数据。

6.2园区能源优化配置

目前区域建筑能源供应有以下几种方式:1)集中供电,全分散供冷供热;2)区域供热(DH),分散空调(按房间);3)区域供热(DH),集中空调(按建筑);4)区域供冷供热(DHC);5)区域供冷,集中供热(热源为市政热网);6)区域供冷供热供电(DCHP);7)半分散区域供冷供热(集中供应热源和热汇水,分散水源热泵),又称能源总线方式;8)分布式能源、楼宇热电冷联供,通过微网(microgrid)技术实现区域互联,又称能源互联网方式。究竟采用哪种能源供应方式必须对园区内的各个企业的能源需求特性进行全面的调查,通过周详的分析计算,选择最优化的配置方式。

7.园区冷热电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是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的基础,但是目前国内对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无论是电力负荷,还是冷热负荷均一直缺少成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但是这一状况最近有所突破,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相继出台,这些成果将在今后的工程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7.1园区冷热负荷预测

利用目前国际上含有分布式能源全年冷热负荷计算和能耗分析的美国能源

部ENERGYPLUS计算程序,计算出园区全年8760小时的逐时冷热负荷。

7.2园区电力负荷预测

根据计算得出的园区全年8760小时的逐时冷、热负荷,通过热平衡法得出园区逐小时电力负荷的分布,为确定园区能源站燃机容量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8.园区冷热电能源联供(CCHP)系统

8.1冷热电能源联供系统简介

介绍了冷热电能源联供系统的概念,主要特点。

8.2CCHP方案

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冷热电能源联供系统(CCHP)的形式,包括:a.联合循环+蒸汽溴化锂机组+电制冷机组;b.燃气轮机+烟气溴化锂冷热水机组+电制冷+燃气锅炉;c.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溴化锂冷水机组+电制冷;d.内燃机+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热水机组+电制冷+燃气锅炉,说明了每种系统的主要特点。

8.3燃料供应系统

介绍了武汉天然气供应基本情况、近期、中期形势,园区天然气供应、接入具体情况,燃料燃烧的环境问题将在第9章中专门讨论。

8.4热网系统

在CCHP系统中热力输配管网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配管网的规模大,结构复杂,投资高,管网的造价约占系统总造价的10%~30%,而输配能耗更是直接影响CCHP系统的最终能源效率,所以热网优化设计意义重大,最佳输送半径、最合理的布置形式(环状、枝状,同程、异程)都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8.5经济分析和社会效益

CCHP系统的目的是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的目的。经济分析给出了园区采用CCHP系统后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包括减碳的具体指标。

9.能源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

9.1环境评价标准

列出了与能源规划有关的环境评价相关标准。

9.2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此法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第八条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能源规划是

十个专项规划中的一个,因此,要对能源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依据环境法的具体要求,建立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大气环境指标、土壤环境指标和生态保护指标。

9.3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要求,我国能源规划的环境影响涉及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使用与转换效率、能源安全等。提出能源规划的环境影响因子包括:a.自然环境因子:土地、生物等资源,水环境,空气环境,海洋环境,生态环境;b.社会因子:移民,人体健康,休闲,文化遗产;c.经济因子:人力资本,产品与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所以园区能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 (1) 园区能源利用过程产生的主要空气污染;

(2) 园区能源利用过程产生的主要土壤和水污染;

(3) 园区能源利用过程产生的生态影响;

(4) 对拟定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

(5) 对有关的公众进行调查,了解公众对园区能源利用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本园区建设项目的意见和看法。

(6) 评价项目与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性,对园区建设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做出结论。

10.能源管理

实现园区的节能目标必须通过能源的全程管理。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于2009年3月19日发布,2009年11月1日实施。此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预示着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时机已经到来。园区能源管理应该遵照本标准执行,同时参考海外相关能源管理标准。

介绍了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外相关能量管理标准和法规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值得深入研究。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总体规划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8月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0年8月

目录 一、面临形势 (1)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 (1)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2) (三)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2) (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3) 二、规划基础 (3) (一)产业发展现状 (3) 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3)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4) 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5) 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 (6) 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7) (二)存在主要问题 (8) 1、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8) 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11) 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13) 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 (15) 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 适应 (16) 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 战略不相适应 (17)

7、区域产业定位与分工尚不清晰,与市域一体化发展 不相适应 (18) 8、优化产业布局的配套环境不完善,与产业集聚发展 的趋势不相适应 (19) 三、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 (20) (一)产业发展定位 (20) (二)产业发展重点 (20)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20) 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23)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6) 4、集约发展现代农业 (28) 四、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28) (一)指导思想 (28) (二)总体目标 (29) (三)基本原则 (30) 五、空间布局 (32) (一)总体布局 (32) 1、功能分区 (32) 2、总体布局 (33) (二)提升都市区功能 (34) 1、功能定位 (34) 2、中心城区 (35)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内外要素资源,实现杭州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杭州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杭州市域城镇总体规划》、《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2009-2013)》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8GW,产能增速将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风电设备领域,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成为新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锂电池作为当前最佳电池类型将受益高速增长;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 我国参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态势相对有利。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 - 2 -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 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安阳新能源产业 写作背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枯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根据英国石油(BP)发表的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按当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还能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还能够供应67年和164年。可预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日益枯竭,将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人类不得不发展新能源。同时,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进了全球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契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一五”新能源规划》要求,在用地、财税、电价等方面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建立灵活配套的地方支持措施,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安阳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6年内,安阳市将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备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看,

还是从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的形势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阳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产值15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成为拉动安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列入安阳市重点发展行业之列。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未来安阳市经济结构布局影响深远。 一、安阳市新能源产业现状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安阳市经过自主创新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重点在太阳能转化利用、生物质能、地热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突破。安阳市新能源发展现状能够归纳为“王牌名片、初具规模、起点较高、增势强劲”。 ――王牌名片。 今年6月,中国光伏产业(安阳)高层论坛在安阳市举办期间,安阳市被授予“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安阳市成为了全国第二家、全省唯一的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拥有了一张“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王牌名片,为招商引资和引进新能源企业入驻安阳树起了一面大旗。 ――初具规模。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调整规划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前言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首都抓住奥运会举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提升“四个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的重点任务、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及若干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是首都“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一、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五”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经济总量显着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总量显着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57美元,突破5000美元。第三产业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05年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一产业进一步优化,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2005年增加值为亿元。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和%,变化为2005年的%、%和%。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显示、集成电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3.重点产业加速发展。 以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汽车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成长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多领域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按照2004年经济普查统计,金融业主营收入超过4100亿元,商务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1100亿元,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537亿元,软件业主营收入实现313亿元,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安阳新能源产业 写作背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通常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枯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根据英国石油(BP)发表的2008年度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按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还能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还可以供应67年和164年。可预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日益枯竭,将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人类不得不发展新能源。同时,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进了全球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契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一五”新能源规划》要求,在用地、财税、电价等方面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建立灵活配套的地方支持措施,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安阳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6年内,安阳市将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

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备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看,还是从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的形势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阳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产值15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成为拉动安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列入安阳市重点发展行业之列。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未来安阳市经济结构布局影响深远。 一、安阳市新能源产业现状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安阳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重点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形势 (一)基础条件 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 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 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湖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顺应科技潮流,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我国把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化作为实施能源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新能源产业优势,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化升级,进一步明确本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引导新能源产业科学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特制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本规划中所指的新能源产业涵盖二个方面:一是传统能源之外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二是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蓄电池和半导体照明(LED)。 一、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新能源(new energy sources)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醇醚类等。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人类在节约现有一次能源、采用节能技术的同时,不断研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寻求新型、清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近年来,新能源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出台了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新能源产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太阳能产业新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作者: ————————————————————————————————日期: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 界各国高度关注。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等,编制《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引导和促进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振兴规划的实施,努力将深圳率先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一、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并形成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诞生全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第一个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阻发电机。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新能源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给比例全国领先。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规模约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测定容量6万千瓦,景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0.2万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407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容量的38%。 新能源科技研发优势明显。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全国领先,掌握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承担"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低成本的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攻关计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

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 市产业布局规划 课题组成员 顾问:金凤君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 召集人:卓高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组长:蔡永进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副组长:祖新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处长 王钢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院长 俞洪新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高级顾问 成员:姜永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师 善武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 高文芳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 王仲锋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师 雪明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目录 一、产业布局现状 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 三、产业总体布局 四、农业布局 五、工业布局 六、服务业布局 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 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

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 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 附表一: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 附表二:市产业布局用地表 附表三:市农业布局表 附表四:市工业布局表 附表五:市服务业布局表 2007-11-01 20:51:32 来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浏览次数:125字号:【大中小】市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 (一)陆域资源条件 我市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2059km 2 ,仅占17.5% (省为23.2%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627 人/km 2 (省为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km 2 。 (二)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2002 年实现国生产总值1060.9 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达14357 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5.3 :56.6 :38.1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28.7 :32.3 :39.0 。效益农业、开放型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轻工产业总产值达1396.01 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4%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2 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外要素资源,实现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市域城镇总体规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

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8GW,产能增速将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风电设备领域,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成为新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锂电池作为当前最佳电池类型将受益高速增长;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 我国参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态势相对有利。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国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小;新技术、新装备的快速涌现,特别是

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特点 我省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560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从工业硅生产到光伏系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光伏电池产能近1000MW,光伏产业年销售收入约400亿元;光热产业已形成了一批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太阳能热水器产量约占全国的25%;风电产业初具规模,自主研发的2.5MW风机进入产业化阶段,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整机制造能力近1000MW,整机制造及零配件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30亿元;生物质能产业中,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技

术全国领先;核电站用高标准管材、阀门等附件以及水电、潮汐能发电设备生产也有较大突破,形成了日趋成熟的水电及潮汐能产业链。同时,在非晶及微晶薄膜电池生产与装备制造、硅晶体材料切片、2.5MW及以上风电机组研发与生产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内外技术水平领先的龙头企业。全省还拥有一批从事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研发中心及博士后流动站、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为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与国内外领先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国内市场刚刚启动,受制于新能源产品价格和电网接入等问题,难以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二是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格局,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多数企业主要赚取中间的加工利润。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关键设备及技术依赖进口,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缺乏相应的高端研发人才和终端操作技术人员,制约产业发展。四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正在形成,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科研及技术支撑资源丰富,与全球经济技术合作密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综合配套条件较为优越;随着世界各国对新能源发展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必须顺应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趋势,紧紧抓住国家培育

新能源发展规划

新能源发展规划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权威官员处获悉,正在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翻了几番。 其中风能发电,到2020年,其规模将由2007年初定的3000万千瓦调整到一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的规模也将由180万千瓦调整到上千万千瓦。这些几倍于现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新目标,将成为正式的长期目标,出现在即将上报国务院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 参与制定规划的国家能源局权威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不同于早期以3年期短期发展规划为主的版本,目前,随着不断的修改,《新能源发展规划》经过调整,其重点已经转向至202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 划。“最终出台的规划中将既包括近3年的短期发展规划,也包括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该官员说。这项转变,意味着新能源发展规划不仅是国家能源局一个部门的事。在这份“远近结合”的规划中,目标调整的重点将是风能和太阳能产业,而核电的规模也将做出相应的调整。 前述能源局官员表示,《新能源发展规划》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随着新能源的推广和大量采用, 目前天英科技(TIANES)新能源研发部开发和推广新能源使我国直流电源柜步入第三代产品,天英科技(TIANES)直流屏研发部无论在技术性能指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外观、工艺和可靠性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拉动社会投资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是在几年前就制定的,而由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以及期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长期的能源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将继续有积极的发展。其中,将继续促进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坚持以风电特许权方式建设大型风电场,推动风电设备国产化,逐步建立我国风电产业体系。制定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十多年的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而在太阳能方面,将加快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对热能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的政府建筑,商业建筑要逐步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启动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城市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太阳能硅材料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但是,高虎表示,虽然相关的目标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在具体的资金投资上,新能源发展规划还将主要以社会投资为主。“大幅度调整目标的作用在于长期规划的拉动效应,用新的目标来促进产业的发展,不是依赖政策补贴,而是以社会的投资为主。”

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2019年行动计划

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2019年行动计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显著、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我省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持续发展,按照有目标、重落实、有抓手的原则,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国家及我省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的决策部署,推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生产制造能力,立足山西煤、电、气产业优势,以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甲醇汽车、燃气汽车为产业重点,初步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市场应用规模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提升创新、协同发展的要求,依托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等城市现有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开展试点示范;发挥吉利晋中基地、大

运汽车、成功汽车、江铃重汽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等10大举措,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1. 发挥财政补贴引导作用。一是落实好现有国家和我省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探索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基金,助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借鉴上海、广东、武汉等省市推广经验,研究制定氢燃料电池汽车有关财政补贴扶持政策。在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不退坡的前提下,按照中央财政补助1:1的比例给予省级财政补助,并对加氢站和氢燃料加注进行适度补贴。 2. 积极研究后补贴政策。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整体汽车产业基础较弱,为更好地发挥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针对国家补贴政策逐年退坡并在2020年退坡为零的情况,研究制定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补贴政策,增强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拉动效应。 3.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改造提升现有汽车产业集聚区,提高承接和接纳汽车产业转移的能力,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性,以产业集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优化产业链的发展布局,以整车企业需求为引导,鼓励新能源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立对接机制,促进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建设零部件产业

3.一文读懂:全国10大核心城市城市产业布局重点!

一文读懂:全国10大核心城市城市产业布 局重点!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01一线城市 北京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最集中的城市,不仅有众多的大学,还有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中国教育学会等权威的机关和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高水平的研究所。北京市的高校很多,普通大专高校就达到了87所,其中“211工程”就有22所,北京的教育资源是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北京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1、城市定位 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对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期首都工作方向。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

略,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首都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 2、支柱产业 在北京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可以找出北京市行业发展的重点,当前北京市的支柱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其所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GDP总量的70%,北京市的发展重点在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

(1)中关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高地。(2)金融街:定位为金融管理中心和电信指挥中心,重视建立金融业发展市场服务体系,召开首都金融发展论坛、首都国际金融文化节以及举办金融新产品推介会和开展国际交流等形式,提供信息互动与交流的平台。 (3)北京商务中心区:简称北京CBD,形成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国际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普华永道、麦肯锡等200余家世界级高端服务业企业,聚集了惠普、三星等近百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是最大的服务外包承接区和需求提供区域;聚集壳牌、丰田、通用等近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聚集文化传媒企业1800余家,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风凰卫视等大型传媒企业,还包括阳狮集团、电通广告、WPP集团等全球知名传媒集团,聚集华尔街日报、VOA、CNN、BBC等国际传媒机构。区域内国际化资源聚集,集中了北京市约90%的国际传媒机构169家,约80%的国际组织、国际商会110家,约8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约70%的世界500强企业160家,约70%的国际金融机构252家,约30%的五星级酒店17家1。 (4)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移动通讯产业集群、显示器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制药产业集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85页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19-2019年)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内外要素资源,实现杭州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杭州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

《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19)》、《杭州市域城镇总体规划》、《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9)》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9-2019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全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提前达到下一阶段目标值标准的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减少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普通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但与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尚未完全掌握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燃料经济性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

(能源化工行业)新能源装备规划(最后稿)

(能源化工行业)新能源装备规划(最后稿)

哈尔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哈尔滨市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具有较强的基础和优势。为紧紧抓住这壹历史机遇,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迅速发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中新能源装备主要包括核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利用装备以及新能源材料等。规划期为2010年至2015年,展望到2020年。 壹、新能源装备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正在日渐减少,而其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却日趋严重。国际能源市场尤其是能源价格的多次剧烈震荡已经对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因此,许多国家不得不将目光逐步投向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积极开发利用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被视为走出金融危机困境、重振经济且在未来经济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新能源正在逐步从“补充能源”向“战略替代能源”的地位转变。目前,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6亿千瓦,预计到2030年各国核电站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全球现有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2亿千瓦,预计到2012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亿千瓦,比目前翻壹番。世界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在2005年就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国家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且出台了壹系列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实现了高速增长。至2009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1.9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已超过2000万千瓦。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因此,我国新能源装备产业同样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商机。 面对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各省、市都在集中优势资源竞相支持具有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这壹领域的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尤其是风电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已呈白热化,且已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哈尔滨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拥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智力资源,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迎接挑战,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有力支持,使其尽快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 二、哈尔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基础 (壹)产业现状及优势 水电装备:大型水电装备制造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主导产品有水轮机、水轮发电机俩大类,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50%,研发制造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迄今哈尔滨电气集团X公司已形成年产6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生产能力,其单机最大容量达70万千瓦,居国内首位。同时,能够制造各种容量的混流、轴流、贯流、冲击和抽水蓄能等类型的水轮发电机组。自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为台云峰、刘家峡、葛洲坝、二滩、三峡等大型水电站制造了水轮发电机组。其中,自主设计制造了4台三峡右岸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目前,哈动股份正在进行30万千瓦等级抽水蓄能机组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 核电装备:我市从80年代即涉足核电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大型核电装备制造和基础研发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哈电气集团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一)产业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长春高新区的中心地理位置、雄厚的汽车工业基础和汽车人才与技术的优势,依托一汽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整车及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品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形成规模产业集群,建成我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基地。具体目标如下:产业层面:构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到2015年,达到大中型新能源汽车1万辆、小型新能源汽车15万辆、锂电池15亿Wh、变速器30万套、电机及其控制器10万套的生产能力,实现产业规模优势和集群优势。 产品层面:打造两大类整车产品和四大零部件品牌。两大整车产品为大中型公共用车和小型纯电动汽车,在2015年之前抢占国内市场,部分产品进军国外市场;在零部件产品上主推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变速器、电机及其控制器四大特色品牌,大范围配套国内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品上的品种优势和品牌优势。 技术层面:在高新区成立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下设电源技术研发中心、整车与动力系统电控技术研发中心和电机技术研发中心,创建完整的高新区产业技术平台,形成完备的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具备较强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内

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环境层面:建设布局合理、配套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和产品投资开发的优质平台。实现高新区投资环境、生产环境、配套环境、服务环境四方面的综合优势。 发展规划到2015年,实现“1·2·3·4·5”的产业目标,即: 图6-1 “1·2·3·4·5”的产业目标示意图 “1”:通过布局一个新能源汽车园区,实现空间集中化,吸引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研发机构、整车生产企业、关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