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造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改造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改造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改造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改造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主要取决于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变电站的规模、电压等级和一次设备状况等。低压、高压、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后台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如下:

一、数据采集系统

由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现场所有模拟量、脉冲量及状态量,并可从各保护装置采集保护运行状态、保护定值信息、保护动作信息、保护故障信息、保护装置及保护电源自检信息。

1) 模拟量采集

采样的参数有:各段母线电压、各进出线回路的电流和功率值、与频率等电量参数以及变压器的温度等非电量参数。目前各种电量参数均采用交流采样,直接采集由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提供的交流参数,对非电量参数如变压器油温、主控室温的采集需常规变送器加A/D转换模块或者通过温控器规约转换。

2) 脉冲量采集

采集由全电子式电能表输出电量脉冲值,也可直接采集电能量。

3) 状态量采集

包括隔离开关状态、断路器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接地刀闸状态等,这些信号大都采用光电隔离方式开关量中断其输入。对一些重要的状态量(如断路器位置)采用双位置接点进行采集,即00、11分别表示两个状态,以保证断路器位置的正确性,防止继电器触点的抖动或失效而造成的状态误报。

4) 继电保护数据采集

包括保保护运行状态、保护定值信息、保护动作信息、保护定值等。

二、事件记录

事件记录包括开关跳合记录(一般由监控系统记录)、保护动作顺序记录(一般由微机保护产生),事件分辨率可根据不同电压等级而确定,一般为1~3ms,能存储一百个以上的事件顺序记录。

三、远方整定保护定值

对于各保护装置,既可在当地或远方设置保护定值,也可在当地或远方显示、切换保护定值,此功能须具有当地、远方控制闭锁,操作权限闭锁措施。

四、控制和操作闭锁

可对断路器的分断与闭合进行操作,可对调压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节控制。这些控制和操作可在变电站内装置面板上进行操作,或者在监控系统的监控画面以及键盘上发出命令完成,或者在远程调度中心完成,以此保证自动化系统的使

用灵活性。为保证操作的准确无误,操作步骤按照“选择-返送校核-执行”来进行,同时具备闭锁功能,每次操作完均有打印输出。

五、与远方调度中心通信

实现远动装置常规的遥测、遥控、遥信和遥调四遥功能,即将采集的状态量和数字量实时送往远方调度中心,并接受上级调度中心的控制和指令。若有事故发生,比如开关变位或数字量越限时则插入优先传送,及时报告给调度中心。此外还将继电保护信息等信息报告给调度中心。传送通道是光纤专用通道。通信波特率按所选用通道类型及通信方式来决定。通信规约可以采用计算机通信规约或远动标准规约,由调度中心的要求而确定。

六、数据处理和统计记录

系统将采集来的数字量、脉冲量和状态量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送往当地监控系统和上级调度中心。这些数据主要有:变压器、线路的电流、有功和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极限值及时间等;每日电压的峰值和谷值,并标明时间;整点数据的日报表;控制操作记录及有关操作者记录;每天独立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的峰值及其时间标注,并保存归档。

七、系统的自诊断检测功能

系统的各个功能装置如控制装置、保护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等都具有自诊断检测功能,所有控制、保护、数据采集等主要单元设备出现故障时,都应该能自诊断出故障部位;具有失电自检、失电保护、自复位至原态的能力。当数据采集装置出现非法错误时,应能输出错误信息,对故障单元进行报警和闭锁,以保证其它部分能正常工作。当系统的在线诊断出现故障时,应能完成自动报警,并将故障内容和故障时间记录在事件一览表中。诊断结果能周期性地传送到当地监控系统的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所以系统中各装置的运行状态一览无余,无需人工定期检修。

八、对时系统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对时要求。能够对变电站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GPS对时,并具备时钟同步、网络传输的校正措施。

九、保护、智能仪表的功能要求

1、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馈出线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以及接地选线装置等,变压器及高压线路则包括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作为综合自动化重要环节的微机保护应具有以下功能:①故障记录报告(分辩率2 ms),且掉电保持;②时钟校时(中断或广播方式或其他方式);③实时显示保护主要状态(功能投入情况及输入量值等);④与监控系统通信,主动上传故障信息、动作信息、动作值及自诊断信息,接收监控系统命令上传整定

值及历史事件,接收监控系统命令投退保护及修改整定值,与监控系统通信应用采用标准规约。○5遥测、遥信、遥控基础功能

2、智能仪表作为低压配电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环节应具有以下功能:①测量

②计量③开入开出量

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与方案(51页)

变电站监控系统 方 案 建 议 书

1概述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变电所的自动化技术在不断进步。目前很多变电站已逐步实现无人值班或值守。另一方面供电系统各部门、各 单位也都有了相应的专用网络,随着供电系统的全面改革,对于变电所,除了常规的自动化系统之外,远程视频/环境监控系统已逐步成为无人值班变电所新增的而且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自动化项目,是其他自动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通过远程视频/环境监控系统,安全值班人员、企业领导可以随时对电站的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电站的安全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根据XXXXX)电力局监控要求,本公司特设计以下技术方案,对XX电业局下属的13个变电站的室外变电区、门禁、火警、控制室、开关室、电容器室,进行图像监视、控制和管理。系统以XX电业局电力通信系统的光传输系统(SDH 为基础,建立视频图像监控专用的TCP/IP传输网络,实现将监控前端的实时图像传送到远程电业局大楼控制中心(监控中心) ,使监控中心及电业局MIS (ma nageme nt in formation system )网用户终端的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变电所现场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各种情况进行操作控制,以确 保变电所的安全。 2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2.1指导思想 根据《图像监控系统技术规格书》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并遵照国家相关安全防范技术规范的要求,以技术和系统的先进、可靠、合理、适用的原则,来设计构成该图像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将结合XX电业局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的、实时的、可视化的、信息共享的变电所视频监控平台。 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结合XX电业局的具 体情况和XX电业局监控系统的发展框架进行设计,在将来长时间内保持系统的

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关键字: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方案电力监控变电站监控监控工程视频监控 一、概述 电力行业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投巨资完成了城网和农网两级电网的改造,为进入二十一世纪,实现"九五"期间的宏伟蓝图打下了基础。为此应采用先进高效的生产管理实现电力系统的全行业的遥控、遥测、遥调、遥信和遥视五遥管理,确保电网的长期高效安全运营。 同时,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在监控中心通过现有的电力通信网对所属变电站实现远程实时视频监控、远程故障和意外情况告警接收处理,可提高变电站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并可逐步实现电网的可视化监控和调度,使电网调控运行更为安全、可靠。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可将变电站的各个监视点,如主控制室的设备运行情况、主变、断路器、隔离刀闸等的运行状态实时图像、防火防盗等智能设备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人员可通过实时图像和远动信息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监控、分析,减少人员现场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远程监控技术进行的“遥视”化管理,有效促进了生产管理水平的进步。 二、用户需求和需求分析 1.目前针对该变电站要求,对电厂下属三个区内的所有无人值守变电站实施网络 远程监控。 2.在每个区内设置独立的主站监控中心,分别对所属变电站内各个监控点进行集 中网络监控。要求具备图像监看、云镜控制、集中存储、回放检索、报警管理、智能联动、 模拟电视墙切换、多级用户管理等功能。 3.同时对于一些超级管理用户,可在权限内监看各个区内的部分或全部图像,以 及相关控制、检索权限。

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

焦煤集团科技创新成果申报表

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 1.立项背景 为提高本矿供电系统自动化,提高矿井快速处理隐患的能力和快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提供本矿自身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本系统对本矿供电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供电系统监测、控制、保护、预警、计量、管理等功能和预防过流越级跳闸、电压波动跳闸、电气干扰跳闸等突发大面积停电现象,设置变电所温度、烟雾、人员等变电所无人值守监控,建立本矿一套综合性多媒体数字化电力监控管理系统。 同时本系统要求提供通讯接口和协议,在设备层和控制层均可接入自动化系统平台,完成本矿自动化平台的子系统整合接入。 2.研究开发内容 电力监控系统分为四个层次:设备层(即高开综合保护层)、变电层(即变电所内的当地监控和自动化设备—井下测控分站)、通讯平台层(即变电所与地面间的公共通讯平台—光纤以太网平台,已建好。)、地面监控层。 设备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计算、保护和控制执行,并通过RS485总线接入变电所的测控分站中。测控分站一方面完成数据转发,另一方面实现变电所综合选漏、录波存储、时钟同步和当地监控,并通过光纤以太网,完成与监控主站的通讯。通讯平台是由分站光端设备构成的光纤以太网或是专门的光纤以太网。监控主站是一套供电系统专业版组态系统,可按照供电系统的规范,对供电系统进行监测、控制、统计和分析。 一个变电所装设一台井下监控分站。变电所的高低压综合保护用双绞线接入变电所的测控分站,监控分站直接接入现有环网,以太网与地面监控主站通讯。 系统后台可以用OPC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网络发布。在井下共16个变电所中各安装一台电力监控分站。电力监控分站与变电所内的高、低压开关的综合保护器用RS485通讯方式进行联网,实现变电所的就地监控、通讯转发等。电力监控分站就近接入变电所附近的千兆环网交换机,通过已有的工业以太网与地面电力调度中心后台进行数据交换。 3.技术创新点 煤矿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由1000M/100M冗余工业以太网环网、CAN工业现场总线、RS485现场总线、无线通讯站构成的煤矿宽带工业网络平台、电力监控应用软件与设备监控、显示、保护、采集装置等组成,可在不同网络层接多种通讯接口的监控装置、设备和监控系统,网络终端配置有千兆网络交换机、视频服务器、现场总线分站、IP电话网关、光纤收发器,可

XXX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

官林变等变电所视频监控维修项目 1系统概述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也不断进步。目前,很多变电站已逐步实现无人值守。对于变电站,除了常规的自动化系统之外,视频监控系统已逐步成为为无人值守变电站新增的而且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自动化项目,是其他自动化手段不可替代的。各地供电公司的信息网络,在近两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变电站的视频监控成为电力系统探索这一新课题的出发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视频通讯技术的发展,建立一个统一信息平台的集中管理式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将在电力行业日常工作和生产管理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践证明,基于统一信息平台视频监控技术已日臻成熟,产品在功能、性能和价格上已经进入到普及应用阶段。2设计原则 为了本监控系统的要求,达到对监控点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以及对安防信息的及时反应,在一定范围内联动警示,通知有关人员做出反应,采取措施,并对相关设备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和集中管理。本安防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化: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系统软件、 硬件均采用标准化设计,提供开放的接口,可与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及软件 系统互联互通。 2.先进性:所有设备均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的主处理芯片以及先进的压 缩技术,保证系统建成后整体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另外本系 统还采用三项关键技术:超低码流视频压缩技术、专有的信道动态适配技 术、针对无线信道设计的可靠传输纠错技术;增加了双通道自动平衡协 调传输功能。

3.可靠性: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和专用的硬件结构,性能稳定可靠, 保证系统整体的稳定,尤其适合在环境比较复杂、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环 境中运行。 4.经济性:系统开发运行平台均采用当今最为通用的各种操作系统和开发 工具,充分利用了我们在其他监控领域中成功应用的中间件和模块,大大 减少在系统平台方面的投入,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5.扩展性:系统软、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系统升级时,只需要增 加前端的服务器。整个系统具有进一步扩展功能的能力,可以很好的适 应现代智能管控的需求。保证用户在系统上进行有效的开发和使用,并为 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6.实用性:系统支持用户的网络监控需求,可多用户多画面实时监控、远程 控制、集中录像、可连接多种报警设备、报警可定时布防撤防等功能, 完全满足用户的监控要求。 3设计依据 1.国际综合布线标准ISO/IEC11801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行业标准》GA/T74-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0-94 5.《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8.《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9.IEC364-4-41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标准

无人值守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无人值守变电站 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目录 (2) 一、前言 (4) 1.1概述 (4) 1.2需求分析 (4) 二、系统设计原则 (5) 三、系统解决方案 (9)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9) 3.2变电站监控系统详图 (10) 四、系统组成与实现 (10) 4.1现场监控单元 (11) 4.2信号汇总和传输部分 (11) 4.3区域监控中心(LSC) (11) 五、系统的主要构成 (13) 5.1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13) 5.2配电(市电)监测子系统 (14) 5.3UPS电池监测子系统 (16) 5.4空调监测子系统 (17) 5.5漏水监测子系统 (18) 5.6防盗报警子系统 (18) 5.7消防报警子系统 (19) 5.8音视频监控子系统 (19) 5.9短信报警子系统 (20) 5.10智能灯光控制子系统 (21) 5.11集中布撤防子系统 (21) 5.12电子地图子系统 (22) 5.13门禁管理子系统 (23) 5.14网络传输子系统 (24) 5.16流媒体转发子系统 (25) 5.17集中存储子系统 (25) 5.18图像控制调度子系统 (27) 六、系统的重要功能 (28) 七、系统特色 (31) 7.1系统具有先进性、开放性 (31)

7.2实施方便快捷 (31) 7.3模块化设计 (31) 7.4综合平台 (31) 7.5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32) 八、变电站站端配置 (32) 8.1视频监控设备配置 (32) 8.2动环检测设备配置 (33) 九、主要设备介绍 (33) 9.1无人值守工作站 (33) 9.2温湿度传感器 (35) 9.3三相交流电压传感器 (36) 9.4单相交流电流传感器 (37) 9.5停电检测器 (38) 9.6空调红外解码主机 (39) 9.7点式水浸传感器 (40) 9.8线式水浸传感器 (41) 9.9报警探测器 (43) 9.10全方位被动红外探测器 (44) 9.11主动红外探测器 (46) 9.12含键盘读卡器 (46) 9.13电锁 (47) 9.14红外半球摄像机 (48) 9.15彩色手动变焦红外一体机 (49) 9.16智能球型摄像机 (50) 9.17无人值守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 (56) 九、天津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59)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一、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电力部门工作模式的全面改造,各变电站/所均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在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建立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站场图像、关键设备监测图像、有关数据和环境参数等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些都已经提到了电力部门的发展议事日程。目前,各局都已设立了运行管理值班室及调度部门,虽有对各专业的运行归口协调职能,但不能及时掌握运行状况和指挥处理运行障碍。现在对运行监视通常由各专业运行部门采用打电话来了解和判断处理故障。各种运行管理联系松散,依靠原始的人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需要。要跟上发展步伐,必须在健全和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建立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将变电站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由变电站前端的设备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转发控制及管理。电力综合监控系统的实施为实现变电站/所的无人或少人值守,推动电力网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电力系统需求分析 1. 总体需求 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护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 2. 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监控对象和场景 变电站厂区内环境实时监视 高压区域的安全监视,人或物体进入高压区域立即产生报警 主变压器外观及中性点接地刀状态 对变电站内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给出特写画面 对变电站内各主要设备间的监视(包括大门、控制室、继保室、通信室、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低压交流室等) 对少人值守变电站办公区域的监视

改造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改造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主要取决于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变电站的规模、电压等级和一次设备状况等。低压、高压、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后台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如下: 一、数据采集系统 由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现场所有模拟量、脉冲量及状态量,并可从各保护装置采集保护运行状态、保护定值信息、保护动作信息、保护故障信息、保护装置及保护电源自检信息。 1) 模拟量采集 采样的参数有:各段母线电压、各进出线回路的电流和功率值、与频率等电量参数以及变压器的温度等非电量参数。目前各种电量参数均采用交流采样,直接采集由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提供的交流参数,对非电量参数如变压器油温、主控室温的采集需常规变送器加A/D转换模块或者通过温控器规约转换。 2) 脉冲量采集 采集由全电子式电能表输出电量脉冲值,也可直接采集电能量。 3) 状态量采集 包括隔离开关状态、断路器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接地刀闸状态等,这些信号大都采用光电隔离方式开关量中断其输入。对一些重要的状态量(如断路器位置)采用双位置接点进行采集,即00、11分别表示两个状态,以保证断路器位置的正确性,防止继电器触点的抖动或失效而造成的状态误报。 4) 继电保护数据采集 包括保保护运行状态、保护定值信息、保护动作信息、保护定值等。 二、事件记录 事件记录包括开关跳合记录(一般由监控系统记录)、保护动作顺序记录(一般由微机保护产生),事件分辨率可根据不同电压等级而确定,一般为1~3ms,能存储一百个以上的事件顺序记录。 三、远方整定保护定值 对于各保护装置,既可在当地或远方设置保护定值,也可在当地或远方显示、切换保护定值,此功能须具有当地、远方控制闭锁,操作权限闭锁措施。 四、控制和操作闭锁 可对断路器的分断与闭合进行操作,可对调压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节控制。这些控制和操作可在变电站内装置面板上进行操作,或者在监控系统的监控画面以及键盘上发出命令完成,或者在远程调度中心完成,以此保证自动化系统的使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 一、综述 (2) 二、解决方案 (2) 三、变电站监测总体解决方案 (3) 四监控系统整体结构图: (3)

一、综述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于骨干输变电线路上的超高压变电站 (500KV,220KV,及绝大部分110KV变电站)大多已经建立起光纤传输连接,并在生产管理上建立了SCADA系统,可以进行中心调度、地区调度的多级监控、调度管理。但是对于数量快速增加的农网的变电站、开闭所,由于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大多尚未纳入电力SCADA系统中,随着针对这类无人值守站的管理监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供电质量提高的需要,势必要将这类数量较大的配电网变电站、开闭所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 推出的“A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分布式的应用,通过IP网络对散布在较大区域的大量变电站的输变电线路进行集中监控。本系统可对 35KV以下变电站内输变电线路进行实时遥测、遥信、遥控、遥视,实时检测线路故障并即时报警,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的状态参数及运行情况,智能控制、维护相关设备,并能通过声音、电话语音、小灵通短信、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发出报警信息,及时告知维护管理责任人。 本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变电站电网的管理水平,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完整地掌握变电站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的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同时可以使值班管理人员根据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负荷分析、合理调度、远控合分闸、躲峰填谷,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减少和避免操作、误判断,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实现对变配电系统的现代化运行管理 二、解决方案 功能架构:

变电站监控后台系统

第二章系统安装 (4) 2.1安装操作系统W INDOWS 2000 (4) 2.2安装OFFICE2003 (8) 2.3安装0FFICE2003SP1补丁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安装SQL S ERVER2000简体中文开发版 (8) 2.5安装SQL SERVER2000SP3补丁 (11) 2.6安装ISA300+后台监控系统 (12) 2.7G HOST C:盘 (12) 第三章系统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在系统设置程序中设置密码和服务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在系统设置程序中设置系统路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利用数据库维护工具还原数据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在数据库配置程序中配置网络节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在数据库配置程序中配置系统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启动服务器和HMI人机界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在HMI中修改客户端任务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如果不能正常启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数据库配置工具配置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连接数据库与登陆用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模板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系统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网络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一次设备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画面索引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后台系统发送给五防系统的实遥信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五防系统发送给后台系统的虚遥信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事故追忆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ISA300GT图形组态使用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登陆数据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图形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信号的关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图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图形画面的组织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图形画面的正确性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HMI人机界面使用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网络报文监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控制闭锁条件调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报表工具使用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使用前的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报表插件的注册 (46) 7.3E XCEL插件的启用 (46) 7.4新建常规报表的说明 (47) 7.5常规报表整点值设置的简便方法 (48)

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110kV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章)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批准: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编写: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 目录

一、工程概况和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工程性质及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工程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施工目标工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施工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工程管理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工程施工图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工程施工与土建在时间进度上的配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工程协调与交叉作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安全防范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质量标准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质量检查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 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9-05-17T10:43:37.8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作者:刘浩李杰庆 [导读] 摘要: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变电站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从软件工程开发、软件构成以及软件结构设计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简要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对变电站内的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 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变电站;第二种是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第三种是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1 系统构成 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整体上分为三层:变电站层、通讯层、间隔层。 1)变电站层。变电站层主要由后台监控系统、远动主站、继电保护工程师站组成。①后台监控系统。后台监控系统由一台或多台高档PC机和后台监控软件组成。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采用先进成熟的SCADA软件平台,可在LINUX和WIN―DOWS上运行。直接通过以太网与间隔层的测量和保护设备进行通讯。②远动主站。远动主站采用高性能工业控制计算机,直接连接在以太网上同间隔层的测量和保护设备直接通讯。收集全站测控设备、保护装置数据,经规约转换后以约定的规约向调度发送,同时接收调度的遥控、遥调命令向变电站转发。③继电保护工程师站。继电保护工程师站采用高性能工业控制计算机,直接连接在以太网上同间隔层的测量和保护设备直接通讯,与变电站的各种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及故障录波器一起实现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及故障录波器信息处理系统。 2)通信层。站内通讯由光纤以太网以及与其他智能设备的接口组成。 3)间隔层。间隔层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按间隔单元实现测量、记录、监视、控制功能的微机保护及测控装置。装置要求采用32位高性能DSP浮点信号处理器、16位AD转换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CPLD、多层印制电路板和表面贴装技术;采用在线编程技术,可随时进行软件升级;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真正使桌面操作图形化,生动形象、操作方便。 2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软件开发 现阶段,程序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但以模块化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为主,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开发模式。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一般使用后台软件,结合模块化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式,基本上确定了后台软件应有的功能,由这些基本功能构成系统的主要特征。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式,将后台软件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报表系统、通讯系统、主控程序等等,每一个子系统由简单的数据关系构成,容易建立模型。因此,在具体的软件开发设计中,一般采用分层分析设计以及线程技术方法。 2.1 分层分析设计方法 根据变电站业务处理、控制流图以及数据流图等,明确后台监控软件的主要层次,即数据处理层、通信层、应用层、数据存储层等,利用分层分析设计方法,逐层进行分析与设计,对层与层之间的接口进行明确规定,降低开发的难度,提高数据接口的兼容性以及移植性。 2.2 线程技术方法 以线程技术为主的变电站监控主站,能够利用不同的线程完成不同的任务,合理区分线程的优先级别,就能够完成实时性不同的任务,提高了变电站监控系统中数据处理效率,保证各项紧急任务发生后系统的响应速度。 3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软件的构成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软件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即底层数据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库以及高层应用程序。 3.1 底层数据服务器 该层具有数据处理以及通讯两种功能,能够接收到RTU采集的实时数据信息,包括变电站运行的状态量、模拟量以及时间顺序等等,同时还能够向高层程序层的RTU发送控制命令,并显示源码数据。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形成实时数据,并及时传输到中间层数据库中,提供给应用软件使用,确保信息的实时性。 3.2 中间层数据库 中间层数据库主要是面向应用程序,具有系统功能分析,是整个数据信息结构的核心,能够为高层应用功能模块提供各种有用的数据信息。根据系统性能的不同,将数据库分为实时数据库、参数数据库、历史数据库以及辅助数据库几类。 3.3 高层应用程序 高层应用程序具有多个功能,包括监视功能、遥控遥调功能、数据采样计算处理功能、打印功能、接线图编辑显示功能、报表功能、参数管理功能、人机接口功能以及系统安全维护功能。该层的应用程序,能够将变电站运行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发出警报,并做好备份工作。对相关的数据信息、报表等还能够进行打印,为系统设置、维护等提供配套的参数管理,根据用户操作内容的不同,设置有效的权限管理。 4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在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后台软件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数据功能的组合与分散,系统通讯以及数据处理功能都是为高层应用程序提供有效的数据,如果将两者分开,必会影响数据处理的时间,也会增多数据传递时间,将处理过程复杂化。所以,一般需要将通讯与数据处理功能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我们称之为数据服务器,两者的组合能够节约数据处理时间,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同时,

智能变电站监控后台画面设置要求规范(试行)

智能变电站监控后台画面设置模板说明智能变电站监控后台画面包括索引界面、主接线图界面、间隔图界面、模拟预演图界面、网络结构图界面、全站GOOSE及SV网络图界面、一体化电源系统界面、全站软压板图界面、低周低压减载界面、消弧线圈界面、公用测控界面、定值管理界面及报表界面。相关规范及要求如下: 一、索引界面 索引界面作为整个监控系统的总目录,应能清晰、直观地提供主接线图界面、模拟预演图界面、网络结构图界面、全站GOOSE 及SV网络图界面、一体化电源系统界面、全站软压板图界面、低周低压减载界面、消弧线圈界面、公用测控界面、定值管理界面及报表界面的链接,方便运维人员准确、快速跳转至其他界面进行相应操作。在各界面也应设置索引界面链接,方便快速返回索引界面。各间隔图界面链接设置在主接线图处。 二、主接线图界面 1.主接线图应能反映变电站内一次系统的运行方式,能反映开关、 刀闸、地刀、手车、临时接地点等位置,界面应满屏显示,比例适当,文字、图形、标注清晰,易于辨认。在主接线图界面上半部分位置显示变电站名称、全站事故总、直流母线电压、交流母线电压。主接线图界面上应反应主变容量、主变实时档位、主变温度(油温及绕组温度)、各级母线电压、各间隔电流、有功、无功及功率因数等值。每个间隔旁应有反映该间隔内事故及异常信

号的提示信号。 2.全站事故总信号宜由任意间隔事故信号触发,并具备自保持功能 和复归时间顺延功能。 3.主接线界面应与各间隔界面、索引界面及模拟预演界面建立链接, 链接点应选在各间隔命名处。 4.主接线界面间隔、设备命名应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主变临时接地 点采用“主变编号+LD+序号”来命名,序号按电压等级依次排列,如1号主变高压侧临时接地点命名为1LD1,1号主变中压侧临时接地点命名为1LD2,2号主变高压侧临时接地点命名为2LD1等。 5.接线图界面底色应选黑色,文字为宋体,数字及字母为TIMES NEW ROMAN体,字体大小、排列方向视界面比例合理制定。 设备图元(除开关、刀闸、地刀外)颜色按电压等级统一为: 110kV(红色RGB 255.0.0); 35kV(鲜黄RGB 255.255.0); 20kV(梨黄RGB 226.172.6); 10kV(浅绿RGB 0.210.0); 失电颜色(灰色RGB 128.128.128)。 6.为区分开关、刀闸、地刀运行状态,要求接线图界面中开关、刀 闸、地刀在合闸状态为红色且开关为实心,在分闸状态为绿色且开关为空心。 7.接线图界面中的主变、母线及接地变等应具备拓扑着色功能,在

六号线 电力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第一节、电力监控系统调试方案 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安装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安装包括供电系统设备的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安装、中央信号屏的安装、通讯处理装置的安装和所内通信网络的构建。 供电系统设备的微机综合保护测控单元在这些设备出厂前已由各厂家安装于设备柜体上,现场主要为网络线的敷设和设备的调试。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安装与变电所的整体进度保持一致同步进行,并且在变电所作保护调试时作相应的配合工作,监视后台(中央信号屏)的数据与所作保护调试结果是否一致。 二、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安装 上海市轨道交通6号线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工作站、服务器机柜、配电盘(箱)、打印机、UPS机柜及接口设备等。 1. 服务器机柜、配电盘(箱)、UPS机柜安装 服务器机柜、UPS机柜和配电盘固定于安装好的基础支架上,用紧固螺栓将盘底部与基础支架连接牢固。安装后,盘面应对齐、顺直。 机柜、配电盘应可靠接地。 2.工作站、打印机及相关接口设备的安装 调度员工作站,打印机等安装在调度大厅的设备依据施工图放在操作台柜内,台面上安放VDU设备(CRT、键盘和鼠标)。 三、供电车间复示系统 供电检修车间复示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工作站、打印机、UPS机柜及接口设备等。其安装方式与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设备安装类同。 四、线缆敷设、接续 1.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根据招标文件,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局域网通信电缆主要采用多模软光缆。 2. 环网 变电站中央信号屏至通信机械室采用单模软光缆,由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全线敷设接线。由于车辆段及停车场为户外,采用的是户外光缆。

3. 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 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电缆包括设备用电源电缆、通信电缆(屏蔽双绞线)及光缆。通信电缆及光缆敷设于架空地板下预先安装好的金属线槽或管线内;电源电缆(带铠装)敷设于架空地板下(具体敷设方式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穿墙及楼板采用镀锌钢管防护,在电缆竖井内敷设于电力专业安装的桥架内。 控制中心穿线工作宜在架空地板铺设之前完成。 4. 供电车间复示系统 供电检修车间电缆包括设备用电源电缆、网络线及传输通道光缆。传输通道光缆敷设于通道电缆支架、供电车间桥架内;电源电缆穿镀锌钢管敷设;网络线敷设于金属管线内。 第二节、系统测试 1.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1.1 配合变电所继电保护调试 继电保护调试是变电所整组传动试验的重要内容,保护装置地址的分配,保护定值的输入和修改、保护软压板的投切,软件连锁、闭锁以及特殊保护功能的投入(如低压柜备自投允许)都与自动化系统密切相关,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 以上功能是通过变电所自动化通信网络来实现的,因此变电所继电保护试验宜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同期进行。 1.2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子系统调试 上海市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采用分散、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系统分三层布置:站级管理层,网络通信层,间隔设备层。站级管理层为设置在中央信号屏内的主监控单元(通信控制器);间隔设备层包括安装于各开关柜内的各种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间隔设备层构成变电所自动化子系统;网络通信层即为变电所自动化通信网络。 变电所自动化子系统包括:35kV子系统、低压400V子系统、配电变压器温控仪(硬接线)、所用配电屏监测单元、整流变压器温控仪(硬接线)、直流1500V子系统、轨电位限制装置(硬接线)及接触网隔离开关(硬接线)等。 自动化子系统调试主要内容为各子系统与主控单元间的通信功能(包括规约处理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 合监控平台

一、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术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专门用于实现对变电站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整合、优化、管理及控制,成为实施“大运行”战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目的 通过对现有孤立分散的各类二次系统资源进行规范整合,实现二次系统的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共享、部门间业务的无缝衔接,从而提高电网一体化运行水平,解决二次系统种类繁杂、运行信息割裂等问题,满足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需要。 1、通过规范各类辅助生产系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及通信规约,有利于统一化管理,方便新的智能化功能扩充。 2、可以实现变电站“数据集成、业务协同、管理集中、资源共享”的管理要求,实现信息的集中采集、集中传输、集中分析、集中应用,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应用,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信息孤岛”的局面。 3、通过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提升各子系统的性能,实现系统功能的统一管理及广泛联动,提高应急处理和反应能力,加强对意外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管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4、通过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高度集成,统一上传,有利于远方人员对站内状况的全盘掌控,以加强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提高对变电站辅助生产系统的监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三、适用范围 可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所、换流站、开闭站/所等场所。 四、产品功能

五、基于角色的差异化应用

六、九大子系统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包括视频联动子系统、火灾消防子系统、周界报警子系统、环境温湿度采集子系统、空调控制子系统、风机控制子系统、给排水控制子系统、灯光控制子系统、门禁控制子系统等九部分内容。 1) 视频联动子系统 视频联动子系统即将变电站的视频遥视的前端摄像机接入智能辅助系统的功能单元,是智能辅助系统的核心,提供与其它八个系统进行联动操作,实现视频共享及系统间协作功能。 a. 可接受其他系统的调用请求; b. 系统可保障原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功能与应用不受影响; c. 系统支持同一摄像机的多位置调用及多个摄像机的同一位置调用方式,即以目标为基础的监控模式。 2) 火灾消防子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