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阳修文言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欧阳修文言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欧阳修文言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欧阳修文言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一、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

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

物之间,是【这】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更换】其号。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走乎日【太阳】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

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

此名,聊【姑且】以志【记述】吾之乐【乐趣】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

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

之野,阅大战于涿【zhuō】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

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空闲】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

子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哀【怜悯,同情】之,赐其骸骨【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使得与此五物偕【俱,

共同】返于田庐,庶几【差不多】偿【实现,满足】其夙愿焉。此吾

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安逸】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

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

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

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

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

书一万卷,祖上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

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

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

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

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

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

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

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

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不久,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

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佚:散失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

①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⑤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

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

自己生活的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

也应该离职了。

6、D(佚:安逸)

7、B ①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

⑤是一般读书人的情况;

⑥是欧阳修的去职理由。

8、B(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分)

9、(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岂……乎”各1分)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

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虽、响、状语后置、喻各1分)(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

职的第二点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

二、欧阳修《朋党论》阅读练习

①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

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

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

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

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

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

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

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

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

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

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

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

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⑤嗟乎!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取材于欧阳修《朋党论》)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惟:只有

B.所惜者名节惜:爱惜

C.退四凶小人之朋退:黜退

D.可以鉴矣鉴:借鉴

5.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惟君子则有之则同道而相益

A.

B.

或投之黄河则天下治矣

故为人君者而唐遂亡矣

C.

D.

三千人为一大朋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6.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其)所贪者,财货也。

B.(故)天下亦大治。

C.(昭宗)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D.以(此)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朋党现象自古就有,是随着社会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B.作者认为共同的物质利益或精神追求可以把人们联系在一起。

C.作者认为能够正确地对待不同的利益集团,是国家强盛的关键。D.作者认为君主一定要认真对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这个问题。

8.请简要分析在第③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4分)

9. 按照儒家的传统观念,“君子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团结别人但是不结党营私。这不仅是朝政清明的标志,也成了衡量人际关系的尺度。而欧阳修则认为应该对朋党加以区别对

待。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50字。(12分)

答案:

4.(3分)A 5.(3分)B 6.(3分)D 7.(3分)A

8.(4分)

答案示例:作者运用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自己的论点,还引用

古代典籍的话证明自己的论点。

9. (12分)(略)

译文:

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自古就有,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的,是利禄;小人所贪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

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亲

人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我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

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

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

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克服困难。始终如一,

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

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

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

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

互相称颂,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

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

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

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

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

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称颂、谦让而不相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作为国家统治者(作为皇帝的)可以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借鉴。

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浅谈欧阳修的古文理和散文创作

浅论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 中文学院 0803班唐艳芳摘要:欧阳修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词、古文方面都有卓著的贡献,他的为人和为文对后世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关键词:欧阳修;古文理论;散文创作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绵州,自称庐陵。谥号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博学多才,诗、词、古文均为一时之冠,史学、经学方面也成就卓著,又喜欢奖掖后进,“唐宋八大家”中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时有疏隽旷达气息。他的诗风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纡徐委曲,条达舒畅,抒情委婉,语言明白易晓;他的散文和古文理论创作在当时独树一帜,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是其古文理论的实践,其古文理论又造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辉煌。 第一,在“明道”与“志道”的理论问题上,他对“道”作了前瞻性的务实而通达的新解脱,他的散文具有现实内容,而不再只是孔孟之道。 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实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欧阳修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的文风。为此他专门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巧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

2015届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训练:鸟语(含答案)

2015届中考语文之散文阅读训练:鸟语 鸟语 耿林莽 ①我听过一次鸟语。 ②那里是一条山野间的河谷。河床低低的,塞满了石头。只剩下一点浅浅的水了,却清洌见底。流淌着的水声唤起许多歌声的记忆。又如弦,诱引着那些鸟儿们飞来飞去。 ③河谷的上方,远山低垭成一条弓的背了。上面长着绿的短松和野樱桃林。密叶低垭,想那樱桃果子红了的时候,圆圆的透明,如鸟的歌声滚出河谷。 ④而现在,色彩是寂寞的。雾像一件尚未睡醒的衣衫,覆盖着如梦的沉睡。 ⑤这时候我听见了鸟语。只有在这时候我才听见了鸟语,却看不见她们的飞翔。这是真正的鸟语。她们是被泉水洗净了的。她们躲在那些高高的树枝密集的叶丛中间,经过苍翠的绿色的过滤,一滴滴垂挂着,淡淡地淌下了山壁。这便是鸟语,这才是鸟语。只有在无人倾听的时候,只有在无忧无虑的山野,有一点野花的香气,有雾,有流水从石间穿过,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她们才开口说话,自由自在,说她们想说的,人是听不懂的。但是却有人要冒充她们的知音。每天我都看见养鸟人提着他们的笼子到公园里去“放风”。一位驼背的老者,挑着两只高大的鸟笼,笼子边上还围着深蓝色的幛帷,他将鸟笼子挂在树上,揭去幛帷,这时阳光照进笼里,鸟儿却盲目似的并不睁开眼睛。有水,有沙子,有金黄的粟米,甚至还有一两只主人特意抓来的小虫子。驯养者给鸟的待遇是优越的。 ⑥然而她们并不歌唱,不想说一句话。 ⑦那个驼背老人眯细了眼睛,在打盹。他想听鸟语吗?囚者的告白、供认、诅咒,还是喃喃自语呢? ⑧什么也没有。鸟儿保持沉默。 ⑨我忽然想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阴森的百万亡灵蒙难的牢狱,毒气室与焚尸房前面,一个人在拉提琴。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杀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 ⑩这个不幸的囚者奏出了魔鬼的音乐。 ?我在想:关在笼子里的鸟儿能唱出什么好听的歌儿来呢? ?成了游手好闲的绅士们之宠物的哈巴狗除了摇摇尾巴还会干什么呢? ?假如每一个人都提一只金丝鸟笼,假如每一只鸟笼里都关一只沉默的鸟,假如世上所有的鸟儿全从山林进入了市场…… ?我还能听到一次真正的鸟语吗? (选自《中国散文精选·鸡鸣鸟语》)

(完整)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练习题 【一】 山野间童年的我,却常常被美丽而神幻的虹所迷惑。我时常戴一 顶大斗笠,仰着童稚的脸,长久地看、认真地读那静卧在山野上空被 村人喊做天弓的虹。故乡的虹,大都悬生在午后的天空,彩虹起兮云 飞扬,天地间总是微雨细细,雨光氤氲,若有似无,我一低头,汪汪 积水中,竟也见有虹影流转。童年的我,以为虹都是从土地里拱起而 飘然升空的。大人说地上的蜈蚣,背不总是那么驼吗?在我童年的天空里,虹,仿佛和地上某种东西总有莫名的感应,神性充盈。我甚至想,那虹,是地里蜈蚣*的么? 及至青年,丰满的物事无止无息,人,总顾不上停歇脚步,仰头 读虹。重负的中年即便偶能读读虹,所读出的,恐也多是岁月的况味。老年时至,夕阳在天。人生舟楫,早早告别了土腴木秀的春夏,急急 就滑入了水瘦山寒的秋冬,人与虹,早疏离焉。 虹的色彩,使人漫生想像啊。诗人北岛就有一首诗叫《姑娘》, 短得只有两句:“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翎”。姑娘与虹,大抵是皆 有照人光彩,诗人才能当上月下老人,将她们红线联姻吧。 虹,也算得上是阳光和雨滴曲折而奇幻的“合作”。与雨滴“合作”的、射在雨幕上的阳光,是齐刷平行的、集团无边的箭簇。每一 根阳光之箭,进入雨滴的位置和角度都不同,因而,每一根阳光之箭 的折射以及反射角度相对应也不同。你能否看见虹,取决于经雨滴反 射过来的光波,能量是否集中,光色是否够强,最根本的,还在于能 否如前所述,正好射入你的眼帘。 陆龟蒙在《和袭美咏臬桥》中咏虹:“横截春流架虹桥。”毛润 芝诗曰:“青山着意化为桥”。这些诗词,当然皆是先观虹桥而后作。虹何以常被喻作桥呢?抑或说,虹何以总是弧形的呢?这是因为,惟有

中国古代文学史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欧阳修的古文、辞赋和四六 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 二、欧阳修诗文革新主张: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 1.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2.对文与道的关系的全新认识:(1)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2)文道并重;(3)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3.文道并重的思想的两重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2)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三、欧阳修的散文 1.古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1)他的有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2)另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2.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 3.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文体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4.在欧阳修笔下,古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古文的叙事、

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四、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的贡献(对词赋的改革): 1.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秋声赋》(P44特点、赏析)。 2.欧阳修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3.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题材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五、语言风格: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六、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第二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一、欧阳修、梅尧臣对诗风的革新 1.欧阳修诗歌理论:欧阳修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其诗论作品《六一诗话》。 2.梅尧臣诗歌主张:梅尧臣更加明确地主张诗歌创作应做到“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并反对“有作皆言空”的不良诗风。 3.欧、梅等人的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二、欧诗内容题材: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但欧诗更重要

欧阳修文言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一、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 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 物之间,是【这】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更换】其号。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走乎日【太阳】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 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 此名,聊【姑且】以志【记述】吾之乐【乐趣】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 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 之野,阅大战于涿【zhuō】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 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空闲】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 子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哀【怜悯,同情】之,赐其骸骨【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使得与此五物偕【俱,

共同】返于田庐,庶几【差不多】偿【实现,满足】其夙愿焉。此吾 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安逸】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 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 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 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 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 书一万卷,祖上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 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新部编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欧阳修(10071072) 字号: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个人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
家、史学家和诗人,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
、诗、词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仁宗时,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1】 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①。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 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 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⑦。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 阳修也。
【注释】

散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散文阅读题汇编 1.(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24分)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 A 游说 B 说和 C 话说 D 学说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 C 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纸上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人教版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赛里木湖 周涛 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特别是当你处在人生的秋天。 让溪流聚集起来,让河水交汇起来,让雨水或雪水贮蓄起来,根据地形自然的状态造成一个非人工的海子,那就是湖。 湖不是海——它没有那么伟大; 湖也不是水库——它要柔和自然得多; 一般说来,它躺在那儿。它使周围变得潮湿了一些,滋润了一些;它使天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蓝;使近处的山呈黛色,阴坡的松林幽静,使远处的山白发肃然。 一般来说,它躺在那儿。它不像山那样远远地就跑过来迎接你,而是躺在那儿,等着你突然发现它。它喜欢静静地微笑着看你吃惊。 这就是赛里木湖。 一个思想就应该是这样,经过无数条水系的源源不断的补充,经过地貌之下的颅骨加固合拢,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圆或椭圆的、深邃的内陆液体领域。 思想之所以称为思想,就因为它是圆的。从它的任何一点出发,走完全程终点都复合在起点上。 瞧,被称为思想的这个东西有多么深邃,同时又有多么清澈透明! 它深邃到使人不敢轻率地去游泳,仅只挽起裤腿在岸边浅涉一番,就足以使人领略到它的内涵,它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吸力;而它的清澈透明,则让人一望见底却倒吸一口凉气,那见底的明澈里,反射着无数层游动的光影、光环、光斑,造成无法分辨的幻象,使真实与虚幻浑然一体,因而更加捉摸不清。这是那种比浑浊更深奥百倍的明澈! 赛里木湖——多美的名字! 这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清澈的深邃,有一种高雅的韵味,有―种特殊的蓝,令人心醉。 你是伟大的海洋在撤离时留给伊犁河谷的一滴巨大的泪珠。汪汪的,闪闪的,既像美人腮边泪也像英雄颊上泪,妩媚而又刚健。 你就是我们的海。在亚洲腹地远离海洋的地方,你给了我们一个海的缩影,一个海的模特儿,让我们按照你的面貌在想象中放大去理解。因而,你又是本关于海的初级教科书。 当我们散步在你身边的时候,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翩飞降落,成为浮动在水面的一片黑点,同时浴着水色和光影。身材修长的马正垂着颈,披着头发,小小翼翼地亲吻你的水面,唯恐不慎弄皱了你的面容。 你与牧人的世界如此和谐。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你从不曾因为他们贫穷而鄙弃他们,相反,你把自己当成他们当中的一员,和他们气味相投。你就是他们当中找到平静的,你必须平静才能生存下去,而这,只有牧人才能给你。那些城市里的“湖”,你当然知道它们的窘状和自得难解难分,它们是供人娱乐的一池,而你,才是真正的湖。 总是这样,在远离喧闹的地方,思想默默地积蓄、沉淀,变得清澈起来,辽阔起来。 所有的游客和路人,在你的身边赞叹,夸奖,似乎在这片刻,你成了他们的一样东西,

(完整版)散文阅读练习一及答案

散文阅读练习一 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刻画人物的句子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感情,而描写环境的句子有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感情、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⑤修辞句。为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贯穿文章结构的东西,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湖 海桀 ①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②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③你向她走去。 ④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⑤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⑥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⑦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⑧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继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寂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弥漫着人烟和爱意的村庄与大地。 ⑨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⑩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2009年3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Mar.2009 第25卷第1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5 No.1 —————————————————————————— 收稿日期:2008-12-15 作者简介:苏金玲(1983—),女,吉林辽源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20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苏金玲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 摘 要:欧阳修作为宋代散文大家,他的为文和为人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仅就欧阳修的部分散文进行比较分析,从他的写实和抒情风格上追溯本源,探讨他对唐代散文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 欧阳修;散文;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09)01-0020-02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 其在散文创作上,虽然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发展 而来,但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了唐代。文学史上的 “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北宋 的范仲淹、晁补之、陆游、胡铨等人,也都是散 文创作大家。 欧阳修师承韩愈,却不拘泥于韩愈,他的散 文更具社会现实性和责任感。欧阳修的作品,大 都被看作开宋代文风的典范,如果没有他领导的 诗文革新运动,古文发展势必是因袭旧体,无创新可言。他在散文创作上讲求徐纡有致,章法讲求曲折变化,语句讲求圆融轻快,自成一家。这种和谐的创作态度和手法,使得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 一、具有阴柔之美 欧阳修散文具有阴柔之美,洪本健在《略论欧阳修散文的阴柔之美》一文中说,欧阳修的散文情韵深美,偏向阴柔一路发展,显示出典型和成熟的艺术风格,并将其阴柔之美总结为:蕴蓄吞吐之美,委婉曲折之美,平易自然之美,清音幽韵之美。欧文“字里行间,情意深至而韵味缅邈” [1]665 。《祭石曼卿文》就很好地表达了这种美 感,通过“三呼曼卿”来表达对亡友的无限哀 思。 一呼“呜呼曼卿”,是对好友才华的歌颂。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人虽已去,但“卓然 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欧阳修探究了自古以来 的生死之理,与臧克家的《有的人》有异曲同工 之妙。人与万物虽然同有生死,但是圣人贤士死 后,名字可以载入史册,永垂不朽,像日月星辰 一样闪耀着光辉。欧阳修这种对待生死的态度, 显示了他作为儒道熏陶下的文人那种豁旷达远的 精神。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而能仿佛子之 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深藏于地下 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 长松之千尺,产灵芝之九茎”,紧承“一呼”,对亡友无比的崇敬。若非是心灵上的至交,断不会无故作此感叹。而笔锋一转,想象曼卿墓地的“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那透骨的哀思之情,让人嗟叹不已。墓地四周牧童樵叟的吟啸,与惊禽骇兽的咿嘤混和交杂,连成一片,这悲凉幽深的气氛将作者的哀痛之情渲染得极为浓烈。“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2]233 自古 圣贤皆寂寞,生前名利死后空。欧阳修借景抒情,因情发议,从圣贤与常人死后都不过是荒塚一堆这个角度来说盛衰之理,貌似解脱,实则隐喻着难以言传的悲伤。 三呼“呜呼曼卿”,于情不自禁中临风陨泣,在自相矛盾中不觉忘情。清代的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中评说:“胸中自有透顶解脱,意中却是透骨相思。于是一笔已自透顶中写出去,不觉一笔又自透骨中写入来。不知者 乃惊其文字一何跌荡,不知非跌荡也” [3]252 。 一篇悲凉凄怆跌宕起伏的祭文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欧阳修感情的浓烈奔放,也看出了他为文时的“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二、关注现实生活 欧阳修的散文言之有物,他一方面强调“文以名道”,另一方面又把“道”与世人接近的“实事”联系到一起,这与韩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与韩愈相比,欧阳修更为重视现实生活对古文创作的积极作用。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散文的深入浅出,既精练又流畅,无论是叙事说理,还是抒情写景,都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这一点在他的政论文《朋党论》中有充分地表现。 他早年激情满怀地去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指摘时弊,匡时救世。思想的尖锐,语言的明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语文】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乙)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下面对语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段主要介绍了北平的物产丰富,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 B.甲、乙两个语段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北平的特点。 C.选段的语言通俗质朴而又简洁、亲切,并带有浓厚的“京味”。 D.老舍以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北平,选取了日常所见和极其平民化的意象。(2)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结尾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B.最后“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C.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要落泪是深情的呼唤,表明爱得非常深厚。 D.点明题意,照应了文章前面“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结构更严谨。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A项,“环境动中有静的特点”理解错误,选文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故选A。 (2)C项,“结尾真挚而委婉地表达情感”理解错误,结尾这句话直抒胸臆,并非“委婉地表达情感”。故选C。 故答案为:⑴A;⑵C;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相关内容、主旨、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原文,理解文意,把重点语句放到文中,联系上下文与文章主旨,分析其含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蓝墨水的上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