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行政职能

第二章 行政职能

第二章 行政职能
第二章 行政职能

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版)重点章节之行政职能

第二章行政职能【核心章节】

易研教育卢老师解说:张国庆老师曾说“公共行政学有三大支点,一是职能,二是权力,三是财政”。从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起源来看,之所以提出创立这门学科,就是为了“让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因此,“行政职能”是整本书的核心,其他一切都是围绕这点展开的。从历年考研试题来看,每年都是考察的重点。本章围绕行政职能的缘起的叙述是沿着西方和东亚两条线索展开,重点是罗斯福新政,这个比较容易考察论述题,尤其是罗斯福新政对行政职能再认识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启示。此外,历史地,围绕着政府职能的调整而不断演化、修正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公共行政学全书的核心线索,也存在于本章。政府与市场关系相关的基本理论,诸如“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也是大家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知识点,当然还要注意结合当前我国政策方面的动向,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和捕捉潜在的热门考点。

第一节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问题是一个与国家现象同样久远和复杂的问题。自有国家以来,政府行政职能问题始终是关于政府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罗斯福新政——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

1929 年至 1933 年美国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波及面广,破坏性强,持续时间长,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推倒了崩溃的边缘:

企业破产和经济秩序衰退。

金融体系接近崩溃。

失业剧增。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社会危机。

此时,古典经济理论都成了废物,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以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危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逐步走出了困境。以罗斯福为首的新政派相信,大萧条不仅是经济衰退的结果,而且是政治崩溃的结果。因此,必须大大扩展联邦政府的权力,加强国家的作用,挽救国家和国

民。为此罗斯福启动了应对危机的 3R 革命: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通过两个百日新政,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的法案。使总统职位恢复了生气。为了保证行动的有效性,罗斯福和新派集中注意力于公共事务,大大强化了政府的职能:(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大大扩充了总统的立法职能。

大大扩充了总统的行政职能。

大大扩充了总统的经济职能。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一场革命,开创了国家强力干预社会经济的先例,并因此结束了强烈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罗斯福本人也因此成为了哪一个时期美国人的共同的领袖。关于对政府职能的再认识,在政府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方面,先后出现了混合经济、福利国家以及行政国家的现象,他们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即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已不再是守夜人的角色,而是成为了其中一个积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最主要的部分。政府干预经济事实上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的既定国策。但是干预的合理性和实践效用则取决于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及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

二、东亚经济奇迹——后发展国家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产生

结合公共行政学第十八章 P499.

三、东亚金融危机——后发展国家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修正

易研教育推论:如何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换言之,如何定位政府的社会职能?

解析:

1.通过制定和执行社会发展政策,从主要维护社会秩序转向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包括适时制定和执行退休养老政策、医疗保健政策、安全和保险政策、环境和资料保护政策、住房政策、物价政策、教育政策以及道德重塑等。

2.破处资源占有的垄断,尤其是借助公共权力实现资源占有的垄断、实现社会财富相对公平的分配、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水准而不仅仅是富裕程度,是重释政府社会职能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行政职能的涵义

一、行政职能的涵义

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概括的说行政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准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考察公共行政职能的角度:

公共行政职能与国家的产生相联系。

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行政目的相联系。

公共行政职能与公共政策相联系。

公共行政职能与制度创新相联系。

二、行政职能的扩展(结合P13“行政职能扩展”和P100“行政国家”)

第三节行政职能的构成

一、亚当.斯密的理论

政府的最佳作用只在于三大职能:

1、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

2、为把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

3、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

二、詹姆斯.布坎南的理论

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

包括现行法律范围内的集体行动的那些活动。

包括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

三、张金鉴的理论

行政职能大体可以分为维持、保卫、扶助、管制、服务、发展六个范畴。

维持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典和制度的职能。

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利,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扶助职能,即扶助各界公民、公民团体、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者生存的职能。

管制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的职能。

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的职能。

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动、推进发展和进步的行为的职能。

第四节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

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主要涉及政府的政治职能,即权威与民主的关系。

(一)精英政治盛行

精英政治:其基本的涵义在积极的意义上是指,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局限性,社会的极少数卓越份子及其组合的集团,承担起了领导社会前进的责任,并因此实际享有和运用广泛的国家权利;在消极的意义

上则是指所谓精英统治,即社会的极少数人及其组合的集团,实际控制甚至垄断了国家的权利,国民实际政治权利因此受到限制、侵害甚至被剥夺。

(二)公共支出增长

1、瓦格纳定律:一百多年前,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在考察了几个国家的公共支出的情况后,曾经以瓦格纳定律(亦称政府活动扩展法则或公共支出膨胀法则)的方式预言: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公共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大趋势,公共支出因此将不断膨胀。

2、恩格尔定律: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 1857 年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随着家庭和隔热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3、正义之上理论:普遍的正义理念高于一切价值,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道德,正义来自于不受任何利益制约的个人自由权,正义不应建立在特定的利益之上,不能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个人权利。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易研教育提示:备考北京大学行政管理的同学,可以结合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章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来复习。

1、市场失灵

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由于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表现:

易研教育解析:研究生考试中往往会从市场失灵的表现出发,尤其是一些现实中的例子,来让考生进行分析。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

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蔓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⑷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

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

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江河上游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

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⑺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有时尽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原因:

(1)公共产品。

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它带给人民安全,公民甲享用国家安全时一点都不会影响公民乙对国家安全的享用,并且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

(2)垄断。

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方面的干预属

于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

(3)外部影响。

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

(5)非对称信息。

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2、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政府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表现:

(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

公共决策主要就是政府决策,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作为非市场决策有着不同于市场决策之处。在政府决策中,虽然单个选择者也是进行决策的单位,但是作出最终决策的通常是集体,而不是个人,以公共物品为决策对象,并通过有一定秩序的政治市场(即用选票来反映对某项政策的支持来实现)。因此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误。

公共决策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缺或过剩。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

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政府失灵理论认为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在于:

1)缺乏竞争压力。由于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受终身雇佣条例的保护,没有足够的压力去努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行政资源趋向于浪费。首先,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由于没有产权约束,他们的一切活动根本不必担心成本问题。其次,官员的权力是垄断的,由无穷透支的可能性。

3)监督信息不完备。理论上讲,政治家或政府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权利让渡,因此他们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全而失去效力。再加上前面所提到的政府垄断,监督者可能为被监督者所操纵。

(3)政府的寻租

“寻租是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可见,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并非是生产的结果,而是对现有生产成果的一种在分配,因此,寻租具有非生产性的特征。同时,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政府权力的介入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和分配格局的扭曲,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浪费的资源,寻租成功后所损失的社会效率。另一方面,殉葬也会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官员的争夺权力,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寻租主要有三类:(1)

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2)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3)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4)政府的扩张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对于政府机构为什么会出现自我膨胀,布坎南等人从五个方面加以解释:(1)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这导致扩张;(2)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4)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5)财政幻觉导致扩张。

原因: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首先,在政策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第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通常是指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有组织的团体。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政策就是在许多强大的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这些利益集团,特别是还可能拥有部政党政治权势的利益集团,通过竞选捐款、院外有水、直接贿赂等手段,对政治家产生影响,左右政府的议案和选民的投票行为,从而市政府做出不利于公众的决策。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缺乏竞争,因为大部分官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是逐级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错误和失误”成为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也就不能高效率的工作。其次是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因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是特定的,无法直接评估

政府各部门内部的行为效率,也不能评价各部门间的运行效率,更难以设计出促使各部门展开竞争、提高效率的机制。

第二,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从客观来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及时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多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主观来看,政府各部门对其所提供的服务一般具有绝对的垄断性,正因为有这种垄断地位,也就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比较复杂,他们可以利用所处的垄断地位隐瞒其活动的真实成本信息,所以无法评价其运行效率,也难以对他们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制约。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为了确保正常而顺畅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制定和实施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政府干预形式,比如政府办法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皮纹、特许经营证等,可能同时为寻租行为创造了条件。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地制造出一种稀缺,这种稀缺就会产生潜在的租金,必然会导致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一般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全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浪费越大。

3、帕累托最优

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 1897 年提出的一个关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对于某种经济资源,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和他们在初始时更好,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进而,在不使其他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就不可能使另一部分人的处境变好。

4、帕累托改进

用帕累托标准衡量,任何经济活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但至少会使其中一个人收益,这样,社会财富总量就会增加,或者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就在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5、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1)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实现国家公共经济活动与私人资本运作的合作,指导社会消费倾向。

(2)实行积极的公共金融和财政政策,通过有意识的国家财政岁入、岁出和货币供应、利率等国家经济活动影响有效需求和社会总就业水平,包括改变租税体系、政府直接举办公共工程和投资非生产部门、甚至扩充军备等。

(3)举债支出,即政府举债投资公共事业和弥补预算赤字,借此提高有效需求,增加总就业量。

6、钱德勒革命

美国企业史研究学者,阿尔弗雷德.钱德勒以三部曲的经典著作,《战略与结构》《看得见的手》《企业、、的规模与范围》在美国工商管理领域掀起了一场美国企业界的管理革命,有人称之为新科学管理运动,或者称之为钱德勒革命。钱德勒把美国大企业的成长和这个过程的另一方面—即领取薪水的职业经理在企业管理职能上对企业主的替代—综合起来,定义为管理革命。这个管理革命的结果就是“看得见的手”(现代企业内部的行政协调)在许多方面代替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市场协调),成为现代工业经济中的主要资源分配者。以大公司经理阶层为主体,以管理协调为手段的看得见的手比亚当.斯密的市场自发协调的看不见的手,更能增加资本的竞争力,更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7、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从弗里德曼针对凯尔斯的经济理论提出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开始,一大批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理论主张,其中,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伦敦学派,以拉弗为达标的供给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这些理论统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集中在:

(1)基于自由竞争的市场原理是正确的,只有市场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2)政府的缺陷源自担任政府公职者的有理性的自私人的人类特征,也就是说,基于人的理性地追求私欲的本性,(3)政治生活中人们同样要对自己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

(4)必须强调价值判断和伦理规范的重要性。

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易研教育链接:十七大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公平:通常是指社会成员机会和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

效率: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同一时间内投入的最小化与产出的最大化是效率的恒定标准。

(一)效率优先论

效率优先论认为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即没有个人权力就没有个人自由,没有个人自由就没有市场竞争,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效率。因此,个人权力是效率优先的前提、基础和结果。(1)效率是竞争的产

物,竞争与市场相联系,市场则与天赋人权的自由权力相联系。(2)效率是个人勤奋工作的结果,直接反应个人努力的程度,而勤奋的人理应占有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报酬。

(二)公平优先论

公平优先论认为公平是个人天赋权利的具体化。这种权利不适用于市场交换,不能用后天源自市场竞争的金钱作为衡量的尺度。市场竞争导致的个人收入的巨大反差,是对个人权力的直接侵害。市场从来都不是按照个人对社会的实际贡献评价和付酬的,因此只有运用公共权力,即通过政府的干预才能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的均等。

(三)效率与公平平衡论

效率与公平平衡论认为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主张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即以最小的公平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率结果。据此,效率与公平平衡论主张同时建立以利润为目的的私有经济和以社会福利为目的的公共经济,进而在混合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兼顾公平与效率、结果均等于机会均等的制度,借以在保持以自利为导向的效率的同时,通过政府对社会收入再分配的有效的宏观调节,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是效率与公平平衡论的代表之一。在奥肯看来,平等与效率都是很重要的,社会要存在下去,必须在二者之间进行折中。折中的途径既不是效率优先,也不是公平优先,而是二者兼顾,即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者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公平。奥肯的名言是:或许这正是为什么他们互相需要的道理----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

(新)部门职能定位

部门职能定位 1 行政管理检查考核制度行政管理检查考核制度 2 总经办管理考核细则表总经办管理考核细则表 3 机关月度工作考核管理制度机关月度工作考核管理制度 1. 1. 行政管理检查考核制度行政管理检查考核制度 1 目的:为规范各事业部/分公司行政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投资公司所属事业部/分公司。 3 相关文件: 4 内容: 4.1 检查对象:投资公司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及子、分公司。 4.2 频次:不定期。 4.3 与各事业部接口内容 4.3.1 各事业部签发的文件须抄报投资公司总经办。 4.3.2 投资公司总经办负责公司级会议及对外接待工作,各事业部予以分工配合。 4.3.3 各事业部对外广告宣传方案及参加大型会议,须由投资公司总经办报批后实施。4.3.4 各事业部购车、车辆调整须由投资公司总经办报批后实施。 项目%考核内容评分标准分值备注 1、是否制定了本部门及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的文件未制定,扣1分 2、文件制定内容是否适宜、职责有无重叠及空白现象如有,每一项扣1分 3、各岗位是否按文件规定履行其职责如有未履行,每一项扣2分 4、是否按月进行考核兑现如未兑现,扣1分 1、各类公文、传真格式是否标准、规范;各种登记本、表格是否规范整齐、统一;一项不合格,扣1分 2、公司各一项不合格,扣1分 3、公司重要接待是否严格按接待流程进行,并有相关记录及建档一项不合格,扣1分 4、印章管理是否建立台账。有登记、用印准确无一项,扣1分 5、办公用品管理是否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台账、编码登记,库存物品整洁、安全无一项,扣1分 6、车辆管理是否按制度执行、建立车辆档案、按时审验、买保险、定期保养维护无一项,扣1分 7、通迅费用是否按制度执行无一项执行,扣1分 1、公司标志、象征图形是否严格按CI手册中的色彩规范设计使用,用途是否准确一项不合格,扣1分 2、公司各类办公事务用品是否严格按CI手册中的使用格式、字体、颜色、比例进行制作。一项不合格,扣1分 3、公司各类印刷品是否按公司统一要求规范一项不合格,扣1分 4、公司各一项不合格,扣1分

第二章 公共行政职能

第二章公共行政职能 一、选择题 1.从公共行政职能的属性出发分类,公共行政职能包括() A.政治职能B.管理职能 C.经济职能D.服务职能 2. 从公共行政职能的范围出发分类,公共行政职能包括()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D.社会职能 3.政治职能以()为核心。 A.军事职能B.统治职能 C.阶级性D.民主建设职能 4.在经济职能中,为弥补"市场失灵"而担负的职能不包括() A.保证社会总共给与总需求的平衡B.提供公共产品 C.管理经济行政事务D.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避免市场的过度波动 5.文化职能的主要任务是() A.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B.发展教育 C.发展文艺事业D.领导和组织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6.社会职能是公共行政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方面所负的职责,它包括()A.社会保障职能B.社会救助职能 C.制定人口政策D.环境保护职能 7.公共行政职能认识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是()

A."三权分立"理论B.官僚制理论 C."两功能分离"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 8.公共行政职能理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分为哪几类() A.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理论B.自由放任的公共行政职能理论 C.国家干预的职能理论D.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理论 9.一般而言,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有() A.科学文化发展的动力B.经济基础发展的动力 C.公共行政环境作用的动力D.公共行政职能自身的动力 10.公共行政职能转变是主流的趋势,一般包括()的转变。 A.公共行政职能范围B.公共行政职能重心 C.公共行政职能体系D.公共行政职能理论 一、判断题 1.公共行政职能同国家职能之间没有区别,公共行政职能就是国家职能。() 2.公共行政职能的主体和公共行政的主体没有区别,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共组织。() 3.政府组织最根本的职能是执行法律,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4.公共行政职能转变是一个渐次展开的进程,它根源于公共行政环境的变化。() 5.在影响公共行政职能调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决定我国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关键。() 三、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职能 2.公共行政职能的转变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公共行政职能的涵义? 2.公共行政经济职能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第三章政府职能.doc

第三章政府职能自检自测 一、单选题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A. 政府职能 B. 行政监督 C. 行政决策 D. 行政体制 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C)上。 A. 公平性 B. 平等性 C. 非营利性 D. 普遍性 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D)。 A. 30 B. 31 C. 28 D. 29 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 A.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B. 前资本主义时期 C. 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D.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 A. 前资本主义时期

B. 自有资本主义时期 C.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 当代资本主义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6、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ACE)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A. 政府与市场 B. 政府与政党 C. 政府与社会 D. 政府与公民 E. 政府与社会组织 7、政府职能特点是(ABCE)。 A. 普遍性 B. 不可替代性 C. 服务性 D. 系统性 E. 强制性 8、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ABE)。 A. 政治统治职能 B. 组织职能 C. 协调职能 D. 计划职能 E. 社会管理职能

9、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CD)。 A. 政治职能 B. 文化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协调职能 E. 经济职能 10、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BE)。 A. 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B. 外部性问题 C. 公共物品的提供 D. 无知和非理性 E. 不平等问题 11、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ACD)。 A. 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B. 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C. 政府的低效率 D. 政府的成本过高 E. 寻租 12、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ABCE)。 A. 民主职能 B. 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 C. 政治统治职能 D. 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

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 【摘要】:今年是中国入世的第十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不仅给国家带来各种机遇,更带来了各种挑战。尤其是政府面临的挑战更大,这种挑战是深层次的、体制性的挑战。政府是入世的主体,是享受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入世,就要政府"先入世"。针对WTO对政府提出的新挑战,政府职能的转变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服务性政府企业管理 一、要想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我国政府的职能就需要转变随着我国加入WTO, 不仅给国家带来各种机遇,更带来了各种挑战,尤其是政府面临的挑战会更大。所以,随着社会及各方面的需要,及其对我国各个部门的管理,政府职能需要进行转变;但由于中国长期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在现实中依然顽固地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大背景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群众、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尽快转变职能,是各级政府做好本职工作,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即由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政府作为国家机器属于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其职能也要适应这个变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职能是机构设置的前提,决定机构;机构是职能的载体,体现职能;政府的职能是通过政府机构来实现的,只转变职能而不改革机构,职能也不可能真正转变。

第二章 行政职能

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版)重点章节之行政职能 第二章行政职能【核心章节】 易研教育卢老师解说:张国庆老师曾说“公共行政学有三大支点,一是职能,二是权力,三是财政”。从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起源来看,之所以提出创立这门学科,就是为了“让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因此,“行政职能”是整本书的核心,其他一切都是围绕这点展开的。从历年考研试题来看,每年都是考察的重点。本章围绕行政职能的缘起的叙述是沿着西方和东亚两条线索展开,重点是罗斯福新政,这个比较容易考察论述题,尤其是罗斯福新政对行政职能再认识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启示。此外,历史地,围绕着政府职能的调整而不断演化、修正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公共行政学全书的核心线索,也存在于本章。政府与市场关系相关的基本理论,诸如“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也是大家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知识点,当然还要注意结合当前我国政策方面的动向,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和捕捉潜在的热门考点。 第一节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问题是一个与国家现象同样久远和复杂的问题。自有国家以来,政府行政职能问题始终是关于政府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罗斯福新政——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 1929 年至 1933 年美国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波及面广,破坏性强,持续时间长,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推倒了崩溃的边缘: 企业破产和经济秩序衰退。 金融体系接近崩溃。 失业剧增。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社会危机。 此时,古典经济理论都成了废物,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以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危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逐步走出了困境。以罗斯福为首的新政派相信,大萧条不仅是经济衰退的结果,而且是政治崩溃的结果。因此,必须大大扩展联邦政府的权力,加强国家的作用,挽救国家和国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f332853.html,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作者:郭越王晓珊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13期 [摘要] 人口的快速激增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现代城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弊病。随着 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作为解决这些弊病的良方被提了出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政府作为领导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政府职能做一个清晰的界定是充分发挥政府功能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智慧城市存在问题政府职能定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93 [中图分类号] D630;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215- 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攀升。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涌现。与此同时,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在此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 1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智慧城市的提出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国家开始将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其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相继颁布。“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智慧城市以及人民智能生活的发展方向。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能够更加透彻感应和度量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系统,通过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治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对社会基础秩序和人民生活方式的革新,最终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各个城市都将信息基础建设置于重要位置,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宽带覆盖率等都有明显的提升。交通管理、商业发展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250多个关于物联网的试点项目,建立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创新示范城市。在此基础上,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基础的物联网产业链。

第二章 政府职能

学习要点: 一、政府职能的涵义 职能:是指一定的人员或组织所拥有的职责和功能。 政府职能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实质。 政府职能:是指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具体表现为:第一,政府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政府行政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的各级种类行政机构及其所属公务人员。 第二,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职能的基本内容一一般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个方面,是国家本质的外部表现。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 第三,政府职能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各职能构成的严密体系。 第四,政府职能行使的依据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政府职能是行政权力的外化。 二、政府职能的特点与类别 1.政府职能的特点 第一,广泛性。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在运行过程中又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 第二,适应性。它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发展和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而作出调整。 第三,执行性。行政管理必须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执行人民代表大地的决定和决议。 第四,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政府职能有所差异。行政管理职能体系的层次既有相对独立性也有相互贯通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五,动态性。政府职能隋着行政环境的变化以及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变化。 2.政府职能的类别 政府职能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划分: 第一,从国家的阶级本质看,可以分为剥削阶级国家的行政职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职能。 第二,从发挥作用的领域看,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第三,从行政作用的性质看,可以分为统治性职能、保卫性职能、管理性职能、服务性职能。 第四,从行政管理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看,可以分为计划职能、组织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究竟如何定位呢?笔者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这些“游戏规则”都应由政府来制定和强制执行,以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确保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改革的初期阶段,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着立法速度慢、执法不利的缺点,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这些制度。 (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和消费者的非确定性等特点,其产品一般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这就使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提供此类产品。因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监管其使用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三)加强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备以及市场竞争的分散性、盲目性,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均衡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波动性,有时甚至不可能或者即使达到均衡,经济上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而有必要针对市场调节在总量均衡目标实现上的局限,引入政府调节。 (四)调节收入分配。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收入分配,必然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因而通过制定分配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防止贫富分化,兼顾公平就成为以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政府的重要职能。此外,由腐败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既是无效率的,又会造成社会不公平,政府应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五)消除对改革的阻碍和反抗。改革是一种制度的重新安排,它意味着经济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这种调整必然会遇到那些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的人的阻碍和反抗。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只有通过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行政和教育等手段,才能消除这种反抗。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定位的基本要求 (一)由全能型政府转向有限型政府 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全能型政府,它实际取代了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的功能,使主要的市场主体企业成为其附属物。其结果是要素人为分割,决策经常“失灵”,经济、社会的营运凝固、僵化,生产力发展速度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职能转变不仅是自身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客观要求。世贸组织追求自由市场原则,要求各成员方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国内外企业在市场上展开公平竞争。政府既要适当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干

第四章 地方政府的职能

第四章地方政府职能 一、政府职能概述 (一)政府职能定义 1、国家职能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实施其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活动过程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是国家本质的反映和外在表现。对国家本质的不同理解决定了对国家职能的不同认知:公共论认为, 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因而国家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公众履行公务。 阶级论认为, 国家本质上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机关, 所以, 剥削阶级的国家, 根本不存在什么社会公共职能, 只有两种基本职能: 一是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内部职能, 二是侵略别国或保护本国不受侵略的外部职能。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所以国家的主要 职能是政治统治,而政治统治职能的履行必须以实现社会管理为基础,因此国家又具有公共性,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首先, 任何阶级统治都是以实现一定的社会公共职能为前提的。 ●其次, 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普遍利益的制约。 国家职能实质上就是实现国家本质的功能, 是国家本质的具体展开。因此, 国家职能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本质的规定性, 即阶级性与公共性。国家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2、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国家机关可以说是实施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大多数国家都设置五种国家机关, 即: 国家代表机关(也称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 ; 国家元首; 国家行政机关(也称国家管理机关或直称政府) ; 审判和检察机关(也称司法机关); 暴力机关(也称武装力量) 。 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首先,国家职能包括了政府职能,后者从属于前者。 其次,政府与国家承担共同的职责, 但政府履行职责的侧重点在于执行。 对政府职能的理解,可以从政府的角色、作用、职责等不同的角度入手。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国家赋予的权力,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主要涉及到政府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二)政府职能的理解与变迁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发展演变 前资本主义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在自然经济状况下的政府职能,主要局限于“御外”和“安内”,维持国家统治方面。表现为政治统治职能极端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相对弱化。 自由资本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论证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认为“利己的润滑油将使经济齿轮以奇迹般的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所以“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好政府”。 垄断资本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和“市场失灵”,导致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

政府职能定位.doc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目录 一、内容摘要 (3) 二、关键词 (3) 三、主要内容 (3)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3) (二)我国政府职能行使中的越位和缺位 (5) (三)我国政府的现有职能与职能转变 (7) 四、参考文献 (11)

一、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初步确立。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尤其要求政府职能有相应的转变。目前政府职能的行使中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的现象,因此必须使政府职能归位,转变政府职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提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他强调经济改革必须和政治改革相适应。他说:“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 在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政治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进行2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侧重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策略使经济改革能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起步和推行,避免了大的社会震动。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需要政治体制相配合,仅有经济体制单方面的改革已经不可能再持续进行下去了。因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加快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我国改革能否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关键词: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环节 三、主要内容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 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它能

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的决策者。它能够使消费品得到最佳分配,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配置,让动态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但市场却不是万能的,它会在某些环节上失灵。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责应是弥补市场缺陷。 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究竟如何定位呢?我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基础性的制度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尤其是适当的经济自由、产权制度基础和法律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 这些“游戏规则”都应由政府来制定和强制执行,以保证市场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确保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秩序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改革的初期阶段,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存在着立法速度慢、执法不利的缺点,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这些制度。 (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具有消费行为的非对抗性和消费者的非确定性等特点,其产品一般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这就使私人无法生产或不愿提供此类产品。因而必须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监管其使用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三)加强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增进市场和弥补协调失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备以及市场竞争的分散性、盲目性,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二章 学前教育行政

第二章学前教育行政 第一节教育行政概述 一、行政与教育行政 (一)管理与行政 狭义的行政:是涉及国家政务的管理活动,是指政府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活动,是为实现国家的目的,依法组织和协调各种力量、统筹各种政务事宜、参与制定并且主持执行政策的活动。 广义:行政=管理 (二)教育行政 1、教育行政: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的法令、宪法和政府的行政指令来对教育领域进行的领导和管理。 2、教育行政是国家教育职能的表现形式 ●教育行政与国家政权直接联系,具有政治性 ●教育行政具有教育专业性 ●教育行政的政治性和教育专业性是统一的 3、国家教育职能的确立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二、教育行政的职能 (一)教育行政的主体 (二)教育行政的职能 1、权力方面的限制作用 2、非权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行政体制 (一)教育行政体制及相关概念 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 指一个国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由教育行政系统机构的设立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其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2、其他相关概念 教育管理体制 (二)教育行政体制是教育行政的中心问题 1、体制是组织机构与规范之统一,机构是体制的载体,规范是体制的核心。 2、教育行政体制从静态意义上,是指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从动态意义上又是指一种运行机制,两者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3、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管理本国教育事业的制度化途径,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行政效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 1、集权制教育行政体制 ●含义:教育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下属的地方政府或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 切措施都必须由上级制定的法令为准,中央直接干预和支配全国教育系统运作,使全国形成整齐划一、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组织体系。 ●优点: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统一办教育的标准;有利于调解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 衡,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保持全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 ●弊端:教育行政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易僵化,统得死而缺乏弹性,不能因地制宜;易束缚和影响 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致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生机与活力。

行政管理第三章答案

行政职能,顺德经验分析 行政111 11122106 范水连 1、从顺德市政府的职能转化,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的配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事却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政企不分问题较突出,一些政府还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甚至包办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和投资的决策。就如案例中的顺德市政府在没有进行政府职能转变之前,政府和企业之间也出现这样的问题。于是,出现“个人负盈、企业负亏、政府负债”的现象。 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的增强,所以政府应弱化某些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就如案例中的顺德企业和政府就应该要实行政企分开,这样政府就不会对经济领域进行行政垄断和干预。其次,政府强化某些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强化监督和监管体系,已确保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能够彻底且效率高。再次,政府需要增添新的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政府职能开始转变,机构才能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机构的精简等。 2、他们有没有做不该做的事? 2答:在顺德市中政府进行改革后还是过度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企业变成了政府的附属物,政府主导经济运作方式。企业上新项目要由政府作担保向银行贷款。企业经营者不承担直接的经济责任。政企不分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广铺摊子,重视经济的外延扩大,忽视经济的内涵式发展。 3、还有什么该做的事没做? 答:政府该做的事还有A:要真正理顺政企之间的关系,理顺政企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权力下放,政企分开。政府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负责企业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不直接干预企业的运营活动;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国有的资本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不损害所有者权益。B: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进行科学的职能分析和分解,严格按照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原则,确定各部门职责分工。 4、论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1]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摘要】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在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职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民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等,是巩固国家政权的根基所在。作为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最基层单位,乡镇政府不仅面临着财政供给不足的经济压力,而且还必须承担起全方位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的政治责任和社会压力。面对新形势,客观上要求乡镇政府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职能的重大转变。然而,乡镇政府没有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来界定职能,致使乡镇政府的现有职能并没有根本改观。追溯问题的渊源在于压力型体制。为此必须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即乡镇政府要把职能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字】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一、乡镇职能定位的必要性 (一)、城乡关系的客观要求 社会经济转型是经济现代化和市场化相互交织的过程,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社会经济转型期政府宏观调控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今后能否有效地缓解和缩小城乡差距,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第三步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市场化改革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也离不开城市。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在目前城乡分治的体制下,乡镇以上的各级政府及其财政事实上是围绕城市来运转的,谈发展、讲改革、定政策有意无意地几乎都是以城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细细考量我国发展和改革的历程,这个结论是不难得出的。改变目前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上过多向城市倾斜的政策,从体制上、政策上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这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种新型城乡关系体制下,必须对乡镇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而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乡镇政府的引导。所以,在后农业税时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乡镇政府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乡镇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证。 二、国外乡镇职能配置的经验和启示

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四章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的涵义及要素 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所进行的行政活动的通称。其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内容。 二、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 1、合法的权力;奖赏权;强制权;专业知识权;归属权。 2、行政领导的功能 (1)鼓舞部属的工作情绪; (2)维持工作纪律; (3)维持组织的完整; (4)指导机关达成行政目标; (5)、保持组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三、行政领导的方式和类型 1、方式。主要有两种分类: (1)通常将行政领导的方式分为四种: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和示范方式; (2)根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类: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和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2、类型。分为三种: (1)领导者自决型; (2)部属参与型; (3)领导放手型。 四、行政领导方式及类型的运用 具体可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工作环境和工作机构的不同、被领导者的素质的不同、上下级关系的不同等四个方面考虑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类型。 五、行政领导的涵义、产生方式、素质和职责 1、涵义:行政领导者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举或任命等程序,在国家机关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 2、产生方式:分为四种: (1)选举制; (2)任命制;

(3)考任制; (4)聘任制。 3、素质: (1)政治方面; (2)品德方面; (3)知识方面; (4)能力方面; (5)性格方面; (6)作风方面。 4、职责的主要内容: (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行政行政管理决策,决定行政公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6)做好协调工作。 六、领导艺术的特点、内容和运用 1、特点: (1)多样性和灵活性; (2)特殊性和偶然性; (3)科学性。 2、内容: (1)从领导艺术发生作用的范围和产生影响的大小来说,领导艺术可以分为三类:总体性的领导艺术、局部性的领导艺术和专门性的领导艺术; (2)从领导艺术的指向来看,它也可以分为三种: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运用时间的艺术和工作方法上的艺术。 3、运用。具体方式主要有: (1)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2)全力抓大事; (3)专心务本职;

自考《行政管理学》练习题第四章

自考《行政管理学》练习题: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了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及其活动方向的是( ) A.行政机构 B.行政人员 C.行政道德 D.行政职能 2.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行政机构 B.行政职能 C.行政效率 D.行政人员 3.行政组织不是任意设立的,其赖以确立的根本依据是( ) A.行政效率 B.行政职能 C.行政法规 D.行政权力 4.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布坎南 5.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古典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是( )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萨缪尔森 D.萨伊 6.弱势政府时期,西方社会产生了周期性的( ) A.政治体制改革 B.政府改革 C.政党运动 D.经济危机 7.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理顺政企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企业下放,政企分开 B.私有化 C.国退民进 D.股份化 8.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法律是( )

A.《行政诉讼法》 B.《公务员法》 C.《行政许可法》 D.《国家赔偿法》 二、多项选择题: 1.行政职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执行性 B.整体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E.动态性 2.强势政府时期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 A.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B.职能方式复杂多样 C.政府业务合同出租 D.公共服务社会化 E.以私补公,打破垄断 3.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 A.主要运用法律手段 B.片面强调政治职能 C.集中计划管理 D.微观直接管理 E.宏观间接管理 4.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有( ) A.职能重心的转变 B.职能范围的转变 C.职能方式的转变 D.职能关系的转变 E.职能实现途径的转变 三、简答题: 1.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P108 2.如何理顺政企关系?P120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及其弊端。P110 2.试述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P114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 府的职能定位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个人提纲: 一、城市政府职能的概念 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他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二、其特点有: (1)、广泛性,如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公共事务、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等。 (2)、服务性,与农村的大多自给自足相比市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政府或者公营机构的公共服务,如供电供水。 (3)、规范性,主要向法制化和科学化发展,如政府更加规范化权利和范围合理化,城市间事务更协调等。 (4)、自主性,各个城市有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如可以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有矿藏的开发采矿业等好多都是自主的管理。 (5)、多样性,也就是管理的内容多事务繁杂而且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小组提纲: 小组认为城市职能的定位还需: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职能运行状态。 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 (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 (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 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 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 总结 我认为在整个城市的实际管理中最大问题,是一直没有跳出的思维怪圈,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简单的叠加式的思维方式,只做加法、减法,不做乘法和除法,城市功能只做内部疏散、不做外部疏散;结果留下了不少后遗

第4章行政职能

第四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行政职能的特点及其意义 [名词解释]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 [ 单选] 行政职能必须体现和执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以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行政职能带有很强的公共性。 [多选、简答]行政职能的特点。 (1)执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4)动态性。 [ 简答] 行政职能的意义。 (1)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3)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 (4)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节行政职能的发展 [ 论述] 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1)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2)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弱势政府职能的积极意义在于它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弱势政府时期的" 守夜人" 职能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 论述] 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1)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①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b.兴办国有企业。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d.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的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 ②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a.广泛使用法律手段。 b.使用计划手段。 c.制定产业政策。 d.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e.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 ( 2 ) 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 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既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也具有消极意义的一面。一方面,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但是另一方面,进人20 世70纪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

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3 周志忍 [摘 要]本文首先总结新时期环境的特点,说明这些特点对职能转变产生的影响或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层内涵及其实施理念。就职能转变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而言,新时期的侧重点不再是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而要深入到政府履行职责的具体方式,深入到政府在应该管理领域中的角色定位。职能转变的深化需要实施理念和机制的创新,需要坚持“协同政府”理念、结果导向的责任政府理念、“可持续性”理念以及“管理精致化”原则。 [关键词]职能转变;政府角色定位;社会职能;公共服务;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D035,D63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6)10-0014-0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强调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依然是其中的首要任务。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已经实施了20多年,那么,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着力点在哪里?本文首先总结新时期环境的特点,说明这些特点对职能转变产生的影响或提出的新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就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层次内涵以及实施理念提出一些看法。 一、新时期环境和任务的特点 政府职能转变在实施了20多年后依然被列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大致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早期职能转变的目标和期望还没有到位,因而改革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快;二是新环境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因而需要与时俱进,使改革进一步深化。在笔者看来,后一点更为重要,它关乎到职能改革目标、任务、基本方向和侧重点的设计。 新时期的环境有哪些特点?可以说,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施政理念,构成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大背景和新环境。新一代领导集体意识到我国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并存的关键时期,因而其施政理念是对多年来发展历史的总结和对现状、未来系统思考和审时度势的产物;新施政理念立足于“经济的增长不等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增长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的新观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还原了手段(经济增长)和目的(民生)之间的正当关系;新施政理念依据新目标提出新的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包括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丰富内涵。 施政理念的转变要求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这一转型涉及职能结构、角色定位和施政方式的转变。那么,从政府职能角度来看,上述环境特点会对职能转变产生哪些影响?会提出哪些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政府职能转变从过去聚焦经济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当今任何政府都要履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几大类职能,所不同的只是侧重点和介入的广度、深度方面的差别。因此可以说,各国政府的主要分野并不在职能的“类别”上,而在于职能“结构”上,即不同类职能在职能总量中的比重和相对地位。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职能结构的特征可以归结为:政治、经济职能过强,社会职能过弱;管制功能过强,服务功能过弱;在经济职能中,微观管理职能过强,宏观管理职能过弱。[1] 改革开放伴随着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与此相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长期放在 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研究;合同号: 05J ZD H00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