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

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

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

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

家校合作是当今培养学生的有效办法,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是家校合作的主体。学校和教师应在家校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只有由学校引领家庭,由教师指导家长,吸引更多的家长关心并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0年家校共育的理念.pdf

家校共育的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概念,不过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education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 在儿童入学之前,几乎所有家长都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但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有的家长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教师,甚至交给了社会。这是不理智的,也是没用的,是无法挽回的。 国外对于家校共育的研究进行的很早,而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认识这个问题。教育研究者马忠虎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问题上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这样一来,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家长在养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观点,慢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了我国教育界以往一直认为家庭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家庭对其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 人的成长综合了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综合体。英国教育家克拉克尤其重视家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家庭,家庭为一切目的而存在,是有最强烈的情感生活。同时家庭是我们称作道德心的价值观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其次是学校,学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家庭不适宜传达的思想,即抽象、正义的思想。学生在学校中是唯一与同辈或上级没有特殊钟爱纽带的人,有他被配给的有其权利和义务的位置。再次是行为或职业。作为社会组织,他们对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做出了贡献。” 实际上家校共育的活动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美国学者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研究发现, 家长在学校中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角色范围可从指导孩子或课堂辅助到参加校委会制定学校规章等。另外两位学者兰根布伦纳( M·R·Langenbrunner) 和索恩伯格( K·R·Thornbury) 则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首先是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以这种角色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传统模式,也最常见,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偏爱。家长也一般会在活动中感到轻松自在,其角色作用不会受到别人的威胁。这类参与的具体方式有家长会议、家长小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个别家长约见等。家校双方的交流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特色,参与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 接着是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自愿参与的活动范围很广,自愿参与者也不仅仅限于在校学生的家长,可以是其他一些与学校没有家庭联系却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以这种角色身份参与的家长, 关注的已不仅只是他自己孩子的教育,学校整体教育事务也已成了他关注的一个部分。但是,以这种身份进行的参与活动对家庭和学校都有较高的要求。家长须有较高

家校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家校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柳河九中李长芹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需要与家长建立和谐 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促进家长更主动地参与教育,共同给学生营 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双方良好的合作、互动又可以更好地开发 这一教育资源。 第一,双方良好的关系可以增进师、长对学生的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很少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而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生活,教师就不可能对 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真正全面的了解,也就难以有的放失地实施教育目标。反之,每个家 长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长,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 也会产生诸多教育的疏漏。有的学生对家长报喜不报忧,在学习成绩、守纪情况等方面说谎、甚至逃学迷恋网络游戏家长也不了解,等家长知道情况时,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只 有教师和家长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第二,双方良好的关系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与学校都担负着教育青少年健康成 长的重任。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等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 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 育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另一社会活动。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 上也就抓住了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看,家庭 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处于基石的地位,是教育内容最广泛的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文 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学校的层次越高,往往就越是如此。 第三,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会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直接 关系到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态度。研究表明,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往往影响学生接受教 师的程度。家长和教师关系不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批评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指责教师的知识上的缺陷或教学中的漏洞,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尊敬,甚 至抵触和反抗,就会大大降低教师教育中的有效性。 二、积极克服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一,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教师与家长双方都缺乏对彼此关系的正 确认识。这种不正确的认识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教师的。 首先是家长中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1)不关心子女教育。有的家长认为, “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尤其是寄宿学生的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把孩子“寄

家校共育 共促成长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 于都县实验小学 "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处理好家与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相互配合,和谐施教。 我班李开霖一次又一次的违纪,让我非常苦恼,更令我烦躁的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向家长反映情况,家长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说:"到家我会教育他的。"可结果却一次又一次的令我失望。这怎么行呢?李开霖本来就很调皮,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放任,他越来越调皮,越来越放肆,也越来越难管了。教育一个人,需要学校与家庭配合,家长这样轻描淡写的应付一下,怎么能把学生教育好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后来,我从一个老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父亲是残疾人(智力),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奶奶小本生意,整天早出晚归,即使在家也不懂得如何教育"他"的孩子,更不会把学校的老师放在眼里。知道这些后,我才明白难怪每次打电话,他都说没时间管孩子。另外,他说他家里有事,有时也是个幌子,只不过孩子太难管了,但爷爷心里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转变。于是我向学校申请办理"黄三河贫困学子"资助,当晚送去李开霖家,协助填好申请表。家长一阵又一阵感动,急忙跟我"倒苦水。"我趁热打铁:"是呀,其实这正是你值得肯定的地方,能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教育孩子,这是很多家长都做不到的啊!"这一天我们聊了很久,诸如教育要有一定的方法,表扬和批评要适度,批评时更要讲究艺术,有些话在孩子面前不当讲的不要讲…… 开学两个月了,李开霖同学改了很多恶习,各科的成绩都有明显改观! 这个案例是我亲身经历的,也无疑是较成功的,那么为什么能取得一定效果呢?我想其中的奥秘在于: 第一: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进,是由于自己的孩子太调皮或是其他原因,而没有来得及进行教育,于是就把孩子给耽误了。 第二:其实谁都愿意听好话,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作为老师,除了要夸夸自己的学生之外,还要注意随时随地夸夸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家长也是夸出来的。但夸的时候要真诚,要言之有理,令人信服,而不是泛泛而谈。 第三: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善于找到问题的症结,还要善于找出事情有情有可转机的地方,然后想办法对症下药,我们说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班主任,还应引导家长如何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校合作论文 (2)

关于家校合作的感受与看法 五龙中心完小尹中青家庭和学校更好结合,发挥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次,有幸能到曲靖二小跟岗学习半月,我对这一话题有了更深的感受,为此我们做了调查研究,并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几点看法: 一、家校合作教育方式的现状 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的常用方式: 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平时则互相随机交流。家长会是统一模式的“老面孔”,由班主任主持,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家长参加。会上一般先由教师介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就学生教育的有关问题对家长提出合作要求,然后个别家长询问教师子女在校表现和各方面情况。由于时间紧,人数多,教师和家长之间针对学生个人的深入交流很难进行。这些家、校合作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教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家、校合作方面既没有教材,也无其他依据,只是零散于各级领导讲话及文件中,所以原有家、校活动的开展存在以下问题: 1.无序性。在实际中,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往往是因为班主任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了,或者班级有了问题才想起了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缺乏书面活动记录,更何况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总结。在这些准备不足的活动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单向性。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与学校、教师在活动中互相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即双方需要互相交流沟通是家、校合作的真正前提。但在实际活动中,大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由教师教会家长如何去做,只有单向交流、缺乏互动。家长完全处于被动位置,其效果微乎其微。 3.被动性。家、校合作教育往往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家长只有被动同意。有的教师总认为家长是不懂教育规律的,没有发言权,家长到学校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教师处处高人一等,致使许多家长到学校后诚惶诚恐,怕讲错话,怕得罪老师,使家长在整个活动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4.随意性。家庭、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有利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活动的内容上缺乏前呼后应,家长无法找到活动规

(完整版)新型家校共育探讨和研究开题报告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1、背景依据:

一次成功家校沟通的案例

小身材,大作用 ——浅谈家校联系本在家校联系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从前,它被称为备忘录,功能仅限于学生用来记录每天的作业和注意事项,家长随手签上名字,老师收上来批个"阅”字即可;而今,它被称为家校联系本,功能多样,内容丰富,是学生、老师、家长互动的平台,在家校联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访、开家长会、电话联系都是老师与家长交往的主要方式,但这些方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召开家长会家访的次数是有限的,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更多了,渴望从各个角度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仅有的几次家校互动是远远不够的;而电话联系可能会受到时间和环境的限制,没法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一直觉得文字是具有温情和感染力的,我喜欢在学生的每周一记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敞开心扉和学生交流,而家校联系本则是我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我会定期在家校联系本上向家长反映学生一个阶段以来各方面的表现,家校联系本就像是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我尤其会浓墨重彩地表扬学生所取得显著的进步,我想看到老师这些饱含深情的赞美的文字既让家长感到高兴,又能使学生深受鼓舞;我会在各种大型考试后让学生罗列各科成绩及班级平均分,并且写上我对学生这次考试的综合评价,在这样的参照下,家长能全面了解孩子本次考试的情况,学生也能地确立好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我会请家长如实反映孩子家的表现,特别是完成回家作业的情况,是否能独立完成各项作业,在哪些学科上比较薄弱,有的孩子一有疑问就通过电话询问同学甚至是原封不动地抄答案,这样显然会对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但有了家长的监督就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会及时向家长反馈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会尽量给出专业中肯的意见,在口语交际时,说出去的话就像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有的话说得不恰当可能会造成误解和矛盾,而在家校联系本上写的内容,我一定是深思熟虑的,并且尽量写正面积极的,这样能建立起比较和谐的家校联系;当然,如何学生在校的表现实在恼人且屡教不改,我会毫不留情地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上"请家长近期有空来校面谈,谢谢。”得知家长近期要来校,这样或许也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

浅谈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浅谈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一是:既然我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在学校。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是关注孩子素质的多,关注自己素质的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指责孩子过错的多,反思自己行为的少。二是:我只需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关注文化素质的多,关注道德素质的少;关注身体素质的多,关注心理素质的少;注重结果的多,注重过程的少;注重物质投入的多,注重情感投入的少;期望过高的多,注重实际的少。因此,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最终贻误了孩子的前程。 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学校地处乡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部分孩子由长辈监护,还有一些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或者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 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我们把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部分家长坦言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联系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 明确家庭教育宗旨 “一个工厂百分之一的废品就是百分之一,但一个孩子的成败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点,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功在将来,利在千秋!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

“家校合作”指导有感

关于开展“家校合作”培训的感悟 这次听了周文清老师关于家校合作的培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说到家校合作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也搞了许多年,然而,对于家校合作,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鸡肋”。 在此次培训中,周主任反复强调了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性,我们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然而真正的运作过程中,可以说,形同虚设。 我校是一所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学。学校有6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不在身边;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学校的环境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中等等这些都是我觉得要面临的问题,成立家长委员会,父母不在身边怎么成立?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怎样才能促进家校合作?我觉得这些都对我校促进家校合作产生了阻碍。 其实平时学校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因为留守儿童多,我们的老师很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留守儿童档案,并且同时还保持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每学期学校老师会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可以说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这些也应该是家校合作的一部分吧! 在目前来看,我们学校对于家校合作只能做这些简单的事情,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时给予辅导,及时联系学生的家长,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健康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家校合作对于我们真的还需要时间,其实我也明白,家校合作(成立

家长委员会)是现代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培训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一些山大附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但是心里也明白一项新政策、新措施的实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前面的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会努力把这项新措施融入到我们的学校中去,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非常感谢有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也将不断努力去充实自己,积极投身到教育当中去,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校合 作也能在我们的学校真正得到实现。 培训后,我认真地考虑了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考虑到我们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想搞好家校合作,必须从家长着手,改变家长的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由于家长的修养、学识、教育水平的高低不等,特别是我们农村,封建思想残余严重影响,使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1)过分溺爱,重养轻教。(2)望子成龙、重智轻德。(3)期望过高、暴力相加。(4)忙于事业、托付他人。(5)自以为是、轻视老师。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极不合拍,严重制约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观念是教育之魂,要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就要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让家长对现代孩子的教育有着科学的认识,从思想观念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利用家长的爱子心切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纠正家长将家庭教育等同于文化辅导的错误观点,认识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帮助家长全面理解、理性地分析、看待自己的子女;帮助家长坚持实事求是的家庭教育原则。作为学校,我认为教师要主动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特别是培养目标,帮助家长纠正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家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10篇 篇一 浅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1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

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以后能够赚钱就可以,对于孩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在乎,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进行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很难开展。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上文中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家校共育新模式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转变家长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提升学生水平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

家校共育的看法

家校共育的看法 当前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期,素质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由于社会的不良现象、家庭的生存危机、独生子女的“小皇帝”现象、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时刻冲击着学生们,特别是教育的实效性存在的问题,使当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几大不良习惯:依赖他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有的甚至还存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极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都妨碍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所以学校,社会,家庭的综合教育,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当然学校也是家长学习提高的摇篮,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家长通过了解学校教育,及时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如何协调好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使两者教育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抵消,这对每个中学生及中学生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结合心理学知识以及我个人的实践就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从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家校共育的作用 1、家校共育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师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还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家长素养等,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2、家校合作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校联合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4、家校合作有利于家长做出教育的误区,有利于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所以,我们应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另一方面,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二、家校共育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教师必须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家校交流与合作家校交流与合作

家校交流与合作 教学目标: 1.分析与学校沟通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2.明确与学校沟通合作的时机与内容,了解在家校沟通方面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 教学重点 1. 掌握与学校沟通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2. 明确与学校沟通合作的内容与时机。 教学难点 1. 建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认识与学校加强沟通合作的意义。 2. 明确与学校沟通合作的时机与内容。 过程: 一、家校交流与合作的方式。 家校交流与合作我采用了微信和钉钉两种方式。微信是当今人们最常用最便捷的交流方式,可以通过发文字、图片、语音、小视频、人数较少的视频会议等形式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安全、活动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二、利用微信沟通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我发给家长的通知和个别家长交流沟通,

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有关疫情防控学生安全等情况,我就采用微信和家长联系。比如我利用班级微信群了解外出未返回学生要返回的具体时间提醒家长提前和社区做好沟通,在五一短假期间,为了了解学生的动向,每天请家长发孩子的具体位置和体温在母亲节之前通知家长指导孩子安全地开展位佳丽长女性长辈送祝福和暖心行动在微信群里通知所有家长和学生在5 月5 日晚上十点半到钉钉群里听江校长进行惠民政策的宣讲,并查看了参与人数,让时一位没有参与的直播的家长和同学及时看回看了解惠民政策的相关内容。 三、利用钉钉群的优势。 在需要家长全员参与或者学生圈参与的时候我就会用钉钉因为钉钉群的许多功能不限人数不限时长各类打卡表格,使用起来特别方便,例如在寒假疫情防控期间,我利用钉钉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线上升旗仪式和疫情防控家长会、每日提问打卡朗读打卡、消防知识讲座、古诗线教学等。努力组织学生和家长全员参与,结束后还可以查看未观看直播的人数,再单独联系这几位家长或者同学及时看回看。争取不论用什么方式,尽量调动全体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在疫情防控在线教学方面尤为突出。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浅谈家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摘要:家庭教育是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里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有计划与无计划相结合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养成行为习惯的场所。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学前儿童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规,思想观念以及积极的情感、行为与品格,引导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并且,由于幼儿教师在学前儿童心目中特有的神圣权威的地位,来自幼儿教师的各种引导与影响更容易被个体接受。因此,可以说,角之其他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无疑在个体社会化发挥着核心主导的作用。 正文:随着社会竞争逐日上升,人们面临了许多问题,比如说:房价高、物价高、就业难,凡是家中有工作的人没人按时上下班,没有工作的人就想着出去打工或是其他出路。这样一来幼儿就被爷爷奶奶带在身边,几乎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就成了温室的花朵,不停地有人去浇灌,生怕孩子得到的不够多。有的父母上班忙碌,下班回家就想着休息一下,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学前儿童说都是很重要的。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有其父必有其子【《学前教育学》P69】

晚饭出奇地顺利,小毛豆笔直地坐在餐椅上,不晃也不闹,说话很少,很快吃完了一餐饭。不像平时,坐姿懒撒,话也说个没完,等到我们要收拾碗筷,他才吃到一半。仔细观察,原来今天我先生起了变化,因为嗓子疼,所以整餐饭他都没怎么说话;因为天气热,后背出了汗,所以只好不在往椅子背上靠。所以,小毛豆也有今天的好表现。 以前,因为小毛豆吃饭时话多,且在餐椅上没有坐相,说过多次,屡教不改。最多当时有一点点用,挪挪屁股,很快又恢复原样,很让人伤脑筋,加上吃饭有磨蹭,吃到最后,只能等他。 曾经威胁他,如果再慢,我们吃过之后就收拾,不在等你了。说到做到,还真的有一次他还没吃完,我们就收拾了碗筷。因为事先跟他打过招呼,所以他的反应也不算强烈,眼睁睁看着我们全部拿走了,但其实他也并不挨饿,他还可以跟着爷爷奶奶去吃,或者去幼儿园。 我们生的坐姿,平时虽然也有些懒散,但也并觉得有什么不妥。家,应该是一个人感觉最舒服的地方,他在外面很辛苦,回来放松放松也未尝不可啊。可是,没想到小毛豆竟跟他学起来,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子。 难怪怎么说小毛豆,他都改不掉坏习惯,原来症结都在我们大人。只要大人改正,他自然也不消多说。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的几点认识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的几点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校协同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目的是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要相互结合,达到协调、同步,才能奏出同教育的和谐音符,从而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家校协同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两方面能否经常聚在一起,而在于他们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能否保持一致。在这方面笔者通过尝试,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家访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前提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这一特殊国情,导致一部分学生有个性的,比较专横、高傲;一部分是比较自由的,听话的,可是习惯较差,作风散慢。但总的来讲,都是养尊处优的,在家为我独尊的较多,了解是指导的前提。班主任在接班后短时间内,对有“问题”学生进行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是了解家庭情况的最好时机。特别是在家庭的自由氛围中,家长往往会被老师的热忱所感动,内心放松,就愿意把很多孩子的事,包括家长自己的事都跟老师说。记得班上有一位特别溺爱孩子的母亲,孩子什么事她都包办代替,对老师的劝告无动于衷,直到这孩子生病我前去探望,家长才告诉我,她曾经流产过一对双胞胎男孩,所以对这个孩子特别上心,我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家长的心,家长也因老师的理解而逐步接受了老师的劝告和指导。这些事如果是在平时的校内交流中,由于时机、交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家长一般是没有机会说出来的,由此可见家访的重要性。面见式的家访,是一种坦诚的、温馨的交流,为着一个目标——孩子的成长。 二、家长会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课堂” 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老师不但可以和家长相互沟通,了解学生近况,还可以向家长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学校、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家长共同讨论,统一思想,寻求对策,做到协同教育。班主任要争取使家长在每一次家长会上都有所得,或是知道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或是大

家校沟通艺术(1).docx

家校沟通 我们首先来看看当前家校沟通的最大误区: 从学校老师方面来说: 1.老师主动沟通,家长被动沟通。学校老师一般是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 联系簿或家长学校等方式,主动向家长报告孩子的学习及品德表现等情况。在很 多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许多父母面前讲话,而家长多半是被动的听。 2.老师主动告状,家长被动被批评。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家长会上常常公布考 试排名,使得名次不好的学生家长很没面子(分数、名次应为学生的隐私),学生 常把家长会说成:“今夜有暴风雨。”故而多数家长怕见老师,不愿主动沟通(也 有例外的家长)。老师家访也常有告状情况,多数学生怕老师家访。 从家长方面来说: 1.不少家长都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教好了是应该,教不好了就 不对。至于家庭,只要把孩子照顾好,健健康康的就够了。 2.很多家长只顾工作,不愿学习和思考孩子的心理和教育方法等,也不主动 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只要成绩好,一切都无所谓。不少家长甚至认为,家校沟 通就是个形式,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老师、家长在以上状态下的沟通,是不平等的和消极的。要建立平等的、积极的沟通,双方都要改变理念和思维方法,都要耐心倾听和理解对方。成功的教 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教育。 下面我们来学习家校沟通的艺术 家校沟通的艺术 家庭是儿童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更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复杂的教育问题!现代的学校教育迫切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因此,家校沟通就成为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家长工作是身为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责任,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基本功。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家校共育,静待花开 ——浅析家校共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及其可行途径 Xx学校 xx 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和设备如此发达的今天,“家校共育”一词正引 起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关注。笔者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结合所处学校和自身实践经验,通过分析我校“家校共育”现状特点以及“家校共育”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分析,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提供一些可行途径。 关键词:儿童教育、家校共育、 一、我校“家校共育”现状 “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约翰·洛克“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能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总是家庭。”——宋庆龄 “爱护子女,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的,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的事业了,它需要有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高尔基以上出自名人口中的话都是在强调家庭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健康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客观情况是我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农民工子弟和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部分孩子由长辈监护,还有一些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性格特征,也可能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部分家长坦言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合作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二、“家校共育”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协调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长的生活环境,孩子最先从父母那儿获得最初的生活经验,家庭教育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教育好孩子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充分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论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论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一是:既然我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在学校。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是关注孩子素质的多,关注自己素质的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指责孩子过错的多,反思自己行为的少。二是:我只需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关注文化素质的多,关注道德素质的少;关注身体素质的多,关注心理素质的少;注重结果的多,注重过程的少;注重物质投入的多,注重情感投入的少;期望过高的多,注重实际的少。因此,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最终贻误了孩子的前程。 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学校地处乡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部分孩子由长辈监护,还有一些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或者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 还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我们把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部分家长坦言自己对孩子的学习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这种状况充分说明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没有形成一种联系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 明确家庭教育宗旨

家校共育的理念教学教材

家校共育的理念

家校共育的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概念,不过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education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 在儿童入学之前,几乎所有家长都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但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有的家长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教师,甚至交给了社会。这是不理智的,也是没用的,是无法挽回的。 国外对于家校共育的研究进行的很早,而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认识这个问题。教育研究者马忠虎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问题上有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这样一来,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家长在养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观点,慢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了我国教育界以往一直认为家庭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家庭对其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 人的成长综合了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综合体。英国教育家克拉克尤其重视家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家庭,家庭为一切目的而存在,是有最强烈的情感生活。同时家庭是我们称作道德心的价值观和标准体系的制定者。其次是学校,学校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家庭不适宜传达的思想,即抽象、正义的思想。学生在学校中是唯一与同辈或上级没有特殊钟爱纽带的人,有他被配给的有其权利和义务的位置。再次是行为或职业。作为社会组织,他们对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做出了贡献。” 实际上家校共育的活动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美国学者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研究发现, 家长在学校中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角色范围可从指导孩子或课堂辅助到参加校委会制定学校规章等。另外两位学者兰根布伦纳( M·R·Langenbr unner) 和索恩伯格( K·R·Thornbury) 则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首先是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以这种角色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传统模式,也最常见,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偏爱。家长也一般会在活动中感到轻松自在,其角色作用不会受到别人的威胁。这类参与的具体方式有家长会议、家长小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个别家长约见等。家校双方的交流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特色,参与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 接着是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自愿参与的活动范围很广,自愿参与者也不仅仅限于在校学生的家长,可以是其他一些与学校没有家庭联系却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以这种角色身份参与的家长, 关注的已不仅只是他自己孩子的教育,学校整体教育事务也已成了他关注的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