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成投资92.8亿元。港口物流业规模初步形成,独山港区已建成万吨级码头泊位2个,201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144.87万吨,同比增长67%。九龙山滨海运动休闲游品牌特色基本形成,游艇、高尔夫、马球等高端旅游产品在区域形成一定知名度。专业市场推进加快,平湖·中国服装城、平湖·国际箱包城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星级酒店建设取得成效,现有四星、五星标准酒店3家,有3家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正在建设或筹备中。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得到突破,引进和培育了8家以软件开发为主的服务外包企业,引进了浙江智财商务、中国商务港华东总部、华辰能源总部等重点项目。

3、集聚态势形成、板块格局初现

重点规划建设了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独山港物流园区、城北商务市场区、南市中央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独山港物流园区被列为省市共建综合物流园区、嘉兴市交通重点扶持物流基地;九龙山旅游度假区被列为首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城北商务市场区中建材市场投入使用,服装市场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南市中央商务区启动建设。集聚区之间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服务业板块式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4、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合作深化

服务业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服务业外资项目59个,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引进服务业市外内资项目433个,引进市外内资51.7亿元。服务业区域合作不断深入,积极开展与上海为重点的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上海服务业的相关部门和行业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5、体制机制完善、发展环境优化

2007年底,专门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局。2008年,充实加强了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组成成员,建立了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了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季度例会交流汇报、重大项目专题协调等工作制度。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

见》等一系列政策。对镇、街道、有关部门实行服务业单独考核,将服务业生产性投入纳入镇、街道生产性投入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了服务业全面统计调查工作。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占比偏低、与制造业和区域发展联动不足

201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分别低于全省、嘉兴市11.8个和4.7个百分点。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区域发展联动不足,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2010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仅占全市服务业投资的28.4%,占比低于嘉兴市平均水平。

2006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及各县(市、区)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

2、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和辐射力不强

从我市服务业已经形成的物流、商贸、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来看,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发展状态,能级亟待提升。服务业龙头企业缺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行业带动力偏弱,还不足以支撑全市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3、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大项目承载能力不强

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除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外,独山港物流园区、城北商务市场区正在初期建设中,南市中央商务区处于建设起步阶段,城西商贸物流区、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规划尚需细化和完善。

4、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力度尚需加强

政府层面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与措施不多,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还不高。相对于工业来说,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还不够,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氛围还不浓。在管理体制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具体职能上还比较弱,调控手段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服务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首先,从经济发展规律看,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地方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我市人均GDP已达到10398美元,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转化阶段。其次,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对物流、研发、金融、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将会释放更大的需求空间。第三,我市较高的居民收入水平必然催生消费性服务业多样化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正由温饱型向发展型和精神型转变,会带来生活性服务业质的变革。

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2010年,我市城市化水平已达到60%(老口径,新口径为52.4%),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3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实施中心城区“南进、东拓、北连、西延、中提”发展策略,以东湖为核心,以新华路、解放路、城南路和胜利路为功能主轴,打造“一心、四轴、五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加速必将为现代服务业开辟更大发展空间。同时,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服务业功能的配套和完善,这些都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带来重大机遇。

3、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从交通条件看,我市境内有杭浦、乍嘉苏、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高速公路,周边有沪杭高铁、沪杭高速,形成了便捷的对外交通网络。良好的大交通条件将会使我市在长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承接具有一定辐射力的服务业大项目,吸引周边大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特别是我市紧邻上海,直接接受上海经济的辐射,在与上海产业的对接和互补上形成天然优势。我市还具备良好的港口条件,在嘉兴各县(市、区)中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港口物流业前景良好。

4、宏观发展环境更加有利

首先,从国际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跨国投资增长迅猛,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国际服务业向中国的转移明显加速。其次,从我国和长三角看,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到2020 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不断增强。第三,从我省和嘉兴看,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今年3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经国务院批准上

升为国家战略,将重点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要亮点之一就是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这为我市独山港区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嘉兴今年提出实施三个“十二五”倍增发展计划(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第一个就是服务业倍增发展计划,把优先发展服务业提高到了首要位置。

5、新的挑战更加严峻

一是区域竞争更加激烈。长三角各地都在加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长三角服务市场的争夺不断显现。二是土地资源制约较为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建设用地空间较为有限,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包括城乡增减挂钩指标)也不多,土地资源的紧缺对现代物流、商贸综合体等大型服务业项目的引进带来一定的制约,短期内大项目的引进建设较为困难。三是缺少支撑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我市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城市承载能级较弱,吸引中高级人才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完善,自身又缺少大专院校,短期内中高级人才供给有较大困难。

虽然我市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我市长期形成的工业强、服务业弱的产业结构,使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需要“补课”,又需要“赶超”,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优势扩张期和实力赶超期,服务业进入了必须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新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优先发展”战略,以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以十个重点服务业产业发展为抓手,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

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实施服务业平台建设、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企业培育、环境优化等重点措施,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层次较高、特色明显、竞争力强、外向度高的现代服务业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发展原则

1、扩大总量、提升质量

针对我市服务业总量偏小的实际,结合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拓展服务业领域,扩大总量规模。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在服务业领域的渗透、转化,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水平、产业带动能力和集聚辐射效应,实现服务业的高质化和现代化。

2、壮大主导、培育新兴

根据我市优势和资源特点,继续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等主导产业。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科技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新兴服务业,促进新兴服务业规模化。

3、产业融合、紧密互动

坚持产业联动发展,依托产业优势,建立高效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以制造业的服务环节分离和向两端延伸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为支撑、互动共赢的格局,实现产业间融合渗透式发展的格局。

4、扩大开放、外向拓展

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着眼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以国际化和区域联动带动现代服务业发

展。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积极吸纳长三角服务消费,加快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优质要素的引进,提升服务水平。依托优势企业和品牌,优化资源组合,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实力。

(三)发展定位

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四个发展定位:

----杭州湾北岸临港物流中心;

----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浙北地区新兴商贸中心;

----上海现代服务业功能型基地。

杭州湾北岸临港物流中心:依托独山港区建设,努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配套港、杭州湾北岸重要物流中心。以市(场)引物(流),以物(流)促市(场)的大市场、大物流发展思路,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主体,形成以港口服务型物流体系为核心、兼顾产业基地型物流体系和市场流通型物流体系的物流业发展大格局。

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大力发展滨海运动休闲旅游,以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为主要依托,以高尔夫、游艇、马球等高端运动休闲旅游为特色,拓展大众化旅游项目,新开发一批新颖时尚和文化性突出的健身、观光、休闲、养生等项目。进一步整合全市亲水文化购物游、乡村生态体验游项目,新挖掘一批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整体规模效应。

浙北地区新兴商贸中心:依托中心城区商贸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发达的交通条件,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的基础上,以商贸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大型专业市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体,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为配套,辅之以商业街或商业特色街的建设,形成区域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效应,奠定浙北地区新兴商贸中心的地位。

上海现代服务业功能型基地:充分发挥我市紧邻上海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面承接上海服务业的转移。根据上海“十二五”进一步拓展战略空间、增强上海产业承载能力的需求,把我市作为上海战略发展空间的延伸。建设大港口,独山港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构筑大服务,在临沪产业园设立服务业发展区,以低成本优势构筑上海现代服务业重要转移地;同时,在物流、商贸、商务、科教、文化、金融、旅游等各领域与上海开展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将我市打造成杭州湾地区对接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型基地。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服务业发展总量、结构、质量上实现新提升,在产业布局、平台建设上进一步优化,在对外开放、企业培育上进一步加强,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总量扩大,结构性改善。“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现价)以上,力争15%(现价),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确保达到35%以上(不含嘉兴电厂,达到40%以上),实现总量翻一番;服务业投资(不含嘉兴港区)年均增长14%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到2015年,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

2、布局优化,特色性鲜明。重点推进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独山港物流园区、南市中央商务区、城北商务市场区、城西商贸物流区、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6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的特色服务业区域布局;“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批商务楼宇、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城市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3、外引内培,带动性增强。“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50亿元以上;到2015年,服务业重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占服务业投资(不含嘉兴港区)比重达到70%左右;到2015年,营业收入(或成交额)1亿元以上服务业重点企业数量比2010年翻一番;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7%左右。

三、空间布局

(一)布局导向

从现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和镇、街道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通过分类指导和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布局导向,以主城区、乍浦港城、独山港城两个城市副中心以及沿杭州湾大桥、沿海、沿沪区域为发展的主轴,努力形成“一核、六区和多点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总体发展格局,为城市发展添加强劲动力。

(二)布局设计

一核:

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发挥老城区服务业的集聚优势,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服务、金融保险、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房地产、科技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同时,充分发挥东湖景区、莫氏庄园等水乡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亲水文化购物游;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我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成为我市高品质城市的体现。

六区:

九龙山旅游度假区:

以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山、海、林、岛、滩等资源优势为依托,完善度假区高尔夫、游艇、马球等高端休闲运动功能,拓展大众化休闲旅游项目,成为集观光、康体、休闲、度假、商务为一体,长三角一流、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滨海运动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独山港物流园区:

抓好省市共建独山港物流园区建设,以“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为核心,以集装箱、件杂货以及大宗物资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发展中转集散型、产业基地型、贸易市场型和城市配送型物流服务,全面融入浙江省大物流体系,争创省级物流园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配套港、杭州湾北岸重要物流中心。

城北商务市场区:

依托服装、箱包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平湖·中国服装城、平湖·国际箱包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大力提升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功能,注重现代市场功能培育,结合平湖经济开发区商贸中心建设,完善商贸、商务、星级酒店等配套服务功能,以服装城、箱包城作为龙头项目带动,成为长三角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场群体。

南市中央商务区:

发挥南市新区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优势,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导向的国内外企业集团区域总部,培育发展本地具有特色优势的制造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总部,成为以企业总部办公、销售、研发、设计、产品展示等企业商务功能为主的商务区。

城西商贸物流区:

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主要建设区域采购中心、分销中心、配送中心、仓储物流、车辆中转停靠、货运交易以及住宿、餐饮、商务等配套设施,成为长三角专业化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

以国际葡萄酒交易中心为龙头,依托兴塔规划建设的现代商务区,重点发展为上海总部经济服务的服务外包、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上海的新型房地产、现代商贸、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承接上海服务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商贸商务中心。

多点支撑:

围绕推进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工程建设,加快新埭镇、新仓镇、独山港镇三个省级中心镇服务业的集聚发展、特色发展。新市镇重点围绕本地特色产业,以工业功能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物流、研发、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城镇和社区的商贸服务业布局,集聚发展商业、房地产、酒店以及社区服务业、家庭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围绕服务于农业生产,加快发展农技服务、农业生产资料配送项目,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围绕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业发展。有旅游资源优势的镇、街道,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中心镇适当扩大服务业的规模、功能和辐射范围,建设大型商贸项目和以制造业、特色农业为依托的专业市场。

(三)布局规划与实施

“十二五”期间,形成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体产业项目的区域集聚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明确各个集聚区的发展定位、目标、功能布局;二是抓好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创造集聚发展的硬件条件;三是通过集聚区的磁场效应,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提升集聚发展的水平和功能,形成“集聚品牌”效应,推动产业成长壮大。重点加快推进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独山港物流园区、南市中央商务区、城北商务市场区的建设步伐,尽快促使优质项目落户,尽早形成集聚辐射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对城西商贸物流区、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做精做细规划,统筹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完成起步区的建设(详见附表1)。

四、重点发展产业

根据我市的区位交通、产业、资源和港口优势,把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以专业市场和商贸综合体为重点的现代商贸业、以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休闲旅游业作

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为着力点,重点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科技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同时,进一步提升发展商务与金融服务、公共服务、房地产等产业。

(一)主导产业

1、现代物流业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港口物流优势基本形成,到2015年,独山港区货物年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其中集装箱100万标箱;物流园区建设形成规模,到2015年,独山港物流园区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物流企业培育加快,形成2-3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现代物流企业。

发展重点:

----港口物流:以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以港口带动型和海河联运型物流业发展为核心,按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 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省市共建独山港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具有保税、仓储、装卸、加工、包装、检验、报关、配送等服务功能的多层次物流体系。建设好独山港区码头和件杂货、集装箱、粮食、煤炭、化工五大专业港口作业区以及核心物流区,加快推进已经落实的宝达仓储物流、中航油平湖油库、上港集团码头仓储、粮食码头集运配套设施、食糖储备周转仓库、独山港期货交割仓库、浙能煤炭码头仓储、云峰集团码头仓储等项目建设。

----产业物流:大力引进一批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并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加大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和重组,组建上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制造业提供满足于生产活动的运输、仓储、采购、加工、配送和供应链集成等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快以原辅材料采购和仓储金融质押为核心功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和提供生产

资料集约采购服务的第三方供应链物流平台建设。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市陆上货运交易中心,与全国最大的覆盖150多个城市的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联网。在交易中心建设道路货运公共信息平台、货物公共中转配送中心、货运交易及办理中心等平台,为入驻的物流企业提供各类物流需求信息以及货物中转、配送等专业服务,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陆上货运发展水平。

----专业市场和配送物流:以服装城、箱包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为依托,把专业市场物流作为提升市场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配套建设好为专业市场服务的仓储、运输、中转等物流设施,提高专业市场的物流效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服务于周边区域商品需求为目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配送企业的入驻,为周边区域提供第三方配送服务,包括:以大规模、集中化方式为超市、家电、家居等销售企业提供时效性强的城市生活消费品配送服务。同时,适应服装、箱包等本地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逐步推进本地企业产品配送项目的建设。

2、休闲旅游业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旅游业综合收入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旅游业综合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万人次;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滨海运动休闲游主打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以东湖景区为核心的亲水文化购物游和以金龙门生态休闲园、澳多奇农庄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体验游品牌在区域形成一定知名度;全市四星级、五星级标准酒店(不含嘉兴港区)在圣雷克大酒店的基础上发展到5家。

发展重点:

----把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长三角一流滨海运动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加大浙江省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力度,在高尔夫、游艇、马球高端休闲运动功能的基础上,坚持“国际化、精品化、特色化”定位,推进九龙山航空俱乐部、跑马赛车

俱乐部等高端运动休闲项目建设。加快西沙湾海泉乐园等大众化大型游乐园建设,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和市场适应度。完善九龙山旅游度假区酒店、商务等配套,推进威斯汀酒店、港龙新城、高尔夫度假村、海角城堡、清水湾综合社区等项目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强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保护性开发,整合九龙山已有的森林旅游景点,进一步拓展山地休闲、运动康体等旅游项目,打造滨海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品牌。

----大力提升以东湖景区为核心的亲水文化购物游功能。加大东湖景区旅游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力度,以“东湖----我市的杭州西湖”为吸引力,充分挖掘和丰富“东湖八景”的文化内涵,强力推进“南、北、东”东湖的建设,丰富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形成东湖独有的文化熏陶、娱乐健身、亲水文化、休闲购物美食等都市旅游特色。进一步整合莫氏庄园、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等旅游资源,深挖人文内涵,布局有创造性的新景点,丰富东湖景区的观赏内容。

----加速乡村生态体验游项目发展。推出面对都市人群的“畅想田园生活”体验式旅游,突出乡村休闲特色,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两新”工程建设,打造四条“金平湖?美丽乡村”精品线。鼓励建设集种植养殖、娱乐餐饮、住宿度假、科普教育、野外拓展、农家田园生活体验和农耕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休闲庄园和农家乐小院,重点支持“三金”(金龙门、金家苑、金丝娘)、澳多奇农庄等主要景点的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我市乡村生态体验游的拳头旅游景点。

----进一步开发新埭、新仓、林埭、乍浦等新的景区景点。发掘新埭镇历史人文和水乡资源,做好新埭古镇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将新埭鱼圻塘庙会和“泖水文化节”作为我市的重要节庆活动来举办,进一步开发新仓毛主席批示展示馆、新仓法华寺、钟埭圆通禅寺、林埭观赏鱼展示销售中心等新的旅游景点。大力提升乍浦

现代港口游览区的旅游价值,将滨海、山丘、天象、军事遗址、古战场等历史遗存和现代化港口等资源进行创意集成,整体开发,使之成为我市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以高星级酒店建设为重点,形成高星级酒店、商务型宾馆和经济型酒店为组合的酒店体系,提升全市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南苑国际酒店和经济开发区泛华大酒店的建设进度,推进华侨饭店、君悦酒店等现有宾馆改造升星,做好新建高星级酒店的规划工作。延伸旅游产业链条,鼓励民资、外资投资旅行社,提高旅行社接待能力。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加强旅游购物市场建设。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高速公路、省道与重点旅游景区(点)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和环境整治,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

3、现代商贸业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达到178亿元;按照“优化市区、强化新城、辐射农村”的思路,调整商贸空间布局,形成一个核心商业区(主城区中心商业区)、五个区域商业中心(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城西商贸物流区、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和社区、城镇商业为补充的商业新格局。

发展重点:

----加强主城区商圈建设,提升主城区的核心商业功能。以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为主线,加快主城区中心商业区等商圈的建设,加快老城区商贸服务业改造提升和环东湖商旅综合体培育,增加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大型专业店、网络购物等新型商业,重点推进解放东路、城南路、东湖3个城市商贸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推进原市政府地块开发,建设集购物、娱乐、休闲、商务等功能于一体、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商贸区。五年内建设单体面积超过3万平米的购物中心2家,再增加大型超市1-2家。加快推进休闲商业的发展,以发展

特色、增强功能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解放路休闲商业街、水洞埭美食步行街、香弄商业街区、松枫台商贸街区、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功能。

----加强区域商业中心建设,优化发展社区和城镇商业。平湖经济开发区加强商业、商务、酒店、房地产等服务业项目配套,打造区域商业商务中心,形成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独山港区围绕打造城市副中心,加快独山港城建设,推进检验检疫大楼、银行、大型商场、商务酒店等进驻,初步形成新的区域商业中心;利用大桥交通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加快城西商贸物流区建设,力争引进大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等大型商贸项目,辐射长三角地区;依托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加快商品展示、贸易、商务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辐射上海等周边地区的区域商业商务中心;加快提升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商业功能,重点发展与休闲度假、会议、旅游购物相配套的旅游商贸。以“两新”工程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和中心社区的商贸业布局,提升农村商贸业发展水平。加强社区商业发展规划引导,建设好配套齐全的社区商业,积极发展特许、直营、加盟等连锁超市、便利店。

----鼓励新型业态发展,提升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水平。支持品牌商业服务业企业快速扩张,鼓励企业构建城乡批发代理经销网络,利用连锁商业的品牌、网络等优势,向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批零结合型企业转化,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依托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网络,稳步推进直销、网上购物、邮购等无店铺零售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促进市场功能延伸。加快推进平湖·中国服装城、平湖·国际箱包城等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完善专业市场的展示、交易、研发、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形成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加快平湖国际葡萄酒博览交易城建设,形成区域性葡萄酒贸易中心。抓好长胜路商区、市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整体易地扩建、建材市场三期、新仓光伏新能源材料市场、新仓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依托独山港区港口、交通优势,

积极推动钢材、化工原料等专业市场的建设。促进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加快转型,扩大专业市场贸易规模,推动市场从产品集散地向信息集散地发展,实现交易与商务和信息、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的结合。

(二)重点培育产业

1、总部经济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建成商务楼宇20幢,引进企业总部30家以上,形成以南市中央商务区为主,独山港物流园区、城西商贸物流区、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为辅的总部基地发展格局。

发展重点:

----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侧重发展五类总部。一是以南市中央商务区为主要载体,发展服装、箱包、光机电等支柱行业的企业总部;二是以独山港物流园区为载体,发展对港口物流业有依托的企业总部;三是以城西商贸物流区为主要载体,平湖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为节点,引进国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配送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等职能型总部;四是以南市中央商务区为主要载体,发展行业协会、商会总部;五是以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南市中央商务区为主要载体,吸引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企业总部在我市设立分部。

----重点加快南市中央商务区的楼宇建设步伐。把南市中央商务区打造成为总部经济集聚区,重点建设一批高级办公楼宇、商务大厦、高档会议中心等商务楼宇,完善内部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智能化水平。“十二五”期间,除了完成中国商务港华东总部、浙江智财商务大厦、温州商会大厦、维克斯大厦、平湖总商会大厦、建工大厦等智能楼宇项目建设以外,再建设10个智能楼宇项目。

2、服务外包产业

发展目标: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本地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到2015年,全市服务外包企业数达到50家,其中信息技术外包企业30家,业务流程外包企业20家。

发展重点:

----在中低端外包业务上取得突破。依托我市服装、箱包、光机电等产业基础,立足于投资成本较低、区位条件突出、自然环境宜居等优势,在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领域切入产业链条的中低端,以取得突破。

----把呼叫中心作为切入点,形成语音外包业务特色。把呼叫中心作为我市发展服务外包的切入点,予以大力发展,使语音服务成为我市服务外包的一大特色。在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呼叫中心大楼,为入驻企业提供高级别的硬件设施。按照服务外包企业对信息技术的特殊要求,提供千兆光纤到桌面、数据包国际专用通道;建设大容量存储和数据灾难备份;将云计算技术引入服务外包产业园,提供动态资源池、虚拟化和高可用性的下一代企业级数据中心。

----加快服务外包产业载体建设。加快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形成以服务外包产业园为核心载体,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等为重要载体,商务楼宇为节点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布局。服务外包产业园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入驻,主动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以应用软件开发、托管应用管理、动漫及网络游戏制作等为主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和以呼叫中心、金融服务外包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科技孵化创业中心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功能,重点发展以技术研发服务外包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

3、科技与信息服务业

发展目标:到2015年,形成以我市特色产业为服务对象的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达到3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

发展重点:

----加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力度推进行业性、公共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设施。发挥好市科技孵化创业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平湖院区等平台的作用,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产品设计、科技咨询、科技培训、技术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科技贸易,增强科技服务功能。

----加强对光机电、服装、箱包、童车、洁具等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攻关力度,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抓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数字平湖”建设步伐。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依托数字电视、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等信息平台,重点推动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和商品化,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网上业务。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目标,推进各类行业性、公共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中国商务港、“平湖制造”电子商务网等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商贸业龙头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手段拓展现代营销方式,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网站,扩大销售网络,打响品牌。

4、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南市中央商务区建设1个特色创意产业基地;培育2个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培育300名创意设计人才。

发展重点:重点依托平湖·中国服装城、平湖·国际箱包城平台,推动服装和箱包设计、品牌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设计产业和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与沪杭同城的区位优势,以南市中央商务区为主要载体,积极引入海内外创意研发企业和机构,包括动漫游戏、品牌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 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张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

家港市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的目的(注意相关语句通顺) 通过对家港市服务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充分对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分析,确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研究和总结政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当地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地区部产业的各种联系,定位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大致方针;借鉴国外和国先进的发展模式;运用合适的专业分析模型预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家港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策略,地区性的重点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之间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带动家港市服务业的长效持续的发展,促

进家港市城市整体性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该区域的产业正处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随着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长三角地区纵向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分工并行、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局面正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态势,家港市必须准确定位,捕捉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及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转移,实现与大都市地区服务业互补,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快速构建家港服务业经济,提升家港在南各县级市中地位。 本次家港的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业专项规划,主要是在“十二五”期间,指导和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使家港市经济的持续有力的发展,解决当前服务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未来5年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以及模式。 1.1.3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包括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家港市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分析家港市服务业目前发展状况的相关资料; 2.参考文献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借鉴国际、国服务业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家港市服务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 3.比较研究法:主要是针对服务业规划的联系和区别的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归纳有关信息。比较时注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为解决当前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4.个案分析法: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服务业规划方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从中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 序言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是依照《中共无锡市委委关于制定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和《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规划编制的政策依据是: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进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进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0年6月江苏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服务业提速打算》以及2011年8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无锡市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无锡市产业升级行动打算》等有关文件精神。 《无锡市“十二五”服务业进展规划》要紧分析“十二五”期间无锡服务业进展面临的形势、进展目标、进展任务、空间布

局及政策措施,是无锡以后五年服务业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营造服务业进展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各地区及有关部门编制实施服务业进展规划及相关重点领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进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十一五”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无锡服务业呈现健康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我市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型经济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服务业贡献程度不断增强 “十一五”以来,无锡服务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上升。200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1055.74亿元提高到2479.57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37.8%提高到42.8%,上升5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34页)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划总则 (2)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重点 (2) (三)规划依据 (2) (四)规划原则 (2)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4) (二)面临的挑战 (7) 三、发展思路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发展指标 (10) 四、重点任务 (12) (一)优先发展民生品质商业 (12) (二)大力发展特色时尚商业 (14) (三)积极推进现代引擎商业 (16) (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18) (五)创新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20) 五、优化布局 (22) (一)提升三大标志性商业中心 (22) (二)发展六类功能性商业中心 (22) (三)建设宜居型社区商业 (25) 六、保障措施 (2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26) (二)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环境 (26) (三)加强商业建设的引导 (26) (四)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相关扶持政策 (27)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咨询、教育等社会组织作用 (27) (六)加强行业基础调查研究和规划动态评估工作 (27)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商业服务业作为维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柱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 适应“十二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适应百姓生活方式和消费变化趋势,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服务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眼于商业服务业内涵式发展,将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建设,构建面向未来,与城市经济运行系统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商业服务系统,为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规划适用领域为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及典当、拍卖、租赁等特殊流通业。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2020年(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 划

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6) 二、面临的形势 (7) (一)工业转型升级引导民爆行业健康发展 (7) (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拉动民爆行业市场需求增长 (7) (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民爆行业产能布局调整 (7) (四)一体化模式成为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8) (五)倡导绿色发展和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对民爆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9) 四、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11) (一)推动结构调整 (11) (二)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11) (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13) (四)推行绿色发展 (13) (五)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 (14) (六)加快行业市场化进程 (14) (七)扩大国际贸易与交流合作 (15)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 五、保障措施 (16)

(一)坚持依法行政和政策引导 (16) (二)加快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工作 (17)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17) (四)强化产品质量监督 (18) (五)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18) (六)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服务功能 (18) (七)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18)

“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以下简称“民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爆行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为继续促进行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是民爆行业发展较快的五年。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能源及资源性工业品的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民爆行业产能逐步释放,结构不断优化,安全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效益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现状 1.行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民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效益状况明显改善,运行态势趋稳向好,经济规模总量和企业利润大幅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总值分别由2005年的137.8亿元、13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2亿元、278.3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15.2%;销售企业的销售总值由2005年的12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8.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9%;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不足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亿美元以上;实现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6亿元。

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鹤壁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鹤壁市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已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6.96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12.4%左右;2010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18%。 图1鹤壁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变化时间序列 (注:2000—2005年数据为公报数据,2006—2010年数据为市统计局修订后数据)图22010年鹤壁市三次产业结构 税收贡献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已经成为鹤壁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至2010年期间,服务业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45亿元,占总税收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010年的33.3%;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高达30.5%,高于全市总税收年均增速近10个百分点。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鹤壁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科学规划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0年,鹤壁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完成6.55亿元、25.38亿元、6.45亿元、7.7亿元、4.05亿元和26.83亿元,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33%、8.4%、10%、5.3%、34.8%。

图32010年鹤壁市服务业内部结构 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许可)“两集中、三到位”。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功组建,农商行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成立各种担保机构27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名,并通过各类高层次人才兼职、担任顾问、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合作研究等人才柔性流动的方式为鹤壁提供智力服务。 (二)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鹤壁市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也是晋冀鲁豫四省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石武高铁和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壶台公路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即长-鹤-泰铁路横穿东西,已成为豫北“十”字交通中心。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可以就近与郑州共享航空港。距天津港口500公里,通过无水港的建设,产品可直通海外市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为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础设施完善。鹤壁市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道路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最新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纲要

(2014年)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 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人,初级xxx人,本科xxx人,大专xx,专1xxx人,医院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开设病床xxx张,设有有内一科(以神经内科、心血管为主)、内二(呼吸、消化、肿瘤)、外科(普外、胸外、脑外、烧伤、泌尿等专业)、妇产科(分妇科、产科专业)、儿科、骨一科、骨二科、急诊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和放射、ct、检验、输血、功能科(心电、超声、脑电图、胃镜、脑超)、病理科、药剂科、供应室等医技科室。十一五期间医院传染病区、新外科大楼等工程先后竣工,新增建筑面积共计1.5万平方米;医院科室设置逐步完善,新建层流净化手术室、标准化消毒供应室、现代化产房,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截止2009年底医院实现实际开放床位xx0张,二级临床学科xx个,病区xx个,医技科室xx 个,神经内科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在职人员381人,聘用人员60人;拥有高级职称xxx人其中正高xxx人、副高xx人、中级职称xx人、执业医师xx 人,助理医师xx人,执业护士xx人。 (二)医疗技术发展情况 2005年医院拥有日本东芝螺旋ct、日本产500ma数字x光机,日本潘太克斯电子胃镜,美国产彩超、数字b超、自动生化分析仪、脑电图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血流变分析仪、乳腺检查治疗仪、体外震波碎石机、床旁监护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格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变革,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信息化发展规划(2O11-2015)》和《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日益明显,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具备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万亿元,是2005年的3.5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产业结构向服务化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所占比重稳步上升,新兴网络软件和应用服务快速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突出,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0年,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四川9个省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之和占全国的87%。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10年,我国年收入过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下简称软件企业)已经超过2000家,其中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7家,超过100亿元有4家,超过500亿元有1家,大企业日益成为产业创新和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取得突破。在“核高基”国家科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9月06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1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

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 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 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 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2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昌平区十二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昌平区“十二五”时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商务委员会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昌平区商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消费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3亿元(按法人在地统计口径计算),在10个远郊区县和5个城市发展新区中排名第三位;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2倍多,年均增长2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8个百分点,高于5个城市发展新区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 (二)行业、业态结构日趋健全完善 批发零售业已有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和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汽车、建材家居等多种类型的专业市场;餐饮业中不同规模、不同经营特色的餐饮网点大量出现;居民生活服务业中的洗染、照相、修理、洗浴、美容美发、再生资源回收等网点有所增加;农村连锁超市、便利店达到380多家,实现了千人以上大村全面覆盖;现代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三)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商业服务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现。2010年,全区商业服务业(含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下同)实现增加值55.3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4.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7%。2010年,商业服务业企业实现税收30.9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4%,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1.7%,占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的36%。在第三产业各行业中,商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及税收均居首位。 昌平区商业服务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商业服务业发展宏观调控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规划落实缺乏有效保障,资源配置、空间布局还不尽合理;商业经营定位差异不明显,整体经营层次偏低,特别是缺少高端零售商和商品品牌;部分企业经营效率低、经济效益低、发展后劲不足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十二五”时期及以后逐步加以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