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2.理性的经济人

3.有效市场

4.股东

5.股票

6.用脚投票

7.用手投票8.财务状况9.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

10.财务会计11.管理会计12.审计

13.财务管理

1.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

2.人们通过各种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没有人能长期、系统地欺骗资本市场,市场能分辨出会计指标中真正反映企业业绩的部分和纯粹属于经理人员操纵的部分。

4.是指股份公司的“老板”,他按规定向公司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公司向其提供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5.公司向股东提供的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6.如果股东认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欠佳,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所持有的股票卖掉,即通常所说的“用脚投票”。

7.通过股东大会来干涉公司的经营,称为“用手投票”。

8.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司各项资产的分布、债务的构成等。

9.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外部、与企业在利益上有着一定关联性的各种单位与个人。

10.是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信息。

11.是面向管理当局,为他们更有效地管理企业提供各种信息。

12.站在中立的角度,对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检查。

13.从企业货币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角度出发,力求在最佳的时点、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适量资本,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有和使用资本.

、简答题

1.简述信任对企业存在与发展所起的的作用。

2.简述会计信息系统对股份公司的股东来说所起的作用。

3.简述财务会计产生的背景。

4.简述会计对公司债权人的的作用。

5.简述会计对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的作用。

6.简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7.简述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

8.简述财务管理的作用。

9.为什么说会计是两权分离的产物?试用理性经济人加以解释。

10.如何确定股票的市场价值?

11.每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都要公布其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为什么上市公司要公开其财务报表,所公开的财务报表为什么要经过独立审计?

12.财务状况是指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3.简述财务会计、审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14.简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作用。

1.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理性经济人在争抢有限资源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相互之间的信任就会成为问题。如果企业的各成员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就不能合作;而没有合作,企业就难以为继。

有效市场假设表明,如果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存在欺骗行为,最终只能由他们承担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后果。可见,信任构成了企业以及企业内部成员相互合作的基础。

2.①通过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股东和其他投资人制订投资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②报告公司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业绩,以帮助公司的所有者合理评价管理当局的成绩;

③提供详细反映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及未来流量分布的信息,帮助股东评估企业未来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现金周转不畅所引发的财务风险。

3.会计产生于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两者较为彻底的分离,是在股票市场出现之后。在股票市场产生之前,一个公司的股东有限,且每个股东都有权要求管理者提供信息。但在股票市场上,一个公司的股东可能成千上万,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股东无法通过与公司管理当局直接联系获取信息,但他们又有权了解公司管理当局对自己资本的经营、管理情况。为解决这一矛盾,以面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状况信息的财务会计应运而生。

4.债权人与公司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经营的能力、是否能顺利地还本付息,是债权人、特别是长期债权人所关心的。债权人想要获得这些信息,就需要依赖会计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5.经营管理部门可以依靠会计信息系统,将生产各环节所发生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环节或每一步骤的最佳成本水平,以此为标准来达到控制、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目的,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6.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存在于企业内部,其中,财务会计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管理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信息;管理会计面向管理当局,为他们更有效地管理企业提供各种信息。

7.审计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检查确定管理当局所报告的信息是否可靠,从而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使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值得信任。

8.财务管理能够从企业货币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角度出发,力求在最佳的时点、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适量资本,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有和使用资本。使企业具备充足的偿债能

力,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效益,还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失败风险。

9.在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投资者投入资本后,就由经营者来运营、管理这些资本。

理性经济人往往通过各种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会采取一些对投资者不利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投资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了解并随时控制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以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这都以会计信息为基础。所以,两权分离以后,会计就成为经营者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情况信息最有效的手段。

10.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后,由于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供求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股票的市场价值波动较大,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高出价值,也可能低于价值。对一种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较为频繁、交易活跃的股份公司的股票而言,它的市场价值就是指最新时点股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

11.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东可能成千上万,绝大多数股东无法通过与公司管理当局直接联系获取信息,但他们又有权了解公司管理当局对自己资本的经营、管理情况。为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信息的财务报表,同时为他们做投资决策提供信息。

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公司的内部信息,就无法确定公司管理当局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在实践中,管理当局向外界提供虚假信息的实例不断发生。为了限制管理当局在提供信息过程中可能的欺骗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经过专门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进行检查,即进行独立审计。

12.财务状况,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司各项资产的分布、债务的构成等。

财务状况的好坏,不仅包括各项资产的分布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一些不良资产,还包括债务结构是否合理、公司举债规模是否过大、各项债务到期的时间间隔是否均匀分布等。

13.财务会计、审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组成了现代会计的基本框架。其中,财务会计旨在全面、完整、概括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审计则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对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鉴证,以确保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不受损害。管理会计完全服务于管理当局有效地进行决策和生产过程控制的需要。财务管理更多地从企业货币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角度出发,力求在最佳的时点、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适量资本,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有和使用资本。

14.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即企业所有资产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的形成来源。利润表反映企业某一时期经营活动的成果,即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情况。

名词解释

1.交易

2.事项

3.资产

4.会计主体

5.负债

6.所有者权益

7.会计要素

8.收入

9.费用10.利润

11.账户12.原始凭证13.借贷记账法14.会计分录15.分录簿

1.交易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

2.事项是指发生在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资源的转移。

3.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4.会计主体指需要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经济主体,也可称为报告主体。

5.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6.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7.会计要素是企业交易、事项的具体化,是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也是账户的归集和概括。企业会计一般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8.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9.费用是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0.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

11.账户是指根据管理需要和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的科学的再分类,并给每一类别以标准的名称和结构。

12.原始凭证是指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用来证明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最初书面证明文件,它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

1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记账方法。

14.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要求,对交易或事项列示应借、应贷的账户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15.分录簿是根据原始凭证,按时间顺序,依次记录每一交易或事项的簿籍,因此又被称为日记簿。

五、简答题

1.简要描述会计循环。

2.简述交易、事项与情况的关系。

3.简述交易、事项对会计恒等式保持不变的影响类型。

4.以资产类账户为例,简述账户的结构。

5.设置账户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6.简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7.简述原始凭证的分类。

8.简述原始凭证的主要要素。

9.什么叫账户?简述账哪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10.简述普通分类簿的优点。

11.简述特种分类簿的优点。

12.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些特征?

13.简述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和联系。

14.会计要素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什么重要作用?

15.简述会计恒等式的意义。

16.简述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1.会计信息处理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其基本步骤是:①交易分析;②编制分录;③过账;④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⑤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⑥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⑦编制正式财务报表;⑧结账并过账。

2.交易、事项和情况是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经济数据或输入数据。

①交易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这种转移可以是双向交换,也可以是单向的。

②事项主要指发生在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资源的转移。

③情况往往是多件事项共同作用后的一种结果。通常,它还可以解释为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既未发生交易又未发生事项而对企业会计要素可能造成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会计工作中,习惯上将交易、事项和情况统称为“经济业务”,即指那些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或主体内部、导致各会计要素产生实际数量变化的经济活动。

3.①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会计恒等式保持不变;

②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会计恒等式保持不变;

③资产与负债项目同增,会计恒等式保持不变;

④资产与负债项目同减,会计恒等式保持不变;

⑤资产与所有者权益项目同增,会计恒等式保持不变;

⑥资产与所有者权益项目同减,会计恒等式保持不变;

⑦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此增彼减,会计恒等式保持不变;

⑧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会计恒等式保持不变。

4.每个账户都包括两个基本部分,分别用来登记增加和减少。

账户的左方是借方,右方是贷方。对于资产类账户,借方用来登记增加,贷方用来登记减少。

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账户的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如果不能完全抵消,会产生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正常余额应该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5.①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科学的再分类,再分类过程中,首要的考虑就是保证分类的科学、合理;

②账户设置应能全面反映企业各项交易、事项;

③账户设置应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6.借贷记账法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

①任何一笔交易或事项的发生,都必然会同时导致至少两个账户发生变化;

②所记入的账户可以是等式同一方向的,也可以是不同方向的;

③所记入两个账户的金额,借方和贷方必须相等。

7.原始凭证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自制凭证和外来凭证。

原始凭证按其填制的手续次数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

8.①原始凭证的名称;②填制的日期;③交易双方单位的名称;④交易或事项的内容;

⑤交易或事项的实物数量和金额;⑥有关经办人员的签名、盖章。

9.账户是指根据管理需要和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的科学的再分类,并给每一类别以标准的名称和结构。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内容。

10.①与交易、事项直接记入分类账相比,它大大减少了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②每笔分录都列示了相应交易与事项的完整借贷分录;

③分录簿序时地记录每笔交易和事项,是一份按时间排列的企业经济活动的完整档案。

11.①节约人力。若特种分录簿上的专栏标题就是该交易或事项所影响的账户,在记录时就不用再写应借或应贷账户的名称。

②便于分工。特种分录簿能使交易与事项的记录与过账可以分工进行。

12.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②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③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3.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组成权益,其中,负债指债权人的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的剩余权益。

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资产来源。负债是指借入资产,一般有确定的偿还期限,有的还附有利息要求。这部分权益受法律保护,其偿还具有强制性;所有者权益代表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的权益,是企业的永久性资金。

③负债的求偿权力高于所有者权益,即所有者权益是在企业全部资产抵减全部负债以后的剩余。

14.会计要素是企业交易、事项的具体化,是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也是账户的归集和概括。它能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较好地反映企业的交易、事项变化状况,便于会计的计量、确认、记录和报告。

15.基本会计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恒等式是反映企业交易、事项变化的平衡关系式,是会计记账的基础,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骨架。

16.①对所要处理的交易或事项,判断其究竟引起了哪些账户产生变化;

②判断这些账户的性质;

③确定这些账户受影响的方向;

④根据这些账户的性质和增减方向,确定究竟是借记还是贷记;

⑤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名词解释

1.原始凭证

2.记账凭证

3.科目汇总表

4.账簿

5.备查账簿

6.活页式账簿

7.对账

8.结账

9.过账10.试算平衡

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记载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2.记账凭证又称传票,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归类、整理,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会计凭证。

3.科目汇总表是对一定时期内所有记账凭证汇总填制的记账凭证。

4.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以记账凭证(或分录簿)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簿籍。

5.备查账簿是对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不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事项,为便于查考而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6.活页式账簿是在启用时账页不固定装订成册而置放于活页账夹内,随时可以取放的账簿。

7.对账是对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工作,是指在期末结账前,进行的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之间、各种账簿之间及账簿记录与实物资产、货币资产实际结存数之间的核对。

8.结账是在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对账簿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所进行的结算工作。

9.过账就是将每一笔分录的借项和贷项记录分别转记到分类账中的各有关账户。

10.试算平衡是在期末对所有账户的发生额和(或)余额进行加总,以确定借贷是否相等,来检查记账、过账过程中是否存在差错的方法。

、概念题

1.会计基础

2.收付实现制

3.权责发生制

4.调账

5.调整分录

6.应计收入

7.应计费用 8.预收收入 9.预付费用

10.结账 11.虚账户 12.实账户

13.结转分录 14.转回分录 15.工作底稿

16.账结法 17.表结法 18.收益性支出

19.资本性支出

1.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人员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会计事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会计记账基础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2.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或现金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

3.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以是否应该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应属于本期的收益,不管是否收到货币资,应该确认为本期收入;同样,凡应属于本期的费用,不管是否支出,应该确认为本期费用。

4.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是否都已入账,或者虽已收付款项,是否都属于本期的经营收入和经营费用。为了正确确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就有关账项进行适当的或必要的调整。

5.为调账所作的会计分录称为调整分录。

6.那些在本期已经赚得,即收入在本期已经实现,但尚未收取现金的收入。如在期末应确认已为他人提供的劳务收入。

7.那些本期已经发生或已经受益,按受益原则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实际支付的费用。属于应计费用的主要是各种预提费用,它是企业的一项负债。预提费用是指应由本期负担,但本期尚未支付,因而须要预先提取的费用。

8.那些在收入赚得或实现之前就已收到货币款项并予以入账,但须在后期提供产品或劳务或按期分摊的经营收入。预收收入也叫预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负债。企业应将预收收入分期确认为各期的收入。

9.那些在费用发生之前就已经支付并入了账,但须在以后按期分摊的成本。对本期而言,此种支出是为下期垫付的费用,而那些费用的受益期会延续至以后几个会计期间,预付费用也叫递延费用或待摊费用,列入企业的资产项目。

10.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11.虚账户是指于期末结账后一般没有余额的各损益账户。

12.会计期末有余额,并需要随着经营活动的延续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的账户。

13.结转分录是指在会计期末对虚账户进行结平处理时编制的分录。

14.转回分录是在期末结账完毕后,对那些应计项目的调整分录进行转回处理所做的分录。

15.工作底稿指用来从试算平衡表到最后的财务报表过渡的一种多栏表。

16.账结法通过编制结账分录,将余额过入各对应账户,以结平各暂记性损益类账户的方法。

17.表结法在每月终了,为了编制利润表,需要在报表中对收入、费用类账户进行结转的方法称为“表结法”。

18.收益性支出是指取得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只及于当期所发生的那些支出。这些支出应作为当期的费用,记入适当的费用科目。

19.资本性支出是指取得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可以及于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那些支

出。

、名词解释

1.内部控制

2.财产清查

3.全面清查

4.局部清查

5.定期清查

6.不定期清查

7.未达账项 8.会计职业道德

1.内部控制是各单位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保证自身的运作效率和效果,保护本单位的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及其他数据的正确可靠,保证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本单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有效的控制机制。

2.财产清查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与实际结存数是否一致,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

3.全面清查对企业所有财产进行清查和核对,而且把受其他单位委托代管的财产列入清查的范围。

4.局部清查对企业部分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5.定期清查按计划预先安排的时间对财产进行清查,通常在月末、季末、年终结账时进行。

6.不定期清查指根据实际需要,事前不规定清查时间实施的财产清查。

7.未达账项指单位与银行之间一方已入账、另一方因未收到有关凭证而未入账的款项。

8.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中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大全1

1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 3 财务会计目标 4 会计假设 5 权责发生制 6 现值 7可变现净值 8公允价值 9会计制度 10会计准则会计准则11财务会计规范 12及时性 13谨慎性 14重要性 15实质重于形式 16可比性 17相关性 18可理解性 19可靠性 20现值 22历史成本 21重置成本 23会计要素 25 .会计分期 24货币计量 26持续经营 27会计主体 28财务会计基本假设29财务会计目标 30应收票据贴现 31货币资产 32性资产交换 33周转材料 34结算方式 35应收款项 36净价法 37总价法 38商业折扣 39现金折扣 40带息商业汇票 41其他货币资金 42可变现净值 43存货跌价准备

44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45永续盘存制 46实地盘存制 47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48计划成本法 49零售价法 50毛利率法 51个别计价法 52周转材料 53权益法 54成本法 55重大影响 56共同控制 57对联营企业投资 58对合营企业投资 59 实际利率法 60实际利率 61长期股权投资 6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3持有至到期投资 64交易性金融资产 65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66 弃置费用 67无形资产 68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69研究阶段 70商誉 71投资性房地产 72长期待摊费用 73应付票据 74带息票据 75职工薪酬 76职工教育经 77非货币性福利 78 股份支付 79营业税 80营业额 81印花税 82短期借款 83预收账款 84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85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86借款费用 87借款利息

88折价或溢价摊销 89公司债券 90可转换公司债券 91债券面值 92债券利率 93债券的溢价摊销 94债券的折价摊销 95实际利率法 96实际利率 97长期应付款 98未确认融资费用 99专项应付款 100或有事项 101债务重组 10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103未分配利润 104股权登记日 105宣告日 106留存收益 107等待期 108授权资本制 109资本公 110实收资本 111所有者权益 112负债的计税基础 113资产的计税基础 11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1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16暂时性差 117表结法异 118账结法 119营业外支出 120营业外收入 12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22资产减值损失 123销售费用 124财务费用 126期间费用 125管理费用 127成本加成合同 128固定造价合同 129完工百分比法 130商品销售退回 131售后回购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 之财产清查 报表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大全之财产清查报表 财产清查就是根据账簿记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票据等的盘点或核对,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全部清查是指对全部财产进行盘点和核对。 局部清查是指根据需要对企业的一部分财产进行的清查。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一般在财产管理制度中予以规定,通常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前进行。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根据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清查。 内部清查内部清查是指由本企业的有关人员对本企业的财产所进行的清查。这种清查也称为自查。 外部清查外部清查是指由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或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或制度的规定对企业所进行的财产清查。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通过设置各种财产明细账,逐笔地登记其收入数和发出数,并能随时结出账面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实地盘存制是指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各种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在期末时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各种财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出各项财产的减少数的一种盘存制度。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收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后进先出法对成本流转的假设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以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为假定条件,对发出存货按最近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事业单位特定时日财务状况和特定时期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文件。 静态会计报表是反映静态会计要素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动态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资金的耗费及回收状况的报表。如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月报表是按月编制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会计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A (1)ABC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 A (2)absorbed overhead 已吸收制造费用 A (3)absorption costing 吸收成本计算 A (4)account 帐户,报表 A (5)accounting postulate 会计假设 A (6)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 会计公告文件 A (7)accounting valuation 会计计价 A (8)account sale 承销清单 A (9)accountability concept 经营责任概念 A (10)accountancy 会计职业 A (11)accountant 会计师 A (12)accounting 会计 A (13)agency cost 代理成本 A (14)accounting bases 会计基础 A (15)accounting manual 会计手册 A (16)accounting period 会计期间 A (17)accounting policies 会计方针 A (18)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 会计报酬率 A (19)accounting reference date 会计参照日 A (20)accounting reference period 会计参照期间A (21)accrual concept 应计概念 A (22)accrual expenses 应计费用

A (23)acid test ration 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率) A (24)acquisition 购置 A (25)acquisition accounting 收购会计 A (26)activity based accounting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A (27)adjusting events 调整事项 A (28)administrative expenses 行政管理费 A (29)advice note 发货通知 A (30)amortization 摊销 A (31)analytical review 分析性检查 A (32)annual equivalent cost 年度等量成本法 A (33)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年度报告和报表A (34)appraisal cost 检验成本 A (35)appropriation account 盈余分配帐户 A (36)articles of association 公司章程细则 A (37)assets 资产 A (38)assets cover 资产保障 A (39)asset value per share 每股资产价值 A (40)associated company 联营公司 A (41)attainable standard 可达标准 A (42)attributable profit 可归属利润 A (43)audit 审计 A (44)audit report 审计报告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专业名词解释

EAS财务会计专业术语解释 财务会计部----李苏霞 导读 伴随EAS的客户增多,为帮助相关实施人员准确理解总账模块中的相关专业术语特制作本文档。日常的客户维护中实施人员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很难再短时间内一下掌握所有的会计专业术语,给日常客户沟通带来困难,以下内容就日常业务中使用的专业名词做出详细的解释。 下面按照总账系统的功能:初始化设置、基础数据维护、凭证处理、账簿报表处理、期末处理五组术语。 适用对象 初次接触EAS总账模块的开发人员、实施顾问等。 请注意:本文件只作为产品介绍之用,不属于您与金蝶签署的任何协议。本文件仅包括金蝶既定策略、产品及功能方面的信息,不能以本文件作为要求金蝶履行商务条款、产品策略以及开发义务的依据。本文件内容可能随时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目录 1.1初始化设置 (3) 1.1.1业务参数初始化设置(Business Parameter Setup) (3) 1.1.2系统参数初始化设置 (System Parameter Setup) (3) 1.1.3报告货币( Reporting Currency) (4) 1.1.4汇率(Exchange Rate) (4) 1.1.5科目类别(Account Sort) (4) 1.1.6损益类科目(Profit and Loss Accounts) (4) 1.1.7外币统账制 (Foreign Currency F use) (4) 1.1.8外币分账制 (Foreign Currency self-help ) (4) 1.1.9结算方式(Settlement Type) (4) 1.1.10结算号 (Settlement Bill No.) (4) 1.1.11现金流量项目(Cash Flow Item) (4) 1.1.12试算平衡(Trial Balance) (4) 1.2总账基础资料 (5) 1.2.1凭证类型(Voucher Type) (5) 1.2.2原币(Original Currency) (5) 1.2.3本位币(Local Currency) (5) 1.2.4期初汇率(Period-open Exchange Rate) (5) 1.2.5期末汇率(Period-end Exchange Rate) (5) 1.2.6固定汇率( Fixed Rate) (5) 1.2.7浮动汇率 (Floating Rate) (5) 1.2.8外币(Foreign Currency) (5) 1.2.9直接汇率 (Direct Rate) (5) 1.2.10间接汇率(Indirect Rate) (5) 1.2.11会计期间(Account Period) (6) 1.2.12会计科目(Account) (6) 1.2.13.科目级别(Account Lever) (6) 1.2.14表外科目(Out of Account) (6) 1.2.15成本(费用)中心(Cost Center) (6) 1.2.16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 (6) 1.2.17成本对象(Object) (6) 1.2.18凭证分录(Voucher entries) (6) 1.2.19核算项目(Assistant) (6) 1.2.20科目自定义属性(Assistcustomizedproperty) (7) 1.2.21辅助账(Assistrecord) (7) 1.2.22记账分类(KAClassfication) (7) 1.2.23客商分析码(BizAnaylysisCode) (7) 1.3凭证处理 (7) 1.3.1会计凭证(Voucher) (7) 1.3.2凭证摘要(Description of Voucher) (7) 1.3.3凭证套打(Voucher Print user-defined) (7) 1.3.4汇总打印(Consolidated Print) (7)

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考试内容: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及两者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系统、客观、及时地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根本的区别是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职能。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会计监督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三)会计的对象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财务会计的对象通常是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未来的经济活动,主要是预期的价值增值活动或现金流动。 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目标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目标是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主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其与之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考试内容:熟悉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两大类。 1.企业内部管理人员

苏大 基础会计 题库

基础会计题库 一、名词解释 复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就是指经纪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 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成本计算: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分类,从而计算不同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的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会计凭证:用来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区间。 序时账簿: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简称序时账,也称日记账。 会计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用来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事项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分类账。 备查账簿:对存在许市长和分类账中不能记录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记录不全面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等级的账簿,简称备查账。 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帐页装订成册的账簿,简称订本帐。 活页账簿:指不将帐页固定的装订在一起,而是将零散的帐页,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集中后,放置在账夹内,可随时增减的账簿,简称活页账。 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是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1、财务会计:又称“外部报告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2、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3、会计目标:又称“会计报表目标”。是指会计是为那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4、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或“环境假设”。它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的合理推论,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依据这些假收集和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就可以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会计假设包括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5、会计概念:它是对会计基本要素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所下的定义,也是对广泛的财务会计内容的基本归类。会计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以及经济业务等。 6、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7、高级财务会计含义指: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般财务会计中不予包括或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8、外币含义指:“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它常用于企业因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引起的对外结算业务中。 9、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以及可用于国际支付的特殊债权、其他外币资产。 10、外币业务: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1)外币交易:指企业以非记账本位币进行的收付、结算等业务。2)外币报表折算: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换算成所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所表述的会计报表。 11、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的标价:是汇率以外国货币来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或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初级会计实务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资产】中需要理解的概念, 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其他货币资金 是指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 应收票据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应收账款 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其他应收款 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原材料 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低值易耗品 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委托加工物资 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

会计学原理英文名词解释

《会计学原理》名词解释 1.Accounting: is an information and measurement system that identifies records and communicates relevant reliable and comparable information about an organization’s business activities.(P2) 2.Managerial accounting: is the area of accounting that serves the decision-marking needs of internal users.(P4) 3.Events: refer to happenings that affect an entity’s accounting equation and can be reliably measured.(P11) 4.External user: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running the organization.(P3) 5.Internal user: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re those directl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an organization.(P4) 6.Ethics: are beliefs that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They are accepted standards of good and bad behavior.(P5) 7.Cost principle: means tha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based on actual cost.(P7) 8.Revenue recognition principle: provides guidance on when a company must recognize revenue.(P7) 9.Matching principle: prescribes that a company must records its expenses incurred to generate the revenue reported.(P7) 10.Going-concerning assumption: means that accounting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记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5、会计监督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合法性是指遵守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合理性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6、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7、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体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运用)和资金退出。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收预付是债权,应付预收是债务);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级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10、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1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未来,会计主体将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持续经营,才可以选择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 12、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确定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13、货币计量: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4、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以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会计分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5、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份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2、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搂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表。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

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复式记账法是指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 优点:1、账户对应关系清楚,可以鲜明的反映各种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2、账户设置适用性强,账户的基本结构为使用既反映资产,又反映负债的双重性质账户提供了理解的基础;3、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无论是全部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都保持借贷平衡关系,对日常核算记录的汇总和检查十分方便。 盘存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儿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反映和监督企业有关费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制造费用)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用以计算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

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2.理性的经济人 3.有效市场 4.股东 5.股票 6.用脚投票 7.用手投票8.财务状况9.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 10.财务会计11.管理会计12.审计 13.财务管理 1.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 2.人们通过各种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没有人能长期、系统地欺骗资本市场,市场能分辨出会计指标中真正反映企业业绩的部分和纯粹属于经理人员操纵的部分。 4.是指股份公司的“老板”,他按规定向公司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公司向其提供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5.公司向股东提供的能证明其拥有该公司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6.如果股东认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欠佳,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所持有的股票卖掉,即通常所说的“用脚投票”。 7.通过股东大会来干涉公司的经营,称为“用手投票”。 8.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公司各项资产的分布、债务的构成等。 9.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外部、与企业在利益上有着一定关联性的各种单位与个人。 10.是以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管理者经营管理业绩的信息。 11.是面向管理当局,为他们更有效地管理企业提供各种信息。 12.站在中立的角度,对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检查。 13.从企业货币资金的筹集、使用等角度出发,力求在最佳的时点、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适量资本,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有和使用资本. 、简答题 1.简述信任对企业存在与发展所起的的作用。 2.简述会计信息系统对股份公司的股东来说所起的作用。 3.简述财务会计产生的背景。 4.简述会计对公司债权人的的作用。 5.简述会计对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的作用。 6.简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7.简述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 8.简述财务管理的作用。

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2、会计分录:是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4、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5、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或耗用的各种实物性资产。 6、复式记账法: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7、未达账项:是指银行与企业之间,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导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项目。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存款的利息收入)、汇总损失(减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 9、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10、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分摊。

11、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的主要部分。 简答题 会计的六大要素及其特征: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一项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 (2)资产必须由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 (3)资产能为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式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引起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即负债是现有的负债,而不是预期的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牺牲)。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等事项,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企业在清算时,只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以给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 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34.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32.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3.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34.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2.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3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4.序时账簿——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32.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4.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32.会计计量: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3.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4.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于会计期末解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其账簿的一种方法。 四. 简答题 (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

财务会计题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配比原则2.其他货币资金3.结算4.商业汇票5.未达账项6.汇兑损益7.应收账款8.现金折扣9.备抵法10.息商业汇票 11.票据贴现12.存货13.先进先出法14.永续盘存制15.低值易耗品 16.投资17.权益法18.成本法19.固定资产20.原始价值21.固定资产折旧22.双倍余额递减法23.无形资产24.商誉25.流动负债26.长期待摊费用27.预提费用28.长期负债29.可转换公司债30.费用 31.利润32.期间费用33.永久性差异34.时间性差异35.所有者权益36.盈余公积37.财务会计报告38 .资产负债表39.利润表40现金流量表 参考答案: 1.配比原则: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未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 2.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施工企业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即存放地点和用途均与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 3. 结算: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之间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或资金调拨等原因所发生的货币收、付业务的清算。 4.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指由付款人或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 5.未达账项:企业单位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于凭证传递上的时间差所形成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收到相关凭证,尚未登记入帐的事项。 6.汇兑损益: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7.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8.现金折扣:现金折扣是商业信用发展的产物。它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9.备抵法:是期末在检查应收款项收回的可能性的前提下,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将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并相应转销应收款项的方法。 10.带息商业汇票:指商业汇票到期时,承兑人除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票面金额外,还应按票面金额和票据规定的利息率支付自票据生效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的票据。

基础会计(汇总)名词解释+简答题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 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 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 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 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 产清算。 6.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 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 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 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 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 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自考高级财务会计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1、全面分摊法是指在进行所得税处理时,对所有的时间行差异都作跨期所得税分摊,即无论是重复发生还是非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都应确认为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2、股权界定是将公司的产权界定后,按一定的标准,折算为公司股权。计算各项合计数(5)编制抵消会计分录并过入合并工作底稿(6)计算合并财务报表个项目合并数(7)填列合并财务报表。3、以利润表为基础的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什么区别?以利润表为基础的债务法侧重利润表,用收入费用观定义收3、新设合并又称创立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协议组成一个新的企业,参加的原企业解散。4、母公司理论是指在母公司股东的立场上,将合并会计报表视为母公司本身会计报表范围的扩大,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扩充。强调母公司股东的利益,以是否形成控制作为确定合并范围的标准。5、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虽然计算口径一致,但由于二者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6、每股净资产是指公司净资产总额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之间的比例,反应每一普通股股份所能分配的净资产的价值。7、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由母公司根据子公司的个别单位会计报表编制的,综合反应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财务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8、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事项是指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事项,包括集团内部投资事项集团内部交易事项和集团内部借贷事项。9、远期外汇买卖是指外汇买卖双方先签订

合同,规定外汇买卖的数额、汇率、交割时间,到规定交割日期,买卖交汇,买方付款的外汇交易业务。10、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利润分配到以后各期的跨期分摊的办法。11、杠杆租赁是出租人租赁资产主要依靠第三者提供资金买或制造,再将资产出租的租赁业务。12、控制权取得日后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在控制权取得日后的各个会计期末编制的,反应整个企业集团总体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简答题1、简述资产负债表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1)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3)确定暂时性差异(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和转回额(5)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2、简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1)编制钱前准备(2)编制合并工作底稿(3)将个别财务报表数据计入合并工作底稿(4) 益,强调收益是收入和费用的配比,从而注重会计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确认上的时间差异。资产负债表法基于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使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加额。在资产负债观下,只要企业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按资产负债观确认的收益属于经济收益,即考虑交易因素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因素的影响。4、说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时成本会计各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